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和技巧窍门(全面).doc

收藏

编号:259943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9.58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3
8
金币
关 键 词:
小学语文 阅读 浏览 理解 答题 步骤 方法 法子 以及 技巧 技能 窍门 诀窍 全面
资源描述:
!-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和技巧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主要题型及其解题方法: 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 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写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 写景主要体现景的美丽可爱。 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 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 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常见修饰句子的方法 1) 比喻句: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犹如”“仿佛”等,有的比喻句用“成了”“变成”“是”等代替比喻词,如: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比喻句的特点是:本体和喻体有些相似,并且本体和喻体是不同类的。所以有比喻词的句子不一定就是比喻句,如:小花长得好像她妈妈。(X) 2)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像人一样。如:青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此句用“告诉”“快乐”等写人的词语来写小动物。 3) 夸张:故意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地描述。如:(夸大)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缩小)在巴掌大的牢房里,他照样锻炼。 4) 排比:把意思相联、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大体相等、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如: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山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到大河长江之南,使全国的人民心一齐欢跃起来。 5) 设问:自问自答。如: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6) 反问:无疑而问,问而不答,答案暗含在问话中。如: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7) 疑问:提出问题。如:今天你去图书馆看书吗? 举例 比喻句:碧绿的海面,像丝绸一样柔和,微荡着涟漪,真美! 拟人句:太阳揭开云被,露出金色的微笑,慈祥地注视着大地。 排比句:青蛙叫起来,无边的田野如沸如腾,如鼓角齐鸣,如风潮迸涌。 反问句:光是学习优秀,就能算得上“三好学生”吗? 夸张句:桂花十里飘香。 设问句:小明为班级做贡献,是为了老师表扬吗?不是的,他是诚心诚意为班级做贡献。 六、联系上下问解释词语的意思: 方法1、顾名思义,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 方法2、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 方法3、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 七、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并列:一面……一面…… ……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 2、递进:不仅……而且…… ……不但……还…… ……连……也…… 3、选择: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 ……宁可……也不…… 4、转折: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5、假设:如果……就…… 假使……便…… 要是……那么…… 6、条件: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7、因果: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八、选择恰当的字词 1、仔细阅读字词所在的句子,了解句意,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 2、认真分辨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以1为依据作出选择。 关于词语的基本知识 理解词语 1、先弄清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再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来理解。如:“疾驰”,“疾”是“飞快”,“驰”是“奔跑”,“疾驰”就是“飞快奔跑”的意思。 2、运用近义词或反义词来解释。如:(近义)“焦急”就是“着急”的意思。(反义)“熟悉”就是“不陌生”的意思。 3、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如《养花》一文,从“到院子里看花—回屋工作—再出去—再回屋”,就可以猜出“循环”是“不断重复”的意思。 词的感情色彩 褒义词:形容好的,如“顽强”; 贬义词:形容不好的,如“顽固”; 中性词:形容不好不坏,如“环视”“桌子”。 常用关联词使用列举: 1) 她(既)是个三好学生,(又)是个优秀队干。 2) 他(一边)听音乐,(一边)画画。 3) (因为)今天是六一节,(所以)不用上学。 4) 武松(不但)勇敢,(而且)非常机智。 5) 小明(不仅)学习刻苦,(还)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学生。 6) (只有)敢于向困难挑战的人,(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功。 7) (只要)你肯去钻研,(就)一定能克服这个困难。 8) (无论)刮风下雨,我(都)按时到校。 9) (虽然)今天放假,(但是)小花还是呆在家里认真学习。 10) (如果)明天天气好,我们(就)去爬山。 11) (即使)你这次数学考了满分,(也)不能骄傲。 12) 凡卡心想:(与其)在城里受罪,(不如)回乡下爷爷那里。 13) 刘胡兰(宁可)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屈服。 14) 这道题(不是)你做对了,(而是)我做对了。 15) 他(一)读起书来(就)废寝忘食。 九、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 十、标点符号的作用 1、——(破折号)的作用 ① 解释说明; ② 话题的转换; ③表示话语的中断; ④ 时间或声音的延续。 2、……(省略号)的作用 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 3、“”(引号)的作用 ①直接引用②特殊含义③强调意思 ④特定称谓 标点符号的用法 1) 句号(。):陈述句的末尾停顿用句号。如:请你稍等一下。2) 问号(?):问句末尾的停顿。3) 感叹号(!):感叹句末尾的停顿。如:这儿风景真美啊!4) 逗号(,):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如:他来了,又走了。 5) 分号(;):一个句子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用分号。 如: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珍珠,冒到中途又歪下去了;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大水泡。 6) 顿号(、):句子中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如: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是我国的四大河流。 7) 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提起下文,表示后面还有话要引起注意。如:她说:“我明白了。” 8) 引号(双引号“ ” 单引号‘ ’) 引号的三种用法: a) 表示直接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书刊等的话。如:她说:“我明白了。”或:楼的前面挂着“镇隆中心小学”的牌子。 b) 表示强调,引起注意。如: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c) 表示意思否定。如: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注: 引号里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如:他问老师:“老师,‘置之不理’的‘理’字是什么意思?” 9) 省略号(……):省略号有三种用法: a) 表示引文内容的省略。如:我读了“渔夫皱起眉……别等他们醒来”这一段,心里很感动。 b) 表示例举事物的省略。如:动物园里有白熊、大象、猴子…… c) 表示话没说完。如:指导员伤心地说:“我没有把你们照顾好,你们都瘦得……” d) 表示声音断断续续。如:“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10) 书句号( 《》 ):表示书籍、报刊、文章、影视剧等的名称出现在一个句子中的时候,这些名称应用上书名号。 如:昨天,我读了《林海》这一课,还看了《惠州日报》和《西游记》。 11) 破折号(——):破折号有三种用法: a) 表示解释说明。如: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b) 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如: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c) 表示声音延长。如:“嘟——”火车进站了。 十一、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 1、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简短的修饰语。(比较保险) 2、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 十二、文章的写作顺序 1、时间先后顺序。 2、地点变换的顺序。 3、事情发展的顺序。 4、按总后分、总分总、先分后总的的顺序。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和技巧窍门(全面).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599434.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