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教学教育心理学(全部资料课程教案).doc
-/第一篇 导论第一章 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教学目的1、明确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任务及研究内容。2、理解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3、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原则。 难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什么是幼儿 幼儿一般指的是36、7岁的儿童二、什么是教育广义:教育是造就、培养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Eg:你父亲教你怎样做人。 看了这场电影对你有什么意义。狭义:指的是学校教育教育的本质:“3个人”人 教育 人 成人 人 (教师) (学生) (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人; 体现做人的人;使他懂得有尊严的人) (家长) (子女)三、学校教育的分类:大学 中学 小学 幼儿园教育等等1、幼儿教育:幼儿园教育非幼儿园教育2、幼儿教育的最典型的形式幼儿园教育3、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 主导 幼儿 反馈 教师四、什么是心理学心:心思、思想、感情理:规则、规律心理学psychologyPsychology=psyche(灵魂)+logos(科学)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里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3、心理现象包括的内容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共性)认识过程(感、知、记、思、想)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注:注意伴随整个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差异):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4、心理学的分类(把它形象的比喻成一棵大树)普通心理学:感觉心理学知觉心理学记忆 思维 言语 情感等心理学意志心理学个性心理学等等发展心理学:1、比较心理学:动物与人比较心理学 动物之间比较心理学2、年龄及发展心理学:婴儿、幼儿(婴幼儿)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 青年心理学 成年心理学 老年心理学 等等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司法心理学艺术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军事,商业心理学 等等五、什么是幼儿教育心理学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一门科学。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幼儿(36、7岁)心理的形成规律。如何应用规律。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揭示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的心理形成和发展规律,从而心理科学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研究如何应用幼儿的心理规律来提交教育效能,加速幼儿健康成长的心理原则。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即本书的知识体系)简单来说,本书由四部分组成:导论 幼儿心理形成规律与教育 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第二节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一)理论作用:有助于了解、解释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前因后果。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二)实践作用有助于幼儿教育实践中的有关问题的解决。Eg:梅州市机关幼儿园大班不要求写字。二、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二)提高幼儿教育工作效率。(三)提高教师素质。第三节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一、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实践性原则 4、综合性原则二、研究方法观察法(最常用)、访谈法、测量法、实验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等。三、常用研究方法观察法(一)观察法的含义指应用感官或借助于科学的观察仪器(如监视器),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的言语表现进行考察,从而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二)作用1、有助于教师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和客观地评价幼儿。2、有助于教师确定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计划。(三)观察的程序1、对观察结果的记录、描述。 2、对观察结果的解释。(四)有效观察的条件 “外门看热闹,内门看门道”1、做好观察的前期准备工作(eg:确定目的和对象、制定计、准备工具等)2、做好观察记录(eg:描述性的文子、数字、等级记录、视听设备等)3、消除观察误差(五)几种常见的观察方法1、轶事记录eg:幼儿玩玩具是单独玩/合群玩(可反映出)性格(孤僻还是开朗、合群)2、时间取样 eg:每隔几分钟进行对同一个幼儿的观察。3、事件取样本章作业:1、教育的含义?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有哪些?5、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有什么作用? 6、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有什么意义?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有哪些?8、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教学后记:本章知识内容比较抽象,知识点较多,要想让学生短时间内牢固把握好,必须举实例加以分析说明,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上课的课堂氛围及作业反馈情况来看,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好。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教学目的1 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2 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3 明确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难点: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3、幼儿教育心理学常见的研究方法是什么?(二)新课内容第一节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一、心理发展的含义(理解)广义上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一生的心理特征。狭义上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的心里演变与扩展。二、心理发展的特点心理活动 简单、具体复杂、概括(发展过程) 无意有意 笼统分化 零乱形成体系三、心理发展的性质1、连续性与阶段性 eg: 2-3岁儿童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2、定向性与顺序性 eg;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3、不平衡性 有人大器晚成、有人智力超前4、差异性 eg;双胞胎(性格、气质不同,一个内向、一个外向)四、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阶段划分(一)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年龄有关,但又不是完全由年龄决定;不是一个年龄一个样,一些特征可能只持续1年,有些可能持续4、5年。(二)年龄特征的阶段划分(美国 精神分析理论家和精神分析医生:艾里克森Erikson、E、H、)于1950年提出了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1、信任对怀疑(01岁) 2、自主对羞怯、疑虑(13岁)3、主动对内疚(36岁) 4、勤奋对自卑(612岁)5、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1218岁) 6、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7、生成感对停滞感(2550岁) 8、完善感对绝望感(50岁以后) 1、信任对怀疑(01岁) eg:小孩不让陌生人抱。2、自主对羞怯、疑虑(13岁)eg:学会走路了。3、主动与内疚(36岁) eg:什么事都想自己来做,但又怕做不好,这时会产生内疚。(三)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受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三)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受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影响。第二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一 、幼儿的言语发展 幼儿期是幼儿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期也是个体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 (一)词汇(幼儿的词汇通常都是身边接触的词。