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信号与控制综合实验实验报告.doc

收藏

编号:258877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986.10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2
8
金币
关 键 词:
华中科技大学 电气 信号 控制 节制 综合 实验 试验 报告 讲演 呈文
资源描述:
^` 电气学科大类 2013 级 《信号与控制综合实验》课程 实 验 报 告 (基本实验一:信号与系统基本实验) 姓 名 学 号 同组者1 学 号 指导教师 日 期 实验成绩 评 阅 人 实验评分表 基本实验 实验编号名称/内容 实验分值 评分 实验十一:二阶系统的模拟与动态性能 的研究 实验十二:二阶系统的稳定性能研究 设计性实验 实验名称/内容 实验分值 评分 实验十四: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 实验十六:控制系统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 创新性实验 实验名称/内容 实验分值 评分 教师评价意见 总分 目 录 一:实验内容: 1:二阶系统的模拟与动态性能的研究 ————3 2:二阶系统的稳定性能的研究 ————7 3:控制系统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 ————15 4:线性控制系统的控制与校正 ————18 二:实验总结 ————23 三:心得与个人评价 ————24 四:参考文献 ————24 实验十一:二阶系统的模拟和动态性能研究 一:任务和目标 1:掌握典型二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2: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计算的比较, 研究系统的参数对其动态性能的影响 二:总体方案设计 R ( s ) - C ( s ) 图11-1 典型二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11-1所示。 其闭环函数为 式中,,为系统的阻尼比;,为系统的无阻尼自然频率。 任何二阶系统均可化为上述的标准形式,但是对于不同的系统,和所包含的内容也不同。调节系统的开环增益K或时间常数T可改变系统的阻尼比。 二阶系统可用图11-2所示的模拟电路图来模拟。 图11- 2 二阶系统模拟电路图 三、方案实现和具体设计 (一):实验内容 按照设计好的模拟电路图搭建实验电路,分别设置 ,观察并记录r(t)为正负方波信号时的输出波形c(t);分析此时相对应的、,并加以定性的讨论。 (二):实验步骤: 改变运算放大器的电容C,改变二阶系统模拟电路的开环增益K或时间常数T,观测当阻尼比或无阻尼自然频率为不同值时系统的动态性能,并用示波器记录各种波形。 设计一个一阶线性定常闭环系统,并根据系统的阶跃输入响应确定该系统的时间常数。 实验可用电子模拟装置;数字示波器或模拟示波器来实现。 四:实验结果 照电路图连好电路,输入信号选Vpp=4V,f=2Hz的方波信号。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 (一):C=0.68μF时。零阻尼,欠阻尼和过阻尼结果波形如下 图11- 3 C=0.68F无阻尼二阶系统波形图 图11- 4 C=0.68F欠阻尼二阶系统波形图 图11- 5 C=0.68F过阻尼二阶系统波形图 (二):C=0.082μF时,重复步骤,得到结果如下: 图11- 6 C=0.082F无阻尼二阶系统波形图 图11- 7 C=0.082F欠阻尼二阶系统波形图 图11- 8 C=0.082F过阻尼二阶系统波形图 (三):设计一个一阶系统,电路设计如图11-9所示.电容大小为C=0.47μF,选取一个合适的R2的值,接入电路进行实验。得到的阶跃响应波形如图11-10所示。 图11-9 一阶系统图 图11-10 一阶系统阶跃响应 五:结果分析与讨论 1:由结果可知,C=0.68μF时,过阻尼状态没有超调量,调节时间约为120ms,零阻尼的波形近似为正弦波,欠阻尼状态下的超调量接近60%。 而当C=0.082μF时,欠阻尼的超调量达到了100%,调节时间约为15ms,过阻尼的调节时间约为25ms。 