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案计划有效性的实践研究.doc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如何创设真实有效的语文学习情境根据课题总体研究方案,这学期我们确定研究重点是“如何创设真实有效的语文学习情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我们在实验中探索,在实践中提高,初步形成了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相促进,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自主钻研与合作探究相渗透的新局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以课堂教学为主线,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新的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热情。新课标中强调“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自主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在师生和生生之间平等、融洽、和谐的对话交流过程中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一)尊重学生个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我们语文教师转变了角色,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行为,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点拨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充分质疑问难的时间,充分讨论发言的时间,充分读书的时间。正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构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从学习的“配角”转变为学习的“主角”。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适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二)引导探究学习,张扬个性意识。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简单接受已有的知识,而是让学生主动进入探索知识的过程。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创设一种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开放的情境和途径,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主动地搜索信息,处理信息,并应用已有知识创新信息。探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索活动中,学生往往都兴趣盎然,情绪高涨,接受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效率也随之提高。这种学习方式在未来的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应积极倡导。二、以第二课堂活动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进取的热情。1、以课堂诗歌、剧本、作文教学为蓝本,以课外诗歌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比赛、征文活动为载体,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比赛。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口头、肢体等各方面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诗歌,把自己独有的理解和情感倾诉给观众。在举行诗歌朗诵比赛中,学生在朗诵的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有的是一个人,有的是三四个人,有的甚至是整个小组,个别的还配有舞蹈作点缀。完全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发性。在组织的课本剧表演比赛中,结合“魅力溧阳”“我们心中的奥运”“我眼中的父亲、母亲”等主题开展手抄报比赛。此外,我们还利用家长会时间,让学生进行适当的书信比赛和“做诚信人办诚信事”的读书征文活动。2、以自由组织、自由写作、自由编排为准绳,组织学生办报。普通学生的学习不仅仅体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同时也应该体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上。报纸版面设计都由每期不同的编辑自己设计,内容都来自于学生原创,也有学生和老师共同的作品,主要涉及了文学、美术、信息技术、社会等学科领域。在报上开辟“社会论坛”“习作精选”“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等栏目,对激发学生探究学习产生了很好的影响。通过发挥师生集体智慧,举办的一系列第二课堂活动,为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厚实校园文化积淀,创设课改实施氛围,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发挥其陶冶师生情操的功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校园文化新的热点和亮点。3、以开拓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为宗旨,带领学生外出,感受大自然魅力和亲临教育基地参观访问,指导学生写作,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落实新课标规定的研究性学习的有关内容,增进语文课程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总之,自这一小型课题实验以来,呈现出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逐渐形成良好的气候,语文课堂内外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学生乐于探究、积极创新的意识不断在养成,自由组织开展的活动有声有色,时时处处体现了整个大语文观的学习理念。我们在实验中了解到参加实验的学生普遍感觉到了自己的语文素养在提高,综合素质在不断增强,在本学期举行的毕业会考中,我们实验班的大部分学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些不足之处:我们的实验范围还不够广泛,开展的研讨活动还比较单一,气氛还不够浓厚;有部分同学认为在语文学习上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有些老师也指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个比较宽泛的课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探究的还有很多,我们应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效地再研究。这些问题,我们都将在以后的实验中密切关注,使实验的整个环节都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吸收有用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所以,从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具体的研究意义如下:1、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切实转变观念,这是实现阅读教学根本变革的前提”(崔峦语),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就是要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重视人的潜能开发,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发展的课程观和学生观,突破接受学习的定势,探索引导学生阅读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所谓探究性阅读,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的一种学习方式。3、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阅读教学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语言学语言学习包括听,说,读,写,译,是一个input(输入),decoding(解码),output(输出)的过程。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但只须达到一定的输入量,才能保证更好的输出。从而高效率地完成我们学习语言的目标。阅读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积累词汇、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可以训练发展思维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大量的阅读是语言输入转为输出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加强阅读训练可以为学生创造获取语言信息和运用语言的大量机会和条件,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整体语言素质。2、教育教学心理学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学生阅读经验不足,没有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策略,自制能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等等。因此必须从情绪,情感方面激发热情,产生兴趣,引发动力。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国内阅读教学的研究是比较成熟和深入的,我们可以将阅读教学上的许多优秀经验迁移到本校的教学中,如:导读式阅读教学法,情境式阅读教学法等。 