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方案设计.doc
,.“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教学方案课 题找规律教学目标目标表述基础性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其中的简单规律。发展性目标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制定依据课标考纲学习数学要学会用数学的视角看世界,用数学的方法去认识客观世界中各式各样的事物,学会通过数学思考去把握千变万化的现象。因此,新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找规律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数与代数”领域里设计了“探索规律”的培养目标,并作为重要的数学学习内容。教材分析 本课是数学第七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学生在学习前已经探索过一些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经验。学习“找规律”后,可以使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探索性,以及数学的价值与奇妙,进一步体验学习数学需要运用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抽象、概括等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并通过发现规律体验成功,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所以,学好本课是比较重要的,是为以后学习其他的“规律”打基础。学情分析学生有什么学生已经探索过一些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经验。学生缺什么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原型比较熟悉,但在发现其中的规律,用语言表述,并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比较欠缺。教学难点难点表述用恰当的方式描述发现的规律和应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原因分析1、用恰当的方式描述发现的规律实际上是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需要学生具备观察、比较、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2、规律的应用上,又是灵活多变的,教材本身对于学生也有一定困难。 助学方案1、 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感受数学的探索性。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具体内容设计意图耗时估算预习设计画画接龙游戏:1、2、让学生初步感受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课前完成,4分钟左右。情境创设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白兔吗?今天,小白兔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瞧!它们手拉手儿,队伍排的多整齐呀!(多媒体动画出示情境图)利用小朋友门喜欢的小动物,加上多媒体展示的美丽画面和教师充满激情的导语,一下子把把学生带入例题场景中,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分钟教师、学生 主要活动一、 初步探索,发现规律1、看!多美丽的画面啊!咦,小兔的旁边还有蘑菇呢!小兔和蘑菇的排列很有规律,像这样有规律排列的物体在这幅图上还有,你想一一把它们找出来吗?(板书:找规律)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时学生的观察可能是无序的) 3、小组汇报,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图上画了几组物体?每组有哪两种?小兔和蘑菇是怎样排列的?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吗?3、接着再观察另外两组物体,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兔 8只 蘑菇 7个夹子 10个 手帕 9块木桩 13根 篱笆 12块4、谈话:认真读一读这些数据,看图想一想每组中的两种物体兔子与蘑菇、夹子与手帕、木桩和篱笆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它们的个数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发现的规律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在小组里交流。5、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适当点拨,同时板书:间隔排列、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一一对应等) 二、动手操作,探索规律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每人任意摆几根小棒,并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一个圆片,将结果填入发的表格中,看看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2、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沟通与例题中发现规律的联系。想一想,小棒相当与例题中的哪些物体?圆呢?小棒的位置与圆的位置有什么不同?这两种物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3、与例题发现的规律一致吗?4、想一想:如果摆了10根小棒,应该摆几个圆?如果摆13个圆,应该摆几根小棒?三、联系实际,寻找规律1、谈话:其实这种规律在生活中到处都有,你能找到这种规律吗?让学生自由说一说。2、利用多媒体课件欣赏一组间隔排列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图片中蕴含的规律。 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经历“找”的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在学生随意观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发现、交流,使规律不断完善。由表及里逐渐认识规律,以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突出数学化过程。分这样几个层次:() 观察若干个具体现象,体会它们的相同特点,初步感受间隔规律。() 摆学具,体会规律的必然性。() 带着初步认识的规律重返生活,发展数学的眼光。23分钟反馈练习四、回归生活,运用规律1、想想做做1指名口答,说说你是怎样想到广告牌的个数比电线杆的根数少1的?2、想想做做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请学生当小木匠,用剪刀剪小棒,体会锯的次数和锯成的段数之间的关系。拓展题:如果锯一次要2分钟,把一根木料锯成5段要几分钟?3、想想做做3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是怎样想的。4、想想做做4独立思考,合理猜测,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测(可以摆一摆、画一画)。交流汇报,动画演示。比较3、4两题的异同,体会: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排成的形状不同,两种物体的数量关系也不同。拓展题:一条河的一边栽了10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两棵桃树,要栽桃树多少棵?长方形池塘一周栽了10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要栽桃树多少棵?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规律的稳定性和应用时的灵活性。在变式中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规律,同时创设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求异思维。10分钟课堂小结五、评价总结,拓展延伸1、这节课我们找到了什么规律?我们是怎么找到规律的?利用规律我们可以干什么? 2、回顾课前的预习题,说说你是怎么画的?你能说出其中的规律吗?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和推理能力。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规律,希望同学们做个有心人,不断的来发现它,创造它,丰富它!让学生在总结中回顾和完善今天所找的规律,回顾学习过程,有利与帮助学生总结学生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5分钟板书设计找规律间隔排列两端物体 中间物体 多1小兔8只 蘑菇7个 夹子10个 手帕9块 木桩13根 篱笆12块 板书可以说是微型教案,以简驭繁,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设计有助与学生清晰、明了地把握本节课的重点。课后作业我是小小设计师:运用本节课找到的规律,结合生活实际,搞一个小小的设计,装扮生活,美化环境。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意识。反思与重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喜欢的小白兔为主线展开教学,通过观察主题情境图初步探索,发现规律;动手操作,探索规律;联系实际,寻找规律;回归生活,运用规律,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设计教学,以“形”为手段,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动画再现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情感活动,做到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相随,有机结合,体现了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诱发了主动性,促进了儿童发展。 本节课,在时间的把握上还要再仔细斟酌;在内容的设计上,最好还要考虑到与下一课时的衔接与过渡。
收藏
编号:260377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5.5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3
8
金币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年级
上册
规律
教学
方案设计
- 资源描述:
-
,.
