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语文根据根据规范标准的教学方案设计.doc

收藏

编号:258346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810.75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2
14
金币
关 键 词:
四下 语文 根据 依据 规范 标准 教学 方案设计
资源描述:
.- 第1课《古诗词三首》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版 内容来源:四年级《语文》(下)第一组 教学主题:热爱自然 课 时:2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四语教研组 目标设计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使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默读时不出声、不指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敢于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 (3)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学期的古诗词学习中已建立一定的学文基础,对于古诗词的理解不太困难,但通过搜集写作背景深入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对学生有难度,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品味,来体会作者当时写诗的初衷,以突破学习难点。 3.教材分析 《古诗词三首》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热爱自然”主题中的的一篇精读课文。作为本册第一组第一篇课文,本篇文章的学习是训练学生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通过感悟古诗词的韵律,学会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并默写。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书写“敬亭山、洞庭、潭面、青螺、谙达”等词语。 评价任务二.个别读、分组读等形式练习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读流利、带着理解读出感情,会背诵三首古诗词,会默写前两首。 评价任务三.按照课下注释,根据小组讨论,理解古诗古诗《独坐敬亭山》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检查预习 导入新课 活动一 检查预习情况。借助文本、字典或词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会说出闲、厌、和、青螺、谙、蓝等词语的意思。 活动二 认读生字表中的5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螺、谙”字的字形。(完成目标一) 准确读出本课生字新词,并会组词造句。会按笔顺书写。(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初读课文 理解古诗词 活动一 1.自由朗读古诗《独坐敬亭山》,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个别读、分组读、齐读、带读,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完成目标二) 读准字音、不读破句、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评价目标二) 活动二 阅读提示:反复地诵读古诗词,结合注释和句子,展开想象,边读边想,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感情。(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完成目标三) 根据注释及小组讨论、老师点拨会口述古诗词的大致意思。 (评价目标三) 环节三 品读课文 体会思想感情 活动三 诗人笔下的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用喜欢的线条画出表达作者心情的诗句,批注上你体会到的诗人的心情,如:想象批注此时如果你就是李白你要对敬亭山怎么说。(完成目标三) 说出对这些句子意思的理解以及你对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 (评价目标三) 环节四 练习背诵 活动一 默读课文、抓关键词句绘制一首诗的思维导图。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评价目标二) 活动二 背诵《独坐敬亭山》,采用同桌互背、小组比赛、接诗句的多种形式背诵。(完成目标三) 背诵要求流畅、有韵味。(评价目标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复习古诗词三首中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望洞庭》和《忆江南》并默写。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默写“敬亭山、洞庭、潭面、青螺、谙达”等词语。 评价任务二.个别读、分组读等形式练习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读流利、带着理解读出感情,会背诵三首古诗词,会默写前两首。 评价任务三.按照课后注释,根据小组讨论,理解《望洞庭》和《忆江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检查预习 导入新课 活动一 听写生字表中的5个生字。 (完成目标一) 能准确读出本课生字,会按笔顺书写。(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初读课文 理解古诗词 活动一 1.自由朗读《望洞庭》和《忆江南》,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个别读、分组读、齐读、带读,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完成目标二) 读准字音、不读破句、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评价目标二) 活动二 阅读提示:反复地诵读古诗词《望洞庭》和《忆江南》,结合注释和句子,展开想象,边读边想,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感情。(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完成目标三) 根据注释及小组讨论、老师点拨会口述古诗词的大致意思。 (评价目标三) 环节三 品读课文 体会思想感情 活动三 诗人笔下的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用喜欢的线条画出表达作者心情的诗句,批注上你体会到的诗人的心情,如:想象批注此时如果你就是李白你要对敬亭山怎么说。(完成目标三) 说出对这些句子意思的理解以及你对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 (评价目标三) 环节四 练习背诵 活动一 默读课文、抓关键词句绘制一首诗的思维导图。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评价目标二) 活动二 任选一首古诗词,练习背诵。采用同桌互背、小组比赛、接诗句的多种形式背诵。(完成目标三) 背诵要求流畅、有韵味。(评价目标三) 活动三 展示背诵的有关描写山水的其他古诗词。(完成拓展性练习与积累) 会背诵其他描写山水的古诗词。(完成拓展性练习与积累) 附:板书设计 古诗词三首 (借景抒情)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 尽 湖光 秋月 日出江花红胜火, 闲 潭面 镜未磨 春来江水绿如蓝。 厌 遥望 山水翠 能不忆江南? 只 白银盘 青螺 怀才不遇、孤独 热爱、赞美 怀念 第2课《桂林山水》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版 内容来源:四年级《语文》(下)第一组 教学主题:热爱自然 课 时:2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四语教研组 目标设计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使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默读时不出声、不指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敢于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 (3)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2.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篇课文的学习中已建立一定的学文基础,对于的理解课文不太困难,但通过课文句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对学生有难度,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品味,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以突破学习难点。 3.教材分析 作为本册第一组第二篇课文,本篇文章的学习是训练学生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通过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习排比句、比喻句等修辞手法的写法,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暇、扩散、攀登、登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着理解读出感情。 3.背诵课文前三自然段。