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管理方案计划规定.doc

收藏

编号:259733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73.29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2
14
金币
关 键 词:
学校 课程 管理 方案 计划 规划 规定
资源描述:
/* 目 录 第一章 学校课程管理规定 第二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规定 第三章 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规定 第四章 体育活动课管理要求 第五章 大课间活动组织管理管理规定 第六章 循环教材使用和管理制度 第七章 教学常规管理规定 第八章 语文教学管理规定 第九章 语文教学规范 第十章 数学教学规范 第十一章 英语教学规范 第十二章 常识技能学科教学常规管理规定 第十三章 音乐教学规范 第十四章 体育教学规范 第十五章 美术教学规范 第十六章 品德生活、品德社会教学规范 第十七章 科学教学规范 第十八章 信息技术教学规范 第十九章 劳动与技术教学规范 第二十章 校本教研制度 第二十一章 集体备课制度 第二十二章 教师听课评课制度 第二十三章 作业量管理制度 第二十四章 学生辅导管理制度 第二十五章 学生学业成绩考核制度 第二十六章 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管理规定 第二十七章 关于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管理规定 第二十八章 教科研工作制度 第二十九章 课题管理办法 第三十章 课题研究制度 第三十一章 课题负责人工作职责 第三十二章 学籍管理规定 第三十三章 控制流生制度 第三十四章 调课和代课管理制度 第三十五章 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 第三十六章 清校制度 第四部 教学管理 第一章 学校课程管理规定 学校课程管理原则: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科学设计课程与教学方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推进学习方式的改革,实施发展性评价,为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在课程上给予保证;尊重学生选择课程的权利,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选择课程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长应明确在学校课程管理中的相应角色,履行所承担的课程职责,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合理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立足学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 一、学校课程管理目标: (1)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文件,开齐开足课程,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 (2)在正确处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间的关系,保证国家课程质量的前提下,逐步优化学校课程的结构,独立或合作开发有特色的课程,稳步推进课程校本化的进程,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3)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革教与学的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争取更高更优的教学质量。 (4)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组织教师广泛地利用本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 (5)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 (6)确保学生享有必要的课程管理的权利,创造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范围与程度内参与课程决策与教学活动。 (7)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 二、学校课程实施的管理: (1)教学是学校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建立教学管理网络是国家与地方课程有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证。学校要完善学校、教科研室和教导处、教研组及年级组三级管理网络,实施对课程的管理。 (2)加强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管理,把管理的重心从教案管理转移到课堂教学管理,研究制定发展性的学业评价及考试管理制度。 (3)备课要实行分层管理,因人而异,注重实效,防止用单一化的备课模式来统一要求教师。给优秀教师提供广阔的自主设计空间,鼓励他们根据自身的素质特点,设计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案,尽可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而对新教师和其他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指导或规范的管理. (4)作业管理要立足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避免重复劳动。各学段都要严格控制作业量,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中、高年级每天书面1小时家庭作业。教科研室和教导处应根据教学质量管理的要求,规范教师作业检查的行为,并倡导多样化的、富于实效的作业检查或批改方式。 (5)考核要着眼于改进教师的教学与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反对把获取分数作为教与学的目的。