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自主探究知识学习策略研究.doc
-!小学数学课堂自主探究学习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研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落实课程标准的根本途径。因此,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策略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自主探究学习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体现。素质教育思想有三个要义: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这就明确的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探究学习是学生能否成为活动主体的明显标志。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只有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得到体现,课堂中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自主探究学习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里可分为两大系列,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这两方面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过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研究认为:“90%的学生的能力倾向差异只不过是学习速度差异,而不是智力差异。”而学习速度的差异大多是非智力因素水平差别所致。因此,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动力系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入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又要强调学生的智力因素,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两大系统水乳交融,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3、自主探究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小学教学本身是抽象的,如果离开了学生的自主参与,离开了学生的操作实践,要想很好地建立表象认识是相当困难的。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来看,小学生好动,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多给学生提供些直观教学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心理来看,跟自己的学习密切相关、生动有趣以及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容易的知识越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学生的积极有效自主参与,没有了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有效的教育效果。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进行“小学数学课堂自主探究学习策略研究”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对于推动课程改革,落实课标的新理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于丰富创新教育的内涵,极具教学改革的前瞻性、开拓性和研究性。我们进行“小学数学课堂自主探究学习策略研究”课题,力图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努力创建一种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新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真正把探究的自由、探究的权利、探究的时间、探究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1、以新课标为依据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策略。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2、以建构理论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3、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对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喜欢问个“为什么”,乐于独立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他们已具备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这就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可行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儿童对事物的分析还不成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给与适时、有力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独立思考中可能产生的缺点和偏向,这又为不可替代的教师的指导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 2、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3、以国内外已取得的成功理论为依据。包括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认识结构等现代教育理论,针对实验中不同的需求和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树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思想,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作为本课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入手,着力培养科研型教师队伍。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形成良好的探究品质。 2、变革以知识本位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着眼于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3、以知识教学为载体,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4、课堂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宗旨,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数学知识。让每个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促使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健康发展,根据这个目标,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初步探索“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 5、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策略的研究,使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提高的课堂教学结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五、课堂研究的基本意义 1、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现状调查,找准制约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梳理、总结出教师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已有的课堂教学经验。 2、探究:“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 3、探究:“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评价标准。 4、探究在课堂学习中如何评价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的评介方法。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1月) (1)建立健全课题组 (2)搜集资料,获取相关研究成果,学习相关理论。 (3)商讨课题研究,建立课题实验设想,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5月) (1)进行实验研究,落实实验方案中的各项具体措施。 (2)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同步进行,进行教学行动研究,撰写论文。 (3)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进行阶段研究总结。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5月2015年6月) (1)对实验进行总结、反思。提升理论。对论文、研究报告等进行整理,形成科研成果。 (2)撰写实验研究工作总结和结题申请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 根据课题研究内容,通过图书馆、报刊检索、网络检索等途径,搜集相关的研究和成功经验。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的实验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借鉴。 2、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侧重于实践,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在实际的情况中,由教师和专家共同合作,针对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成果。 3、经验总结法 在实验过程中加以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总结实验的得失,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再指导研究和实践。 4、观察法 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生的变化作出客观的评价。 5、调查法 了解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情况,研究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八、课题预期成果形成 研究报告、论文。 九、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本课题的负责人曾参与县级课题研究活动,曾多次在上级刊物上发表文章。参与该课题研究的成员教育科研意识浓,教学经验丰富,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负责人与研究成员都具有专科以上学历,从事小学教学多年。他们教学改革热情高,基本功扎实,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较深的研究能力,具有较高的研究热情。组长:王卫华 参研人员:韩振兴 小学数学课堂自主探究学习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在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由于学习数学目的不明确而缺乏学习自觉性;学习习惯差,且缺乏学习的持久性;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感到枯燥无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扎实,怕学数学,缺乏学习信心等现象。