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文言文阅读精彩编辑.doc

收藏

编号:259138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85.07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2
8
金币
关 键 词:
初级中学 文言文 阅读 浏览 精彩 编辑 编纂
资源描述:
-! 初中文言文阅读精选 (一)(12) 李愬至唐州,亲行视士卒,伤病者存恤之,不事威严。或以军政不肃为言,曰:“吾非不知也。袁尚书专以恩惠怀贼,贼易之,闻吾至,必增备,吾故示之以不肃。彼必以吾为懦而懈惰,然后可图也。”贼果轻愬名位素微,遂不为备。 李愬谋袭蔡州,遣马少良将十余骑巡逻,遇丁士良,与战,擒之。士良,元济①骁将,常为东边患,众请刳其心,愬许之。既而召诘之,士良无惧色。愬曰:“真丈夫也!”命释其缚。士良乃自言:“昨日力屈,复为公所擒,亦分死矣,今公生之,请尽死以报德!”愬乃给其衣服器械,署为捉生将。 李愬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 李愬将攻吴房,诸将曰:“今日往亡。”愬曰:“吾兵少,不足战,宜出其不意。”遂往,克其外城,余众保子城,不敢出。愬引兵还以诱之,淮西将孙献忠果以骁骑五百追击其背。众惊,将走,愬下马据胡床②,令曰:“敢退者斩!”返旌力战,献忠死,贼乃退。 【注】①元济:指判将首领吴元济。②胡床:室具。 1.下列句中的“其”与“遂往,克其外城”听“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其真无马邪B.公问其故 C.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D.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李愬以“不肃”示贼军,目的在于诱导贼军轻敌,不做防备。 B.李愬先要杀丁士良,后又重用他,可见李愬是一个爱将才的人。 C.李愬亲自询问投降士兵,可以看出他善待战俘,宽厚仁慈的品性。 D.李愬出其不意攻打吴房,并严令部下不许后退,充分表现了李愬用兵的机智与勇武。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贼易之易: ②遣马少良将十余骑巡逻将: ③今公生之 生: ④众惊,将走 走: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既而召诘之,士良无惧色。 译文: (2)愬下马据胡床②,令曰:“敢退者斩!”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7分) 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①尚风节,自仲淹创之。 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扣虽贵,非宾客不重肉②,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③里中,以赡族人。守杭之日,子弟知其有退志,乘间请治第④洛阳,树园圃,为逸老⑤地。仲淹曰:“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⑥可外,况居室乎!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不患退而无居也……” 及卒,谥文正。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仲淹为政主忠厚,所至有恩。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选自《续资治鉴》卷五十二,有删节) 【注】①矫厉:振奋。②重肉:两种以上的肉。③义庄:一种慈善救国机构,由范仲淹开创。④治第:建府宅。⑤逸老:安享晚年。⑥形骸:形体、身体。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一 时 士 大 夫 矫 厉 尚 风 节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每感激论天下事: (2)吾今年逾六十: (3)乃谋治第树园圃: (4)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 译文: 4.文章结尾写范仲淹死后君、民的反应,用意何在?(4分) 答: 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请说说范仲淹的“仁人之心”在上文中的具体表现。(4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14分) 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①间有仲长子光②者,亦隐士也,无妻子。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③雁、莳④药草自供。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自号“东皋⑤子”。虽刺史谒见,皆不答。终于家。 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 (节选自《唐才子传全译王绩》)   【注】①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②仲长子光:字不耀,洛阳人。③凫:野鸭。④莳:移植。⑤东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有“登东皋以舒嘨”句,东皋由此而来。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无妻子( ) ②日与对酌( ) ③群有奴婢数人( ) ④终于家(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绩爱其真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与(《醉翁亭记》) C.其真不知马也(《马说》)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遂 相 近 结 庐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虽刺史谒见,皆不答。(2分) 译文: (2)例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2分) 译文: 4.文中许多地方都表现了王绩的“性简傲”,请你概括出两点。(2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10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宇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项籍者,下相①人也,字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 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日:“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 妄言,族矣!”