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测量学汇总整编卷&amp#183;简答题.doc

收藏

编号:260486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91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3
8
金币
关 键 词:
扬州 大学 测量学 汇总 整编 答题
资源描述:
.- 三. 1. 由地形图上已知A点坐标为XA=170.00米,YA=325.46米,B点的坐标为XB=200.00 米,YB=285.46米,A点高程HA=58.98米,B点高程HB=58.48米,试求AB两点间的坡度?(6分) 2. 根据下列全圆测回法成果,按记录表格记录,计算各角值,仪器架在O点上。(6分) A B 第一测回 盘左 006′00″ 18002′30″ 盘右 18006′06″ 002′36″ C A 26953′06″ 006′06″ 8953′00″ 18005′54″ 第二测回 盘左 9007′00″ 27003′24″ 盘右 27006′54″ 9003′18″ C A 35954′00″ 9007′00″ 17953′48″ 27007′00″ 测 站 目 标 水平度盘读数 2C (L+ R180)/2 ′″ 归零后的方向值 ′″ 各测回归零方向值的平均值 ′″ 角值 ′″ 盘 左(L) ′ ″ 盘 右(R) ′ ″ ′″ O A 006′00″ 18006′06 -6 B 18002′30″ 002′36″ -6 C 26953′06″ 8953′00″ 6 A 006′06″ 18005′54″ 12 O A 9007′00″ 27006′54″ 6 B 27003′24″ 9003′18″ 6 C 35954′00″ 17953′48″ 12 A 9007′00″ 27007′00″ 0 3. 用经纬仪测绘法进行碎部测量,仪器安置在测站A点(已知A点的高程HA=25.44m),量得仪器高为1.35m.观测立于碎部点P上的标尺,读得上丝读数为1.025m,中丝读数为1.477m,下丝读数为1.668m,竖直角α=-1530.试用视距计算公式计算A、P间的水平距离DAP和P点的高程HP。(8分) 一. 1、四等水准测量的数据如图所示,试填表完成计算(10分)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测 站 测 点 后 尺 下丝 前 尺 下丝 方向 尺号 标尺读数 K+黑减红 高差 中数 备 注 上丝 上丝 黑面 红面 后视距 前视距 视距差d ∑d 后 前 后 前 每 页 检 核 (注:K1=4.687,K2=4.787;图中括号内的数据为红面读数) 2.竖盘注记形式(盘左)如图所示,用盘左,盘右观测同一目标,竖盘读数分别为L读=8536′36″ R读=27431′24″(8分) (1) 计算竖盘指标差X (2) 用盘左位置测定一碎部点,下,中,上三丝读数为2.132,1.630,1.132,竖盘读数L读=6004′,计算水平距离D和两点间高差h。(仪器高1.630米) 4.为了测设设计高程为28.000m的地坪,建立了临时水准点A,并与一已知高程水准点BM4(HBM4=18.402m)进行了连测(往返观测)数据如图,若测设时水准仪在A点的标尺上的读数为1.450m,试计算地坪B处标尺的读数b=?(6分) 一. 1.下面是四等水准测量在第一测站所观测的数据,试问能否搬动仪器进行下一站观测?为什么?(9分)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测 站 测 点 后 尺 下丝 前 尺 下丝 方向及 尺号 标尺读数 K+黑减红 高差 中数 上丝 上丝 后视距 前视距 黑面 红面 视距差d Σd 后 0.575 2.792 后1 0.357 5.141 0.137 2.356 前2 2.575 7.265 前 注:K1=4.787、 K2=4.687 2.竖盘的注记形式如图所示,用盘左,盘右观测同一目标得竖盘读数为 L读=5929′48″ R读=30029′48″ 求竖直角α及指标差χ(6分) 4.如图所示,已知αAB=1510′,XA=370.56m,YA=473.73m,X1=390.56m,Y1=493.73m,试算出经纬仪安置在A点用极坐标法测设1号点的放样数据。(9分) B 4 3 1 2 A 1、在1:1000地形图上量得MN、MP的长度分别为20mm、15mm,量得AP为55mm,试求P点的高程和直线AP的坡度。(6分) 3. 经纬仪安置在测站点A上。已知A点的高程HA=40. 34m,量得仪器高为1.35 m,望远镜对准B点上的视距尺,读得上,中,下三丝的读数为0.682、 1.200 、 1.718,竖直度盘读数为6000′00″。求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B点的高程。(6分) 4. 在精度容许条件下计算各点坐标。(10分) 点号 距 离 (m) 增量计算值(m) 改正后增量(m) 坐标值(m) 点号 ΔX ΔY ΔX ΔX X Y 1 178.77 -116.50 +135.60 500.00 500.00 2 136.85 -99.70 -93.62 3 162.92 +114.45 -115.94 4 125.82 +101.83 +73.90 1 Σ 导线全长闭合差f = 导线相对闭合差K= 容许相对闭合差K容=1/2000 测站 竖盘 位置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 ″ 半测回角值 ′ ″ 一测回角值 ′ ″ 各测回平均角值 ′ ″ C 左 A 0 12 06 B 70 22 36 右 A 180 11 36 B 250 21 54 C 左 A 90 14 24 B 160 25 06 右 A 270 13 54 B 340 24 24 2.已知1:5000比例尺地形图图幅为4040厘米,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为5050厘米,试计算一幅1:5000图所测范围是多少?改测1:500的图,需测几幅?(8分) 3.从地形图上量得A,B两点的坐标和高程如下:(9分) XA=1237.52m XB=1137.52m YA=926.03m YB=1926.03m HA=163.574m HB=100.746m 试求(1)AB的水平距离。(2)AB的坐标方位角。(3)AB直线的坡度 调整下表附合水准测量的观测成果,并求出各点高程。