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书写“玩赏、无暇、扩散、攀登、登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评价任务二.个别读、分组读等形式练习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读流利、带着理解读出感情。 评价任务三.会背诵课文前三自然段。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检查预习 导入新课 活动一 检查预习情况。借助文本、字典或词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会说出无暇、波澜壮阔、峰峦雄伟、奇峰罗列、危峰兀立等词语的意思。 活动二 认读生字表中的7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澜、瑕、翡、峦、骆、驼、兀、绵”字的字形。正确书写11个生字。 (完成目标一) 准确读出本课生字新词,并会组词造句。会按笔顺书写。(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初读课文 理解课文 活动一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个别读、分组读、齐读、带读,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完成目标二) 读准字音、不读破句、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评价目标二的朗读任务) 活动二 桂林山水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我还知道了课文先以()为总起句,概括了桂林山水的景色堪称天下第一,接着具体写了桂林山()()()的特点和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以()一句总结全文,充分表达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之情。 (完成目标二) 根据填空提示感知课文的大致意思及行文结构。(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 理解、背诵 活动一 默读课文、抓关键词句绘制课文的思维导图。 (完成目标三) 用自己的话说说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点。(评价目标三) 活动二 采用同桌互背、小组比赛、接背的多种形式练习背诵。(完成目标三) 学生能背诵流畅、有感情。(评价目标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复习生字、词,学生能正确默写“玩赏、无暇、扩散、攀登”等11个词语。 2.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并背诵全文。 3.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学生能正确默写“玩赏、无暇、扩散、攀登”等11个词语。 评价任务二.学生能结合课文,说出对桂林山水的感受,并背诵全文。 评价任务三.能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巩固复习 活动一 回顾课文。 学生能说出课文大致意思。 活动二 默写课文中的11个生字。 (完成目标一) 能按笔顺书写正确书写词语。(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品读课文 体会情感 练习背诵 活动一 挑战自我 如果你学有余力,可以尝试完成以下内容,把你的思考批注在课文的空白处。 1.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并思考:作者引用这两句话要说明什么? 2.课文第二段和第三段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可以各自进行,也可小组内讨论一起完成。)(完成目标二) 说出对这些句子意思的理解以及你对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评价目标二) 活动二 默读课文、抓关键词句绘制课文的思维导图。(完成目标二) 用自己的话说说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点。(评价目标二) 活动三 采用同桌互背、小组比赛、接背的多种形式练习背诵。(完成目标二) 背诵要求流畅、有感情。(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 学习运用 活动一 找出第三段中的比喻句,结合生活造出一个类似的句子。 (完成目标三) 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造出一句排比句。 (评价目标二) 附: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静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他在流动; 漓江的水: 清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 绿得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甲天下(天下第一) 奇 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 像 像,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桂林的山: 秀 像翠绿的 像新生的 ,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险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版 内容来源:四年级《语文》(下)第一组 教学主题:热爱自然 课 时:1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四语教研组 目标设计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使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默读时不出声、不指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敢于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 (3)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2.教材分析 作为本册第一组第三篇课文,本篇文章的学习是训练学生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通过感悟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会有条理叙述这种表达方式,为园地的习作练习打下基础。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三篇课文学习中已建立一定的学文基础,对于课文的理解不太困难,但学习按游览顺序描绘事物并尝试用这种方法写作对学生有难度,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品味,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清楚的,以突破学习难点。 学习目标 1.通过认读字卡和书写练习,正确认读6个生字,书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拥挤、孔隙、稍微、蜿蜒、突兀森郁”等词语,并积累运用。 2.通过个别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读书形式,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3.通过画游览路线示意图,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通过“导游介绍”等活动复述“双龙洞”景象。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书写“拥挤、孔隙、稍微、蜿蜒、突兀森郁”等14个词语。 评价任务二:个别读、分组读等形式练习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读流利、带着理解读出感情。会背诵第五段。 评价任务三:按照游览顺序画出游览路线示意图,画后会解说示意图,会复述洞内景象。 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检查预习 导入新课 活动一 检查预习情况。借助文本、字典或词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会说出石钟乳、石笋等词语的意思。 活动二 认读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簇、臀、擦、蜿”等字的字形。正确书写14个生字。 (完成目标一) 准确读出本课生字新词,并会组词造句。会按笔顺书写。(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初读课文 理清顺序 活动一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个别读、分组读、齐读、带读,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完成目标二) 读准字音、不读破句、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评价目标二的朗读任务) 活动二 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完成目标二、目标三) 按照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画出示意图。(评价目标二、三) 环节三 品读课文 体会语句 活动三 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 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完成目标三) 说出对这些句子意思的理解以及文中“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的运用。(评价目标三) 环节四 复述景点 练习背诵 活动一 默读课文、抓关键词句“即使”来理解内洞的景象特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内洞比外洞大”的感受。