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练习进步课的基本教学方案计划模式.doc
-!小学数学练习课的基本教学模式小学数学练习课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多年来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以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带领学生核对答案作为主要形式,淡化练习过程的指导,缺乏对错因的分析;二是照本宣科,练一题讲一题,缺乏对知识的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训练。这样的练习课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感觉枯燥疲惫,教学效果自然不佳。为此我们结合教学实践,对练习课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初步形成了练习课教学模式,旨在体现练习的层次性、综合性、拓展性,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结合比例尺的练习来谈谈练习课的基本模式。一、教材分例谈小学数学练习课的基本教学模式析比例尺的应用在教材中,并没有单独一块练习课的内容安排,这一块内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它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练习课它不同于新授课,练习课的特点是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以达到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从而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中心,而是更关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情感和态度的形成等,课堂上要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拿到这个内容,我有两个思考:一是这堂课让学生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就够了吧吗?二是本堂课练习的生长点在哪里?因此我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读懂不同的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能够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2. 让学生体验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能熟练地进行求比例尺,根据比例尺求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在教学中我用学校平面图和google地图来突破,力求通过一组练习,提升学生的认知。通过对比例尺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得出比例尺是有大小的,有时会根据图纸的大小设计比例尺,有时会根据内容先择合适的比例尺。这也是本堂课力求体现的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二、教学流程本堂我按照“情境导入,再现知识基本练习,查漏补缺变式练习,强化认知综合应用,拓展延伸课堂总结,反思提升”这样的五个步骤开展教学。1.情境导入,再现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哥练的不是习题,是兴趣。”对于情境创设的问题,我认为高段课堂中情境创设还是很有必要的。在练习课开始,我创设了一个介绍实验小学的情境,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通过创设自然亲切的对话情境,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自然引入课题,使学生明确了所要练习的内容和练习的具体目标。实验小学占地10万平方米,相当于一个长400米,宽250米的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如果把它画在平面图上,你打算用多少厘米长的线段来表示实际的长?这副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在图上的宽是多少厘米?在这幅图上量得操场的长是1.5厘米,操场实际长多少米?2.基本练习,查漏补缺练习首先要面向基础,让所学的新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最基本的能力。我设计了一份表格,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学生自主练习后,教师引导学生针对错误进行分析交流,引导学生对练习题中的新知识、新方法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总结提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越大,看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小,看到范围就大,内容越简略。 3.变式练习,强化认知这一环节设计了一些填究题和判断题。应该说,这些题目都是容易错的题目。通过对一些题目的分析,让学生明确新知的本质,增强辨析能力;通过师生的交流对话,提升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要努力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自主探索、充分交流,达到发展学生的能力。4.综合应用,拓展延伸练习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我设计了三道与生活相关的题目,把所学的知识置于更广阔的背景关系中,让他们跳起来摘“果子”,在摘“果子”的过程中领悟方法,以“动”促“思”。这样既可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又能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提升思维层次,使所学知识得到延伸和升华。三、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教师要根据练习内容的多少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几个课时完成练习内容,可以一个课时完成一个教学过程,也可以几个课时完成一个教学过程。二是练习题的选择要典型、新颖、有层次。三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展示与合作探究。四是在练习过程中要对个体和小组及时进行评价,并且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五是要根据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确定课堂教学策略,要实事求是,不要刻意追求环节而忽视实效。练习课真的好难上,除了要设计过程,还要设计练习,更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要有清楚的了解。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能力,我觉得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一、目前练习课存在的问题自从课程改革以来,数学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老师能够根据课程理念的精神,重视课堂教学的优化处理。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数学练习课教学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练习课教学缺少设计或根本就没有教学设计,出现练习课变成习题课、作业课,对书上的练习题仅是做完了事,使练习走过场,基本上是教师统治课堂,一题一题地练习交流,不注意让儿童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思考。练习形式也是单一呆板。上述现象的产生,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对练习课缺乏重视,对练习课的功能特点认识不够,导致我们对练习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二、练习课的功能定位小学数学中的练习课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很大比重。数学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心理学认为,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总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反映在教学规律上,学生要获得知识和能力,也要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在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学习数学不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就难以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课堂练习必须体现教学的如下功能:通过练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大纲、教材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实现“双基”目标;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建立良好的智能结构,实现“两力”目标;通过练习还可以获得反馈信息,检查学生独立学习数学的能力,评价教与学的水平。三、练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练习课,根据练习内容可以分为单项练习课和综合练习课两种。单项练习课较注重巩固性基础练习和专项练习,而综合性练习课则较注重深化练习和发展练习。