四、课题研究预期目标和内容(一)研究预期目标 1、寻找并改进小学阅读课的框架和模式。2、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有爱读书的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 (二)课题研究主要内容1、研究选择教材的依据与内容: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考虑语言的难易程度,内容是否符合儿童的年龄与兴趣,是否吸引学生。注意形式与内容的搭配,逐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教材,寻找或汇编出适合学生阅读的系统阅读教材。2、研究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课堂教学的实施内容:(1)了解小学生阅读心理 小学生处于学龄初期,该年龄期的学生一般说来很乐意并很有兴趣去掌握新知识、技能和技巧,他们渴望学会阅读,他们在认识中的特点,表现在感知上有较强的情感性。有插图的书,教师的描绘性语言,都能很快引起他们的反应。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注意到这一些是十分有益的。如何遵循着“感性理性再感性再理性”的阅读心理程序来发展学生的认识,使之对阅读材料有较深的理解,这是教师首要研究的问题。(2)驱动小学生阅读需要 阅读需要是人进行阅读活动的动力源泉。现代社会信息传递频繁,英语的交际功能日益明显,所以社会生活需要小学生从小就强化自己的知识、智力与精神素质,这就是外部的驱动力;作为教师,更应该促进小学生阅读的内部驱动力,使之产生自身的阅读需要,即进一层的阅读动机。教师要对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以诱发其阅读的欲望,剌激他的阅读兴趣,剌激阅读学习,但这还是一种短期的、易受影响的阅读动机。教师更重要的是抓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小学生初步形成理想、求知欲、审美趣味等深层的长远的阅读动机,使之发挥更大的动力作用。(3)扩大小学生阅读数量 此处所称的数量一是指所读读物的数量,二是指阅读涉及学科的类型数量,亦即指通常所称的“阅读量”与“阅读面”。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信息的社会,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我们去接收去处理。所以小学生也有必要扩大自己的视野、活跃自己的思想。(4)教给小学生阅读方法 古今中外,许多专家学者以自己卓有成效的事实,证明了他们所采取的阅读方法是切实可行的;许多教育家也以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证明了他们所传授、推行的阅读方法的正确。我们的研究就是选择一些简便易行、成效显著的阅读方法向小学生推荐,使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有方法可依凭,能增进他们取得良好阅读效果的信心。(5)训练小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人们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能力。苏霍姆林斯基称阅读能力为“掌握知识的技能”,小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如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就能通过对文质兼美的文章的阅读,受到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受到正确的科学的思想方法的训练,受到美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同时也能在阅读中大量吸收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课题将着重研究如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6)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 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方法首要在于选择读物,要从易到难,逐步增加难度,选择时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阅读心理。其次是对理解程度的要求要适当,对同一篇读物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几遍阅读,随阅读遍数的增加再进而提出进一层的理解要求,使学生经过几遍阅读之后达到较好的理解程度。第三是对阅读速度的要求,要逐步训练,使学生掌握略读、默读、跳读、扫读、猜读等方法,以增进阅读的速度。同时,要让理解与速度得到很好的协调,和谐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和步骤研究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法和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实践性原则: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扩大语言的输入量,为学生创设大量语言实践的机会。3、整体性原则:实现课内外的协调,拓宽学习渠道,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发挥教学的整体效益。 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从而直接感知和记录学生对所学阅读材料的兴趣、理解程度、掌握情况等。2、行动研究法:根据实验目的,对小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分年级进行不同的设计、探索,并将不同课堂教学现象做记录、分析,寻求最佳的教学模式。3、案例分析法:对比较典型的阅读教学的材料进行分析,或对课堂案例进行微格研究,直观地体现研究情况。4、文献收集法:寻找更坚实的理论支撑,真正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研究。5、调查研究法了解不同研究阶段教师对研究内容的理解与操作情况,通过调查问卷、访问家长等手段了解学生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变化,知识结构的改善,意志品质形成等情况。研究的步骤:第一阶段(2012.22012.5)准备阶段 1、邀请导师讲座,学习多元智能、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等有关理论。 2、在专家的指导下,对我校阅读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系统的归类,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3、在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供研究的思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12.62014.7)实施阶段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阶段,主要依据研究计划组织实施,不断探索研究方法,优化研究途径,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力争研究的实效。 1、 开展理论学习和收集,组织教师从网上和刊物上查找有关资料,并附写相关的感想。 2、 开展公开课、观摩课、说课、评课等活动。 3、 教师撰写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评价等资料。 4、 及时总结,定期交流。第三阶段:(2014.82014.10)总结阶段 1、 编写“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研究的论文集。 2、收集师生教与学的成果。3、 邀请专家对本课题的成果进行鉴定,提出后一轮研究的思路和方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的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语)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www.177liuxue.cn/转载请保留出处。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区语文阅读教学。正如杨再隋指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段话讲的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二、课题的界定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一)研究对象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低段:1、阅读兴趣的培养;2、预习习惯的培养;3、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4、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中段: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2概括能力的培养;3、质疑能力的培养;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高段:1、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2、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3、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4、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以上内容,由全区的各所小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研究。四、研究目标1、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2、在全区小学语文教师中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我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3、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4、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和制度体系。