考核方式要多样化,可采用闭卷、开卷等书面方式,也可采取口试、操作、表演、展示等方式。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侧重能力与素质的立意,注重选择现实生活的材料,杜绝设置偏题、怪题。 (6)提倡教师教学创造性的理解和运用教科书,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和积极思维的空间。启发学生质疑、探究,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管理的组成部分,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同时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作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 四、实施课程管理制度 (一)实施课程备课管理制度 1、每学期第一周进行学校校本课教学例会,由担任校本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上交教导处。 2、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完成教学活动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课后作业的检查。 (1)活动设计中要确立活动目标,制定活动方式,突出学生活动。 (2)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发展动手动脑及合作能力。 3、担任校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每月集中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二)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1、教导处负责学校课堂教学管理和评价工作。 2、教学中要积极动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3、教师应严格按照课表上课。 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遵照课程评价方案实施教学。 5、成立教研组,确定教研组长,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6、每学期定期开展校本教研组活动,交流讨论校本课经验。 7、如课堂教学需在校外进行,教师必须事先上报学校并负责学生活动中的安全。 (三)课程的评价制度 1、课程课堂评价参照京口区实验小学课堂评价标准实施。 2、任课的教师要认真做好评价工作,对学生参与学习情况做出适当的并能体现课程特点的评价(学生评价表)结合学生自评、师评一同进行,并定期将评价情况反馈给学生和家长。 3、课程实施小组成员每月要对任教课的教师活动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与月考评挂钩。 4、课程实施小组定期对评价方案进行研究,探讨,结合教学实际、学生实际不断修定完善评价方案。 5、每学年对已有课程进行评估,尤其对校本课程文本进行修订、完善,使之成为正式教材。从学生、家长、社会、效益和学校规划及培养目标等多角度出发,对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开展提出改进方案。 6、学校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定期评价。 第二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规定 一、课程开设 根据教育局的要求,我校三至六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年段每周开设一节信息技术课、一节劳动与技术课和一节班队活动课,列入课表,配备专任教师。高年段“综合实践活动”课则由劳技课、班队课和研究性学习构成。研究性学习要求每月围绕一个主题或项目开展研究实践活动,由语文教师负责组织实施。 1、课程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2、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必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与劳动技术教育等。这是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而特别指定的几个领域,而非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全部,四大指定领域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能相互割裂。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工作应注意的基本原则。 (1)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在目标上,不是单纯从知识上着眼,而是从人的发展着眼,应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识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在内容安排上,应与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在方法上,提倡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是一种体验教育,必须充分挖掘利用各种可供实践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活动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4)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强调遵循“开放”的原则,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以及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估的开放。 二、师资培训 学校加强对师资的培训。