《8爷爷的芦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爷爷的芦笛.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8爷爷的芦笛执教者 刘新荣【教学内容】爷爷的芦笛是一篇行文优美、饱含哲理的短篇小说。主要讲少年强强来到爷爷的小闸屋,在狂风巨浪之夜,独自一人经历恐惧,最后在爷爷的芦笛声中变得勇敢的事,让我们体会到“不经历风雨怎能成长”的道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自然环境的有关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学习运用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明白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才能健康成长的道理。 3、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了解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和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
2、,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设计理念】 1.巧抓主线,贯穿全文。 一直以来,“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教学策略关键是“主线”的设计,这个“主线”可能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也可能是贯穿全课的一根红线,也可能是整节课教学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等。文中三次写到了爷爷的芦笛,因此,抓住三次写“爷爷的芦笛”的句子,启发学生体会在不同环境下强强听到爷爷笛声的不同感受。抓住了这条主线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层层深入,情感经历了入情、动情、抒情的历程,语言、思维、情感同构共生,能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情、景结合,走进内心 本文的第三部分,也即课文的713自然段从两个方面进行叙述:一是自然环境的
3、变化;二是强强的反应。作者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边描述环境边记叙强强的反应,使文章“人”与“景”自然相融,互相映衬。环境描写的恶劣,使强强“恐惧”心理变得真实可信;环境恶劣,又能反映强强的坚强。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由第九自然段的人物描写“强强裹紧被子,蜷缩成一团。”为切入口,先让学生品读这个句子,然后思考强强此时为什么会这么害怕?从而回到文章的第八自然段的环境描写,通过抓关键词、借助多媒体课件等方式品读第八自然段,体会狂怒大海的可怕。让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这可怕的夜间大海,强强才会如此的害怕,然后再读这句话。由于有了环境的烘托,强强恐惧的心理才能让孩子们感同身受,才能走进强强的内心世界。【教学过
4、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8课,齐读课题。文中三次提到爷爷那悠扬的笛声。第一次,在强强的想象里,那笛声婉转悠扬,让他闻到一股浓浓的海水味儿;第二次,在白天,那笛声是那么清脆悦耳,招引来好多海鸟在大海边飞来飞去,强强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第三次芦笛声是在什么时候响起的?它又给强强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继续往下学习。请大家快速浏览713自然段。(指名学生答)过渡: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强强,走进那个难忘的夜晚,感受他经历的一切吧! 二、研读课文,走进人物内心 1、夜晚很快就到了,爷爷要出门去查潮汛,临走前,强强满怀自信地对爷爷说“放心吧,爷爷,我不怕。”(齐读)他有这样的自信,
5、是因为白天海面上平静得出奇,海风带着初夏的温馨,拂过强强柔嫩的脸颊。(生答)白天的大海是多么的柔和温润啊。而在他的想象中,夜晚的大海一定是“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里,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生答)充满了浪漫和诗意。所以他才会说“放心吧,爷爷,我不怕。”(齐读) 2、真和他想的这样吗?默读课文的810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描写强强的的句子,体会一下他心里的感受吧! (一)结合环境描写,体会强强内心的恐惧 1学生默读、勾画,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集体交流: (1)八、九自然段结合,体会强强的恐惧 A:第九自然段“强强裹紧连大气也不敢出。” (指导学生找出“裹紧、蜷缩”从而体会强强很害怕。