eg、爸爸的爸爸叫爷爷)(二)语法、口语表达能力 由简单复杂的复合句子都能表达;eg:因为。所以。;如果。那么。幼儿言语表达的特点:想到什么说什么,缺乏条理性、连贯性、言语过程中夹杂着丰富的表情和手势,并且主要是对话语言。二、幼儿的认知发展(一)感知觉与观察1、颜色:早期,可以辨别认识不同颜色,但对混合色和不同色度的颜色不易分清。随着年龄增长,辨别能力逐渐提高2、空间:由易到难,有具体到抽象,难以辨别左右方位。3、时间(感知)4、观察:受干扰、不能持久、观察不细致(二)幼儿的记忆发展记忆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保持和重现。幼儿记忆的特点:无意记忆为主(形象鲜明的,印象深刻的,激起强烈情绪体验的) 形象记忆为主机械记忆为主(4岁以后能对识记材料进行理解性加工)(三)思维(概念、三种水平)思维是对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幼儿思维的三种水平: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Eg:小男孩打架: 手、脚踢打模仿超人的动作不再用动作,而是用语言、数字(不要再惹我,否则我会使劲踢你,巴掌打你三次的哦!)(四)幼儿的想象发展(概念、 特点)想象是指人脑对感知到的事物的形象加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幼儿想象的特点:想象的任意性;主题易变,不能长时间想象同一个主题。想象的夸张与混淆;想象夸张、与现实混淆。想象的再造性;以再生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eg:玩过家家(你来做爸爸啊,我来做妈妈啊,我们一起来啊来玩过家家啊。)。三、幼儿的情绪与情感发展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幼儿情绪与情感特点:丰富外显:高兴就笑,害怕就哭控制力差(一) 情绪识别与理解(二) 情绪情感体验(三) 情绪表达与控制四、幼儿的个性与社会发展 (客家人的个性:没有梅县人写(文化之乡)不成,没有兴宁人骂(能言善道)不成,没有五华人打(性格硬直)不成。(一)个性的发展1、自我意识: 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2、性格特点:好奇心强 独立性不断发展 坚持性不断提高(二)社会性的发展1、同伴交往:群体活动逐渐增多2、社会行为: 与人合作、惹人喜欢;顽皮、反抗、不合作3、性别化 :理解和接受性别第三节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一、遗传和生理成熟(了解概念)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心理发展。二、环境(了解概念)(一)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Eg:印度、狼孩的故事(二)环境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三、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一)环境影响着遗传物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二)遗传素质及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第四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幼儿教育及基本原则(一)教育的主导原则(表现在三个方面) 见P531、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2、教育是根据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的活动。3、教育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与家庭、环境相协调的活动“最近发展区” 理论1.提出者:维果斯基2.定义: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3.总结:他认为教育教学要着眼于、落实于最近发展区内,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头,而不是迁就原有水平。(二)早期教育(概念)一般指从出生到小学前的教育。1、抓关键期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和教育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2-3岁 言语发展;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社会交往 4岁前:图像视觉辨认 5-5.5岁: 掌握概念 5-6岁: 掌握词汇2、教育方法及内容的选择:培养幼儿的兴趣,注重启蒙性、启智性,不以灌输知识为目的。(三)幼儿教育的原则1、热爱与尊重幼儿2、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3、面向全体,因人施教4、保教合一5、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二、幼儿能力差异与因材施教(一)能力差异的各种表现一般能力指在各种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如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等。特殊能力是从事专门活动中所必须的某种能力,如数学能力、绘画能力、音乐能力等。幼儿能力差异的表现:1、 类型的差异;有的音乐能力突出;有的想象力丰富;有的擅长视觉记忆、有的擅长听觉记忆。2、 发展水平的差异:超常儿童(IQ130以上);低常儿童(IQ69以下)3、 表现早晚的差异:“早慧”多出现在音乐、绘画、诗歌等领域,如,莫扎特、白居易。“大器晚成:爱因斯坦,齐白石。总结:不稳定、很大的可变性、很强的可塑性。(二)针对能力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幼儿教师应依照幼儿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利用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 超常儿童:适当教育,不能操之过急,拔苗助长。 接受常规教育同时给予个别化辅导。 可提前入学或跳级 适当扩展教学内容,适当加快教学进度低常儿童:直观性教育方法 循序渐进小步子程序 反复练习老师应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发展状况,优缺点,然后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三、幼儿气质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幼儿的气质及其差异表现1、气质即平时所说的“性情”、“ 脾气”,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气质具有天赋性、稳定性2、气质的类型(1)胆汁质:精力旺盛,反应迅速。脾气急躁,容易冲动,情绪明显表露于外,但持续时间不长。(2)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敏捷;情绪不稳定,注意和兴趣易转移.。(3)粘液质:安静稳定,反应缓慢,沉默寡言,交际适度,能克制自己,注意稳定但不容易转移。(4)抑郁质:行为孤僻,反应迟缓;具有较高的感受性,善于觉察他人不易觉察的细节;情绪反应深刻、持久,但不表现于外,具有内倾性。(二)针对幼儿的气质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胆汁质:既要让他们有所触动,又要避免激怒他们。教会他 们自制,养成安静守纪律的习惯。多血质:因势利导,发挥长处,注意培养孩子活泼开朗、 朝气蓬勃的良好性格,同时通过一些相对安静的游戏活动(弹琴、唱歌、画画、练字等),培养他们稳定的兴趣,自控力和责任感等粘液质:多给予他们参加各种活动的机会,及时鼓励、赞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活动的积极性。抑郁质:给予充分的关心和帮助,避免公共场合批评指责;多给予鼓励和夸奖,引导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合群的习惯等。总结:发挥幼儿各种气质的积极特征,控制消极特征,采用相应的教育方法。四、幼儿性格差异与因材施教(一)性格及其差异表现1、.概念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独特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如善良、真诚、友爱、坚强等。2、性格与气质 区别:气质先天形成,不易变化;性格后天形成,可以改变 联系:气质影响性格发展的速度。如:胆汁质和多血质的人比粘液质的人更容易形成果断性和勇敢性的特点。3、性格的特征 勤劳与懒惰;自信与自卑 独立性与依赖性;勇敢与怯懦 兴平气和与激怒;情绪饱满与情绪消沉4、性格的类型 外倾型和内倾型; 顺从型与独立型多数人处于两个极端类型之间(二)针对幼儿的性格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良好性格的幼儿:及时的肯定与表扬。不良性格的幼儿:了解其性格形成原因,采取正面教育、启发诱导的方法,指出缺点,提出积极的要求。Eg:对自尊心强的幼儿,可利用其上进心,促使其看到自己的不足,要虚心;对自信心不足的幼儿,不能过分责备,尽量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以增强其自信心。 课后作业:1、心理发展的含义与特点是什么?2 、心理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3、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怎样的?4、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5、幼儿教育的原则是什么?6、见p24 讨论题 第9条教学后记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虽然抽象的理论知识较多,但学生能紧跟老师的思维来参与学习、讨论;从作业情况来看,学生基本上对知识点把握较好,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第四章 学习与幼儿心理发展教学目的1、了解学习活动的一般概述及学习的基本理论2、掌握幼儿学习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的基本理论难点:学习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教学方法:讨论、讲授、比较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1 幼儿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2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二)新课内容第一节 学习活动的一般概述由复习引出新课题复习: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先天) 环境(后天)学习环境 社会环境Eg:印度:狼孩的故事 结果 不会直立行走、不会说话、没有人类的动作和情感。