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找规律题型情况总结.doc
.规律探究(1次课)1、二级数列这里所谓的二级数列是指数列中前后两个数的和、差、积或商构成一个我们熟悉的某种数列形式。例1:2 6 12 20 30 ( 42 )(2002年考题)A.38 B.42 C.48 D.56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个数的差分别为:4,6,8,10这显然是一个等差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30的差应该是12,所以答案应该是B。例2:20 22 25 30 37 ( ) (2002年考题)A.39 B.45 C.48 D.51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2,3,5,7这是一个质数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37的差应该是11,所以答案应该是C。例3:2 5 11 20 32 ( 47 ) (2002年考题)A.43 B.45 C.47 D.49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3,6,9,12这显然是一个等差数列,因而要 选的答案与32的差应该是15,所以答案应该是C。例4:4 5 7 1l 19 ( 35 ) (2002年考题)A.27 B.31 C.35 D.41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1,2,4,8这是一个等比数列,因而要 选的答案与19的差应该是16,所以答案应该是C。例5:3 4 7 16 ( 43 ) (2002年考题)A.23 B.27 C.39 D.43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1,3,9这显然也是一个等比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16的差应该是27,所以答案应该是D。例6:32 27 23 20 18 ( 17 ) (2002年考题)A.14 B.15 C.16 D.17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5,-4,-3,-2这显然是一个等差数列,因而要 选的答案与18的差应该是-1,所以答案应该是D。例7:1, 4, 8, 13, 16, 20, ( 25 ) (2003年考题)A.20 B.25 C.27 D.28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3,4,5,3,4这是一个循环数列,因而要 选的答案与20的差应该是5,所以答案应该是B。例8:1, 3, 7, 15, 31, ( 63 ) (2003年考题)A.61 B.62 C.63 D.64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2,4,8,16这显然是一个等比数列,因而要 选的答案与31的差应该是32,所以答案应该是C。例9:( 69 ),36,19,10,5,2(2003年考题)A.77 B.69 C.54 D.48解析:前一个数与后一个数的差分别为:3,5,9,17这个数列中前一个数的2倍减1得后一个数,后面的数应该是17*2-1=33,因而33+36=69答案应该是 B。例10:1,2,6,15,31,( 56 ) (2003年考题)A.53 B.56 C.62 D.87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1,4,9,16这显然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31的差应该是25,所以答案应该是B。例11:1,3,18,216,( 5184 )A.1023 B.1892 C.243 D.5184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比值分别为:3,6,12这显然是一个等比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216的比值应该是24,所以答案应该是D:216*24=5184。例12: -2 1 7 16 ( 28 ) 43A.25 B.28 C.3l D.35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值分别为:3,6,9这显然是一个等差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16的差值应该是12,所以答案应该是B。例13:1 3 6 10 15 ( )A.20 B.21 C.30 D.25解析:相邻两个数的和构成一个完全平方数列,即:1+3=4=2的平方,6+10=16=4的平方,则15+?=36=6的平方呢,答案应该是B。例14:102,96,108,84,132,( 36 ) ,(228)(2006年考)解析:后项减前项分别得-6,12,-24,48,是一个等比数列,则48后面的数应为-96,132-96=36,再看-96后面应是96X2=192,192+36=228。