在忽略误差的情况下,实际波形与预测相符,欠阻尼超调量大,调节时间短,过阻尼无超调量,调节时间长。 2设计的一阶系统取R2=10kΩ,C=0.47μF,经计算K=2,T=2.35,一阶系统响应时间约为5T=12ms,得出阶跃响应结果波形与之符合。 实验十二 二阶系统的稳态性能研究 一、任务和目标 1、了解不同输入信号以及系统的型别对系统稳态误差的影响; 2、研究系统开环增益K对稳态误差的影响; 3、了解扰动信号对系统类型和稳态误差的影响; 4、研究减小直至消除稳态误差的措施。 二、总体方案设计 经理论分析,系统的稳态误差与系统的型别和增益K均有关,而且也与其输入信号R(s)的大小有关。本实验可以通过搭建模拟电路并改变其前向通道的积分环节的个数,从而改变系统的型别,来观察和验证二阶系统对不同输入的稳态误差。设计一个二阶系统模拟电路,提供一个输入口和两个扰动输入口,分别研究输入信号以及扰动信号的影响。所用的二阶系统模拟电路如图12-1所示。 图12- 1 二阶系统模拟电路 图示电路中取电阻、为 10kΩ,电容为 1μF,通过调节来改变开环增益 K。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其中开环增益 。通过调节 K 的大小或改变系统的类型可以调节稳态误差。 三、方案实现和具体设计 (一):实验内容: 1、按照模拟电路图搭建实验电路,设置函数发生器的输出信号 Vpp=2V,f=4Hz; 2、将函数发生器输出信号接在 r(t)处,观测该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并测量其稳态误差; 3、将函数发生器发出的信号分别接在 f(t)和 g(t)处,观测扰动信号在不同作用点输入时系统的响应和稳态误差。 (二):实验步骤: 1:当r(t)=1,f(t)=0,且A1(s),A3(s)为惯性环节,A2(s)为比例环节时,观察系统的输出和稳态误差,并记录K对二阶系统输出和稳态误差的影响。 2将A1(s)改成积分环节,观察并记录二阶系统的稳态误差变化。 3当r(t)=0,f(t)=1,扰动作用在g点,且A1和A3为惯性环节,A2为比例环节,观察并记录系统的稳态误差。改变K,记录其变化。 4当r(t)=0,f(t)=1,A1A3为惯性环节,A2为比例环节,将扰动点移到f点,观察并记录扰动点变化时,扰动信号对系统的稳态误差的影响。 5当r(t)=0,f(t)=1,扰动作用在f点,观察并记录A1 A3分别为积分环节时系统的稳态误差的变化。 6当r(t)=1,f(t)=1,扰动作用在f点时分别观察及记录以下情况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①、分别为惯性环节: ②为积分环节,为惯性环节: ③为惯性环节,为积分环节: 四:实验结果 连接电路,得到各种情况下的实验结果如下 1、当r(t)=1(t)、f(t)=0,且、为惯性环节,为比例环节时,系统的输入输出波形记录如下: 图12- 2 r(t)输入 R12=6.3kΩ时的波形 图12- 3 r(t)输入 R12=36kΩ时的波形 图12- 4 r(t)输入 R12=82kΩ时的波形 2、将、改为积分环节,的取值与上实验相同,记录波形图如下: 图12- 5 r(t)输入,R12=6.3kΩ时的波形 12- 6 r(t)输入,R12=36kΩ时的波形 图12- 7 r(t)输入,R12=82kΩ时的波形 3、当r(t)=0、f(t)=1(t)时,扰动作用在f点,且、为惯性环节,为比例环节时,记录波形如下: 图12- 8 f(t)输入 R12=6.3kΩ 时的波形 图12- 9 f(t)输入 R12=36 kΩ时的波形 图12- 10 f(t)输入 R12=150 kΩ时的波形 4、当r(t)=0、f(t)=1(t)时,且、为惯性环节,为比例环节时,将扰动点从f移动到g点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图12- 11 f(t)输入,R12=6.3 kΩ时的波形 图12- 12 f(t)输入,R12=36 kΩ时的波形 图12- 13 f(t)输入,R12=150kΩ时的波形 5、当r(t)=0、f(t)=1(t)时,扰动作用在f点,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①为积分环节时的记录波形如下: 图12- 14 f(t)输入,R12=6.3 kΩ时的波形 图12- 15 f(t)输入,R12=36kΩ时的波形 图12- 16 f(t)输入,R12=150kΩ时的波形 ②为积分环节时的波形图记录如下: 图12- 