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工业园规划项目建议书.doc
.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暨新材料工业园项目可行性报告芜湖瑞纳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筹)二O一二年七月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述第二章、 项目投资背景第三章、 项目选址第四章、 项目规划和建设方案第五章、 环境保护、安全、节能方案第六章、 项目的组织与管理第七章、 首期入园项目简介第八章、 项目的总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第九章、 项目的投资经济评价第十章、 项目发展目标第一章 项目概述本项目是拟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荻港镇芜湖循环经济工业园内投资建设一个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暨新材料工业园,该工业园占地2000亩,其中生活配套占地50亩。项目首期投资17亿元,总体投资60亿元。该工业园重点引进废旧资源拆解、再生利用、再制造及新材料和装备制造项目,并成立循环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新材料研究院,以保证工业园的持续创新能力。工业园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形成年工业总产值200亿,税超过50亿,安排就业超过1万人。第二章 项目投资背景第一节、 建设背景一、 宏观背景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早已成为人类所关注的重要问题,20 世纪60 年代肯尼斯鲍尔丁的“宇宙飞船理论”揭开了循环经济研究的序幕。 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的激化,人们清晰地认识到必须从“资源-产品-废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过渡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合循环的循环经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环境容量不足,人与资源、环境矛盾较为突出。 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居世界第 3 位,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 排名第 53 位。 煤、 石油、 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只占世界可开采资源量的12%、3%和 2%,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56%、15%和 10%。 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人均耕地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40%。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煤炭消费大国和第二石油、电力消费大国。我国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综合能源利用率约为 33%,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 由于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承受压力很大。 据测算,如果我国能源利用率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50 万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 1 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 1000 万吨废弃物的排放,将使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国家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并将资源综合利用作为基本国策,对循环经济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目前政策体系较为健全,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废旧汽车、家电以及其他废旧金属的循环回收利用、进一步深加工、再制造,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2009年1月实施的中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方针。2010年7 月国务院法制局公布的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增加了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明确将“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作为立法目的之一;鼓励汽车再制造企业与回收拆解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促进回收拆解环节与再制造环节的有效衔接;为提高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率,规定回收拆解企业应当采取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和再制造的方式拆解报废机动车;规定拆解的汽车零配件可以交售给再制造企业。于此同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在家电拆解方面形成了一种名副其实的循环经济,这一“廉价再生资源廉价二手设备廉价劳动力廉价产品”的循环利用模式,体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突出了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追求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另外,国家发改委已将废旧金属的再生与利用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独立产业,再生金属的综合利用将作为节能环保产业中的重要部分被列入“十二五”期间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有色金属的“十二五”规划已经拟定,规划制定了废旧重金属、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废旧电子电器、废旧高分子材料四个领域的产业路线图,对再生金属的产业发展加以引导和扶持。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和支持下,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在全国多个地区取得了成功。(1)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园区于2002年开始建设,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项目有:卫生填埋场及配套设施、医疗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焚烧厂和餐厨垃圾处理厂;其他规划项目正在筹备建设中。园区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循环经济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通过统一规划,精心实施,建设具有技术先进的固体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设施,能够满足朝阳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型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园区,成为具备环保教育功能的青少年教育基地,成为环保达标、环境优美的绿色生态园区。(2)河北省唐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唐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于2005年6月开始规划建设,2008年被确定为河北省首批重点产业聚集区和第二批循环经济示范试点,2009年荣膺“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开发区”。园区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区西北部,充分利用唐河两岸形成的沙荒地和废弃地,规划占地面积4300公顷,近期可用地1500公顷。按照“一区多园”形式,依据主导产业,划分四个产业园,汽车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食品产业园、机械产业园。按照“产业园区化、园区特色化”的思路,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整体打包、成片开发、板块招商,生态优先、集约经营的原则,整体推进园区规划,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建成面积400公顷。二、资源约束瓶颈进一步加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造成对国外资源的依存度快速上升,铁矿粉、电解铜、石油对国外依存度超过需求总量的60%,引发世界范围的原材料价格持续快速上升,中国制造业的生存环境有逐步恶化的趋势,以铜产业为例。铜工业是世界最重要的基础工业之一。在我国现有的124个产业中,有113个部门使用铜产品,占91%。铜的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随着一国经济的发展,铜在建筑业的消费比重将逐步提高。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铜消费总量50%左右为建筑用铜。与上述铜消费大国不同,中国铜消费的最大领域为电力行业,占中国铜消费比例约为51%,其次是家电轻工行业,占中国铜消费比例约为18%。从全球范围看,未来几年铜矿的供应仍然非常紧张,一方面铜矿品位下降,另一方面新发现的大型铜矿较少。过去10年,世界铜矿平均品位从0.9%-1%下降到目前的0.8%以下;每年新发现的铜矿储量降低一半左右,从1500万-2000万吨急剧下降到目前的1000万吨以下。而且,新发现的几座大型铜矿均需4-10年时间后才能投产。 铜市场供应短缺一直以来是支撑铜价上涨的根本力量。铜市场供应短缺一度使铜加工费低位,但近来局势有所缓解。3月11日日本地震发生后铜精炼加工费用大幅上升,上周TC/RC平均水平较日本地震前攀升33%-60%。另一方面目前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表示, 2011年全球铜市供应缺口为37.7万吨,全球铜供应面短缺的事实依然长期存在,对铜价仍形成长期支撑。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2009年铜消费量达到714万吨,占全球总需求的39%。在旺盛的需求下,中国铜冶炼产能疯狂扩张,近5年国内铜冶炼新增产能年均100万吨左右。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铜冶炼产能到达516万吨。与疯狂扩张的冶炼产能相比,中国铜精矿资源严重紧缺。2002-2009年,中国精铜产量从150万吨扩张到400万吨以上,铜精矿产量缺口增大达300万吨,使得中国铜精矿的对外依存度大大提高。目前,中国铜精矿自给率在23%左右。当前,全球铜供需的不平衡使铜价持续在高位运行,对中国铜产业链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威胁。 与铜供应紧张相对应的是,中国铜需求的急剧膨胀。根据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的数据,2000年中国铜需求量不到200万吨,2009年已达到700万吨,年均增长率15%。由于中国目前仍然处在工业化进程当中,电力行业对铜的需求持续旺盛,全球铜供需不平衡导致的高铜价仍将继续威胁着中国的铜产业。 铜是可循环利用资源,在大力开发国内新的矿产资源的同时,我们也应对再生铜进行充分利用。