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张明.doc

收藏

编号:260776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9.79M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3
8
金币
关 键 词:
根据 依据 美术 核心 素养 理念 小学 中国画 校本 课程 实践 探索 张明
资源描述:
!- 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 实践与探索 ——以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麒麟小学为例 张明 摘要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领域的热点,亦是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灵魂。校本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大作用。本文主要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探讨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主要包括思想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学校设施与资源以及校本课程成果等问题。笔者认为,在现代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学习是有时限的,而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运用知识的思维能力才是培养的重点。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学校开展小学国画校本课程实践与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创新思维 校本课程开发 第一章 概念界定 核心素养 杨向东教授提出的一个概念,即它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景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以及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分析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素养的英文的表述是“Attainment”,亦可以翻译为“造诣”或“能力的获得”。经过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组的深入讨论与探究,我们美术学科提出了五大学科核心素养,也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需要说明的是,这五个学科核心素养不是只针对美术专业人才而设定的,而是面向全体公民。[1] 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一切需要创新的活动都离不开思考,离不开创新思维,可以说,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创新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态,因此既有一般思维的基本性质,又有其自身特征。与常规思维相比,创新思维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而这些特性的产生在与巧妙地发挥了人脑思维的潜能,特别是与右半脑的功能密切相关。凡是能想出新点子、创造出新事物、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 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的教育问题,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教育人员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它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补充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校本课程开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成为新世纪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向,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第二章 国画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学校是我们进行美术教育的主要场所,特别是小学阶段,美术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提高学生感性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新的教学大纲中有“充分发挥美术教学陶冶情感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它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和健康成长、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百年来,中国的美术教育接受西方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比较多,学校美术教育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以及整个课程体系也是借鉴西方的。长期如此,一些弊端慢慢显现。最近从国家层面提出“核心素养”教育这一理念,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这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观念的变革。这里,我们用中国传统哲学的说法来形容就是“技进于道”——过去的“技”(即学科本体的知识与技能)是一个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每一门类美术内容都自成体系。但是其和外围却是分裂的;现在的“道”是指将各种知识技能融合在一起,用来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洞察问题、解决问题。再延伸点来讲,我们通常讲“智慧”二字,其中人并不是有了知识技能就有了智慧。