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的教学质量,我们组进行了“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策略”的课题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策略”在这一课题,是立足于我校作为一所普通小学的校情,充分利用我校既有的师生资源、财力、物力资源,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为探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而展开的研究。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课题的研究,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较好的发展:学生课前能自觉做好预习工作,并把问题带到课堂上与同学讨论、研究或向老师请教、“发问”;绝大部分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和信心,课堂上能积极参与小组之间的合作;课后,能及时对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基本形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应有提高。同时,成就一批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使我校数学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上一个台阶。三、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 3、经验总结法 4、观察法 5、调查法 四、研究过程(一)前期工作:1搜集、学习相关资料,提高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从2014年9月开始,课题组成员们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包括教育科研文献如教育科研从课题申报到成果发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材料,通过自学和集中两种形式组织成员进行理论学习,为课题开展做好准备。2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3着手调查我校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为研究积累第一手资料。根据本课题的实际,我们确立了调查研究的内容,对学生的网上调查。问卷按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三个维度来设计。调查结果用电脑进行统计分析,即对各题选项作频数统计,对性别、年级分别作相关分析,并于2014年11月完成了关于小学生数学学习现状的调查,撰写了调查报告。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着过重的依赖心理。学生们学习目的比较明确,愿意学,但对知识的主动探究的能力比较差,没有探索问题实质和事物本质的良好习惯,许多学生习惯于听老师讲解,自己甘于做接受的容器,脱离了教师的讲解就不会主动的探索问题, 自主学习的能力薄弱。(二)主要工作根据上述调查的情况,我们尝试以下方法开展研究。1深入开展个案研究,构建适合学生的教育。动员家长、全体教师人人都来了解研究学生。组织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家长与子女对话,以及各种沙龙等形式,运用个案研究成果,发挥榜样作用,努力构建适合学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通过数学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发展。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学生学习的好坏,关键是兴趣在起作用,而数学活动是培养兴趣的主要途径。我们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组织他们进行不同的活动。目的是充分利用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探索知识的学习能力。通过在“做中学,学中做”逐步培养出学生爱动手、好思考的学习习惯。在研究初期,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了以下的活动:“我的生活与数学”系列活动、“数学社会实践”活动、“数学才艺大比拼”活动、“思维训练”比赛、“计算能手就是我”口算、速算比赛等。低年级:“数学想象画”比赛、“我的书写最漂亮”数学书写大赛、制作钟、“我会测量”。中年级:“数学日记”比赛、24点计算竞赛、 图案设计、制作数学报。高年级:“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验中、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小论文比赛、调查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 、编制“数学小辞典”。 我们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活动形式来改变学生对数学课堂枯燥刻板的印象,让学生通过小组竞赛、小组调查等形式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通过成果展示、比较,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创作意识。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小学数学中有些内容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或交流教师很难处理,结果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并且收效甚微。例如:几何知识、统计知识等等。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好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的功能,课题组成员定期学习“几何画板”、数字化平台等应用软件及教学平台的使用,通过“传、帮、带”,成员们加深了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我们还定期组织组内研究课,借研究课的机会,互相学习,通过评课反思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发现现代信息技术为“动性”数学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机会。 (1)利用信息技术使平面图形产生丰富的变化。 (2)利用信息技术使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紧密结合。 (3)利用信息技术使空间图形有抽象变为有形。 (4)利用信息技术使数形结合得以实现。利用多媒体,从运动变换的角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逐步逼近教学目标,从而揭示定理的教学,不仅能诱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知识掌握过程的支配者,更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举个例子:在 “统计图”教学过程中,以前要把统计图一幅幅画出来进行比较,费时费力,学生的学习效率很低。我们采用“几何画板”,将统计图变成了会活动的图,学生可通过操作发现其内在规律,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得以增强。4培养学生预习、复习习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数学学科知识有其特有的承前性和连贯性,能否及时掌握知识对后续的学习有极大的影响。因此预习、复习在数学的学习中显得尤其重要。 而调查表明,我校大多数同学课前预习花的时间少,预习时,大多数同学只是看一遍,很少有人找出重点和难点。而课后,学生只有完成笔头作业的任务观念,忽略了复习的环节。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去挖掘这些学生的潜能,重新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听课效果,我们觉得正确引导他们做好预习、复习工作是非常必要的。(1)介绍好的学习方法和实例。 平时,我们在教学中也常给学生介绍预习方法如:先找出新课与以前知识的衔接点,再带着思考通读全文,最后记录下不懂的地方。我们还向学生介绍伟大数学家们的小故事,学生对此产生极大兴趣。通过一些活生生的例子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且愿意去尝试预习这种方法。(2)指导学生预习,培养预习习惯。 学生普遍认识到预习对提高课堂效益的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想预习但不会预习,因此必须在教师、同学或参考书帮助下经过实践,从逐步掌握到熟练运用。分层次指导学生预习,刚开始,为了提高学生预习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设置的预习提纲难度切合实际,让学生容易回答。训练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养成了一定的预习习惯。此时,我们适当提高预习提纲的难度,但难度是有层次。比较复杂或较难的问题要分成几个小问题来降低难度,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的预习不是仅停留在对知识获得感性认识,而对知识的理解也有了一定的深度,并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同学们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自学能力更有信心。(3)指导学生复习,培养复习习惯。同样对于培养学生的复习习惯我们也对学生进行复习指导,如:先独立看书,回忆老师讲的重、难点,再通过做作业进行检测,最后进行整理。(4)通过设置预习、复习要求来引导学生。我们通过课堂提问、“我做小老师”等活动方式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如果不预习,他们就不可能参与提问和讨论。同时我们对学生提出复习的要求有:每周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对一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积累出错题集和知识梳理集。考试之后对试卷进行分析,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通过分析整理总结,让学生避免在学习中出现同样的错误。六、初步成效1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加强。我们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充分利用媒体、网络等多种现代技术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资源和平台。课题组成员现在每人都能利用应用软件制作课件。我们课题组成员还参与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研究工作的开展大大提高了我们每位教师的研究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2数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数学研究活动和数学实验,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课题组老师也普遍感到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的能力明显加强,学生注意力明显的集中在课堂上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3信息技术让数学动起来,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探索能力。 通过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生一方面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得到提高:能熟练有效地操作计算机,并且能利用计算机及相关应用软件来完成实际学习任务。还提高了他们利用资源的能力:能够在网上搜寻自己所需要的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熟练地运用标题搜索、主题搜索和关键词搜索技术查找到所需要的资源。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对问题的探究有了更大的主动性。