从世界范围看,随着铜价的上涨,再生铜的利用逐年提高。根据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的数据,2009年全球再生精炼铜产量291万吨,占精炼铜总量的15.8%。在主要发达国家,再生铜产量的比重非常高,美国约占60%,日本约占45%,德国约占80%。近几年来,中国再生铜行业获得了较大发展,目前国内每年回收的废铜70万吨左右。但由于中国大规模使用铜的时间比较短,现阶段国内回收利用的废铜还无法满足中国铜行业的需求,除国内每年回收的70万吨废铜外,中国每年还需要进口130多万吨的废铜。由于铜价的持续上涨,世界各国对再生铜资源日益重视,对废铜资源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使得中国废铜进口非常不稳定。从2007年开始,中国取消了废铜的进口关税,对促进废铜进口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确保原材料供应为核心,加强回收利用废杂铜,完善产业链。我国铜生产链条主要以“铜精矿 铜冶炼粗铜铜电解铜加工”为主导,最后进入终端消费领域。而就各个阶段的发展态势看,我国铜产业内部存在发展失衡的结构性矛盾,铜加工能力的扩张大于冶炼能力的扩张,而冶炼能力的扩张又大于铜精矿的供给,供需矛盾大,铜矿:精炼铜:铜材加工的供需比为 1:3.96:9.98,由此可以看出,铜矿及铜原材料资源已成为我国铜工业发展的约束源。目前,原料铜自给率不足 30% ,另有 1/3来自废杂铜的回收利用,剩余的靠进口。这种状况对我市铜产业发展的影响十分明显。 因此,要以产业的眼光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大力加强对废杂铜的回收利用(废杂铜已成为我市铜加工企业主要原材料)。在具体形式上,要实现废杂铜回收利用的专业化、产业化和基地化(建立专门的园区),通过“三化”解决单个企业所不能或不能很好解决的技术、环保、资金、效益等一系列的问题,夯实产业发展的根基。三、中国已进入汽车、家电、设备更新的高峰期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1800万辆,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突破2.2亿辆,稳居世界第一;同期中国家电销售额持续增长,其中空调销售额增长20%,冰箱销售额增长18%,洗衣机销售额增长16%,平板电视销售额增长35%,家用电器多年的积累,远远超过了50亿台;中国制造业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也已经进入大规模结构调整时期,一大批机器设备将淘汰。随着汽车、家电销售量的不断增加,相当数量的汽车和家电进入了“老年期”,预计我国汽车报废量将达到1000万辆/年,家电报废量达到20000万台/年,设备报废将达到2000万吨。庞大的报废汽车、家电、机器必须集中回收处理,一方面实现资源回收再利用,缓解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另一方面保护环境,减少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现代工业文明。中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要持续保持制造业的发展优势,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所以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已经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也是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课题。四、循环经济产业园正处于整合提升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对废旧汽车以及家电回收拆解、废旧金属回收循环利用已有所重视且取得一定的进展:技术工艺持续改进,装备水平有所提高;行业法规和标准化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试点取得新进展;产业园区 建设蓬勃发展。但也存在如下问题:(1)产业集中度过低,直接造成:无法实现对再生资源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利用;产能利用率低,重复建设,浪费投资;技术研发和环保投入相对滞后;原料和产品市场存在一定的恶性竞争。(2)产业发展重量轻质,标准化建设滞后,技术装备水平相对落后,产业链发展不完善,对回收资源只进行拆解和初加工,而深加工、再制造尚未纳入整个产业链,产业升级有很大阻力。(3)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处于无序和盲目发展的状态,亟需予以规范,进行合理规划、建设。针对近年来出现的环境破坏、资源耗竭、能源短缺状况,开展循环经济建设的模式对我国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作为循环经济重要建设内容的废旧汽车和家电拆解、废旧金属回收循环利用、以及对回收资源的深加工、再制造,我们很有必要对这一产业进行集中的园区规划、建设,使得产业集中发展、形成完整先进的产业链、形成规模效益、利于标准化建设、提高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建设水平,因此,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无疑是当前最明智的选择。五、循环经济产业是我国未来最具成长性的产业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是实现以拆解、回升、加工、再制造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为发展目标,达到以最小资源消耗和最小的环境影响,实现最大的经济价值。循环经济产业必将是我国“十二五”最具成长性的产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根据我国汽车、家电、电器设备、船舶等保有量及报废量估算,建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我国每年可以回升钢铁资源6000万吨、有色金属资源1000万吨、塑料3000万吨和2000万吨的再制造零部件,可以支撑经济总量达到10万亿元的再制造产品。其中能源消耗仅有从矿产品加工制造的五分之一,环境污染仅有从矿产品加工制造的四分之一。同时可以避免堆放、分解、焚烧对环境带来的危害。第二节、 芜湖市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意义一、 对芜湖经济的持续发展发展具有支撑意义芜湖市作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多年来一直秉承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围绕“做大支柱产业、发展持续产业、构造园区基地”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的战略,目前基本形成了具有芜湖市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相对完整的产业结构。同时芜湖市是典型的以汽车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城市,工业经济总量占到全市地方生产总值的70以上。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的芜湖市,重化工业特征明显,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支柱产业多元化任务紧迫,能源消耗高、环保压力大、产业链条较短,资源与环境因素成为制约芜湖市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部分企业面临原料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配置的问题,因此,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园区和基地为载体,以优势企业为依托,以新材料、高新技术为方向,建设新的循环经济产业园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二、 对加快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具有积极意义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在这个规划中芜湖市作为“一轴双核两翼”的产业布局中“双核”之一,重点承接发展汽车、钢铁、化工、建材、文化创意等产业,建设全国自主品牌汽车生产基地和精品钢基地。其中装备制造业方面 芜湖将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自主品牌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积极研发数控机床和关键功能部件,以及汽车行业制造检测设备,建设大型铸锻件、气液传动密封、精密模具等基础件和配套产品区域性研发制造中心。大力发展电缆产业集群、电器设备产业集群、水泥设备产业集群、环保设备产业集群、机床产业集群、大型铸锻件产业集群。原材料产业方面将加快推进芜湖新兴铸管等骨干企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加快建设沿江钢铁及深加工产业基地、铜及铜材深加工产业集群。并明确提出“提高废杂金属再生利用水平,建立沿江废杂铜拆解中心”。所以芜湖市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建设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三、 对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有着积极意义循环经济是一个新的产业发展体系,经过10多年的发展积累,目前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产业发展有以下明显趋势。(1)全国循环经济产业布局趋于合理,与制造业的结合趋于紧密,在制造业发达地区,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快。(2)产业集群带来的集聚效应将引导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继续蓬勃发展,更加注重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园区规划和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建设。(3)规划更加务实,注重现实性、实际操作性、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协调。(4)园区建设不仅重量更加重质,注重标准化建设和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促进园区内产业技术环节的衔接和融合,注重产业链的完整,重视产业升级,废旧汽车以及家电回收拆解、废旧金属回收循环利用向高端的深加工、再制造方向发展。(5)循环经济产业进入全面调整和提升时期。(6) 循环经济产业集中度将快速提升。第三章 项目选址芜湖具有良好的区域位置和雄厚的产业基础,交通便利,是华东、华中、华南经济结合重要连接点。具备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各项条件。芜湖市是安徽省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连续多年经济保持着高速发展,产业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具竞争活力城市之一。特别是家电、汽车、铜合金材料、建材等产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第一节 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基础一、 循环经济产业园宏观建设条件2010年4月19日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10801号,通知中明确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要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加大对循环经济投资支持力度。