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全套教案 2.pdf
《2022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全套教案 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全套教案 2.pdf(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9-2010 年下学期高一 228、2312 班 朱茁萱必修四1 窦娥冤教学目的: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介绍元杂剧的体制。教学时数:3 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关汉卿:介绍元杂剧:指导阅读阅读“自读提示”中与本折有关的情节。阅读课文。提问式阐述:文学史上公认课文所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但在前两折里,已经把窦娥受害的故事情节交待得清楚明白。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窦娥在公堂上的斗争,都已在前两折里表现
2、出来,那么高潮为什么出现在第三折里?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发现;第三折里仅有窦娥指天发誓,刑场受戮,故事情节简单,而构成窦娥矛盾冲突的对立面,如社会恶势力的代表张驴儿、元代残酷统治的典型官府都隐藏在幕后,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更没有高潮,可见,全剧高潮出在第三折里是与戏剧本身的特点分不开的。提问: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明确:共出现10 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提问:根据10 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按“思考和练习”一的要求)明确: 10 个曲牌有3 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分析第1 层。齐读第1层两支曲子。提问: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
3、鬼神?明确: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 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构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布置作业默写滚绣球曲牌,整理“思考和练习”五。结合“思考和练习”三,研究阅读第2、3 两个层次。熟悉剧本的三个组成部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30 页2009-2010 年下学期高一 228、2312 班 朱茁萱必修四2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阅读分析第2 层内容,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体会第3 层中作者采用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及在当时的作用。
4、教学内容和步骤复习检查学生背诵滚绣球。复述剧本的三个组成部分。研究阅读提问:从“左侧右偏”“前合后偃”两句可见窦娥在赴刑场途中所受的苦难,可她为什么还要提出坚决走后街,舍近而求远呢?明确: 因为窦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这充分显示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展示了她性格中温顺善良的一面。然而,她的婆婆还是迎面赶来了,请看她与婆婆的一段对白,并试作分析。(原文略)提问:通过人物对白,试分析关汉卿的语言艺术和戏剧效果。阅读快活三鲍老儿。提问: 这两支曲子是窦娥临刑前对蔡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在表现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呢?明确: 使人们对窦娥的悲惨遭遇更加同情。她劝婆婆不要过分悲伤,再
5、一次表明了她善良、美好的心灵。这样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们对不公正的社会产生愤恨之情,戏剧的审美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已阅读第 3 层。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明确: 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 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她的三桩誓愿与第1 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明确: 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 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
6、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 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归纳主题第三课时探究活动把窦娥冤 ( 第三折 ) 改写成话剧课堂讨论:怎样把窦娥冤改写成话剧? 讨论:舞台布景参考: a时间:三伏的某一天,即立秋后的某一天( 三伏,在窦娥冤中指末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 的午时。 b地点:楚州山阳市曹( 元代没有楚州,关汉卿是借用元代以前的地名,楚州在唐宋时期为今江苏淮安。市曹:市中通衙,( 元史刑法二) :“而后斩于市曹。”) ,十字街中树一杆八尺长的旗枪,以显示威严;街的两旁挤满看众
7、,四周排列着刀斧手。讨论:剧情改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30 页2009-2010 年下学期高一 228、2312 班 朱茁萱必修四3 参考: a. 对窦娥冤的剧情进行较大的整事。第三折的剧情宜集中于刑场上,对窦娥赴刑场路上的情节只能改成在刑场上通过人物对白或独白表现出来。b要把窦娥的唱词改成对白或独白。c要把元代白话改成现代白话。引导学生将两种剧种进行比较参考: 话剧比杂剧情节要集中些,结构要坚凑些,而元杂剧由于有大量的唱词,抒情意味比话剧强烈些。雷雨【教学目的】1.体会剧本中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人物
8、语言;2.理解剧中所揭示的阶级矛盾的深刻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 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和话剧的特点。2.难点 : 通过剧情对资产阶级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阶级本质的揭露。【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词语补释 : 作者简介 : 曹禺, 雷雨简介: 雷雨标题的意义: 雷雨这个剧名,既指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高潮和结局又发生在雷雨之夜;又指剧中人物雷雨般的性格,象征渴求自由,冲决封建罗网的迫切心情。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雷雨人物关系: 节选部分结构 : 节
9、选自第二幕,主要写周朴园与鲁家母子的对话,分两部分。第一部分 : 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第一层 :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揭露周朴园的罪恶,诉说自己的遭遇。 写他们过去的矛盾第二层 :通过周朴园态度的变化,暴露他的伪善面目, 表现侍萍这个劳动妇女的阶级本色。写他们现在的矛盾第二部分 : 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见面。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揭露周朴园压榨工人的罪行,反映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分段依据 : 第一部分从家庭生活方面来揭露周朴园;第二部分从社会生活方面来揭露周朴园。为了使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新仇旧恨集中在一幕戏中得到反映,作者灵活地运用了“ 回顾 ” 的方法,把历
