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doc
/.第一单元 植物第一课 我看到什么【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三、回忆中的大树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第二课 校园树木【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第三课 大树和小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大树 小草 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第四课 观察水生植物【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第五课 植物的叶【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第六课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过程与方法: 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教学难点】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 教师准备:一些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带花苞的菊花,狗尾草。 【教学过程】 一、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 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三、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的茎、叶 四、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 第七课 植物的共同特点【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 学生: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比较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思考: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 请看图:向日葵的一生,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 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 看图: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对了,主要不同是寿命的长短不同。交流: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植物的共同特点 交流:我们认为,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特征: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总结:植物作为生命体有许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的生长需要量,有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还有适应环境(水葫芦)的结构特征等。第二单元 动物第一课 寻访小动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过程与方法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教学准备】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2、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教学过程】一、理解小动物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三、寻访活动的准备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第二课 蜗牛(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过程与方法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教学准备】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二、观察蜗牛的身体。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四、饲养蜗牛第三课 蜗牛(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过程与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教学准备】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教学过程】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二、观察蜗牛吃食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四、继续观察蜗牛第四课 蚯蚓【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教学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教学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教学准备】每组: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二、观察蚯蚓的身体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五、鼓励学生饲养蚯蚓,以获取更多有关蚯蚓的信息。第五课 蚂蚁【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过程与方法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教学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教学准备】每组: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找蚂蚁二、观察蚂蚁三、交流发现第六课 金鱼【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2、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过程与方法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教学重点】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教学难点】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教学准备】每组: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教学过程】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五、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第七课 动物的共同特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动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教学重点】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共同的除动物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学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学生无证据信息对整理的干扰。【教学准备】蜗牛、蚯蚓、蚂蚁、金羽的图片;四种动物议政的图片。【教学过程】一、讨论动物的共同特点。二、感受生物的多样性三、总结生物的共同点归纳小结:人和动物、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活的,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生长繁殖、最后都会死亡。这是生物的特点,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第三单元 我们周围的材料第1课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过程与方法: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教学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教学准备】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教学过程】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二、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第2课谁更硬一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如硬度、柔韧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2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3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比较材料软硬的方法。【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教学准备】学生(每小组):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各两根,铁、铜、铝等金属片各一条,砂纸、玻璃杯、热水。教师准备:电路检测器、榔头【教学过程】一、比较硬度1比较纸和木头的软硬,出示纸和木头,说说它们谁更硬一些?你是怎样观察到的?(纸一折就变形,而木头不容易折)2比较纸、木头、金属的软硬,再出示金属一条,这三材料谁更硬一些,你是怎样观察到的?3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的软硬二、认识金属三、饮料罐的故事第3课比较柔韧性【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韧性。【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教学准备】学生(每小组):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3测量弯曲度的“T字”尺一把。450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老师:同样宽度、厚度的粗塑料条、木条各一根,两桶水。【教学过程】一、柔韧性的认识二、比较3种不同材料的柔韧性三、认识塑料四、讨论了解塑料的循环使用第4课它们吸水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过程与方法:1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教学准备】学生(每小组):1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2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3浸泡好的废报纸、筷子、棉布老师:古代造纸的录像。【教学过程】一、导课二、谁更容易吸水三、纸的观察四、介绍造纸术五、我们来造一张纸六、课堂小结:第五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教学重点】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教学难点】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器材:1.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教学过程】一、导课二、沉浮实验三、认识木头四、课堂小结第六课砖和陶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2.砖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3.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过程与方法: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新的环境。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3.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自主探究砖和陶瓷的物理特性。【教学难点】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及砖和陶瓷的区别。【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器材:1.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2.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各一小份。【教学过程】一、导课二、砖和陶瓷三、研究砖和陶瓷的性质四、黏土的变化五、课堂小结第七课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2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过程与方法:1.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和分类。2.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3.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原有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对材料的认识。【教学难点】把物体和材料联系起来,会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体和材料。【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2.教师准备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自制复合纸(在普通纸外面用塑料薄膜覆盖起来)一份。