并指出要研究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各地发改委要依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规定,立足现有基础和比较优势,认真清理限制循环经济发展的不合理规定,制订并细化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加大循环经济技术、装备和产品的示范、推广力度,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155号)中明确指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试点要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根据不同园区的产业特点建立不同类型的循环经济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废物最终处置量。通过试点,探索在充分考虑资源条件、产业布局、市场需求以及经济和环境成本的前提下,提出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和改造产业园区的思路,并对进入园区的企业提出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综合控制要求,优化资源流、能源流和信息流,引进关键链接项目,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促进产业间的共生耦合,推动产业升级换代,增强综合竞争实力,提升园区的档次和竞争力。安徽省发改委关于加快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皖发改环资【2011】952号)中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废物排放为目标,从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形成科技和政策保障体系,建立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的发展循环经济机制。重点领域主要有(一)工业。重点选择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强度大的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重工业以及食品、纺织等轻工行业中有代表性、工作基础较好、节能减排潜力大的重点企业。(二)农业。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推广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园区。以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工业区等产业园区和集聚基地为主,重点选择资源消耗高、节能减排任务较重的重化工业集聚区、产业关联度高的工业园区和集约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一体化的农业园区,依托园区内骨干企业或已有园区管理部门开展示范。(四)零部件再制造。以汽车、机电、机械等行业为重点,建设主要零部件再制造示范基地。(五)资源综合利用。选择城市矿产、工业固体废弃物、废旧金属再生利用及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等领域,依托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开展示范。 (六)市县和社区。选择以能源水资源短缺、资源约束矛盾突出的地区开展示范,提出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探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路和对策措施。二、 芜湖市具有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芜湖市多年来一直贯彻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形成了具有铜循环利用和汽车再制造为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和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已初步形成了工艺相互依存、物料近距离转运和“三废”集中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一是初步形成企业内的小循环。芜湖市把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在企业内部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作为有力抓手,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初步实现了企业内的小循环。如奇瑞公司投建的年产20000台再制造发动机和2000台再制造变速箱的生产能力的项目正在建设中;楚江集团一期50万吨再生资源项目,规划形成年产10万吨废铜,26万吨废钢,3万吨废铝,其他废旧物质11万吨的产能规模;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产业园区投资2亿元建设安徽芜湖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项目,该项目建成后为可处理废电视机48万台,废洗衣机24万台,废电冰箱14.4万台,废空调9.6万台,废电脑9.6万台,其它电子废物14.4万台,可回收12298吨铁,1426吨铜、1296吨铝等。产业循环的核心是变废为宝、“吃干榨尽”,芜湖市围绕优势企业和优势项目,通过关联企业的集中布局,使上游企业的废料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减少污染物排放,做到物尽其用和“零排放”,从而使物流中的各环节实现充分的资源共享,变污染负效应为资源正效应;二是促进了区域间的大循环。区域间循环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产业的集群发展,另一方面增强了区域间的产业互补性和依存度,部分工业“三废”和副产品逐渐得到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家电拆解和铜拆解过程中回收的铜和其他金属又利用到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整车制造提供了原材料,在区域间形成了循环利用。三、 芜湖市具备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综合承载能力芜湖位于长江三角洲西北部,是安徽省重要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国土面积57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20平方公里。全市人口380万人。辖四县三区,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芜湖地理位置优越,承东启西,联南接北,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四、 芜湖市经济实力雄厚2010年,芜湖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00(不含无为县)亿元,进入千亿元城市行列,同比增长1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21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722.62亿元,增长22.8%;第三产业增加值336.80亿元,增长12.4%。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8306元,比上年增长19.7%,按年末汇率折算为7294美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4.662.732.7调整为4.465.2:30.4。总量保持全省第二位,增速居全省第一。GDP占全省的比重由2005年的7.5%,上升到2010年的9.0%,提高了1.5个百分点。芜湖以占全省2.4%的国土面积、3.4%的人口,实现占全省9%的GDP、9.5%的财政收入。2010年全市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为48306元,比上年增长19.7%,按年末汇率计算已达到7294美元。五、 宏观发展环境优良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全国首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规划。安徽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辐射最接近的地区,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将有利于安徽地区的资源整合,是安徽向东发展、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依托水资源、岸线资源和环境容量等方面的组合优势,以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轻纺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六大产业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规划中明确芜湖是示范区“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布局的核心城市,强化芜湖的皖江开放龙头地位和沿江中心城市地位,推动跨江联动发展的一体化进程,到2015年,努力把芜湖建设成为国内外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中心、沿江经济文化中心、创新型城市和现代化滨江大城市,把芜湖打造成安徽省次中心城市,真正成为皖江示范区的核心。六、 区位交通优势显著芜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全国重要的铁路结点城市,有五条铁路在芜湖境内交汇,宁安(南京至安庆)、京福、合芜杭、皖赣等4条高速铁路、4条铁路电气化改造和5万平方米的新火车站在规划建设,建成后实现铁路半小时到南京、合肥,1小时到杭州,2小时到上海,3小时到武汉,4小时到北京、福州。芜湖是华东公路交通枢纽,318、205国道穿境而过,沿江高速、合杭高速在芜湖交汇,芜湖-常州的高速公路已经开工,建成后芜湖至上海公路仅需2小时车程。目前距南京禄口机场、合肥骆岗机场约1个半小时车程。正在修建的直达南京禄口机场的高速公路预计年内通车,建成后40分钟即可到达。芜湖至江苏溧阳的高速正在建设中,建成后至上海的公路车程缩短70公里。芜湖至上海的芜申运河工程已开工建设,该运河为三级航道,建成后可通航1000吨货轮,比从长江随行缩短航程118公里。芜湖港是长江溯江而上最后一个万吨级深水良港,是国家对外籍轮开放的港口,远洋货轮可直达世界46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港口吞吐量5709万吨,集装箱吞吐 99624标准箱。以芜湖为中心,4小时交通半径可覆盖46座大中城市、3亿多人口。芜湖市居中靠东,是华中、华东重要连接点,具有承东会中的区域地理优势,是珠三角、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对华东、华中等地区具有较好的支撑价值。第二节 芜湖市具备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产业基础汽车工业、家电产业、铜合金材料产业、钢铁工业都是芜湖市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产业规模较大,形成一批大规模龙头企业。特别是奇瑞汽车、美的空调、鑫科材料、精诚铜业等企业建立拆解、回收、加工、再制造产业体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必然选择,对芜湖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1、汽车工业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是芜湖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十一五”期间,芜湖市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日益增强,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芜湖市已成为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和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10年,芜湖市已经形成了100万辆整车,其中乘用车93万辆、特种汽车2万辆、重型卡车5万辆。