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庄子“逍遥游”的人生美学.docx
《论庄子“逍遥游”的人生美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庄子“逍遥游”的人生美学.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59 卷 第 1 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Vol.59.No.l Jan. 2006.026 031 论庄子 “ 逍遥游 ” 的人生美学 王 凯 (青岛大学文学院,山东青岛 266071) 作 者 简 介 王 凯 ( I 960-),男,山东青岛人,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主要从 事哲学和 美学研宄。 摘要 庄子美学是 “ 逍遥游 ” 的美学,以绝对自由为核心的 “ 逍遥游 ” 兼有人生、审美的 双重意 义,成为庄子人生哲学与美学的共同归宿点。在道家学派中,庄
2、子比任何人都更集中、 更突出地关注 和思考了人生问题,并且把 “ 道 ” 和人生紧紧连在一起,把道的境界看做是人生所 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庄子美学是从心灵体验出发,追问永恒长存的生命意义,把个体有限的生 命纳入到宇宙大生命之中, 从而实现美的超越,从有限进入到无限,最终使人生永恒化、艺术 化,使审美本体化、人生化。 关 键 词 道 ; 自 然 ; 人 格 中图分类号 B 83-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1X (2005)06-0026-06 一、理 想人格的建构 庄子追求的人生是自由的人生,也是审美的人生。生命的自由与审美的超越在他那里是和谐统一、 不可分割 的。庄子对人生
3、的思考,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他主要不是从社会、伦理的角度,而是侧重从宇 宙的、自然的视 角考察人生,其本体论与人生论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庄子看来,形而上的本体不仅 是自然界的本体,也是人 生的意义和价值的终极根据。 庄子认为, “ 道 ” 性无为,成就人生也应该是无为的。就体道而言,其无为的合目的性与审美是一致 的。人 格的自我完善,人生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审美的过程。通过体道、悟道、达道,实现对生命的困 境 和现实的超越, 其实质就是审美的超越。通过这一超越,使人的精神得以升华、人性得以解放,这充分体 现了庄子美学的人生意 义。庄子是从生命的本原、自然的本性来思考人的本质、人格理想和人生的归
4、 宿,始终以 “ 道 ” 作为人生的最高 理想和审美的最高境界。通过体道,寻找人生的真谛,体道是追求理想 人生的有效途径。如果说 “ 道 ” 是宇宙的 本体精神和生命之源,那么作为宇宙之一物的人,就不能离开 “ 道 ” 。同道的分离,就意味着失去了本体,切断 了生命之根。 庄子讲 “ 道 ” 主要目的不是探讨论证宇宙的本体是什么,而是为了导出人的生存 的本体依据,并在此 基础上 建立一种理想人生和理想人格的标本。在他看来,人是宇宙的一部分, “ 道 ” 是万物的本体,也同 样是人的本体。 “ 道 ” 体现在人身上就是自然之性,道是自然无为的,所以人的本性也是自然无为的。人 应该按照自己的自然本
5、 性去生活,体道的人生就应该是自然的人生,只有自然的人生才是最美的人生, 也是真正自由的、逍遥的人生。 庄子把他的理想人格建立在人的自然本性之上,是有其特定历史原因的。庄子所处的时代,人们不 收稿日期: 2005-05-01 第 1 期 王凯 :论庄子 “ 逍遥游 ” 的人生美学 。 27 仅被 “ 物 ” 所役,还被自己所设立的社会伦理规范所束缚,从而极大地限制了人的自然本性,使个体失去 了人格 独立和精神自由。庄子主张复归 “ 道 ” 的本体,即人的自然本性。他认为这是人的真正本性所在, 只有恢复并发 挥这一本性,才能使人获得自由,从而实现人的理想人格。可见,庄子突出了个体的意义 和个体的
6、人格独立,真 正把自由与人的本质、自由与人格紧密联系起来。 庄子把实现个体的人格独立与精神的绝对自由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理想, 也就成为 人生观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庄子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强调人与自然的绝对统一。因为天人 是合一的,所以人应 该在与天地的交流中发展和完善自己。只有与天地为一,才能实现理想的人格。这 个过程就是 “ 逍遥游 ” 的过程, 这个境界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亦即真、善、美高度统一的境界。所以,理 想人格的实现过程,也就是真、善、 美相统一的过程。 从 根 本 上 说 , 庄 子 的 人 生 观 是 自 然 的 人 生 观 , 其 核 心 就 是 自 然