Eg:环境决定论者(华生)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可以在自己特殊天地里培养他们,可以把他们训练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乞丐、小偷。我不管他们的天姿、爱好、才能、种族。导入语: 那么,后天的环境影响着幼儿心理发展起着很大作用;那么,作为学习是后天环境中的一分子,学习与幼儿心理发展又有着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题略)学习是教育心理学最中心、最重要的问题。一、学习的定义(一)从心理学角度看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相对持久的心理变化过程。Eg:幼儿毫不犹豫地触摸发热的熨斗,“烫手”之后,就不会去摸发热的熨斗了(掌握了这个经验)内部心理结构(二)狭义的学习学校的学科学习其实学习的范畴很广eg;你语文学的怎样?(学科学习)来到职校,你要自己学会洗衣服(适应环境的学习)你要学会与他人沟通(适应团体生活的学习)(三)学习的特点1、学习是个体通过不断的实践而主动适应环境的活动。(幼儿为了生存要学会自己进食;自己控制大小便;包括学会说话。)2、学习的结果可以通过相应的行为变化体现出来。 幼儿从不会说话与人交流; 不会写字写自己的名字3、学习是一种普通存在的现象。人类、动物和机器都可进行学习二、学习的种类(一)从学习的内容来分1、知识的学: 指学习具体的事实及其相应的关系等信息。2、技能的学习(认知技能 运动技能)认知技能的学习指改善和加强幼儿认知能力的学习。 例如学习观察、比较、辨别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操作技能的学习指掌握有组织的、协调一致的肌肉动作的 活动。 例如穿衣脱衣;洗脸刷牙3、态度与社会规范的学习:建立对己、对人和对事的正确态度,形成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行为。(二)从学习的方式来分: 1、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幼儿通过亲身参与活动,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经验的学习方式。(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2、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是把别人的经验转化成自己的经验学习方式。 接受学习通常由教师按预定的目标和步骤,向学习者传授知识。(三)加涅根据儿童学习结果来分:(外部资料)美Gagne RM “心理学家”1、言语信息 2、智慧技能 3、认知策略 4、动作技能 5、态度教师的总结为了有效地生存,并能够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四、学习的主要特点(一)人类学习的基本特点:区别于动物来说,人类学习的主要特点有如下两点:1、是在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中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过程。2、是以语言交际为中介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3、是有目的、自觉、积极主动的过程。(二)幼儿学习特殊性的表现1、具有活动游戏性2、具有直观操作性3、具有指导模仿性加以解释:1、儿童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既需要学习间接经验,也需要获得直接经验。2、儿童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知识。3、儿童的学习是为参与未来的生活实践做准备的,也是一种社会化过程。第二节 幼儿游戏一种特殊的学习形式第三节 学习的基本理论一 、联结学习理论联结学习理论主张学习即某种刺激与某种反应之间建立联系、联结的过程。(一)经典性条件反射 1、经典条件反射指将不诱发反应的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刺激)和另一个能诱发反应的刺激(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条件刺激时,也能引发同类反应的过程。2、前苏联生理学家、巴浦洛夫 刺激反应(理论) 即SR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狗的唾液分泌条件反射。 (P74)巴甫洛夫认为:由于铃声与食物相联系,狗听到铃声便会联想起食物,铃声也就成为食物的信号刺激。这种联想的建立实际上是学习得来的。望梅止渴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路过一片荒凉的 干旱地区,将士们又累又渴。此时,曹操灵 机动,告诉将士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 树结满了梅子。”一想到梅子,将士们嘴里就 流出口水,都加快了步伐。走出了干旱之地, 将士们虽没见到梅林,但已经有水喝了。 思考: 曹操运用了什么理论? 你还知道哪些短语与经典性条件反射有关? 3、与经典性条件反射有关的短语: 触景生情、睹物思人、一见钟情、爱屋及乌、 风声鹤唳、谈虎色变、闻风丧胆、惊弓之鸟、 望梅止渴等 4、幼儿在生活中会接触很多刺激,如物体的形状、颜色、气味、声音等,都可以引起幼儿联想,产生相应反应。 幼儿教育过程中注意避免产生条件反射泛化如:某幼儿因在幼儿园中与其小伙伴玩耍 、打闹而受到老师的严厉训斥,此后, 该幼儿不仅害怕与小伙伴玩耍,也害怕进入幼儿园。 如:“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也是条件反射泛化的表现。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联结学习理论观点:主张学习即某种刺激与某种反应之间建立联系、联结的过程,该过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1、斯金纳将没有明显刺激,而由个体自发产生的行为称为操作行为。2、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RS(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发现斯金纳箱斯金纳认为:操作反应之后所得到的食物刺激是决定反应能否建立的关键。3、强化物: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称为强化物。4、操作性条件反射也称为强化理论5、强化理论被用于研究幼儿的学习行为: 幼儿的各种学习行为的形成都基于外界的强化或鼓励。 6、典型的强化物: 食物、糖果、玩具、小红花等物质以及 言语表扬、鼓励、社会认可等。 【案例1】 我的女儿湘湘相对其他孩子来说,还算比较独立,不太 娇气。比如,平时如果不小心摔倒了,除非是比较严重的, 一般湘湘是不哭的,爬起来拍拍身子继续玩。很小刚开始 学走路时,湘湘也经常摔倒,摔倒时也经常哭,甚至有时 赖在地上不起来。有一次可能是摔得比较轻,湘湘没有哭, 于是我就在她的手上贴了一个贴图,并表扬了她。以后只 要她摔倒不哭,我都会给她一个小贴图,以示奖励,如此 反复一段时间后,慢慢地孩子养成了一种习惯,摔倒了不 哭,而是自己爬起来。有一天,湘湘自己爬茶几时,不小 心从茶几上滚下来,掉到地上后,她条件反射地马上咕噜 爬起来,站起来后一会儿才想起脚碰疼了这才哭了起来。 二、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观点:强调学习的内部过程及认知结构的建立,强调个体的意识及主动调控。(一)早期顿悟学习理论德国心理学家苛勒的实验德国心理学家苛勒认为学习是一个顿悟过程。即突然觉察到问题解决的办法。而非盲目摸索、逐步减少错误的过程。 (二)现代的认知学习理论1、现代的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人类学习是建立、重组认知结构的过程。2、代表人物:皮亚杰、布鲁纳、奥苏伯尔等3、主要观点: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是在已有认知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会学习。三、社会学习理论1、社会学习是个体通过与环境中的其他个体或群体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各种行为、获得有关事件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认识以及获得有效地进行某种活动的知识经验等的学习方式。2、代表人物:班杜拉(美国心理学家)3、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认为人类的许多学习,尤其是社会行为方面的学习,不必事事亲身经历来获得直接经验,可以通过观察而获取替代性的间接经验。观察学习(模仿学习)是指观察别人的行为方式及其行为后果,并在某种情境中做出或避免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耳濡目染、见贤思齐、以身作则等描述都是观察学习。观察学习的过程:班杜拉认为,由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阶段(或四个子过程)构成。 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起始环节,在注意过程中,示范者行动本身的特征、观察者本人的认知特征以及观察者和示范者之间的关系等诸多因素影响着注意的效果。 在观察学习的保持阶段,示范者虽然不再出现,但他的行为仍给观察者以影响。使示范行为在观察者记忆中保持。 观察学习的第三个阶段是观察者把记忆中行为,在适当的情况下将相应的行为实际地表现出来。即复现以前所观察到的示范行为。 观察学习者是否能够经常表现出示范行为要受到行为结果因素(强化)的影响。如果可以得到强化,则产生一种动机促使行为复现。这就是动机过程。 (强化)包括外部强化、自我强化和替代性强化。 班杜拉把这三种强化作用看成是学习者再现示范行为的动机力量。 第四节 学习与幼儿身心发展学习与幼儿身心发展的辩证关系:学习与幼儿身心发展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为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而学习又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一、学习与幼儿的生理发展(一)学习对生理发展的依存性研究表明,学习需要以个体的生理发展为自然前提,个体的生理发展为有效学习提供物质可能。