粱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摘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下相:古县名,在今江苏宿迁境内.②项梁:项羽的叔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辍耕之垄上( ) (2)若为佣耕( ) (3)毋妄言,族矣 ( ) (4)皆已惮籍矣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人敌,不足学。 译文: 3.甲、乙两文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描写方法各有何共同点?(3分) 思想性格: 描写方法: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秦兴师临周求九鼎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颜率请借救于齐。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与秦,不若归之大国。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救周,而秦兵罢。齐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复诣齐。曰:“周赖大国之义,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鼎入楚,必 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臣窃为大王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敝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颜率:人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周君患之( ) (2)发师救周( ) (3)颜率复诣齐( ) (4)子之数来者( )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子之数来者虎见之,庞然大物也(《黔之驴》) B.寡人将寄径于梁每假借于藏书之 家(《送东阳马生序》) C.齐王乃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发师救周,而秦兵罢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译文: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译文: (3)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译文: 4.“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西汉刘向在《战国策》中高度评价了颜率的谋略;“此特儿童之见耳”,宋人洪迈则在《容斋随笔》中对颜率的谋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对颜率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呢?请简述理由。(3分) 答: (六)王冕僧寺夜读(9分) 王冕者,诸暨①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②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③。父怒,挞④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⑤映长明灯⑥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⑦。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⑨。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⑩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①诸暨(j):县名,今属浙江省诸暨市。②陇:通“垄”,田埂。③蹊田:践踏田地。④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⑤执策:“策”通“册”,拿着书。⑥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灭的灯。⑦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狞:凶恶。⑧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⑨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⑩被:通“披”,穿。 1.(2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父命牧牛陇上 ( ) (2)亡其牛 ( ) (3)或牵牛来责蹊田 ( ) (4)门人事冕如事性( ) 2.(3分)选文第一段写了王冕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 3.(4分)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译文: (2)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译文: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共10分) 申屠献鼎 洛阳布衣申屠敦①有汉鼎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云螭②斜错,其文③烂如④也。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⑤象而铸之。淬⑥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敦偶在坐,心知为普生物也,乃曰:“敦其有鼎,其形酷肖是。第⑦不知孰真耳。”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敦不平,辩数不已。众共折辱之,敦噤不敢言。归而叹曰:“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 选自《宋文宪公全集》 【注释】①申屠敦:人名。申屠,复姓。