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课程教案(人教出版).doc

收藏

编号:259798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8.7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3
8
金币
关 键 词:
四年级 上册 音乐 课程 教案 出版
资源描述:
-/ 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丰收欢乐而归  第一时   教学内容: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会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来说说他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同学分别说出对大海的印象:海水蓝蓝的咸咸的,海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很凉爽。   2、看来同学们和大海已经是老朋友了,那同学们再来说说大海边有什么呢?   同学:大海边有沙滩、有贝壳、还有礁石…… 师:那今天我要给同学们上的音乐跟什么有关呢?对了,首先我把这歌曲唱一遍,同学们仔细听了,等下我要提问的。   二、教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师范唱《赶海的小姑娘》歌曲一遍,同学们喜欢听这歌曲吗?那好,今天我们就认真的学,你们学会了。   会比老师还唱得好呢! 、分乐句教唱歌曲一遍。 2、用琴声伴奏较唱歌曲两遍。 3、重点讲解休止符和延音的唱法。   三、同学和老师一起把《赶海的小姑娘》完整地演唱两遍。   结束新。   教学反思:学生学会唱本首歌曲,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第二时   教学内容:表演《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能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几个舞蹈动作,并为同学们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教师:上节我们学会演唱了《赶海的小姑娘》这支歌曲,今天这节我们要来给这歌编舞蹈。 二、舞蹈教学   、老师完整地示范一遍舞蹈,引起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2、教师请个别学生到前面来模仿和创编舞蹈基本动作。 3、教师分乐句教学 三、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第三时   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丰收欢乐而归》 教学目标:   、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2、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遍欣赏乐曲《丰收快乐而归》。感受音乐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绪?这种情绪是什么音乐要素造成的?   2、教师介绍乐曲。这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部分《丰收快乐而归》,表现了渔民们战胜风浪之后,满载丰收快乐而归的情景。乐曲有三部分构成,每一部分的情绪是不同的,引导学生第二遍欣赏,分辨三个不同的情绪所引发的不同联想。   3、根据条,教师可播放电影《海霞》的片段,补充欣赏电影插曲《织鱼网》,增加学生对大海边渔民劳动生活的感性认识。   4、分段欣赏:能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 开始是什么乐器领奏的?   中间乐段抒情的旋律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 哼唱第三段的旋律或用打击乐器为旋律伴奏。   、开一个音乐发布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如写一段短文、画一幅音乐情景图、演唱或演奏第三段乐段的主旋律等。   教学反思: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能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  第四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目标:   、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2、用圆润、流畅的歌声表达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感情。   3、通过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三峡宜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难点是通过活动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学准备:有关大海、三峡的资料,钢琴、绘画用品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一说:形容大海的词语,你想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2、看一看:大海有关图片。 二、学唱歌曲:   、师介绍创作背景及   王立平,歌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音乐,作于1983年。   