(美 心理学家格赛尔 双生子爬梯实验)(二)学习对生理发展的促进作用(理森的研究)eg;伤仲永的故事个体的生理发展遵循“用进废退”的自然法则。 “用进废退”:“用”即意味着后天的学习,学习可以促进个体的生理发展。例1、(理森的研究以动物为研究对象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感觉剥夺实验。)例2、研究表明,学习可以明显促进人类个体的生理发展。二、学习与幼儿的心理发展(一)学习对心理发展依存性(美 心理学家 加涅积累学习观点他认为,新的学习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任何新能力的形成都必须先学习包含在新能力里面的从属的能力。)(二)学习对心理发展促进作用 eg:印度“狼孩”的例子说明,早期学习经验的缺失直接阻碍心理正常发展。eg;伤仲永的故事王安石作品,选自临川先生文集。这是关于一个名叫“仲永”的神童,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生才华出众,因后天自己不要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中心思想:人的知识才能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本章作业1、幼儿的学习具有特殊性表现在哪里?2、学习的基本理论有那些?(用列表的形式)3、“用进废退”含义?4、学习的含义?、教学后记本章内容抽象的理论知识较多,就学生的理解能力来看,知识难度较大。作为教师要充分举些身边的实例来分析说明,同时运用比较的教学方法来对“学习的理论”进行比较,这样较容易让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的观点。通过4节课的教学下来,在学生积极的参与下,教学效果是可以的,学生作业做得也较好。就1-3章可进行考试。本章第二节内容附表 学习基本理论(表格)理论实验名称国家代表人物理论观点联结学习理论经典性条件反射前苏联巴甫洛夫学习即某种刺激与某种反应之间建立联系、联结的过程,该过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操作性条件反射美国斯金纳认知学习理论早期顿悟学习理论德国苛勒强调学习的内部过程及认知结构的建立,强调个体的意识。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瑞士美国皮亚杰、布鲁纳、奥苏伯尔社会学习理论美国班杜拉人类的许多学习、尤其是社会行为方面的学习,不必事事亲身经历来获得直接经验,可以通过观察而获取替代性的间接经验。第四章 幼儿游戏及其指导教学目的1 引导学生了解游戏的实质。2 掌握幼儿游戏的特点、作用及种类。3 明确如何对幼儿游戏进行有效指导。教学重难点重点:幼儿游戏的特点、作用、种类。难点:如何对幼儿游戏进行有效指导。教学方法:讲授、比较教学课时:6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1、学习的含义?2、幼儿学习具有特殊性表现在哪里?(二)新课内容第一节 游戏的实质一、游戏的概念游戏是幼儿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的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二、国外关于幼儿游戏的理论(连线题出处)1、剩余精力说英 哲学家 斯宾塞2、练习说或生活准备说德 生物学家 格罗斯3、游戏欲望说荷兰 生物学家 拜登代克4、复演说美 心理学家 霍尔5、社会情感表现说奥地利 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6、认知动力说瑞士 心理学家 皮亚杰7、社会性活动说前苏联 心理学家 维果斯基三、中国关于幼儿游戏的理论陶行知、陈鹤琴、朱智贤等认为:游戏是适合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方式,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表现在:1、游戏具有社会性,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2、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它不是社会生活的简单翻板,而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3、游戏是幼儿有意识、有目的、主动参与的、且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第二节 幼儿游戏的特点与作用一、幼儿游戏的特点1、自由性(自主自愿、出于兴趣和愿望)2、趣味性(本身固有属性、不同于劳动)3、虚构性(虚构性=假想性,以模仿为基础,不受条件限制)4、社会性(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有目的、有意识,体现社会文化差异)5、实践性(具体、特殊的实践活动)二、幼儿游戏的作用1、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2、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智力和言语的发展。3、游戏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品质的形成。4、促进幼儿美感和美的创造力的发展。5、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第三节 幼儿游戏的种类根据游戏的教育作用和特点划分,游戏的种类有:创造性游戏 有规则的游戏幼儿游戏:1、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表演游戏(特点 作用 通过例子帮助学生理解)2、有规则的游戏:智力游戏(提高学习兴趣) 体育游戏(增进体格发展) 音乐游戏(自怡作用)第四节 幼儿游戏的有效指导游戏的一般指导方法1、准备工作 2、游戏中的观察 3、教师介入游戏一、方法:1、准备工作(准备时、地、材料等) 2、观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表现、需要、作出合理的指导)3、介入游戏 平行 合作指导二、各类游戏的指导1、角色游戏的指导(概括为如下八点)丰富游戏的生活经验,以扩大游戏的构思范围,充实游戏的内容。为幼儿提供时间、场地和玩具。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主题进行游戏。教会幼儿分配和扮演角色。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指导。教师可直接参加游戏,以角色身份指导游戏。使幼儿愉快得结束游戏。根据需要,教师与幼儿共同对游戏作简要评价。2、结构游戏的指导A:定型材料游戏的指导: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帮助幼儿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幼儿有目的地独立地进行构造,能按顺序建造内容比较丰富的物体,进而把单个结构物组合成较复杂的整体。教幼儿爱护结构材料和构造后果,整齐地收放材料,会欣赏和评价构造物。B:不定型材料结构游戏的指导:创造良好的游戏条件 掌握基本的玩法 建立必要的规则3、表演游戏的指导(教师指导时应该注意下面4个问题)选择幼儿容易理解的、又便于表演的作品。吸引幼儿参加表演游戏的准备工作。用建议和商量的口吻帮助幼儿分配角色,并尊重幼儿自己的选择。在表演游戏过程中,小班幼儿不会做表演游戏,需要教师先做示范表演,然后教会几个幼儿表演,再教会其他幼儿表演。4、有规则游戏的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但注意4点)教会幼儿正确的游戏,教师应有示范,把游戏名称、玩法、规则、结果介绍清楚。对技能性的游戏,教师应教幼儿技能。可分组会或个别教学。在幼儿独立开展有规则游戏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并帮助幼儿遵守规则。鼓励幼儿积极的参加游戏,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施行因材施教,给予很好的提高。本章作业1、游戏的含义?2、国外关于幼儿游戏的理论有哪些?(列表格)3、幼儿游戏的特点有哪些?4、幼儿游戏的作用有哪些?5、根据游戏的教育作用和特点将游戏划分为几类?6、游戏的一般指导方法步骤是什么?附表 国外幼儿游戏的基本理论国家学派人名主要理论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剩余精力说德国生物学家格罗斯练习或生活准备说荷兰生物学家拜登代克游戏欲望说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复演说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社会情绪表现说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知动力说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社会性活动说教学后记本章内容有趣味性,学生学习兴趣较浓,通过具体实例讲解,使理论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吸收;在第三节(幼儿游戏的种类)的讲授中遇到的问题较多
收藏
编号:260070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11.77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3
10
金币
- 关 键 词:
-
幼教
教学
教育
心理学
全部
全体
整个
资料
课程
教案
- 资源描述:
-
-/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的
1、明确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任务及研究内容。
2、理解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3、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原则。
难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什么是幼儿 幼儿一般指的是3—6、7岁的儿童
二、什么是教育
广义:教育是造就、培养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
Eg:①你父亲教你怎样做人。
②看了这场电影对你有什么意义。
狭义:指的是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3个人”
人 教育 人 成人 人
(教师) (学生) (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人; 体现做人的人;使他懂得有尊严的人)
(家长) (子女)
三、学校教育的分类:大学 中学 小学 幼儿园教育等等
