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一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教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一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教案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科学,值得每个人去学习,尤其是孩子,更要去学习数学,并且以此来构架自己的思维体系。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小学一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合作、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学生在观察与操作中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学生在观察、比较、发现长方体、
2、正方体间的联系与区别。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团结合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难点: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得长、宽的联系。教学具准备: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实物、土豆、小棒、橡皮泥()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大家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机器人)它是由什么形状的物体组成的(长方体)以前咱初步了解了长方体,这节课,咱们一起学习认识长方体。(板书:长方体)(意图:机器人取材于学生手工课上的作品
3、,既贴近生活激趣,有很好的导入新课。)二、动手操作感知面、棱、顶点(一)找生活中的长方体物品(学生说教师评价)(意图从生活实物入手,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长方体,积累长方体的表象。)(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1、操作实验,感知面、棱、顶点(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物品。(2)师:老师没有忘记找长方体物品了,所以就带来了一个土豆,现在要把它变成长方体。(切一刀)出现了面,请学生上来摸一摸,感觉平平的。(板书:面)(平面朝下,垂直向下再切一刀)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两个面相交于一条边)师:这条边叫做长方体的棱。(板书:棱)(将某一平面朝下,垂直两平面在切一刀)三条棱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4、(板书:顶点)(意图:让学生在动手中感知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经历动手、观察、思考这一过程,让学生觉得数学知识也可以这样快乐学会。)师:咱们感知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赶快拿起手中的长方体找找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2、探究面的特征(1)学生拿出准备的长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个面,数一数一共有几个,看一看每个面是什么形状。(2)指名说发现。(3)学生演示。(4)观看课件,再次体会长方体面的特征。3、探究棱的特征(1)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了长方体“面”的特征,想不想知道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征学生小组探究,教师参与活动。(2)班内交流。教师从学生的交流中提取出“棱”的特征。学生说自己的发
5、现,补充。(3)学生上台演示。(4)观看课件,再次体验棱的特征。(5)再次体验棱的特征。(意图:突破棱的认识这一重点,促使学生有有针对性的研究,提高了探究的有效性。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作、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小组合作能力。)4、探究顶点的特征(1)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实物,摸一摸长方体的顶点,数一数共有几个顶点(2)学生操作交流。(3)观看课件,验证自己的发现。5、认识长、宽、高学生看视频,感知长方体的长、宽、高。(意图:在独立思考中,落实数学需要静的发现,在小组合作中,锻炼学生交流汇报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力,竞争意识,在观看课件
6、视频中,区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长方体上每个面的长、宽,它也与后面长方体的学习、计算有着密切的联系)6、认识立体图形(1)请同学们观察讲台上的长方体,你能看到几个面(2)教师向位置不同的同学提问,得到最多能看到长方体三个面的答案。(3)课件展示用虚线画出的其他面。7、利用小棒、橡皮泥等材料动手做长方体。(意图:学生在制作中将所学知识加以实践消化,体验合作的快乐与成功)(三)探究正方体的特征课件演示长方体渐渐变成正方体。师:(出示课件)看长方体现在在变,变成什么了(正方体)探讨: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点呢请你用探究长方体特征的方法,同桌合作,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
7、然后再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汇报交流,多指定几个学生说。教师评价鼓励。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让学生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归纳,再同桌交流观察结果。汇报交流。学生间相互补充。教师相机板书:引导小结出长方体与正方体间的关系在以前我们学过的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师指着板书,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学生看课件,用两个椭圆表示的长方体与正方体间的关系。(意图:学生在学会了长方体后,教师采用半扶半放的方式认识正方体,让学生能够学会知识的迁移,体验数学的魅力)三、巩固反馈,深化新知完成第1填空题:(1)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棱长相等。(2)正方体有()
8、个面,()条棱,()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每条棱长都()。(3)长方体中相交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4)在墨水瓶盒,魔方玩具,排球中,()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形状是正方体。完成2题: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让学生互相指一指每个几何体中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说说它们分别是多少厘米。四、小结、畅谈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老师也参与谈收获,总体评价学生的表现,以此激励学生。五、作业: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框架,这根铁丝长多少分米小学一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教案2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它们的特征,会
9、辨认这两种图形。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教学难点正确辨认特殊的长方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积木图”】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物体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几种图形。二、探索新知1、认识长方体。(1)直观感知。分别出示:墨水盒、字典,学生说出它的形状。(贴图并板书:长方体)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长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2)建立表象。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比一比、看一看每个面的大小、形状有什
10、么特点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最后在全班进行汇报。(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或者有两个面是正方体形的,相对的两个面形状相同。)(3)形成概念。学生互相说一说长方体有什么特点。2、认识正方体。(1)直观感知。分别出示:魔方、药盒等,学生说出它的形状。(贴图并板书:正方体)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正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2)建立表象。学生观察手中的正方体,看一看它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后在全班进行汇报(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相同)。(3)形成概念。学生互相说一说正方体的特征。3、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分别找出学具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组织他们开展小组讨论:怎样辨别长方体和正方体三、巩
11、固拓展。1、完成书上做一做【图片“做一做1”】2、到生活中去找长方体和正方体。【出示图片“生活中的图形”】师:你能在这张图里找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吗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3、摆图形。(1)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2)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大正方体。4、用橡皮泥捏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捏好以后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详细过程参考探究活动“捏图形”】。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呢(带学生说一说)小学一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教案3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小组讨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 小学 一年级 数学 长方体 正方体 初步 认识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