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8力学实验.docx
《专题8力学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8力学实验.docx(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8 力学实验1(2012全国理综)图1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Hz的交流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用t表示.在小车质量未知的情况下,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方法用来研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图1(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小吊盘中不放物块,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_的点.按住小车,在小吊盘中放入适当质量的物块,在小车中放入砝码.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获得带有点列的纸袋,在纸袋上标出小车中砝码的质量m.按住小车,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在每条纸带上清晰的部分,没5
2、个间隔标注一个计数点.测量相邻计数点的间距s1,s2,.求出与不同m相对应的加速度a.以砝码的质量m为横坐标1a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做出1a- m 关系图线.若加速度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成反比,则1a与m处应成_关系(填“线性”或“非线性”).(2)完成下列填空:()本实验中,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时,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不变,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应满足的条件是_.()设纸带上三个相邻计数点的间距为s1、s2、s3.a 可用s1、s3 和t 表示为a=_.图2 为用米尺测量某一纸带上的s1 、s3 的情况,由图可读出s1=_mm,s3=_.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a=_m/s2.()图
3、3为所得实验图线的示意图.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若牛顿定律成立,则小车受到的拉力为_,小车的质量为_.解析:(1)间距相等的点.(2)线性(2)(i)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ii)a =s - s3 122(5Dt)s1 = 36.7 -12.5 = 24.2mm mm mms3 =120.0 - 72.8 = 47.2mm mm mms - sa = = m3 1 1.16 /22(5Dt)2s1 1 m 1(iii)设小车的质量为m,则有F = (m + m)a ,变形得 = m + ,所以 - m图象的a F F a 1 1 1 m b斜率为 = k ,所以作用力F
4、 = , - m图象的截距为 = b ,所以m= . F k a F k2(2)(2012广东卷)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_方向(填“水平”或“竖直”)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_时,长度记为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x;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g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1至L6,数据如下表表:代表符号 L0 Lx L1 L2 L3 L4 L5 L6数值(cm) 25.35 27.35 29.35 31.30 33.4 35.35 37.40 39.30表中有一个数值记录不规范,代表符号为_.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
5、最小长度为_.图16是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与_的差值(填“L0或L1”).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N/m;通过图和表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_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9.8m/s2).解析:弹簧的轴线必须沿重力方向,所以应沿竖直方向.由于表中测量值已经估读到0.1 mm,所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应是1mm.因为 = ( ) ( ),整理得 ( ),所以横轴m x - + = - n L0g k L L ,nmg m g k L LnMg =k L -0 0 n 0 x应为弹簧长度与Lx的差值. 从 上 式 可 以 看 出 图 象 的 斜 率 表 示
6、k 的 大 小 , 即k =DmgDx=4.9Nk (L -L )/m 0 =,m = x 100gg3.(2012全国新课标).(5分)某同学利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板的厚度.该螺旋测微器校零时的示数如图(a)所示,测量金属板厚度时的示数如图(b)所示.图(a)所示读数为_mm,图(b)所示读数为_mm,所测金属板的厚度为_mm.答案:0.010, 6.870, 6.860解析: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精确度为0.01mm,故读数应以mm为单位时,小数点后面应有三位,即读到毫米的千分位上.4.(2012上海卷)(8分)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1)某同学尝试用DIS测量周期.如图,用
7、一个磁性小球代替原先的摆球,在单摆下方放置一个磁传感器,其轴线恰好位于单摆悬挂点正下方.图中磁传感器的引出端A应接到_.使单摆做小角度摆动,当磁感应强度测量值最大时,磁性小球位于_.若测得连续N 个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则单摆周期的测量值A 为_(地磁场和磁传感器的影响可忽略).(2)多次改变摆长使单摆做小角度摆动,测量摆长L 及相应的周期T.虎后,分别取L 和T的对数,所得到的lgT-lgL 图线为_(填“直线”、“对数曲线”或“指数曲线”);读得图线与纵轴交点的纵坐标为c,由此得到该地的重力加速度g_.2t解析:(1)数据采集器,最低点(或平衡位置), ,(2)直线,4p2/
8、102c, N1图中磁传感器的引出端A应接到数据采集器,磁性小球位于最低点测量误差较小,因为 2tt=(N-1)*T/2,所以周期T= . N1L 1 2p(2)因为T = 2p ,两边取对数的lgT = lg L +lg ,为直线,依题意有 g 2 gc = lg2pg24p,解得 .g =102c5.(2012安徽卷).(18分).(10分)小车、砝码、打点计时器图1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 示意图.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m ,小车和砝接交流电源码的总质量为M .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砂、砂桶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图 1(1)试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
9、,先调节长木板一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A. 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的大小,使小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B. 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C. 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砂和砂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2)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 和M 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A. M =200g , m =10g 、15g 、20g 、
10、25g 、30g 、40gB. M =200g , m =20g 、40 g 、60g 、80g 、100g 、120gC. M =400g , m =10g 、15 g 、20g 、25g 、30g 、40gD. M =400g , m =20g 40g 、60g 、80g 、100g 、120g(3)图2是试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 、B 、C 、D 、E、F 、G 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 =4.22ABcm、s =4.65 cm、s =5.08 cm、sDE =5.49 cm、s EF =5.91 cm、BC CDs =