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一)研究的思路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二)研究的方法本课题在区域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总课题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3、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全区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六、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和条件保证本课题的提出是在我区经历了小学语文“三话育人”的实践研究以及五年的课程改革等基础上,一线教师有一定的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经验。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1、教育专家的引领。2、教研室对各校子课题的统筹、协调管理,以及竞争机制地运行,调动全区研究的积极性。3、学校积极参与,在人员设置、硬件配备、科研经费、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4、用好“小学语文博客群”以及“小学语文qq群”这两个交流平台,促进研究群体智慧的交融与提升。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一)研究步骤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交叉滚动前进。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1、2009年9月,区小语网络教研中心组成立,小组成员就各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交流,梳理全区小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共通性问题,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2、2009年10、11月,召开小语网络教研中心组第二次会议,确立研究课题,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下达研究计划。谈话调查相关教师,初步拟定研究方案。3、2009年12月,讨论和修改课题方案,明确各阶段研究工作重心。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1、2010年1月,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指南,召开课题中心组工作会,研讨课题的内涵、特点和研究措施。2、2010年6月,召开开题会正式实施研究,各学校根据课题中心组的研究方案申报二级子课题进行研究。2010年6月至2010年7月,课题中心组及各子课题组综合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0年8月至2010年12月)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召开结题现场会。(二)研究措施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由总课题研究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全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有效教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建立实验课题中心组,聘请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市级、省级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导课题研究。将全区参研学校分为几个片,由牵头学校负责组织每月一次的研究活动,课题中心组实行联络员负责制,联络员深入所负责的片全程参与并指导课题研究,随时了解各片的研究进展及困惑。中心组定期开展研究,调整研究策略,努力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各子课题组应按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究,完成研究任务,并在每学期初制定研究计划,每学期末进行研究小结,并上交课题中心组。参研学校每学年填写龙泉驿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年度报表,报告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为强化实效,激励先进,每学年末,课题中心组根据各校开展研究的情况,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评出等级,并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充分利用网络教研资源优势课题中心组利用得天独厚的教研网络,在龙泉教育网上开辟小学语文“研究专栏”,为参研人员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不定期地邀请专家对参研人员进行理论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1)通过e-mail向教师征集教研活动内容一线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教研的内容应当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教研活动针对各类课型(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上片区级、区级研究课、展示课,教研员做好教师专业成长的伙伴。(2)建立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新课程困扰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程资源的溃乏。而传统的教师工作方式是以个体劳动为主,这使得许多教师智慧封存于个人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让同伴互助更好地得以实现,我们将以“阅读有效性”公共教育博客、小学语文qq群组等载体为交流平台,将语文教师们潜心研究、精心开发的课件,编制的试题,设计的教学,撰写的心得等放在网上,使老师们的成果能够彼此交换,使它的作用和使用范围被无限放大,从而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为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较充足的时间保证和资源保障。我们还会推荐相关的小学语文网站和小学语文教学权威杂志,并及时向一线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信息,引领一线教师经常关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新动态。教师们平时遇到的教学苦恼、问题、体会,都可以通过“发贴”的形式自由地在“龙泉教育小学语文”内发表意见。当老师们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发贴到论坛时,中心组由专人负责梳理问题,引导更多的老师进行思考或是进行答复。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为了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入,课题中心组将定期组织各子课题组之间的交流活动,坚持开展教师听、评、献课活动,坚持抓好课前精心设计,课堂务求质量,课后深入反思几大环节,并鼓励优秀学校、教师对薄弱学校和教师进行重点指导,帮助他们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4、提炼成果,总结推广各参研人员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课题中心组每学年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对好的经验和成果要及时在全区推广应用,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九、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资料1、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2、有效教学肖成全等编著3、中国当代阅读教学理论与阅读教学韩雪屏著2、数学教学中有效避免两极分化的策略研究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究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有效教学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核心追求,深入探讨有效的阅读教学,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关键词:阅读教学 有效性课堂教学及其效率是我们教学过程中一直探讨的一个课题,我认为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首先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做好有效的课前准备,把握有效的课堂操作,进行有效的课后反思。语文因其特殊的属性,课堂的灵活性、多样性、多变性,使语文课堂更是显现出扑朔迷离、气象万千。那么,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曾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科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优化目标,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因此,有效的教学必须首先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1、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准确,即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体现新课标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2、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明确,即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毫无疑问,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3、教学目标的设计体现层次性,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自己要吃的果子。