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度中医护理学方案计划护理学效果情况总结.doc
-!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禹城市中医医院ICU一、基本情况中风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2015年1月3月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10例:痰热内闭证6,元气败脱证5例,风火上扰证5例。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咳痰/深呼吸训练、体位护理、腹式呼吸训练、口腔护理、情志护理、咳痰方法、腹部按摩、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应用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针灸和艾灸等。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表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主要症状病例数辨证施护方法实施人次百分比%咳嗽/咳痰10咳痰/深呼吸训练357体位护理792肢体肿胀10中药湿敷1085肢体抬高945情志护理330活动指导525发热9皮肤护理667活动指导667便秘8腹部按摩982饮食调理982排便指导764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表2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主要症状病例数中医护理技术实施人次百分比%咳嗽/咳痰10耳穴贴压6100肢体肿胀10中药外敷770穴位按摩330发热6穴位按摩580刮痧120便秘8穴位按摩770艾灸440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中药湿敷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其次是耳穴压豆、针灸、刮痧和艾灸。分析其原因: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l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表3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项目例数(人)依从性(%)满意度(%)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满意一般不满意耳穴贴压61(80)2(10)320(60)9(30)0穴位按摩105(70)5(30)05(34)10(67)0中药外敷1010(100)001(100)00艾灸77(100)004(80)3(43)0刮痧22(100)002(100)00穴位注射33(100)003(100)00针灸44(100)004(100)00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和艾灸。分析其原因: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中药外敷、穴位按摩和艾灸。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中风患者胸闷咳嗽、纳呆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本次总结中,中药外敷、刮痧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满意:25人(93%);一般:2人(6%);不满意:0人。分析其原因: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实用性强:11人(37%);实用性较强:11人(37%);实用性一般:12人(40%);不适用:0人。分析其原因: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方案中对各疾病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关键环节如:选穴、应用时间、观察要点等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l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四) 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中医饮食调护未落实到位我院的营养食堂在提供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方面尚不到位,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大部分局限在健康指导层面。膳食大部分是由家庭提供,但大部分病人均遵循护理的指导。 2部分中医护理技术的适用性需进一步论证本方案中的艾灸法,在用于肺癌护理中,由于刺激性味道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及舒适度,患者的依从性不太好,影响技术的执行依从性。 3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撑护理效果评价是由责任护士的主观认识及感受来进行评价,造成评价结果差异性较大。建议通过专家论证,建立更加科学的肺癌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和方法。三、护理效果评价与分析(一)护理效果评价1评价方法对中风的主要症状咳嗽/咳痰、胸痛、胸闷气促、发热,次要症状纳呆、便溏、便秘、恶心呕吐应用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及中医护理技术(包括应用次数及天数)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2评价标准将症状的护理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好、较好、一般、差。(二)护理效果分析采用以上评价方法和标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关键点为:以症状改善及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为主要评价指标。本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如下:表4 护理效果分析主要症状病例数(人)护理效果(%)好较好一般差咳嗽/咳痰102(8)18(75)4(16)0发热93(33)5(56)1(11)0纳呆105(50)3(30)2(20)0肢体肿胀85(30)3(70)00便溏54(80)1(20)00便秘86(54)2(36)0(0)0通过开展辨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中医个体化健康指导,70%以上的患者认为中医护理配合治疗对改善中风的主要不适症状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四、中医护理的作用分析(一)护理难点分析由于执行方案的10例中风患者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强迫体位所致皮肤压疮患者。所以,本次报告中未对方案中护理难点进行分析汇报。(二)护理作用分析从护理效果分析可以看出,根据医生的辨证施治,责任护士进行临症(证)施护、健康教育等方法,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的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作用。