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学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学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学 .pdf(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冲刺高考诗歌鉴赏学案 ( 学生版 )(一)一、走近高考(一)高考典题1、(2015 山东卷 )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 分) 卜算子张元千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 张元千,宋代爱国词人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 分答案:“湿”“迷”使动用法,爽风夜露使得湿气弥漫,仿佛行云亦被打湿;沙溪上氤氲着水雾之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作者用“风”“露”“云”“水”“艇”等意象,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而略显凄迷的画面,为下文抒情做铺垫。(解答本题,可先解释词语“湿
2、”和“迷”的本义,再根据诗句的意思解释它们在句中的意思。)“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4 分) 答案:作者借用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反衬出自己的收复失地的豪壮之志的落空,唯有借酒消愁,借“潮落秋江冷”这样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此诗写于作者退居故里游览山水之时,上篇写景,描述一副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谧的画面语言轻柔高远。下篇深沉、壮烈。思古抚今,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3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解答本题,应在读懂全诗大
3、意的基础上,以题中两句为主,再结合考虑注释中“爱国诗人”一语进行分析。)2、(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 回答问题。 (8 分)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 分)【试题答案】艳丽清幽“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试题解析】
4、此题分析“景物形象”。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园花”“雨”“乔木”“明月”等意象具体解说,还要注意诗句中描绘的园花“百般红”,即色彩艳丽的特点,乔木“峥嵘”,即高耸峭拔的特点。(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 分)【试题答案】行为洒脱情趣高雅“楚酒困人三日醉” “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3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5、【试题解析】此题分析“人物形象”。首先注意诗下的注释,这两首诗下面有对“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我们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两首诗中对“陈居士”动作、神态描写的具体词句主要有“楚酒困人三日醉”“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醒来推户寻诗去”,由此我们便可准确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二)高考诗歌鉴赏题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冲刺高考诗歌鉴赏学案(一)分析形象学习目标:1、复习鉴赏形象题型方法与技巧. 2、学习规范答题的思路与步骤。学习过程: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
6、形象1提问方式:(1)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2)这一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步骤和要点:1.找到诗中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2.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征;3.结合文章主旨指出所描绘的形象的表达作用和艺术效果;4.紧扣题干要求,拟写答案。(一)鉴赏诗歌之人物形象提问方式1、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形象?2、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答案步骤:什么形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形象的意义。答题模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的形象,通过描写了 -(或诗中人物有哪些行为、动态或所描摹景物的方法) ,表现了
7、-的情感(志趣感慨 情怀-)经典示例 : (辽宁卷)阅读下面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3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烟:盘香的烟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答案示例: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 分:答全得 2 分,少 1 关键词扣 1 分)通过对 “ 竹轩”“柴门”“狭径” 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 倦卧
8、”“闲吟” 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 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4 分:答全得 4 分,2 条 3 分,1 条 2 分。 )一试身手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辽宁卷)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 ,乔木峥嵘明月中。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1)“ 园花经雨百般红 ” 与“ 乔木峥嵘明月中 ” 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 分)(2)诗中 “ 陈居士” 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 分)2、阅读下面两首唐
9、诗,回答问题。 (江苏卷)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 (其二) 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 分)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 隐者” 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 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3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 分) (答案见后边)【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李白
10、。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陶渊明。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陈子昂。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6建功立业、反对征伐的形象: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7爱恨情长的形象:柳永的雨霖铃8.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9。羁旅征人形象。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李白关山月10.宫女思妇形象。 朱庆馀宫词王昌龄闺怨1、【试题答案】(1)“ 园花经雨百般红 ” 与“ 乔木峥嵘明月中 ” 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 分)艳丽清幽
11、“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2)诗中 “ 陈居士 ” 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 分)【试题答案】行为洒脱情趣高雅“楚酒困人三日醉” “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3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2、(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
12、化过程(3 分) 【答案】乘兴而往 怅惘不遇 欣赏叹慕【解析】 “ 九日驱驰 ” 是欣然前往的, “ 寻君不遇又空还 ” 是怅恼的,友人 “ 诗思清人骨” 是值得欣赏的。认真把握、解读每句诗,情感的体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 隐者” 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 分)【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解析】“ 城郭休过识者稀 ” ,是言不要经过城郭, 因为认识他的人少; “ 哀猿啼处 ” ,是言他住在深山老林里,不然哪里来的“ 猿啼” ;(此句有点深) “ 柴扉” ,是言他家居简陋; “ 渔樵路 ” ,是言他过着渔樵生活,是隐也; “ 日暮归来雨满