2、初听歌曲,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3、采用听唱学唱歌曲: 跟录音学唱。   生试唱,老师纠正错误的地方。 指名唱,其他学生点评。   4、讨论:怎样演唱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内涵? 、共同分析,深情演唱,采用多种形式演唱;齐唱;师评价。   三、引导创作:   、提问:大家对自己家乡了解多少? 2、欣赏有关“三峡”系列景色   3、提问:你能用哪些方式表达你对家乡的爱? 4、学生自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主题,进行创作,师作适当指点。   、分别展示作品,学生老师分别作简单点评。 四、小结,结束新。   教学反思:能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的真挚情感。 第五时   教学内容:歌曲《小螺号》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欢用快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小螺号》,抒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 二、学习和正确运用波音、上滑音,充分发挥其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多变的节奏和大跳音程:感受和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趣。   教具准备:钢琴、网络资源。海螺、小螺号、瓶罐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2、复习《赶海的小姑娘》 三、引入新   、出示海螺,启发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和生长的环境,介绍海边的人们就地取材,将海螺加工制作成小螺号以及小螺号的用途。   2、放映大海、沙滩、螺号等幻灯片。   3、今天我们将要学唱一首新歌,歌名叫“小螺号”。 播放动漫《小螺号》,感受并说出歌中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轻声地模唱几遍。好,现在请同学们跟着音乐轻轻地哼唱。   、讲解波音、上滑音,并要求学生找一找歌曲中有波音和上滑音的位置。 6、难点练唱。 大跳音程。 3 2  6 6 6   切分音及长音。16 1 —美 吔!   7、逐句教唱 8、学生跟琴声练唱 9、歌曲处理: 情感要求:   第一乐段欢快、跳跃有弹性,表达出螺号声声和孩子们期盼的心情。   第二乐段舒展优美、亲切自然。整体情绪:欢快、活泼、甜美地。 0、分男女生演唱,点唱。   1、学生试吹瓶罐,模仿螺号声,在歌曲合适处加入伴奏 2、分小组唱,奏练习。   3、各组推荐两名学生作唱,奏表演。 三、堂小结:   这一的学习,大家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进步很快,还希望你们多利用余时间练习,一定要背熟歌词。 教学反思: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第二单元我们的田野 第一时   教学内容:《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文内容,认识祖国田野的美丽。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了解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文。 教学准备:AI、录音机、VD 教学过程:、导入   师:这节我们继续学习《我们的田野》。 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田野吗? 生:田野上有野花。   生:田野上有弯弯的小河,河里有小鱼。 生:田野上有花,有草,还有各种小动物。   师:这是你们眼中的田野,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文是怎样描绘田野的吧!   指导阅读理解   师:请你们打开书,轻声把诗歌朗读两遍,边读边想:你认为诗歌中的那一句写的很美,为什么?   生:“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这句写的很美,因为河水很绿,稻田一眼望不到边。 师:你能读读这句吗? 出示:动画碧绿的河水。教师范读。 学生两人互读,指名读。   生:“无边的稻田,好象起伏的海面”这句写的很美。   因为“起伏”特别美。   师:“起伏”是什么样子?大家也做做。 出示:稻田。   师:请大家在闭上眼,边听边想象:这无边的稻田,在微风的吹拂下,就象海面的波浪一样一起一伏,滚滚向前,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睁开眼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呢? 轻声练习,再指名读,齐读。   生:“平静的湖中,开满了荷花”这句很美。因为荷花很多,都“开满”了湖。   师:你认为这句该怎么读?读一读。 出示:湖中开满了荷花。   师:看这荷花,荷叶在湖面上挨挨挤挤,花朵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盛开,真是美丽极了!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画面这么美,那怎样通过朗读把这美尽可能的展现出来呢?轻声读读。两个人互相读读。指名读。 生:“金色的鲤鱼,长的多么肥大。”这句我特别喜欢,因为我喜欢鱼,鲤鱼颜色特别美,还很肥大。 师:那你就读一读这句话吧!   师:听的出来这句话确实很美,大家也读读吧。指名读。两人互相读。   出示:鲤鱼。   师:看这颜色,看这个儿,怎么样。你们喜欢吗?那就把你们的喜爱之情溶入到这句话中吧。范读。互读。指名读。