1、幼儿教育:幼儿园教育∕非幼儿园教育
2、幼儿教育的最典型的形式——幼儿园教育
3、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教师 主导 幼儿 反馈 教师
四、什么是心理学
心:心思、思想、感情
理:规则、规律
心理学——psychology
Psychology=psyche(灵魂)+logos(科学)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里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
3、心理现象包括的内容
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共性)①认识过程(感、知、记、思、想)
②情感过程
③意志过程
注:注意伴随整个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差异):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
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4、心理学的分类(把它形象的比喻成一棵大树)
普通心理学:感觉心理学
知觉心理学
记忆 思维 言语 情感等心理学
意志心理学
个性心理学等等
发展心理学:1、比较心理学:①动物与人比较心理学
②动物之间比较心理学
2、年龄及发展心理学:①婴儿、幼儿(婴幼儿)心理学
②儿童心理学
③青年心理学
④成年心理学
⑤老年心理学 等等
应用心理学:①教育心理学
②工业心理学
③医学心理学
④护理心理学
⑤司法心理学
⑥艺术心理学
⑦体育心理学
⑧军事,商业心理学 等等
五、什么是幼儿教育心理学
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一门科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①研究幼儿(3——6、7岁)心理的形成规律。
②如何应用规律。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①揭示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的心理形成和发展规律,从而心理科学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②研究如何应用幼儿的心理规律来提交教育效能,加速幼儿健康成长的心理原则。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即本书的知识体系)
简单来说,本书由四部分组成:①导论
②幼儿心理形成规律与教育
③幼儿的心理健康
④幼儿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
第二节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理论作用:①有助于了解、解释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前因后果。
②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
(二)实践作用——有助于幼儿教育实践中的有关问题的解决。Eg:梅州市机关幼儿园大班不要求写字。
二、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二)提高幼儿教育工作效率。
(三)提高教师素质。
第三节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一、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实践性原则 4、综合性原则
二、研究方法——观察法(最常用)、访谈法、测量法、实验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等。
三、常用研究方法——观察法
(一)观察法的含义——指应用感官或借助于科学的观察仪器(如监视器),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的言语表现进行考察,从而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二)作用
1、有助于教师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和客观地评价幼儿。
2、有助于教师确定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计划。
(三)观察的程序
1、对观察结果的记录、描述。 2、对观察结果的解释。
(四)有效观察的条件 “外门看热闹,内门看门道”
1、做好观察的前期准备工作(eg:确定目的和对象、制定计、准备工具等)
2、做好观察记录(eg:描述性的文子、数字、等级记录、视听设备等)
3、消除观察误差
(五)几种常见的观察方法
1、轶事记录——eg:幼儿玩玩具——是单独玩/合群玩——(可反映出)性格(孤僻还是开朗、合群)
2、时间取样 eg:每隔几分钟进行对同一个幼儿的观察。
3、事件取样
本章作业:
1、教育的含义?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有哪些?
5、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有什么作用? 6、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有什么意义?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有哪些?
8、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教学后记:
本章知识内容比较抽象,知识点较多,要想让学生短时间内牢固把握好,必须举实例加以分析说明,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上课的课堂氛围及作业反馈情况来看,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
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2 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3 明确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难点: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幼儿教育心理学常见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二)新课内容
第一节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理解)
广义上——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一生的心理特征。
狭义上——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的心里演变与扩展。
二、心理发展的特点
心理活动 简单、具体→复杂、概括
(发展过程) 无意→有意
笼统→分化
零乱→形成体系
三、心理发展的性质
1、连续性与阶段性 eg: 2-3岁儿童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
2、定向性与顺序性 eg;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
3、不平衡性 有人大器晚成、有人智力超前
4、差异性 eg;双胞胎(性格、气质不同,一个内向、一个外向)
四、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阶段划分
(一)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年龄有关,但又不是完全由年龄决定;不是一个年龄一个样,一些特征可能只持续1年,有些可能持续4、5年。
(二)年龄特征的阶段划分(美国 精神分析理论家和精神分析医生:艾里克森Erikson、E、H、)于1950年提出了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1、信任对怀疑(0—1岁)
2、自主对羞怯、疑虑(1—3岁)
3、主动对内疚(3—6岁)
4、勤奋对自卑(6—12岁)
5、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12—18岁)
6、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
7、生成感对停滞感(25—50岁)
8、完善感对绝望感(50岁以后)
△ 1、信任对怀疑(0—1岁) eg:小孩不让陌生人抱。
2、自主对羞怯、疑虑(1—3岁)eg:学会走路了。
3、主动与内疚(3—6岁) eg:什么事都想自己来做,但又怕做不好,这时会产生内疚。(三)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受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三)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受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影响。
第二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 、幼儿的言语发展
幼儿期是幼儿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期也是个体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
(一)词汇(幼儿的词汇通常都是身边接触的词。eg、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二)语法、口语表达能力 由简单→复杂的复合句子都能表达;eg:因为。。。所以。。。;如果。。。那么。。。
△幼儿言语表达的特点:
想到什么说什么,缺乏条理性、连贯性、言语过程中夹杂着丰富的表情和手势,并且主要是对话语言。
二、幼儿的认知发展
(一)感知觉与观察
1、颜色:早期,可以辨别认识不同颜色,但对混合色和不同色度的颜色不易分清。随着年龄增长,辨别能力逐渐提高
2、空间:由易到难,有具体到抽象,难以辨别左右方位。
3、时间(感知)
4、观察:受干扰、不能持久、观察不细致
(二)幼儿的记忆发展
记忆———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保持和重现。
幼儿记忆的特点:①无意记忆为主(形象鲜明的,印象深刻的,激起强烈情绪体验的)
②形象记忆为主
③机械记忆为主(4岁以后能对识记材料进行理解性加工)
(三)思维(概念、三种水平)
思维——是对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幼儿思维的三种水平:①动作思维②具体形象思维③抽象思维。
Eg:小男孩打架: 手、脚踢打→模仿超人的动作→不再用动作,而是用语言、数字(不要再惹我,否则我会使劲踢你,巴掌打你三次的哦!)
