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的中医诊疗方案.docx





《高血压病的中医诊疗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血压病的中医诊疗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血压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高血压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的范畴。发病早期多见实证,病久往往转为虚证。 (一)辩证分型 辨证要点:.肝火上炎证多见于本病1级,阴阳两虚证主要见于3级,而阴虚阳亢证各期均可见到,以2级为多。区别阴虚与阳亢主次,予滋阴、潜阳,阴虚及阳者兼以助阳;分清风、火、痰、瘀之兼夹,予熄风、降火、化痰、祛瘀;审察脏腑肝、肾、心之病机,予柔肝、滋肾、养心;了解气血虚实顺逆,予理气降气,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1.肝火上炎型 主证:头晕目眩,头痛耳鸣,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畏热,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有力。 治法:清泻肝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
2、5 黄芩15 栀子15 柴胡10 甘草5 生地黄20 当归12 车前子15 木通5 泽泻30 方用龙胆草、黄芩、栀子清泻肝火,柴胡、甘草疏肝清热调中,木通、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生地、当归滋阴养血。全方清肝泻火利湿,清中有养,泻中有补。若肝火扰动心神,失眠、烦躁者,加磁石,龙齿,珍珠母,琥珀,清肝热且安神。肝火化风,肝风内动,肢体麻木,震颤,欲发中风者,加全蝎,蜈蚣,地龙,僵蚕,平肝熄风,清热止痉。 2.肝肾阴虚型 主证:头晕目眩,头痛耳鸣,烦躁易怒,五心烦热,盗汗,潮热, 口干喜凉饮,腰酸腿软,便干尿赤,舌红无苔,脉细无力。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杞菊地黄汤加龟板、夏枯草、珍珠母、白芍。 枸
3、杞15 菊花15 熟地黄24 山萸肉12 山药12 泽泻30 丹皮10 茯苓15 龟板30 夏枯草15 珍珠母30 白芍15 方用熟地,山萸肉,山药滋阴补肾,茯苓,泽泻渗湿,丹皮清虚热, 枸杞,菊花,夏枯草清利头目,白芍敛阴,珍珠母、龟板滋阴潜阳。 3.肝风内动型 主证:头晕目眩,四肢麻木,手颤足晃,步履沉重,甚则口眼歪 斜,舌强言骞,半身偏枯或牙关紧闭,鼻鼾昏睡,人事不醒,舌红苔 白或黄,脉弦或沉细。 治法:平肝息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化栽。 天麻10 钩藤15 石决明30 栀子15 黄芩15 牛膝20 桑寄生15 羚羊角粉3 丹皮12 茯苓15 天麻祛风潜阳,止头痛,眩晕,钩藤、羚羊角清热熄
4、风降火,三药并 用平肝潜阳。石决明清肝镇肝潜阳。黄芩,栀子清肝泻火。牛膝,桑 寄生补益肝肾。茯苓安神。丹皮清血中之伏火。 4.肝气郁结型 主证:头晕目眩,心烦易怒,胸闷憋气,胸胁胀痛,喜叹息,吸 气,舌红苔微黄,脉弦涩。 治法:疏肝解郁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素馨花、珍珠母。 丹皮15 栀子15 柴胡10 白芍15 当归12 茯苓15 白术12 甘草5 素馨花10 珍珠 母30 柴胡,素馨花疏肝解郁,白芍,当归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甘草健 脾益气,以实土抑木,且使营血生化有源。用丹皮清血中之伏火,栀 子清肝热,导热下行。珍珠母滋阴潜阳。 6.脾虚痰盛型 主证:眩晕体胖,身倦乏力,头重如裹,痰多,浮
5、肿,便溏,舌 胖嫩,苔白腻,脉滑。 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12g 陈皮12g 白术10g 茯苓15g 钩藤20g 天麻6g 竹茹15 枳实15 甘草6g 生姜3片大枣5枚 陈皮,半夏合用燥湿化痰,白术,茯苓健脾利湿,天麻,钩藤并用平 肝潜阳,熄风止眩。竹茹、胆星清热化痰,枳实理气,甘草、生姜、 大枣健脾和胃,调和诸药。 7.阴阳两虚型 主证:头晕目眩,五心烦热,烘热出汗等阴虚内热现象,又有汗 后背部畏冷等阳虚证候,舌红少苔或白苔,脉沉细。 治法:调理阴阳 方药:地黄饮子加减。 熟地12 山茱萸9 巴戟天9 肉苁蓉9 制附子6 官桂6 五味子6 石斛9 麦门冬6
6、 石菖蒲6 远志6 白茯苓6 薄荷5 生姜5 大枣1枚 方用熟地,山茱萸补肾填精,巴戟天,肉苁蓉温壮肾阳,附子,肉桂 温养下元,摄纳浮阳,引火归源。五味子,石斛,麦门冬滋阴敛液, 壮水以济火,石菖蒲,远志,茯苓合用,开窍化痰,交通心肾。薄 荷轻清上行,姜,枣和中调药。 高血压特色治疗方法: 按摩: 方法一 浴面分抹法:搓热双手,从额部经颞部沿耳前抹至下颌,反复20-30次。然后再用双手四指指腹从印堂穴沿眉弓分抹至双侧太阳穴,反复多次,逐渐上移至发际。手法轻松柔和,印堂穴稍加压力以局部产生温热感为度。本法可降低血压,增进面部光泽。 揉攒竹穴:用双手拇指端分别按揉双侧攒竹穴约100次,用力要均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血压 中医 诊疗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