()(6分) 测段编号 点 号 距 离 (km) 实测高差 (m) 改正数(m) 改正后高差 (m) 高 程 (m) 1 BM1 0.875 0.756 34.313 A 2 1.125 -1.389 B 3 0.750 3.244 C 4 1.250 -4.611 BM2 32.345 辅助计算 2、已知施工控制点A、B和待测设点P的坐标如下: A(500.000m,500.000m), B(586.602m,450.000m), P(500.000m,400.000m) 拟定在A、B两点用角度交会法测设P点,试计算测设数据。(6分) 4.如图所示:(10分) 已知: αAB=16217′42″,XC=224.15m,YC=176.04m,XD=89.37m,YD=41.26m, 求:(1).计算角度闭合差和限差 (2).计算经角度闭合差调整后的方位角。 A 24515′00″ 15020′06″ 1 9400′50″ 29307′02″ B 2 C D 点名 观测角度 ′ ″ 改正数 ″ 改正后角度 ′ ″ 方 位 角 ′ ″ 备 注 测 站 测 点 水 准 尺 读 数 高 差 高 程 后视读数a 前视读数b + - 1 BM。1 1.369 12.369 A 1.222 1.036 2 B 0.754 2.374 3 C 1.788 0.545 4 D 2.999 2.039 5 E 1.888 2.已知1/500和1/2000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都是5050厘米,试计算一幅1/2000图所测范围是多少?改测1/500需测几幅?(6分) 3.如图已知:αAB=9130′00″ XB=100.00m , YB=200.00m 今测得∠B=11830′00″,DBC=100.00m 求C点坐标。(8分) N C 9130′ 11830′ 100m A B 4.已知A点高程104.710 米,A,B两点间水平距离为110米,B点地面高程为105.510m,仪器安置在A点时的仪器高度为1.140米,欲设置+8‰的倾斜视线,求视线在B点尺上应截取的读数?(6分) 1. 将下列一般水准测量观测数据填表计算。衡量其高差闭合差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若符合,则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及计算待定点A的高程。()(10分) 2.464 0.821 1.501 1.782 2.334 0.911 1.656 0.540 M1 TP1 A TP2 M2 HM1=16.488m HM2=20.377m 测站 点号 水准尺上读数(m) 高 差(m) 后视 前视 + - 检核 计算 点号 测站数 实测高差(m) 改正数(m) 改正后高差(m) 高 程(m) 辅助计算 4.如图所示,αAB=6820′30″, αEF=4337′50″。试计算该附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如符合要求,进行角度调整后求出各边的方位角。(fβ容 = 60″)(10分) B F D 10140′40″ C 10910′20″ E A 27820′30″ 25530′10″ 点号 观测角度 ′ ″ 改正数 ″ 改正后角度 ′ ″ 方位角 ′ ″ 备 注 1.试计算下列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和容许高差闭合差。()(6分) +2.184m -6.587m +7.393m BM53 2.8km 1 3.6km 2 2.6km BM54 24.189m 27.206m 2.在水准测量中,每站观测高差的中误差均为5mm ,若从已知点推算待定点的高程,要求中误差不大于2cm ,问最多设多少站?(6分) 3.如图所示为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方向读数(括号内为盘右读数),试填表计算β角。(8分) 水平角观测记录(测回法) 测站 目标 竖盘位置 水平度盘读数  ′  ″ 半测回角值  ′  ″ 一测回角值  ′  ″ 4.整理附合导线观测数据,判断是否满足限差要求?如果满足,则计算各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fβ容=60″)(10分) 点号 观测角度 ′ ″ 改正数 ″ 改正后角度 ′ ″ 方位角 ′ ″ 备 注 A 152 45 12 B 261 11 48 1 140 56 06 2 97 25 54 C 201 02 18 133 20 28 D Σ 1、为测定导线点1、导线点2的高程,以附合水准路线由BM5开始测到BM6,观测数据如图所示。(10分) (1)根据第一测段观测数据计算h1(在表1中计算)。 (2)根据h1、h2、h3,算出导1、导2点的高程(在表2中计算)。 () 1.678 1.396 0.973 1.567 h2=1.793m h3= - 0.751m BM5 TP1 导1 n2=3 导2 n3=4 BM6 H5=19.826m H6=20.574m 表1 点 号 后视读数 (m) 前视读数 (m) 高 差 备 注 + ― 表2 点号 测站数 实测高差(m) 改正数(㎜) 改正后高差(m) 高程(m) 2、用J6经纬仪对一角度进行观测,观测二个测回,观测数据如图,将观测数据填入记录表内,并计算观测角值。(6分) 第一测回 第二测回 A A: 盘左: 001′30″ 9002′36″ 盘右: 18001′42″ 27002′48″ O B: 盘左: 6807′12″ 15808′12″ 盘右: 24807′30″ 33808′36″ B 测站 目标 竖盘位置 水平度盘读数 ′ ″ 半测回角值 ′ ″ 一测回角值 ′ ″ 各测回角值 ′ ″ 4、A、B、C、D为四个已知点,在B、C两点间布设了一附合导线,αAB,C、D两点的坐标及角度观测值如图所示,试计算该附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如符合要求,进行角度调整后,求出各边的方位角。(fβ容=60√n″)(8分) D XD=1970.490m A 13538′27″ YD=1514.631m 19959′42″ 11512′35″ 15144′24″ 1 16224′12″ C XC=1670.478m B YC=1214.619m 2 点号 观测角度 ′ ″ 改正数 ″ 改正后角度 ′ ″ 方位角 ′ ″ 备 注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扬州大学测量学汇总整编卷&amp#183;简答题.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604865.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