②云璃(chī)小指鼎上所雕的云和璃的图形。璃是传说中一种似龙而无角的动物。③文:花纹。④烂如:明亮有光彩的样子。如,形容词词尾。⑤金工:铸造金属器物的工人。⑥淬(cu):铸造器物时把它烧红,浸人水中,以增加硬度。⑦第:但,只。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 呼金工象而铸之象: 贵人宝之宝: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 译文: (2)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 译文: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申屠敦遭遇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一)(12分) 【参考译文】李愬来到唐州,亲自去看望将士们,慰问抚恤受伤和生病的人,不摆威严的架子。有人进言说军中政事不够整肃,李愬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袁尚书专门用恩惠安抚敌人,敌人轻视他,(现在,)敌人得知我来了,必定要增设防备,我故意让敌人看到我军不够整肃。他们必定认为我是懦弱而又懒惰的,此后才能够设法对付他们。”敌人果然轻视李愬名望与官位卑微,便不再作防备。 李愬策划袭击蔡州,派遣马少良率领骑兵十余人巡回侦察,遇到丁士良,与(他)交战,将他擒获。丁士良是吴元济骁勇善战的将领,经常危害东部的唐州、邓州等地。大家请求将丁士良的心剜出来,李愬答应下来。不久(李愬)呼唤丁士良(上来)并责问他,丁士良没有畏惧的神色。李愬说:“丁士良真是一位大丈夫!”(他)命令为丁士良松绑。于是,丁士良主动说:“昨天我力不能支,又被您所擒获,我也料想这次可要被处死了,现在您又让我存活下来。请让我竭尽死力来报答您的恩德。”于是,李愬将衣服和器具又给了他,任命他为捉生将。每当李愬得到归降的士兵,一定要亲自领来询问淮西的底细,因此他对敌方的地形和兵力分布都了解清楚了。李愬准备攻打吴房县。众将领都说:“今天是不利前往的往亡日啊。”李愬说:“我们兵马为数较少,正面作战,兵力不够用的,适于采取出其不意的行动。”于是,李愬率军前往,攻克了吴房的外城,剩下来的吴房兵马防守内城,不敢出战。李愬率领兵马撤回,以便诱使吴房兵马出动,淮西将领孙献忠果然率领骁勇的骑兵五百人在背后追击。大家惊惶失措,准备逃走,李愬跳下马靠着胡床,下命令说:“有胆敢退却的人,一律斩首!”大家返回军中尽力作战,孙献忠阵亡,敌人这才撤退。 1.(2分)D 解析:其真无马邪:难道,表示反问语气 公问其故:代指“既克”,也就是胜利。《曹刿论战》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代词,他,指老师。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增其旧制:代词,它的,指岳阳楼。 2.(2分)C 3.(4分)①易:轻视; ②将:率领,带领; ③生:使……活; ④走:逃跑。(每个1分) 4.(4分)(1)不久(李愬)呼唤丁士良(上来)并责问他,丁士良没有畏惧的神色。(得分点:诘;色)(2分) (2)李愬跳下马靠着胡床,下命令说:“有胆敢退却的人,一律斩首!”(得分点:据;者)(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7分) 1.一 时/士 大 夫/矫 厉 尚 风 节 2.(1)有所感而情绪激动 (2)超过 (3)种植 (4)担心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含义的理解。完成时可联系已学知识。比如(1)“感激”可联系《出师表》中的“由是感激”;(2)“逾”可联系《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不敢稍逾约”;(4)“患 ”可联系《送东阳马生序 》中的“无冻馁之患矣”。 3.人如果有道义的快乐,身体都可以不要,何况是住的房子呢?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语句含义的理解和把握。完成时,应抓住句中关键词“苟”“况”“乎”。 4.运用侧面描写,描写范仲淹死后君、民的反应,突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仁人之心。 【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把握,此文描写范仲淹死后君、民的反应,意在表现范仲淹。 5.①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自己的志向; ②把衣食施舍给别人,设立义庄赡养族人; ③不愿意为颐养天年而修建住宅。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完成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具体”两字,在文中找出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事迹。 【附译文】 范仲淹年少时(就)有非凡的志向,对于(个人的)富有、贫贱、赞美或诋毁、快乐或忧愁,一点都不动心,而是慷慨激昂有志于天下,经常自己诵读:“士人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每当慷慨激昂讨论天下事的时候,不在意自己的身份,一时之间士大夫风气大大振奋,纷纷崇尚风格品节,这是范仲淹首先倡导的啊。 (范仲淹)性情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家中贫穷,以后虽然显贵,没有宾客就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够自足。喜欢施舍给予别人,在里巷中设义庄,来赡养族人。他做杭州知府的时候,家中的晚辈就知道他有退隐的理想,趁着空闲的时候请求在洛阳建住宅,栽种树木花圃,作为他安享晚年的地方。范仲淹说“人如果有道义 的快乐,身体都可以不要,何况是住的房子啊?我现在超过六十风度,生命将没有几年了,竟然考虑建住宅种植园中的树木,但肯定住不上了。我所担心的是在高位上很难退下来,而不是退下来没有住的地方……” 等到他死后,谥号文正。安葬以后,皇帝亲手在他的墓碑上写着“褒贤之碑”。范仲淹为政主张忠厚,所到之处皆有恩义。他死后,羌族首领几百人,为他恸哭如推动父亲,斋戒三天才离去。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14分) 1.(1)①妻子儿女 ②每天 ③几,几个 ④终了,结束 (2)C 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玩乐,却不知道太守因为人们的快乐而感到快乐 其:代词,指代人们,他们 2.遂/相 近/结 庐 3.(1)即使有刺 史来拜见他,他都不应答人家。 (2)人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4.答:(1)辞官回家后就随便在仲长子光的附近盖了茅屋居住; (2)有刺史来拜见,都不应答人家。