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化学1课程规范标准.doc

收藏

编号:259682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03.5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3
8
金币
关 键 词:
基础知识 化学 课程 规范 标准
资源描述:
^. 《基础化学1》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基础化学1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 分:6 计划学时:96 适用专业: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制剂技术方向)专业 1.前言 1.1 课程定位 基础化学1是高等职业院校药物制剂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在高中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本专业必须的基础化学知识。本课程学习化学化工生产中的基本操作技术,通过课程教学,可使学生获得化学、化工生产中的基本理论及重要的操作技能。本课程的设计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1.2 设计思路 基于理论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应用性极其突出的课程性质,本课程选取了重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分析基本原理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无机、分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知识;具有规范的、娴熟的实验操作技能。 2.课程目标 2.1 总体目标 本课程基于三个方向的目标对学生进行培养,分别是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 2.2 具体目标 2.2.1.知识目标 (1)熟悉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相平衡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2)熟悉胶体及表面现象,了解其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3)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4)掌握定量分析基本概念、四大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电化学和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的原理及其滴定法; 2.2.2.技能目标 (1)能按5S要求规范化学实验室; (2)能规范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 (3)能规范洗涤、干燥化学实验常用玻璃器皿; (4)能规范进行加热、干燥和冷却操作; (5)进行常压过滤、减压过滤等固液分离操作; (6)能规范使用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 (7)能规范进行结晶和重结晶操作。 2.2.3.素质目标 (1)具有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具有科学严谨、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学习与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自觉遵守仪器操作规程的工作素养; (4)具有一定的经济意识,节约、环保意识; (5)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6)关注药物生产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 3.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学习 情景 工作任务 课程的主要内容 及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 建议学时 1 模块一:气体 1-1、2、3:气体基本概念,理论知识的学习 1.教学内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分压、分体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 2.教学要求: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分压定律及应用 1.问题导入进行知识点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案例分析,讨论问题 3.知识归纳总结、考核评价 4 2 模块二:基础化学实验技能 常见化学仪器的认识,应用 1.掌握常见无机及分析类化学仪器的洗刷,使用,烘干等技术; 2.掌握实验室常规清洁以及安全使用知识; 3.电子天平称量方法 1.通过录像、演示导出任务知识点学习 2.提出问题、查阅信息 3.讲解基本知识,总结知识要点 2 典型分离方法认知和应用 1.熟悉重要的化学分离(富集)方法(沉淀与共沉淀分离方法、)的基本原理; 2.熟悉化学分离(富集)方法操作技术; 1.通过录像、演示导出任务知识点学习 2.提出问题、查阅信息 3.讲解基本知识,总结知识要点 实训一:基本技能和电子天平的使用及称量练习 1.教学内容:化学实验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与干燥; 加热、干燥和冷却技术;溶解与搅拌技术;熟悉安环卫操作规程; 2.教学要求:熟悉安全教育、掌握仪器洗涤及电子天平的使用及减量法练习; 实训室进行安全教育、仪器洗涤,使用及电子天平的使用及减量法练习;实训操作,总结、讨论及评价 4 实训二:粗食盐的提纯 1.教学内容:溶解、过滤、抽滤基本仪器认知;抽滤仪器的安装、调试要求;熟悉安环卫知识; 2.教学要求:能用抽滤仪器,完成减压过滤操作;能够正确完成溶解、过滤、蒸发浓缩操作;规范记录、产品质量评价; 实训室进行粗食盐的提纯实训操作,总结、讨论及评价 4 3 模块三:化学反应原理 2-1、2、3: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速率的因素 掌握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速率的因素 1.问题导入进行知识点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案例分析,讨论问题 3.知识归纳总结、考核评价 2 2-4: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移动 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和有关计算;熟悉判断移动方向的应用 1.问题导入进行知识点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案例分析,讨论问题 3.知识归纳总结、考核评价 2 2-5: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熟悉综合考虑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因素进行应用 1.