妙题赏析:规律类的中考试题,无论在素材的选取、文字的表述、题型的设计等方面都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其目的是继续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在往年“数字类”、“计算类”、“图形类”的基础上,今年又推陈出新,增加了“设计类”与“动态类”两种新题型,现将历年来中考规律类中考试题分析如下:1、设计类【例1】(2005年大连市中考题)在数学活动中,小明为了求的值(结果用n表示),设计如图a所示的图形。(1)请你利用这个几何图形求的值为 。(2)请你利用图b,再设计一个能求的值的几何图形。【例2】(2005年河北省中考题)观察下面的图形(每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和相应的等式,探究其中的规律:(1)写出第五个等式,并在下边给出的五个正方形上画出与之对应的图示;(2)猜想并写出与第n个图形相对应的等式。解析:【例1】(1)(2)可设计如图1,图2, 图3,图4所示的方案:【例2】(1),对应的图形是(2)。此类试题除要求考生写出规律性的答案外,还要求设计出一套对应的方案,本题魅力四射,光彩夺目,极富挑战性,要求考生大胆的尝试,力求用图形说话。考察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体现了“课改改到哪,中考就考到哪!”的命题思想。 2、动态类【例3】(2005年连云港市中考题)右图是一回形图,其回形通道的宽与OB的长均为1,回形线与射线OA交于点A1,A2,A3,。若从O点到A1点的回形线为第1圈(长为7),从A1点到A2点的回形线为第2圈,依此类推。则第10圈的长为 。【例4】(2005年重庆市中考题)已知甲运动方式为:先竖直向上运动1个单位长度后,再水平向右运动2个单位长度;乙运动方式为:先竖直向下运动2个单位长度后,再水平向左运动3个单位长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现有一动点P第1次从原点O出发按甲方式运动到点P1,第2次从点P1出发按乙方式运动到点P2,第3次从点P2出发再按甲方式运动到点P3,第4次从点P3出发再按乙方式运动到点P4,。依此运动规律,则经过第11次运动后,动点P所在位置P11的坐标是 。解析:【例3】我们从简单的情形出发,从中发现规律,第1圈的长为1+1+2+2+1,第2圈的长为2+3+4+4+2,第三圈的长为3+5+6+6+3,第四圈的长为4+7+8+8+4,归纳得到第10圈的长为10+19+20+20+1079。【例4】(3,4)3、数字类【例5】(2005年福州市中考题)瑞士中学教师巴尔末成功地从光谱数据,中得到巴尔末公式,从而打开了光谱奥妙的大门。请你按这种规律写出第七个数据是 。解析:【例5】这列数的分子分别为3,4,5的平方数,而分母比分子分别小4,则第7个数的分子为81,分母为77,故这列数的第7个为。【例6】(2005年长春市中考题)按下列规律排列的一列数对(1,2)(4,5)(7,8),第5个数对是 。解析:【例6】有序数对的 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小1,而每一个有序数对的第一个数形成等差数数列,1,4,7,故第5个数为13,故第5个有序数对为(13,14)。【例7】(2005年威海市中考题)一组按规律排列的数:,请你推断第9个数是 解析:【例7】中这列数的分母为2,3,4,5,6的平方数,分子形成而二阶等差数列,依次相差2,4,6,8故第9个数为1+2+4+6+8+10+12+14+1673,分母为100,故答案为。【例8】(2005年济南市中考题)把数字按如图所示排列起来,从上开始,依次为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中间用虚线围的一列,从上至下依次为1、5、13、25、,则第10个数为 。解析:【例8】的一列数形成二阶等差数列,他们依次相差4,8,12,16故第10个数为1+4+8+12+16+20+24+28+32+36181。【例9】(2005年武汉市中考题)下面是一个有规律排列的数表上面数表中第9行、第7列的数是 。【例9】4、计算类【例10】(2005年陕西省中考题)观察下列等式: , 则第n个等式可以表示为 。解析:【例10】【例11】(2005年哈尔滨市中考题)观察下列各式:,根据前面的规律,得: 。(其中n为正整数)解析:【例11】【例12】(2005年耒阳市中考题)观察下列等式:观察下列等式:41=3,9-4=5,16-9=7,25-16=9,36-25=11,这些等式反映了自然数间的某种规律,设n(n1)表示了自然数,用关于n的等式表示这个规律为 。解析:【例12】(n1,n表示了自然数)5、 图形类【例13】(2005年淄博市中考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观察图中每一个正方形(实线)四条边上的整点的个数,请你猜测由里向外第10个正方形(实线)四条边上的整点共有 个。