6、) 指导学生通过动作体会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指导朗读,教师相机评价指导。 过渡:强强为什么会如此害怕呢?请大家联系第八自然段想一想。 CAI:出示第八自然段,学生自由读,体会。 预设一:学生读整段,谈出自己的感受。 师:在强强的想象中,夜晚的海面上繁星点点,如同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而现在的大海却如此的狂怒可怕,难怪他会裹紧被子缩成一团。(生答) 预设二: 学生找出“摇撼”一词体会风非常的大。 评价:是啊。这猛烈的海风似乎要把小闸屋连根拔起!可见这“摇撼”的力量有多大!强强当然会裹紧被子蜷缩成一团。(生答)来,请你读读。 (指名读1、2句) 学生从“这小屋好似吞没的危险。”体会到风浪非常的大。
7、师:能把你这种无依无靠的感觉读出来吗?还有谁来试试? 男生试试。 来,我们一起听听大海狂怒的声音。(CAI播放音乐) 这与他想象中萤火点点的海面截然不同啊!我们一起来读读。男生读描写大海狂怒的句子,女生读强强当时的表现! (男女生合作读。女生只读“强强裹紧被子,蜷缩成一团。他大声呼喊:“爷爷!爷爷!”可是听不到任何回答。) CAI:所以强强裹紧被子,蜷缩成一团。(学生齐答) 因此他大声呼喊“爷爷!爷爷!”可是听不到任何回答。(学生齐答) B:“又是一个大浪把玻璃打碎。连大气也不敢出。” 后来怎样呢?请一个同学来读读后面的句子。 指名一学生读“又是一个大浪把玻璃打碎。连大气也不敢出。”并谈自己的
8、感受。 我请一位同学读强强的表现,其他同学读描写大浪的句子。 (2)学习第十自然段,感受强强心理的变化 狂怒的大海并没有因为强强的害怕而有所收敛。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生齐读)也不知过了多久,强强焦急起来。咦,刚才不是有同学把“焦急”这个词圈出来了吗。你怎么体会强强此时的“焦急”?(害怕、担心) CAI:“他哆嗦着下了床又钻进被窝。” (自由读,体会) 学生谈感受,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刚才是“吓得连大气也不敢出。”现在虽然依旧恐惧,但还是“哆嗦”着下了床。与前面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呢?(开始变得勇敢起来。) 男生齐读“他哆嗦又钻进被窝。” 强强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一个漫漫长夜啊?我们一起随强强
9、再来感受,读课文的810自然段。(齐读810自然段) 三、品位第三次芦笛声 这个可怕的夜晚,强强从来没有经历过,真是漫长啊。他没想到自己终于熬过来了!不知过了多久,朦胧中,他仿佛听到,在逐渐平息下来的(波)涛声里夹杂着一种奇特的声响。听!(CAI播放芦笛声,板书:奇特)这,就是爷爷的芦笛! 经过这样的漫漫长夜,强强听到爷爷的芦笛是什么心情?请你读!谁再来读这句话?多么熟悉多么令人激动啊!还有谁来读? 在这个漫漫长夜中,这是强强听到的第一个亲切的声音啊!他仿佛就看到爷爷就站在他的身边啊!再读“啊,爷爷的芦笛!” (齐读) 强强就是这么激动,这么欣喜,他情不自禁地大喊起来:“爷爷!爷爷!” 经历了
10、这个他从未经历过的漫漫长夜后,强强从爷爷的芦笛声中听出了什么? CAI:强强听出了爷爷对他的 , ; 强强听出了爷爷对他的 , ; 强强听出了爷爷对他的 , 。 写好了吗?谁先发言?(指名说)这笛声奇就奇在这里,这样的奇妙、这样的与众不同。嗯,我有个问题想请你们帮帮忙:爷爷在海边生活了多年,难道不知道有潮汛的夜晚大海会变得狂怒吗?为什么还把他独自一人留在小闸屋里呢?(锻炼、爱) 强强也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他想起了爷爷说过的一句话: CAI: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指名读) (拍肩)强强,你明白了什么?(指名1)这一位强强呢?你又明白了什么?(指名1)请你读! 孩子们,所有的强强们,
11、我们都明白了“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齐读)贴板书。 我们再来感受爷爷的三次芦笛声。 伴随着音乐声,师生合作齐读描写爷爷的三次芦笛声的句子,感受爷爷对强强的爱。 你们看(指板书)。在这个难忘的、不平凡的夜晚,强强先是那么自信、不怕(生答),后来极度恐惧(生答),经过狂风暴雨的洗礼,他变得勇敢、坚强了(生答)。在爷爷的笛声中,他成长了!明白了爷爷的良苦用心。这声声芦笛,分明是爷爷对他深沉的爱啊!再读课题!(齐读课题) 四、小结拓展 生活就如同这大海,有水平如镜的美丽,也有狂风怒吼的危难。只有在生活中学会经历磨难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才会真正地成长。请大家记住爷爷的话,他也会让我们受益