(评价目标二) 活动二 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完成目标三) 复述要求流畅、通顺。(评价目标三) 活动三 根据习题提示练习背诵。(完成目标二) 正确背诵课文第五段。(评价目标二) 附: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4课《七月的天山》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版 内容来源:四年级《语文》(下)第一组 教学主题:热爱自然 课 时:1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四语教研组 目标设计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使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默读时不出声、不指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敢于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 (3)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2.教材分析 作为本册第一组第四篇课文,本篇文章的学习是训练学生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优美。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习排比句、比喻句等修辞手法的写法,积累优美词句。 3.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篇课文的学习中已建立一定的学文基础,对于的理解课文不太困难,但通过课文句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对学生有难度,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品味,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以突破学习难点。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的写作顺序,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认识“缎、涧、俯、皑、蹄、溅、延、鞍”8个生字,理解“饮马、五彩斑斓、日影、幽静、萦绕、绵延、矫健、绚烂”等词语。 评价任务二:个别读、分组读等形式练习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读流利、带着理解读出感情。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评价任务三: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积累文中优美词句。 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检查预习 导入新课 活动一 检查预习情况。认读生字表中的8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缎、涧、俯、皑、蹄”字的字形。(完成目标一) 准确读出本课生字新词,并会组词造句。(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 借助文本、字典或词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会说出饮马、五彩斑斓、萦绕、绚烂、矫健等词语的意思。 环节二 初读课文 理解课文 活动一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个别读、分组读、齐读、带读,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完成目标二) 读准字音、不读破句、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评价目标二的朗读任务) 活动二 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是: 、 、 ;天山给我留下的印象是: 。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先写(),接着写( )最后作者抒发了()。通过读课文我知道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 ,点明了文章的 。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作者用 句结尾,表达了 之情。(完成目标二、目标三) 根据填空提示感知课文的大致意思及行文结构。(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 品读课文 体会习作方法 活动三 合作探究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练习在课文中批注 阅读提示:本文作者好像一名导游,带着我们游览了天山之夏的美景。我们要反复读文,思考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是如何把天山之夏的景物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我们要重点品味作者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批注并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课文中有些语段、词句写得非常美,具体形象地描绘出了天山景物的特点,我在“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这句话旁边是这样批注的:“这句话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由此可见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完成目标三) 说出对这些句子意思的理解,并在印象深刻的句子旁边练习批注。(评价目标三) 环节四 练习仿写积累 活动一 默读课文、抓关键词句绘制课文的思维导图。 用自己的话说说夏日天山的特点。(评价目标二) 活动二 我能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在日记本上写一处景物。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一角,节日的夜晚等。(要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上几个恰当的比喻句会更好。)(完成目标重点二、拓展性练习与积累)) 完成拓展性练习与积累。(评价目标三) 附:板书设计 七月的天山 进入天山 再往里走 走进天山深处 蓝天 雪峰 云影 雪水 群峰 原始森林 塔松 枝丫 野花 溪流 马 阳光 石子 鱼群 日影 漫流 岩石 第5课《中彩那天》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二组 教学主题:以诚待人 课时:2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四语教研组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是识字的习惯、良好书写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会默读,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并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教材分析 《中彩那天》这篇精读课文讲生活拮据的父亲,中彩那天神情低沉,为奖品的归属伤脑筋,最终把奖品奔驰车交给了同事。课文表现了父亲诚实有信的高尚品德。 3.学情分析 作为学习该教学内容的四年级学生来讲,“以诚待人”“诚实守信”等这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很熟悉,从小开始接受这方面的教育就比较多,以诚待人的事例也知道很多,学生有一定的思想基础。课文内容很有感染力,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读中品味,感受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的表情达意的方式。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预习和各种读,学生能够读准本课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维、财、属、货、驰、赠、驶、德、惑、码、库、捎、橡、拨”14个生字。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正确读写"维持、财富、属于、奔驰、馈赠、缓缓驶过、道德、迷惑不解、号码、捎信、橡皮拨电话"等词语。 2.通过自读、配乐读、同桌互读等朗读形式,85%的学生能理清课文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通过互读,指名读,齐读等,学生会读和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评价任务二: 通过自读、配乐读、同桌互读等朗读形式,学生能理清课文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评价任务三: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 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激趣导入 活动1 谈话:你知道彩票吗?在买之前,你是怎么想的,如果你中奖了,又是怎样的心情? 环节二 初步感知 活动2 提出初读要求: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检查生字。 2 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解决问题。 3 用一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互读,指名读,齐读(【评价目标一、二】 活动3检测,学生汇报交流 环节三 识记字词 活动4 学生自主识字后出示,请学生将课后的15个生字归类,当堂学习掌握。 