(四)幼儿的想象发展(概念、 特点)
想象——是指人脑对感知到的事物的形象加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幼儿想象的特点:①想象的任意性;主题易变,不能长时间想象同一个主题。
②想象的夸张与混淆;想象夸张、与现实混淆。
③想象的再造性;以再生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eg:玩过家家(你来做爸爸啊,我来做妈妈啊,我们一起来啊来玩过家家啊。。。)。
三、幼儿的情绪与情感发展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幼儿情绪与情感特点:①丰富②外显:高兴就笑,害怕就哭③控制力差
(一) 情绪识别与理解
(二) 情绪情感体验
(三) 情绪表达与控制
四、幼儿的个性与社会发展 (客家人的个性:没有梅县人写(文化之乡)不成,没有兴宁人骂(能言善道)不成,没有五华人打(性格硬直)不成。
(一)个性的发展
1、自我意识: 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
2、性格
特点:①好奇心强 ②独立性不断发展 ③坚持性不断提高
(二)社会性的发展
1、同伴交往:群体活动逐渐增多
2、社会行为: 与人合作、惹人喜欢;顽皮、反抗、不合作
3、性别化 :理解和接受性别
第三节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遗传和生理成熟(了解概念)
㈠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㈡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㈢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心理发展。
二、环境(了解概念)
(一)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Eg:印度、狼孩的故事
(二)环境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三、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一)环境影响着遗传物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
(二)遗传素质及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第四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幼儿教育及基本原则
(一)教育的主导原则(表现在三个方面) 见P53
1、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
2、教育是——根据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的活动。
3、教育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与家庭、环境相协调的活动
△“最近发展区” 理论
1.提出者:维果斯基
2.定义: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
3.总结:他认为教育教学要着眼于、落实于最近发展区内,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头,而不是迁就原有水平。
(二)早期教育(概念)——一般指从出生到小学前的教育。
1、抓关键期
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和教育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2-3岁 言语发展;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社会交往
4岁前:图像视觉辨认
5-5.5岁: 掌握概念
5-6岁: 掌握词汇
2、教育方法及内容的选择:培养幼儿的兴趣,注重启蒙性、启智性,不以灌输知识为目的。
(三)幼儿教育的原则
1、热爱与尊重幼儿
2、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3、面向全体,因人施教
4、保教合一
5、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
二、幼儿能力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能力差异的各种表现
一般能力——指在各种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如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等。
特殊能力——是从事专门活动中所必须的某种能力,如数学能力、绘画能力、音乐能力等。
幼儿能力差异的表现:
1、 类型的差异;有的音乐能力突出;有的想象力丰富;有的擅长视觉记忆、有的擅长听觉记忆。
2、 发展水平的差异:超常儿童(IQ130以上);低常儿童(IQ69以下)
3、 表现早晚的差异::“早慧”多出现在音乐、绘画、诗歌等领域,如,莫扎特、白居易。“大器晚成:爱因斯坦,齐白石。
总结:不稳定、很大的可变性、很强的可塑性。
(二)针对能力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幼儿教师应依照幼儿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利用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
超常儿童:适当教育,不能操之过急,拔苗助长。
接受常规教育同时给予个别化辅导。
可提前入学或跳级
适当扩展教学内容,适当加快教学进度
低常儿童:直观性教育方法
循序渐进小步子程序
反复练习
老师应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发展状况,优缺点,然后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三、幼儿气质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幼儿的气质及其差异表现
1、气质——即平时所说的“性情”、“ 脾气”,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气质具有天赋性、稳定性
2、气质的类型
(1)胆汁质:精力旺盛,反应迅速。脾气急躁,容易冲动,情绪明显表露于外,但持续时间不长。
(2)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敏捷;情绪不稳定,注意和兴趣易转移.。
(3)粘液质:安静稳定,反应缓慢,沉默寡言,交际适度,能克制自己,注意稳定但不容易转移。
(4)抑郁质:行为孤僻,反应迟缓;具有较高的感受性,善于觉察他人不易觉察的细节;情绪反应深刻、持久,但不表现于外,具有内倾性。
(二)针对幼儿的气质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胆汁质:既要让他们有所触动,又要避免激怒他们。教会他 们自制,养成安静守纪律的习惯。
多血质:因势利导,发挥长处,注意培养孩子活泼开朗、 朝气蓬勃的良好性格,同时通过一些相对安静的游戏活动(弹琴、唱歌、画画、练字等),培养他们稳定的兴趣,自控力和责任感等
粘液质:多给予他们参加各种活动的机会,及时鼓励、赞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活动的积极性。
抑郁质:给予充分的关心和帮助,避免公共场合批评指责;多给予鼓励和夸奖,引导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合群的习惯等。
总结:发挥幼儿各种气质的积极特征,控制消极特征,采用相应的教育方法。
四、幼儿性格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性格及其差异表现
1、.概念——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独特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如善良、真诚、友爱、坚强等。
2、性格与气质
区别:气质先天形成,不易变化;性格后天形成,可以改变
联系:气质影响性格发展的速度。如:胆汁质和多血质的人比粘液质的人更容易形成果断性和勇敢性的特点。
3、性格的特征
勤劳与懒惰;自信与自卑
独立性与依赖性;勇敢与怯懦
兴平气和与激怒;情绪饱满与情绪消沉
4、性格的类型
外倾型和内倾型;
顺从型与独立型
多数人处于两个极端类型之间
(二)针对幼儿的性格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良好性格的幼儿:及时的肯定与表扬。
不良性格的幼儿:了解其性格形成原因,采取正面教育、启发诱导的方法,指出缺点,提出积极的要求。
Eg:对自尊心强的幼儿,可利用其上进心,促使其看到自己的不足,要虚心;对自信心不足的幼儿,不能过分责备,尽量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以增强其自信心。
课后作业:
1、心理发展的含义与特点是什么?
2 、心理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
3、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怎样的?
4、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5、幼儿教育的原则是什么?
6、见p24 讨论题 第9条
教学后记
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虽然抽象的理论知识较多,但学生能紧跟老师的思维来参与学习、讨论;从作业情况来看,学生基本上对知识点把握较好,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四章 学习与幼儿心理发展
教学目的
1、了解学习活动的一般概述及学习的基本理论
2、掌握幼儿学习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的基本理论
难点:学习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讲授、比较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 幼儿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
2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二)新课内容
第一节 学习活动的一般概述
由复习引出新课题
复习: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先天)
环境(后天)—学习环境 ∕社会环境
Eg:印度:狼孩的故事 结果 不会直立行走、不会说话、没有人类的动作和情感。
Eg:环境决定论者(华生)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可以在自己特殊天地里培养他们,可以把他们训练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乞丐、小偷。我不管他们的天姿、爱好、才能、种族。
导入语:
△那么,后天的环境影响着幼儿心理发展起着很大作用;那么,作为学习是后天环境中的一分子,学习与幼儿心理发展又有着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题略)
△学习是教育心理学最中心、最重要的问题。
一、学习的定义
(一)从心理学角度看
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相对持久的心理变化过程。