1预防呼吸道感染协助取正确体位(仰卧位时影响咳嗽的力量),根据病情按时给予拍背(肺阴虚、气阴两虚的患者干咳少痰或无痰不宜拍背),指导有效咳痰方法,进行深呼吸训练,可宣畅肺气,复肺肃降功能,调节水液代谢,有效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同时,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选穴:肺、气管加强肺主治节功效,改善咳嗽、咯痰症状;神门、皮质下镇静安神、调节气机、助心行血,改善气喘、憋闷症状。以上护理方法配合医疗措施可以减轻患者咳嗽/咳痰症状,使用本方案护理的24例患者,咳嗽/咳痰的护理效果好或较好共例,占84%。2减轻胸闷气促通过半坐卧位、腹式呼吸训练,可以减轻心脏负荷;合理运动,应用移情调志等中医情志护理方法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消除焦虑、忧伤情绪,达到调节气血阴阳的作用;根据五音入五脏的中医理论,指导患者倾听商调音乐,以调节肺气的宣发和肃降,缓解胸闷气促;遵医嘱耳穴贴压,选穴:肺、气管加强肺主治节功效,改善咳嗽、咯痰症状;神门、皮质下镇静安神、调节气机、助心行血,改善气喘、憋闷症状。 3减轻胃肠道毒副反应耳穴贴压可以健脾和胃,调节中焦气机,选穴:脾脏健脾益气,和中止呕;胃主通降,以降为和;交感调节植物神经;神门镇静安神;穴位按摩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选穴:内关和胃降逆,疏肝开郁;足三里调理脾胃,扶正祛邪;给予辨证饮食指导,能够调理脾胃功能,增加食欲;应用中医情志护理方法,帮助患者保持乐观情绪,可以调和气血,促进脏腑功能恢复。五、本专科其他中医护理方法应用情况执行方案的10例中风患者未采用其它中医护理技术及方法。-!附:病例基本信息汇总表序号病历号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科室入院出院责护职称1286068马秀婷女8313536359167ICU2015-1-022015-1-12护师2288038王秀英女9413806151034ICU2015-1-062015-1-11护师3282048杨富荣女6015950067690ICU2015-1-102015-1-15护师4288054刘邦顺男711861013320 ICU2015-2-042015-2-14护师5285136吕翠兰女4413893885289ICU 2015-2-182015-2-24护师6286750孙殿臣男6413953402707ICU 2015-2-202015-2-25护师7288998张传舵男6713305342947 ICU2015-3-132015-3-26护师8287837陈传红男4415064034564ICU2015-3-152015-3-28护师9289143栗志芳女7115863163118 ICU 2015-3-182015-3-25护师10287824芦秀英男6218764185502ICU2015-3-232015-3-30护师中风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禹城市中医医院 ICU一、基本情况中风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2015年4月6月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8例:痰热内闭证6,元气败脱证3例,风火上扰证2例。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咳痰/深呼吸训练、体位护理、腹式呼吸训练、口腔护理、情志护理、咳痰方法、腹部按摩、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应用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针灸和艾灸等。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表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主要症状病例数辨证施护方法实施人次百分比%咳嗽/咳痰8咳痰/深呼吸训练265体位护理689肢体肿胀6中药湿敷685肢体抬高645情志护理230活动指导525发热4皮肤护理467活动指导167便秘求腹部按摩582饮食调理582排便护理564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表2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主要症状病例数中医护理技术实施人次百分比%咳嗽/咳痰8耳穴贴压 2100肢体肿胀8中药外敷670穴位按摩230发热6穴位按摩580刮痧120便秘8穴位按摩770艾灸140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中药湿敷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其次是耳穴压豆、针灸、刮痧和艾灸。分析其原因: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l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表3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项目例数(人)依从性(%)满意度(%)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满意一般不满意耳穴贴压83(80)2(10)35(60)3(30)0穴位按摩51(10)2(20)04(34)1(67)0中药外敷810(100)008(100)00艾灸77(100)004(80)3(43)0刮痧22(100)002(100)00穴位注射33(100)003(100)00针灸33(100)003(100)00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和艾灸。分析其原因: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中药外敷、穴位按摩和艾灸。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中风患者胸闷咳嗽、纳呆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本次总结中,中药外敷、刮痧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满意:7人(85%);一般:1人(5%);不满意:0人。分析其原因: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实用性强:6人(37%);实用性较强:1人(37%);实用性一般:2人(40%);不适用:0人。分析其原因: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方案中对各疾病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关键环节如:选穴、应用时间、观察要点等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l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四) 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中医饮食调护未落实到位我院的营养食堂在提供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方面尚不到位,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大部分局限在健康指导层面。膳食大部分是由家庭提供,但大部分病人均遵循护理的指导。 