通过培训和辅导,让教师较好地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目标、基本原则及教学评价,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必须发生转变,教师将成为学生活动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三、课程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以形成性、发展性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以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可采用作品(手工、劳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第三章 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规定 一、学习的基本组织单位 按一定人数编成班级,每班数十人,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基本上在固定的班级内活动。学生可以班级为基础,也可跨年级、跨斑级自由组合成课题研究小组,每组若干人。随着课题的变化,课题组人员可增减调换。 二、学习地点 学校统一安排和指定相对固定的教室、专用教室或场地,基本在校内。 学习场所不限于班级固定的教室和校内其他场所,学生根据课题需要自己决定学习的地点。 三、 学习内容 根据国家制定的课程计划、标准、大纲、教材等,由各学科教师决定教学的内容、进度、阶段、方法等。 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学校自行拟订课程实施计划,规定教学阶段步骤和学生学习的范围与目标;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步骤等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决定。研究的是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 四、学习载体 在收集各种信息的基础上,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讨论后产生的问题、项目等。 五、学习形式 学习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途径和方法;多渠道收集信息、做实验、进行社会调查和访问等。 六、 学习周期 原则上以一个月为一个固定的学习周期,根据研究的需要可适当延长。不管学习周期长短,均按提出问题、研究实施和总结展示等分为三个阶段。 七、对学生表现的了解 学生活动超出教师视野所及范围,教师只能从学生提供材料中(口头和文字)间接地了解整个课题组活动的大致情况。 八、学习评价 多方面、全过程地评价学生;评价的主体是学生本人、学生小组和校内外指导教师:评价标准多元:评价的内容侧重在学生的共通能力。 九、教师 教师由各班语文教师和校内校外相关人土共同组成;既提供专业知识,更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只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一个来源。 十、 师生关系 师生在课题研究方面处于同一起点,教师平等参与学生课题研究,更像教 练。 第四章 体育活动课程要求 1、准备充分:体育活动课老师根据体育活动安排表,提醒学生带好活动小器具或到体育组借活动器材。 2、组织有序:体育活动课教师带领学生安静地到达活动地点,指导活动内容,教育学生注意安全,防止活动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在活动课结束仍然要整队,清点人数,回收体育器材然后交还体育器材室。 3、提高质量:围绕《体质健康标准》,积极开展达标项目训练。体育教师负责器材出借及技术指导。 4、密切关注:组织好学生活动,密切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注意安全。 5、爱护场地:教育学生在活动中要爱护场地、器材和设备。如有人为损坏,则要照价赔偿。 6. 安全保障:课上若出现伤害事故,教师及时处理,及时上报医务室。 第五章 大课间活动组织管理规定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我校在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过程中,把开展快乐大课间活动作为作为重要途径之一,在原来的做操的基础上融入了其他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学生得到各种形式的锻炼,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 二、活动安排: 冬春季:开展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通过开展冬季长跑活动,磨练我校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特别是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新高潮。 夏秋季:确立大课间活动的特色:一操一舞一专项活动。做操结束,各班老师根据学生的喜好分组带他们去“玩”: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户外运动。校级活动有踢毽、形体操、跳绳等;各年级组均设置自己的活动套餐。学生专项活动结束以后,在活动点上跳集体舞,整理放松。 三、活动要求 (1)注意有序开展活动,安全第一。班主任必须强调大课间活动纪律与安全,鼓励学生参加活动,适时进行安全教育,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 (2)负责每次大课间活动的教师要提前到位,各项目活动限在规定的活动区域进行。 (3)对于开展大课间活动有特色的班级,年级,学校将予以表彰。 四、管理措施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采用教师集中学习、黑板报和红领巾广播站等形式,大力宣传大课间活动对学生教育意义和健体的作用,使师生达到共识:大课间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带动学校的其他工作健康和谐的向前发展。 (二)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为使大课间活动真正的落实到实处,高质量的进行,我校除了在时间和课程计划给予保障以外,还要在制度上为大课间活动给予保障。(领导督导制、体育组负责制、教师量化管理制、课间操评比制)。 第六章 循环教材使用和管理制度 一、教师的责任 1、各科教师在课堂内外都有对学生护书培训的任务,做好督检查工作。 