二、优化设计,引导学生有效预习1、学会自主预习。学生课前的主动预习课文,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必要途径。可以通过制作小卡片,把课堂上需要累积的成语提前预习,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熟知。2、学会查找资料。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就是颠倒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学效益低下。我们知道,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健康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须依赖于教师引导下学生的主体实践。叶圣陶先生说:“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3、运用到课堂学习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在教学北京的春节时,我课前布置了预习,让学生准备一些关于春节的图片和资料,并读熟文章。上课时,学生很感兴趣,表现特别积极,课堂气氛很活跃,整节课在快乐的气氛中学完了,还把握了这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下课了,学生意犹未尽,还享起了歌曲新年快乐。课前预习这一方法的运用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学生预习得充分、合理、有效,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就高,学习的期望也高,使我们的课堂高效、精彩,我们也会在这样的课堂中实现自我的成长。三、优化教案,追求课堂教学的简约。 1、树立语文的“简约美”。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曾几何时,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变脸”层出不穷:沸沸扬扬的对话讨论,虽热热闹闹,但不着边际;铺天盖地的多媒体“轰炸”,虽五花八门,但分散思维针对“语文课堂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的现象,语文教学应当竖起“简约”的大旗,删繁就简,返璞归真。当把教材读深、读透之后,在教学时“要深入,更需要浅出”,要扬弃一些“关于语文”的东西,把深刻的语文教学内容以凝练简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真正做到“语文姓语”。2、体现语文的“简约美”。简约不是简单,是在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的、无休止的、不必要的、闲散的东西,最大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如特级教师贾志敏执教给予树就体现了语文的“简约美”:第一课时首先介绍背景导入课文,接着教师范读课文,其次学习生字新词,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内容大意,进而指导背诵第六小节;第二课时首先联系课文内容填空(我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然后出示“担心、生气、高兴”等词语引导学生讨论“母亲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然后指导写话、拓展练习。3、明确语文的“简约美”。贾老师的教学设计比较简单,可仔细体会就会给我们诸多启示:正是没有细密的、多余的环节,学生才会有充分的时间读书、写字、说话、练笔,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正是由于教学设计的简约,教师才能抛开无形的束缚,跟着学生的思路,与学生真诚对话,学生也才会真正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删繁就简,以约驭博,简约为美。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就应该花大力气去提炼教学主线,抓重点、轻一般,去枝叶、留主干,深入浅出、以少胜多。在教学争吵一课时,文中揣摩和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是一个教学的难点。在这方面,我花了很大的功夫,才摸透教材。在教学中我把它转化为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来表演,让学生自己体会出其中的情感变化。这期间不用老师进行语言说教,生搬硬套,让学生大胆地表演。最后回归文本,理出课文的主线,找出情感的变化,理顺重点句子。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我们要吃透教材,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地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这才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四、优化文本,充分发挥文本效益。 (一)充分发挥文本效益1、有效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操作是否有效。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首先就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充分运用文本,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确,新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专家精心筛选的,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果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就可以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特级教师王崧丹老师说“阅读最紧要是培养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刘勰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情感因素。2、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否做到。在教学中,教师应设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做到“情动而辞发。”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发挥语文课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作用”的理念是一致的。我在教学夏夜多美时,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夏夜的美丽景色,伴着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沉浸在美丽的夏夜中。接着,把文本解读的重点放在:“伙伴们是怎样把掉入池中的小蚂蚁送回家的?从中你感受到什么?”在讨论交流、朗读感悟中,学生理解了本文的重点“景色美,心灵更美”。这样的人文教育才能起到“熏陶”的效果,才能感化学生的心灵。3、是否树立好的学习榜样。在教材中,许多人物形象都给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教会了他们怎样约束自己的行为,怎样端正自己的态度。例如,胖乎乎的小手告诉学生要为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她是我的朋友让学生感受到朋友间的真挚友谊;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是让学生养成环保意识的优秀篇章假如我们能有效的利用这些素材,充分挖掘其中的文本价值,就能对学生思想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帮助他们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改变思路。现在不少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还是“穿新鞋走老路”存在最多的问题是“两多三少”“两多”是指讲多,问多。“三少”指学生读少,思少,写少。这样造成语文教学高耗低能。因此,我们要减少老师的讲解和提问,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时间,应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字、词、句、听、说、读、写的训练上。不然一节课都是噼里啪啦的掌声,都是“你真棒!”这样的课堂再精彩,再活跃,也不是一个有效的课堂。2、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必须眷注学生的“学”。准确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实现其主动发展。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教学的对象。课文是教学的工具,而文本价值却是这个工具的核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很好地把握文本价值,正确地引导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对学习、对生活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端正学生的行为,使他们踏上健康快乐的成长之路。五、优化课堂及时反思, 调整教学方式。1、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不断取得新提高,需要我们进行教学反思。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有人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每位教师只有多写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加速器。2、给学生建立一个持续的、轻松的、令人满意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的热心和幽默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样的课堂关系是积极向上的。幽默不仅抵