所谓的真正的“智慧”更多是人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的一种应对性策略。在美术教学层面,我们过去习惯于围绕“技”的层面进行教学,而我个人认为,我们今后的教学需要进入到“道”的层面,就是理解知识、运用智慧去综合性地发现一些问题并通过艺术的手段去解决它们。[2]这也就是作者所倡导的现代核心素养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运用知识的思维能力。 学校美术教育对学校学生的思维的开发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从小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情感,有利于传承与发展中国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纵观现行的各个版本的小学美术教材,国画教学的内容在教材中所占比例都不多,而且大部分是零散不成体系的。作者在小学开展多年的校本国画教学研究,结合当前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中国画教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要有更大的创新,就有必要积极实践和探索开发小学国画校本课程。 第三章 国画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中国水墨画是东方艺术的瑰宝,也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从学生时期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情感,对于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日本著名儿童教育家坂光彦说:“幼儿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学生画成一张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当作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我们所探索的学生国画教学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让学生从小就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用传统国画的形式来表现现实生活,对学生智力的开发以及创新意识,创作才能和高尚情操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使学生能更加认同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国画知识欣赏水平和创作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美术技能和对美的感悟、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大胆地自我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二是探索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中学生水墨画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及评价方式,总结出学校学生国画教学的形式与内容的新模式,出一套国画教学的校本教材。三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第四章 国画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思路 校本课程要传导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在当今,教育的民主化、平等化(美国)、终身化(法国)、个性化(德国)、大众化(中国)理念已成潮流,势不可挡。我们的美术教育应面对全体学生,努力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美国社会学家指出,公民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德国鲍葛生更进一步指出:“真正公平的教育不是都受一样的教育,而是在相同的学习机会里充分发挥其个性想象力、创造力”。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教育是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产业;教育应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中;教育应培养创新性人才;教育必须为国家培养创新技术增长点……特别是现在美术学科提出了五大学科核心素养,也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很显然,传导这些先进的科学理念对于构建我们的校本课程是多么重要。国画校本课的课程价值应该体现在:(一)提高美术素养。(二)传承国画历史文化。(三)激发审美情感和形象思维能力。(四)培养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详见《标准》第1-4页)。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就是要在现实情境中去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任务,以自主、合作、研究等方式去获取知识技能,将知识技能加以运用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这是一个基本的教学路径。依据上面提到的杨向东对素养概念的解释,有这么几个关键要素需要去注意:一是问题情境,二是知识与技能。其间,谈到知识与技能就涉及选择的问题。学生怎样选择和获取知识与技能?怎样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会涉及另外一些方面,即是解决问题的方式、途径、方法、过程……学生反复这样做,有了量变积累,慢慢地就会积淀成素养,知识与技能会在其中变成整体素养的一种“局部”,就不再是“全部”了。我们通过国画校本课程的实施中挖掘适合当代学生心理的水墨教学策略;探讨和研究出一套水墨画教学方式方法。在开展教学时,我们更多结合了传统文化教学中的其他内容,在国画教学中融入了古诗等众多元素,使教学更具生活化特色,使学生的国画创新和创作能力得到培养。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培养新世纪具有核心素养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传统绘画,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性格、心理、气质。