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oc

收藏

编号:260208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829.48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3
8
金币
关 键 词:
我国 产业结构 对于 经济 增长 影响 实证 分析
资源描述:
!- 我国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2012级管理学院会计系1班 申路平 ) 摘要: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家讨论的热点问题,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本文采集1981年至2013年的统计数据,基于Eviews,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三大产业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而得出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找出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三大产业 经济增长 多元线性回归 可持续发展 目录: 0引言 2 1问题提出 2 2数据说明 2 3模型设定 3 4参数估计 5 4.1建立工作文件 5 4.2导入数据 5 4.3估计参数 6 5模型检验 8 5.1经济意义检验 8 5.2统计推断检验 8 5.3计量经济学检验 9 5.3.1解释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检验 9 5.3.2随即扰动项序列相关检验 10 5.3.3随机扰动项异方差性检验 13 5.3.4随机解释变量问题 16 5.3.5Granger因果检验 17 5.4回归模型的其他函数形式 18 6结论 18 7建议 19 8参考文献 20 9致谢 20 0引言 经济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的,而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要想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转型,使之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反过来,经济的增长也会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如何跳出现有的产业框架,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今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 1问题提出 产业结构的变动过程就是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间转移的过程。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的有机统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供求失衡,而且不同部门之间存在着劳动和资本使用的收益差别,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就是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转移与流动,改变市场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带来总产出的增加。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或国家发展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标志着经济发展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产业结构的优化必然会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 根据我国2014年统计数据,第一、第二产业增速均低于全年GDP增速,唯有第三产业高出全年GDP 7个百分点。虽然第三产业增加值连续两年超过第二产业,但与世界大部分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偏低,仅为48.2% 。 2数据说明 以下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年 份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GDP增长率(%) 第一产业增长率 第二产业增长率 第三产业增长率 1981 4891.6 1559.5 2255.5 1076.6 5.2 7.0 1.9 10.4 1982 5323.4 1777.4 2383.0 1163.0 9.1 11.5 5.6 13.0 1983 5962.7 1978.4 2646.2 1338.1 10.9 8.3 10.4 15.2 1984 7208.1 2316.1 3105.7 1786.3 15.2 12.9 14.5 19.4 1985 9016.0 2564.4 3866.6 2585.0 13.5 1.8 18.6 18.2 1986 10275.2 2788.7 4492.7 2993.8 8.8 3.3 10.2 12.0 1987 12058.6 3233.0 5251.6 3574.0 11.6 4.7 13.7 14.4 1988 15042.8 3865.4 6587.2 4590.3 11.3 2.5 14.5 13.2 1989 16992.3 4265.9 7278.0 5448.4 4.1 3.1 3.8 5.4 1990 18667.8 5062.0 7717.4 5888.4 3.8 7.3 3.2 2.3 1991 21781.5 5342.2 9102.2 7337.1 9.2 2.4 13.9 8.9 1992 26923.5 5866.6 11699.5 9357.4 14.2 4.7 21.2 12.4 1993 35333.9 6963.8 16454.4 11915.7 14.0 4.7 19.9 12.2 1994 48197.9 9572.7 22445.4 16179.8 13.1 4.0 18.4 11.1 1995 60793.7 12135.8 28679.5 19978.5 10.9 5.0 13.9 9.8 1996 71176.6 14015.4 33835.0 23326.2 10.0 5.1 12.1 9.4 1997 78973.0 14441.9 37543.0 26988.1 9.3 3.5 10.5 10.7 1998 84402.3 14817.6 39004.2 30580.5 7.8 3.5 8.9 8.4 1999 89677.1 14770.0 41033.6 33873.4 7.6 2.8 8.1 9.3 2000 99214.6 14944.7 45555.9 38714.0 8.4 2.4 9.4 9.8 2001 109655.2 15781.3 49512.3 44361.6 8.3 2.8 8.4 10.3 2002 120332.7 16537.0 53896.8 49898.9 9.1 2.9 9.8 10.4 2003 135822.8 17381.7 62436.3 56004.7 10.0 2.5 12.7 9.5 2004 159878.3 21412.7 73904.3 