2部分中医护理技术的适用性需进一步论证本方案中的艾灸法,在用于肺癌护理中,由于刺激性味道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及舒适度,患者的依从性不太好,影响技术的执行依从性。 3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撑护理效果评价是由责任护士的主观认识及感受来进行评价,造成评价结果差异性较大。建议通过专家论证,建立更加科学的肺癌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和方法。三、护理效果评价与分析(一)护理效果评价1评价方法对中风的主要症状咳嗽/咳痰、胸痛、胸闷气促、发热,次要症状纳呆、便溏、便秘、恶心呕吐应用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及中医护理技术(包括应用次数及天数)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2评价标准将症状的护理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好、较好、一般、差。(二)护理效果分析采用以上评价方法和标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关键点为:以症状改善及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为主要评价指标。本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如下:表4 护理效果分析主要症状病例数(人)护理效果(%)好较好一般差咳嗽/咳痰86(8)1(70)1(15)0发热63(33)256)1(11)0肢体肿胀85(30)3(70)00便溏54(80)1(20)00便秘86(54)2(36)0(0)0通过开展辨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中医个体化健康指导,70%以上的患者认为中医护理配合治疗对改善中风的主要不适症状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四、中医护理的作用分析(一)护理难点分析由于执行方案的8例中风患者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强迫体位所致皮肤压疮患者。所以,本次报告中未对方案中护理难点进行分析汇报。(二)护理作用分析从护理效果分析可以看出,根据医生的辨证施治,责任护士进行临症(证)施护、健康教育等方法,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的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作用。1预防呼吸道感染协助取正确体位(仰卧位时影响咳嗽的力量),根据病情按时给予拍背(肺阴虚、气阴两虚的患者干咳少痰或无痰不宜拍背),指导有效咳痰方法,进行深呼吸训练,可宣畅肺气,复肺肃降功能,调节水液代谢,有效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同时,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选穴:肺、气管加强肺主治节功效,改善咳嗽、咯痰症状;神门、皮质下镇静安神、调节气机、助心行血,改善气喘、憋闷症状。以上护理方法配合医疗措施可以减轻患者咳嗽/咳痰症状,使用本方案护理的15例患者,咳嗽/咳痰的护理效果好或较好共例,占84%。2减轻胸闷气促通过半坐卧位、腹式呼吸训练,可以减轻心脏负荷;合理运动,应用移情调志等中医情志护理方法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消除焦虑、忧伤情绪,达到调节气血阴阳的作用;根据五音入五脏的中医理论,指导患者倾听商调音乐,以调节肺气的宣发和肃降,缓解胸闷气促;遵医嘱耳穴贴压,选穴:肺、气管加强肺主治节功效,改善咳嗽、咯痰症状;神门、皮质下镇静安神、调节气机、助心行血,改善气喘、憋闷症状。 3减轻胃肠道毒副反应耳穴贴压可以健脾和胃,调节中焦气机,选穴:脾脏健脾益气,和中止呕;胃主通降,以降为和;交感调节植物神经;神门镇静安神;穴位按摩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选穴:内关和胃降逆,疏肝开郁;足三里调理脾胃,扶正祛邪;给予辨证饮食指导,能够调理脾胃功能,增加食欲;应用中医情志护理方法,帮助患者保持乐观情绪,可以调和气血,促进脏腑功能恢复。五、本专科其他中医护理方法应用情况执行方案的8例中风患者未采用其它中医护理技术及方法。-!附:病例基本信息汇总表序号病历号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科室入院出院责护职称1288130赵凤忠男8313336359167ICU2015-3-022015-3-12护师2288781赵刚男6813806151034ICU2015-1-062015-1-11护师3286381秦风云女6715850087690ICU2015-4-282014-5-5护师4286068马秀亭女7986101332 ICU2015-4-182015-4-24护师5286645张立德男7213793885289ICU 2015-4-202015-5-3护师6288758刘震平男5413953102707ICU 2015-6-042015-6-15护师7287615张奎英女7913305312947 ICU2015-6-132015-6-26护师8287615陈万忠男8015064034564ICU2015-6-202015-6-28护师
收藏
编号:260143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02.96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3
8
金币
- 关 键 词:
-
季度
中医
护理
方案
计划
规划
效果
情况
总结
- 资源描述:
-
-!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禹城市中医医院ICU
一、基本情况
中风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
2015年1月—3月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10例:痰热内闭证6,元气败脱证5例,风火上扰证5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咳痰/深呼吸训练、体位护理、腹式呼吸训练、口腔护理、情志护理、咳痰方法、腹部按摩、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针灸和艾灸等。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表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主要症状
病例数
辨证施护方法
实施人次
百分比%
咳嗽/咳痰
10
咳痰/深呼吸训练
3
57
体位护理
7
92
肢体肿胀
10
中药湿敷
10
85
肢体抬高
9
45
情志护理
3
30
活动指导
5
25
发热
9
皮肤护理
6
67
活动指导
6
67
便秘
8
腹部按摩
9
82
饮食调理
9
82
排便指导
7
64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表2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主要症状
病例数
中医护理技术
实施人次
百分比%
咳嗽/咳痰
10
耳穴贴压
6
100
肢体肿胀
10
中药外敷
7
70
穴位按摩
3
30
发热
6
穴位按摩
5
80
刮痧
1
20
便秘
8
穴位按摩
7
70
艾灸
4