13、衣 ” ,是言他完全与山相融也,亦隐也。(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 分) 【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友人的家门前寒风阵阵,正对家门的山满覆白雪,从触觉、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友人住处清冷的环境,一是揭示前句友人诗风的成因,二是象征友人清廉高洁的品性;第二首诗的结句,傍晚回来,山雨打湿了所有的衣衫,想像(或虚写)友人整天与山为伍、与自然相融的隐逸情趣,(或者从作者角度作答亦可)表达作者对友人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3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形象鉴赏(二) 物象(托物言志)鉴赏思维切入点:1、
14、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自身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2、思路:捕捉所写物象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 契合点 ” ,就能明白作者,情发何端,意在何为。抓住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答题指导:1、提问方式:诗中的某 “ 物” 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或品性)?2、方法点拨:(1)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2)分析诗歌中事物形象的特点,重点抓住事物
15、的形态、色泽、特征、生长环境等自然属性来概括事物的特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3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把握诗歌中常常运用的象征、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自然特点去透视作者赋予此物的精神属性,即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身世、处境)。3、答题步骤:(1)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的主要物象;(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分析其内在的神韵;(3)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分析所托之情。答题模式:本诗描写了(展现了)一个-形象,这个形象具有 -特点,在全诗中具有-的作
16、用,表达了(展示了)诗人-的情感(的特征)。练习:(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 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 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悢(li ng):悲伤。(1)诗中“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 凤凰怎样的品性?( 3 分)(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5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7、3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参考答案】(1)高洁(或 “ 超然脱俗 ”“清高” )(答“ 远离尘世 ” 给分);志向远大(或 “ 心忧天下 ” )(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 “ 比兴”“象征 ” )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 “ 象征诗人自己 ” )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 报国无门 ” )的悲伤情怀。(言之成理,酌情给分。)形象分析(三)景物形象一、如何做写景分析题1、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2、典例精析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
18、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问: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答:答案: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 清” 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写小船归来,听得到草丛中的虫声,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 静” 字。3、答题角度看描景的角度:看写景的方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3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色彩的渲染:4、课堂演练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 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 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19、注 淀:即蓝靛,蓝色染料。问: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答:参考答案1. 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比拟,如说新月“学”扇。2. 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壮丽,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
20、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二、意象意境题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典例精析琅琊溪 【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槎(ch ):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问: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3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答: 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营造出清新明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对
21、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3、方法总结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课堂演练:1、绝句二首 (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2、次石湖书扇韵姜 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22、 -第 11 页,共 3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参考答案1、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2、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三、情景关系题1、提问方式请分析这首诗中景与情的关系。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2、典例精析望江南
23、 (超然台作 ) 苏轼春未老 ,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答:全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或“ 以乐景衬哀情 ” )。上片描写了清明之际的春景:“ 风细”“柳斜”“春水” 和春“ 花” ,描绘了一幅 “ 春未老 ” 的美好春景,营造了一种幽美明净的意境。下片抒发了由此景引发的“ 思乡” 之情,表达出春虽未老,人却因无法回家而充满了无奈和苦涩的“ 思乡” 之情。3、答题角度答题思路:情景关系:4、能力提升训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24、 - -第 12 页,共 3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南超然台作苏 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超然台:在密州 ( 今山东诸城 ) 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题目: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2)(广东卷)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注】劳劳
25、: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 分)(3)(山东卷)阅读下面清诗,回答问题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三四两句中的 “ 烟” 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 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3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参考答案:这首词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产生了思乡之情。这是一首“因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学 2022 年高 诗歌 鉴赏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