解析:【例13】第一个正方形的整点数为24-44,第二个正方形的 正点数有3448,第三个正方形的整点数为44412个,故第10个正方形的整点数为114-440,【例14】(2005年宁夏回自治区中考题) “”代表甲种植物,“”代表乙种植物,为美化环境,采用如图所示方案种植。按此规律,第六个图案中应种植乙种植物 株。【例14】第一个图案中以乙中植物有224个,第二个图案中以乙中植物有339个,第三个图案中以乙中植物有4416个,故第六个图案中以乙中植物有7749个.【例15】(2005年呼和浩特市中考题)如图,是用积木摆放的一组图案,观察图形并探索:第五个图案中共有 块积木,第n个图案中共有 块积木。【例15】第一个图案有1块积木,第二个图案形有1+342的平方,第三个图案有1+3+593的平方,故第5个图案中积木有1+3+5+7+9255的平方个块,第n个图案中积木有n的平方个块。综观规律性中考试题,考察了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能力,考生在回答此类试题时,要体现“从特殊到一般,从抽象到具体”的思想,要从简单的情形出发,认真比较,发现规律,分析联想,归纳猜想,推出结论,一举成功。2007无锡)图1是由若干个小圆圈堆成的一个形如正三角形的图案,最上面-层有一个圆圈,以下各层均比上-层多一个圆圈,一共堆了n层将图1倒置后与原图1拼成图2的形状,这样我们可以算出图1中所有圆圈的个数为1+2+3+n= 如果图1中的圆圈共有12层,(1)我们自上往下,在每个圆圈中都按图3的方式填上一串连续的正整数1,2,3,4,则最底层最左边这个圆圈中的数是;(2)我们自上往下,在每个圆圈中都按图4的方式填上一串连续的整数-23,-22,-21,求图4中所有圆圈中各数的绝对值之和解析:(1)图3中依次排列为1,2,4,7,11,如果用后项减前项依次得到1,2,3,4,5,正好是等差数列,再展开原数列可以看出第一位是1,从第二位开始后项减前项得到等差数列,分解一下:1,1+1,1+1+2,1+1+2+3,1+1+2+3+4,从分解看,第n个圆圈的个数应为1+(1+2+3+4+n),而1+2+3+4+n正好是连续自然数和的公式推导,上面已给出了公式: 1+2+3+n= ,则第n项公式为1+ ,已知共有12层,那么求图3最左边最底层这个圆圈中的数应是12层的第一个数,那么1+11(11+1)/2=67. 解析:(2)已知图中的圆圈共有12层,按图4的方式填上-23,-22,-21,,求图4中所有圆圈中各数的绝对值之和?第一层到第十二层共有多少个圆圈呢,运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得:(1+12)12/2=78个,那78个圆圈中有多少个负数,多少个正数呢,从已知条件可以看出,第一个数是-23,到-1有23个负数,1个0,78-24=54个正数, 1至54,所以分段求和,两段相加得到图4中所有圆圈的和。第一段:S=(|-23|+|-1|)*23/2=276,第二段=(1+54)*54/2=1485,相加后得1761。例如、观察下列数表:解析:根据数列所反映的规律,第行第列交叉点上的数应为_ .(乐山市2006年初中毕业会考暨高中阶段招生统一考试)这一题,看上去内容比较多,实际很简单。题目条件里的数构成一个正方形。让我们求的是左上角至右下角对角线上第n个数是多少。我们把对角线上的数抽出来,就是1,3,5,7,。这是奇数从小到大的排列。于是,问题便转化成求第n个奇数的表达式。即2n-1。还有,邵阳市200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题卷(课改区)的数学试题“图中的螺旋形由一系列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其序号依次为、,则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_。”也可以按照这个思想求解。二、 要抓题目里的变量找数学规律的题目,都会涉及到一个或者几个变化的量。所谓找规律,多数情况下,是指变量的变化规律。所以,抓住了变量,就等于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用同样规格的黑白两种颜色的正方形瓷砖按下图方式铺地板,则第(3)个图形中有黑色瓷砖 块,第个图形中需要黑色瓷砖 块(用含的代数式表示).(海南省2006年初中毕业升考试数学科试题(课改区)这一题的关键是求第个图形中需要几块黑色瓷砖?解析:在这三个图形中,前边4块黑瓷砖不变,变化的是后面的黑瓷砖。它们的数量分别是,第一个图形中多出03块黑瓷砖,第二个图形中多出13块黑瓷砖,第三个图形中多出23块黑瓷砖,依次类推,第n个图形中多出(n-1)3块黑瓷砖。所以,第n个图形中一共有4+(n-1)3块黑瓷砖。云南省2006年课改实验区高中(中专)招生统一考试也出有类似的题目:“观察图(l)至(4)中小圆圈的摆放规律,并按这样的规律继续摆放,记第n个图中小圆圈的个数为m,则,m= (用含 n 的代数式表示).”三、 要善于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例如,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 。”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给出的数:0,3,8,15,24,。