4学生预习、复习情况有了改观。由调查结果,再结合学生的体会我们看出:一年来,学生的预习、复习习惯有了明显改观,学生由原来的偶尔预习转变为经常预习,他们课前预习的习惯己经形成。绝大多数同学预习时间为10至20分钟,多数同学能有目的地看一遍。在教师指导下预习,明显感到上课能顺利听懂,上课效果好,但通过预习做笔记,带着疑问上课这方面还不太明显。七、反思与困惑在课题实验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存在一些不足与困惑,如:1、课题组成员教学任务教重,在研究过程中,不少过程性资料没有及时进行整理和保存,对研究的开展造成一定阻碍。2、虽然调查表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习惯有所转变,但部分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转化率不高,如何对他们进行引导和评价,从而更有效地改变他们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独立性。八、今后努力的方向1在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立性、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特性、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整体性这四个方面要形成课前课堂课后一整套方法。经过无律他律自律的过程,逐渐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2进一步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对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自觉地观察、比较、倾听、质疑能力的作用。3今后的研究中要进一步积累过程性资料,要注重分析、反馈、总结提高,多撰写研究反思。对于存在的不足,我们将借中期评估契机,倾听专家的指点,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在下一步课题实验中针对不足,及时反思,及时改正,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过程,把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工作做得更加完善,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适应数学学习。小学数学课堂自主探究学习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构建崭新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同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使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发展。2、 课题研究的价值: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存在诸多局限:第一,从教学目标来看,过于重视知识结果的获得,缺少获得知识的过程,忽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因而难以达到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的目的;第二,从教学内容来看,过于强调书本知识和学科本位,不能将学生生活实际与社会发展与学习内容相联系,不能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与体验,因而学生所学所得的只是死的知识,不能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第三,从教学方式来看,过于单一,不能认真实施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实践的方式,缺乏学习过程中的对话与互动,因而也就失去了学习的主人地位。总之,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的课堂教学,以本为本,唯师唯上,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生命活力与价值。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实施,人们逐渐意识到,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必须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在帮助学生开展接受型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方式。从而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探究意识,形成有益于终身教育的学习方式和创新思想。同时目前国内小学“探究型”课程开发,实施较为迅速,但探究性学习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尚无成熟的理论体系与系统的实践经验。鉴于上述的现状,我们认为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且具有现实的、深远的意义。3、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数学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美国数学教育界在80年代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建构主义数学学习理论指出,数学学习不应该被看成对于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也就是说数学知识不能从一个人迁移到另一个人,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按照建构的观点,教师应该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生进行数学建构活动的促进者,教师的传授不应是力图从书本上准确无误地搬运知识的过程,他应是数学建构活动的深谋远虑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评估者。 2.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崛起于本世纪50年代。它强调人的因素和“以学生为中心”,主张学校应该培养出真正的学生,真正的学习者,创造性的科学家和学者、实践家以及这样一种人:在现时所学到的东西和将来动态的、变化的、变幻莫测的问题及事实之间,他们能生存于一种美妙的但又是不断变化的平衡之中。他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知识是否被掌握,所学的知识是否系统,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举足轻重的。教学过程的重心是“学会学习”。在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和个人成长,这些将使他们更加建设性地对付“现实世界”。而这根本不是凭借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就能实现的。 3. 皮亚杰的教育观点 皮亚杰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形成智慧,而不是贮备记忆,是在于创造智力的探索者,而不是博学。”反思我们今天的教育,一个世纪性的难题仍摆在我们面前:学校教育并没有给每个学生提供获得最大限度发展的机会,其诸多原因中重要的一点是,作为学科,我们偏重于知识体系,而把另外三个重要部分发现探究知识的方法、掌握知识体系的方法和态度、科学精神弃之不顾。而发现探究知识的方法正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工作乃至科学研究所必需的能力。 4. 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理论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按照自己观察和思考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认知事物、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或者让学生借助教材或教师所提供的有关材料去亲自探索或“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性知识,并发展他们“发现学习”的能力。其实“发现学习”就是以探究性思维的方式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的学习,建构探究性教学模式也是对布鲁纳发现法教学的继承和发展。 4、 课题研究的目标:1. 研究如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作出决策的能力。包括:如何使学生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如何使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和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如何使学生学会提出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设想;如何使学生学会主动寻求帮助解决问题;如何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去探索并解决问题。即如何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 研究如何培养并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态度与习惯。包括:如何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何使学生在数学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如何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并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习惯。即如何最终实现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即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3.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角色行为,提高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一支具有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高超的教学水平、扎实的教科研基础的教师队伍,并以此推动学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5、 研究的主要内容:建立探究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面对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课堂上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正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更贴近实际;学生的学习普遍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师生间关系趋向和谐、民主、平等。等等,然而在这教育改革的明媚春光下,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产生了不少困惑和迷茫。为此,本课题将这些困惑分成两部分作为主要研究的内容:如何正确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来适应新的课程。如何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寻找突破口,让学生更自主、更探究性的学习。来促进发展。6、 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 根据课题研究内容,通过图书馆、报刊检索、网络检索等途径,搜集相关的研究和成功经验。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的实验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借鉴。 2、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侧重于实践,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在实际的情况中,由教师和专家共同合作,针对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成果。 