12、无穷!(再次齐读“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老师想起了这么几句话,也想送给大家: 1、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指名) 2、花盆里栽不出千年松,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指名)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齐读) 【板书设计】 8、爷爷的芦笛 悠扬、 清脆 奇特 不怕恐惧 勇敢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爷爷的芦笛教学反思爷爷的芦笛讲述了一个名叫强强的小男孩到爷爷的小闸屋渡过了一个狂风大浪之夜,逐渐地成长起来的故事,让我们体会到了“不经风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真正内含。文章语言文字优美,故事情节起伏跌宕,耐人寻味。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的特点,我进行了以下尝试:一、 紧
13、扣课题,整体设计这篇文章比较长,但全文紧凑,行文优美。课题爷爷的芦笛既是文眼,又是全文的主线索。基于课文这个特点和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我决定紧扣课题,围绕“爷爷的芦笛声给强强什么感受”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脉落的基础上,然后进一步体会想象中的大海令强强向往,白天大海风平浪静,悠扬的芦笛声给强强带来了快乐;晚上,大海狂怒起来,爷爷的芦笛声让强强战胜恐惧,变得勇敢起来。二、 以读为主,读后感悟教学前,我想通过诵读对想象中的大海,五月风和日丽的大海,夜晚狂风怒潮的大海进行感悟,并抓住每种环境下强强的心里感受对全文进行品读。只有点拨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用心地读重点句段、精彩句段、疑
14、难句段,去感受情景,想象意境,才能真正读懂“爷爷的芦笛”的内涵。但全文内容多,第二课时时间有限,既要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又要渗透读的训练,还要领会文章的精神内涵,设计教学过程难度较大,不知道该从那一条主线牵引,哪一点进行切入。实际教学时我让学生在浏览全文后得出了爷爷的三次芦笛给强强的整体感受:向往、高兴、勇敢。围绕这三点再让学生深入课文具体体会,学生在读中重点抓住了环境描写的句段,围绕环境描写把握了强强的心理,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感受,渗透语言表达的训练。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用分析代替学生的读书,代替学生的自悟自得。应避免繁琐的分析,要让学生注重语言的感悟。学生通过自悟而受到情
15、感熏陶,其效果要远远甚于老师通过分析而强加给学生的说教。课文7至13小节是全文的重点段,也是全文的“魂”。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想通过学生的整体感悟去体会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情感的关系,理解爷爷的言传身教对强强成长的作用。所以我让学生自读时想象看到的画面,想想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镜头。由于我没解决好预设和生成的问题,这个环节处理的比较乱。学生没有先把握环境的描写,而是从强强的表现入手谈了自己的感受,虽然事前我也想到过这一点,但课堂上没有及时牵引,学生的体会不够深刻,文章的“魂”最终没有丰满起来。现在觉得,如果直接启发学生找出描写海风、海浪凶猛的句子和强强动作、心理的句子,体会强强经受实际锻炼的情形,课堂环节会更加紧凑,语言文字的训练能更扎实,课堂也能更有实效。总结这一课的得失,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几个方面还需努力:.文本解读要深透。我们常说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自悟。如果教师自身没有认真解读文本,又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进入文本,去寻找散在课文中的中心,进而去理解中心、拓展中心 2. 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问题。学生的生成其实是学生与文本的倾心对话,学生的问题可能是琐碎的、无序的、模糊的,这就要求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继续抓住文章之魂。而教师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大环节整体牵引,可以使学生随之展开的学习有立足点,也不至于散乱。预设合理,生成也就有迹可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