64561.3 10.1 6.3 11.1 10.1 2005 184937.4 22420.0 87598.1 74919.3 11.3 5.2 12.1 12.2 2006 216314.4 24040.0 103719.5 88554.9 12.7 5.0 13.4 14.1 2007 265810.3 28627.0 125831.4 111351.9 14.2 3.7 15.1 16.0 2008 314045.4 33702.0 149003.4 131340.0 9.6 5.4 9.9 10.4 2009 340902.8 35226.0 157638.8 148038.0 9.2 4.2 9.9 9.6 2010 401512.8 40533.6 187383.2 173596.0 10.4 4.3 12.3 9.8 2011 473104.0 47486.2 220412.8 205205.0 9.3 4.3 10.3 9.4 2012 519470.1 52373.6 235162.0 231934.5 7.7 4.5 7.9 8.1 2013 568845.2 56957.0 249684.4 262203.8 7.7 4.0 7.8 8.3 表 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4年年鉴 3模型设定 分别绘制Y与X1、X2、X3的散点图。 由散点图,Y与X1的线性关系不是很明显,但Y与X2、X3的线性关系显著。 根据相关计量经济理论和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产出值的搜集,本文利用1981年至2013年间的统计数据,决定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模型表达式为: 其中: 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 X1---表示第一产业的年增长率 X2---表示第二产业的年增长率 X3---表示第三产业的年增长率 α---表示在不变情况下,经济固有增长率 --表示随机误差项 可近似认为,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率的加权和,而分别表示各产业部门在经济增长中的权数;则表示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通过上式,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GDP)会如何变化。从而进行经济预测,为产业政策调整提供依据与参考。 4参数估计 4.1建立工作文件 4.2导入数据 4.3估计参数 运用Eviews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表1中的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对所建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结果如下: 从回归分析结果可得模型: 其残差值、实际值、拟合值图形如下: 5模型检验 5.1经济意义检验 1) =0.8065,表示当三大产业保持原有规模,我国GDP仍能增加0.8065个百分点。这种结果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合理。 2) =0.1832,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一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增加0.1832个百分点;反之,降低0.1832,符合经济现实。 3) =0.4529,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二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增加0.4529个百分点;反之,降低0.4529,符合经济现实。 4) =0.2841,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三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增加0.2841个百分点;反之,降低0.2841,符合经济现实。 综上,该模型符合经济意义,检验通过。 5.2统计推断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 ① 样本决定系数 R^2的值越接近1,说明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好;反之,R^2的值越接近0,说明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差。 由参数估计回归结果可得,样本决定系数R^2=0.9649>0.8,拟合优度良好。 ② 调整后的样本决定系数 因解释变量为多元,使用调整的拟合优度,以消除解释变量对拟合优度的影响。调整后的R^2=0.9613>0.8,拟合程度仍然很好,即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绝大部分离差做出了解释。 2)方程显著性检验 由模型可知总离差平方和TSS的自由度为32(n-1),回归平方和ESS的自由度为3,所以,残差平方和的自由度为29(n-k-1)。 H0:=0 H1:≠0 在H0成立的条件下,统计量F=(ESS/k)/(RSS/(n-K-1))=266.0999 而在=0.05,n=33,k=3时,查表得F0.05(3,29)=3.93<266.0999,拒绝原假设,接受H1,认为回归方程显著成立。 3)变量显著性检验 H0:=0 H1:≠0 在H0成立的条件下,统计量Ti=()/S()分别为4.023、15.510、7.044 在=0.05,n=33,k=3时,查表得T0.025(29)=2.045,故Ti>T0.025(29)=2.045,拒绝原假设,接受备选假设,认为显著不为0。 4)除此之外,将p值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进行比较,可以更为迅速作出判断。 5.3计量经济学检验 5.3.1解释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检验 1)相关系数检验法 得到如下相关系数矩阵: 2)由相关系数矩阵,X1、X2、X3两两之间相关系数都很低,最高是0.5780,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可以判断该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这可能与选取变量为相对数有关,降低了其共线性发生的可能。 5.3.2随即扰动项序列相关检验 1)图示检验法 残差相关图 序列e0和e1的值基本上落在一、三象限,表明随即干扰项存在正的序列相关。 残差时序图也是同理。 2)回归检验法 以回归残差e0作被解释变量,其滞后一期e0(-1)作解释变量,建立模型,进行OLS估计,得到解释变量E0(-1)前的系数是显著的,即残差项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原模型的随即干扰项存在序列相关。 3)DW检验法 在给定α=0.05,n=33,k=3,查D-W统计表,得dL=1.28,dU=1.57。由0<DW=0.5436<dL=1.28,可知随机误差项存在一阶正的序列相关。 4)LM检验法 LM=nR^2=18.96,大于5%的显著性水平下分布的临界值7.81,模型中存在序列相关。 5)序列相关问题的处理—科克伦-奥克特迭代法 假定模型中随即干扰项存在一阶自回归形式的序列相关,回归结果如下: 此时DW=2.32,有dU<DW<4-dU,模型的序列相关得到修正。