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1.3 馒头发霉了|苏教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1.3 馒头发霉了|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1.3 馒头发霉了|苏教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馒头发霉了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显微镜观察霉,并能通过图画、文字、语言等描述霉的样子;2、能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3、激发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奥秘的欲望。教学重、难点1、重点:凭借已有的经验对霉菌产生的条件进行假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在课外做对比实验。2、难点:凭借已有的经验对霉菌产生的条件进行假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在课外做对比实验。教学准备:发霉的馒头、水果、放大镜、显微镜、抹布、切片、图片等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通过多媒体出示霉的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在我们的生活中
2、见过没有?二、交流:你带来了什么发霉的物品?讲述:请大家仔细观察带来的发霉的物品,看一看,物品的霉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先请同学们用语言描述一下所见到的霉形状。再用显微镜观看物品上的霉,用文字和画在活动记录纸上描述显微镜下霉的形状和特征。(做好巡视和辅导)三、学生汇报、小结: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絮状等四、讨论霉菌有生命吗?怎样证明呢?(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五、讨论: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探究馒头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其他物体发霉的条件和馒头发霉一样吗?六、讨论:
3、教材第9页表,你认为除了表中列出的实验条件外,还有哪些组合方式。请补写在表格的下方。七、霉是什么?它有生命吗?物体发霉的条件有哪些?八、每小组选择一个组合条件做物体发霉的实验。写好实验报告。第二课时一复习1霉是不是就会在食品上发生?在其他物品上会发生吗?2霉发生的条件有哪些?3交流,根据实验说明霉发生的条件和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有关。二根据发霉的条件说明应该怎样防止发霉1隔绝空气。2保持干燥。3高温灭杀。4低温保存。三教师辅导学生学习霉的功过。1可以用霉制止食品。2制作药品3霉菌会使物品损坏4霉变食品会危害人体健康。四学习科学家发明青霉素的故事。五小结:应该怎样防止有害的霉发生?应该创造什么条件让有益的霉发生。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注重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观察了馒头发霉的现象,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微生物学的兴趣,分为课前布置任务-观察霉菌-拓展生活-实际应用几个板块,环节紧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究了馒头等食物发霉的起因,猜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追溯结果,在这个过程当中寻找到了探究和发现的乐趣。课堂效果显著,扎实实效。但是在最后的小结中略显仓促,没有给学生正确的结论。以后会加大对科学探究的严谨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1.3 馒头发霉了苏教版 六年级 上册 科学教案 反思 1.3 馒头 发霉 苏教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