2、按照使用的频率和方式,可以将教材分为两类:《语文》、《数学》、《英语》为一类,要求学生为课本包上书皮,《音乐》、《美术》、《品德与生活》等教材,可分年级直接存放在专业教室,或由科任老师负责整理保存,并给教材编号,按学生的学号统一发放,下课时再由老师统一收回保管。 3、每学期开学之前,各教研组长组织本学科教师对教材中变更的内容,做一插页,加入旧教材,注明变动的地方及变动内容;对于变更的有关练习,也要做成插页,加入《练习》中。 4、定期引导学生对所使用的教材进行维护,经常在班级开展教材维护展评活动。 5、学期结束时,由各科老师协助图书室,作好有关教材的检查回收工作。 6、图书室管理人员负责对收回的教材消毒整理,确保教材的整洁、统一、有序。 二、学生的责任 1、拿到教材后,先在书签上写下自己的姓名、性别、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 2、使用教材时,做到不乱写、不乱划、不标记、不折角,做课堂笔记和课堂练习时,要听从任课教师的安排。 3、经常对所使用教材进行维护,如:把折卷的书角伸展压平等。 4、在教材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不慎,造成教材严重破损直接影响下次正常使用者,要自费购买一本新教材,并在书签上写清破损的原因;如造成教材丢失者,也要重新购买一本新教材,并在书签上写上丢失的原因。 5、期末,教材交给图书室统一管理验收。如发现教材破损较为严重,影响到教材使用年限的,学生要按照教材定价赔付。赔付金作为教材维护基金,由图书室统一管理使用。 第七章 教学常规管理规定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新课程实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现根据《镇江市中小学教学五认真实施细则》,制定我校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要求。 一、 备课 1.超前性。每位教师的备课要有一周的超前量,不提倡超前备课量超过两周以上。 2.完整性。备课要经历资源化备课—集体备课—个性化备课这一完整的备课流程。 3.规范性。 (1)项目齐全。 (2)资源化教案必须是详案;个性化教案8年以内的教师必须写详案,主讲人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作好集备的指导工作。课后要及时记录教后感想。每学期交一篇教后反思、个性化教案,每个教研组推荐两篇资源化教案参加学校评审、汇编教学文集。 4.研究性。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鼓励及时性研讨,严禁未经个人消化和思考直接用集体备课教案上课,严禁无教案走上讲台。 5.创造性。教案要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注重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写出个性化教案,资源人教案主备人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写好调整意见。 二、上课 1.提前候课,关闭手机。 2.准备充分,备教一致。 3.精讲多练,渗透德育。 4.运用媒体,恰当有效。 5.组织有序,活而不乱。 6.扎实课堂,提高质量。 7.安全有责,处理妥当。 三、作业 1.堂堂有。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每堂课要精心设计或选择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拓宽所学知识的作业。 2.次次改。作业要及时批改。 3.天天清。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讲评,不让一名学生带着问题回家。 4.周周测。各班和教研组根据教学情况每周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过关检测,以及时了解教学状况,查漏补缺。 5.月月查。学校每月对各年级学科教学进行检查。 四、辅导 1.充分利用早、中、晚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班提优补差(学期初以班为单位,早晚安排表,教导处汇总统一检查)。 2.建有提优补差学生档案,期初、期中、期末检查。 3.数学教师建有错题集,每学期组织一次错题集展评。 五、考试 1.牢记质量,自我过关。 2.出卷科学,指导考试。 3.细心批改,评分公正。 4.逐项统计,分析有据。 5.及时反馈,完善措施。 六、校本教研 1.坚持读与本学科有关的教育教学杂志。 2.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校本教研活动,并积极讨论,勇于发表自己意见,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 3.注重积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战水平。 2.听课达到学校所规定的要求。(见《学校听课评课规定》) 第八章 语文教学管理规定 1、加强自身学习,做到“五个一”。 即每位语文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语文教学方面的著作,一本文学著作和一本儿童文学作品,写一篇论文和一篇读书笔记,既保持自己对语文学科敏锐的感觉,又为学生做好表率。 学校每学期将组织教师读书沙龙活动,把各位教师自己提交的阅读书目做成签条,被抽中的老师面向全校教师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 2、重视朗读训练,确保两个“10分钟”。 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通过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还要充分利用早晨,要求每班每周至少两次有教师进班指导的语文早读,做到早读10分钟时间有保障、内容有安排、要求有布置,过程有指导。 合理安排学生在家学习时间,原则上每天在家读书时间不少于10分钟。 请各教研组长每学期整合各班语文早读时间制成表格交教导处,由每天值日行政按表检查。 3、注重听说训练,锻炼学生能力。 教师不但要精心组织好课本《练习》中的口语交际,而且要在课堂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倾听并思考别人的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 4、保证阅读总量,培养阅读习惯。 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不少于100万字,争取到六年级毕业时课外阅读总量超过200万字。 