3、经验总结法 在实验过程中加以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总结实验的得失,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再指导研究和实践。 4、观察法 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生的变化作出客观的评价。 5、调查法 了解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情况,研究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八、课题预期成果形成 7、 课题研究的步骤: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1月) (1)建立健全课题组 (2)搜集资料,获取相关研究成果,学习相关理论。 (3)商讨课题研究,建立课题实验设想,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5月) (1)进行实验研究,落实实验方案中的各项具体措施。 (2)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同步进行,进行教学行动研究,撰写论文。 (3)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进行阶段研究总结。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5月2015年6月) (1)对实验进行总结、反思。提升理论。对论文、研究报告等进行整理,形成科研成果。 (2)撰写实验研究工作总结和结题申请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在县教育局教研室、学校领导及教师的大力支持下,自2014年9月起提出并进行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方法的实践研究”的实验和探索。2014年9月11月,以调查性研究为主,重点查阅相关资料,制定实施方案,为切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奠定基础。我们调查了低、中、高年级学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学习现状,发现小学生探究学习的现状归纳如下:1.小学生对探究学习兴趣浓厚。2.开展探究活动时的态度认真。3.年级越高,探究学习开展的越少。4.探究学习过程中障碍较多。2014年9月开始,进入到初步实验阶段,边实践边研究,对课题的可行性进行进一步研究论证,并形成书面材料。2014年10月课题通过审查并批复立项。课题组成员从不同班级实际出发,各自制定每个小阶段的实施计划,边研究边积累资料,做好阶段小结,定时交流研讨。教师在本课题研究中,通过学习大量的教育理论、教改经验,促进了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在课题实施中,破除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建立了教育民主化思想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探究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本课题的实施,教师亲身感受到学生隐藏着的巨大学习潜能,充分认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把更多的教学活动让位于学生,打开了一条“让学生主动走向知识的通道”。在对待不同学生的方式与态度上,也向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符合学生个人特点的方式转变。传统权威式的师生关系让位于平等的、互相尊重、互动交往的师生关系。教师实现了由原来的课堂“主人”到“服务者”的角色转变。2015年5月对本课题进行了中期评估。2015年5月2015年6月份,根据中期评估中教研员提出的意见并结合学校实际,调整了研究的策略和部分目标。2015年5月2015年6月课题组对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疏导,并形成书面材料,对理论成果进行了推广运用,在实践中验证、反思、矫正,使既得研究成果得以补充和完善。2015年6月收集整理了研究材料并形成最终研究报告。九、课题研究成果:1.构建了探究性学习模式,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学习是以学生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形式。具体是指在教师的启发下,以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它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在研究中,我们按照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构建了“问题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运用拓展创新评价体验”的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模式。问题情境:创设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欲望,同时是学生明确探索目标。自主探索: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索的问题,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也就是说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合作交流:学生在个体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互通独立地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小组相互讨论、分析与交流,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与全面,最后形成共识,进一步归纳、验证,形成数学结论。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实践运用:将探索学习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要特别关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关注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拓展创新:通过发展性、开放性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不仅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而且使学生从大量琐碎的基础性学习中解脱出来,探究性学习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2.通过研究,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对学习有浓厚兴趣的人数明显增加。之所以有此变化,我们认为主要是开展研究后,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求通而未通,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主动探究。3.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明显增强、自主探究能力明显提高、探究习惯初步养成。实验前相当一部分学生依赖性较大,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做事缺少恒心和毅力,对自己和他人缺乏应有的责任。通过自主实验,实验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学生们都有一个共识,“学习是我自己的事,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各种自主探究的学习实践活动中。 实验班的学生在学期初能认真分析自己的学习实际,确立自己学习的奋斗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内容和高度,并据此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探索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学法的尝试和探索,并及时作出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反思现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学法的改进,学习状态的调整,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的兴奋状态。在课题研究中,学生初步养成了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乐思善辩的习惯,勤翻工具书的习惯,博览群书、广泛渉取信息的习惯,质疑解疑的习惯。 4.有效促进了学生认知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设了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相互协作的学习氛围。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建立了“我要学、我能行”的自信。使学生不仅对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了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了明显的变化。10、 我们的思考: 我们的课题研究虽然已经进入结题阶段,但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目前还仍然处于探索和进一步研究阶段,因此,我们觉得今后还需继续加强研究,解决以下的一些问题。1.教学时间的分配问题探究性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的进程完全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时间比较容易控制,每一堂课一般都能按教学设计完成。而探究性学习的时间就较难控制,因为学生的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否较快地进入状态,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寻找到正确的探究方法,能否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探究的目的,教师都很难预料。往往在一堂课中难以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此外,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开展探究活动,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压缩巩固练习的时间,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和技能。如何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又保证知识的掌握,是首先要研究的问题。2.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的辅导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在传统的教学中,他们在教师的传授下学习尚且还需要教师在课余加以辅导,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去学习知识就更是困难,在探究的过程中他们大多是旁观者,既不能参与同学们的讨论,自己又不能进行探究,也不能理解他人的探究结果,其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何在探究性学习中对这些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和帮助,使他们也能参与探究性学习并有所收获,是又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收藏
编号:260173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8.38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3
8
金币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课堂
自主
探究
知识
学习
策略
研究
钻研
- 资源描述:
-
-!