17 f(t)输入,R12=6.3 kΩ时的波形 图12- 18 f(t)输入,R12=36 kΩ时的波形 图12- 19 f(t)输入,R12=150 kΩ时的波形 6、当r(t)=1(t)、f(t)=1(t),扰动作用在f点时,实验结果如下: ①、分别为惯性环节: 图12- 20 f(t)、r(t)输入R12=6.3 kΩ时的波形 图12- 21 f(t)、r(t)输入 R12=36kΩ时的波形 ②为积分环节,为惯性环节: 图12- 22 f(t)、r(t)输入R12=6.3 kΩ时的波形 图12- 23 f(t)、r(t)输入R12=36kΩ时的波形 图12- 24 f(t)、r(t)输入R12=150kΩ时的波形 ③为惯性环节,为积分环节: 图12- 25 f(t)、r(t)输入R12=6.3 kΩ时的波形 图12- 26 f(t)、r(t)输入R12=36 kΩ时的波形 图12- 27 f(t)、r(t)输入R12=150kΩ时的波形 五:结果分析与讨论 1:从实验1看出,当R分别为6.3kΩ、36kΩ、82kΩ时对应的稳态误差分别为,400mV、160mV和80mv,可见增大增益K,稳态误差变小了,但是同样从结果可看出,增大K超调量增大了。 2:实验 2 结果显示,引入了一个积分环节之后,系统的阶跃响应稳态误差变 为 0,由此可知引入积分环节,系统变为 1 型系统,能消除阶跃响应的稳态误差。 3:实验 3 结果显示,在 f 点处加一个扰动会使系统出现一定的稳态误差,随着增益K增大,稳态误差依次变为380mV,180mV,60mV,从而可知在扰动作用点以 前将比例系数 K 增加可以减小其引起的稳态误差。 4:将实验 4 结果与实验 3 比较可知,扰动点提前后,扰动的干扰作用加剧, 此时增大比例系数会增加稳态误差,为减小扰动带来的误差,需将比例系数调低。 5:实验 5 中,当 A1为积分环节时 f 点的扰动带来的误差变为0,而 A3 为积分环节的时候 f 点扰动带来的误差较大,增加比例系数可降低误差。由此可见,在 扰动点前引入积分环节能够消除干扰带来的误差,在扰动点后引入则会加剧误差。 6: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当 A1 为积分环节时 f 点的扰动带来的稳态误差几乎为零,而 A3 为积分环节的时候 f 点扰动带来的误差较大,增加比例系数可降低误差。由此可见,在扰动点前引入积分环节能够消除干扰带来的误差,在扰动点后引入则会加大误差。 7:影响二阶系统稳态误差的参数主要是比例系数 K 和系统的类型,增加 K 值或提高系统的类型(即在前向通道上引入积分环节)可以降低系统的稳态误差。 8:为减小干扰带来的误差,可以有以下措施:在前向通道上增大扰动点前的比例系数 K 值,减小扰动点后的比例系数 K 值;尽量保证扰动点在前向通道上靠后,并在扰动点前引入积分环节。 实验十四 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 一、任务和目标 1、熟悉串联校正装置的结构和特性以及设计方法; 2、设计一个系统以及串联校正装置,并完成对系统的实时调试。 二、总体方案设计 从二阶系统和三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试验中可以发现,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稳定性和稳态性能通常不能同时满足。例如:增大系统的开环增益可使系统的稳态误差减小,但同时将减小系统的阻尼比,使得系统的超调量和振荡性增大;同样,增加积分环节从而提高系统的型别,可以消除某种输入信号时系统产生的误差,却有可能导致系统动态性能变差,甚至失去稳定。此时,为了同时使系统拥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和静态特性,往往采取在前向通道中串联校正器的方法,其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为,其中各参数计算方法为。此类校正系统拥有正相位,可以校正原系统中不足的相角裕度,提高系统的各项性能。 三、方案实现和具体设计 (一)设计 设计原系统传递函数为,校正要求为 ,同时相角裕度 PM≥45。可取 K=40,此时原系统传函为,根据传函绘制其 BODE 图 如图 14-1 所示,根据 BODE 图可以看出,,PM=20。 图14- 1 设计校正系统如下:取𝜑𝑚=(45 − 20) ∗ 110% = 27.5,根据求得α=3。