收藏
编号:260272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9.98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3
8
金币
- 关 键 词:
-
提高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方案
计划
规划
有效性
实践
研究
钻研
- 资源描述:
-
-!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如何创设真实有效的语文学习情境
根据课题总体研究方案,这学期我们确定研究重点是“如何创设真实有效的语文学习情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我们在实验中探索,在实践中提高,初步形成了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相促进,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自主钻研与合作探究相渗透的新局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线,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新的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热情。
新课标中强调“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自主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在师生和生生之间平等、融洽、和谐的对话交流过程中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
(一)尊重学生个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我们语文教师转变了角色,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行为,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点拨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充分质疑问难的时间,充分讨论发言的时间,充分读书的时间。正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构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从学习的“配角”转变为学习的“主角”。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适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引导探究学习,张扬个性意识。
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简单接受已有的知识,而是让学生主动进入探索知识的过程。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创设一种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开
放的情境和途径,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主动地搜索信息,处理信息,并应用已有知识创新信息。探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索活动中,学生往往都兴趣盎然,情绪高涨,接受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效率也随之提高。这种学习方式在未来的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应积极倡导。
二、以第二课堂活动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进取的热情。
1、以课堂诗歌、剧本、作文教学为蓝本,以课外诗歌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比赛、征文活动为载体,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比赛。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口头、肢体等各方面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诗歌,把自己独有的理解和情感倾诉给观众。在举行诗歌朗诵比赛中,学生在朗诵的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有的是一个人,有的是三四个人,有的甚至是整个小组,个别的还配有舞蹈作点缀。完全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发性。在组织的课本剧表演比赛中,结合“魅力溧阳”“我们心中的奥运”“我眼中的父亲、母亲”等主题开展手抄报比赛。此外,我们还利用家长会时间,让学生进行适当的书信比赛和“做诚信人办诚信事”的读书征文活动。
2、以自由组织、自由写作、自由编排为准绳,组织学生办报。普通学生的学习不仅仅体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同时也应该体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上。报纸版面设计都由每期不同的编辑自己设计,内容都来自于学生原创,也有学生和老师共同的作品,主要涉及了文学、美术、信息技术、社会等学科领域。在报上开辟“社会论坛”“习作精选”“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等栏目,对激发学生探究学习产生了很好的影响。通过发挥师生集体智慧,举办的一系列第二课堂活动,为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厚实校园文化积淀,创设课改实施氛围,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发挥其陶冶师生情操的功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校园文化新的热点和亮点。3、以开拓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为宗旨,带领学生外出,感受大自然魅力和亲临教育基地参观访问,指导学生写作,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落实新课标规定的研究性学习的有关内容,增进语文课程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
总之,自这一小型课题实验以来,呈现出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逐渐形成良好的气候,语文课堂内外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学生乐于探究、积极创新的意识不断在养成,自由组织开展的活动有声有色,时时处处体现了整个大语文观的学习理念。我们在实验中了解到参加实验的学生普遍感觉到了自己的语文素养在提高,综合素质在不断增强,在本学期举行的毕业会考中,我们实验班的大部分学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在看到
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些不足之处:我们的实验范围还不够广泛,开展的研讨活动还比较单一,气氛还不够浓厚;有部分同学认为在语文学习上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有些老师也指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个比较宽泛的课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探究的还有很多,我们应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效地再研究。这些问题,我们都将在以后的实验中密切关注,使实验的整个环节都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吸收有用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所以,从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具体的研究意义如下:
1、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切实转变观念,这是实现阅读教学根本变革的前提”(崔峦语),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就是要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重视人的潜能开发,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发展的课程观和学生观,突破接受学习的定势,探索引导学生阅读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所谓探究性阅读,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的一种学习方式。
3、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阅读教学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言学
语言学习包括听,说,读,写,译,是一个input(输入),decoding(解码),output(输出)的过程。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但只须达到一定的输入量,才能保证更好的输出。从而高效率地完成我们学习语言的目标。阅读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积累词汇、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可以训练发展思维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大量的阅读是语言输入转为输出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加强阅读训练可以为学生创造获取语言信息和运用语言的大量机会和条件,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整体语言素质。