【教学过程】一、给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分类二、对所学过的材料按物理性质进行总结归纳三、材料与环境四、进一步了解材料,拓宽视野。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第一课 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过程与方法: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教学重点】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教学难点】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教学准备】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四种液体)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分类用图纸。给每个学生准备:1瓶醋(500 ml,分发给小组)、1瓶牛奶(500 ml,分发给小组)、网状图记录纸1张。给全班准备的材料:有关水的课件资料、分类用图纸。【教学过程】一、我们知道的水二、水在哪个袋中第二课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过程与方法:运用不同感官仔细观察比较水和油;用图表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尊重事实、重视证据。【教学重点】观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具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教学难点】运用不同感观比较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图表的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2个塑料杯、1片玻璃、1张蜡光纸、1支筷子、2个试管、2根长木条(可以是长一些的牙签)1个玻璃杯、1个塑料瓶(矿泉水瓶)、1个水槽。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两张。【教学过程】一、观察水和食用油二、滴液比较三、比较水和油的轻重四、借助多种容器,进一步观察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五、总结提升第三课 谁流得更快一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过程与方法:进行预测并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理解公平实验,为保证公平,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公开的、民主的讨论有助于辨识实验的准确性;小组内分工合作对开展实验是十分重要的。【教学重点】简单设计对比实验,描述并简单解释液体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影响。【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理解公平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教学准备】给每组的材料:1小杯水、1小杯油、1小杯洗洁精、1块玻璃、3个滴管(或吸管或塑料勺)、一张实验记录表。给每个学生的材料:一张维恩图。【教学过程】一、设计流动比赛二、实验、思考三、液体、固体比较第四课 比较水的多少【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非标准单位的测量会导致结果的多样,标准单位的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单位测量液体的体积。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统一,有助于确立科学的标准。【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能较规范地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明确用标准单位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教学准备】给每组的材料:3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个玻璃杯、1个量筒、1条纸带、胶水、记录纸若干。【教学过程】一、比较哪个瓶子水最多二、比较水多多少三、认识并使用量筒第五课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过程与方法: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教学准备】给每组准备:2个透明塑料袋、2个玻璃杯、1个水槽、1根香、1个打火机、1个吹泡泡器(或吸管)、1杯洗洁精或肥皂水。给每个学生准备:气泡图记录纸一张、维恩图记录纸一张、实验记录纸两张。【教学过程】一、我们知道的空气二、空气的存在三、比较空气和水第六课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泥。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教学过程】一、空气占据空间二、杯中的纸会湿吗?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第七课 空气有重量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过程与方法:在称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确称量。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知道并能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重量,但很轻;通过对石头、水、空气的三者比较,初步建立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体系。【教学难点】设计多种方法,重复验证空气有重量,但很轻。【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1根长细木条(或竹条)、3根细线、1块橡皮泥、1个气球、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演示实验材料: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给每个学生准备:石头、水、空气的比较表格。【教学过程】一、空气有重量吗二、改进小天平的测量效果三、天平称量皮球的重量四、单元小结
收藏
编号:260030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00.0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3
8
金币
- 关 键 词:
-
小学
三年级
科学教案
- 资源描述:
-
/.
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三、回忆中的大树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第二课 校园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第三课 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大树 小草
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
第四课 观察水生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第五课 植物的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第六课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过程与方法:
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教学难点】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
教师准备:一些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带花苞的菊花,狗尾草。
【教学过程】
一、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
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三、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的茎、叶
四、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
第七课 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
学生: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比较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思考: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
请看图:向日葵的一生,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
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
看图: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对了,主要不同是寿命的长短不同。
交流: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植物的共同特点
交流:我们认为,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特征: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总结:植物作为生命体有许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的生长需要量,有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还有适应环境(水葫芦)的结构特征等。
第二单元 动物
第一课 寻访小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
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
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
一、理解小动物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第二课 蜗牛(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四、饲养蜗牛
第三课 蜗牛(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准备】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二、观察蜗牛吃食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四、继续观察蜗牛
第四课 蚯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
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教学准备】每组: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
五、鼓励学生饲养蚯蚓,以获取更多有关蚯蚓的信息。
第五课 蚂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教学准备】
每组: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二、观察蚂蚁
三、交流发现
第六课 金鱼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难点】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教学准备】每组: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教学过程】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五、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
第七课 动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动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共同的除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学生无证据信息对整理的干扰。
【教学准备】蜗牛、蚯蚓、蚂蚁、金羽的图片;四种动物议政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讨论动物的共同特点。
二、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三、总结生物的共同点
归纳小结:人和动物、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活的,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生长繁殖、最后都会死亡。这是生物的特点,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第三单元 我们周围的材料
第1课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
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准备】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二、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
第2课谁更硬一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如硬度、柔韧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比较材料软硬的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各两根,铁、铜、铝等金属片各一条,砂纸、玻璃杯、热水。
教师准备:电路检测器、榔头
【教学过程】
一、比较硬度
1.比较纸和木头的软硬,出示纸和木头,说说它们谁更硬一些?你是怎样观察到的?(纸一折就变形,而木头不容易折)
2.比较纸、木头、金属的软硬,再出示金属一条,这三材料谁更硬一些,你是怎样观察到的?