问题导入进行知识点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案例分析,讨论问题 3.知识归纳总结、考核评价 4 4 模块四:酸碱反应平衡和酸碱滴定 3-1、2:酸碱理论、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了解酸碱概念、水的电离度和溶液的pH值 1.问题导入进行知识点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案例分析,讨论问题 3.知识归纳总结、考核评价 2 3-3: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 了解计算弱酸、弱碱溶液的电离度;掌握弱酸、弱碱溶液的pH 1.问题导入进行知识点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案例分析,讨论问题 3.知识归纳总结、考核评价 4 3-4:酸碱缓冲溶液 熟悉进行同离子效应计算掌握缓冲原理和计算pH 1.问题导入进行知识点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案例分析,讨论问题 3.知识归纳总结、考核评价 2 3-5、6:酸碱滴定法 了解滴定分析方法及计算,碱滴定原理 1.问题导入进行知识点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案例分析,讨论问题 3.知识归纳总结、考核评价 2 实训三:滴定分析的仪器和基本操作 1.教学内容:常见滴定仪器的操作;不同规格移液管的操作;熟悉安环卫操作规程; 2.教学要求:能够正确使用滴定管;能够正确使用移液管;规范记录; 实训室进行滴定分析的仪器和基本实训操作,总结、讨论及评价 4 实训四:HCl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教学内容:盐酸标准溶液的配置过程;盐酸标准溶液的标定,指示剂的选择,终点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熟悉安环卫操作规程。 2.教学要求:能够正确使用酸式滴定管;能够快速准确完成试样的滴定,正确判断终点;熟练掌握滴定溶液快滴、一滴,半滴的加入技能;规范记录、浓度计算; 1通过录像、演示导出任务知识点学习 2操作训练,根据实训结果及操作进行精密度、准确度、误差分析 3总结、讨论及自评 4 实训五: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教学内容:氢氧化钠溶液的配置过程;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标定,指示剂的选择,终点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熟悉安环卫操作规程;2.教学要求:能够正确使用碱式滴定管;能够快速准确完成试样的滴定,正确判断终点;熟练掌握滴定溶液快滴、一滴,半滴的加入技能;规范记录、浓度计算; 1通过录像、演示导出任务知识点学习 2操作训练,根据实训结果及操作进行精密度、准确度、误差分析 3总结、讨论及自评 4 实训六:食醋中醋酸含量的测定 1.教学内容:弱酸滴定反应过程的认知;乙酸溶液的标定,指示剂的选择,终点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熟悉安环卫操作规程; 2.教学要求:能够正确使用酸式滴定管;能够快速准确完成试样的滴定,正确判断终点;熟练掌握滴定溶液快滴、一滴,半滴的加入技能;弱酸的滴定技能;规范记录、浓度计算; 1通过录像、演示导出任务知识点学习 2操作训练,根据实训结果及操作进行精密度、准确度、误差分析 3总结、讨论及自评 4 5 模块五:沉淀反应平衡和沉淀滴定 4-1: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规则及应用 了解沉淀溶解平衡,了解计算溶解度、掌握溶度积的计算 1.问题导入进行知识点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案例分析,讨论问题 3.知识归纳总结、考核评价 2 4-2:溶度积规则及应用 掌握进行沉淀平衡计算、掌握用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1.问题导入进行知识点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案例分析,讨论问题 3.知识归纳总结、考核评价 2 4-3:沉淀滴定法 理解沉淀滴定法的原理,了解有关计算 1.问题导入进行知识点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案例分析,讨论问题 3.知识归纳总结、考核评价 2 实训七:水中氯含量的测定 1.教学内容:沉淀滴定反应过程的认知;指示剂的选择,终点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熟悉安环卫操作规程; 2.教学要求:能够正确使用酸式滴定管;能够快速准确完成试样的滴定,正确判断终点;熟练掌握滴定溶液快滴、一滴,半滴的加入技能;弱酸的滴定技能;规范记录、浓度计算; 1通过录像、演示导出任务知识点学习 2操作训练,根据实训结果及操作进行精密度、准确度、误差分析 3总结、讨论及自评 4 6 模块六: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 5-1、2: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和方程式配平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和方程式配平 1.问题导入进行知识点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案例分析,讨论问题 3.知识归纳总结、考核评价 4 5-3: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掌握原电池、标准电极电势及影响因素 1.问题导入进行知识点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案例分析,讨论问题 3.知识归纳总结、考核评价 2 5-4:电极电势的应用 理解电极电势判断氧化还原强弱、判断反应方向 1.问题导入进行知识点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案例分析,讨论问题 3.知识归纳总结、考核评价 2 5-5:氧化还原滴定法 理解滴定的方法、原理和有关计算 1.问题导入进行知识点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案例分析,讨论问题 3.知识归纳总结、考核评价 2 实训八: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教学内容:氧化还原滴定反应过程的认知;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指示剂的选择,终点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熟悉安环卫操作规程。 2.教学要求:能够正确使用酸式滴定管;能够快速准确完成试样的滴定,正确判断终点;熟练掌握滴定溶液快滴、一滴,半滴的加入技能;氧化反应滴定的技能;规范记录、浓度计算 1通过录像、演示导出任务知识点学习 2操作训练,根据实训结果及操作进行精密度、准确度、误差分析 3总结、讨论及自评 4 7 模块七:配位还原反应平衡和配位还原滴定 7-1、2:配合物组成、命名及配合物价键理论、在水中的离解平衡 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定义、组成、命名,性质和应用 了解配合物价键理论、配位平衡的有关计算 1.