2、教育教学心理学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学生阅读经验不足,没有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策略,自制能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等等。因此必须从情绪,情感方面激发热情,产生兴趣,引发动力。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
国内阅读教学的研究是比较成熟和深入的,我们可以将阅读教学上的许多优秀经验迁移到本校的教学中,如:导读式阅读教学法,情境式阅读教学法等。
四、课题研究预期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预期目标
1、寻找并改进小学阅读课的框架和模式。
2、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有爱读书的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
(二)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研究选择教材的依据与内容:
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考虑语言的难易程度,内容是否符合儿童的年龄与兴趣,是否吸引学生。注意形式与内容的搭配,逐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教材,寻找或汇编出适合学生阅读的系统阅读教材。
2、研究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课堂教学的实施内容:
(1)了解小学生阅读心理
小学生处于学龄初期,该年龄期的学生一般说来很乐意并很有兴趣去掌握新知识、技能和技巧,他们渴望学会阅读,他们在认识中的特点,表现在感知上有较强的情感性。有插图的书,教师的描绘性语言,都能很快引起他们的反应。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注意到这一些是十分有益的。如何遵循着“感性——理性——再感性——再理性”的阅读心理程序来发展学生的认识,使之对阅读材料有较深的理解,这是教师首要研究的问题。
(2)驱动小学生阅读需要
阅读需要是人进行阅读活动的动力源泉。现代社会信息传递频繁,英语的交际功能日益明显,所以社会生活需要小学生从小就强化自己的知识、智力与精神素质,这就是外部的驱动力;作为教师,更应该促进小学生阅读的内部驱动力,使之产生自身的阅读需要,即进一层的阅读动机。教师要对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以诱发其阅读的欲望,剌激他的阅读兴趣,剌激阅读学习,但这还是一种短期的、易受影响的阅读动机。教师更重要的是抓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小学生初步形成理想、求知欲、审美趣味等深层的长远的阅读动机,使之发挥更大的动力作用。
(3)扩大小学生阅读数量
此处所称的数量一是指所读读物的数量,二是指阅读涉及学科的类型数量,亦即指通常所称的“阅读量”与“阅读面”。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信息的社会,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我们去接收去处理。所以小学生也有必要扩大自己的视野、活跃自己的思想。
(4)教给小学生阅读方法
古今中外,许多专家学者以自己卓有成效的事实,证明了他们所采取的阅读方法是切实可行的;许多教育家也以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证明了他们所传授、推行的阅读方法的正确。我们的研究就是选择一些简便易行、成效显著的阅读方法向小学生推荐,使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有方法可依凭,能增进他们取得良好阅读效果的信心。
(5)训练小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人们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能力。苏霍姆林斯基称阅读能力为“掌握知识的技能”,小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如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就能通过对文质兼美的文章的阅读,受到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受到正确的科学的思想方法的训练,受到美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同时也能在阅读中大量吸收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课题将着重研究如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6)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
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方法首要在于选择读物,要从易到难,逐步增加难度,选择时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阅读心理。其次是对理解程度的要求要适当,对同一篇读物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几遍阅读,随阅读遍数的增加再进而提出进一层的理解要求,使学生经过几遍阅读之后达到较好的理解程度。第三是对阅读速度的要求,要逐步训练,使学生掌握略读、默读、跳读、扫读、猜读等方法,以增进阅读的速度。同时,要让理解与速度得到很好的协调,和谐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法和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实践性原则: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扩大语言的输入量,为学生创设大量语言实践的机会。
3、整体性原则:实现课内外的协调,拓宽学习渠道,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发挥教学的整体效益。
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从而直接感知和记录学生对所学阅读材料的兴趣、理解程度、掌握情况等。
2、行动研究法:
根据实验目的,对小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分年级进行不同的设计、探索,并将不同课堂教学现象做记录、分析,寻求最佳的教学模式。
3、案例分析法:
对比较典型的阅读教学的材料进行分析,或对课堂案例进行微格研究,直观地体现研究情况。
4、文献收集法:
寻找更坚实的理论支撑,真正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研究。
5、调查研究法
了解不同研究阶段教师对研究内容的理解与操作情况,通过调查问卷、访问家长等手段了解学生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变化,知识结构的改善,意志品质形成等情况。
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12.2——2012.5)准备阶段
1、邀请导师讲座,学习多元智能、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等有关理论。
2、在专家的指导下,对我校阅读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系统的归类,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3、在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供研究的思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12.6——2014.7)实施阶段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阶段,主要依据研究计划组织实施,不断探索研究方法,优化研究途径,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力争研究的实效。
1、 开展理论学习和收集,组织教师从网上和刊物上查找有关资料,并附写相关的感想。
2、 开展公开课、观摩课、说课、评课等活动。
3、 教师撰写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评价等资料。
4、 及时总结,定期交流。
第三阶段:(2014.8——2014.10)总结阶段
1、 编写“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研究的论文集。
2、收集师生教与学的成果。
3、 邀请专家对本课题的成果进行鉴定,提出后一轮研究的思路和方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语)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www.177liuxue.cn/转载请保留出处。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区语文阅读教学。正如杨再隋指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段话讲的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段:1、阅读兴趣的培养;
2、预习习惯的培养;
3、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4、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中段: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2概括能力的培养;
3、质疑能力的培养;
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
高段:1、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2、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4、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以上内容,由全区的各所小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研究。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2、在全区小学语文教师中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我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和制度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区域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总课题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全区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六、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和条件保证