序列号: 1,2,3, 4, 5,。容易发现,已知数的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序列号的平方减1。因此,第n项是n2-1,第100项是1002-1。如果题目比较复杂,或者包含的变量比较多。解题的时候,不但考虑已知数的序列号,还要考虑其他因素。譬如,日照市2005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题“已知下列等式: 1312; 132332; 13233362; 13233343102 ; 由此规律知,第个等式是 ”解析:这个题目,在给出的等式中,左边的加数个数在变化,加数的底数在变化,右边的和也在变化。所以,需要进行比较的因素也比较多。就左边而言,从上到下进行比较,发现加数个数依次增加一个。所以,第个等式应该有5个加数;从左向右比较加数的底数,发现它们呈自然数排列。所以,第个等式的左边是1323334353。再来看等式的右边,指数没有变化,变化的是底数。等式的左边也是指数没有变化,变化的是底数。比较等式两边的底数,发现和的底数与加数的底数和相等。所以,第个等式右边的底数是(1+2+3+4+5),和为152。四、要善于寻找事物的循环节有些题目包含着事物的循环规律,找到了事物的循环规律,其他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譬如,玉林市2005年中考数学试题:“观察下列球的排列规律(其中是实心球,是空心球):从第1个球起到第2004个球止,共有实心球 个。”这些球,从左到右,按照固定的顺序排列,每隔10个球循环一次,循环节是。每个循环节里有3个实心球。我们只要知道2004包含有多少个循环节,就容易计算出实心球的个数。因为200410=200(余4)。所以,2004个球里有200个循环节,还余4个球。200个循环节里有2003=600个实心球,剩下的4个球里有2个实心球。所以,一共有602个实心球。五、要抓住题目中隐藏的不变量有些题目,虽然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是本质并没有改变。我们只要在观察形式变化的过程中,始终注意寻找它的不变量,就可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规律。例如,2006年芜湖市(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题“请你仔细观察图中等边三角形图形的变换规律,写出你发现关于等边三角形内一点到三边距离的数学事实: 。”在这三个图形中,白色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里边镶嵌着三个黑色三角形。从左向右观察,其中上边两个黑色三角形按照顺时针的方向发生了旋转,但是形状没有发生变化,当然黑色三角形的高也没有发生变化。左起第一个图形里黑色三角形高的和是等边三角形里一点到三边的距离和,最后一个图形里,三个黑色三角形高的和是等边三角形的高。所以,等边三角形里任意一点到三边的距离和等于它的高。六、要进行计算尝试找规律,当然是找数学规律。而数学规律,多数是函数的解析式。函数的解析式里常常包含着数学运算。因此,找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找能够反映已知量的数学运算式子。所以,从运算入手,尝试着做一些计算,也是解答找规律题的好途径。例如,汉川市2006年中考试卷数学“观察下列各式:0,x1,x2,2x3,3x4,5x5,8x6,。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个式子是 。”这一题,包含有两个变量,一个是各项的指数,一个是各项的系数。容易看出各项的指数等于它的序列号减1,而系数的变化规律就不那么容易发现啦。然而,如果我们把系数抽出来,尝试做一些简单的计算,就不难发现系数的变化规律。系数排列情况:0,1,1,2,3,5,8,。从左至右观察系数的排列,依次求相邻两项的和,你会发现,这个和正好是后一项。也就是说原数列相邻两项的系数和等于后面一项的系数。使用这个规律,不难推出原数列第8项的系数是5+8=13,第9项的系数是8+13=21,第10项的系数是13+21=34。所以,原数列第10项是34x9。
收藏
编号:258278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74.56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2
8
金币
- 关 键 词:
-
初级中学
规律
题型
情况
总结
- 资源描述:
-
.\
规律探究(1次课)
1、二级数列
这里所谓的二级数列是指数列中前后两个数的和、差、积或商构成一个我们熟悉的某种数列形式。
例1:2 6 12 20 30 ( 42 )(2002年考题)
A.38 B.42 C.48 D.56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个数的差分别为:4,6,8,10这显然是一个等差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30的差应该是12,所以答案应该是B。