中国画的民族审美特征是中国画的本质特征和生命线。我们学习中国画,并非仅指某一方面,某种技法,更重要的是要把握传统中国画的艺术本质和精髓,否则就容易犯“一叶障目”的错误,更容易陷入某种局限性和片面性。中国画教学从内容到形式,前辈们早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成为后代景仰与效仿的楷模,并形成各自表现与操作程式,固然是后人学习中国画的一条途径。但在基础教育中,对六到十二岁的孩子来说,按照传统的国画教学形式来教育,不仅难度大而且要求高,很难适应当代学生的心理年龄和思维水平。 针对当代小学生的中国画教学要从学生的心理年龄和思维水平以及当代社会实际出发,教师开发小学国画校本课程中在教学形式选择上应注重直观性、创新性、时效性和趣味性。在美术教学中我们除了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励、指导学生大胆创作,在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联想、想象之外,还应该包括教师改革和创新国画教学形式的选择。创新而富有魅力的课堂教学形式,对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大的作用。教学内容主要是以他们身边的事物为主,综合多种教育资源,校本课程采取适合小学生心理年龄的形式围绕水墨游戏、彩墨趣味、国画写生、国画创意绘画和国画欣赏等模块分层级由低到高螺旋形渐进式的教学,从而让学生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他们的美术核心素养。 第五章 国画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 第一节 水墨游戏教学 第一小节 水墨游戏教学的原则 人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成才的起点和动力,也是老师教与学生学的纽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兴趣,选择与他们生活密切联系的事物或者现象作为他们的学习内容。低年段学生从早期的水墨游戏中认识和了解国画工具:毛笔、墨汁和宣纸的特性,感受这些工具所带来的与其他绘画形式不同乐趣,在游戏中体验和学习用笔和用墨的基础知识。水墨游戏,是一场认识水墨、探究水墨、欣赏水墨、表现水墨、感悟水墨的游戏,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与感受,通过学生间互相交流,了解水墨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基本特点,认识水墨画的基本概念等,这一阶段学生练习以水和墨为主要材质,感受纯粹的水墨浓淡和粗细线条在生宣纸上形成的特殊效果。同时淡化传统国画教学中以教师的演示为主的技法传授,让学生在真实的自我体验中愉快、主动地认识中国画,初步掌握中国画的基础知识与技法并通过水墨实践获得对中国画的真实体验与感悟。评价中教师的作用侧重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作品,说出他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二小节 水墨游戏教学的课例 一、点线面的水墨游戏 通过点线面不同的组合和交织表现孩子们心中的大自然例如开发的课题有《瘦个与小胖》、《会跳舞的线条》、《黑白格子布》、《下雨了》、《下雪了》、《黑龙探海》等等。 在《瘦个与小胖》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尝试墨与水的多少对墨色影响体验:(1)用笔蘸墨(不加水)在宣纸上画点(2)蘸一点水,再画点(3)再蘸水再画点?试一试观察画面,请学生互相说说有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最后让学生尝试用这样的点做大小疏密的变化。《会跳舞的线条》在线的游戏中体会笔墨的轻重缓急表现的墨色浓淡干湿。课堂上引导学生说:跳舞的线变壮了(侧锋画线)、跳舞的线条玩花样(画曲线)、跳舞的翻跟斗(画折线)、跳舞的打滚(画螺旋线)……把水墨画的基本技法以趣味性的语言和游戏式的示范来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探索欲。 通过《黑白格子布》课堂让学生了解水墨的浓淡以及侧缝用笔;《下雨了》一课先用墨平铺快干时再用水破墨;《下雪了》用撒盐法让学生体验水墨的肌理效果;《黑龙探海》探索大笔先沾水再沾墨然后再画,一直画到笔干为止,体会水——墨——画的趣味;通过几节课的练习,发现有些学生入门很快,而有些同学完全是按着自己的直觉摸索练习,同学所创作的作品,虽不能表现得很熟练,但大部分的作品都表现的很大胆。课堂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学生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解说,他们会展开丰富的联想在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中找到许多常人难以发现的美的形象。 图1-1《墨舞》作者 张想懿 六岁 二、活动体验的水墨游戏 学生在点线面的游戏玩乐中很快就掌握了国画的最基本的蘸墨、行笔技法,虽然造型不太准确,有些幼稚,但是已经能表现出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情趣,能表现出墨色的浓淡变化。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活动游戏,尝试用他们已经学到的水墨知识进行组织运用表现他们自己参与和体验过的活动,如春游、秋游、放风筝、体育比赛等等。开发出了《最快乐的周末》、《我的动物朋友》、《拔河比赛》、《最美的花朵》、《第一次冒险行动》等课题。 图1-2 第三小节 水墨游戏教学的反思 通过水墨游戏活动,让学生认识笔墨工具,了解笔墨意趣,培养对水墨活动的兴趣。水墨画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相当陌生的,有一定难度。很多学生是第一次接触,首先要学会的是材料的基本用法,例如毛笔的笔锋,水、墨、宣纸的运用。恰恰是因为对于刚接触水墨充满着好奇和神秘的学生来说我们更有机会去引导和教育。有位画家曾说,绘画就是拉根线条去散步。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绘画和玩的关系。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是我们课堂的完美理想境界。 我们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突破传统美术教学以示范、临摹为主的方式,全方位地解放学生,授之以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交流、自由想象、自由创造,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对这种作品的创作欲望也很强烈。