教师每学期在本班级组织两次以上课外阅读交流活动,指导学生根据学校推荐的读书篇目和自己的阅读实际选择阅读内容,让学生交流读书成果,以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学期结束将两次阅读交流活动计划、过程资料和学生阅读成果交教导处。学校还将每学期进行校“读书大王”的评选。 5、重视古诗积累,进行文化熏陶。 从一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背诵、默写《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生必背的70首古诗文,并向学生推荐更多的适合学生背诵的古诗文,让学生从小多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学校每学期将对各班古诗积累情况进行调研检测。 6、关注学生书写,端正学习态度。 一二年级以练习铅笔字为主,三至六年级以练习钢笔字为主,树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观念,强化对作业书写态度的评价。 每班作业字迹工整的学生不得低于班级人数的百分之九十五,学校将在作业检查时统计数据,进行反馈。 7、鼓励学生表达,夯实作文教学。 教材上规定的每学期7至8篇习作,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必须人人达标。每次大作,教师至少要为三分之一的学生写总批,为一半以上的学生写眉批,为四分之一的学生面批。 鼓励学生多练笔,多写日记。一二年级每学期练笔四次以上,三至六年级学生每学期至少安排十次小作练笔。教师要通过眉批、总批、面批、小组互阅、佳作赏析、张贴、编集、出小报等多种形式的批改和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提高写作的兴趣和信心。 鼓励学生向有关报刊投稿,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作文比赛,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学校要加大对作文课的听课力度和学生习作批改的检查力度。 8、执行默写制度,夯实语文基础。 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要让学生过好拼音关、字词关、课文关。要求一到六年级语文每天都有默写内容,从课文中出现的字词到需要背诵的文章段落课课默写、个个过关。每次默写正确率低于90%的学生,不仅要求订正,必须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默写,直至全对。每周三学校将组织力量对各班默写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反馈。 9、整合教学资源,注重学科渗透。 语文教学要与其它学科相互渗透,与学校开展的德智体美劳等各种教育活动相结合,与建设书香校园和平安校园的各项举措相结合,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0、加强集体备课,积极参与研讨。 集体备课要人人按时参与,主讲人精心准备,详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每个语文教师每学期听语文课不少于10节(具体数据以教科室教师培训方案为主),其中作文课至少占五分之一,本年级教师的互相听课不少于三分之二。 第九章 语文教学规范 目的要求: 一是加强教学管理,规范语文教师教学工作中的教学行为; 二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具体内容: 一、语文教师素养 1、加强自身学习,做到“五个一”。 即每位语文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语文教学方面的著作,一本文学著作和一本儿童文学作品,写一篇论文和一篇读书笔记,既保持自己对语文学科敏锐的感觉,又为学生做好表率。 学校每学期将组织教师读书沙龙活动,把各位教师自己提交的阅读数目做成签条,被抽中的老师面向全校教师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 2、整合教学资源,注重学科渗透。 语文教学要与其它学科相互渗透,与学校开展的德智体美劳等各种教育活动相结合,与建设书香校园和平安校园的各项举措相结合,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备课工作要求 1.按学期制订教学计划。 各年级备课组长在每学期开学初组织本备课组教师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把握本册教材的总要求,对各单元教材进行简析,根据备课组教师的集体讨论意见,由教研组长综合在一周内制定出本学期教学计划,经教导处批准后实施。 教学计划必须包括下列内容: (1)各班级情况分析。 (2)教学内容分析。 (3)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和单元教学的重难点。 (4)明确质量提高措施,内容包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方法”、“培优补差工作”等。 (5)教学进度安排。包括“教学内容、课时、周次”。 2.“一课三备”集体备课规范。 ⑴ 第一次备课: 根据前一学期结束时备课组长的分工,假期中各组员参照优秀资源和年级学生学习情况,备出各单元的资源化教学设计。要求单元教材分析具体详细,学情分析入情入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重点要突出,难点分解恰当,过程要详细,做到深入浅出。 (2)第二次备课: 备课组长整理各单元的资源化教案,提前分析,整理思路,对每一次的集体备课拿出主导性意见。主讲人一定先要讲清本课必须要学生知道的内容是什么、要积累的是什么?课文的重点段落、语句、词语是哪些,应该让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再讲大致的教学流程是什么?老师们就可以根据重点、流程,个性化地设计自己的教学语言,策略。最后,还要讲一讲作业。包括统一《语练》、《语补》做什么,不做什么?有争议的题目的答案和单元练习的内容等。 (3)第三次备课: 根据资源化教案和集体备课的意见,教师撰写好个性化教学设计,要有一周的超前量。 ①个性化教学设计突出每节课的训练重点。 ②对于让学生讨论的问题,教师要对答案有预设。 ③设计好板书、准备好必要的教具; ④工作五年以内(含五年)的教师要求写详案;五年以上的教师可写简案。    三、课堂教学工作规范 1、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做到准确,灵活。 