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教案资料《比较线段的长短》课程教案设计.doc

收藏

编号:258419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29.5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2
8
金币
关 键 词:
比较线段的长短 北师版 教案 资料 比较 对比 线段 长短 课程 教案设计
资源描述:
^. 北师版教材《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 (2)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3)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测量、验证、比较线段的长短等活动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体验数学就在我身边的亲身感受; (2)经历思考想象、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数学探究过程,了解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策略,学习开始使用几何工具操作方法,发展几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 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从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能力,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解决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比较线段的方法、线段的公理 教学难点: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大小。 活动意图: 本节是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的第2节,属于几何入门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距离、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比较线段的长短及线段的中点,教学重点是线段公理及比较线段的长短。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本节课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新知识。 立足于学生实际,着眼于中小学的衔接,从他们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经验出发,鼓励他们的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时间,观察归纳,让他们了解几何学习的基本的操作方法,学习结论获得的策略,进一步去理解线段本质属性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相关都有着较为深刻的意义。也有利于学生图形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 本节课由六个教学环节组成,其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 第一环节 情境导入,适时点题 活动内容: 情景引入:大屏幕展现:故事人物哈里波特动画人物动画,渲染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同学们今天哈里波特来到我们课堂,他将带来一份礼物送给在这节课表现最认真的同学,我们进行擂台大比拼好不好?那现在我们就看谁表现最好。 问题感知:教师通过学生做题,复习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一级区别联系等,学生通过练习,不但让学生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而且为讲解新课作铺垫。 问题1:回顾:什么叫线段?射线和直线?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问题2: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猜测“从A到C的四条道路,哪条最短?” (学生发言,易于得出线段AC最短) 发现结论: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说明:顺利的引出定义: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问题3:教科书上,议一议内容: 怎样比较两位同学高矮、两棵树的高矮?怎样比较两根铅笔的长短?怎样比较窗框相邻两边的长? (贴近生活,学生兴趣浓厚) 怎么比较?(学生自由发言,对错不要紧,勇敢发言) 教师点明课题:把两位同学、两棵树的高度、两根铅笔的长、窗框相邻两边的长看成两条线段, 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 (板书课题:4.2比较线段的长短) 问题4: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线段,同时让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两条线段,让学生思考、 讨论比较方法。 a b 活动意图: 利用生活中可以感知的的情境,极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道理。让学生感受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所要比较的线段大小的的过程。 预期效果: 在具体问题中设问,在解答问题中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热情。 第二环节 问题探究,形成策略 活动内容: 问题1:请讨论说明,你用了哪些方法来比较这些线段的长短?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从交流发言中归纳出方法策略。 方法一: 测量法 (工具:可用刻度尺)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 方法二:叠合法 (工具:可用圆规)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 说明:如果两条线段的长短相差根大,就可以直接观测进行比较。 多媒体课件展示: 二、叠合法 问题2:随堂练习,即学即用:(用两法比较。看结果是否同) 习题4.2:知识技能 : T2 思考: 你认为那种方法你自己比较得顺手,快一些? 随堂联系:T1 问题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 让学生上台用两种方法比较比大小,结论:线段AM=BM 指出线段中点的含义,表示:AM=BM=1/2AB. 问题4:让每个学生在一张 纸上画出一条线段并标出字母,动手折出 线段中点。 (学生先折、师生交流) 活动意图: 经过师生交流并归纳出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教师用多媒体演示比较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更能加深学生的体会,,并顺利引出线段中点的定义,练习有助于巩固方法。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体会方法的获得过程,同时可以巩固对表示方法的掌握。教师应关注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广泛参与、积极主动的学习。 预期效果: 面对老师的提问,有些学生会觉得比较线段长度的比较太简单了,观察就够了,即使不行使用测量多简单,干嘛还要使用叠合法。面对学生的这些疑问,教师强调操作的实证性,在介绍完基本方法之后,应该设计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感到这两种方法,我们日常都会有,有时一种方法失效后,只能采取其它的方法。如:买家具时考虑尺寸,就要用到线段长度的比较。工人师傅有卷尺,就可以直接测量,若我们没有尺,就会找根绳,测两次,这其实就是叠合法。 第三环节: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 问题1:你能用圆规画出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吗? (黑板上画出已知线段,同时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已知线段,并尝试。) 小组合作交流画法: 教师演示:归纳出三步骤:1、画出射线、2、度量已知线段、3、移到射线上 (师写出作图语言) 课堂要求: (1)教师作图要规范,作图顺序、痕迹要让学生充分感知体会,不要求学生写做法,只要他知道怎么作图,并能大致描述出来即可,但教师的示范要规范。 (2)要对全局关注,这是几何作图的起步。对有困难的学生要适时点拨支持。 活动意图: 1、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中去真正的感受用尺、规作图,并使这样语言口头表述做法,并开始有作图痕迹意识,即让别人看清楚你的作图方法。 2、让学生对“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充分感受和体会,强调作图顺序的正确,但不作过高要求,保持学生的兴趣。利于学生后期的尺、规作图,这样也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学生对知识的产生体验深刻,理解深刻。 3、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其实就是“叠合法”的具体运用。 预期效果: 对于上述的作图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并无大碍。 第四环节: 巩固新知 导学达标 活动内容: 问题1、已知线段a 、b如图,你能做出线段c,使c=a+2b吗? B A C a b 问题2、如图,△ABC中,你能说出线段AB+BC的长与线段AC哪一条更长?你用什么方法比较?能够不用工具比较吗? 问题3、课本: 随堂练习:T2 习题4.2节 : T2 ;T3 活动意图: 本环节的目的就是为了检测学生的达标情况和巩固练习,同时第一题设置为学生提出了巩固和提高的要求;第二题可以巩固两种比较方法和”线段最短”的性质;第三题主要是能较为熟练运用。大部分题目设置的出发点仍在于检测本节课所学,但不排除适当难度的设置,所以教师要多巡视指导,重鼓励。 预期效果: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鼓励学生独自接受挑战的信心,期望达到70---90%。 第五环节 快乐课堂 思维晋级: 活动内容: 问题1、如图是一个四边形,现在去各边的中点并连接成四边形,想一想得到的四边形与原四边形,哪一个的周长大?如是在各边任意取一点呢? 要求1: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并交流方案。) 要求2:学生在自己的纸上画出图形尝试,可以用刻度尺测量计较比较;或者用圆规叠合法比较;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来解释。 A B C D E F G H 活动意图:满足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的不同发展的需要,提供给学生探索、交流 的时间和空间。同时鼓励同学们运用所学去解释、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利于学生 的不同要求的发展。 预期效果: 在这里给出这个问题,班级里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解决它。它牵涉到了对具体知识的运用,向学生点破所有的知识点后,他们会豁然开朗,若不点破,由于以前没有处理过类似的问题,学生还不能在知识点和具体问题之间建立联系。教师应巡视同学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 第六环节 师生归纳,完成建构 问题1、请学生说出这节课你们知识的收获?你是通过哪些途径获取这些知识的? 问题2、这节课除了知识以外,你还收获了哪些?你今天学到的心得有哪些 预期效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畅言所学所获所感,不但从知识上,而且从德育美育上有所收获。 课堂评价:根据课堂表现,选出今天表现最好的同学,他们将享受哈姆雷特带来的精美礼物:美丽王冠!(给同学戴在头上,大家鼓掌) 设计意图:及时评价,激励同学继再接再厉! 归纳总结: 1、知识归纳 两点之间、 最短。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指 。 比较两天线段的大小的方法有 和 ,它们各自用的工具 和具体做法是 。 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步骤是 。 2、德育教育:交流合作的带来的快乐,辩证看问题的方法。 作业布置:…… 活动意图: 师生交流、归纳小结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表述自己的收获,培养及时归纳知识的习惯和提炼归纳的能力。 教学设计反思: 《线段的大小比较》是北师版教材七年级上学期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在上课后的一节反思型设计,力图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探究和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并注重数学知识和生活的紧密相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从一开始就展示课件“哈姆雷特带来礼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就在创设的学生数熟知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探索问题,自然的就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线段的大小比较;在比较的方法上也有时让学生得出比较方法,此时设计了一个“两个同学的身高问题”,学生很容易想到一些办法,教师适当引导就可以得出比较方法;课中让学生反复动手操作,熟悉掌握方法,恰当引出“线段中点”的定义,让学生在动手中摸索并熟悉工具的运用,和线段和、差作图的策略和方法;在一组练习题中让学生加深理解;并在思维上进行升华拓展,为以后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也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让学生情调动手操作去主动地获得性质方法,并学习用语言描述出事实结论;鼓励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思维探索;小结交流所学所获所感。整节课呈现一种层层推进的节奏,环环相扣的衔接,也让学生经历了“实际问题-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解释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过程。 整节课的设计中既注重了平面几何的起步,立足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强调“知识源于生活”,从直观经验到理性验证,问题的设置都体现了这一点;反复让学生动手操作试图强化知识的形成与过程的体验,让学生在动手中去摸索方法,并归纳形成理论。在动手中去体会工具的使用和表述,结论方法的得出使学生能够理解并体验深刻的。符合了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平面几何刚刚起步的基础性工作,做好中小学的衔接教育。 整节课的设计中较多注重方法的获得与解释运用,特别是比较策略,强调师生协作、生生协作,主动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反思整节课的设计的亮点,第一注重问题情景的设计,用一些生活中的习以为常的例子来引发问题,切入主题,又用学生身边的例子来突进方法的探究。过渡自然,衔接流畅 。第二、强调学生的小组合作、合作性学习、探究式学习。比如给足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去发现方法,让学生动手工具的操作方法、折纸问题等等。大大激发了学生都得主动积极参与,自觉探究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热情和信心。第三,在设计中关注学生的人文价值和情感态度。强调知识的主动获得,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探究信心的扶植,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有经验水平。 本节课适当使用多媒体,并认真规范的做好示范性教学。例如用多媒体创设实际问题情境,恰当利用动画功能演示两种方法的比较,练习题的展示,但是老师工具画图的示范必须规范严格,让学生动手操作才能体会深刻。动手比较、求证,动手画图、开口表达等方面训练让学生慢慢熟悉并进而掌握图形符号语言,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和问题解决去解决一个一个力所能及的问题,在实践中获得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北师版教案资料《比较线段的长短》课程教案设计.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584195.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