例2:20 22 25 30 37 ( ) (2002年考题)
A.39 B.45 C.48 D.51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2,3,5,7这是一个质数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37的差应该是11,所以答案应该是C。
例3:2 5 11 20 32 ( 47 ) (2002年考题)
A.43 B.45 C.47 D.49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3,6,9,12这显然是一个等差数列,因而要 选的答案与32的差应该是15,所以答案应该是C。
例4:4 5 7 1l 19 ( 35 ) (2002年考题)
A.27 B.31 C.35 D.41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1,2,4,8这是一个等比数列,因而要 选的答案与19的差应该是16,所以答案应该是C。
例5:3 4 7 16 ( 43 ) (2002年考题)
A.23 B.27 C.39 D.43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1,3,9这显然也是一个等比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16的差应该是27,所以答案应该是D。
例6:32 27 23 20 18 ( 17 ) (2002年考题)
A.14 B.15 C.16 D.17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5,-4,-3,-2这显然是一个等差数列,因而要 选的答案与18的差应该是-1,所以答案应该是D。
例7:1, 4, 8, 13, 16, 20, ( 25 ) (2003年考题)
A.20 B.25 C.27 D.28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3,4,5,3,4这是一个循环数列,因而要 选的答案与20的差应该是5,所以答案应该是B。
例8:1, 3, 7, 15, 31, ( 63 ) (2003年考题)
A.61 B.62 C.63 D.64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2,4,8,16这显然是一个等比数列,因而要 选的答案与31的差应该是32,所以答案应该是C。
例9:( 69 ),36,19,10,5,2(2003年考题)
A.77 B.69 C.54 D.48
解析:前一个数与后一个数的差分别为:3,5,9,17这个数列中前一个数的2倍减1得后一个数,后面的数应该是17*2-1=33,因而33+36=69答案应该是 B。
例10:1,2,6,15,31,( 56 ) (2003年考题)
A.53 B.56 C.62 D.87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1,4,9,16这显然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31的差应该是25,所以答案应该是B。
例11:1,3,18,216,( 5184 )
A.1023 B.1892 C.243 D.5184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比值分别为:3,6,12这显然是一个等比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216的比值应该是24,所以答案应该是D:216*24=5184。
例12: -2 1 7 16 ( 28 ) 43
A.25 B.28 C.3l D.35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值分别为:3,6,9这显然是一个等差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16的差值应该是12,所以答案应该是B。
例13:1 3 6 10 15 ( )
A.20 B.21 C.30 D.25
解析:相邻两个数的和构成一个完全平方数列,即:1+3=4=2的平方,6+10=16=4的平方,则15+?=36=6的平方呢,答案应该是B。
例14:102,96,108,84,132,( 36 ) ,(228)(2006年考)
解析:后项减前项分别得-6,12,-24,48,是一个等比数列,则48后面的数应为-96,132-96=36,再看-96后面应是96X2=192,192+36=228。
妙题赏析:
规律类的中考试题,无论在素材的选取、文字的表述、题型的设计等方面都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其目的是继续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在往年“数字类”、“计算类”、“图形类”的基础上,今年又推陈出新,增加了“设计类”与“动态类”两种新题型,现将历年来中考规律类中考试题分析如下:
1、设计类
