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学.doc

收藏

编号:260431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2.6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3
8
金币
关 键 词:
急性 心肌梗死 护理
资源描述:
.-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题目: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姓名:江启慧 学号:20110611181 学制:四年制 专业:护理学 指导老师:马丽媛老师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摘要】目的: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与方法,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在发病早期进行密切监护并实施有效的护理,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本组45例急性心梗患者中,治愈15例,占33.3%;好转27例,占60%;死亡3例,占6.7%。结论:针对急性心梗的病人,在发病早期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系统的急救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予干预,减少梗塞范围,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急性心梗病死率。 【关键词】急性心梗 护理 健康教育 正文 1 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原因及临床表现: 1.1 急性心梗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 1.2急性心梗为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另外,高血压时不稳定粥样斑块的破碎,还会导致出血以及血管内发生动脉血栓,引起管腔阻塞,甚至能全部阻塞冠状动脉发生急性心梗。其病情危急,病死率极高【1】。1.3 临床上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血清酶活性增高及心电图系列演变等表现,可伴有心律失常、休克或心衰。 2 临床资料 据统计的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26例患者为男性,19例患者为女性,年龄为32~83岁,平均年龄为57.5岁。其中前壁梗死12例,下壁梗死7例,后下壁梗死5例,侧壁梗死8例,前壁并下壁梗死11例,其它2例。结果治愈15例,占33.3%;好转27例,占60%;死亡3例,占6.7%。 3 急性心梗的早期发现 3.1 突然严重的心绞痛发作或原有心绞痛程度加重,发作频繁,时间延长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并伴有胃肠道症状者,应立即通知医师,并加以严密观察。 3.2 心电图检查s—t 段一时性上升或明显下降,t 波倒置或增高。 3.3 三大合并症观察: (1)心律失常:①室性早搏,即早搏出现在前一心搏的t 波上.②频发室性早搏,每分钟超过5 次.③多源性室性早搏或室性早搏呈二联律以上情况有可能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必须及时给予处理。 (2)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可以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加快,脉搏细速,皮肤湿冷,继之血压下降、脉压变小。 (3)心力衰竭:心衰早期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心率加快、舒张早期奔马律,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肺水肿,易发展为心源性休克,这是降低急性心梗死亡率的关键。 4 观察与护理方法: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改善心肌缺氧状态 4.1 严密观察血压: 由于心肌大面积梗死,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输出量减少或血容量不足,再灌注损伤,血管扩张药及合并出血均可发生低血压,因此应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有合并症,血压不稳定者应每隔lOmin监测1次,血压平稳后,根据病情延长测量时间。无合并症每隔1~2h测1次。 4.2 吸氧: 吸氧时吸氧管保持通畅,尽量改善和提高吸氧的舒适度,吸氧可改善心肌缺氧状态,用鼻导管持续高流量吸氧3~5d,流量为4~6l/min,以后间歇吸氧,流量为1~2l/min。吸氧是心肌梗死治疗中重要措施,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早期足量的吸氧可防止梗死面积的扩大。 4.3 进行心电监测: 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也是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常常发生于24h 之内,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护士必须熟悉患者心电图变化,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图形。对患者采用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护过程中,及时发现心律、心率及ST段的变化,并将变化的心电图录下,标明时间,保留静脉通道,备齐抢救药物及仪器并放于床边,尽快协助医生采取有效措施。 4.4 溶栓的护理: 早期溶栓治疗能有效的缩小梗死范围,改善左心室功能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病死率,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但溶栓后出现的并发症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加强监护意识,密切注意溶栓后的副作用,观察血压的变化,如心率低于50次/分,可给予阿托品静推;出现室早、室速及时给予利多卡因,出现室颤立即电除颤。溶栓要专人守护,在30分钟内滴完。由于溶栓的尿激酶,肠溶阿司匹林,溶栓后肝素等抗凝剂溶栓药物的应用,因此要特别注意患者有无出血的并发症。观察患者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瘀斑,及大小便,呕吐物的颜色。特别注意瞳孔,观察有无颅内出血。一旦发生,立即停止使用肝素及阿司匹林【2】。 4.5 疼痛的护理: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疼痛为最早发现的症状,急性心梗患者多发病突然,并伴有疼痛、压榨感,因此护士要认真观察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因剧烈疼痛、烦燥不安可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心脏负荷,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所以疼痛时要尽快止痛,可给予杜冷丁或吗啡止痛,同时密切观察呼吸、面色的变化,以防止药物对呼吸循环的抑制。有效的止痛镇静措施不可忽视。 4.6 抗凝观察: 在急性心肌梗死进展,梗死范围扩展时短期可应用肝素抗凝,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查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严密观察有无抗凝过度而引起出血情况,肝素偶可致过敏反应及血小板减少,故应定期检查血常规。 4.7 心理护理: 大部分急性心梗患者由于疼痛与气急引起的濒死感和无名的威胁,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和紧张,所以我们要为病人提供安静安全、清洁舒适的治疗护理环境,减少环境对患者的恶性刺激【3】有利于病人渡过险关。在抢救时动作要轻、稳、快、准,稳定病人的情绪,和患者进行沟通时要保证语言的和蔼,和其成为良好的朋友关系,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可以以最好的状态来面对治疗,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5 健康指导 5.1 合理饮食: 急性心梗的患者宜进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忌食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切忌过饱,以免使心脏负担加重,增加心肌耗氧量。同时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食用适量的蜂蜜,并强制戒烟,避免食含钠量高的食物、饮料和药物。 5.2 保持二便通畅: 由于卧床、排便方式的改变,患者易引起便秘及排尿困难,鼓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指导患者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用温肥皂水灌肠,同时辅以腹部按摩,以防用力过大增加心肌负荷,加重心肌缺氧;出现排尿困难,可让患者听流水声,热敷下腹部,促进患者排尿。 5.3 适当卧床休息: 急性心梗患者发病的第1周内病情最不稳定,易出现并发症,故应绝对卧床休息,谢绝探视,保持情绪稳定,减少心肌耗氧量。如患者情况稳定,无并发症,第2周就可以在床上作四肢活动,第3~4周帮助患者逐步离床站立和室内缓步走动,根据病人的病情适当增加活动量为妥,运动量以不引起心脏不适或气短为指标。 5.4 出院指导: 一般病人4~6 周已进入恢复期,如病情稳定可出院,出院后仍需继续按冠心病治疗,指导病人长期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或潘生丁对抗血小板聚集,预防再梗塞,并定期随访。指导病人戒烟酒、浓茶,避免摄入过多胆固醇高的食物。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安排合理的运动,如步行、体操、太极拳等,促进体力恢复。多向病人讲解心肌梗死的有关知识及注意事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镇静、安眠药物,防止或减少诱发因素及并发症,尽快恢复和促进健康。 6 体会 通过对上述患者的护理,我体会到对急性心梗的病人,在抢救时要动作敏捷,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好细致的病情观察,及时准确地予以治疗;一方面要加强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护理环境,让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使用适量的止痛镇静药物,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做好康复指导,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从而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在发病早期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系统的急救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予干预,减少梗塞范围,对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急性心梗病死率来说,也是尤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邢永生,高血压病与急性心肌梗死及并发症关系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杂志,2012,22(10);2. 【2】朱玉洁,健康教育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J].井冈山医药专报,2005,12(2);6. 【3】纪婕,心理护理在预防ICU综合征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4);49.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学.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604315.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