有100万台发动机、100万套变速箱、11个系列轿车的生产能力,销售汽车68万辆,出口汽车18万辆;海外CKD工厂达到15个,轿车出口量连续七年居全国第一。具有在奇瑞汽车的带动下,一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加速集聚,形成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集群,涌现出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德国大陆、意大利菲亚特、美国江森、美国德尔福、美国库博、美国亚新科、韩国浦项制铁、瑞典SKF、澳大利亚空调国际、信义集团、恒隆集团、万向集团等一批国内外著名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区投资发展。目前,全市汽车零部件企业总数已近4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1家,高新技术企业有87家,零部件产品有20大类3000多个品种,涵盖汽车配套零部件的各个体系。目前,芜湖市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中,已掌握了电动汽车整车集成及其关键零部件开发、生产等技术,建立了电动汽车研发平台,在电机、动力电池、整车控制器等方面形成一定研发能力和小批量生产能力。同时,A5BSG、ISG混合动力轿车和S11、S18电动轿车四款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列入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十二五”期间,芜湖汽车工业将继续加快发展。以节能环保为导向,大力发展乘用车、高性能重型载货车和商务车,对现有产品继续加大轻量化的优化设计;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以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产品为重点方向,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子控制器及芯片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替代燃料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奇瑞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发动机性能,推动汽车节能环保技术的发展。实现汽车制造能力220万辆,其中乘用车200万辆、特种车10万辆、重型卡车10万辆。奇瑞汽车新一轮发展中,建立汽车拆解回收和零部件再制造,是奇瑞实现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2、家电产业随着广东美的集团、格力电器、日立电器、欧宝机电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芜湖,芜湖市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和竞争力的家电产业体系,空调器成为全国较大的生产基地,空调压缩机是全国三大微型电机生产基地之一,小家电在迅速崛起。具有2000万台空调、5000台小家电、200万套热水器、100万套太阳能电器等产品制造能力。目前,已有70多家空调零部件配套企业落户芜湖直接为空调生产提供配套服务,家电产品所用的钣金、注塑、喷涂、橡胶件、电机、电容、线缆、制冷配件、模具加工、电子元器件、管路件、压缩机、包装、印刷等主要家电生产配件90%以上可实现就地配套。其中,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占全市家电业产值比例非常大,多数配套企业都在围绕美的、日立进行配套生产,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共生体系。以芜湖家电龙头企业美的为例,在空调电机领域就有威灵电机(美的控股)配套企业,在空调用料方面拥有以马钢配售为龙头的一系列企业可以为之配套。美的小家电不断向芜湖转移,芜湖市的家电产业已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效应,家电产业集群初见雏形。家电产品回收、拆解、加工、再制造是家电制造企业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内容,美的、格力家电拆解再制造基地建设规划已经启动。3、铜合金材料加工产业芜湖是全国铜合金材料加工企业集聚度较高的地区之一,集铜冶炼、铜加工、铜材生产销售为一体,从业人数达20000余人,以废杂铜回收加工为主导的铜材产业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铜合金材料加工能力约40万吨,占全国铜材加工能力的14%。拥有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芜湖精诚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上市公司和芜湖市海源铜业有限责任公司、芜湖荣泰铜业有限责任公司、芜湖众源带箔有限公司、南陵恒昌铜箔制造有限公司、芜湖铜冠电工等一批铜合金材料加工骨干企业。主要产品有铜板带、棒线材、铜箔材、铜杆、铜焊丝及其延伸产品电线电缆等。其中,铜合金带材年生产能力达18万吨,铜合金线材年生产能力达8万吨。铜合金材料产业在地方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已形成特色鲜明的铜加工产业集群,成为国内最重要的铜加工基地之一。 芜湖市现有国家环保部批准的具有七类进口许可拆解资格证的企业共有四户,分别是开发区两户、繁昌县两户,具有金属材料回收企业26户,年金属回收总量达到80万吨,其中废铜回收达到16万吨。到2015年,产业规模达到100万吨以上,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建立铜拆解回收再制造基地,是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三节 芜湖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条件优良一、 芜湖孙村经济开发区有坚实的经济基础芜湖孙村经济开发区系省政府2010年3月批准筹建的省级开发区,位于繁昌县县域西南部,规划用地面积 32.59平方公里,先后被授于“安徽省纺织服装创业基地”、“全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已形成以新型建材、轻纺服装、冶金机械、医药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工业体系,综合经济实力较强。二、 芜湖孙村经济开发区周边经济环境优良芜湖孙村经济开发区长江对岸是无为县电缆产业积聚区,拥有500多家电缆制造及配套企业,年需求铜合金材料达到50万吨。上游是安徽著名的铜产地铜陵,是全国最大的电解铜生产基地。三、 交通便利芜湖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地点是芜湖孙村经济开发区,西临长江,黄浒河从园区东部、南部穿过,产业园东邻荻黄路,南至黄浒河,西接滨江路,北到四清桥,园区规划,是芜湖孙村经济开发区的核心部分,是整个芜湖孙村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增长点、产业创新点、环保示范点,将对整个芜湖孙村经济开发区起到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庆大圩是长江最后一个深水良港,常年水深7米以上,可停靠万吨级轮船。距铜陵长江二桥4公里、距规划建设的芜湖二桥7公里,是未来长三角、珠三角联络皖南腹地和中部地区重要连接点,港口物流中转基地。四、 自然条件优良芜湖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核心区,面积751.44公顷,四面环水,具有4公里长江岸线,是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区域,同时与规划建设的芜湖市芜湖孙村经济开发区相连,腹地广阔,是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最佳选择。五、 良好的配套条件园区位于的芜湖孙村经济开发区。设施配套齐全,完全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园区将按照供水、供电、通讯、排水、供热、供气、internet网、广播电视、道路及场地平整等“九通一平”的条件进行配套。六、 良好的技术条件芜湖市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等产业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加上周边的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技术,比较容易获得技术来源,能够满足园区发展的技术需求。七、 科学规划循环经济产业园是一个全新的产业园区,没有历史包袱,可以全方位的借鉴先进的资源再生行业发展规划经验,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高标准、高起点的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第四节 芜湖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的机遇一、具备坚实的战略基础与国家政策支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要求通过创新发展模式,来破解发展难题。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层次的提升,达到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共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目标的统一。国务院已经把循环经济置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框架下来推进,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同时国家积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与产业集群专业镇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积极支持镇域工业集中区的发展。园区发展具有坚实的战略基础与政策支持。二、具备可供借鉴的发展模式和工作经验目前,我国再生资源产业涌现了一批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在天津子牙、广东肇庆、山东烟台、江苏南通等地都有资源再生产业园区的建立和成功运行,这为皖江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发展道路和相应的一些工作经验。三、具备良好发展契机由国务院批准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明确提出了加强节能减排、促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并明确提出“提高废杂金属再生利用水平,建立沿江废杂铜拆解中心”。这为致力于汽车回收拆卸及零部件再造、金属回收加工的皖江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园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第四章 项目规划和建设方案第一节 建设规划依据和策略一、 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5、城市蓝线管理办法6、城市绿线管理办法7、城市紫线管理办法8、城市黄线管理办法9、安徽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10、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二、 主要规范和标准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4、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5、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994】574号统一发布)
收藏
编号:260377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12M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3
14
金币
- 关 键 词:
-
循环
经济
工业园
规划
计划
项目
建议书
- 资源描述:
-
^.