本课题的提出是在我区经历了《小学语文“三话育人”的实践研究》以及五年的课程改革等基础上,一线教师有一定的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经验。
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
1、教育专家的引领。
2、教研室对各校子课题的统筹、协调管理,以及竞争机制地运行,调动全区研究的积极性。
3、学校积极参与,在人员设置、硬件配备、科研经费、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
4、用好“小学语文博客群”以及“小学语文qq群”这两个交流平台,促进研究群体智慧的交融与提升。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交叉滚动前进。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
1、2009年9月,区小语网络教研中心组成立,小组成员就各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交流,梳理全区小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共通性问题,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
2、2009年10、11月,召开小语网络教研中心组第二次会议,确立研究课题,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下达研究计划。谈话调查相关教师,初步拟定研究方案。
3、2009年12月,讨论和修改课题方案,明确各阶段研究工作重心。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
1、2010年1月,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指南,召开课题中心组工作会,研讨课题的内涵、特点和研究措施。
2、2010年6月,召开开题会正式实施研究,各学校根据课题中心组的研究方案申报二级子课题进行研究。
2010年6月至2010年7月,课题中心组及各子课题组综合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0年8月至2010年12月)
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召开结题现场会。
(二)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
由总课题研究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全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有效教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
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建立实验课题中心组,聘请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市级、省级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导课题研究。将全区参研学校分为几个片,由牵头学校负责组织每月一次的研究活动,课题中心组实行联络员负责制,联络员深入所负责的片全程参与并指导课题研究,随时了解各片的研究进展及困惑。中心组定期开展研究,调整研究策略,努力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各子课题组应按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究,完成研究任务,并在每学期初制定研究计划,每学期末进行研究小结,并上交课题中心组。参研学校每学年填写《龙泉驿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年度报表》,报告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为强化实效,激励先进,每学年末,课题中心组根据各校开展研究的情况,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评出等级,并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①充分利用网络教研资源优势
课题中心组利用得天独厚的教研网络,在《龙泉教育》网上开辟小学语文“研究专栏”,为参研人员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不定期地邀请专家对参研人员进行理论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
(1)通过e-mail向教师征集教研活动内容
一线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教研的内容应当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教研活动针对各类课型(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上片区级、区级研究课、展示课,教研员做好教师专业成长的伙伴。
(2)建立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新课程困扰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程资源的溃乏。而传统的教师工作方式是以个体劳动为主,这使得许多教师智慧封存于个人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让同伴互助更好地得以实现,我们将以“阅读有效性”公共教育博客、小学语文qq群组等载体为交流平台,将语文教师们潜心研究、精心开发的课件,编制的试题,设计的教学,撰写的心得等放在网上,使老师们的成果能够彼此交换,使它的作用和使用范围被无限放大,从而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为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较充足的时间保证和资源保障。
我们还会推荐相关的小学语文网站和小学语文教学权威杂志,并及时向一线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信息,引领一线教师经常关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新动态。教师们平时遇到的教学苦恼、问题、体会,都可以通过“发贴”的形式自由地在“龙泉教育小学语文”内发表意见。当老师们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发贴到论坛时,中心组由专人负责梳理问题,引导更多的老师进行思考或是进行答复。
②加强校际间的交流
为了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入,课题中心组将定期组织各子课题组之间的交流活动,坚持开展教师听、评、献课活动,坚持抓好课前精心设计,课堂务求质量,课后深入反思几大环节,并鼓励优秀学校、教师对薄弱学校和教师进行重点指导,帮助他们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4、提炼成果,总结推广
各参研人员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课题中心组每学年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对好的经验和成果要及时在全区推广应用,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
2、《有效教学》肖成全等编著
3、《中国当代阅读教学理论与阅读教学》韩雪屏著
2、数学教学中有效避免两极分化的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究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有效教学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核心追求,深入探讨有效的阅读教学,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
关键词:阅读教学 有效性
课堂教学及其效率是我们教学过程中一直探讨的一个课题,我认为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首先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做好有效的课前准备,把握有效的课堂操作,进行有效的课后反思。语文因其特殊的属性,课堂的灵活性、多样性、多变性,使语文课堂更是显现出扑朔迷离、气象万千。那么,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曾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科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优化目标,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因此,有效的教学必须首先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
1、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准确,即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体现新课标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
2、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明确,即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毫无疑问,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3、教学目标的设计体现层次性,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自己要吃的果子。
二、优化设计,引导学生有效预习