跟“手”有关的字: 跟“心”有关的字: 最容易记的字: 最难写的字: 自己练习组词写两遍,然后听写,改错。 提醒易错字,分组读,归纳分类。【评价目标一】 环节四 整体感知 活动5 小组合作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老师提示,以填空的形式完成。 汇报交流,选代表发言填空。【评价目标二、三】 附:板书设计 赠 拔 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听写学生能够读准本课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4个生字。 2.通过自读、配乐读、同桌互读等朗读形式,85%的学生能理清课文思路,把握主要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懂得“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在还车之举中表现出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树立诚信的观念。 评价任务 任务一: 通过自读、配乐读、同桌互读等朗读形式,学生能理清课文思路,把握主要内容。理解诚信的含义。 评价任务二:通过朗读感悟,学生能树立诚信的重要。 评价任务三:学生正确认识诚信的重要性,树立诚信观念。 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习读文 活动1 听写词语。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会在词语间正确停顿。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深入学习课文 活动2 1、默读课文。当我们得知自己家中奖时,“我”“爸爸”“妈妈”各是怎样的表现?用“_____”画出来,并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 2、小组讨论汇报。 学习第1自然段 1、齐读。 2、理解含义: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用横线画出来。 【评价目标二】 活动3 学生读3——8自然段 1 、指名读。没有了汽车的父亲为什么反而特别高兴? 2 、想象:当父亲做出这样的决定时,“我”和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有什么样的对话? 3 、小组内分角色进行对话,可以想象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派代表发言。 【评价目标二】 活动4 学习第10自然段 1 、齐读。 2、理解含义: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3、回归中心句只要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互对词语:师生互对,两两互对 小组合作学习,派代表发言。 【评价目标二、三】 环节三 拓展延伸 活动5 发挥想象,回答问题。 ① 库伯把汽车开走后,“我们”一家的心情怎样,体会人物对话。  ②“父亲”不把汽车给库伯,结果会怎样? 【评价目标三】 附:板书设计 中彩得车 中彩那天 诚实守信是财富 烦恼开车 高兴还车 第6课《万年牢》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二组 教学主题:以诚待人 课时:2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四语教研组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是识字的习惯、良好书写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会默读,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故事。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认真和实在的。先讲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 3.学情分析 阅读教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披文得意”,在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理解文章内容,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品味、消化、积累、运用课文的语言。“意文兼顾”,才能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因此,在课堂结尾处设计有依据、有中心的环节。从课堂中学到语文知识,结合生活实践用于生活,既回顾父亲做人做事的认真实在,又贯穿三处“万年牢”之间的内在联系于其间,最后给学生一个平台展示他们的视角、他们的情感,从课文中受到的崇高的人格美的熏陶、感染,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学习目标 1.85%的学生能够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说出不理解词语的意思。 2. 通过自读、配乐读、同桌互读等朗读形式,85%的学生能理清课文思路,把握主要内容。90%的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数学生能够自主摘记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同时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通过互读,指名读,齐读等,学生能读准字音,理解文中词语; 评价任务二: 通过自读、配乐读、同桌互读等朗读形式,学生能理清课文思路,把握主要内容。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 评价任务三:通过朗读感悟,学生能养成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习惯。 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激趣导入 活动1 谈话: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什么?) 环节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活动2 提出初读要求。 1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 检查字词:多音字:把(ba) 闷(men) 削(xiao)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 (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完成目标一】 互读,指名读,齐读第四小节【评价目标一】 活动3 3 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4、第一处的万年牢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互读,指名读【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 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活动4 为什么叫万年牢? 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一丝不苟。) 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5、第二处万年牢指什么? 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什么是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 6、第三处万年牢指什么?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能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理解分析,小组交流汇报【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深入体验 活动5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所说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评价目标二】 附:板书设计: 做糖葫芦质量好 6、 万年牢 凭良心做买卖 一生受益 做人做事实在,可靠 第7课《尊严》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二组 教学主题:以诚待人 课时:2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四语教研组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识字与写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2.教材分析 本课是四年级下册“以诚待人”这个主题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尊重,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课文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描写,表现了哈默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及杰克逊大叔善良真诚待人的可贵品质。这篇课文是学生从读学写的好范本。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文本,体会用自己的劳动去维护个人的尊严的人文内涵,同时渗透如何写具体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四下语文根据根据规范标准的教学方案设计.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583460.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