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练(八) 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练(八) 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物课时练(八)解析一、选择题1、以测定的C0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B. 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C. 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D. 其他条件不变,光照强度适当增强时,两曲线的交点将向左下方移动A据图分析,图示虚线表示净光合速率,实线表示呼吸速率,而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因此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A正确;光照相同时间,在25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高,植物积累的有
2、机物的量最多,B错误;温度高于25时,净光合速率减少,但是实际光合速率(两条曲线之和)并没有减少,C错误;光照强度适当增强时,光合速率增加,而呼吸速率不变,因此两曲线的交点将向右上方移动,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曲线图的分析能力,明确图中两条曲线分别代表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而两条曲线之和代表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的速率。2、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与PPDK酶基因导入水稻后,在某一温度下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双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光合速率影响如图1;在光照为1000molm-2s-1下测得温度影响光合速率如图2,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PEPC酶基因与PPDK酶基因不影响水稻的呼
3、吸强度B. 用温度25重复图1相关实验,A点向右上方移动C. 转双基因水稻可提高对CO2的利用而增强光合速率D. 转双基因水稻更适合栽种在高温度、强光照环境中B由图可知转双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呼吸作用强度是相同的,即在光照强度为0时的数值,A正确。因为不知图1是在哪个温度下做的实验,所以用温度25重复图1相关实验,A点可能不动,可能向左下方也可能向右上方移动,B错误。由图1可知,在高光照强度相同时如超过10单位光照强度时,转双基因水稻的净光合速率比原种水稻高,说明转双基因水稻可提高对CO2的利用而增强光合速率,C正确。由图1可知转双基因水稻更适合栽种在强光环境中,由图2可知转双基因水稻适合栽种
4、在高温度环境中,D正确。3、研究小组同学研究某湖泊中X深度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时,设计了如下操作:取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标号a、b、c,并将a用不透光的黑布包起来;将a、b、c三个瓶子均在湖中X深度取满水,并测定c瓶中水的溶氧量;将a、b两瓶密封后再沉入X深度水体中,24小时后取出;测定a、b两瓶中水的溶氧量,三个瓶子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24小时内X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A.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v) mol/瓶B.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w) mol/瓶C. 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kv) mol/瓶D. 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v mol/瓶A分析操
5、作步骤可知,c瓶为对照,测量的是实验前每瓶中的溶氧量,即原溶氧量w mol/瓶;a瓶用不透光的黑布包起来,其内生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测量的值为原溶氧量与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之差,即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wv) mol/瓶;b瓶内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同时能进行呼吸作用,测量的结果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原溶氧量的值,即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kw(wv)(kv) mol/瓶。根据以上分析已知,c瓶中的含氧含量即为初始含氧量,a瓶用不透光的黑布包起来,则只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w-v)mol/瓶,CD错误;b瓶既进行有氧呼吸有进行光合作用,而a和b两瓶有氧呼吸
6、强度相等,则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量=净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kw(wv)=(k-v)mol/瓶,A正确、B错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光合作用过程和呼吸作用过程的联系,根据实验步骤弄清楚三个瓶子内的生物可以进行的代谢类型,进而计算呼吸速率、光合速率的值。4、某同学欲测定植物叶绿体的光合作用速率,如图所示。在叶柄基部作环剥处理(仅限制叶片有机物的输入和输出),于不同时间分别在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为1cm2的叶圆片烘干后称其重量,测得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为(3y-2x-z)/12(不考虑取叶圆片后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和温度微小变化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则M处的实验条件是()A. 下午4