Eg:幼儿毫不犹豫地触摸发热的熨斗,“烫手”之后,就不会去摸发热的熨斗了(掌握了这个经验)——内部心理结构
(二)狭义的学习——学校的学科学习
其实学习的范畴很广eg;
①你语文学的怎样?(学科学习)
②来到职校,你要自己学会洗衣服(适应环境的学习)
③你要学会与他人沟通(适应团体生活的学习)
(三)学习的特点
1、学习是个体通过不断的实践而主动适应环境的活动。
(幼儿为了生存要学会自己进食;自己控制大小便;包括学会说话。)
2、学习的结果可以通过相应的行为变化体现出来。
幼儿从不会说话——与人交流;
不会写字——写自己的名字
3、学习是一种普通存在的现象。
人类、动物和机器都可进行学习
二、学习的种类
(一)从学习的内容来分
1、知识的学: 指学习具体的事实及其相应的关系等信息。
2、技能的学习(认知技能 运动技能)
认知技能的学习——指改善和加强幼儿认知能力的学习。
例如学习观察、比较、辨别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操作技能的学习——指掌握有组织的、协调一致的肌肉动作的 活动。
例如穿衣脱衣;洗脸刷牙
3、态度与社会规范的学习:建立对己、对人和对事的正确态度,形成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行为。
(二)从学习的方式来分:
1、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幼儿通过亲身参与活动,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经验的学习方式。(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2、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是把别人的经验转化成自己的经验学习方式。
接受学习通常由教师按预定的目标和步骤,向学习者传授知识。
(三)加涅根据儿童学习结果来分:(外部资料)美Gagne RM “心理学家”
1、言语信息 2、智慧技能 3、认知策略 4、动作技能 5、态度
教师的总结——为了有效地生存,并能够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
四、学习的主要特点
(一)人类学习的基本特点:
区别于动物来说,人类学习的主要特点有如下两点:
1、是在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中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过程。
2、是以语言交际为中介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
3、是有目的、自觉、积极主动的过程。
(二)幼儿学习特殊性的表现
1、具有活动——游戏性
2、具有直观——操作性
3、具有指导——模仿性
加以解释:
1、儿童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既需要学习间接经验,也需要获得直接经验。
2、儿童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知识。
3、儿童的学习是为参与未来的生活实践做准备的,也是一种社会化过程。
第二节 幼儿游戏——一种特殊的学习形式
第三节 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 、联结学习理论
联结学习理论主张学习即某种刺激与某种反应之间建立联系、联结的过程。
(一)经典性条件反射
1、经典条件反射——指将不诱发反应的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刺激)和另一个能诱发反应的刺激(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条件刺激时,也能引发同类反应的过程。
2、前苏联生理学家、巴浦洛夫 刺激→反应(理论) 即S→R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狗的唾液分泌条件反射。 (P74)
巴甫洛夫认为:由于铃声与食物相联系,狗听到铃声便会联想起食物,铃声也就成为食物的信号刺激。这种联想的建立实际上是学习得来的。
望梅止渴
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路过一片荒凉的 干旱地区,将士们又累又渴。此时,曹操灵 机—动,告诉将士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 树结满了梅子。”一想到梅子,将士们嘴里就 流出口水,都加快了步伐。走出了干旱之地, 将士们虽没见到梅林,但已经有水喝了。
思考:
①曹操运用了什么理论?
②你还知道哪些短语与经典性条件反射有关?
3、与经典性条件反射有关的短语:
触景生情、睹物思人、一见钟情、爱屋及乌、 风声鹤唳、谈虎色变、闻风丧胆、惊弓之鸟、 望梅止渴等
4、幼儿在生活中会接触很多刺激,如物体的形状、颜色、气味、声音等,都可以引起幼儿联想,产生相应反应。
幼儿教育过程中注意避免产生条件反射泛化
如:某幼儿因在幼儿园中与其小伙伴玩耍 、打闹而受到老师的严厉训斥,此后, 该幼儿不仅害怕与小伙伴玩耍,也害怕进入幼儿园。
如:“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也是条件反射泛化的表现。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
△联结学习理论观点:主张学习即某种刺激与某种反应之间建立联系、联结的过程,该过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1、斯金纳将没有明显刺激,而由个体自发产生的行为称为操作行为。
2、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R→S(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发现——斯金纳箱
斯金纳认为:操作反应之后所得到的食物刺激是决定反应能否建立的关键。
3、强化物: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称为强化物。
4、操作性条件反射也称为强化理论
5、强化理论被用于研究幼儿的学习行为:
幼儿的各种学习行为的形成都基于外界的强化或鼓励。
6、典型的强化物: 食物、糖果、玩具、小红花等物质以及 言语表扬、鼓励、社会认可等。
【案例1】
我的女儿湘湘相对其他孩子来说,还算比较独立,不太 娇气。比如,平时如果不小心摔倒了,除非是比较严重的, 一般湘湘是不哭的,爬起来拍拍身子继续玩。很小刚开始 学走路时,湘湘也经常摔倒,摔倒时也经常哭,甚至有时 赖在地上不起来。有一次可能是摔得比较轻,湘湘没有哭, 于是我就在她的手上贴了一个贴图,并表扬了她。以后只 要她摔倒不哭,我都会给她一个小贴图,以示奖励,如此 反复一段时间后,慢慢地孩子养成了一种习惯,摔倒了不 哭,而是自己爬起来。有一天,湘湘自己爬茶几时,不小 心从茶几上滚下来,掉到地上后,她条件反射地马上咕噜 爬起来,站起来后一会儿才想起脚碰疼了这才哭了起来。
二、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观点:强调学习的内部过程及认知结构的建立,强调个体的意识及主动调控。
(一)早期顿悟学习理论
德国心理学家苛勒的实验
德国心理学家苛勒认为学习是一个顿悟过程。即突然觉察到问题解决的办法。而非盲目摸索、逐步减少错误的过程。
(二)现代的认知学习理论
1、现代的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人类学习是建立、重组认知结构的过程。
2、代表人物:皮亚杰、布鲁纳、奥苏伯尔等
3、主要观点:①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②学习是在已有认知发展的基础上进行。
③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会学习。
三、社会学习理论
1、社会学习——是个体通过与环境中的其他个体或群体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各种行为、获得有关事件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认识以及获得有效地进行某种活动的知识经验等的学习方式。
2、代表人物:班杜拉(美国心理学家)
3、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认为人类的许多学习,尤其是社会行为方面的学习,不必事事亲身经历来获得直接经验,可以通过观察而获取替代性的间接经验。
观察学习(模仿学习)——是指观察别人的行为方式及其行为后果,并在某种情境中做出或避免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
耳濡目染、见贤思齐、以身作则等描述都是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的过程:班杜拉认为,由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阶段(或四个子过程)构成。
①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起始环节,在注意过程中,示范者行动本身的特征、观察者本人的认知特征以及观察者和示范者之间的关系等诸多因素影响着注意的效果。
②在观察学习的保持阶段,示范者虽然不再出现,但他的行为仍给观察者以影响。使示范行为在观察者记忆中保持。
③观察学习的第三个阶段是观察者把记忆中行为,在适当的情况下将相应的行为实际地表现出来。即复现以前所观察到的示范行为。
④观察学习者是否能够经常表现出示范行为要受到行为结果因素(强化)的影响。如果可以得到强化,则产生一种动机促使行为复现。这就是动机过程。
(强化)包括外部强化、自我强化和替代性强化。
班杜拉把这三种强化作用看成是学习者再现示范行为的动机力量。
第四节 学习与幼儿身心发展
学习与幼儿身心发展的辩证关系:
学习与幼儿身心发展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为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而学习又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一、学习与幼儿的生理发展
(一)学习对生理发展的依存性
研究表明,学习需要以个体的生理发展为自然前提,个体的生理发展为有效学习提供物质可能。
(美 心理学家格赛尔 双生子爬梯实验)
(二)学习对生理发展的促进作用(理森的研究)eg;伤仲永的故事
个体的生理发展遵循“用进废退”的自然法则。
“用进废退”:“用”即意味着后天的学习,学习可以促进个体的生理发展。
例1、(理森的研究——以动物为研究对象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感觉剥夺实验。)
例2、研究表明,学习可以明显促进人类个体的生理发展。
二、学习与幼儿的心理发展
(一)学习对心理发展依存性
(美 心理学家 加涅——积累学习观点——他认为,新的学习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任何新能力的形成都必须先学习包含在新能力里面的从属的能力。)
(二)学习对心理发展促进作用
eg:印度“狼孩”的例子说明,早期学习经验的缺失直接阻碍心理正常发展。
eg;伤仲永的故事
王安石作品,选自《临川先生文集》。这是关于一个名叫“仲永”的神童,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生才华出众,因后天自己不要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文章中心思想:人的知识才能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本章作业
1、幼儿的学习具有特殊性表现在哪里?