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暨新材料工业园
项
目
可
行
性
报
告
芜湖瑞纳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筹)
二O一二年七月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概述
第二章、 项目投资背景
第三章、 项目选址
第四章、 项目规划和建设方案
第五章、 环境保护、安全、节能方案
第六章、 项目的组织与管理
第七章、 首期入园项目简介
第八章、 项目的总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九章、 项目的投资经济评价
第十章、 项目发展目标
第一章 项目概述
本项目是拟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荻港镇芜湖循环经济工业园内投资建设一个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暨新材料工业园,该工业园占地2000亩,其中生活配套占地50亩。项目首期投资17亿元,总体投资60亿元。该工业园重点引进废旧资源拆解、再生利用、再制造及新材料和装备制造项目,并成立循环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新材料研究院,以保证工业园的持续创新能力。工业园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形成年工业总产值200亿,税超过50亿,安排就业超过1万人。
第二章 项目投资背景
第一节、 建设背景
一、 宏观背景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早已成为人类所关注的重要问题,20 世纪60 年代肯尼斯鲍尔丁的“宇宙飞船理论”揭开了循环经济研究的序幕。 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的激化,人们清晰地认识到必须从“资源-产品-废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过渡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合循环的循环经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环境容量不足,人与资源、环境矛盾较为突出。 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居世界第 3 位,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 排名第 53 位。 煤、 石油、 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只占世界可开采资源量的12%、3%和 2%,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56%、15%和 10%。 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人均耕地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40%。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煤炭消费大国和第二石油、电力消费大国。我国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综合能源利用率约为 33%,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 由于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承受压力很大。 据测算,如果我国能源利用率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50 万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 1 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 1000 万吨废弃物的排放,将使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国家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并将资源综合利用作为基本国策,对循环经济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目前政策体系较为健全,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废旧汽车、家电以及其他废旧金属的循环回收利用、进一步深加工、再制造,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2009年1月实施的《中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方针。
2010年7 月国务院法制局公布的《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增加了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明确将“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作为立法目的之一;鼓励汽车再制造企业与回收拆解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促进回收拆解环节与再制造环节的有效衔接;为提高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率,规定回收拆解企业应当采取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和再制造的方式拆解报废机动车;规定拆解的汽车零配件可以交售给再制造企业。
于此同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在家电拆解方面形成了一种名副其实的循环经济,这一“廉价再生资源+廉价二手设备+廉价劳动力=廉价产品”的循环利用模式,体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突出了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追求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另外,国家发改委已将废旧金属的再生与利用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独立产业,再生金属的综合利用将作为节能环保产业中的重要部分被列入“十二五”期间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有色金属的“十二五”规划已经拟定,规划制定了废旧重金属、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废旧电子电器、废旧高分子材料四个领域的产业路线图,对再生金属的产业发展加以引导和扶持。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和支持下,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在全国多个地区取得了成功。
(1)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
园区于2002年开始建设,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项目有:卫生填埋场及配套设施、医疗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焚烧厂和餐厨垃圾处理厂;其他规划项目正在筹备建设中。
园区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循环经济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通过统一规划,精心实施,建设具有技术先进的固体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设施,能够满足朝阳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型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园区,成为具备环保教育功能的青少年教育基地,成为环保达标、环境优美的绿色生态园区。
(2)河北省唐河循环经济产业园
唐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于2005年6月开始规划建设,2008年被确定为河北省首批重点产业聚集区和第二批循环经济示范试点,2009年荣膺“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开发区”。园区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区西北部,充分利用唐河两岸形成的沙荒地和废弃地,规划占地面积4300公顷,近期可用地1500公顷。按照“一区多园”形式,依据主导产业,划分四个产业园,汽车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食品产业园、机械产业园。
按照“产业园区化、园区特色化”的思路,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整体打包、成片开发、板块招商,生态优先、集约经营的原则,整体推进园区规划,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建成面积400公顷。
二、资源约束瓶颈进一步加剧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造成对国外资源的依存度快速上升,铁矿粉、电解铜、石油对国外依存度超过需求总量的60%,引发世界范围的原材料价格持续快速上升,中国制造业的生存环境有逐步恶化的趋势,以铜产业为例。
铜工业是世界最重要的基础工业之一。在我国现有的124个产业中,有113个部门使用铜产品,占91%。铜的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随着一国经济的发展,铜在建筑业的消费比重将逐步提高。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铜消费总量50%左右为建筑用铜。与上述铜消费大国不同,中国铜消费的最大领域为电力行业,占中国铜消费比例约为51%,其次是家电轻工行业,占中国铜消费比例约为18%。
从全球范围看,未来几年铜矿的供应仍然非常紧张,一方面铜矿品位下降,另一方面新发现的大型铜矿较少。过去10年,世界铜矿平均品位从0.9%-1%下降到目前的0.8%以下;每年新发现的铜矿储量降低一半左右,从1500万-2000万吨急剧下降到目前的1000万吨以下。而且,新发现的几座大型铜矿均需4-10年时间后才能投产。
铜市场供应短缺一直以来是支撑铜价上涨的根本力量。铜市场供应短缺一度使铜加工费低位,但近来局势有所缓解。3月11日日本地震发生后铜精炼加工费用大幅上升,上周TC/RC平均水平较日本地震前攀升33%-60%。另一方面目前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表示, 2011年全球铜市供应缺口为37.7万吨,全球铜供应面短缺的事实依然长期存在,对铜价仍形成长期支撑。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2009年铜消费量达到714万吨,占全球总需求的39%。在旺盛的需求下,中国铜冶炼产能疯狂扩张,近5年国内铜冶炼新增产能年均100万吨左右。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铜冶炼产能到达516万吨。与疯狂扩张的冶炼产能相比,中国铜精矿资源严重紧缺。2002-2009年,中国精铜产量从150万吨扩张到400万吨以上,铜精矿产量缺口增大达300万吨,使得中国铜精矿的对外依存度大大提高。目前,中国铜精矿自给率在23%左右。当前,全球铜供需的不平衡使铜价持续在高位运行,对中国铜产业链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威胁。
与铜供应紧张相对应的是,中国铜需求的急剧膨胀。根据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的数据,2000年中国铜需求量不到200万吨,2009年已达到700万吨,年均增长率15%。由于中国目前仍然处在工业化进程当中,电力行业对铜的需求持续旺盛,全球铜供需不平衡导致的高铜价仍将继续威胁着中国的铜产业。