7、时后将实验装置遮光6小时B. 下午4时后将实验装置遮光12小时C. 下午4时后在阳光下照射3小时D. 晚上8时后在无光下放置6小时B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理解、计算和推理能力,对学来说生有一定难度。从上午10时叶片干重为x克,下午4时叶片干重为y克,此时的干重变化可表示这6个小时的净光合作用量,由此可计算净光合速率;如果通过实验M测定出植物的呼吸速率,即可求出植物的总光合速率。而要测定呼吸速率,应将装置放在暗黑条件下。详解:分析题意可知,上午10时到下午4时之间的6个小时,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其重量变化表示的是净光合作用量
8、,则净光合速率=净光合作用量6=(y-x)/6;设M处的实验条件是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t小时,此时叶片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可以计算呼吸速率=(y-z)/6;所以总光合速率为:(3y-2x-z)/12=(y-x)/6+(y-z)/6,解得t=12小时,而要测定呼吸速率,应将装置放在暗黑条件下。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就是明确实际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再根据题干条件列出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表达式,然后利用方程求解。5、如图1为适宜温度下小球藻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2表示将小球藻放在密 闭容器内,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容器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图
9、1中光照强度为8时叶绿体产生O2的最大速率为8B. 图1中光照强度为2时.小球藻细胞内叶绿体产生的O2全部被线拉体消耗C. 若图2实验中有两个小时处于黑暗中。则没有光照的时间段应是24 hD. 图2实验过程中,46 h的平均光照强度小于810 h的平均光照强度A图1中纵坐标氧气释放速率代表表观光合速率,光照强度为8时叶绿体释放02的最大速率为8,呼吸速率为2,则叶绿体产生02的最大速率为10,A项错误;图1中光照强度为2时,氧气释放速率为0,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则小球藻细胞内叶绿体产生的02全部被线粒体消耗,B项正确;若图2实验中有两个小时处于黑暗中,则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密闭容器内C02
10、浓度上升,对应的时间段是24h,C项正确;图2实验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呼吸速率一定,46hCO2浓度较高,810h CO2浓度较低,二者CO2浓度保持不变,说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46h平均光照强度应小于810h的平均光照强度,D项正确。【点睛】本题易错选D项,容易判断46h的平均光照强度等于810h的平均光照强度。较高二氧化碳浓度下,达到同样大小的光合速率,只需要较小的光照强度。6、在环境中CO2浓度一定、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测定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CO2的吸收或释放量,结果如下表:(表中负值表示CO2释放,正值表示CO2吸收)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 光照强度在8.09.0 kl
11、x之间时,细胞内合成ATP的速率不变B. 超过9 klx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主要是受外界CO2浓度的制约C. 光照强度在2.0 klx时,细胞内不进行光合作用D. 光照强度在8.0 klx时,细胞既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又吸收氧气B试题分析:表格中不同光照条件下CO2的吸收或释放量表示的是光合作用过程中CO2的净吸收量,即表格中光照强度在2.0 klx时,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强度,因此植物释放CO2;在光照强度在4.09.0klx之间时,净光合作用量在不断增加,但是达到了光饱和点,因此光照强度在超过9klx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光照强度在8.09.0klx之间时,随着光照增强,光合速率由
12、10.0增加为12.0,在光反应阶段产生ATP,因此细胞内合成ATP速率增大,A错误;超过9klx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此时限制因素主要是外界的CO2浓度的制约,因为环境温度是适宜的,B正确;光照强度在2.0 klx时,只是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强度,因此植物释放CO2,C错误;光照强度在8.0 klx时,植物表现为吸收CO2,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向外界释放O2,不是吸收O2,D错误。【点睛】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是解答本题的切入点。7、对某细胞器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发现其含有尿嘧啶。据此推测,该细胞器不可能完成的生化反应是A. CO2+H2O(CH2O)+O2 B. 丙氨酸+甘氨酸丙
13、甘二肽+H2OC.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D. ADP+Pi+能量ATPC细胞器的化学成分含有尿嘧啶,说明该细胞器含有RNA,而含有RNA 的细胞器可能是核糖体或线粒体或叶绿体等。A选项中的生化反应是代表光合作用过程,光合作用可在叶绿体上完成,所以A选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中生化反应代表多肽的合成,它在核糖体上完成,所以B选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中生化反应代表的是有氧呼吸全过程,它主要在线粒体完成,但其中第一阶段即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并释放能量不在线粒体,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D选项中的生化反应代表的是ATP合成过程,既可发生在线粒体,也可发生在叶绿体,所以D
14、选项不符合题意。8、将一组小麦培养于含C18O2的空气中,将另一组小麦培养于含18O2的空气中,正常生长一段时间,两组最先出现含放射性氧的化合物依次是()A. 葡萄糖和CO2 B. C3和水 C. C5和水 D. C3和丙酮酸B本题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别追踪光合作用反应和呼吸作用反应中氧元素的去路。C18O2作为反应物进入暗反应阶段,首先参与CO2的固定反应,与1分子的C5化合物反应生成C3,因此,第一组最先出现放射性的化合物为C3化合物;而18O2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反应,与前两个阶段反应产生的24H反应,生成12分子的H218O,因此,第二组最先出现含放射性氧的化合物为水,故选B项