问题导入进行知识点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案例分析,讨论问题 3.知识归纳总结、考核评价 2 7-3:EDTA及其配合物特点 、影响平衡因素 了解EDTA特点、掌握影响配位平衡的因素 1.问题导入进行知识点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案例分析,讨论问题 3.知识归纳总结、考核评价 2 7-4:配位滴定的原理和金属指示剂 理解配位滴定原理和金属指示剂作用原理 1.问题导入进行知识点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案例分析,讨论问题 3.知识归纳总结、考核评价 2 实训九:EDTA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教学内容:配合物滴定反应过程的认知;EDTA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指示剂的选择,终点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熟悉安环卫操作规程; 2.教学要求:能够正确使用酸式滴定管;能够快速准确完成试样的滴定,正确判断终点;熟练掌握滴定溶液快滴、一滴,半滴的加入技能;配合物滴定的技能;规范记录、浓度计算; 1通过录像、演示导出任务知识点学习 2操作训练,根据实训结果及操作进行精密度、准确度、误差分析 3总结、讨论及自评 4 实训十:自来水硬度测定 1.教学内容:配合物滴定反应过程的认知;终点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熟悉安环卫操作规程; 2.教学要求:能够正确使用酸式滴定管;能够快速准确完成试样的滴定,正确判断终点;熟练掌握滴定溶液快滴、一滴,半滴的加入技能;配合物滴定的技能;规范记录、浓度计算; 1通过录像、演示导出任务知识点学习 2操作训练,根据实训结果及操作进行精密度、准确度、误差分析 3总结、讨论及自评 4 8 模块八:热力学初步 8-1、2:热力学初步 理解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1.问题导入进行知识点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案例分析,讨论问题 3.知识归纳总结、考核评价 4 8-3:液体和溶液 理解溶液的概念,了解溶液蒸汽压的特性 1.问题导入进行知识点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案例分析,讨论问题 3.知识归纳总结、考核评价 2 8-4:稀溶液依数性 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的概念,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的应用 1.问题导入进行知识点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案例分析,讨论问题 3.知识归纳总结、考核评价 2 8-5:相平衡 理解相平衡的概念,了解相平衡的应用 1.问题导入进行知识点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案例分析,讨论问题 3.知识归纳总结、考核评价 2 总计 96 4.实施建议 4.1 教学资源选用和编写建议 (1) 化学制备室、化学检验室的5S管理及相关设备和仪器,需要可容纳45-50人同时做实验的实验室、设备(如电炉、水泵等)、玻璃仪器(如烧杯、容量瓶、滴定管、天平、抽滤瓶等等)和化学试剂等。要有通风设施、废固液回收设施。 (2) 拥有精品课程网站和资源丰富的网络教学平台,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营造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环境,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3) 多媒体教室:能将教师示范的操作,投影给所有学生观看并模仿。 (4) 本课程标准依据高职高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结合“基础化学”课程的特点,针对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目标而制定。适用于药物制剂技术专业,高中三年高职。也可供制药技术类其他相关专业和学制参考使用。 4.2 教学建议 (1) 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 “教”与“学”的互动。以任务驱动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强化项目教学,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 充分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利用模型、图表、教学资源库,尤其要在课件中制作具有动画效果的立体结构模型,穿插教学视频,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 4.3 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1) 本课程共分7个模块进行教学,每个模块均有相应的考核表进行过程考核。每个模块按百分制及占课程权重综合计分共100分。 (2) 本课程的考核总评成绩以各过程模块的考核成绩为基础,通过加权而产生。根据具体工作任务的情况不同,各项目过程模块的比重也有差异。具体考核比例见下表: “基础化学1”课程总评成绩表 模 块 成 绩 模块一:气体 模块二:基础化学实验技能 模块三:化学反应原理 模块四:酸碱反应平衡和酸碱滴定 模块五:沉淀反应平衡和沉淀滴定 模块六: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 模块七:配位还原反应平衡和配位还原滴定 模块八:热力学初步 总成绩 所占比例 10% 5% 10% 20% 15% 20% 10% 10% 100% 成绩 4.4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设计课程内容时,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将实践融入理论教学体系。 (2) 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探索特色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过程,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4)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将网络上优秀的精品课程网站和资源丰富的网络教学平台引入教学体系,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营造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环境,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基础知识化学1课程规范标准.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596825.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