铜是可循环利用资源,在大力开发国内新的矿产资源的同时,我们也应对再生铜进行充分利用。从世界范围看,随着铜价的上涨,再生铜的利用逐年提高。根据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的数据,2009年全球再生精炼铜产量291万吨,占精炼铜总量的15.8%。在主要发达国家,再生铜产量的比重非常高,美国约占60%,日本约占45%,德国约占80%。
近几年来,中国再生铜行业获得了较大发展,目前国内每年回收的废铜70万吨左右。但由于中国大规模使用铜的时间比较短,现阶段国内回收利用的废铜还无法满足中国铜行业的需求,除国内每年回收的70万吨废铜外,中国每年还需要进口130多万吨的废铜。由于铜价的持续上涨,世界各国对再生铜资源日益重视,对废铜资源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使得中国废铜进口非常不稳定。从2007年开始,中国取消了废铜的进口关税,对促进废铜进口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确保原材料供应为核心,加强回收利用废杂铜,完善产业链。我国铜生产链条主要以“铜精矿 铜冶炼粗铜铜电解铜加工”为主导,最后进入终端消费领域。而就各个阶段的发展态势看,我国铜产业内部存在发展失衡的结构性矛盾,铜加工能力的扩张大于冶炼能力的扩张,而冶炼能力的扩张又大于铜精矿的供给,供需矛盾大,铜矿:精炼铜:铜材加工的供需比为 1:3.96:9.98,由此可以看出,铜矿及铜原材料资源已成为我国铜工业发展的约束源。目前,原料铜自给率不足 30% ,另有 1/3来自废杂铜的回收利用,剩余的靠进口。这种状况对我市铜产业发展的影响十分明显。
因此,要以产业的眼光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大力加强对废杂铜的回收利用(废杂铜已成为我市铜加工企业主要原材料)。在具体形式上,要实现废杂铜回收利用的专业化、产业化和基地化(建立专门的园区),通过“三化”解决单个企业所不能或不能很好解决的技术、环保、资金、效益等一系列的问题,夯实产业发展的根基。
三、中国已进入汽车、家电、设备更新的高峰期
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1800万辆,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突破2.2亿辆,稳居世界第一;同期中国家电销售额持续增长,其中空调销售额增长20%,冰箱销售额增长18%,洗衣机销售额增长16%,平板电视销售额增长35%,家用电器多年的积累,远远超过了50亿台;中国制造业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也已经进入大规模结构调整时期,一大批机器设备将淘汰。随着汽车、家电销售量的不断增加,相当数量的汽车和家电进入了“老年期”,预计我国汽车报废量将达到1000万辆/年,家电报废量达到20000万台/年,设备报废将达到2000万吨。庞大的报废汽车、家电、机器必须集中回收处理,一方面实现资源回收再利用,缓解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另一方面保护环境,减少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现代工业文明。中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要持续保持制造业的发展优势,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所以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已经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也是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课题。
四、循环经济产业园正处于整合提升的关键时期
目前我国对废旧汽车以及家电回收拆解、废旧金属回收循环利用已有所重视且取得一定的进展:技术工艺持续改进,装备水平有所提高;行业法规和标准化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试点取得新进展;产业园区 建设蓬勃发展。但也存在如下问题:
(1)产业集中度过低,直接造成:无法实现对再生资源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利用;产能利用率低,重复建设,浪费投资;技术研发和环保投入相对滞后;原料和产品市场存在一定的恶性竞争。
(2)产业发展重量轻质,标准化建设滞后,技术装备水平相对落后,产业链发展不完善,对回收资源只进行拆解和初加工,而深加工、再制造尚未纳入整个产业链,产业升级有很大阻力。
(3)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处于无序和盲目发展的状态,亟需予以规范,进行合理规划、建设。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环境破坏、资源耗竭、能源短缺状况,开展循环经济建设的模式对我国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作为循环经济重要建设内容的废旧汽车和家电拆解、废旧金属回收循环利用、以及对回收资源的深加工、再制造,我们很有必要对这一产业进行集中的园区规划、建设,使得产业集中发展、形成完整先进的产业链、形成规模效益、利于标准化建设、提高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建设水平,因此,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无疑是当前最明智的选择。
五、循环经济产业是我国未来最具成长性的产业
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是实现以拆解、回升、加工、再制造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为发展目标,达到以最小资源消耗和最小的环境影响,实现最大的经济价值。循环经济产业必将是我国“十二五”最具成长性的产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根据我国汽车、家电、电器设备、船舶等保有量及报废量估算,建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我国每年可以回升钢铁资源6000万吨、有色金属资源1000万吨、塑料3000万吨和2000万吨的再制造零部件,可以支撑经济总量达到10万亿元的再制造产品。其中能源消耗仅有从矿产品加工制造的五分之一,环境污染仅有从矿产品加工制造的四分之一。同时可以避免堆放、分解、焚烧对环境带来的危害。
第二节、 芜湖市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意义
一、 对芜湖经济的持续发展发展具有支撑意义
芜湖市作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多年来一直秉承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围绕“做大支柱产业、发展持续产业、构造园区基地”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的战略,目前基本形成了具有芜湖市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相对完整的产业结构。同时芜湖市是典型的以汽车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城市,工业经济总量占到全市地方生产总值的70%以上。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的芜湖市,重化工业特征明显,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支柱产业多元化任务紧迫,能源消耗高、环保压力大、产业链条较短,资源与环境因素成为制约芜湖市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部分企业面临原料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配置的问题,因此,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园区和基地为载体,以优势企业为依托,以新材料、高新技术为方向,建设新的循环经济产业园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二、 对加快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在这个规划中芜湖市作为“一轴双核两翼”的产业布局中“双核”之一,重点承接发展汽车、钢铁、化工、建材、文化创意等产业,建设全国自主品牌汽车生产基地和精品钢基地。其中装备制造业方面 芜湖将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自主品牌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积极研发数控机床和关键功能部件,以及汽车行业制造检测设备,建设大型铸锻件、气液传动密封、精密模具等基础件和配套产品区域性研发制造中心。大力发展电缆产业集群、电器设备产业集群、水泥设备产业集群、环保设备产业集群、机床产业集群、大型铸锻件产业集群。原材料产业方面将加快推进芜湖新兴铸管等骨干企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加快建设沿江钢铁及深加工产业基地、铜及铜材深加工产业集群。并明确提出“提高废杂金属再生利用水平,建立沿江废杂铜拆解中心”。所以芜湖市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建设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三、 对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有着积极意义
循环经济是一个新的产业发展体系,经过10多年的发展积累,目前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产业发展有以下明显趋势。
(1)全国循环经济产业布局趋于合理,与制造业的结合趋于紧密,在制造业发达地区,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快。
(2)产业集群带来的集聚效应将引导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继续蓬勃发展,更加注重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园区规划和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建设。
(3)规划更加务实,注重现实性、实际操作性、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协调。
(4)园区建设不仅重量更加重质,注重标准化建设和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促进园区内产业技术环节的衔接和融合,注重产业链的完整,重视产业升级,废旧汽车以及家电回收拆解、废旧金属回收循环利用向高端的深加工、再制造方向发展。
(5)循环经济产业进入全面调整和提升时期。
(6) 循环经济产业集中度将快速提升。
第三章 项目选址
芜湖具有良好的区域位置和雄厚的产业基础,交通便利,是华东、华中、华南经济结合重要连接点。具备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各项条件。芜湖市是安徽省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连续多年经济保持着高速发展,产业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具竞争活力城市之一。特别是家电、汽车、铜合金材料、建材等产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第一节 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基础
一、 循环经济产业园宏观建设条件