40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中药湿敷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其次是耳穴压豆、针灸、刮痧和艾灸。分析其原因: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l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表3.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项目
例数
(人)
依从性(%)
满意度(%)
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耳穴贴压
6
1(80)
2(10)
3
20(60)
9(30)
0
穴位按摩
10
5(70)
5(30)
0
5(34)
10(67)
0
中药外敷
10
10(100)
0
0
1(100)
0
0
艾灸
7
7(100)
0
0
4(80)
3(43)
0
刮痧
2
2(100)
0
0
2(100)
0
0
穴位注射
3
3(100)
0
0
3(100)
0
0
针灸
4
4(100)
0
0
4(100)
0
0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和艾灸。分析其原因: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中药外敷、穴位按摩和艾灸。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中风患者胸闷咳嗽、纳呆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本次总结中,中药外敷、刮痧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25人(93%);②一般:2人(6%);不满意:0人。
分析其原因: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①实用性强:11人(37%);②实用性较强:11人(37%);③实用性一般:12人(40%);不适用:0人。
分析其原因:《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方案》中对各疾病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关键环节如:选穴、应用时间、观察要点等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l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 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中医饮食调护未落实到位
我院的营养食堂在提供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方面尚不到位,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大部分局限在健康指导层面。膳食大部分是由家庭提供,但大部分病人均遵循护理的指导。
2.部分中医护理技术的适用性需进一步论证
本方案中的艾灸法,在用于肺癌护理中,由于刺激性味道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及舒适度,患者的依从性不太好,影响技术的执行依从性。
3.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撑
护理效果评价是由责任护士的主观认识及感受来进行评价,造成评价结果差异性较大。建议通过专家论证,建立更加科学的肺癌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和方法。
三、护理效果评价与分析
(一)护理效果评价
1.评价方法
对中风的主要症状咳嗽/咳痰、胸痛、胸闷气促、发热,次要症状纳呆、便溏、便秘、恶心呕吐应用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及中医护理技术(包括应用次数及天数)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
将症状的护理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好、较好、一般、差。
(二)护理效果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方法和标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关键点为:以症状改善及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为主要评价指标。本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如下:
表4 护理效果分析
主要症状
病例数(人)
护理效果(%)
好
较好
一般
差
咳嗽/咳痰
10
2(8)
18(75)
4(16)
0
发热
9
3(33)
5(56)
1(11)
0
纳呆
10
5(50)
3(30)
2(20)
0
肢体肿胀
8
5(30)
3(70)
0
0
便溏
5
4(80)
1(20)
0
0
便秘
8
6(54)
2(36)
0(0)
0
通过开展辨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中医个体化健康指导,70%以上的患者认为中医护理配合治疗对改善中风的主要不适症状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四、中医护理的作用分析
(一)护理难点分析
由于执行方案的10例中风患者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强迫体位所致皮肤压疮患者。所以,本次报告中未对方案中护理难点进行分析汇报。
(二)护理作用分析
从护理效果分析可以看出,根据医生的辨证施治,责任护士进行临症(证)施护、健康教育等方法,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的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作用。
1.预防呼吸道感染
协助取正确体位(仰卧位时影响咳嗽的力量),根据病情按时给予拍背(肺阴虚、气阴两虚的患者干咳少痰或无痰不宜拍背),指导有效咳痰方法,进行深呼吸训练,可宣畅肺气,复肺肃降功能,调节水液代谢,有效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同时,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选穴:肺、气管—加强肺主治节功效,改善咳嗽、咯痰症状;神门、皮质下—镇静安神、调节气机、助心行血,改善气喘、憋闷症状。以上护理方法配合医疗措施可以减轻患者咳嗽/咳痰症状,使用本方案护理的24例患者,咳嗽/咳痰的护理效果好或较好共例,占84%。
2.减轻胸闷气促
通过半坐卧位、腹式呼吸训练,可以减轻心脏负荷;合理运动,应用移情调志等中医情志护理方法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消除焦虑、忧伤情绪,达到调节气血阴阳的作用;根据五音入五脏的中医理论,指导患者倾听商调音乐,以调节肺气的宣发和肃降,缓解胸闷气促;遵医嘱耳穴贴压,选穴:肺、气管—加强肺主治节功效,改善咳嗽、咯痰症状;神门、皮质下—镇静安神、调节气机、助心行血,改善气喘、憋闷症状。
3.减轻胃肠道毒副反应
耳穴贴压可以健脾和胃,调节中焦气机,选穴:脾脏—健脾益气,和中止呕;胃—主通降,以降为和;交感—调节植物神经;神门—镇静安神;穴位按摩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选穴:内关—和胃降逆,疏肝开郁;足三里—调理脾胃,扶正祛邪;给予辨证饮食指导,能够调理脾胃功能,增加食欲;应用中医情志护理方法,帮助患者保持乐观情绪,可以调和气血,促进脏腑功能恢复。
五、本专科其他中医护理方法应用情况
执行方案的10例中风患者未采用其它中医护理技术及方法。
-!