【例1】(2005年大连市中考题)在数学活动中,小明为了求的值(结果用n表示),设计如图a所示的图形。(1)请你利用这个几何图形求的值为 。
(2)请你利用图b,再设计一个能求的值的几何图形。
【例2】(2005年河北省中考题)观察下面的图形(每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和相应的等式,探究其中的规律:
(1)写出第五个等式,并在下边给出的五个正方形上画出与之对应的图示;
(2)猜想并写出与第n个图形相对应的等式。
解析:【例1】(1)(2)可设计如图1,图2, 图3,图4所示的方案:
【例2】(1),对应的图形是
(2)。
此类试题除要求考生写出规律性的答案外,还要求设计出一套对应的方案,本题魅力四射,光彩夺目,极富挑战性,要求考生大胆的尝试,力求用图形说话。考察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体现了“课改改到哪,中考就考到哪!”的命题思想。
2、动态类
【例3】(2005年连云港市中考题)右图是一回形图,其回形通道的宽与OB的长均为1,回形线与射线OA交于点A1,A2,A3,…。若从O点到A1点的回形线为第1圈(长为7),从A1点到A2点的回形线为第2圈,……,依此类推。则第10圈的长为 。
【例4】(2005年重庆市中考题)已知甲运动方式为:先竖直向上运动1个单位长度后,再水平向右运动2个单位长度;乙运动方式为:先竖直向下运动2个单位长度后,再水平向左运动3个单位长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现有一动点P第1次从原点O出发按甲方式运动到点P1,第2次从点P1出发按乙方式运动到点P2,第3次从点P2出发再按甲方式运动到点P3,第4次从点P3出发再按乙方式运动到点P4,……。依此运动规律,则经过第11次运动后,动点P所在位置P11的坐标是 。
解析:【例3】我们从简单的情形出发,从中发现规律,第1圈的长为1+1+2+2+1,第2圈的长为2+3+4+4+2,第三圈的长为3+5+6+6+3,第四圈的长为4+7+8+8+4,……归纳得到第10圈的长为10+19+20+20+10=79。【例4】(-3,-4)
3、数字类
【例5】(2005年福州市中考题)瑞士中学教师巴尔末成功地从光谱数据,,,,……,中得到巴尔末公式,从而打开了光谱奥妙的大门。请你按这种规律写出第七个数据是 。
解析:【例5】这列数的分子分别为3,4,5的平方数,而分母比分子分别小4,则第7个数的分子为81,分母为77,故这列数的第7个为。
【例6】(2005年长春市中考题)按下列规律排列的一列数对(1,2)(4,5)(7,8),…,第5个数对是 。
解析:【例6】有序数对的 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小1,而每一个有序数对的第一个数形成等差数数列,1,4,7,故第5个数为13,故第5个有序数对为(13,14)。
【例7】(2005年威海市中考题)一组按规律排列的数:,,,,,…请你推断第9个数是
解析:【例7】中这列数的分母为2,3,4,5,6……的平方数,分子形成而二阶等差数列,依次相差2,4,6,8……故第9个数为1+2+4+6+8+10+12+14+16=73,分母为100,故答案为。
【例8】(2005年济南市中考题)把数字按如图所示排列起来,从上开始,依次为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中间用虚线围的一列,从上至下依次为1、5、13、25、…,则第10个数为 。
解析:【例8】的一列数形成二阶等差数列,他们依次相差4,8,12,16……故第10个数为1+4+8+12+16+20+24+28+32+36=181。
【例9】(2005年武汉市中考题)下面是一个有规律排列的数表……上面数表中第9行、第7列的数是 。
【例9】
4、计算类
【例10】(2005年陕西省中考题)观察下列等式: ,…… 则第n个等式可以表示为 。
解析:【例10】
【例11】(2005年哈尔滨市中考题)观察下列各式:,,,……根据前面的规律,得: 。(其中n为正整数)
解析:【例11】
【例12】(2005年耒阳市中考题)观察下列等式:观察下列等式:4-1=3,9-4=5,16-9=7,25-16=9,36-25=11,……这些等式反映了自然数间的某种规律,设n(n≥1)表示了自然数,用关于n的等式表示这个规律为 。
解析:【例12】(n≥1,n表示了自然数)
5、 图形类
【例13】(2005年淄博市中考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观察图中每一个正方形(实线)四条边上的整点的个数,请你猜测由里向外第10个正方形(实线)四条边上的整点共有 个。
解析:【例13】第一个正方形的整点数为24-4=4,第二个正方形的 正点数有34-4=8,第三个正方形的整点数为44-4=12个,……故第10个正方形的整点数为114-4=40,
【例14】(2005年宁夏回自治区中考题) “”代表甲种植物,“”代表乙种植物,为美化环境,采用如图所示方案种植。按此规律,第六个图案中应种植乙种植物 株。
【例14】第一个图案中以乙中植物有22=4个,第二个图案中以乙中植物有33=9个,第三个图案中以乙中植物有44=16个,……故第六个图案中以乙中植物有77=49个.