2010年4月19日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10]801号,通知中明确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要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加大对循环经济投资支持力度。并指出要研究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各地发改委要依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规定,立足现有基础和比较优势,认真清理限制循环经济发展的不合理规定,制订并细化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加大循环经济技术、装备和产品的示范、推广力度,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155号)中明确指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试点要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根据不同园区的产业特点建立不同类型的循环经济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废物最终处置量。通过试点,探索在充分考虑资源条件、产业布局、市场需求以及经济和环境成本的前提下,提出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和改造产业园区的思路,并对进入园区的企业提出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综合控制要求,优化资源流、能源流和信息流,引进关键链接项目,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促进产业间的共生耦合,推动产业升级换代,增强综合竞争实力,提升园区的档次和竞争力。
安徽省发改委《关于加快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皖发改环资【2011】952号)中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废物排放为目标,从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形成科技和政策保障体系,建立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的发展循环经济机制。重点领域主要有
(一)工业。重点选择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强度大的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重工业以及食品、纺织等轻工行业中有代表性、工作基础较好、节能减排潜力大的重点企业。
(二)农业。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推广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园区。以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工业区等产业园区和集聚基地为主,重点选择资源消耗高、节能减排任务较重的重化工业集聚区、产业关联度高的工业园区和集约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一体化的农业园区,依托园区内骨干企业或已有园区管理部门开展示范。
(四)零部件再制造。以汽车、机电、机械等行业为重点,建设主要零部件再制造示范基地。
(五)资源综合利用。选择城市矿产、工业固体废弃物、废旧金属再生利用及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等领域,依托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开展示范。
(六)市县和社区。选择以能源水资源短缺、资源约束矛盾突出的地区开展示范,提出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探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路和对策措施。
二、 芜湖市具有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芜湖市多年来一直贯彻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形成了具有铜循环利用和汽车再制造为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和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已初步形成了工艺相互依存、物料近距离转运和“三废”集中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一是初步形成企业内的小循环。芜湖市把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在企业内部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作为有力抓手,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初步实现了企业内的小循环。如奇瑞公司投建的年产20000台再制造发动机和2000台再制造变速箱的生产能力的项目正在建设中;楚江集团一期50万吨再生资源项目,规划形成年产10万吨废铜,26万吨废钢,3万吨废铝,其他废旧物质11万吨的产能规模;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产业园区投资2亿元建设安徽芜湖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项目,该项目建成后为可处理废电视机48万台,废洗衣机24万台,废电冰箱14.4万台,废空调9.6万台,废电脑9.6万台,其它电子废物14.4万台,可回收12298吨铁,1426吨铜、1296吨铝等。产业循环的核心是变废为宝、“吃干榨尽”,芜湖市围绕优势企业和优势项目,通过关联企业的集中布局,使上游企业的废料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减少污染物排放,做到物尽其用和“零排放”,从而使物流中的各环节实现充分的资源共享,变污染负效应为资源正效应;
二是促进了区域间的大循环。区域间循环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产业的集群发展,另一方面增强了区域间的产业互补性和依存度,部分工业“三废”和副产品逐渐得到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家电拆解和铜拆解过程中回收的铜和其他金属又利用到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整车制造提供了原材料,在区域间形成了循环利用。
三、 芜湖市具备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综合承载能力
芜湖位于长江三角洲西北部,是安徽省重要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国土面积57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20平方公里。全市人口380万人。辖四县三区,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芜湖地理位置优越,承东启西,联南接北,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四、 芜湖市经济实力雄厚
2010年,芜湖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00(不含无为县)亿元,进入千亿元城市行列,同比增长1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21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722.62亿元,增长22.8%;第三产业增加值336.80亿元,增长12.4%。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8306元,比上年增长19.7%,按年末汇率折算为7294美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4.6∶62.7∶32.7调整为4.4∶65.2:30.4。总量保持全省第二位,增速居全省第一。GDP占全省的比重由2005年的7.5%,上升到2010年的9.0%,提高了1.5个百分点。芜湖以占全省2.4%的国土面积、3.4%的人口,实现占全省9%的GDP、9.5%的财政收入。2010年全市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为48306元,比上年增长19.7%,按年末汇率计算已达到7294美元。
五、 宏观发展环境优良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全国首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规划。安徽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辐射最接近的地区,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将有利于安徽地区的资源整合,是安徽向东发展、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依托水资源、岸线资源和环境容量等方面的组合优势,以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轻纺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六大产业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
规划中明确芜湖是示范区“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布局的核心城市,强化芜湖的皖江开放龙头地位和沿江中心城市地位,推动跨江联动发展的一体化进程,到2015年,努力把芜湖建设成为国内外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中心、沿江经济文化中心、创新型城市和现代化滨江大城市,把芜湖打造成安徽省次中心城市,真正成为皖江示范区的核心。
六、 区位交通优势显著
芜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全国重要的铁路结点城市,有五条铁路在芜湖境内交汇,宁安(南京至安庆)、京福、合芜杭、皖赣等4条高速铁路、4条铁路电气化改造和5万平方米的新火车站在规划建设,建成后实现铁路半小时到南京、合肥,1小时到杭州,2小时到上海,3小时到武汉,4小时到北京、福州。芜湖是华东公路交通枢纽,318、205国道穿境而过,沿江高速、合杭高速在芜湖交汇,芜湖-常州的高速公路已经开工,建成后芜湖至上海公路仅需2小时车程。目前距南京禄口机场、合肥骆岗机场约1个半小时车程。正在修建的直达南京禄口机场的高速公路预计年内通车,建成后40分钟即可到达。芜湖至江苏溧阳的高速正在建设中,建成后至上海的公路车程缩短70公里。
芜湖至上海的芜申运河工程已开工建设,该运河为三级航道,建成后可通航1000吨货轮,比从长江随行缩短航程118公里。芜湖港是长江溯江而上最后一个万吨级深水良港,是国家对外籍轮开放的港口,远洋货轮可直达世界46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港口吞吐量5709万吨,集装箱吞吐 99624标准箱。
以芜湖为中心,4小时交通半径可覆盖46座大中城市、3亿多人口。芜湖市居中靠东,是华中、华东重要连接点,具有承东会中的区域地理优势,是珠三角、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对华东、华中等地区具有较好的支撑价值。
第二节 芜湖市具备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产业基础
汽车工业、家电产业、铜合金材料产业、钢铁工业都是芜湖市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产业规模较大,形成一批大规模龙头企业。特别是奇瑞汽车、美的空调、鑫科材料、精诚铜业等企业建立拆解、回收、加工、再制造产业体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必然选择,对芜湖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
1、汽车工业