10、史和现实,过去和现在紧紧联系起来了,用以刻画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第二课时人物形象分析 : 1.周朴园从他们的意外遭遇,这一场谈话来看周朴园的性格特征: 通过周朴园对侍萍的态度,深刻地揭露他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本性,说明他是一个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30 页2009-2010 年下学期高一 228、2312 班 朱茁萱必修四4 地道道的伪君子。这些性格特点, 在鲁大海同周朴园的面对面的斗争中进一步地揭露出来。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 从私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本性。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社会生
11、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2.侍萍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女子,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正直、善良、刚毅、倔强。3.鲁大海是一个觉醒了的工人,义无反顾地在反抗斗争的道路上走下去。( 反抗精神、坚强不屈的性格 )斗争中显出经验的不足、鲁莽等弱点。第三课时小结 : 一、结构紧凑集中: 作者灵活运用 “ 回顾 ” 和“ 穿插 ” 的表现手法, 推动剧情的发展。 在侍萍同周朴园相认的过程中,通过侍萍 “ 回顾 ” 过去的遭遇,巧妙地交代了三十年前的事。这样,既揭露了周朴园罪恶的历史,又用过去的矛盾推动了现在的矛盾,进而暴露了周朴园伪君子的丑恶面目。又如在侍萍和周萍母子相见的的情节中,穿插
12、了周朴园和鲁大海父子之间的冲突,使父子、母子、 兄弟都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相遇,从而反映了劳资之间的阶级对立,使剧作产生了深广的社会意义。三人对话,各依自己的性格发展,构成紧凑的戏剧冲突。二、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集中: (三一律,戏剧创作的特点) 因为剧本的演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求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尽可能集中。周朴园在家策划破坏工人罢工;鲁侍萍不愿女儿帮人,前来寻找在周家作使女的四凤;鲁大海代表工作来找董事长谈判。这样, 就使得三个人物在一个夏天的午饭后,在周公馆客厅里相遇了。通过鲁家母子的控诉,把周朴园三十多年来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活动揭露出来。其中侍萍被周家赶出,含恨投河及母亲被
13、气死等情节,因受舞台演出的限制,都是由人物对话表现出来的。三、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雷雨 中,人物的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分,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在用词和语气的处理上,也都相应有所变化。剧中人因出身、地位、经历、个性不同,所以他们的说话口气,措词风格也不同。周朴园盛气凌人,侍萍抑郁平缓,鲁大海直截了当。四、舞台说明的作用: 1.周家客厅的布景设计: 2.人物的服装 : 3.人物动作 : 4.表情 : 5.人物的上下场: 作业 : 思考和练习 第二题周记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周朴园要求 : 根据雷雨中的情节,改写成记叙文,围绕周朴园的有关的事实叙述,其中最足以体现周朴园的个
14、性化的语言可引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30 页2009-2010 年下学期高一 228、2312 班 朱茁萱必修四5 长亭送别学习目的1.理解课文的主旨。2.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3.理解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的语言特色。学习过程一、 回答元曲的文学常识. 二、 作家以及写作背景. 三、课文导学:1、正音筵席 ( ) 松了金钏 ( ) 面靥 ( ) 衰草凄迷 ( ) 栖息 ( ) 劳燕分飞 ( ) 余荫 ( ) 蜗角虚名 ( ) 2、释义劳燕分飞 :古乐府 :东飞伯劳西飞燕,后世多指
15、夫妻别离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形容微不足道的虚名小利举案齐眉 :后汉梁鸿的妻子孟光给丈夫上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高举至眉前以示恭敬,后形容夫妻相敬3、长亭意象 ,长亭是古代设在大道旁边为送别饯行而用的亭子,古语有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的说法 ,所以叫十里长亭.即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场面,因此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 等。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 4、同学们熟读课文. 四、分析课文1、端正好 一曲,因景生情,写凄凉的暮秋景象引出莺莺的离愁别恨。这首曲子化用了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
16、,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依据苏幕遮回答问题: 、本首词作者运用的抒情方式是(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上阙作者的观察景物的视角是( )( ),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 、怎样理解“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2、结构层次:本折戏共几个人物,刻画了几个场面。人物角色:夫人,长老(即下文的洁),旦,末,红娘3、由四个紧密衔接的场面组成:赴亭惜别(送别途中)表现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之情。长亭饯别刻画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残照离别(临别叮嘱)表现莺莺
17、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离别愁思(目送行人)描写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四个场面, 共十九支曲文, 将艺术触角伸展到人物的心灵深处,集中刻画的是莺莺送行时的细致复杂的心境意绪。4、理清剧情结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30 页2009-2010 年下学期高一 228、2312 班 朱茁萱必修四6 第一部分( “ 夫人、长老上”“ 素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 :赶赴长亭。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第二部分( “ 做到见夫人科”“ 专听春雷第一声” ) :长亭饯别。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