7、无 为 。 安 命 、 顺 命 , 就 是 合 于 自 然 之 道 。 只 有 以一 种 悠 游 、 怡 然 、 旷 达 、 超 脱 的 态 度 来 面 对 现 实 人 生 , 做到 “ 安 之 若 命 ” 、 “ 安 时 处 顺 ” , 才 能 超 越 现 实 人 生 , 达到 理 想 化 、 审 美 化 的 人生 , 才 能 “ 生 而 不 悦 , 死 而 不 祸 ” , “ 得 而 不喜 , 失 而 不忧 ” 1(秋 水 )。 庄 子 的 人 性 观也是自然的人性观,孔 子 和孟子 讲 “ 性本善 ” ,荀子讲 “ 性本恶 ” ,而庄子则认为,性无所 谓 善 恶,性乃自 然 本 性 ,是
8、天 生 的, 而 不是后 天 的。 “ 性 命 非汝有 , 是天 地 之委顺也 ” W ( 知 北 游 );“ 性 不 可 易 , 命 不 可变, 时 不可止,道不可壅 ” (天运 );“ 性者,生之质 也 ” 1】 (庚桑楚 )。庄子所讲的人 之 性就是 自 然本性、自 然 天 性 , 就 是强 调 人 性 的 自 然 性 。 “ 自然 ” 与 “ 真 ” 是不可分的,庄子讲的 “ 自然 ” 含有真的因素, “ 真 ” 也具有自然性的因素。回到人的自 然 本性,就是回到人的真实,充分发挥人的真实本性就是善,达到真、善,也就获得了自由,达到了美的境 界。真、 善、美是一致的,统一的基础就是自然
9、,就是道。道不仅是真与善的基础,也是美的根源。庄子 特别强调美与真 的一致性,他认为真正美的东西必须是真实无伪的,失去了真,美是不存在的,所以他提 出要 “ 法要贵真 ” (渔 父 ), 强调美必须符合人的自然之性,亦即符合人的生命自由。渔父曰: “ 真者, 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 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 而哀,真恕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 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 庄子强调真,也是强调自然,自然性决定了真,因而才有所谓的自然美。牛马四足是谓天,亦即自 然。穿牛 鼻,羁马首,就是破坏了牛马的自然本性,也就是破坏了 “ 真 ” 。人生也
10、是同样的道理,不能牺牲 自己的自然本 性去追逐名利,这样,才能保持人的本真状态。 自然,真实就是包含着朴素之美。天道曰: “ 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 。素朴是道的特点,也是 事物 最 原始的状态。马蹄曰: “ 素朴而民性得矣 ”; 天地曰: “ 明白入素,无为复朴 ”; 刻意曰: “ 纯素 之道, 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 ”;“ 能体纯素,谓之真人 ” 。此外,庄子还以 “ 婴儿 ” 、 “ 儒子 ” 、 “ 处子 ” 、 “ 童 子 ” 等来形容自然天成、真实朴素之美。 道家有一个贯彻始终的目的,那就是从自然中寻找指导人生的准则。 “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 ,虽然不 言,却 为我们
11、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慧。难怪庄子从心底发出 “ 吾师乎!吾师乎 ! ” w (大宗师 )的感叹。 庄子认为,离 开自然原始本性愈远,就愈不自由,只有回归自然,与 自然为一体,达到 “ 无己 ” 的境界,才能 实现真正的精神自 由。庄子笔下的 “ 圣人 ” 、 “ 神人 ” 、 “ 至人 ” 、 “ 真人 ” 、 “ 天人 ” 、 “ 全人 ” 等,就是进入到这种 自由境界的人, 这些人就是庄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模式。其实这些人的品质也就是自然的本性,他们的 行为是合乎道的,他们都 能够做到安时处顺,以和为量 ;恬淡寡欲,哀乐不入 ;寂寞无为,不用心机。这些 人物从心灵上和行为上都达到了 与道同一,
12、与自然同一。他们都是超凡脱俗,既是现实的,又是非现实 的;既是人,又是神,或是半人半神。这 些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都是虚构的。但作为庄子理想人 格的载体,他们所表现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是 真实存在的。因为道是真实存在的,而他们实际上就是 道的体现者,是道的化身。 总 之 , 人 生 的 真 谛 即 自 然 的 真 谛 ; 自 然 的 真 谛 即 人 生 的 真 谛 。 “ 吾 与 日 月 参 光 , 吾 与 天 地 为 常 ” 11 (在 宥 ), “ 独 与 天地 精 神相 往 来 ” 11 ( 天 下 ), 庄 子的 “ 逍 遥 游 ” , 就 是游 于 天地 , 游于 自 然, 完