齐读。   师:你们还找到了哪句?   生:“湖边的芦苇中,藏着成群的野鸭。”这句话美,因为我喜欢野鸭,野鸭很多还藏着。 出示:芦苇和野鸭。   师:这高高的就是芦苇。咦,不是成群的野鸭吗,那些呢?   生:藏起来了。   师:这些野鸭时隐时现,有些被芦苇挡住了,就像在和我们捉迷藏似的。谁来读读这句? 师:还有要补充的吗?   师: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睁开眼睛,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全文读一读。指名读第一节和第二节。   提高、欣赏   师:诗歌通过河水、稻田、荷花、鲤鱼与野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多么生动美丽的田野画面。我想你们了解的田野景色肯定不仅仅是这些,现在就请你们把自己了解的田野景色   给我们描绘一下。两个人先互相说说。然后指名描述。 师:你们描绘的真是多姿多彩,我也想描绘一下老视眼中的田野,愿意欣赏吗?   播放音乐《我们的田野》,同时演示AI五个动画。 配词:   、田地里,满眼绿色,农民们在辛勤的耕耘。 2、秋天,高粱成熟了。看,这红红的高粱,在微风中向我们点头微笑。   3、青青的草地上野花遍地,有紫的,有黄的,有红的,有粉的,它们在争香斗艳。   4、一屡屡灿烂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照在林间,使林间的绿各式各样,或深、或浅、或明、或暗。、水塘里,碧玉盘似的莲叶浮在水面,淡黄色的莲蓬亭亭玉立,雪白的莲花张开了笑脸。蜻蜓飞来,更是别有情趣。   师:这就是我为大家描绘的几幅田野风光,喜欢吗? 师:本上《我们的田野》这首诗歌优美生动,如果配上美妙动听的音乐更是锦上添花。愿意听一听吗?。   教学反思:学生在歌词中体会美好的画面 第二、三时   教学内容:田野在召唤 教学目标:   、能用弹跳、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 2、让学生认识到表现田园的音乐既可以是优美的,也可以是欢快的。   教学重、难点: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 教学准备:钢琴、田野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共同演唱《师生问好歌》。 2、做放松运动 二、新教学   、导入:大家请看田野的挂图。我们一起来复习我们学过的歌曲《我们的田野》。下面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田园的歌曲《田野在召唤》。 2、教师范唱 3、模唱歌曲 4、按节奏,读歌词   、画图:把你读到的歌词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6、教师对歌曲处理   歌曲具有朝气蓬勃、热情奔放的特点。歌曲一开始,就以鲜明的音乐形象表现出了春天的田野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使人精神爽朗。上句前两小节的弱起小节及同音反复后   的三度跳进,给人以明朗向上的感觉,上句第三小节的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又使人感到欢快、活泼、跳跃。 三、小结: 教学反思:   学生知道表现优美田园景色的音乐的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一幅田园小景。 第四时   教学内容:欣赏《前奏曲》、《小步舞曲》 教学目标:   、通过对乐曲、绘画作品的欣赏和散文的朗诵,了解表现田园小景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   2、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用自己掌握的艺术手段创造性地表现一幅田园小景。 教学过程:   、音乐于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可以表现同一种意境。只是使用的材料不同。一种是用声音一种是用色彩。先请同学们欣赏英国画家康斯泰拨尔的《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想一想画面上表现了什么?   2、讨论什么样的音乐意境与这幅画的意境相似。 3、教师简介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小步舞曲》《间奏曲》旋律优美,与绘画的意境是相似的。《欢乐颂》是庄严的,不适合表现幽静的田园小景。   4、除了绘画、音乐,还可以用语言来表现田园小景。教师出示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片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   、试一试,在《间奏曲》或《小步舞曲》的伴奏下朗诵。并感受、对比有音乐伴奏和没有音乐的朗诵有什么不同? 6、启发学生想一想,还可以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吗?这一环节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7、分组准备用各自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一幅田园小景。 8、分组展示,师生评价。 教学反思:   学生知道表现优美田园景色的音乐的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一幅田园小景。 第三单元民族的节日 第一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   3、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 教学过程:   、导入:   师:我们今天将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现傣族人民泼水节情景的。   