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10分) 1.⑴停止。 ⑵如果。 ⑶抄斩门族。 ⑷害怕,恐惧。 2.读书只不过是知道名字怎么写罢了,学习舞剑只能够抵挡一个人,没必要学。 3.思想性格: 清醒而敏锐的对 现实世界的感知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描写方法:语言描写。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1.(4分)(1)以……为患,担忧(2)军队(3)到(4)屡次 【评分要点及说明】每个1分,提供两个解释的只要答出其中一个即可,看学生回答的问题是这些词的同义词,近义词,只要讲得通,亦可。 2.(2分)B。A项,助词/代词;B项中两个“于”解释为“向”或“从“;C项,“于是,就”/竟然;D项,表示顺接/表示转折。 3.(6分) (1)我空间从哪条路才能让九鼎到达齐国呢?【评分要点及说明】倒装句,“终”“致”,须翻译到位。(2分) (2)第一次击鼓,(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耗尽了。【评分要点及说明】“鼓”名词作动词,省略句,肱翻译到位。(2分)(3)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并不相同。【评分要点及说明】“徒”“其”“实”须翻译到位。(2分) 4.(3分)【示例】说法一:颜率是聪明的,但他玩的是诡计。(1分)做人做事,信义为重,颜率的谋略是建立在诱惑欺骗的基础之上。所以,它可能救得了一时之急,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2分) 说法二:颜率是睿智的。(1分)兵不厌诈,颜率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品才,挽救了国家的尊严,保全了国家的利益。(1分)【评分要点及说明】能对颜率的行为作出评价,给1分;若能如“说法一”一样,既看出计谋中聪 慧的一面,但同时又进一步指出,这不是为人处世的长久之策,这样的计谋隐藏着祸患等等,给2分。若如“说法对开”一样,只提出诸如“兵不厌诈”的看法,给1分。 【译文】 秦发动军队兵临周索要九鼎(国宝),周君为此感到担忧。颜率请求到齐国借兵援救。(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秦王暴虐无道,想发动军队兵临周索要九鼎。(我们君臣商量),(与其把九鼎)给秦国,不如将九鼎送给贵国。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齐王非常高兴,发兵援救周,秦军撤退。齐(向周)索要九鼎,周君又为此感到担忧。颜率又去齐国,(对齐王)说:“东依靠贵国的义举(君臣得以平安),愿意献上九鼎,不知贵国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回齐国?”齐王说:“我准备向梁借道。”颜率说:“不可以(借道梁),梁的君臣想得到九鼎国宝,时间已经很久了。九鼎如果进入梁,一定无法运出。”齐王说:“人准备向楚国借道。”(颜率)回答说:“不可以(借道楚)。楚的君臣想得到九鼎国宝,时间已经很久了。九鼎(如果)进入楚,一定无法运出”。齐王说:“我究竟从那条路才能让九鼎运到齐国呢?” 颜率说:“我私下替大王为此事担忧。”齐王说:“您屡次来我齐国,还是不想(把九鼎)给我罢了!”颜率说:“不敢欺骗贵国,请(大王)赶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周的君臣听候命令迁运九鼎。”齐王于是打消了获取九鼎的念头。 (六)王冕僧寺夜读(9分) 1.(1)放牧(2)自己(他)的(3)责怪(4)对待。(每空0.5分,共2分) 2.①在陇上放牛,溜进学舍听读书。佛像腿上,伴长明灯夜读。②表现了他渴望读书、刻苦读书的品质。(意思相近即可,前一问每点1分,共3分) 3.(1)夜晚,(王冕)偷偷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映照在佛像前的长明灯下诵读,(书声)琅琅地读到天亮。(“潜”“策”各0.5分,句意1分,共2分) (2)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这件事,觉得这孩子与众不同,(将他)收为学生,(他)于是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异”“遂”各0.5分,句意1分,共2分) 参考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王冕家的牛,来王冕家,责怪无人看管的牛践踏了他家的田地,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竹简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成了精通儒学的人。韩性死了以后,韩性的门人对待冕像对待韩性一样。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于是王冕把自己的母亲迎接到越城抚养。时间长了,母亲想要归还老家,王冕就买牛来架母亲的车,自己亲自穿着古代的衣服跟在车后。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自己也笑 。 注释: (1)窃:偷偷地。 (2)曷:为何,为什么。 (3)潜:暗暗地、悄悄地。 (4)遂:最终、于是、终于。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共10分) 1.(2分)象:模仿; 宝:以……为宝 2.(1)众宾客也一个接一个地都说:“这鼎确实不是真的。” (2)我从今以后终于明白权势完全能使是非颠倒啊! 3.申屠敦的遭遇完全是由于鲁生趋炎附势、攀附权贵故意造假造成的。答对这一点给2分。联系实际言之有理,观点正确,语言通顺给2分。(4分) 参考译文: 洛阳平民申屠敦有一个汉朝古鼎,是在长安一条深河中获得的。鼎上云和璃的图形交互错杂,花纹熠熠发光。西邻的鲁生看见铜鼎后很是喜欢,请铜匠模仿它铸造了一个。用一种特殊的药液淬火后,埋入地洞中藏了三年。铜鼎受到泥土和药液的腐蚀,表面上开始生锈,与申屠敦的汉鼎大致相类似。一天早上,鲁生拿着假鼎献给权贵人,贵人竟视为宝物,大宴宾客时拿到席间让大家赏玩。申屠敦碰巧也在座,心中知道是鲁生的假东西,就(对权贵人)说:“我也有一个古鼎,外形同你的鼎极为相似,只是不知道哪座是真的。”权贵人让申屠敦把鼎拿来看看,看了半晌说:“这鼎确实不是真的。“众宾客也一个接一个地都说:“这鼎确实不是真的。”申屠敦气愤不过,(与他们)论理不止。众人群起羞辱他。申屠敦无奈,闭口不再作声。回家后,(他)感慨地说: “我从今以后终于明白权势完全能使是非颠倒啊!”龙门子听了笑着说:“敦认识的有什么晚的?读书人评价文章也是这样啊。”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初级中学文言文阅读精彩编辑.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591381.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