18、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崔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第三部分 (“ 四边静 霎时间杯盘狼藉”“ 小生又生此念 ” ) :临别叮嘱。 主要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第四部分( “ 一煞 青山隔送行 ” 结尾):夫妻分别。描写崔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5、依据课文回答问题、 滚绣球 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公难分难舍的心情?每一句都有:迟、疾、难系、挂、迍迍、快快、早、松、减等。、 叨叨令 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几个叠词?这种手法和这些叠词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排比手法; 五个叠词; 排比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了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了“ 一唱三叹 ”的艺术效果。
19、、 【端正好】 :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特征?艺术效果如何?你认为“ 晓来谁染霜林醉” 这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此曲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曲中作者是如何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这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和【端正好】中的清晨景象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凉。这支曲子以景衬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动展现了莺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心境、 长亭送别最后一句“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李后主虞美人中的 “ 问君能
20、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秦观江城子中“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 ,李清照武陵春中“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作比较分析。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 不着痕迹,且意境完整。、从夫人的说话来看,她是怎样一个人?贪图富贵权势的势利的贵族。、脱布衫 中也有环境描写,这里有何作用?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 “ 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与哪一诗句所表情意手法相同?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离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
21、清照的“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同。、 “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表现了崔莺莺怎样的思想感情?珍惜爱情,轻视功名利禄。(10) 满庭芳 中用了几个典故?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运用孟光献饭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贴之心;运用 “ 望夫石 ” 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爱之深切。(11)“ 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一句化用的是谁的诗句?范仲淹苏幕遮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30 页2009-
22、2010 年下学期高一 228、2312 班 朱茁萱必修四7 (12)“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这个典故出于何处?用此典故表明了怎样的意思?语出苏轼满庭芳词。表明了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痛恨态度。(13)怎样理解 耍孩儿 中的典故?“ 红泪 ” 借王嘉拾遗记的典故,司马青衫借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表现主人公因离别而生的伤心之情。“ 伯劳飞去燕西归” 则用牛郎织女的典故表现两人缠绵难舍的心情。(14) 二煞 中所用是几个典故?这些典故的作用是什么?三个典故,见课本。其作用是表明崔莺莺对张生的担心。6、赏析第一部分的曲词:滚绣球 一曲,由情及景,用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来抒发离别的怨恨。这段曲词和前面的端正好
23、 相比,在情景上的铺设是不相同的。端正好 主要是采用因景生情的手法,用凄凉的暮秋景象来引出莺莺的离愁别恨。滚绣球 则是比较多的采用了由情及景的手法,柳丝系马、疏林挂斜晖、马慢走车快行、松了金钏减了玉肌等等描写,无不都是由莺莺对张生的依恋惜别之情引发出来的。7、思考:长亭送别,突出了莺莺的什么思想?体现在哪里?刻画莺莺、 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此别离情更增十倍;若不是酒席间子母每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将来的酒共食,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
24、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突出了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的思想“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 “拆鸳鸯在两下里” 。本段中莺莺的感情恨8、思考:临别叮咛,突出了莺莺的什么思想感情?体现在哪里?对张生的关心五煞 对张生的担心二煞 本段中莺莺的感情怕9、一煞 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 一煞 与端正好 两相辉映, 并与 滚绣球 曲中“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互相照应; 收尾以“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再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此外,本折中还有其他几处的景物点染。这就自始至终、 相当完美地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和环境,使
25、全折具有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本段中莺莺的感情念五、如何理解莺莺这一人物形象?莺莺是一名敢于追求婚姻自主和幸福爱情生活的多情钟情的女子。本折一方面描写了莺莺依依不舍的痛苦之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莺莺重情轻利的思想。她为离别而悲啼愁苦,痛极之际,竟埋怨张生忘旧情而轻远别。这种埋怨正是爱极痛极的一种变态心理,是一种深情的痴语。莺莺既倾诉着内心的万种离愁、无限幽思。又流露出怕被遗弃的痛苦心理。此时此刻,莺莺该有多少肺腑之言要说,然而她对“怜取眼前人”的临别赠言,其实正是她内心隐忧的曲折吐露, 也是当时社会中司空见惯的身荣弃妻的悲剧在莺莺心灵上的阴影的反映。在莺莺看来, 状元及第并不值得羡慕,最重要的是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全套教案 2022 年高 语文 人教版 必修 全套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