“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教学方案
课 题
《找规律》
教学目标
目标表述
基础性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其中的简单规律。
发展性目标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制定依据
课标考纲
学习数学要学会用数学的视角看世界,用数学的方法去认识客观世界中各式各样的事物,学会通过数学思考去把握千变万化的现象。因此,新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找规律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数与代数”领域里设计了“探索规律”的培养目标,并作为重要的数学学习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数学第七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学生在学习前已经探索过一些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经验。学习“找规律”后,可以使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探索性,以及数学的价值与奇妙,进一步体验学习数学需要运用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抽象、概括等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并通过发现规律体验成功,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所以,学好本课是比较重要的,是为以后学习其他的“规律”打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有什么
学生已经探索过一些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经验。
学生缺什么
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原型比较熟悉,但在发现其中的规律,用语言表述,并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比较欠缺。
教学难点
难点表述
用恰当的方式描述发现的规律和应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原因分析
1、用恰当的方式描述发现的规律实际上是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需要学生具备观察、比较、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2、规律的应用上,又是灵活多变的,教材本身对于学生也有一定困难。
助学方案
1、 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感受数学的探索性。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具体内容
设计意图
耗时估算
预习设计
画画接龙游戏:
1、
2、
让学生初步感受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
课前完成,4分钟左右。
情境创设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白兔吗?今天,小白兔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瞧!它们手拉手儿,队伍排的多整齐呀!(多媒体动画出示情境图)
利用小朋友门喜欢的小动物,加上多媒体展示的美丽画面和教师充满激情的导语,一下子把把学生带入例题场景中,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钟
教师、学生 主要活动
一、 初步探索,发现规律
1、看!多美丽的画面啊!咦,小兔的旁边还有蘑菇呢!小兔和蘑菇的排列很有规律,像这样有规律排列的物体在这幅图上还有,你想一一把它们找出来吗?(板书:找规律)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时学生的观察可能是无序的)
3、小组汇报,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图上画了几组物体?每组有哪两种?小兔和蘑菇是怎样排列的?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吗?
3、接着再观察另外两组物体,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小兔 8只 蘑菇 7个
夹子 10个 手帕 9块
木桩 13根 篱笆 12块
4、谈话:认真读一读这些数据,看图想一想每组中的两种物体——兔子与蘑菇、夹子与手帕、木桩和篱笆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它们的个数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发现的规律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在小组里交流。
5、全班交流。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适当点拨,同时板书:间隔排列、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一一对应等) 二、动手操作,探索规律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每人任意摆几根小棒,并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一个圆片,将结果填入发的表格中,看看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2、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沟通与例题中发现规律的联系。想一想,小棒相当与例题中的哪些物体?圆呢?小棒的位置与圆的位置有什么不同?这两种物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3、与例题发现的规律一致吗?
4、想一想:如果摆了10根小棒,应该摆几个圆?如果摆13个圆,应该摆几根小棒?
三、联系实际,寻找规律
1、谈话:其实这种规律在生活中到处都有,你能找到这种规律吗?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2、利用多媒体课件欣赏一组间隔排列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图片中蕴含的规律。
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经历“找”的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在学生随意观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发现、交流,使规律不断完善。
由表及里逐渐认识规律,以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突出数学化过程。分这样几个层次:(1) 观察若干个具体现象,体会它们的相同特点,初步感受间隔规律。(2) 摆学具,体会规律的必然性。(3) 带着初步认识的规律重返生活,发展数学的眼光。
23分钟
反馈练习
四、回归生活,运用规律
1、想想做做1
指名口答,说说你是怎样想到广告牌的个数比电线杆的根数少1的?
2、想想做做2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请学生当小木匠,用剪刀剪小棒,体会锯的次数和锯成的段数之间的关系。
拓展题:如果锯一次要2分钟,把一根木料锯成5段要几分钟?
3、想想做做3
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是怎样想的。
4、想想做做4
独立思考,合理猜测,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测(可以摆一摆、画一画)。交流汇报,动画演示。比较3、4两题的异同,体会: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排成的形状不同,两种物体的数量关系也不同。
拓展题:一条河的一边栽了10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两棵桃树,要栽桃树多少棵?
长方形池塘一周栽了10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要栽桃树多少棵?
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规律的稳定性和应用时的灵活性。在变式中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规律,同时创设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求异思维。
10分钟
课堂小结
五、评价总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找到了什么规律?我们是怎么找到规律的?利用规律我们可以干什么?
2、回顾课前的预习题,说说你是怎么画的?你能说出其中的规律吗?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和推理能力。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规律,希望同学们做个有心人,不断的来发现它,创造它,丰富它!
让学生在总结中回顾和完善今天所找的规律,回顾学习过程,有利与帮助学生总结学生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5分钟
板书设计
找规律
间隔排列
两端物体 中间物体 多1
小兔8只 蘑菇7个 夹子10个 手帕9块 木桩13根 篱笆12块
板书可以说是微型教案,以简驭繁,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设计有助与学生清晰、明了地把握本节课的重点。
课后作业
我是小小设计师:
运用本节课找到的规律,结合生活实际,搞一个小小的设计,装扮生活,美化环境。
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意识。
反思与重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喜欢的小白兔为主线展开教学,通过观察主题情境图初步探索,发现规律;——动手操作,探索规律;——联系实际,寻找规律;——回归生活,运用规律,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设计教学,以“形”为手段,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动画再现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情感活动,做到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相随,有机结合,体现了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诱发了主动性,促进了儿童发展。
本节课,在时间的把握上还要再仔细斟酌;在内容的设计上,最好还要考虑到与下一课时的衔接与过渡。
展开阅读全文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