学生充分感受水墨游戏的快乐和墨迹变化呈现的美感,让他们在自由的水墨空间中愉快地散步。从学生作画的现场表现和完成作品的效果来看,他们有激情、有思考、有实验、有乐趣、有创新、有收获。体现了本课设计的人文性、合理性、实效性。 当然在国画教学中需要必要的教学环境,课堂上教师还要强调纪律和卫生问题,这也是老师需要注意引导和培养的,教会小朋友整理学习用品,这是好习惯,也是一种能力。 第二节 彩墨趣味教学 第一小节 彩墨趣味教学的原则 彩墨趣味教学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彩墨和宣纸的特性,体验彩墨画的乐趣,重点强调一个“趣”字,并在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技法练习,引导学生尝试用笔、用水、用色、用墨画出各种不同的笔墨效果,体验笔墨乐趣。让学生在充分的艺术实践中发挥主动性,带领学生根据现象去发现,根据问题去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开放式的彩墨游戏中体验、感受国画色彩和水墨变化,了解学习彩墨的表现方法,感受彩墨画的艺术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墨的浓淡干湿、墨色的融合交错、运笔的轻重缓急产生了丰富的画面效果。例如开发的教学设计有《彩墨飞舞》、《彩墨游戏》、《巨鸟》、《城市的夜晚》、《彩墨脸谱》、等。 第二小节 彩墨趣味教学的设计 一、《彩墨飞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彩墨画的绘画工具。 2、欣赏艺术大师的经典艺术作品,了解艺术表现的丰富性。 3、在充分的艺术实践中,利用墨与彩的调配变化,合理运用点、线、面等造型的元素,大胆在宣纸上或其他材料上进行彩墨的组合,形成美的画面。培养孩子的彩墨表现力。 4、充分感受彩墨画的乐趣,激发孩子热爱民间艺术的浓厚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孩子在游戏中发现彩墨与宣纸产生的特殊变化,进行大胆表现。 难点:合理运用点、线、面等造型元素,使画面具有美感和情趣。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教师检查学生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2)复习旧知;上半学期我们玩了一堂彩墨游戏课,大家还记得需要使用什么材料和工具吗? (3)师:今天,我们再来玩一玩彩墨游戏。 (板书课题) 2、尝试、探索、感知。 (1)学生用笔蘸上颜料或墨,结合水在宣纸上尝试作画。 (2)说一说,你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要点:水分的多少和用笔的变化。 (3)说一说,在画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探讨解决的方法。 (4) 师:想不到一张薄薄的宣纸能产生出那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是好玩极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师们玩的游戏吧! 3、欣赏、深化认知。 (1)出示张桂铭的《觅》。介绍这幅画的作者及画题。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想想这幅画上表达的内容。 师小结:画家运用了点、线、墨块和色块,使这幅画显得既有层次又有节奏感,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2)出示学生范作,欣赏、研究、讨论都用了哪些特别的技法。 4、学生作业 (1)学生自由创作,教师鼓励并指导。 (2)展示自己的作业,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面。 (3)学生自评、互评。 5、课堂总结。 二、《彩墨游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彩墨画的绘画形式,在游戏中了解中国画工具的特性和掌握简单的中国画笔墨技巧。 2、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墨与彩的调配变化,合理运用、组织点、线、面,感悟新发现,尝试新方法,大胆表现,体验乐趣,表达感受。 (二)教学方法 感受笔墨——发现现象——分析探究——创造表现——欣赏评述 (三)教学准备 教学示范作品、欣赏图片、国画颜料、大小毛笔和排刷、彩色水笔墨水和墨汁、调色盒、喷壶、笔洗等。 (四)教学过程: 1、感受与发现 (1)欣赏范作,感受与了解国画工具。 (2)教师示范创作国画《江南》。 ①用大排刷画一些大块面(方形、三角形) ②用淡墨拖出弯曲的面、毛笔勾画细线和彩色的小块面 ③用毛笔点、滴和洒的方式画一些点 ④最后用喷壶喷洒彩色小点烘托画面 (3)引导发现——点、线、块的组合,导入课题。 2、尝试与探索 (1)游戏激趣,感受笔墨: 让各小组学员分别尝试用墨画点、线、块;用色画点、线、块。然后各小组组长分别展评本组的作品,并和其他小组交流方法与感受。 (2)对比欣赏,分析探究: 活动一:欣赏吴冠中作品《吴家作坊》和《彩迹》(见图2-1) 图2-1 思考讨论:这两幅作品中分别表现了什么形状和颜色的点?它们是怎样表现的?有那些不同的效果?给人怎样的感觉? 感受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尝试表现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点,并简要介绍毛笔的不同使用方法,指导学生观察感受墨色(颜色)的干湿浓淡与水的联系。 活动二: 欣赏吴冠中水墨作品《春如线》、《狮子林》(见图2-2) 图2-2 思考讨论:这两幅作品中的线又分别给你什么不同感觉?(疏与密) 感受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表现不同的线,并指导学生感受运笔的技巧与线的联系。 3、创造与表现 (1)欣赏:吴冠中的《忆江南》和一组学生的彩墨作品,让学生感受点、线、面的趣味组合。(见图2-3) (见图2-3) (2)作业:尝试运用不同的颜色和墨,在宣纸上试一试,看看能画出什么样的画?头一次画不好,还可以多试几次,从中体会彩墨游戏的乐趣。 (3)要求:选好主题,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课后拓展: 可以尝试让学生运用彩墨游戏的方法在扇子、纸盘、手绢、手袋、桌布、礼品盒等材料上进行装饰表现。学生习作见图2-4和图2-5。 (图2-4) 第三小节 彩墨趣味教学反思 学生性格天真,有着独特的感受能力,想象力十分奇特,他们作画无拘无束,任意驰骋,绘画作品构图到用色不拘一格,大胆夸张、变形作品单纯而简练,稚气十足。因此。教师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的创作作品,要承认学生个性基础上所形成作品的差异,再这一过程中,老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在意水墨为主体的基础上创作形式多样性的作品。