2、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教师范唱或播放范唱带,使学生对歌曲的内容、情绪、音调、节奏、速度有所了解。   随范唱的录音学唱歌词。注意区分“XXXX”“XXXX”这两种不同的节奏和第二段歌词“人人都像只∣小水鸟∣”节奏的正确。难点是结束句中“哎罗”两字,起于第二拍的后半句,可用指挥手势予以提示。   引导学生分析乐谱,哪两个乐句节奏完全一,音调也大多相同,两处不同的音调你能唱准吗。   学唱第一、二乐句的歌谱,可结合运用听唱法。 随伴奏带再学唱几遍歌词。   介绍傣族乐器锣与象脚鼓的斗争,部分学生可用大锣和铃鼓模仿其音响。   3、学生几个傣族舞蹈动作,随音乐自表演。 傣族人民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动作很有特点,也不难学,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学跳几个傣族舞蹈的动作。   三、音乐活动:当学生初步学会后可让他们伴随《快乐的波水节》的音乐自起舞,也可以作些即兴的变化,教师   还可以再找些傣族风格的乐曲来代替《快乐的泼水节》,这不但可使学生更增添兴趣,而且可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傣族风格的音乐。   四、最后在边唱边舞蹈中结束全。 教学反思:   学生对本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唱歌时感情投入,歌声整齐,音乐活动积极参与。 第二时   教学内容: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和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教学目标:   、继续培养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能随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   2、初步了解塔克族及该民族乐器常用的民族乐器鹰笛和手鼓,了解火把节的概况和民族乐器的中阮。 3、学习演奏手鼓,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导入   师:上节我们学习了表现傣族泼水节欢快情景的歌曲《快乐的泼水节》,今天我们要到傣族的山乡去“旅游”,参加他们的火把节。现在我们先来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2、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提出要求:同学们已经到了四年级了,今后欣赏的乐曲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听,器乐曲没有歌词,该怎样欣赏呢,首先能跟着哼唱几遍,以后有一听到这个主题就能说出这乐曲的曲名和作者,这也是我们欣赏音乐的重要目标之一。再者,听音乐时要根据乐曲的标题展开联想和相象,想象越丰富,你对乐曲的理解就越深,对“对音乐语言”就越熟悉。最后,还要注意乐器的音色。   初听乐曲。随教师学唱主题A,要求能初步记住。 复听主题A。   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完成本上的作业:为A、B两段旋律填上速度和表情用语。   3、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 简介塔克族及鹰笛、手鼓。 初听乐曲。   随教师学唱主题,要求能初步记住,边用“XXXX”的节奏型为这一主题伴奏。   学习手鼓的演奏方法,部分学生持手鼓实践,部分学生模仿击手鼓的动作。   教师奏主题音乐,学生用手鼓伴奏。 复听乐曲。 4、小结:   教学反思:学生能专心投入的欣赏音乐,学习用手鼓的为音乐伴奏。 第三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那达慕之歌》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目标:   、了解蒙古族的节日那达慕。   2、初步接触歌曲。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唱出气势。   3、能为结束句设计不同的力度变化。   教学重、难点: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音乐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授导入  、美丽的内蒙草原   师:“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白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草一朵、牛羊好似珍珠洒,啊!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描写的是哪里?   生:内蒙古大草原!   师: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绿色的草、五彩的繁花、白色的羊群、枣红的马,还有远处缓缓起伏的丘陵和挺拔的白桦林。这就是盛夏的内蒙草原,从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到空灵的藏北大草原,从绚丽的木兰围场,到优雅的巴音布鲁克。然而,柔美的漂亮并不是草原的唯一,它还有阳刚的豪放。让我们一同走进蒙古大草原领略他的美丽与豪放……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的及时补充,结合给学生听觉和视觉的刺激,带领学生了解蒙古族,引发学习兴趣后引导到蒙古的节日。 2、热闹的那达慕   师:你们知道蒙古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吗? 