15、。识记有氧呼吸分步反应式和光合作用具体反应式是解答此类元素追踪问题及物质含量变化问题的关键。9、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常采用多种措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下列各项叙述中,措施与直接目的一致的是A. 给植物补充氮肥用途之一是因为ATP和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的组成元素中有N,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B. 提供的光照强度越强,植物光合速率越快C. 大棚的昼夜温差越大,植物生长越快D. 合理密植有利于增加植物周围的C02浓度,提高作物的光合速率AATP和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中的磷脂、蛋白质均含有氮元素,补充氮肥有利于ATP和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的合成,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A项正确;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加快,
16、达到一定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B项错误;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夜间温度太低,影响呼吸作用强度,无法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能量和原料,C项错误;合理密植可以增加叶片照光面积,同时有利于及时补充植物周围消耗的二氧化碳,而不是增加植物周围的C02浓度,D项错误。10、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 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B. 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C.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D. 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有关知识。植物在有氧时进行有氧
17、呼吸,产物是CO2和H2O,并释放大量能量,合成大量ATP,在无氧时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大部分组织无氧呼吸产物是CO2和酒精,某些组织或器官是乳酸,并释放少量能量,合成少量ATP;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主要反应是水的光解和合成ATP;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三个去向:呼吸散失、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除了最高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详解】植物在黑暗中有氧时可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可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食物链上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三个去向:呼吸散失、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除了最高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B正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CO2和H2O、CO2和酒精,某些组织或器官是乳
18、酸,C错误;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D正确,所以选C。【点睛】光合作用虽然暗反应消耗了ATP,但光反应阶段利用光能合成了ATP;葡萄糖是细胞呼吸的底物,不是产物。二、非选择题11、科研人员研究了周期节律对拟南芥光合作用的影响。(1)科研人员使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拟南芥,诱导拟南芥发生基因突变,筛选得到周期节律改变的纯合突变体Z和T,在正常光照下条件下测定突变体和野生型植株的气孔导度(气孔开放程度),得到图1所示结果。据图可知,突变体Z的周期节律比野生型短,突变体T的周期节律则变长。(2)研究者推测植物生物钟周期与环境昼夜周期可能共同影响光合作用。科研人员检测
19、了野生型拟南芥在T20(光照和黑暗各10h)、T24(光照和黑暗各12h)和T28(光照和黑暗各14h)条件下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图2结果表明植物生物钟周期长于或短于环境周期均导致拟南芥叶片叶绿素含量减少。科研人员继续进行了图3所示的实验,该实验目的是探究植物生物钟周期与环境昼夜周期之间匹配程度是否通过影响叶绿素含量而影响光合作用 。该实验方案有不足之处,请写出对该实验的改进措施。 补充突变体Z和T在T24条件下的实验;补充野生型植株在T20、T24和T28条件下的实验。(3)CO2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研究人员发现,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节律异常突变体C在 T24光照条件下碳固定量仅为前
20、者一半。据图4和图5所示研究结果推测,突变体C碳固定量低的原因可能是生物节律异常使植物短期持续光照条件下气孔开度(气孔导度)较小,从而减小了CO2吸收量,从而导致较低的碳固定量。(4)植物具有“周期共鸣”的特点,即植物内在的生物节律与外界昼夜的时间变化(正常昼夜周期为24小时)相互匹配。研究人员发现两者的完全“周期共鸣”可使拟南芥在35天内的干重增加明显高于其他“周期共鸣”匹配不完全的处理组。综合上述研究,请阐述“周期共鸣”对光合作用起调节作用的机制:影响拟南芥叶片内的叶绿素含量,影响光反应速率,从而影响CO2固定量影响拟南芥的气孔导度,影响CO2吸收量,从而影响暗反应速率。据图1分析,野生型
21、的周期为24h,其中气孔导度中午12点时最大;突变体T的周期为18h左右;突变体Z的周期为36h左右。据图2分析,T24的叶绿素含量最高,T20的叶绿素含量次之,T28的叶绿素含量最低。据图3分析,突变体T在T28条件下的叶绿素含量比在T20条件下高,而突变体Z在T28条件下的叶绿素含量比在T20条件下的低。(1)使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拟南芥,可以诱发其基因突变;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Z的周期节律较短,而突变体T的周期节律则变长。(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T24的叶绿素含量最高,T20叶绿素含量次之,T28的叶绿素含量最低,说明植物生物钟周期长于或短于环境周期均导致拟南芥叶片叶