儿童的这种心理正好符合水墨画的特点。学生以前已接触过一些水墨游戏课了,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彩色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特别是国画颜料与水和墨的融合,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上可以大做文章,在让学生得到一个彩墨的体验,并能够悟出点什么来。重点是鼓励学生大胆用笔用色,综合运用技法,敢于表现,并适时为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学习技法、运用技法。让学生在笔墨游戏中发现基本技法,重点强调在彩墨游戏中感受乐趣,在实践中尝试和运用基本的简单技法。比如有的同学因为不熟悉笔墨的运用以及调水的多少,导致第一张宣纸完全湿掉,画得不成样子,这时我们更是需要很好地鼓励他们,用心地完成第二张,而不是去质问他。让他觉得绘画是件快乐的事!创作与分享是课堂的精彩之处,教师要抓住出彩的作品请作者或其他同学一起评说赏析对他们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益。 (图2-5) 第三节 国画写生教学 第一小节 国画写生教学的原则 《论画》中指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进此当以天地为师”。写生是美术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又可分为直接写生法和间接写生法。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方面逐步开始尝试由钢笔线描写生过渡到用毛笔对比较简单并熟悉的物象进行写生,另一方面我们把学生自己钢笔写生的内容抽出一些写生对象的局部或者全部,加以整合进行国画创作,创作的形式、材料和技法可以综合运用。 中国画讲究形神兼备,特别追求以形写神、气韵生动、不似之似、意境的审美特征,注重笔墨和意境寓意,甚至突破时空限制。以线造型是中国画的造型原则,毛笔工具更将线条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就有了想象的原型,学生的创造想象也就有了源头。写生不仅让儿童感到自然的美,更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美的灵感注人到他们的绘画中。同样一件事物,通过观察写生,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画的画就丰富多彩。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如鞋、自行车、花瓶、田野的树等静物外,还可以表现生活中的某一场景,如卧室的一角、我的窗前等,也可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和人物,如愉快的星期末、乘凉晚会、父母、亲友、小伙伴都是极好的写生素材。这样在绘画活动中,逐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创造力。加强学生写生的目的,不仅是培养他们细心观察的习惯,提高他们的造型能力,更是发展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第二小节 国画写生教学设计 一 、《写意荷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荷花的写意画法,使学生了解国画写意花鸟画的特点,提高学生中国画的表现能力。 2、体会和感受国画的笔墨情趣,生动、形象、有趣的激发学生产生求知的极大兴趣,体现创新精神及个人风格 。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突出美术特色,渗透人格、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祖国绘画艺术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写意花鸟画的特点。理解和感受国画的艺术特点。初步掌握泼墨法与破墨法的技法 2、教学难点:墨色浓淡的把握以及用笔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示范画、写意画用具。 2、学生准备:生宣纸、一得阁墨汁、毛笔、画毡等。 (四)教学方法:图片欣赏与示范讲解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开始上课,师: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在这多彩的世界里因为有花而显得更美丽,甚至一些古人也特爱花,尤其是一些文人墨客更喜爱一种花,虽生在污泥中,却是洁净无比。我们用出“出污泥而不染”这几个字来赞美它,它就是荷花。 出示课题(中国写意画-荷花)同学们喜欢荷花吗?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荷花?你对荷花的了解。(学生从荷花的结构讲解)亭亭玉立的娇艳的花朵,硕大的荷叶等我也很喜欢荷花,所以我搜集了一些图片和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2)课件欣赏图片,娇艳的粉红色的桃形荷花花瓣,围绕在绿色莲房的周围; (3)“你能结合这些图片吟诵一些诗句吗?”; “《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溪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深入教学,体验技法; (1)“同学们喜欢何种状态下的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2)很多诗人都赞美了荷花,“我们很多画家也都有自;下面我们一起欣赏画家的荷花作品: ①齐白石的画:这是齐白石爷爷笔下的荷花,画面的主体是什么?生:有很娇艳的粉红色的桃形荷花花瓣,围绕在绿色莲房的周围,迎风开放。一片片碧绿、茁壮的荷叶,敞开着宽阔的叶面。 ②张大千的画:张大千非常喜爱画荷花,他认为“中国画重在笔墨,而画荷是用笔用墨的基本功。”因此而选择了荷花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中国画中的中、侧锋用笔的变化。 ③另外还有徐渭、潘天寿刘海粟等画家的荷花作品。题材多样,各具风格。(让学生观察这些作品,体会荷的叶子、花等笔墨是如何运用的。) ④欣赏小朋友的画,一起说说你的感受(颜色艳丽,充满活力) (3)通过欣赏荷花的图片和作品,你能说一下荷花由几部分构成吗?(荷叶,荷花,荷梗)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花瓣什么形状?什么颜色?荷叶什么形状? (4)下面老师演示绘画步骤:同学们要认真看 ①淡墨侧峰画荷叶, ②重墨中锋勾画叶脉。 ③曙红点花瓣, ④胭脂勾画花纹。 