生:那达慕!   初听环节,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的聆听《那达慕之歌》,了解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师:歌中写了什么? 师:从中你了解了哪些“那达慕”的情况?   生:人们要穿好节日的服装!有骑马比赛!参加那达慕的人很多很多,节日的场面很热闹!晚上人们载歌载舞、拉马头琴庆祝节日……。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除了这些你们对这个盛大的节日   慢速度学唱。   2、当两个产部各自都能听到对方的声部,战到声部融合的感觉时,稍微调整一下音量,达到两个声部音量的平衡。 合成表演,结束本 教学反思:   学生有表现力的歌唱与表演《老鼠和大象》。能和谐的演唱歌曲中的合唱部分。 第四时   教学内容:欣赏钢琴独奏曲《洋娃娃的梦》。 教学目标:   、欣赏钢琴曲《洋娃娃的梦》。   2、根播音乐创编洋娃娃的故事,并随音乐表演。 教学过程:   复习上堂内容导入新。 、演唱或表演《老鼠和大象》。   2、告诉学生本堂欣赏的乐曲与洋娃娃有关,认真聆听,洋洋娃娃在做什么?   欣赏音乐《洋娃娃的梦》。   、听录音,教师自己弹奏或请学生弹奏《洋娃娃的梦》。 2、启发学生思考,乐曲表现了洋娃娃几种不同的情绪,或洋洋娃娃身边发生了哪些故事情节。   3、请学生随着音乐讲述自己联想到的内容。   听音乐,创编洋娃娃的故事。   在《洋娃娃的梦》的音乐背景下表演。 分组表演整个单元的四项内容,结束全。   教学反思:欣赏乐曲是富有想象力,学生愿意参与到表演活动中。   第七单元 民族的舞步 第一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秧歌舞》   教学目标:这是一节以声乐教学为主的综合。通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简单的秧歌舞的伴奏谱。 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播放录像《民间秧田队》   提问:他们在做什么?这种舞蹈形式叫什么?它主要用什么伴奏形式? 2、揭示题。   3、初听歌曲:提问:歌曲的情绪? 4、记忆歌曲旋律:歌曲可以分成几句?   、学唱歌谱、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歌谱。 6、教师指导学习:正确演唱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前十   六分音符节奏。   7、学习歌词:指导学生正确演唱。   8、学习锣鼓点:提问:歌曲中用怎样的声音表现锣鼓? 9、出示节奏谱:小组学习,分组进择乐器先节奏谱练习。   0、后拓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组选一个项目进行研究性学习。舞蹈组:学习基本秧歌舞步,创编一个简单的舞蹈组合。唱歌组:搜集我国其他地区的秧歌资料。乐器组:创编或演奏秧歌锣鼓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反思:   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掌握、学习歌曲的能力提高。 第二时 教学内容:   、学习民族舞蹈秧歌 2、复习歌曲《秧歌舞》   教学目的:复习歌曲《秧歌舞》,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回曲《秧歌舞》   2、唱歌小组汇报:   介绍秧歌的历史和发展,请同学们欣赏收集到的其他秧歌曲。   演唱创编新词的《秧歌舞》并教唱全体同学。 3、乐器小组汇报: 用学会的乐器演奏歌曲。   用锣鼓为秧歌伴舞,节奏可选用书上的固定节奏,也可是学生创编的新节奏型。   学生在乐器组的伴奏下演唱歌曲《秧歌舞》。 4、舞蹈小组汇报: 介绍秧歌的基本步伐。   全体学生在舞蹈小组的组织下,一拍一动学习秧歌步,并能够在歌曲《秧歌舞》的伴奏下,翩翩起舞。   舞蹈小组表演创编的秧歌舞小组合 、学生在锣鼓声中载歌载舞,表演唱《秧歌舞》。 教学反思:   学生小组学习中的合作情况良好,收集、整理和宣讲资料的能力提高。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 第三时   教学内容:欣赏《阿细跳月》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记忆乐曲的旋律主题。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旋律特点,学习彝族“跳月”   的基本动作。 教学过程:   、导入:欣赏乐曲《快乐的罗梭》。   提间:有谁知道这首乐曲的名字?它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舞曲?   这是我们在一年级的欣赏的彝族舞曲《快乐的罗梭》。今天我们再欣赏一首彝族乐曲《阿细跳月》。 2、初听乐曲,体验乐曲的情绪。 3、介绍乐曲名称:   阿细是彝族的一个支系,聚居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的西山一带。阿细人能歌善舞,因常相聚于月下舞蹈,称“跳月”。“阿细跳月”是他们最喜爱、最普及的民间优秀集体舞蹈之一。   4、视唱乐曲主题:   掌握/4的节拍特点:体会乐曲的旋律特点。 以加d、i、sl为主要旋律音,没有出现fa、xi两个音:每一小节的最后两拍都是21组成。 、运用堂乐器,演奏乐曲主题。 6、再听乐曲: 在21处拍手。   7、再听乐曲:这个主题在乐曲中出现了多少次?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课程教案(人教出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597985.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