1、单项练习课:练习的要求比较单一,可以在新授课之后,针对教材的某一个重点或难点安排练习;也可以是针对某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安排练习,以提高学生辨别的能力;还可以在平时作业或试卷解答中,发现问题和错误,为了及时纠正和补漏,一般采用针对性练习。2、综合练习课:综合练习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练习课安排的习题必须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学生的努力又能做的出的练习题。练习题的深度难度比单项练习课的要求要高。综合练习课中的习题设计,要利于知识归纳梳理和解题思路的拓宽。练习题的安排层次要清楚,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内容间要衔接,达到知识的沟通。四、优化练习课的教学设计1、练习课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一要深入钻研课标,确定本阶段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二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练习课的课堂教学计划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练习课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练习内容,并对练习进行科学的设计。如教学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后,首先要安排巩固性练习,然后是发展性练习,扩展知识的应用范围,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是综合练习,沟通新知与其他知识的纵横联系,促进知识网络的形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范例选择要典型、新颖、有层次。练习课的课堂设计要合理地选择范例和练习题。一要典型,有助于巩固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提高解题的能力。二是难度要适当,选题难度太大,超出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承受能力,将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过多不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动力。多层次练习能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促进技能转化,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练习题设计要注意形式新颖,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习题,以中等学生为着眼点,面向全体学生配备好“必做”题和自选练习题,力求使好、中、差学生都有所获。3、练习设计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做到“课本习题为主,课外习题为辅”。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可将教材习题进行适当的组合和练习形式的改编。在综合性练习当中,可以适当提高教材习题的难度,进行综合训练。当教材习题太少,或者已经处理完了,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与教学实际,需要加大练习量,这时可适当补充习题。对教材的二度开发也是很有意义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就要自身具有创新意识。4、要合理安排练习的份量和练习时间。练习的数量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难易程度而定,要能保证基础知识得以巩固和基本技能得以形成,又要减轻学生的负担,特别要避免机械重复练习,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练习设计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创设情景,提高学习的兴趣。如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趣味的练习,一定能让学生乐此不疲,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5、练习要有针对性。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加强分类指导。任何时候,任何班级,都会有差异。在练习时,无论是习题的份量,难度的大小及练习时间的长短,教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又要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做到学习好的学生能吃饱,学习较差的学生吃得了。6、练习设计要与学生的反馈相结合。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任何有目的的行为都必须实行控制,免使行为偏离目标。为此,我们在练习课的练习设计上,要注意针对新课后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组织反馈练习,同时加强课堂巡视,搜集信息,及时“调节”。每次练习,都必须严格要求,练习课结束前要求学生根据练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学生通过解题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练习课所涉及的解题和技巧。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深化。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练习和交流时间。要避免“匆匆过场”的现象。五、练习方法要灵活多样练习方式多种多样才能使学生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因此练习时要注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练习设计要新颖,要结合生活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喜欢数学,使数学课堂教学更生动有趣,更能适生活的实际需要,使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灵活,使课堂练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学习知识应该是由听懂到学会,由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因此,练习题的安排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有梯度、有层次地进行。一节练习课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练习设计必须形式多样,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习题既要少,也要注意有针对性、灵活性、典型性。习题的类型一般有以下几种:1基本练习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之后为了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基本能力所进行的模仿性较强的简单练习,是巩固知识和进行更深入练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练习内容。2变式练习在不改变知识的基本方法前提下,通过从不同的侧面来揭示知识的本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变式练习通常是把基本习题变换提问的角度,或者是提问的形式,如计算、选择、填空等。目的是以各种“变式题”促使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观察、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改错类型的练习,从反面理解知识,预防和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化错为利,培养细心检查的良好习惯。这样从正面、侧面、反面来理解知识才能更全面,更稳固。3提高练习将几个单项知识或几个知识点结合起来设计而成的练习。帮助学生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实现由基本技能到能力的转化。同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开发智力。小学数学练习课,既要发挥数学的思维价值,又要发挥数学的应用价值。要提高练习课的效益,我们必须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优化设计练习课。让我们每位数学老师上出精彩的练习课来。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因此,数学教学不能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这样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 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圆的认识”后,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一个半径为5米的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当有人在表演时,观看的人群自然的围成一个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羊吃到草的最大范围是一个圆形?”这些实际问题。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收藏
编号:260063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6.5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3
8
金币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练习
进步
基本
教学
方案
计划
规划
模式
- 资源描述:
-
-!