《小学数学课堂自主探究学习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研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落实《课程标准》的根本途径。因此,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策略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自主探究学习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体现。素质教育思想有三个要义: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这就明确的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探究学习是学生能否成为活动主体的明显标志。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只有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得到体现,课堂中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自主探究学习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里可分为两大系列,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这两方面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过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研究认为:“90%的学生的能力倾向差异只不过是学习速度差异,而不是智力差异。”而学习速度的差异大多是非智力因素水平差别所致。因此,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动力系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入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又要强调学生的智力因素,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两大系统水乳交融,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3、自主探究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小学教学本身是抽象的,如果离开了学生的自主参与,离开了学生的操作实践,要想很好地建立表象认识是相当困难的。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来看,小学生好动,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多给学生提供些直观教学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心理来看,跟自己的学习密切相关、生动有趣以及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容易的知识越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学生的积极有效自主参与,没有了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有效的教育效果。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进行“小学数学课堂自主探究学习策略研究”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对于推动课程改革,落实课标的新理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于丰富创新教育的内涵,极具教学改革的前瞻性、开拓性和研究性。我们进行“小学数学课堂自主探究学习策略研究”课题,力图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努力创建一种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新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真正把探究的自由、探究的权利、探究的时间、探究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1、以新课标为依据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策略。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2、以建构理论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3、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对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喜欢问个“为什么”,乐于独立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他们已具备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这就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可行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儿童对事物的分析还不成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给与适时、有力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独立思考中可能产生的缺点和偏向,这又为不可替代的教师的指导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
2、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3、以国内外已取得的成功理论为依据。包括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认识结构等现代教育理论,针对实验中不同的需求和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树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思想,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作为本课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入手,着力培养科研型教师队伍。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形成良好的探究品质。
2、变革以知识本位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着眼于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3、以知识教学为载体,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4、课堂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宗旨,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数学知识。让每个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促使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健康发展,根据这个目标,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初步探索“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
5、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策略的研究,使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提高的课堂教学结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五、课堂研究的基本意义
1、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现状调查,找准制约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梳理、总结出教师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已有的课堂教学经验。
2、探究:“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
3、探究:“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评价标准。
4、探究在课堂学习中如何评价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的评介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1月)
(1)建立健全课题组
(2)搜集资料,获取相关研究成果,学习相关理论。
(3)商讨课题研究,建立课题实验设想,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5月)
(1)进行实验研究,落实实验方案中的各项具体措施。
(2)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同步进行,进行教学行动研究,撰写论文。
(3)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进行阶段研究总结。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5月……2015年6月)
(1)对实验进行总结、反思。提升理论。对论文、研究报告等进行整理,形成科研成果。
(2)撰写实验研究工作总结和结题申请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根据课题研究内容,通过图书馆、报刊检索、网络检索等途径,搜集相关的研究和成功经验。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的实验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借鉴。
2、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侧重于实践,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在实际的情况中,由教师和专家共同合作,针对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成果。
3、经验总结法
在实验过程中加以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总结实验的得失,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再指导研究和实践。
4、观察法
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生的变化作出客观的评价。
5、调查法
了解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情况,研究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八、课题预期成果形成
研究报告、论文。
九、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本课题的负责人曾参与县级课题研究活动,曾多次在上级刊物上发表文章。参与该课题研究的成员教育科研意识浓,教学经验丰富,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负责人与研究成员都具有专科以上学历,从事小学教学多年。他们教学改革热情高,基本功扎实,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较深的研究能力,具有较高的研究热情。
组长:王卫华 参研人员:韩振兴