同时,可决系数、t统计量、F统计量均达到理想水平。模型修正为: 可知,当第一产业增长1个百分点时,我国经济增长0.2506个百分点;当第二产业增长1个百分点时,我国经济增长0.4013个百分点;当第三产业增长1个百分点时,我国经济增长0.3829个百分点。 5.3.3随机扰动项异方差性检验 1)残差图形分析法 绘制残差平方序列对序列的散点图,仍不易判断,需进一步检验。 2)Glejser检验 常数项不显著,剔除以后再回归,方程显著,X2、X3同理,存在异方差。 3)White检验 nR^2=19.08,大于5%的显著性水平下χ^2分布的临界值7.81,存在异方差。 4)异方差的修正 加权最小二乘法修正之后,t统计量和F统计量的显著性更为明显,可决系数也有明显提高,异方差得到了消除。经济意义显见,不再赘述。 5.3.4随机解释变量问题 残差项与各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几乎为0,相互独立,不存在随机解释变量问题。 5.3.5Granger因果检验 时序图中,四者大致有着共同的趋势。 在95%的置信水平下,我们可以认为X1是X3、X1是X2、X3不是Y的格兰杰原因。这体现了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和现阶段我国GDP对第一二产业的依赖。 5.4回归模型的其他函数形式 与之前的回归结果对比,对数线性模型的回归结果更好,说明GDP的增长率与三大产业增长率之间也可能是幂函数形式。但由于之前的回归结果就比较好,改善之处并不是特别明显,所以我们也可不做改进。 6结论 依据模型,得出1981-2013年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产业构成情况,分别如下图所示。 由下图,结合前面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逐年增大,其中,以第三产业增速最快,而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是: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不断降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渐增长;第二产业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贡献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正在逐步超越第二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遵循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经济的增长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而产业结构的优化会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产业结构的大致类型,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又决定了经济体能够达到的高度。 7建议 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如下: 第一,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偏低,远远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首先要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政策支持;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重点发展基础性第三产业,大力培育新兴第三产业,例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产业的发展;改变第三产业的增长方式,提高产业集约发展水平,加快发展重点优势产业,形成规模化发展,提高资金利用率。 第二,产业组织结构不够合理,产业集中度低,高端生产力严重不足,企业自主研发投入少,抗风险能力较弱。对此,应该鼓励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规模经济,实现共赢;同时,加强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支持,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重视能源的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业界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技术创新带来的溢出效应和结构调整效应,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三大产业结构发展失衡。由于三大产业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在调整产业内部结构的同时,更要重视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这种关联性,使其相互促进,相互服务,共同带动经济的增长。要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明确以三大产业为发展导向,加快形成协调均衡发展的新格局,推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系统的建议: 1.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形成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的新局面,实现我国经济可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2.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提高我国农业的科技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 3.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着重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 4.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8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2014》 [2] 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张海英,周志刚.中国R&D强度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4(6). [4]王世伟.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复旦大学,2011(5). [5]王森.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探讨[J].商业时代,2014(7). 9致谢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我国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602084.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