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课程教案.doc

收藏

编号:259789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80.5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3
8
金币
关 键 词:
小学 六年级 上册 音乐 课程 教案
资源描述:
-/ 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同一首歌 一、教 学 目 标  (一) 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 (二) 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 (三) 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感情需要用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  (四) 学习秧歌知识,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 (五) 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教学内容: 歌曲《同一首歌》 聆听《我的祖国》《大中国》 了解秧歌舞 教学重点 歌曲《同一首歌》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音乐活动中回忆、抒发、诉说同窗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真挚情感,乐于与人交往。 2、学会演唱《同一首歌》,在歌声中与同学、朋友分享《同一首歌》真挚情感, 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对人间真情的追求,学会与人沟通,关爱他人。 3、能用真挚、深情的歌声表达人们对人间真情的渴望、呼唤,并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体验、深化歌曲的意境、内涵。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时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能够正确理解歌词的内涵,并能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在其慢慢的人生旅途中,小学生活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同窗的情谊却是难以忘怀的,大家曾经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迷惘、一起长大,今天就让我们在同一首歌的旋律中,回忆述说我们走过的美好时光。 (播放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 二、教授新课 1、介绍歌曲 师:歌曲创作于1950年,作为十一届来运会开幕式电视直播的片头曲。播出后受到人们热烈的欢迎。《同一首歌》由陈哲、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1996年,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曾和孩子们在上海举行的特奥会上唱过这首歌,以后中央三台又设置了“同一首歌”栏目,《同一首歌》就是此栏目的主题歌。由此,《同一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 2、学习歌曲 师:这首歌曲大部分同学都熟悉,但是否真正了解歌曲的内涵呢?并且是否能用歌声真切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呢?4.14青海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全国人民齐心合力度难关,而最能表现此情此景的就是《同一首歌》!因此,我们应该学习一下,为玉树加油!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把这首歌深入的了解一下。 3、在歌曲旋律的背景中,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4、学生分组思考 (1)你对歌词“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个角落”,“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中的“角落”、“渴望”是如何理解的? (2)歌词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生: 师: 角落——失意、孤独、无助 感受——对人间真善美的感悟沟通、理解、鼓励 渴望—— 友谊、友情、真情主题思想——人间真情 5、教师范唱,同时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1)A、B前后两段的旋律,在节奏、音区上有什么不同? (2)教师在演唱过程中,A段与B段有什么不同的处理? 生: 师:(1)A段节奏疏缓,起音在5旋律起伏不大,B段节奏相对紧凑,旋律起音在1,且有几处是八度、九度大跳。 (2)A段情绪较为平缓,是用叙述的口吻演唱的,B段情绪较为激动,是用呼唤的口吻演唱的。 6、学生跟琴演唱并纠错 提示: (1)句尾 长音,时值要足;#4记号要唱准; (2)八度、九度大跳时,声音、情绪要有思想准备; (3)演唱时要真诚投入。 7、跟着伴奏演唱一遍 师:歌曲象师长的谆谆教诲,又象同学之间的款款深情,既象充满阳光的母爱,又象儿女敬慕长辈之情,但是歌词中没有出现一个“爱”字,却以充满深情的口吻,表达了人间的真情-----浓浓的爱。特别是“春天把友好的故事传说”让人人沐浴在爱的阳光里 8、师:“现在同一首歌已经唱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有多种演唱形式,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不同版本的同一首歌,边听边思考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生:(学生回答) 师:合唱,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用“WU”演唱第二声部。 (1)老师唱第二声部,学生唱第一声部 (2)老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3)加入歌词演唱 9、学生自由讨论构思一种能比较恰当表现歌曲思想感情的艺术处理方式并实践。 10、最后请同学们欣赏由毛阿敏演唱的《同一首歌》 三、欣赏并创作 师:即将离开母校,你一定有许多不舍,你想对母校、老师、同学、好友说些什么呢?欣赏完下面这段艺术院校大学生表演的诗朗诵,一定会带给你很多启示。尝试着也创作一段作品,表达一下自己的心声吧! 1、学生讨论并创作 2、选出代表进行表演。 四、总结: 现在这这首歌曲已经传遍整个大江南北,歌曲也采用了很多不同的演唱方式,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唱同一首歌,回忆往忆,共叙友情,相信这青春的旋律和纯真的誓言,一定会伴随我们走向美好的明天。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教学内容:欣赏《我的祖国》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复习歌曲《同一首歌》 二、欣赏《我的祖国》 A、学习领唱、合唱。 师:刚才唱歌的演唱形式属于:独唱 全班同学的演唱形式是:合唱 B、引出歌曲《我的祖国》 师:刚才听到同学们的歌声,不由让我想起现在中央三台亚宁主持的非常火的一个节目。叫―――《同一首歌》。 a) 欣赏彭丽媛在《同一首歌》大型演唱会上演唱的《我的祖国》。 A:完整听赏全曲。 师:听的时候请想一想:歌曲的词、曲作者是谁?听后你想到什么? b)完整听《我的祖国》。 c)提问:词、曲作者是谁? 师:刘炽.乔羽都是我国著名的词.曲作者,他们写的歌曲烩至人口,《让我们荡起双浆》会唱吗?唱一唱,这就是他们合作的歌曲。没学过的歌曲大家怎么会唱? 师:可见已深入人心,深受喜爱。 d)讨论:听后想到什么?(小组讨论、自由想象) B:简介电影《上甘岭》 a)故事《上甘岭》。 师:这是电影《上甘岭》中的插曲。故事发生在1952年的朝鲜战场上,我军某部七连战士占领了上甘岭,因伤亡惨重,八连战士接上坚守阵地。敌人疯狂的一次又一次发起进攻,八连战士一个上午就击退敌人23次。为彻底消灭敌人,我军进入坑道将与敌人展开全面的战争。狡猾的敌人改变了方法,将我坑道部队团团围住,切断后方支援。一时使战士们缺水少粮,后方为送粮牺牲了许多的战士,而战士们为找水也付出了生命。战士们对敌人深恶痛绝,于是发起了全面进攻,终于我军取得了最后胜利。 2、《我的祖国》是战士们将战前工作准备好后,大家坐到了一起,深情的唱起这首歌。我们来听听。(放一段) 师: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坚守阵地时所唱的歌。想想表现了我志愿军什么样的精神? 生: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师:战士们唱《我的祖国》时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3、师:好,大家都有统一答案了。这是正确的。 师:女声领唱――深情,旋律委婉曲折,优美深情,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描绘得真切动人,唱起来使人倍感亲切。 混声合唱――表达全体志愿军战士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二者有强烈的对比,又有紧密联系。 C:分析歌曲: 1、给歌曲分乐段。 师:请打开书,我们一起看一看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指名:两个乐段。 师:我们来听一听两个乐段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乐段――抒情性的。赞美祖国的秀美江山 热爱 第二乐段――开放性的,赞美祖国的强大自豪 是高潮部分。 2、哪些地方音的跨度大? 师:“是我生长的地----方”处音的夸度比较大,大家看一看。再找找书中还有没这样的情况。在哪里?(小组讨论) 师:作曲家这样处理的歌曲,效果怎么样。(可以交流) D:完整再听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师:感受.体会抒情歌曲与赞颂歌曲的有机结合。 E:表演情景。