22、绿素含量减少。根据图3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突变体的种类(生物周期不同)、环境昼夜周期,因变量是叶绿素含量,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植物生物钟周期与环境周期之间匹配程度是否通过影响叶绿素含量而影响光合作用。该实验环境昼夜周期只有T20、T28,而没有T24,且没有野生型的实验情况,所以应该补充突变体Z和T在T24条件下的实验,并补充野生型植株在T20、T24和T28条件下的实验。(3)根据图4、5分析可知,短期持续光照条件下突变体C的气孔导度低,减小了CO2的吸收量,进而导致了其较低的碳固定量。(4)根据题意分析,两者的完全“周期共鸣”可使拟南芥在35天内的干重明显高于其他“周期共鸣”匹配不
23、完全的处理组,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周期共鸣”对光合作用起调节作用的机制为:影响拟南芥叶片内的叶绿素含量,影响光反应速率,从而影响CO2固定量;影响拟南芥的气孔导度,影响CO2吸收量,从而影响暗反应速率。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出图3中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判断实验的目的,并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分析(2)中实验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实验的措施。12、下图是以水稻为实验材料探究温度、光照强度对水稻植株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影响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光照条件下,水稻叶肉细胞产生O2、CO2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和线粒体基质(填具体场所)。(2)分析图1、图2,可推断该水
24、稻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和最适光照强度分别是 30 、15 klx,其中,温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 暗反应阶段。(3)由图2可知,当光照强度为5 klx时,水稻的叶绿体释放O2的速率是2mL/h,判断在该光照条件下,每日给予12 h光照,水稻是否能正常生长并说明理由:不能,因为在此光照条件下,每日给予光照12小时,水稻光合作用产生的O2正好用于一天24小时的呼吸作用,水稻植株没有有机物积累。(1)水稻叶肉细胞中产生O2的部位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2)按照对照实验遵循的原则分析图1、图2,可推断该水稻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和最适光照强度分别是30 、15 klx。温
25、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3)由图2可知,当光照强度为5 klx时,水稻的叶绿体释放O2的速率为1(O2的净释放量)+1(细胞呼吸消耗O2量)=2 (mL/h)。在此光照条件下,每日给予光照12小时,水稻光合作用产生的O2正好用于一天24小时的呼吸作用,水稻植株没有有机物积累,因此水稻不能正常生长。13、在充满N2与CO2的密闭容器中,用水培法栽培番茄,在CO2充足的条件下测得番茄的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如下图。(1) 46h容器内O2和CO2含量变化分别是增加和减少,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番茄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植株从容器中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 绿色植物通
26、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2) 910h间,番茄光合速率迅速下降,推测最可能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是光照,10h时后不再产生ATP的细胞器是叶绿体。若此环境条件维持不变,容器内的O2含量将逐渐下降并完全耗尽,此时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3) 若在68h时,将容器置于冰浴中,请推测番茄呼吸速率的变化及其原因呼吸速率明显下降,温度降低导致酶的活性降低。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
27、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详解:(1)据图可知,46h容器内番茄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植株从容器中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导致容器内O2的含量增加,CO2含量减少。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2)910h间,番茄光合速率迅速下降可,而呼吸速率基本不变,推知此时变化的条件必然只影响光合速率,不影响呼吸速率,推测最可能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10h后,植物的光合速率为0,此时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与线粒体,而由于此时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不再产生ATP。若此环境条件维持不变,容器内的O2含量将逐渐下降并完全耗尽,此时由于无氧气,植物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吗,此时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3)呼吸作用需要多种酶的参与,酶的催化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冰浴条件下酶活性下降,呼吸速率明显下降。点睛:据图显示:28h期间,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此时呼吸速率增强的主要原因是容器中氧气增多。10h时,光合速率为0,此时有呼吸作用,所以不可能是二氧化碳浓度的问题,最可能是光照强度没有了引起的。没有氧气,植物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ATP,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