2、重视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u 语感: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提升阅读理解的效能。 u 累积:对课文中的重点句段,深入研究,直到背诵。这样以点带面,长期累积,既学好基础知识又提高基本能力。 u 表达:以课文为范例,学习谋篇布局的表达方法以及修辞手法等。 u 质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不仅要让学生敢于质疑权威(老师、课本),更要指导学生有效质疑(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指向明确)。 u 合作: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不仅学习到语文知识,学会表达,而且学会倾听,取长补短,学会合作(与同学、老师),在交流中不断提高。 3、 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要求 u 说规范的普通话。 u 运用适合的语音语调:声音高低适中,语调抑扬顿挫,没有口头禅。 u 激励语言和批评语言恰如其分,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激励或批评 u 注重形体语言和心理语言。 仪表端庄、态度亲切、语言幽默,并能随机应变,促进师生的和谐气氛,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 4、 教学语言生动 u 导语:简洁、恰当、生动活泼,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u 新授:讲解到位,深入浅出,有一定拓展,提升。 u 总结:精确,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生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5、 语文课堂板书要求 u 正确,不写错别字。 u 工整,不写潦草字、繁体字、不规范的简化字。 u 美观,精心设计,行列整齐。 u 有效,紧扣教学,简洁明了。 6、 语文课堂学习习惯培养要求 u 养成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u 养成逐字句阅读课文的习惯。 A、 既要认真地读课文,也要认真地读与课文有关的提示、注解、思考练习等方面的内容。 B、 对于阅读中的重点、难点、随处批批划划。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会精读、速读、跳读等多种阅读方法。 u 养成随堂巩固,随课复习,随单元小结的良好习惯。随时夯实基础知识,归纳和理解课文内容,使知识学得更扎实。 u 养成及时检查作业,改正作业错误的良好习惯。结合老师点评,仔细阅读教师评语,找出错误原因,认真更正错误。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工作的规范 1.作业种类 (1)默写本 (2)《补充习题》 (3)《语文练习与测试》 (4)作文本(练笔本) 2.作业数量 (1)每天都有默写内容,从课文中出现的字词到需要背诵的文章段落课课默写、个个过关。 (2)配合课堂教学及时做好补充习题与练习册。 (3)根据教材安排、教学实际安排习作和练笔。除教材上规定的每学期7至8篇习作,一二年级每学期练笔四次以上,三至六年级学生每学期至少安排十次小作练笔。 (4)家庭作业,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四年级作业量不超过二十分钟,五六年级作业量不超过半小时。 3.作业格式、书写用笔 1、《习字册》低年级用铅笔,中高年级一律用钢笔。 2、《语练》、《语补》可选择性完成其中的题目,但必须年级组统一。(一——三年级用铅笔,四——六年级用钢笔) 3、作文本必须两套,一是大作本,根据教材单元训练;一是练笔本,结合课文、活动,灵活安排学生练笔。(低年级只须一本练笔本)(低年级用铅笔,中高年级用钢笔) 4.作业批改 (1)作业批改要认真、细致、及时,做到逐题批改,不漏批错批或不批,批改一律用红笔。 (2)批改符号:对的打“√”,错的打“”(符号长度不超过两格。) (3)作业批改等第:优、良、中,对于做得很好的可加☆激励。中高年级的补充习题、练习册的订正一律用铅笔,便于学生复习。 (4)作业有错误让学生及时改正,并要求学生找出错误原因。 (5)作业错题订正批改要做到及时、准确、清楚。 (6)每次大作,教师至少要为三分之一的学生写总批,为一半以上的学生写眉批,为四分之一的学生面批。 五、学生辅导工作规范 1.在每堂课规定的课堂作业安排时间内,认真辅导全体学生做课堂作业,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有突出问题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并对个别学生的不良习惯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 2.教师应根据课堂作业与学生作业、考试等反馈的信息,经常、及时、有目地的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每周下午的辅导不少于1次,要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缺漏,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3.重视朗读训练,确保两个“10分钟”。 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通过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还要充分利用早晨,要求每班每周至少两次有教师进班指导的语文早读,做到早读10分钟时间有保障、内容有安排、要求有布置,过程有指导。合理安排学生在家学习时间,原则上每天在家读书时间不少于10分钟。 4、保证阅读总量,培养阅读习惯。 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不少于100万字,争取到六年级毕业时课外阅读总量超过200万字。 5、重视古诗积累,进行文化熏陶。 从一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背诵、默写《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生必背的70首古诗文,并向学生推荐更多的适合学生背诵的古诗文,让学生从小多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六、评价与测试工作规范 1.学科调研与测试的原则 (1)基础性原则。