13、 成人 的 自 然 。 28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59 卷 精神与宇宙自然精神的合流,并在此超越之中,提升和完美人格,实现绝对自由的审美人生。 庄子的哲学是关于人生的哲学,庄子的人生观是审美的人生观。庄子的理想人格建构带有理想化 的色彩,其 理想人格的典型都是虚构的,个个都是高超、神奇,充满着玄妙和神秘,具有空想性和超现实 性。他们只能存在 于庄子的精神王国领域,但不能由此得出庄子的理想人格是空洞而无意义的结论。 事实上,庄子所设想的理想人 格模式,在乱世中启发了人们的自由意识,提醒人们认识统治者的虚伪本 性以及对人性的摧残,也不失为同黑暗 社会相抗争的一种 特殊形式。在一定
14、程度上,也可以医治那些刻 满创伤的苦难心灵,使那些精神濒于崩溃的人们 得到一点安慰和片刻的宁静。庄子的理想人格之所以 有着持久的生命力和诱惑力,就在于它为自由的心灵提供了 一个可以暂时憩息的避难所。 (一 ) 旷达高远的处世原则 儒家的孔子,主张积极入世,他所推崇的理想人格是 “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 的 “ 圣人 ” 。孟子也主张 “ 穷则 独 善 其身 , 达 则 兼 善 天 下 。 ” 21 ( 孟子 。 尽 心 上 )儒 家 的 社 会 责 任 感 强 , 能 自 觉 维 护 社 会 的 伦 理 纲 常 和 道 德 规范 , 极为关注个人的修养教化 , 从先秦以来就一直有着较高的社会地
15、位和社会影 响 。但庄子 对 儒家的伦理纲常以及 教 化方式,表现出强烈的不 满 和极大的反感,把儒家倡导的伦理纲常和道德规 范 , 视做束缚人生自由的羁泮 。 庄 子 既不主张入世,也不主张 出 世,而是主张游世,提出了 “ 安之若命 ” 、 “ 虚 己游世 ” 的生存原则。这种境界既 旷 达高远,又无拘无束;既 对 现实社会保持清醒认识,又与现实社会 保 持适当距离。如果说,儒 家 理想人格的境 界 是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 ” 的 “ 成仁 ” 境界,那么庄子理 想 人格的境界则是 “ 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 的 “ 逍 遥游 ” 境界。儒家的人格建构具 有 明显的现实功利性目的
16、 , 庄子的人格建构则突出了 理 想化的精神自由。庄子 的 人生哲学是在儒家视角之 外 ,开辟了一个更为 广 阔的领域。庄子的人生哲 学 及理想人格建构,同儒家的人生哲 学 及理想人格建构,既相互 对 立,又相 互 亲和,是两种可以互补的 人 格理想和人生境界。值得注意的是,从历史 上 看,儒家一旦取得了控制 地 位 , 便对自由精神加以限制, 于 是,那些具有自由意识,不甘儒家思想束缚的文 人 , 便自 然 地 转 向 庄 子 , 寻 求 心 灵 的 解 脱 和 安 慰 , 这 说 明 了 庄 子 的 人 生 哲 学 及 理 想 人 格 模 式 更 具 有 魅 力 。 (二 ) 濒临困境的解
17、脱之路 人所生活的世间充满着矛盾,乱世当中,人生更是沉重艰难,正如庄子所言: “ 人之生也,与忧倶 生 ” W (至 乐 )。 知 识 分 子 尤 为 看 重 精 神 生 活 , 因 而 有 着 更 多 的 精 神 痛 苦 , 其 脆 弱 的 心 理 又 难 以 承 受 黑 暗 势 力 的 打 击 与 折 磨 。 儒 家 给 人 的 印 象 是 谨 慎 小 心 , 软 弱 克 制 。 孔 子曰 : “ 君 子 故穷 ” 3( 论 语 ), 这 实 际 上 是 给 失 意 的 知 识 分 子 以 精 神上 的 安 慰 , 以 培 养 一 种 面 临 逆 境 的 平 衡 稳 定 的 心 态 。 孟
18、 子 曰 : “ 古 之 人 得 志 , 泽 加 于 民 ;不 得 志 , 修 身 见 于世 。 达则 兼 利 天 下 , 穷 则 独 善 其 身 。 ” 2( 孟 子 。 尽 心上 )孟 子把 “ 修 身 ” 作 为 一 种 心 理 平 衡 的 策 略 , 让 知 识 分 子 面 对心理 的 伤害,能够保持 一 种平衡,自我 进 行安慰, “ 修 身 ” 的途径 就 是 体 悟儒 家 的伦理 纲 常, 通 过 “ 修 身 ” 提 高 和 完 善自 身 的人 格 。与 此 不同 , 庄子 则 是主 张 “ 无 待 ” 、 “ 去累 ” , 通过 “ 心斋 ” 、 “ 坐 忘 ” 的 “ 逍 遥
19、 游 ” 途 径 ,进 入 到 “ 天 地与 我 并 生 ,而 万 物 与 我 为 一 ” 1( 齐 物 论 )的 境 界 。 在 “ 逍 遥 游 ” 的 过 程中, 齐 同万物 , 游戏生 死 ,效 法 自然,化解造成人生困境 的 所有因素,从有欲到无欲,从 有 知到无知,从有累到无累 , 最终使心态得到彻底的 平 衡 。 庄 子 所追 求 的 是 一 种 超 然 的 精 神 状 态 , 是 无 牵 挂 、 无 所 求 的 平 静 心 理 。 “ 浮 游 乎 万 物 之 祖 , 物 物 而 不 物 于 物 , 则 胡 可 得 而累耶 ( 山 木 )只 要 投 身 于 大 自 然 的 怀 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庄子 逍遥 人生 美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