11、6.34 cm .已知打点FG计时器的工作效率为50 Hz,则小车的加速度a = m/s2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1)B;(2)C;(3)0.42解析:要使砂和砂桶的重力mg近似等于小车所受合外力,首先要平衡摩擦力,然后还要满足mM.而平衡摩擦,不需挂砂桶,但要带纸带,故(1)选B,(2)选C.(3)用逐差法a =sDE+ sEF+s-sFGAB29T-sBC-sCD,求得a = 0.42m / s .a = 0.42m / s26.(2012江苏卷)(10分)为测定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小亮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当木块A位于水平桌面上的O点时,重物B 刚好
12、接触地面,将A 拉到P 点,待B 稳定后静止释放,A 最终滑到Q点,分别测量OP、OQ 的长度h 和s,重复上述实验,分别记录几组实验数据(1)实验开始时,发现A 释放后会撞到滑轮,请提出两个解决方案;(2)请根据下表的实验数据作出s-h 关系图像h(cm) 20.0 30.0 40.0 50.0 60.0s(cm) 19.5 28.5 39.0 48.0 56.5(3)实验测得A、B 的质量分别为m=0.40kg、M=0.50kg,根据s-h图像可计算出A 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_(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4)实验中,滑轮轴的摩擦会导致的测量结果_(选填“偏大”、或“偏小”1解析:(3)
13、在B下落至临落地时,据动能定理,有 ( ) 2 ,Mgh -mmgh = M +m v21在 B 落地后,A 运动到 Q ,据动能定理,有 2 ,解得:-mmgs =0 - mv2Mh 5h 5m M =0.5kg m =0.4kg= m = .将 , 代入得 = ,从s(M +m)s +mh 9s +4h9 + 4hs图象得斜率k =1.04 ,即 =1.04 ,代入上式得m =0.4 .hs - h本题易错点:认为 A/B 末速度都为 0 ,根据Mgh -mmg(h +s) =0,解得m =0.6 .(4)滑轮组的摩擦会导致s 偏小,从而m 偏大.7.(2012四川卷)(17分)(1)某物
14、理兴趣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深入研究平抛运动.质量分别为mA 和mB的A、B 小球处于同一高度,M为A球中心初始时在水平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使A 球沿水平方向飞出,同时松开B 球,B 球自由下落.A 球落到地面N 点处,B 球落到地面P 点处.测得mA=0.04 kg,mB=0.05kg,B 球距地面的高度是1.225m,M、N点间的距离为1.500m,则B 球落到P点的时间是_s,A 球落地时的动能是_J.(忽略空气阻力,g取9.8m/s2)1解析:由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2 ,代入数据可知时间 ;根 据 和机hBP = gt t = 0.5s XMN = v0t21械能守恒
15、 2 联立可得: .m ghA = E - m v Ek = 0.6642J 0.66JBP k A 028(2)(2012天津卷)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他组装单摆是,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 (填字母代号)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C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解析: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增加了线与悬挂处的摩擦保证摆长不变;改变摆长时用力拉不会将摆线拉断,方便调节摆长;AC正确.他组装好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度尺从悬点量到摆球的
16、最低端的长度L=0.9990m,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结果如图所示,则摆球的直径为 mm,单 摆摆长为 m解析:用10分度游标卡尺主尺读数为12mm,游标尺读数为0,则摆球的直径为12mm+00.1mm=12.0mm.D 0.012单摆摆长为l =L - =0.9990 - =0.9930 mm2 2下列振动图像真实地描述了对摆长约为1m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坐标远点表示计时开始,A、B、C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像,已知sin5=0.087,sin15=0.26,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 (填字母代号)解析:单摆的振动在摆角小于5度才能看作简谐振动,在测量周
17、期时计时起点应该选择在平衡位置(速度大误差小).根据摆角估算振幅 1 =l sin 5=0.9930.087 =0.086m=8.6cm,A B振幅合理.AA1 =l sin 15=0.9930.26 =0.25m=25cm,C D振幅不合理错误.A中振动图像的计时起点在平衡位置是合理的,B中振动图像的计时起点在正的最大位置是不合理的.答案A.9.(2012山东卷)(13分)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
18、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和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a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m/s2,若用 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g摩擦因数(g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解析:由于计数点前后的间隔距离都小于它们的间隔距离,说明计数点6之前物块在加速,计数点7之后物块在减速,则开始减速的时刻在6和7之间.答案6;7【或7;6】.-2 (9.00 +11.01)10v =5 = 1.00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等于4
19、和6间的平均速度 m/s,同0.2(9.00 +7.01) 10 v + v-2v 4 = 0.80 v =4 6理 m/s,又 可解得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50.2 2为1.20 m/s.-2 Dx 2.00 10a = = 22 = .00在减速阶段Dx = 2.00cm,则加速度为 m/s2.在减速阶段产2T 0.1生加速度的力是滑动摩擦力和纸带受到的阻力,所以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偏大”.10(2013高考浙江理综第21题)如图所示,装置甲中挂有小桶的细线绕过定滑轮,固定在小车上;装置乙中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导轨的左端,另一端系在小车上.一同学用装置甲和乙分别进行实验,经正确操作
20、获得两条纸带和,纸带上的a、b、c均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1)任选一条纸带读出b、c 两点间的距离为 ;(2)任选一条纸带求出c、e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纸带和上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 v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图中 (填选项)A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B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C纸带1 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纸带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D纸带1 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纸带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答案:(1) 1 2.10cm,或2.40cm.(2)1.13m/s,1.25m/s. 小于(3)C解 析:(1)选择纸带1 读出b、c 两点间的距离为2.10cm,选择纸带读出b、c
21、 两点间的距离为2.40cm.(2)选择纸带1 读出c、e 两点间的距离为4.52cm,求出c、e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4.52= 10-2m/s=1.13m/s.20.02选择纸带读出c、e 两点间的距离为5.00cm.求出c、e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 =5.0010-2m/s=1.25m/s. 20.02(3)分析纸带上的点距离可以看出,纸带1 做匀加速运动,纸带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所以带1 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纸带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选项C正确.11.(1)(2013高考福建理综第19(1)题)(6分)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装置如图甲):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8 力学实验 专题 力学 实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