1、学会自主预习。学生课前的主动预习课文,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必要途径。可以通过制作小卡片,把课堂上需要累积的成语提前预习,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熟知。
2、学会查找资料。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就是颠倒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学效益低下。我们知道,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健康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须依赖于教师引导下学生的主体实践。叶圣陶先生说:“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
3、运用到课堂学习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在教学《北京的春节》时,我课前布置了预习,让学生准备一些关于春节的图片和资料,并读熟文章。上课时,学生很感兴趣,表现特别积极,课堂气氛很活跃,整节课在快乐的气氛中学完了,还把握了这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下课了,学生意犹未尽,还享起了歌曲《新年快乐》。课前预习这一方法的运用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学生预习得充分、合理、有效,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就高,学习的期望也高,使我们的课堂高效、精彩,我们也会在这样的课堂中实现自我的成长。
三、优化教案,追求课堂教学的简约。
1、树立语文的“简约美”。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曾几何时,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变脸”层出不穷:沸沸扬扬的对话讨论,虽热热闹闹,但不着边际;铺天盖地的多媒体“轰炸”,虽五花八门,但分散思维……针对“语文课堂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的现象,语文教学应当竖起“简约”的大旗,删繁就简,返璞归真。当把教材读深、读透之后,在教学时“要深入,更需要浅出”,要扬弃一些“关于语文”的东西,把深刻的语文教学内容以凝练简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真正做到“语文姓语”。
2、体现语文的“简约美”。简约不是简单,是在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的、无休止的、不必要的、闲散的东西,最大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如特级教师贾志敏执教《给予树》就体现了语文的“简约美”:第一课时首先介绍背景导入课文,接着教师范读课文,其次学习生字新词,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内容大意,进而指导背诵第六小节;第二课时首先联系课文内容填空(我……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然后出示“担心、生气、高兴”等词语引导学生讨论“母亲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然后指导写话、拓展练习。
3、明确语文的“简约美”。贾老师的教学设计比较简单,可仔细体会就会给我们诸多启示:正是没有细密的、多余的环节,学生才会有充分的时间读书、写字、说话、练笔,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正是由于教学设计的简约,教师才能抛开无形的束缚,跟着学生的思路,与学生真诚对话,学生也才会真正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删繁就简,以约驭博,简约为美。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就应该花大力气去提炼教学主线,抓重点、轻一般,去枝叶、留主干,深入浅出、以少胜多。在教学《争吵》一课时,文中揣摩和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是一个教学的难点。在这方面,我花了很大的功夫,才摸透教材。在教学中我把它转化为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来表演,让学生自己体会出其中的情感变化。这期间不用老师进行语言说教,生搬硬套,让学生大胆地表演。最后回归文本,理出课文的主线,找出情感的变化,理顺重点句子。
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我们要吃透教材,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地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这才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四、优化文本,充分发挥文本效益。
(一)充分发挥文本效益
1、有效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操作是否有效。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首先就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充分运用文本,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确,新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专家精心筛选的,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果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就可以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特级教师王崧丹老师说“阅读最紧要是培养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刘勰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情感因素。
2、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否做到。在教学中,教师应设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做到“情动而辞发。”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发挥语文课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作用”的理念是一致的。我在教学《夏夜多美》时,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夏夜的美丽景色,伴着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沉浸在美丽的夏夜中。接着,把文本解读的重点放在:“伙伴们是怎样把掉入池中的小蚂蚁送回家的?从中你感受到什么?”在讨论交流、朗读感悟中,学生理解了本文的重点—“景色美,心灵更美”。这样的人文教育才能起到“熏陶”的效果,才能感化学生的心灵。
3、是否树立好的学习榜样。在教材中,许多人物形象都给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教会了他们怎样约束自己的行为,怎样端正自己的态度。例如,《胖乎乎的小手》告诉学生要为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她是我的朋友》让学生感受到朋友间的真挚友谊;《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是让学生养成环保意识的优秀篇章……假如我们能有效的利用这些素材,充分挖掘其中的文本价值,就能对学生思想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帮助他们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改变思路。现在不少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还是“穿新鞋走老路”存在最多的问题是“两多三少”“两多”是指讲多,问多。“三少”指学生读少,思少,写少。这样造成语文教学高耗低能。因此,我们要减少老师的讲解和提问,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时间,应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字、词、句、听、说、读、写的训练上。不然一节课都是噼里啪啦的掌声,都是“你真棒!”这样的课堂再精彩,再活跃,也不是一个有效的课堂。
2、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必须眷注学生的“学”。准确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实现其主动发展。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教学的对象。课文是教学的工具,而文本价值却是这个工具的核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很好地把握文本价值,正确地引导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对学习、对生活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端正学生的行为,使他们踏上健康快乐的成长之路。
五、优化课堂及时反思, 调整教学方式。
1、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不断取得新提高,需要我们进行教学反思。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有人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每位教师只有多写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加速器。
2、给学生建立一个持续的、轻松的、令人满意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的热心和幽默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样的课堂关系是积极向上的。幽默不仅抵
展开阅读全文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