考查重在检测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所测试内容应在教材规定范围之内,不过分拔高要求,不出偏题、怪题、不玩文字游戏。 (2)发展性原则。考查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将学生学习的知识前后打通,促进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3)综合性原则。学科考查时应考虑各知识点的融合,各年段知识的整合,各学科知识的渗透,有机地将各种知识综合起来进行考查。 2.学科调研与测试的目标 学科调研与测试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也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学科调研与测试的形式 学科调研与测试采用口试、面试、笔试、动手操作相结合的形式。口试的内容可以是朗读、背诵等;面试、笔试的内容主要是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语文能力的发展状况和应用能力。 4.学科调研与自主练习的具体操作说明 (1)平时自主练习一般每单元一次,练习时间由教研组长安排 (2)学校根据学科内容进行调研。 (3)期末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 5.学生成绩分综合成绩、习作成绩两块。平时成绩以学业状况、平时学习、态度、习惯、方式等占40%期末测试成绩占60%计算。 6.考试成绩评定采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等。在具体评定时,先采用百分制,再折合成相应的等级。  优秀:中高年级:85分以上(含85分),一~二年级:90分以上(含90分); 良好:中高年级:75—84分;一~二年级:75—89分; 合格:60—74分; 不合格:60分以下。   七、教学研究活动规范 1.关于集体备课,具体要求见《京口区实验小学集体备课制度》。 2.关于研究课。针对课堂教学现状,每个教研组在一学期中至少为全校老师展示2次“同课异构”课堂风采。学期末每个年级开展一次复习研讨课活动。听课之后由备课组长组织同级组的老师进行讨论。 3.每个语文教师每学期听语文课不少于10节(具体数据以教科室教师培训方案为主),其中作文课至少占五分之一,本年级教师的互相听课不少于三分之二。 第十章 数学教学规范 目的要求: 一是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数学教师教学工作中的教学行为; 二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是提高学生学科素养,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具体内容: 一、专业素养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数学知识更具有广泛的应用性,现行小学教材更是渗透了现代教学的内容和思想,在教学要求上也更趋向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技能,对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善读: 每学期读一本数学专业书籍,用科学的思想和态度指导平时教学工作; 读一本艺术类的书籍,提升教师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2)善思:“学而不思则罔”,一名教师,不会思考,不善于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分析自己,向更好的方向前进。 ① 善于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给自己确立一个可行的目标。 ② 善于思考自己的教育观念,是否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③ 善于思考教学的艺术,演绎教学的精彩,提升教学的品位。 (3)善写:写作是促进教育反思,升华教育思想最有效的方法。数学教师每学期写一篇数学论文,捕捉身边的鲜活生动的案例,写一篇教育随笔,促进教育智慧的形成。 二、备课要求 1.按学期制订教学计划。 以各年级备课组长在每学期开学初组织本备课组教师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本册数学教材的总要求,对各单元教材进行简析,在备课组教师的集体讨论下,教研组长综合意见在一周内制定出本学期教学计划,经教导处批准后实施。 教学计划必须包括下列内容: (1)各班级情况分析。 (2)教学内容分析。 (3)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等方面)和单元教学的重难点。 (4)明确质量提高措施,内容包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方法”、“培优补差工作”等。 (5)教学进度安排。包括“教学内容、课时、周次”。 2.“一课三备”集体备课要求。 (1) 第一次备课: 根据前一学期结束时备课组长的分工,假期中各组员参照优秀资源和年级学生学习情况,备出各单元的资源化教学设计。要求单元教材分析具体详细,学情分析入情入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重点要突出,难点分解恰当,过程要详细,做到深入浅出。 (2)第二次备课: 备课组长整理各单元的资源化教案,提前分析,整理思路,对每一次的集体备课拿出主导性意见。根据不同课型(概念课、定理法则课、技能训练课、方法训练课、复习课、试题评讲课等)的特点,设计好知识发生的过程(问题探索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法则推导过程等)和学生学习的过程。各种课型的基本设计思路:新授课(引——学——练),练习课(点——线——面),复习课(忆——理——练)。 各组数学教师根据备课组长的意见,可对备课中的设计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做适当记录。 (3)第三次备课: 根据资源化教案和集体备课的意见,教师撰写好个性化教学设计,要有一周的超前量。 ①个性化教学设计突出每节课的训练重点,扎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学校课程管理方案计划规定.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597338.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