小学数学练习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练习课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多年来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以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带领学生核对答案作为主要形式,淡化练习过程的指导,缺乏对错因的分析;二是照本宣科,练一题讲一题,缺乏对知识的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训练。这样的练习课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感觉枯燥疲惫,教学效果自然不佳。为此我们结合教学实践,对练习课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初步形成了练习课教学模式,旨在体现练习的层次性、综合性、拓展性,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结合《比例尺的练习》来谈谈练习课的基本模式。
一、教材分例谈小学数学练习课的基本教学模式析
《比例尺的应用》在教材中,并没有单独一块练习课的内容安排,这一块内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它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练习课它不同于新授课,练习课的特点是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以达到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从而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中心,而是更关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情感和态度的形成等,课堂上要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拿到这个内容,我有两个思考:一是这堂课让学生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就够了吧吗?二是本堂课练习的生长点在哪里?因此我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读懂不同的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能够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 让学生体验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进行求比例尺,根据比例尺求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在教学中我用学校平面图和google地图来突破,力求通过一组练习,提升学生的认知。通过对比例尺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得出比例尺是有大小的,有时会根据图纸的大小设计比例尺,有时会根据内容先择合适的比例尺。这也是本堂课力求体现的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
二、教学流程
本堂我按照“情境导入,再现知识——基本练习,查漏补缺——变式练习,强化认知——综合应用,拓展延伸——课堂总结,反思提升”这样的五个步骤开展教学。
1.情境导入,再现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哥练的不是习题,是兴趣。”对于情境创设的问题,我认为高段课堂中情境创设还是很有必要的。在练习课开始,我创设了一个介绍实验小学的情境,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通过创设自然亲切的对话情境,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自然引入课题,使学生明确了所要练习的内容和练习的具体目标。
实验小学占地10万平方米,相当于一个长400米,宽250米的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如果把它画在平面图上,你打算用多少厘米长的线段来表示实际的长?这副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在图上的宽是多少厘米?在这幅图上量得操场的长是1.5厘米,操场实际长多少米?
2.基本练习,查漏补缺
练习首先要面向基础,让所学的新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最基本的能力。我设计了一份表格,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学生自主练习后,教师引导学生针对错误进行分析交流,引导学生对练习题中的新知识、新方法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总结提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越大,看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小,看到范围就大,内容越简略。
3.变式练习,强化认知
这一环节设计了一些填究题和判断题。应该说,这些题目都是容易错的题目。通过对一些题目的分析,让学生明确新知的本质,增强辨析能力;通过师生的交流对话,提升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要努力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自主探索、充分交流,达到发展学生的能力。
4.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练习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我设计了三道与生活相关的题目,把所学的知识置于更广阔的背景关系中,让他们跳起来摘“果子”,在摘“果子”的过程中领悟方法,以“动”促“思”。这样既可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又能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提升思维层次,使所学知识得到延伸和升华。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教师要根据练习内容的多少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几个课时完成练习内容,可以一个课时完成一个教学过程,也可以几个课时完成一个教学过程。二是练习题的选择要典型、新颖、有层次。三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展示与合作探究。四是在练习过程中要对个体和小组及时进行评价,并且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五是要根据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确定课堂教学策略,要实事求是,不要刻意追求环节而忽视实效。
练习课真的好难上,除了要设计过程,还要设计练习,更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要有清楚的了解。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能力,我觉得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
一、目前练习课存在的问题
自从课程改革以来,数学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老师能够根据课程理念的精神,重视课堂教学的优化处理。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数学练习课教学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练习课教学缺少设计或根本就没有教学设计,出现练习课变成习题课、作业课,对书上的练习题仅是做完了事,使练习走过场,基本上是教师统治课堂,一题一题地练习交流,不注意让儿童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思考。练习形式也是单一呆板。
上述现象的产生,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对练习课缺乏重视,对练习课的功能特点认识不够,导致我们对练习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
二、练习课的功能定位
小学数学中的练习课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很大比重。数学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心理学认为,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总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反映在教学规律上,学生要获得知识和能力,也要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在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学习数学不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就难以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课堂练习必须体现教学的如下功能:通过练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大纲、教材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实现“双基”目标;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建立良好的智能结构,实现“两力”目标;通过练习还可以获得反馈信息,检查学生独立学习数学的能力,评价教与学的水平。
三、练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练习课,根据练习内容可以分为单项练习课和综合练习课两种。单项练习课较注重巩固性基础练习和专项练习,而综合性练习课则较注重深化练习和发展练习。