师生同唱《我的祖国》 师:让我们将教室当成坑道,来表演一次电影中的情景,每组发几条硼带,这个大坑道里都是八连战士,大家先替受伤的战士包扎。之后老师领唱同学们伴随音乐扮演选择影片中的任何一个角色来表演唱,并找好姿势。共同体会歌曲的情感。 F:新时代的《我的祖国》 师:刚才大家欣赏到的是五十年代我的祖国,五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我的祖国是怎么样的? 生:祖国更强大。 现在我们的祖国与原来的祖国一样吗?(讨论) 1、学生讨论 师:学了这一课,大家学到了什么? 2、教师小结 师:对,只有我们的祖国强大了,我们才会更幸福。而我们要珍惜这来之来易的生活。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 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 (二) 聆听欣赏曲《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能够辨别《我的祖国》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三) 学习秧歌知识,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 (四) 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教学内容:聆听《大中国》 秧歌知识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们的大中国: 师:“前一阶段我们进行了《我的祖国》,大家已经了解了中国的许多知识,你觉得我们中国是个怎样的国家?” 生:回答 师:“你们讲的这些,都说明我们的中国很大。今天,我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大中国》,让我们听一听。” 提问:这首歌曲听上去有什么感觉? 生:回答 二、感受、理解歌曲: 1、欣赏歌曲一遍。(仔细倾听) 提问: (1)从这首歌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感觉到了什么呢? (2)歌曲中用了一个比喻,把中国比做一个家,那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 (是指五十六个民族在中国大家庭里,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亲相爱) 2、欣赏歌曲第二遍 (1)你听到歌里唱了哪些美丽景色? (教师以歌词做归纳,同时出示多媒体风景图片) (2)“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麽说? (3)我们中国的什么山峰是世界最高山峰?(教师以歌词总结) (4)长城在古代是派什么用处的?(抵御敌人的入侵) (5)歌曲中为什么说“看那青藏高原比那天空还辽阔”? (6)“经过那个多少,那个风吹和雨打”是什么意思?(祖国经历了很多磨难,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好好珍惜。) 3、欣赏歌曲第三遍: 提问: (1)喜欢这首歌吗?这首歌的前后节奏有什么不同吗? (2)听了这首歌是不是有一种非常激动、非常自豪的感觉?是哪一句听上去感觉很激动很自豪? (3)让我们一起来唱唱吧! 四、进一步激发情感: 师:“歌曲唱完了,你们觉得做一个中国人光荣吗?好像很多朋友还没有尽兴,我们再用舞蹈动作来表现一下这首歌!” 五、学跳秧歌舞 师:我们今天请来了一位小小舞蹈家,她要给大家展示一段舞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请学生示范) 师:谁知道刚才她跳的是什么舞蹈? 生:秧歌。 师:今天我们就请这位小小舞蹈家来教我们跳一跳吧 生:全班学跳秧歌舞。 师:让我们合着音乐来一遍,如何? 生:跟音乐跳。 三、小结 师:比一比,这首歌与《我的祖国》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生:小组讨论。 四、课时结束 课后反思: 第二课 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 一、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二、能够根据《银杯》及《小黄鹂鸟》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银杯》;能用独唱的形式演唱《银杯》,能用二部合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 三、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及《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四、学习并感受五声调式音阶,尝试用五声音阶进行旋律创作。 教学重、难点: 1、继续训练用和谐自然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2、学习五声调式,并进行创作。