3、作业:请同学们用中国写意的画法 4、作业展评 5、总结:今天同学们通过荷花的学习,每个同学都有收获,这种收获有精神上的,也有技法上的,使我们对荷有了更深的了解。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水墨的方法画出了各种各样的荷花,希望今后大家能多用这种中国特有的绘画方式描绘我们身边美好的生活。努力去做一个有像“荷”一样高洁品格的人。 二、《水果写生》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画的艺术形式,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2、尝试采用中国画干湿、浓淡的画法,表现一组水果静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如何用浓、淡、于、湿表现物象的特征,以及画面的构图。 (三)学习材料 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各种水果等。 (四)教学活动: l、欣赏、分析 (1)展示老师带来的水果。 (2)展示出不同表现方法的水果绘画作品。 提出问题: 这几幅作品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有哪些是不同的? (2)今天我们就学习用中国画的方法来画水果。 出示课题:画水果。 2、引入新课 (1)、请已经有基础的学生尝试表现用国画的方法表现水果。(了解学情) 老师提出问题并讲评: (2)、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演示,师生互动:教师边示范画一种水果的方法边带领学生温故知新。 A、用笔:中锋、侧锋。 B、用色:浓、淡、干、湿。(看草莓、葡萄等水果的步骤,研究其画法) 请学生初次探究,然后老师点评。 学习同色的分色画法,强调干湿、浓淡的把握。介绍控制笔中水分的小窍门。 3、笔墨魔术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验证,自己解决本课难点。 (1)教师变魔术,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分墨玄机。 (2)鼓励学生根据观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 (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亲自试一试,亲自验证自己的猜想。 阶段小结:选择部分学生作品请学生赏评,并找出作品中存在的问题。 (4)请学生看书和课件欣赏其他美术作品,突出讲解构图。 (5)教师示范写生一组水果静物。 4、学生作业 (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根据老师示范,学生尝试创作。 5、交流、总结 交流分享: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鼓励学生发现同伴画的好的地方。) 总结本课重点,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画国画。 (图3-1) 三、国画写生教学反思 (一)突出示范作用。 中国画的技法丰富,包括用纸、用笔、用墨、用水、用色等。如果脱离了这些技法而言,那我们的学生学习成果少了应有的传统文化,只不过纯粹地作为一种表现方法而言了。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国画写生课中教师的示范一定要将整个教学过程显示清晰,步骤明确,学生就很容易在教师的示范下了解其中的用笔、用色、用墨的方法。示范是为了明确方法,是为了以后学生的再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示范到什么程度,老师要十分明白分寸,不能把课堂变成老师炫耀技法的课堂,重点是学生的体验 (二)创新表现技法。 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在教学生画动物后,我要求学生自己尝试画一些花,先用浓墨(或色)画各种不同的形状画,然后用淡墨或水(色),点在形状的中间;或者先用清水画一个小圈,然后用干墨画在圈的边缘。这种利用水的张力,以及宣纸的特征,使画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得非常兴奋,个别优秀的学生还利用已学过的方法进行尝试。 (三)改变学习形式和写生工具。 除了尝试让学生用水墨工具在学校在教室直接对物写生,如:《青菜》这一课,我们可以直接把青菜、辣椒组合起来,教师可以简单地示范,再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去画;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记忆绘画自己曾经看到过的,表现印象深刻的内容;甚至还可以带出校园直接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创作。在写生工具上我们也可以适当的革新,可以用购买或者自制的册页,也可以用专用的国画卡纸。既方便携带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作品见图3-2 (图3-2) 第四节 创意国画教学 第一小节 创意国画教学设计原则 艾纳斯指出:“任何一种艺术问题都不会有唯一正确的答案,都可以作多种解释。没有什么法则能告诉学生究竟是他好还是她好的解释才正确“。所以在水墨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教学实践中继承与创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水墨画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发展和创新为根本,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在学习创作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形成健康的人文素养,使美术教学更加有效。 自古以来,中国画便有着非常良好的创新传统,纵观中国画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各类创新画法层出不穷,各种新派理论汗牛充栋,各门新颖画派争奇斗艳,历代名家巨擘灿若星辰,中国画坛呈现出一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蔚为大观的盛大景象。