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是芜湖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十一五”期间,芜湖市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日益增强,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芜湖市已成为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和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2010年,芜湖市已经形成了100万辆整车,其中乘用车93万辆、特种汽车2万辆、重型卡车5万辆。有100万台发动机、100万套变速箱、11个系列轿车的生产能力,销售汽车68万辆,出口汽车18万辆;海外CKD工厂达到15个,轿车出口量连续七年居全国第一。具有在奇瑞汽车的带动下,一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加速集聚,形成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集群,涌现出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德国大陆、意大利菲亚特、美国江森、美国德尔福、美国库博、美国亚新科、韩国浦项制铁、瑞典SKF、澳大利亚空调国际、信义集团、恒隆集团、万向集团等一批国内外著名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区投资发展。目前,全市汽车零部件企业总数已近4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1家,高新技术企业有87家,零部件产品有20大类3000多个品种,涵盖汽车配套零部件的各个体系。
目前,芜湖市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中,已掌握了电动汽车整车集成及其关键零部件开发、生产等技术,建立了电动汽车研发平台,在电机、动力电池、整车控制器等方面形成一定研发能力和小批量生产能力。同时,A5BSG、ISG混合动力轿车和S11、S18电动轿车四款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列入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
“十二五”期间,芜湖汽车工业将继续加快发展。以节能环保为导向,大力发展乘用车、高性能重型载货车和商务车,对现有产品继续加大轻量化的优化设计;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以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产品为重点方向,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子控制器及芯片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替代燃料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奇瑞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发动机性能,推动汽车节能环保技术的发展。实现汽车制造能力220万辆,其中乘用车200万辆、特种车10万辆、
重型卡车10万辆。
奇瑞汽车新一轮发展中,建立汽车拆解回收和零部件再制造,是奇瑞实现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
2、家电产业
随着广东美的集团、格力电器、日立电器、欧宝机电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芜湖,芜湖市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和竞争力的家电产业体系,空调器成为全国较大的生产基地,空调压缩机是全国三大微型电机生产基地之一,小家电在迅速崛起。具有2000万台空调、5000台小家电、200万套热水器、100万套太阳能电器等产品制造能力。
目前,已有70多家空调零部件配套企业落户芜湖直接为空调生产提供配套服务,家电产品所用的钣金、注塑、喷涂、橡胶件、电机、电容、线缆、制冷配件、模具加工、电子元器件、管路件、压缩机、包装、印刷等主要家电生产配件90%以上可实现就地配套。其中,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占全市家电业产值比例非常大,多数配套企业都在围绕美的、日立进行配套生产,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共生体系。以芜湖家电龙头企业美的为例,在空调电机领域就有威灵电机(美的控股)配套企业,在空调用料方面拥有以马钢配售为龙头的一系列企业可以为之配套。美的小家电不断向芜湖转移,芜湖市的家电产业已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效应,家电产业集群初见雏形。
家电产品回收、拆解、加工、再制造是家电制造企业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内容,美的、格力家电拆解再制造基地建设规划已经启动。
3、铜合金材料加工产业
芜湖是全国铜合金材料加工企业集聚度较高的地区之一,集铜冶炼、铜加工、铜材生产销售为一体,从业人数达20000余人,以废杂铜回收加工为主导的铜材产业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铜合金材料加工能力约40万吨,占全国铜材加工能力的14%。拥有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芜湖精诚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上市公司和芜湖市海源铜业有限责任公司、芜湖荣泰铜业有限责任公司、芜湖众源带箔有限公司、南陵恒昌铜箔制造有限公司、芜湖铜冠电工等一批铜合金材料加工骨干企业。主要产品有铜板带、棒线材、铜箔材、铜杆、铜焊丝及其延伸产品电线电缆等。其中,铜合金带材年生产能力达18万吨,铜合金线材年生产能力达8万吨。铜合金材料产业在地方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已形成特色鲜明的铜加工产业集群,成为国内最重要的铜加工基地之一。
芜湖市现有国家环保部批准的具有七类进口许可拆解资格证的企业共有四户,分别是开发区两户、繁昌县两户,具有金属材料回收企业26户,年金属回收总量达到80万吨,其中废铜回收达到16万吨。
到2015年,产业规模达到100万吨以上,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建立铜拆解回收再制造基地,是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三节 芜湖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条件优良
一、 芜湖孙村经济开发区有坚实的经济基础
芜湖孙村经济开发区系省政府2010年3月批准筹建的省级开发区,位于繁昌县县域西南部,规划用地面积 32.59平方公里,先后被授于“安徽省纺织服装创业基地”、“全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已形成以新型建材、轻纺服装、冶金机械、医药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工业体系,综合经济实力较强。
二、 芜湖孙村经济开发区周边经济环境优良
芜湖孙村经济开发区长江对岸是无为县电缆产业积聚区,拥有500多家电缆制造及配套企业,年需求铜合金材料达到50万吨。上游是安徽著名的铜产地——铜陵,是全国最大的电解铜生产基地。
三、 交通便利
芜湖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地点是芜湖孙村经济开发区,西临长江,黄浒河从园区东部、南部穿过,产业园东邻荻黄路,南至黄浒河,西接滨江路,北到四清桥,园区规划,是芜湖孙村经济开发区的核心部分,是整个芜湖孙村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增长点、产业创新点、环保示范点,将对整个芜湖孙村经济开发区起到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庆大圩是长江最后一个深水良港,常年水深7米以上,可停靠万吨级轮船。距铜陵长江二桥4公里、距规划建设的芜湖二桥7公里,是未来长三角、珠三角联络皖南腹地和中部地区重要连接点,港口物流中转基地。
四、 自然条件优良
芜湖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核心区,面积751.44公顷,四面环水,具有4公里长江岸线,是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区域,同时与规划建设的芜湖市芜湖孙村经济开发区相连,腹地广阔,是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最佳选择。
五、 良好的配套条件
园区位于的芜湖孙村经济开发区。设施配套齐全,完全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园区将按照供水、供电、通讯、排水、供热、供气、internet网、广播电视、道路及场地平整等“九通一平”的条件进行配套。
六、 良好的技术条件
芜湖市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等产业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加上周边的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技术,比较容易获得技术来源,能够满足园区发展的技术需求。
七、 科学规划
循环经济产业园是一个全新的产业园区,没有历史包袱,可以全方位的借鉴先进的资源再生行业发展规划经验,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高标准、高起点的发展资源再生产业。
第四节 芜湖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的机遇
一、具备坚实的战略基础与国家政策支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要求通过创新发展模式,来破解发展难题。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层次的提升,达到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共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目标的统一。国务院已经把循环经济置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框架下来推进,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同时国家积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与产业集群专业镇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积极支持镇域工业集中区的发展。园区发展具有坚实的战略基础与政策支持。
二、具备可供借鉴的发展模式和工作经验
目前,我国再生资源产业涌现了一批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在天津子牙、广东肇庆、山东烟台、江苏南通等地都有资源再生产业园区的建立和成功运行,这为皖江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发展道路和相应的一些工作经验。
三、具备良好发展契机
由国务院批准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明确提出了加强节能减排、促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并明确提出“提高废杂金属再生利用水平,建立沿江废杂铜拆解中心”。这为致力于汽车回收拆卸及零部件再造、金属回收加工的皖江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园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第四章 项目规划和建设方案
第一节 建设规划依据和策略
一、 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
5、《城市蓝线管理办法》
6、《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7、《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8、《城市黄线管理办法》
9、安徽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
10、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
二、 主要规范和标准
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4、《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5、《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994】574号统一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