2、学习的基本理论有那些?(用列表的形式)
3、“用进废退”含义?
4、学习的含义?、
教学后记
本章内容抽象的理论知识较多,就学生的理解能力来看,知识难度较大。作为教师要充分举些身边的实例来分析说明,同时运用比较的教学方法来对“学习的理论”进行比较,这样较容易让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的观点。通过4节课的教学下来,在学生积极的参与下,教学效果是可以的,学生作业做得也较好。就1-3章可进行考试。
本章第二节内容附表 学习基本理论(表格)
理论
实验名称
国家
代表人物
理论观点
联结学习理论
经典性条件反射
前苏联
巴甫洛夫
学习即某种刺激与某种反应之间建立联系、联结的过程,该过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操作性条件反射
美国
斯金纳
认知学习理论
早期顿悟学习理论
德国
苛勒
强调学习的内部过程及认知结构的建立,强调个体的意识。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
瑞士
美国
皮亚杰、布鲁纳、奥苏伯尔
社会学习理论
美国
班杜拉
人类的许多学习、尤其是社会行为方面的学习,不必事事亲身经历来获得直接经验,可以通过观察而获取替代性的间接经验。
第四章 幼儿游戏及其指导
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了解游戏的实质。
2 掌握幼儿游戏的特点、作用及种类。
3 明确如何对幼儿游戏进行有效指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幼儿游戏的特点、作用、种类。
难点:如何对幼儿游戏进行有效指导。
教学方法:讲授、比较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学习的含义?
2、幼儿学习具有特殊性表现在哪里?
(二)新课内容
第一节 游戏的实质
一、游戏的概念
游戏——是幼儿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的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
二、国外关于幼儿游戏的理论(连线题出处)
1、剩余精力说——英 哲学家 斯宾塞
2、练习说或生活准备说——德 生物学家 格罗斯
3、游戏欲望说——荷兰 生物学家 拜登代克
4、复演说——美 心理学家 霍尔
5、社会情感表现说——奥地利 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
6、认知动力说——瑞士 心理学家 皮亚杰
7、社会性活动说——前苏联 心理学家 维果斯基
三、中国关于幼儿游戏的理论
陶行知、陈鹤琴、朱智贤等
认为:游戏是适合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方式,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
表现在:1、游戏具有社会性,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
的社会生活。
2、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它不是社会生活的简单翻板,而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
3、游戏是幼儿有意识、有目的、主动参与的、且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
第二节 幼儿游戏的特点与作用
一、幼儿游戏的特点
1、自由性(自主自愿、出于兴趣和愿望)
2、趣味性(本身固有属性、不同于劳动)
3、虚构性(虚构性=假想性,以模仿为基础,不受条件限制)
4、社会性(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有目的、有意识,体现社会文化差异)
5、实践性(具体、特殊的实践活动)
二、幼儿游戏的作用
1、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2、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智力和言语的发展。
3、游戏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品质的形成。
4、促进幼儿美感和美的创造力的发展。
5、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第三节 幼儿游戏的种类
△根据游戏的教育作用和特点划分,游戏的种类有:创造性游戏
有规则的游戏
幼儿游戏:1、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表演游戏(特点 作用 通过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2、有规则的游戏:智力游戏(提高学习兴趣) 体育游戏(增进体格发展) 音乐游戏(自怡作用)
第四节 幼儿游戏的有效指导
△游戏的一般指导方法——1、准备工作 2、游戏中的观察 3、教师介入游戏
一、方法:1、准备工作(准备时、地、材料等)
2、观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表现、需要、作出合理的指导)
3、介入游戏 平行 →合作→指导
二、各类游戏的指导
1、角色游戏的指导(概括为如下八点)
①丰富游戏的生活经验,以扩大游戏的构思范围,充实游戏的内容。
②为幼儿提供时间、场地和玩具。
③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主题进行游戏。
④教会幼儿分配和扮演角色。
⑤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指导。
⑥教师可直接参加游戏,以角色身份指导游戏。
⑦使幼儿愉快得结束游戏。
⑧根据需要,教师与幼儿共同对游戏作简要评价。
2、结构游戏的指导
A:定型材料游戏的指导:
①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
②帮助幼儿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③培养幼儿有目的地独立地进行构造,能按顺序建造内容比较丰富的物体,进而把单个结构物组合成较复杂的整体。
④教幼儿爱护结构材料和构造后果,整齐地收放材料,会欣赏和评价构造物。
B:不定型材料结构游戏的指导:
①创造良好的游戏条件 ②掌握基本的玩法 ③建立必要的规则
3、表演游戏的指导(教师指导时应该注意下面4个问题)
①选择幼儿容易理解的、又便于表演的作品。
②吸引幼儿参加表演游戏的准备工作。
③用建议和商量的口吻帮助幼儿分配角色,并尊重幼儿自己的选择。
④在表演游戏过程中,小班幼儿不会做表演游戏,需要教师先做示范表演,然后教会几个幼儿表演,再教会其他幼儿表演。
4、有规则游戏的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但注意4点)
①教会幼儿正确的游戏,教师应有示范,把游戏名称、玩法、规则、结果介绍清楚。对技能性的游戏,教师应教幼儿技能。可分组会或个别教学。
②在幼儿独立开展有规则游戏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并帮助幼儿遵守规则。
③鼓励幼儿积极的参加游戏,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④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施行因材施教,给予很好的提高。
本章作业
1、游戏的含义?
2、国外关于幼儿游戏的理论有哪些?(列表格)
3、幼儿游戏的特点有哪些?
4、幼儿游戏的作用有哪些?
5、根据游戏的教育作用和特点将游戏划分为几类?
6、游戏的一般指导方法步骤是什么?
附表 国外幼儿游戏的基本理论
国家
学派
人名
主要理论
英国
哲学家
斯宾塞
剩余精力说
德国
生物学家
格罗斯
练习或生活准备说
荷兰
生物学家
拜登代克
游戏欲望说
美国
心理学家
霍尔
复演说
奥地利
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
社会情绪表现说
瑞士
心理学家
皮亚杰
认知动力说
前苏联
心理学家
维果斯基
社会性活动说
教学后记
本章内容有趣味性,学生学习兴趣较浓,通过具体实例讲解,使理论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吸收;在第三节(幼儿游戏的种类)的讲授中遇到的问题较多
展开阅读全文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