令校正系统中相角最大点𝜑𝑚为校正后系统的增益穿越点,则GH(j𝜔𝑔𝑐)=−10lg(α) = −4.78dB,根据图 3-1 所示 BODE 图可以得到𝜔𝑚 = 𝜔𝑔𝑐 = 18.3𝑟𝑎𝑑/𝑠,从而可求出 T=0.0316,进而可求得校正系统的传递函数为,校正后的系统传递函数也可求出,。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如图14-2所示 图14- 2 根据所设计出来的传递函数设计模拟电路并计算各参数。原系统电路如图 14-3所示,加入串联校正环节之后的系统如图14-4所示,电路各元件参数如图中标示。 图14- 3 图14- 4 (二)实验步骤: 1:按照设计的电路连接原电路 2:在系统的输入端输入一个阶跃信号,观测该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能指标 3:搭建引入串联反馈后的电路 4:观测引入校正后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性能,并通过实时调节串联校正装置的相关参数使其动态性能,稳态性能满足要求。 四:实验结果 连接电路,输入信号取Vpp=2V,f=200mHz的方波,观察原系统的阶跃输出信号波形如图14-5所示: 图14-5 原系统阶跃响应波形 加入串联反馈后系统的阶跃响应波形如图14-6所示: 图14-6 校正后系统阶跃响应波形 五、结果分析与讨论 观察实验波形可知,原系统的超调量约为 1/2=50%,而校正后的超调量下降为 0.4/2=20%;原系统调节时间 Ts=1300ms,校正后调节时间 Ts=300ms。而仿真结果显示,原系统超调量为 0.5/1=50%,校正后超调量为 0.2/1=20%;原系统调节时间约为 1.5s,校正后调节时间约为 0.3s。可以看出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比较校正前后的阶跃响应波形可以看出,二者差距主要在动态过程,校正后的动态性能更好一些,而稳态过程基本一致。由此可见,超前相位校正可以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而不改变系统的稳态性能。通过串联超前校正系统,低频段特性不变;中频段相位增加,PM 值也有增加,表现在时域中即超调量减小,响应速度加快;高频段频谱上移增大了噪音幅值,噪声干扰增大。 实验十六 控制系统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 一、任务和目标 掌握用全状态反馈的方法实现控制系统极点的任意配置,学会用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的方法研究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二、总体方案设计 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的 n 阶系统,若仅靠系统的输出量进行反馈,不能使系统的 n 个极点位于所希望的位置。基于一个 n 阶系统有 n 个状态变量,如果把它们作为系统的反馈信号,则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就能实现对系统极点任意配置,这个条件是系统能控。如果采用状态反馈的方式,则意味着将系统中所有 n 个状态均作为反馈变量,反馈到系统的输入侧,通过输入变量 u 来改变系统的状态。一个典型的系统方框图如图16-1所示,通过状态反馈得到的系统方框图如图16-2所示 图16-1 图16-2 通过改变反馈的 K 值即可改变系统极点的位置,实现极点任意配置。 三、方案实现和具体设计 (一):具体设计 设计一个二阶系统,需要引入反馈使 。由特征方程,可以得知,其中,,校正前的方框图如图16-3所示。由系统要求可知校正后的闭环传递函数为,且通过可以得出g1=0,g2=4。采用状态反馈,得到校正后系统的方框图如图16-4所示。 根据方框图搭建模拟电路并计算所用元器件的各项参数,得到原系统电路图如图16-5所示,引入反馈后电路图如图16-6所示。 图16-3 图16-4 图16- 5 图16- 6 (二)实验内容 1:用全状态反馈进行二阶系统极点的任意配置,并自行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模拟电路系统予以实现。 2:用全状态反馈进行三阶极点的任意配置,并自行根据实验原理设计模拟实验电路系统予以实现。 