【例15】(2005年呼和浩特市中考题)如图,是用积木摆放的一组图案,观察图形并探索:第五个图案中共有 块积木,第n个图案中共有 块积木。
【例15】第一个图案有1块积木,第二个图案形有1+3=4=2的平方,第三个图案有1+3+5=9=3的平方,……故第5个图案中积木有1+3+5+7+9=25=5的平方个块,第n个图案中积木有n的平方个块。
综观规律性中考试题,考察了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能力,考生在回答此类试题时,要体现“从特殊到一般,从抽象到具体”的思想,要从简单的情形出发,认真比较,发现规律,分析联想,归纳猜想,推出结论,一举成功。
2007•无锡)图1是由若干个小圆圈堆成的一个形如正三角形的图案,最上面-层有一个圆圈,以下各层均比上-层多一个圆圈,一共堆了n层.将图1倒置后与原图1拼成图2的形状,这样我们可以算出图1中所有圆圈的个数为1+2+3+…+n= .
如果图1中的圆圈共有12层,
(1)我们自上往下,在每个圆圈中都按图3的方式填上一串连续的正整数1,2,3,4,…,则最底层最左边这个圆圈中的数是;
(2)我们自上往下,在每个圆圈中都按图4的方式填上一串连续的整数-23,-22,-21,…,求图4中所有圆圈中各数的绝对值之和.
解析:(1)图3中依次排列为1,2,4,7,11……,如果用后项减前项依次得到1,2,3,4,5……,正好是等差数列,再展开原数列可以看出第一位是1,从第二位开始后项减前项得到等差数列,分解一下:1,1+1,1+1+2,1+1+2+3,1+1+2+3+4……,从分解看,第n个圆圈的个数应为1+(1+2+3+4+……n),而1+2+3+4+……+n正好是连续自然数和的公式推导,上面已给出了公式: 1+2+3+…+n= ,则第n项公式为1+ ,已知共有12层,那么求图3最左边最底层这个圆圈中的数应是12层的第一个数,那么1+11(11+1)/2=67.
解析:(2)已知图中的圆圈共有12层,按图4的方式填上-23,,-22,-21,……,求图4中所有圆圈中各数的绝对值之和?
第一层到第十二层共有多少个圆圈呢,运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得:(1+12)12/2=78个,那78个圆圈中有多少个负数,多少个正数呢,从已知条件可以看出,第一个数是-23,到-1有23个负数,1个0,78-24=54个正数, 1至54,所以分段求和,两段相加得到图4中所有圆圈的和。第一段:S==(|-23|+|-1|)*23/2=276,第二段=(1+54)*54/2=1485,相加后得1761。
例如、观察下列数表:
解析:根据数列所反映的规律,第行第列交叉点上的数应为______ .(乐山市2006年初中毕业会考暨高中阶段招生统一考试)这一题,看上去内容比较多,实际很简单。题目条件里的数构成一个正方形。让我们求的是左上角至右下角对角线上第n个数是多少。我们把对角线上的数抽出来,就是1,3,5,7,……。这是奇数从小到大的排列。于是,问题便转化成求第n个奇数的表达式。即2n-1。
还有,邵阳市200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题卷(课改区)的数学试题“图中的螺旋形由一系列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其序号依次为①、②、③、④、⑤……,则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_____________。”也可以按照这个思想求解。
二、 要抓题目里的变量
找数学规律的题目,都会涉及到一个或者几个变化的量。所谓找规律,多数情况下,是指变量的变化规律。所以,抓住了变量,就等于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例如,用同样规格的黑白两种颜色的正方形瓷砖按下图方式铺地板,则第(3)个图形中有黑色瓷砖 块,第个图形中需要黑色瓷砖 块(用含的代数式表示).(海南省2006年初中毕业升考试数学科试题(课改区))
这一题的关键是求第个图形中需要几块黑色瓷砖?
解析:在这三个图形中,前边4块黑瓷砖不变,变化的是后面的黑瓷砖。它们的数量分别是,第一个图形中多出03块黑瓷砖,第二个图形中多出13块黑瓷砖,第三个图形中多出23块黑瓷砖,依次类推,第n个图形中多出(n-1)3块黑瓷砖。所以,第n个图形中一共有4+(n-1)3块黑瓷砖。
云南省2006年课改实验区高中(中专)招生统一考试也出有类似的题目:“观察图(l)至(4)中小圆圈的摆放规律,并按这样的规律继续摆放,记第n个图中小圆圈的个数为m,则,m= (用含 n 的代数式表示).”