《小学数学课堂自主探究学习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由于学习数学目的不明确而缺乏学习自觉性;学习习惯差,且缺乏学习的持久性;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感到枯燥无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扎实,怕学数学,缺乏学习信心等现象。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的教学质量,我们组进行了“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策略”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策略”在这一课题,是立足于我校作为一所普通小学的校情,充分利用我校既有的师生资源、财力、物力资源,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为探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而展开的研究。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课题的研究,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较好的发展:学生课前能自觉做好预习工作,并把问题带到课堂上与同学讨论、研究或向老师请教、“发问”;绝大部分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和信心,课堂上能积极参与小组之间的合作;课后,能及时对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基本形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应有提高。同时,成就一批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使我校数学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上一个台阶。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
3、经验总结法
4、观察法
5、调查法
四、研究过程
(一)前期工作:
1.搜集、学习相关资料,提高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
从2014年9月开始,课题组成员们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包括教育科研文献如《教育科研——从课题申报到成果发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材料,通过自学和集中两种形式组织成员进行理论学习,为课题开展做好准备。
2.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3.着手调查我校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为研究积累第一手资料。
根据本课题的实际,我们确立了调查研究的内容,对学生的网上调查。问卷按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三个维度来设计。调查结果用电脑进行统计分析,即对各题选项作频数统计,对性别、年级分别作相关分析,并于2014年11月完成了关于小学生数学学习现状的调查,撰写了调查报告。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着过重的依赖心理。学生们学习目的比较明确,愿意学,但对知识的主动探究的能力比较差,没有探索问题实质和事物本质的良好习惯,许多学生习惯于听老师讲解,自己甘于做接受的容器,脱离了教师的讲解就不会主动的探索问题, 自主学习的能力薄弱。
(二)主要工作
根据上述调查的情况,我们尝试以下方法开展研究。
1.深入开展个案研究,构建适合学生的教育。
动员家长、全体教师人人都来了解研究学生。组织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家长与子女对话,以及各种沙龙等形式,运用个案研究成果,发挥榜样作用,努力构建适合学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通过数学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发展。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学生学习的好坏,关键是兴趣在起作用,而数学活动是培养兴趣的主要途径。我们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组织他们进行不同的活动。目的是充分利用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探索知识的学习能力。通过在“做中学,学中做”逐步培养出学生爱动手、好思考的学习习惯。在研究初期,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了以下的活动:“我的生活与数学”系列活动、“数学社会实践”活动、“数学才艺大比拼”活动、“思维训练”比赛、“计算能手就是我”口算、速算比赛等。
低年级:“数学想象画”比赛、“我的书写最漂亮”数学书写大赛、制作钟、“我会测量”。
中年级:“数学日记”比赛、24点计算竞赛、 图案设计、制作数学报。
高年级:“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验中、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小论文比赛、调查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 、编制“数学小辞典”。
我们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活动形式来改变学生对数学课堂枯燥刻板的印象,让学生通过小组竞赛、小组调查等形式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通过成果展示、比较,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创作意识。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小学数学中有些内容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或交流教师很难处理,结果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并且收效甚微。例如:几何知识、统计知识等等。
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好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的功能,课题组成员定期学习“几何画板”、数字化平台等应用软件及教学平台的使用,通过“传、帮、带”,成员们加深了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我们还定期组织组内研究课,借研究课的机会,互相学习,通过评课反思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发现现代信息技术为“动性”数学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机会。
(1)利用信息技术使平面图形产生丰富的变化。
(2)利用信息技术使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紧密结合。
(3)利用信息技术使空间图形有抽象变为有形。
(4)利用信息技术使数形结合得以实现。
利用多媒体,从运动变换的角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逐步逼近教学目标,从而揭示定理的教学,不仅能诱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知识掌握过程的支配者,更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举个例子:在 “统计图”教学过程中,以前要把统计图一幅幅画出来进行比较,费时费力,学生的学习效率很低。我们采用“几何画板”,将统计图变成了会活动的图,学生可通过操作发现其内在规律,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得以增强。
4.培养学生预习、复习习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学科知识有其特有的承前性和连贯性,能否及时掌握知识对后续的学习有极大的影响。因此预习、复习在数学的学习中显得尤其重要。
而调查表明,我校大多数同学课前预习花的时间少,预习时,大多数同学只是看一遍,很少有人找出重点和难点。而课后,学生只有完成笔头作业的任务观念,忽略了复习的环节。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去挖掘这些学生的潜能,重新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听课效果,我们觉得正确引导他们做好预习、复习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1)介绍好的学习方法和实例。
平时,我们在教学中也常给学生介绍预习方法如:先找出新课与以前知识的衔接点,再带着思考通读全文,最后记录下不懂的地方。我们还向学生介绍伟大数学家们的小故事,学生对此产生极大兴趣。通过一些活生生的例子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且愿意去尝试预习这种方法。
(2)指导学生预习,培养预习习惯。
学生普遍认识到预习对提高课堂效益的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想预习但不会预习,因此必须在教师、同学或参考书帮助下经过实践,从逐步掌握到熟练运用。分层次指导学生预习,刚开始,为了提高学生预习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设置的预习提纲难度切合实际,让学生容易回答。训练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养成了一定的预习习惯。此时,我们适当提高预习提纲的难度,但难度是有层次。比较复杂或较难的问题要分成几个小问题来降低难度,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的预习不是仅停留在对知识获得感性认识,而对知识的理解也有了一定的深度,并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同学们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自学能力更有信心。
(3)指导学生复习,培养复习习惯。
同样对于培养学生的复习习惯我们也对学生进行复习指导,如:先独立看书,回忆老师讲的重、难点,再通过做作业进行检测,最后进行整理。
(4)通过设置预习、复习要求来引导学生。
我们通过课堂提问、“我做小老师”等活动方式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如果不预习,他们就不可能参与提问和讨论。
同时我们对学生提出复习的要求有:每周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对一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积累出错题集和知识梳理集。考试之后对试卷进行分析,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通过分析整理总结,让学生避免在学习中出现同样的错误。
六、初步成效
1.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加强。
我们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充分利用媒体、网络等多种现代技术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资源和平台。课题组成员现在每人都能利用应用软件制作课件。我们课题组成员还参与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研究工作的开展大大提高了我们每位教师的研究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
2.数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数学研究活动和数学实验,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课题组老师也普遍感到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的能力明显加强,学生注意力明显的集中在课堂上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3.信息技术让数学动起来,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探索能力。
通过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生一方面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得到提高:能熟练有效地操作计算机,并且能利用计算机及相关应用软件来完成实际学习任务。还提高了他们利用资源的能力:能够在网上搜寻自己所需要的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熟练地运用标题搜索、主题搜索和关键词搜索技术查找到所需要的资源。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对问题的探究有了更大的主动性。