学生的国画童稚味浓厚,彩墨效果强烈,与其工具勾线填色相双更为自由舒展,对绘画语言的应用及表达能力均有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加强少儿对祖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接触、理解、为进行其它形式的教学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也将会对儿童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我们所遵循的学校美术教学理念是美术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而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所以在小学国画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水墨、毛笔、油画棒、彩色水笔、水粉颜料等工具的综合应用,学生将接触到一种从未有过体验,表达出来的作品也将别有一番情趣。如果选用吸墨效果较好的宣纸,更容易体会和感悟宣纸的渗透和渲染效果。 第二小节 创意国画教学设计 从一段记忆、一个问题、一点思考、一种方向、一个案例传达出儿童水墨画的传承与创新在于趣味相投、人画合一。国画创意绘画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一方面来源于学生的线描创意绘画作品,其次来源于学生的写生作品,再次是充分的综合各位学生作品或者进行重新的组合。 一、《动物的脸》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了解艺术家的作品怎样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认识中国画表现的特殊效果。应会:能用国画的表现方法,大胆地对动物的脸部特征进行创作;能较熟练地掌握用笔方法,控制墨色;能将动物的脸进行夸张、再现;能够自主探索绘画新方法。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形成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平等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国画艺术表现的方法及魅力。学习用国画形式大胆地对动物的脸部进行表现。 教学难点:在创作中如何抓住动物脸部特征以及水墨的控制并且尝试使用新方法表现动物的皮毛。 (三)教学准备 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 (二)欣赏、感悟、畅想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游戏考验,比一比大家的观察力,欣赏一段影片。 说说你们记住短片里都有什么了吗?快速动手,择刚才给你印象最深的一种动物,说出它的形象特征。 出示动物脸的特征课件图片,认真观察动物的脸,其实在美术中有很多的表现方式,今天来学习用中国画的方式体现的——动物的脸。 出示课题——《动物的脸》 2、欣赏中国画作品(课件:画家体现的各种国画作品其中有黄永玉的猫头鹰):看看这些作品里是如何体现的形形色色的动物的脸, 思考:中国画作品在笔墨有什么特点? 学习用墨(焦、浓、重、淡、清)的方法 小结:看来画家之所以画的作品形象、生动,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能够抓住动物的特征。 (三)体验、表现、创新 1、师示范画狮子和猫头鹰,讲解国画技法:请学生仔细观察。学生讨论。见图4-1. 2、学生欣赏了解、反复观察特征在画动物的脸中的重要作用,认真观察动物脸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尝试用国画的形式大胆地进行表现,尝试使用新方法表现动物的皮毛。练习作画。 3、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用笔及墨色的运用。学生仔细观察、完成作业。 (四)展示、交流、评价 自评:你最满意的地方是构图、颜色、笔墨的运用。 互评:给他的作品说说优缺点。 师评:对学生的大胆绘画进行鼓励。 (五)小结 、拓展、延伸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国画方式体现了的动物的脸,其实对于动物的脸还有很多体现形式,体现出的作品也是千姿百态,课件欣赏:用其他方式体现的动物的脸。 图4-1 二、《大树变变变》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和教学方法:在我本学期教学过程中树是一个主要的课题之一,学生通过观察和收集树叶,写生树干以及表现树皮的纹理等等,从各个方面去认识和发现树木的生长、形状等特点。在学生当前的年龄层次对树木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但是二年级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和表现还不熟悉。对于学习中国画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因此我这节课主要让学生运用综合水墨的方式去大胆想象表现出树的创意图像。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展台,幻灯片,笔,墨,宣纸等。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水墨画,感受中国水墨的笔墨情趣。 (2)在体验中树立自信心,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3)激发对自然的关爱。 2、过程与方法: (1)借助树木图片作为导入并引发思考。认识自然界中树木的不同美感。 (2)讨论、欣赏树的变形。 (3)学习运用水墨工具创造出自己对树木的创意想象作品。 3、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水墨工具完成对树木的创意想象作品。 (2)提高学生对传统水墨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1、感受树木所传递出来的美感并运用它进行联想。 2、让学生玩水墨的方式去完成对树木的创意想象作品。 (五)教学难点: 1、水墨的方式去完成对树木的创意想象作品。 2、学生在体验中能大胆想象。 (六)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课件展示谜语(学生读谜语) 春天披绿装,夏至好乘凉,秋天黄衣裳,冬季挂雪霜。(谜底:大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展示各种大树)。 师:提问:这些大树长的有啥不一样?你能根据树的形状想象出别的动物或者其他事物的样子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象) 师:我们今天就来表现《大树变变变》 出示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根据美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张明.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607762.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