3.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的软硬
二、认识金属
三、饮料罐的故事
第3课比较柔韧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韧性。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
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
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
3.测量弯曲度的“T字”尺一把。
4.50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
老师:同样宽度、厚度的粗塑料条、木条各一根,两桶水。
【教学过程】
一、柔韧性的认识
二、比较3种不同材料的柔韧性
三、认识塑料
四、讨论了解塑料的循环使用
第4课它们吸水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
1.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
2.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3.浸泡好的废报纸、筷子、棉布
老师:古代造纸的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谁更容易吸水
三、纸的观察
四、介绍造纸术
五、我们来造一张纸
六、课堂小结:
第五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器材:
1.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
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沉浮实验
三、认识木头
四、课堂小结
第六课砖和陶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砖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3.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过程与方法:
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新的环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自主探究砖和陶瓷的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
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及砖和陶瓷的区别。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器材:
1.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
2.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各一小份。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砖和陶瓷
三、研究砖和陶瓷的性质
四、黏土的变化
五、课堂小结
第七课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和分类。
2.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3.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原有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对材料的认识。
【教学难点】
把物体和材料联系起来,会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体和材料。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
2.教师准备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自制复合纸(在普通纸外面用塑料薄膜覆盖起来)一份。
【教学过程】
一、给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分类
二、对所学过的材料按物理性质进行总结归纳
三、材料与环境
四、进一步了解材料,拓宽视野。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
第一课 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四种液体)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分类用图纸。
给每个学生准备:1瓶醋(500 ml,分发给小组)、1瓶牛奶(500 ml,分发给小组)、网状图记录纸1张。
给全班准备的材料:有关水的课件资料、分类用图纸。
【教学过程】
一、我们知道的水
二、水在哪个袋中
第二课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过程与方法:
运用不同感官仔细观察比较水和油;用图表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尊重事实、重视证据。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具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感观比较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图表的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教学准备】
给每个小组准备:2个塑料杯、1片玻璃、1张蜡光纸、1支筷子、2个试管、2根长木条(可以是长一些的牙签)1个玻璃杯、1个塑料瓶(矿泉水瓶)、1个水槽。
给每个学生准备:
记录纸两张。
【教学过程】
一、观察水和食用油
二、滴液比较
三、比较水和油的轻重
四、借助多种容器,进一步观察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
五、总结提升
第三课 谁流得更快一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进行预测并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理解公平实验,为保证公平,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公开的、民主的讨论有助于辨识实验的准确性;小组内分工合作对开展实验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简单设计对比实验,描述并简单解释液体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影响。
【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理解公平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教学准备】
给每组的材料:1小杯水、1小杯油、1小杯洗洁精、1块玻璃、3个滴管(或吸管或塑料勺)、一张实验记录表。
给每个学生的材料:一张维恩图。
【教学过程】
一、设计流动比赛
二、实验、思考
三、液体、固体比较
第四课 比较水的多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非标准单位的测量会导致结果的多样,标准单位的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单位测量液体的体积。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统一,有助于确立科学的标准。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能较规范地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明确用标准单位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教学准备】
给每组的材料:3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个玻璃杯、1个量筒、1条纸带、胶水、记录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比较哪个瓶子水最多
二、比较水多多少
三、认识并使用量筒
第五课 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2个透明塑料袋、2个玻璃杯、1个水槽、1根香、1个打火机、1个吹泡泡器(或吸管)、1杯洗洁精或肥皂水。
给每个学生准备:气泡图记录纸一张、维恩图记录纸一张、实验记录纸两张。
【教学过程】
一、我们知道的空气
二、空气的存在
三、比较空气和水
第六课 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过程与方法: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准备】
给每个小组准备: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泥。
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
【教学过程】
一、空气占据空间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
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第七课 空气有重量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过程与方法:
在称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确称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并能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重量,但很轻;通过对石头、水、空气的三者比较,初步建立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体系。
【教学难点】设计多种方法,重复验证空气有重量,但很轻。
【教学准备】
给每个小组准备:1根长细木条(或竹条)、3根细线、1块橡皮泥、1个气球、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演示实验材料: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给每个学生准备:石头、水、空气的比较表格。
【教学过程】
一、空气有重量吗
二、改进小天平的测量效果
三、天平称量皮球的重量
四、单元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