4.学生预习、复习情况有了改观。
由调查结果,再结合学生的体会我们看出:一年来,学生的预习、复习习惯有了明显改观,学生由原来的偶尔预习转变为经常预习,他们课前预习的习惯己经形成。绝大多数同学预习时间为10至20分钟,多数同学能有目的地看一遍。在教师指导下预习,明显感到上课能顺利听懂,上课效果好,但通过预习做笔记,带着疑问上课这方面还不太明显。
七、反思与困惑
在课题实验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存在一些不足与困惑,如:
1、课题组成员教学任务教重,在研究过程中,不少过程性资料没有及时进行整理和保存,对研究的开展造成一定阻碍。
2、虽然调查表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习惯有所转变,但部分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转化率不高,如何对他们进行引导和评价,从而更有效地改变他们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独立性。
八、今后努力的方向
1.在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立性、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特性、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整体性这四个方面要形成课前—课堂—课后一整套方法。经过无律——他律——自律的过程,逐渐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进一步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对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自觉地观察、比较、倾听、质疑能力的作用。
3.今后的研究中要进一步积累过程性资料,要注重分析、反馈、总结提高,多撰写研究反思。
对于存在的不足,我们将借中期评估契机,倾听专家的指点,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在下一步课题实验中针对不足,及时反思,及时改正,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过程,把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工作做得更加完善,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适应数学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自主探究学习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构建崭新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同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使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发展。
2、 课题研究的价值: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存在诸多局限:第一,从教学目标来看,过于重视知识结果的获得,缺少获得知识的过程,忽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因而难以达到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的目的;第二,从教学内容来看,过于强调书本知识和学科本位,不能将学生生活实际与社会发展与学习内容相联系,不能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与体验,因而学生所学所得的只是死的知识,不能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第三,从教学方式来看,过于单一,不能认真实施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实践的方式,缺乏学习过程中的对话与互动,因而也就失去了学习的主人地位。总之,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的课堂教学,以本为本,唯师唯上,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生命活力与价值。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实施,人们逐渐意识到,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必须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在帮助学生开展接受型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方式。从而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探究意识,形成有益于终身教育的学习方式和创新思想。同时目前国内小学“探究型”课程开发,实施较为迅速,但探究性学习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尚无成熟的理论体系与系统的实践经验。鉴于上述的现状,我们认为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且具有现实的、深远的意义。
3、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数学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美国数学教育界在80年代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建构主义数学学习理论指出,数学学习不应该被看成对于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也就是说数学知识不能从一个人迁移到另一个人,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按照建构的观点,教师应该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生进行数学建构活动的促进者,教师的传授不应是力图从书本上准确无误地搬运知识的过程,他应是数学建构活动的深谋远虑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评估者。
2.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崛起于本世纪50年代。它强调人的因素和“以学生为中心”,主张学校应该培养出真正的学生,真正的学习者,创造性的科学家和学者、实践家以及这样一种人:在现时所学到的东西和将来动态的、变化的、变幻莫测的问题及事实之间,他们能生存于一种美妙的但又是不断变化的平衡之中。他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知识是否被掌握,所学的知识是否系统,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举足轻重的。教学过程的重心是“学会学习”。在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和个人成长,这些将使他们更加建设性地对付“现实世界”。而这根本不是凭借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就能实现的。
3. 皮亚杰的教育观点
皮亚杰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形成智慧,而不是贮备记忆,是在于创造智力的探索者,而不是博学。”反思我们今天的教育,一个世纪性的难题仍摆在我们面前:学校教育并没有给每个学生提供获得最大限度发展的机会,其诸多原因中重要的一点是,作为学科,我们偏重于知识体系,而把另外三个重要部分——发现探究知识的方法、掌握知识体系的方法和态度、科学精神弃之不顾。而发现探究知识的方法正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工作乃至科学研究所必需的能力。
4. 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理论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按照自己观察和思考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认知事物、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或者让学生借助教材或教师所提供的有关材料去亲自探索或“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性知识,并发展他们“发现学习”的能力。其实“发现学习”就是以探究性思维的方式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的学习,建构探究性教学模式也是对布鲁纳发现法教学的继承和发展。
4、 课题研究的目标:
1. 研究如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作出决策的能力。包括:①如何使学生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②如何使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和独立思考发现问题;③如何使学生学会提出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设想;④如何使学生学会主动寻求帮助解决问题;⑤如何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去探索并解决问题。即如何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研究如何培养并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态度与习惯。包括:①如何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②如何使学生在数学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③如何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并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习惯。即如何最终实现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即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3.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角色行为,提高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一支具有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高超的教学水平、扎实的教科研基础的教师队伍,并以此推动学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
5、 研究的主要内容:建立探究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面对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课堂上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正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更贴近实际;学生的学习普遍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师生间关系趋向和谐、民主、平等。等等,然而在这教育改革的明媚春光下,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产生了不少困惑和迷茫。为此,本课题将这些困惑分成两部分作为主要研究的内容:①如何正确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来适应新的课程。②如何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寻找突破口,让学生更自主、更探究性的学习。来促进发展。
6、 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根据课题研究内容,通过图书馆、报刊检索、网络检索等途径,搜集相关的研究和成功经验。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的实验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借鉴。