3: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步骤。 4:用软件仿真验证所设计的实验电路的正确性。 (三)实验步骤 1:设计一个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测取阶跃响应,并与软件仿真结果进行对比。 2:根据上面的典型二阶系统,用极点配置方法设计全状态反馈的增益矩阵。 3:按确定的参数设计并连接系统的模拟电路,测取阶跃响应,并与软件仿真结果对比。 四:实验结果 搭建原系统模拟电路,设置电源输入为 Vpp=2V,f=0.2Hz。测试原系统的阶跃响应,得到的实验波形如图16-7所示。再在原系统的基础上引入反馈环节,测试反馈后系统的阶跃响应,得到的实验波形如图16-8所示。 图16- 7 图16- 8 五、结果分析与讨论 从结果看,原系统是一个欠阻尼系统,有接近20%的超调量,调节时间约为1.560s,动态性能并不是太好。加入状态反馈后的系统超调量减小到了12%左右,且调节时间亦减少到了640ms,此时动态性能已经不错,与理论值接近。由此可见,引入状态反馈可以改变系统极点,进而改变系统的动态性能,降低超调量,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实验总结 实验十一:这是自动控制理论的第一个实验,和之前几个星期做的信号与系统实验有着十分大的不同,以至于刚去的时候有点摸不着头脑,而且实验的难度与量都多了好多,怪就怪没做好复习。而且没有提前设计好一阶系统,导致只能在现场设计,因此这次实验做了很久,得出的结果也比较不满意,以后要多注意。 实验十二:这次试验是和实验十一一起做的,而且需要记录的数据十分得多,花的时间也自然十分的久,还好连线并不是比较复杂,我们组的实验板有一个放大器是坏的,导致做了半天都没有得出正确的波形,后来用万用表测量了一下才发现。一开始对万用表的操作还有些忘了,因此,本次试验也算是一次巩固,要好好利用万用表。 实验十四:这次实验是做的最麻烦的一次了。一开始设计的电路图到了现场连好根本出不来,让我们不由得怀疑是不是哪里有问题,折腾了好半天,还拿别人的电路图连了试了一下,也用万用表检测了放大器的好坏,但还是出不来,到最后发现是因为反馈错了,加入串联反馈后反馈的位置没变,导致一直出不来结果,修改了以后没问题了。 实验十六:这次实验相对前面的实验来说,简单了不止一点,电路也没那么麻烦,只是设计的电路阻值实验板上无法得到,但是稍作一点修改对最终结果也没太大的影响。 心得与个人评价 在这次实验中,我和同组同学密切合作,完成了所有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两人共享,实验报告两人各自完成。 本次实验让我复习了信号与系统的相关知识,也是对动手能力的一次提升,积累了实验的经验。 这是这个学期做的第一个实验,进入大学后做了许多实验,因此不会再像一开始一样不知道如何下手了。对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的相关使用方法也已经十分熟悉,因此,这次实验总的来说十分顺利。 虽然整个过程并不是顺风顺水,也碰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采样与恢复的实验中,对于频率的选取就出了问题,经过老师的提醒才发现频率并不是随便取得。 其他问题则是和组员一起顺利解决了,明显可以看出,自己对于错误的分析以及分析能力有所提高,至少在示波器的使用上,不会再碰到问题就去问了。 同时,与组员和合作也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能显著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最后,在这次试验中,我得到的最大的经验也是教训就是,一定要做好预先的工作,预习一定要做到位,不然真正来到了实验室,只会手忙脚乱。 参考文献 《信号与控制综合实验教程》熊蕊 著.华中科技出版社,2010.11 《Linear Control Systems Engineering》Morris Driels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信号与控制综合实验实验报告.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588775.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