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二、能够根据《银杯》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银杯》;能用独唱的形式演唱《银杯》 三、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 教学内容: 1、歌曲《银杯》 2、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学重点 歌曲《银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我们平时过节日的时候都是怎么过的呀?(师生讨论) 二、学习歌曲《银杯》 1、歌曲简介: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草原地区流传着一种短调民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2、聆听《银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3、请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带着学生演唱歌谱。 5、完整的演唱歌谱。 6、自由朗读歌词。 7、把歌词带进歌谱中试着演唱。 8、老师随机纠错,指导。 9、完整演唱。 三、进行音乐知识拓展活动 1、让学生自由学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动作。 2、创设情境,随音乐进行蒙古族有关节日的情景,让学生充分体会气氛。 四、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要求感受其情绪、风格。 师:“感受了蒙古族人民的好客之后,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内蒙古草原的优美风光,我们来听一听这首歌曲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2、学生讨论、交流,并提出在音色上与我们平时听到的女声演唱的不同之处。 五、课堂小结,师生再见 附:音乐常识 蒙古族民歌中的长调与短调 1、长 调 长调歌曲也称作“长调”,是蒙古族民歌中的重要体裁之一。这种民歌多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牧区。如呼伦贝尔、鄂尔多斯…… 长调歌曲具有节奏自由,旋律悠长、多大跳音程、尾音拖长,速度缓慢,音域宽广,情绪热烈奔放等特点。长调歌曲的内容多为赞美草原、歌颂故乡、夸奖坐骑、表达爱情等题材。如《辽阔的草原》。 2、短 调 短调歌曲是蒙古族人民最早发展起来的民歌体裁。在草原牧歌充分发展起来之前,短调民歌在蒙古族的音乐生活中曾占有主导地位。在短调民歌中,爱情歌曲、叙事歌曲占有很大比重,如《小黄鹂鸟》、《森吉德玛》、《嘎达梅林》等;其次,一些革命民歌亦属此类,如《引狼入室的李鸿章》、《反日歌》等。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能够根据《小黄鹂鸟》的情感演唱歌曲,能用二部合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 二、聆听《天堂》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教学内容: 1 歌曲《小黄鹂鸟》 2 聆听《天堂》 教学重点: 歌曲《小黄鹂鸟》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银杯》 二、复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形式。 三、学习歌曲《小黄鹂鸟》 谈话导入:我们前节课学习了蒙古长调民歌——《银杯》,那么长调与短调有什么区别呢?(请学生复习长调与短调的含义,找出不同支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蒙古歌曲《小黄鹂鸟》,看看它到底属于哪一种类型 1、老师范唱、初步聆听,学生感受旋律并判断它属于长调还是短调。 2、简单介绍歌曲。 3、让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学生演唱歌谱。 5、自由朗读歌词。 6、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如何读歌词才好听。 7、把歌词带进歌谱里,试着演唱。 8、随机纠错。 9、完整演唱。 四、音乐活动 1、找出《银杯》与《小黄鹂鸟》共同采用的音符。 2、即兴创作旋律。 五、欣赏《天堂》 1、初听,完整聆听作品。 2、复听,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判断歌手的音色。 3、介绍歌手腾格尔。说说对他音色的认识和理解。 4、再听,跟唱主题旋律。 5、对比德德玛和腾格尔的音色,认识他们不同的演唱风格。 六、老师小结。师生再见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三、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教学过程: 一、聆听《万马奔腾》 1、初听时完整地聆听作品,并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判断乐器的音色。 2、要引导学生抓住音乐要素的特点,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及其鲜明的民族风格。 3、向学生介绍一些必要的背景材料。 4、聆听《万马奔腾》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课本上的旋律线图谱,也可鼓励学生用他们喜爱的方式记录、表现自己聆听的现象。 