1、单项练习课:练习的要求比较单一,可以在新授课之后,针对教材的某一个重点或难点安排练习;也可以是针对某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安排练习,以提
高学生辨别的能力;还可以在平时作业或试卷解答中,发现问题和错误,为了及时纠正和补漏,一般采用针对性练习。
2、综合练习课:综合练习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练习课安排的习题必须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学生的努力又能做的出的练习题。练习题的深度难度比单项练习课的要求要高。综合练习课中的习题设计,要利于知识归纳梳理和解题思路的拓宽。练习题的安排层次要清楚,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内容间要衔接,达到知识的沟通。
四、优化练习课的教学设计
1、练习课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一要深入钻研课标,确定本阶段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二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练习课的课堂教学计划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练习课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练习内容,并对练习进行科学的设计。如教学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后,首先要安排巩固性练习,然后是发展性练习,扩展知识的应用范围,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是综合练习,沟通新知与其他知识的纵横联系,促进知识网络的形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范例选择要典型、新颖、有层次。
练习课的课堂设计要合理地选择范例和练习题。一要典型,有助于巩固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提高解题的能力。二是难度要适当,选题难度太大,超出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承受能力,将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过多不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动力。多层次练习能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促进技能转化,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练习题设计要注意形式新颖,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习题,以中等学生为着眼点,面向全体学生配备好“必做”题和自选练习题,力求使好、中、差学生都有所获。
3、练习设计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做到“课本习题为主,课外习题为辅”。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可将教材习题进行适当的组合和练习形式的改编。在综合性练习当中,可以适当提高教材习题的难度,进行综合训练。当教材习题太少,或者已经处理完了,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与教学实际,需要加大练习量,这时可适当补充习题。对教材的二度开发也是很有意义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就要自身具有创新意识。
4、要合理安排练习的份量和练习时间。练习的数量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难易程度而定,要能保证基础知识得以巩固和基本技能得以形成,又要减轻学生的负担,特别要避免机械重复练习,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练习设计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创设情景,提高学习的兴趣。如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趣味的练习,一定能让学生乐此不疲,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5、练习要有针对性。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加强分类指导。任何时候,任何班级,都会有差异。在练习时,无论是习题的份量,难度的大小及练习时间的长短,教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又要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做到学习好的学生能吃饱,学习较差的学生吃得了。
6、练习设计要与学生的反馈相结合。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任何有目的的行为都必须实行控制,免使行为偏离目标。为此,我们在练习课的练习设计上,要注意针对新课后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组织反馈练习,同时加强课堂巡视,搜集信息,及时“调节”。每次练习,都必须严格要求,练习课结束前要求学生根据练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学生通过解题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练习课所涉及的解题和技巧。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深化。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练习和交流时间。要避免“匆匆过场”的现象。
五、练习方法要灵活多样
练习方式多种多样才能使学生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因此练习时要注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练习设计要新颖,要结合生活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喜欢数学,使数学课堂教学更生动有趣,更能适生活的实际需要,使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灵活,使课堂练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学习知识应该是由听懂到学会,由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因此,练习题的安排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有梯度、有层次地进行。
一节练习课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练习设计必须形式多样,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习题既要少,也要注意有针对性、灵活性、典型性。习题的类型一般有以下几种:
1.基本练习
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之后为了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基本能力所进行的模仿性较强的简单练习,是巩固知识和进行更深入练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练习内容。
2.变式练习
在不改变知识的基本方法前提下,通过从不同的侧面来揭示知识的本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变式练习通常是把基本习题变换提问的角度,或者是提问的形式,如计算、选择、填空等。目的是以各种“变式题”促使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观察、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改错类型的练习,从反面理解知识,预防和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化错为利,培养细心检查的良好习惯。这样从正面、侧面、反面来理解知识才能更全面,更稳固。
3.提高练习
将几个单项知识或几个知识点结合起来设计而成的练习。帮助学生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实现由基本技能到能力的转化。同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开发智力。
小学数学练习课,既要发挥数学的思维价值,又要发挥数学的应用价值。要提高练习课的效益,我们必须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优化设计练习课。让我们每位数学老师上出精彩的练习课来。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因此,数学教学不能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这样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
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圆的认识”后,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一个半径为5米的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当有人在表演时,观看的人群自然的围成一个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羊吃到草的最大范围是一个圆形?”这些实际问题。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展开阅读全文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