附:病例基本信息汇总表
序号
病历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联系电话
科室
入院
出院
责护职称
1
286068
马秀婷
女
83
13536359167
ICU
2015-1-02
2015-1-12
护师
2
288038
王秀英
女
94
13806151034
ICU
2015-1-06
2015-1-11
护师
3
282048
杨富荣
女
60
15950067690
ICU
2015-1-10
2015-1-15
护师
4
288054
刘邦顺
男
71
1861013320
ICU
2015-2-04
2015-2-14
护师
5
285136
吕翠兰
女
44
13893885289
ICU
2015-2-18
2015-2-24
护师
6
286750
孙殿臣
男
64
13953402707
ICU
2015-2-20
2015-2-25
护师
7
288998
张传舵
男
67
13305342947
ICU
2015-3-13
2015-3-26
护师
8
287837
陈传红
男
44
15064034564
ICU
2015-3-15
2015-3-28
护师
9
289143
栗志芳
女
71
15863163118
ICU
2015-3-18
2015-3-25
护师
10
287824
芦秀英
男
62
18764185502
ICU
2015-3-23
2015-3-30
护师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禹城市中医医院 ICU
一、基本情况
中风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
2015年4月—6月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8例:痰热内闭证6,元气败脱证3例,风火上扰证2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咳痰/深呼吸训练、体位护理、腹式呼吸训练、口腔护理、情志护理、咳痰方法、腹部按摩、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针灸和艾灸等。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表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主要症状
病例数
辨证施护方法
实施人次
百分比%
咳嗽/咳痰
8
咳痰/深呼吸训练
2
65
体位护理
6
89
肢体肿胀
6
中药湿敷
6
85
肢体抬高
6
45
情志护理
2
30
活动指导
5
25
发热
4
皮肤护理
4
67
活动指导
1
67
便秘
求
腹部按摩
5
82
饮食调理
5
82
排便护理
5
64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表2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主要症状
病例数
中医护理技术
实施人次
百分比%
咳嗽/咳痰
8
耳穴贴压
2
100
肢体肿胀
8
中药外敷
6
70
穴位按摩
2
30
发热
6
穴位按摩
5
80
刮痧
1
20
便秘
8
穴位按摩
7
70
艾灸
1
40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中药湿敷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其次是耳穴压豆、针灸、刮痧和艾灸。分析其原因: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l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表3.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项目
例数
(人)
依从性(%)
满意度(%)
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耳穴贴压
8
3(80)
2(10)
3
5(60)
3(30)
0
穴位按摩
5
1(10)
2(20)
0
4(34)
1(67)
0
中药外敷
8
10(100)
0
0
8(100)
0
0
艾灸
7
7(100)
0
0
4(80)
3(43)
0
刮痧
2
2(100)
0
0
2(100)
0
0
穴位注射
3
3(100)
0
0
3(100)
0
0
针灸
3
3(100)
0
0
3(100)
0
0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和艾灸。分析其原因: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中药外敷、穴位按摩和艾灸。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中风患者胸闷咳嗽、纳呆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本次总结中,中药外敷、刮痧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7人(85%);②一般:1人(5%);不满意:0人。
分析其原因: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①实用性强:6人(37%);②实用性较强:1人(37%);③实用性一般:2人(40%);不适用:0人。
分析其原因:《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方案》中对各疾病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关键环节如:选穴、应用时间、观察要点等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l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 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中医饮食调护未落实到位