二、观看蒙古舞蹈录象——筷子舞 三、简介: 筷子舞是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一种民族舞蹈。这种舞蹈多在喜庆的节日里由男艺人做单人表演。表演时,演员右手拿一把筷子,用半蹲的姿势边唱边跳舞。舞动时,用筷子敲击手掌、肩部、腰部、腿部,有时还旋转着敲击地面。通常,舞蹈的节奏会由慢到快。总之,这种舞蹈具有节奏性强、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 四、跟着音乐,学动作。 五、随音乐舞蹈。 六、分组展示。 七、小结。 课后反思: 第三课 多彩的美洲 教学目标: 一、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的民族音乐。 二、能够演唱歌曲《拉库卡拉查》和《红河谷》,能表现两首歌曲的不同情绪,并能背唱其中的一首歌。 三、聆听《平原,我的心》和《化装舞会》,能够领会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它们的节奏特点。 四、结合歌唱、欣赏活动,参与敲打节奏等创造性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歌曲《拉库卡拉查》后半拍开始的节奏特点是这首歌的重点和难点。 2、让学生领会、体验国标舞蹈的风格。 3、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红河谷》。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拉丁美洲的民族音乐。 二、能够演唱歌曲《拉库卡拉查》能表现歌曲的不同情绪,并能背唱。 三、聆听《平原,我的心》,能够领会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它们的节奏特点。 教学难点 歌曲《拉库卡拉查》后半拍开始的节奏特点是这首歌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竞猜游戏开课: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啊我要给大家猜个谜语,打一个国家的名字,给四个提示: ——它是美洲的一个国家; ——它位于伽勒比海岸边; ——他们国家最著名的舞蹈是“草帽舞”; ——著名的“玛雅”文化就是他们的印第安人发明的,(墨西哥)。 二、导入:那么下面就跟着一段桑巴舞的音乐,让我们尽情的舞蹈吧。(放《拉库卡拉查》录音) 三、学习歌曲 1、聆听录音,让学生感受旋律,思考“拉库卡拉查”是什么意思? 2、老师简介歌曲,并解释“拉库卡拉查”的含义。 3、再次聆听录音,感受歌谱旋律。 4、跟着伴奏演唱歌谱。 5、有感情朗读歌词。 6、学习歌曲。 7、纠错。 8、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让学生创编自己的“拉库卡拉查”。 五、欣赏乐曲《平原,我的心》 1初听 ——讲解歌曲的一些历史,并引导学生去感受歌曲。 2复听。 ——可以根据歌曲的舞蹈特即兴表演。 六、课堂小结,师生再见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的民族音乐。 二、能够演唱歌曲《红河谷》,能表现歌曲的情绪,并能背唱 三、聆听《化装舞会》,能够领会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它们的节奏特点。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领会、体验国标舞蹈的风格。 2、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红河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拉库卡拉查》。 二、学习歌曲《红河谷》 1、初听乐曲: 师:同学们,我们的音乐快乐40分钟又要开始了,首先请你们来听听这首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播放乐曲) 师:你感觉这段曲调是怎么样的?速度是怎么样的? 2、再听乐曲: 师:请你们来听听,边听边用手拍一拍、哼一哼,看看它会是什么节拍的?(播放乐曲) 师:是几拍子的曲调?(四拍子) 四拍子的指挥图式怎么打? 3、再听歌曲: 师:请你们再听听,边听边唱边做图式,看看歌曲的旋律是从第几拍进入的?(播放歌曲) 师:是第几拍? 师:这种不是在强拍上进入的歌曲,我们把它称为什么? 4、学生用自制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师:老师上节课布置要大家带能发出声响的东西都带来了吗?想一想你手中的这些物品能为这节课做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物品来为歌曲伴奏。(播放乐曲,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师:刚才,老师听到你们的伴奏只是用节拍的形式,你们能不能想出它的伴奏谱呢? (再次播放乐曲,学生用打击乐按节奏谱伴奏) 三、学习歌曲: 1、出示乐谱,老师用电子琴为学生演奏。 师:相信同学们已经很熟悉这首歌曲的旋律了,这段优美动听的旋律是由哪些音符组成的?请来听听。(老师用竖笛为学生演奏) 2、边做指法边唱谱演唱曲调。 师:这么好听的旋律你们想跟老师一样吹的这么好听吗?请先大家随着琴声一起来边做指法边唱谱演唱曲调。 