2、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侧重于实践,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在实际的情况中,由教师和专家共同合作,针对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成果。
3、经验总结法
在实验过程中加以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总结实验的得失,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再指导研究和实践。
4、观察法
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生的变化作出客观的评价。
5、调查法
了解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情况,研究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八、课题预期成果形成
7、 课题研究的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1月)
(1)建立健全课题组
(2)搜集资料,获取相关研究成果,学习相关理论。
(3)商讨课题研究,建立课题实验设想,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5月)
(1)进行实验研究,落实实验方案中的各项具体措施。
(2)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同步进行,进行教学行动研究,撰写论文。
(3)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进行阶段研究总结。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5月……2015年6月)
(1)对实验进行总结、反思。提升理论。对论文、研究报告等进行整理,形成科研成果。
(2)撰写实验研究工作总结和结题申请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在县教育局教研室、学校领导及教师的大力支持下,自2014年9月起提出并进行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方法的实践研究”的实验和探索。2014年9月——11月,以调查性研究为主,重点查阅相关资料,制定实施方案,为切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奠定基础。我们调查了低、中、高年级学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学习现状,发现小学生探究学习的现状归纳如下:1.小学生对探究学习兴趣浓厚。2.开展探究活动时的态度认真。3.年级越高,探究学习开展的越少。4.探究学习过程中障碍较多。2014年9月开始,进入到初步实验阶段,边实践边研究,对课题的可行性进行进一步研究论证,并形成书面材料。2014年10月课题通过审查并批复立项。课题组成员从不同班级实际出发,各自制定每个小阶段的实施计划,边研究边积累资料,做好阶段小结,定时交流研讨。教师在本课题研究中,通过学习大量的教育理论、教改经验,促进了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在课题实施中,破除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建立了教育民主化思想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探究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本课题的实施,教师亲身感受到学生隐藏着的巨大学习潜能,充分认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把更多的教学活动让位于学生,打开了一条“让学生主动走向知识的通道”。在对待不同学生的方式与态度上,也向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符合学生个人特点的方式转变。传统权威式的师生关系让位于平等的、互相尊重、互动交往的师生关系。教师实现了由原来的课堂“主人”到“服务者”的角色转变。2015年5月对本课题进行了中期评估。2015年5月——2015年6月份,根据中期评估中教研员提出的意见并结合学校实际,调整了研究的策略和部分目标。2015年5月——2015年6月课题组对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疏导,并形成书面材料,对理论成果进行了推广运用,在实践中验证、反思、矫正,使既得研究成果得以补充和完善。2015年6月收集整理了研究材料并形成最终研究报告。
九、课题研究成果:
1.构建了探究性学习模式,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学习是以学生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形式。具体是指在教师的启发下,以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它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在研究中,我们按照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构建了“问题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运用——拓展创新——评价体验”的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模式。问题情境:创设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欲望,同时是学生明确探索目标。自主探索: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索的问题,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也就是说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合作交流:学生在个体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互通独立地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小组相互讨论、分析与交流,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与全面,最后形成共识,进一步归纳、验证,形成数学结论。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实践运用:将探索学习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要特别关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关注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拓展创新:通过发展性、开放性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不仅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而且使学生从大量琐碎的基础性学习中解脱出来,探究性学习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2.通过研究,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对学习有浓厚兴趣的人数明显增加。之所以有此变化,我们认为主要是开展研究后,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求通而未通,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主动探究。3.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明显增强、自主探究能力明显提高、探究习惯初步养成。实验前相当一部分学生依赖性较大,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做事缺少恒心和毅力,对自己和他人缺乏应有的责任。通过自主实验,实验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学生们都有一个共识,“学习是我自己的事,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各种自主探究的学习实践活动中。
实验班的学生在学期初能认真分析自己的学习实际,确立自己学习的奋斗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内容和高度,并据此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探索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学法的尝试和探索,并及时作出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反思现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学法的改进,学习状态的调整,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的兴奋状态。
在课题研究中,学生初步养成了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乐思善辩的习惯,勤翻工具书的习惯,博览群书、广泛渉取信息的习惯,质疑解疑的习惯。
4.有效促进了学生认知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设了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相互协作的学习氛围。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建立了“我要学、我能行”的自信。使学生不仅对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了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10、 我们的思考:
我们的课题研究虽然已经进入结题阶段,但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目前还仍然处于探索和进一步研究阶段,因此,我们觉得今后还需继续加强研究,解决以下的一些问题。
1.教学时间的分配问题探究性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的进程完全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时间比较容易控制,每一堂课一般都能按教学设计完成。而探究性学习的时间就较难控制,因为学生的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否较快地进入状态,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寻找到正确的探究方法,能否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探究的目的,教师都很难预料。往往在一堂课中难以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此外,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开展探究活动,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压缩巩固练习的时间,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和技能。如何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又保证知识的掌握,是首先要研究的问题。
2.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的辅导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在传统的教学中,他们在教师的传授下学习尚且还需要教师在课余加以辅导,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去学习知识就更是困难,在探究的过程中他们大多是旁观者,既不能参与同学们的讨论,自己又不能进行探究,也不能理解他人的探究结果,其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何在探究性学习中对这些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和帮助,使他们也能参与探究性学习并有所收获,是又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