三、 要善于比较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例如,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 。”
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给出的数:0,3,8,15,24,……。
序列号: 1,2,3, 4, 5,……。
容易发现,已知数的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序列号的平方减1。因此,第n项是n2-1,第100项是1002-1。
如果题目比较复杂,或者包含的变量比较多。解题的时候,不但考虑已知数的序列号,还要考虑其他因素。
譬如,日照市2005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题“已知下列等式:
① 13=12;
② 13+23=32;
③ 13+23+33=62;
④ 13+23+33+43=102 ;
…… ……
由此规律知,第⑤个等式是 .”
解析:这个题目,在给出的等式中,左边的加数个数在变化,加数的底数在变化,右边的和也在变化。所以,需要进行比较的因素也比较多。就左边而言,从上到下进行比较,发现加数个数依次增加一个。所以,第⑤个等式应该有5个加数;从左向右比较加数的底数,发现它们呈自然数排列。所以,第⑤个等式的左边是13+23+33+43+53。再来看等式的右边,指数没有变化,变化的是底数。等式的左边也是指数没有变化,变化的是底数。比较等式两边的底数,发现和的底数与加数的底数和相等。所以,第⑤个等式右边的底数是(1+2+3+4+5),和为152。
四、要善于寻找事物的循环节
有些题目包含着事物的循环规律,找到了事物的循环规律,其他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譬如,玉林市2005年中考数学试题:“观察下列球的排列规律(其中●是实心球,○是空心球):
●○○●●○○○○○●○○●●○○○○○●○○●●○○○○○●……
从第1个球起到第2004个球止,共有实心球 个。”
这些球,从左到右,按照固定的顺序排列,每隔10个球循环一次,循环节是●○○●●○○○○○。每个循环节里有3个实心球。我们只要知道2004包含有多少个循环节,就容易计算出实心球的个数。因为200410=200(余4)。所以,2004个球里有200个循环节,还余4个球。200个循环节里有2003=600个实心球,剩下的4个球里有2个实心球。所以,一共有602个实心球。
五、要抓住题目中隐藏的不变量
有些题目,虽然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是本质并没有改变。我们只要在观察形式变化的过程中,始终注意寻找它的不变量,就可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规律。
例如,2006年芜湖市(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题“请你仔细观察图中等边三角形图形的变换规律,写出你发现关于等边三角形内一点到三边距离的数学事实: 。”
在这三个图形中,白色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里边镶嵌着三个黑色三角形。从左向右观察,其中上边两个黑色三角形按照顺时针的方向发生了旋转,但是形状没有发生变化,当然黑色三角形的高也没有发生变化。左起第一个图形里黑色三角形高的和是等边三角形里一点到三边的距离和,最后一个图形里,三个黑色三角形高的和是等边三角形的高。所以,等边三角形里任意一点到三边的距离和等于它的高。
六、要进行计算尝试
找规律,当然是找数学规律。而数学规律,多数是函数的解析式。函数的解析式里常常包含着数学运算。因此,找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找能够反映已知量的数学运算式子。所以,从运算入手,尝试着做一些计算,也是解答找规律题的好途径。
例如,汉川市2006年中考试卷数学“观察下列各式:0,x1,x2,2x3,3x4,5x5,8x6,……。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个式子是 。”这一题,包含有两个变量,一个是各项的指数,一个是各项的系数。容易看出各项的指数等于它的序列号减1,而系数的变化规律就不那么容易发现啦。然而,如果我们把系数抽出来,尝试做一些简单的计算,就不难发现系数的变化规律。系数排列情况:0,1,1,2,3,5,8,……。
从左至右观察系数的排列,依次求相邻两项的和,你会发现,这个和正好是后一项。也就是说原数列相邻两项的系数和等于后面一项的系数。使用这个规律,不难推出原数列第8项的系数是5+8=13,第9项的系数是8+13=21,第10项的系数是13+21=34。
所以,原数列第10项是34x9。
展开阅读全文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