我院的营养食堂在提供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方面尚不到位,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大部分局限在健康指导层面。膳食大部分是由家庭提供,但大部分病人均遵循护理的指导。
2.部分中医护理技术的适用性需进一步论证
本方案中的艾灸法,在用于肺癌护理中,由于刺激性味道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及舒适度,患者的依从性不太好,影响技术的执行依从性。
3.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撑
护理效果评价是由责任护士的主观认识及感受来进行评价,造成评价结果差异性较大。建议通过专家论证,建立更加科学的肺癌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和方法。
三、护理效果评价与分析
(一)护理效果评价
1.评价方法
对中风的主要症状咳嗽/咳痰、胸痛、胸闷气促、发热,次要症状纳呆、便溏、便秘、恶心呕吐应用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及中医护理技术(包括应用次数及天数)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
将症状的护理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好、较好、一般、差。
(二)护理效果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方法和标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关键点为:以症状改善及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为主要评价指标。本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如下:
表4 护理效果分析
主要症状
病例数(人)
护理效果(%)
好
较好
一般
差
咳嗽/咳痰
8
6(8)
1(70)
1(15)
0
发热
6
3(33)
256)
1(11)
0
肢体肿胀
8
5(30)
3(70)
0
0
便溏
5
4(80)
1(20)
0
0
便秘
8
6(54)
2(36)
0(0)
0
通过开展辨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中医个体化健康指导,70%以上的患者认为中医护理配合治疗对改善中风的主要不适症状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四、中医护理的作用分析
(一)护理难点分析
由于执行方案的8例中风患者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强迫体位所致皮肤压疮患者。所以,本次报告中未对方案中护理难点进行分析汇报。
(二)护理作用分析
从护理效果分析可以看出,根据医生的辨证施治,责任护士进行临症(证)施护、健康教育等方法,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的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作用。
1.预防呼吸道感染
协助取正确体位(仰卧位时影响咳嗽的力量),根据病情按时给予拍背(肺阴虚、气阴两虚的患者干咳少痰或无痰不宜拍背),指导有效咳痰方法,进行深呼吸训练,可宣畅肺气,复肺肃降功能,调节水液代谢,有效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同时,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选穴:肺、气管—加强肺主治节功效,改善咳嗽、咯痰症状;神门、皮质下—镇静安神、调节气机、助心行血,改善气喘、憋闷症状。以上护理方法配合医疗措施可以减轻患者咳嗽/咳痰症状,使用本方案护理的15例患者,咳嗽/咳痰的护理效果好或较好共例,占84%。
2.减轻胸闷气促
通过半坐卧位、腹式呼吸训练,可以减轻心脏负荷;合理运动,应用移情调志等中医情志护理方法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消除焦虑、忧伤情绪,达到调节气血阴阳的作用;根据五音入五脏的中医理论,指导患者倾听商调音乐,以调节肺气的宣发和肃降,缓解胸闷气促;遵医嘱耳穴贴压,选穴:肺、气管—加强肺主治节功效,改善咳嗽、咯痰症状;神门、皮质下—镇静安神、调节气机、助心行血,改善气喘、憋闷症状。
3.减轻胃肠道毒副反应
耳穴贴压可以健脾和胃,调节中焦气机,选穴:脾脏—健脾益气,和中止呕;胃—主通降,以降为和;交感—调节植物神经;神门—镇静安神;穴位按摩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选穴:内关—和胃降逆,疏肝开郁;足三里—调理脾胃,扶正祛邪;给予辨证饮食指导,能够调理脾胃功能,增加食欲;应用中医情志护理方法,帮助患者保持乐观情绪,可以调和气血,促进脏腑功能恢复。
五、本专科其他中医护理方法应用情况
执行方案的8例中风患者未采用其它中医护理技术及方法。
-!
附:病例基本信息汇总表
序号
病历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联系电话
科室
入院
出院
责护职称
1
288130
赵凤忠
男
83
13336359167
ICU
2015-3-02
2015-3-12
护师
2
288781
赵刚
男
68
13806151034
ICU
2015-1-06
2015-1-11
护师
3
286381
秦风云
女
67
15850087690
ICU
2015-4-28
2014-5-5
护师
4
286068
马秀亭
女
79
86101332
ICU
2015-4-18
2015-4-24
护师
5
286645
张立德
男
72
13793885289
ICU
2015-4-20
2015-5-3
护师
6
288758
刘震平
男
54
13953102707
ICU
2015-6-04
2015-6-15
护师
7
287615
张奎英
女
79
13305312947
ICU
2015-6-13
2015-6-26
护师
8
287615
陈万忠
男
80
15064034564
ICU
2015-6-20
2015-6-28
护师
展开阅读全文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