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必修三第二章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知识点内容 .pdf
《2022年必修三第二章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知识点内容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必修三第二章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知识点内容 .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 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西北地区为例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一 荒漠化的含义1 西北地区概况:A西北地区的范围自然界线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行政界线 :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分。降水界线 :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mm 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B.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1)地形特征 :以贺兰山为界,东部为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为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2)气候特征 :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干旱。其成因是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山岭重重阻隔。(3)内部差异 :贺兰山以东年降水量200mm以
2、上,自然景观为半干旱的草原地带,草场载畜牧量大;贺兰山以西年降水量200mm 以下至不足50mm ,自然景观为戈壁、沙漠,草场载畜牧量小。2、荒漠化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即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按动力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等类型。(植被破坏)土地退化 :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 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植被破坏)3 荒漠化成因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植被稀疏、土质疏松、风蚀作用强烈。人为原因 :A 人口增长过快,环境生态压力过大;B 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滥垦滥伐
3、、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加剧了荒漠化趋势。(植被破坏)人为因素典型地区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破坏防止风沙前移及抑制地表起沙的机制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过程过度开垦旱农垦区周围及草原地区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3、荒漠化危害: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基础设施建设;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经济损失(1)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少(2)沟壑发展、泥石流破坏工矿交通设施危害(3)水、土、肥的损失干旱生态破坏(4)淤积江河湖库洪涝(下游“地上河” )(5)畜清排浑导致水量损失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三 荒漠化治
4、理措施:1 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 改善灌溉和耕作技术;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数量; 干旱内陆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2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生物措施:封沙育草;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灌草植被;营造防沙林带;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多层防护林体系。工程措施:如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3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林牧业;不再毁林毁草开荒;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5、- - - - - - - 4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等。5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概况1 湿地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类型:河流、湖泊、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米的浅海、红树林、珊瑚礁、水库、稻田等。2 特点 :A 地表常年有水或经常有水B 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3 我国主要湿地的分布特点:我国湿地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 从沿海到内陆, 从平原到高山, 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总的状况是东部湿地多,西部湿地少(东
6、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湿地的地区分布不均匀二 “地球之肾”1、湿地的功能:涵养水源、提供水资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净化水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航运、旅游观光、提供农副产品及矿产、能源等。有“地球之肾”、 “生命的摇篮” 、 “鸟类的乐园”等美称。2 洞庭湖湿地的价值:A 维持生物多样性B 调蓄洪水C 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D 航运 E 旅游观光三 湿地资源问题及保护1 洞庭湖湿地缩小的原因:泥沙淤积(主要是上游地区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围湖造田2、湿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突出问题治理措施由于过度围垦、泥沙淤积导致湿地减少,功退化退田还湖、 退田还沼泽, 恢复和重建湿地;植树造
7、林,保持水土水质污染问题突出防治水污染滥捕滥猎、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湿地生物多样性锐减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第三节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一 河流的综合治理原则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1、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从经济、 生态、社会三方面效益评价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A自然方面 :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矿产等B人文方面 :人口、聚落、交通、文化、农业、工业等如:上中游河道特征河谷狭窄,比降较大,多急流,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河道特征河谷较开阔,通航便利2、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根据“资源优势”确定流域开
8、发方向水能资源开发发电、养殖、旅游、航运、防洪等,有利于发展高耗能工业。水资源开发旅游、灌溉、养殖、航运等。生物资源开发旅游、教育等。土地资源开发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等多种农业。矿产资源开发建立矿产开发基地,建立相应的工业部门(利用廉价电力)。旅游资源开发做好旅游规划,发展交通,发展旅游业。二 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1、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流域内上中游为山地丘陵,下游为冲积平原。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必修三第二章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知识点内容 2022 必修 第二 区域性 可持续发展 知识点 内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