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楼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浅析.pdf
《综合楼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浅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楼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浅析.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综合楼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浅析顾周杰摘要:施工后浇带通常用在处理低层群房与高层主楼之间的差异变形沉降、混凝土结构收缩变形,减少温度应力等方面。本文结合某综合楼(地上13 层、地下 1 层,总建筑面积 10639m2 ),通过介绍施工后浇带的功能、做法及遇到的问题等分析其在工程上的应用。关键词:土建;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因为造型和功能的需求,常常将低层的裙房与高层主楼连接在一起,同时裙房包围着高层主楼的大部分结构。从传统结构来说,要想把裙房和高层脱开,就需要设置变形缝;但从建筑需求方面来说又不想要设置变形缝。由于设置变形缝会存在双梁、双墙、双柱,使建筑平面结构的布局受到限制,这样,施工后
2、浇带技术就应运而生了。1 施工后浇带施工后浇带如果是用在处理低层群房与高层主体之间由于差异而出现的沉降,也叫做施工后浇沉降带;如果是作用在处理混凝土结构收缩变形方面,也叫做施工后浇收缩带;如果是用在处理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方面,也叫做施工后浇温度带。施工后浇带通常能够同时起到以上三种几种作用,但最终还只是临时性的处理措施,待把此处混凝土结构补齐之后,才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也具备施工特点。这种施工后浇带通常具备很多个变形缝的特点,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考虑以其中一种特点为主,其他特点为辅。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后浇带包含上部结构以及基础施工过程中的预设缝,等到完成主体结构之后,补齐后浇缝混
3、凝土之后,这种预设缝也就消失了,这种模式不仅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有效处理了低层裙房与高层主楼之间的差异沉降,又符合了不设置永久变形缝的要求。2 后浇带施工技术对于低层裙房与高层主楼连接之间的基础梁结构、上部构造的板和梁项目,需要预设施工后浇带,等到裙房和主楼主体施工完毕之后,再浇筑微膨胀型的混凝土,将两侧的地梁、上部结构的板和梁连接组成一个整体。由此一来,就能够有效降低低层与高层之间的差异沉降,由于在完成高层主楼之后,通常情况下,沉降量就已经完成了总沉降量的60% 到 80% ,余下的沉降量就少了很多,这时再用施工后浇带进行补齐,二者之间的差异沉降就会小很多;同时,由于该部位差异沉降所造成的结
4、构内力,也能够通过不设置永久变形缝的建筑结构来承担。而对于施工后浇收缩缝来说,适合在建筑主体构造竣工两个月之后再浇筑混凝土。一般情况下,施工后浇缝的位置适合选择在结构受力比较小的位置,通常在板、梁的变形缝的反弯位置附近,这个位置的弯矩较小,剪力也较小;也能够选择在板、梁的中部,虽然弯矩比较大,但剪力非常小。在建筑工程施工后浇带位置,虽然采用的是后浇混凝土,但钢筋结构不可以断。假如板、梁之间的跨度较小,可采取一次配置钢筋;假如跨度比较大,可以依据相关规定断开,并在混凝土补齐之前焊接好。施工后浇带配置的钢筋结构,需要能够承担由于混凝土浇筑成为一个整体之后引发的差异沉降而出现的内力,通常能够依据差异
5、沉降变形程度来计算出内力大小,而在配置钢筋过程中予以强化。施工后浇带宽度的设置需要考虑施工操作的便捷性,通常宽度适合在700 到 1000 毫米。在施工后浇带中断面形式时需要考虑到混凝土浇筑之后连接牢固的问题,通常选择设置直缝。对于板结构,可以选择设置斜缝;对于基础以及梁,可以选择设置缝,同时缝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依据结构的斷面实际情况来决定。3 后浇带施工技术工艺分析3.1 施工后浇带两边隔断操作方法分析。施工后浇带两边应该使用钢筋支架结构的铅丝网或者单层形式的钢板网进行隔断,同时,钢筋支架中钢筋的间距以及直径要依据结构断面的大小来确定,以支撑安全稳定为基本原则,铅丝网中的网眼通常不能过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综合楼 建筑 后浇带 施工 技术 浅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