3、分析曲调: 师:请你们看看这两行谱,都有什么特点? 师:你们有没有觉得那个地方比较困难的,或者你觉得要提醒大家的? 4、吹奏曲调: 师:请同学们拿出口风琴,边唱旋律边做一次指法。 师:真不错,好,请大家吹奏一遍。 5、出示课题。 师:大家吹得真不错,我想,你们一定想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吧,请大家翻开课本22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是什么?是那个国家的民歌? (板书:红河谷、加拿大) 6、欣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来看看这首歌曲到底讲述了什么? (欣赏歌曲演唱) 7、简介歌曲: 师:《红河谷》是流传在加拿大北方红河一带的民歌,它主要表现了人民来到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发展城市,最终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家园。它回顾了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8、学生填词演唱。 师:听老师的伴奏,请大家试着来演唱歌词。 (边唱边纠正错误的地方) 9、教师演唱,学生评价老师。 师:大家唱的棒极了,听到同学们的歌声,老师也想唱,你们来给老师当评委好吗?(学生评价老师) 10、学生pk赛。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的评委,看过超级女生的同学都知道,那里最流行的词语是什么?好,现在就让我们来分组pk一次。 (学生之间互评) 11、学生再次演唱。 师:好,那就请你们按刚才的要求,再来演唱一次。 三、合奏歌曲。 1、学习第二声部 (1)出示第二声部曲谱。 师:让我们一起安静下来听听这段旋律,想想它与《红河谷》有和联系呢?(教师吹奏第二声部) (2)边做指法边唱谱演唱曲调。 师:请先大家随着琴声一起来边做指法边唱谱演唱曲调。 (3)用笛子吹奏第二声部旋律。 师:好!我们试着来吹奏一次。 (4)进行合奏。(反复练习中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师:下面,我们分成两个声部,试试来合奏一次。 (5)学生再合奏一次。 师:请你们用悠长的气息,我们再来合奏一次。 三、简单跟着录音学唱英文歌词。 五、欣赏改编成爵士乐的《红河谷》 师:刚才我们已经欣赏和吹奏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红河谷》,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另一首器乐的《红河谷》,看看它又给你带来什么样的体验。 (1)说出属于是什么类型的音乐? 师:你们知道它是属于摇滚乐还是爵士乐? (2)再次聆听 (学生用瓶子和筷子给乐曲伴奏) 师:好,我们再来欣赏一次,请你们用你手中的打击乐,用自己喜欢的节奏型再一次为这首乐曲伴奏,好吗?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音乐是无处不在,就象今天我们手中的瓶子和筷子也能变成打击乐,为表现音乐增添色彩,相信同学们今后能从我们的生活用品中发现更好的打击乐和乐器,并且能够演奏出更加美妙动听的音乐。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四、欣赏乐曲《化装舞会》 1、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当中的化装舞会是什么样子的。 2、初步聆听乐曲,说感受。 3、向学生介绍“探戈”舞曲的种类和节奏。《化装舞会》是一首著名的探戈舞曲,是阿根廷家喻户晓的乐曲,被称为阿根廷的第二国歌。 4、介绍“探戈”舞曲的节奏。 5、再次分部分聆听。 6、再听全曲。让学生跟着敲打节奏。 ——举行化装舞会(有时间就举行) (1)化装晚会将各自扮演哪些角色?学生开始分组讨论,确定自己的角色,故事情节。有的说要扮演童话故事的人物,有的说要扮演语文书中的故事,有的说要扮演动画片中动物,有的说自己创编角色。说着说着有的学生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表演,真让人羡慕啊! (2)怎样打扮自己呢?用什么材料更能突出角色?有的学生用皱纹纸做衣服,把自己变成美人鱼,有的学生用塑料袋披在身上,把自己装扮成天使,有的做头饰,有的做面具,各组分工合作制作,充分体现了合作精神,看到孩子们奇思妙想,真让人高兴呀! (3)纷纷上台表演。孩子们穿上各种表演的服装,带上面具或头饰,扮演成各种角色,然后开始表演,你看那有的表演憨态可鞠,有的表演绘声绘色,有的组分配非常合理,行动统一,有表演,有拿道具,欢声、笑声在教室里回荡,真让人感慨啊! 五、结束新课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音乐是无处不在,就象今天我们手中的瓶子和筷子也能变成打击乐,为表现音乐增添色彩,相信同学们今后能从我们的生活用品中发现更好的打击乐和乐器,并且能够演奏出更加美妙动听的音乐。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课程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597892.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