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意义论(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意义论(1).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以小学语文教学为契机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学 校:杨河中心小学 姓 名:穆璀湖以小学语文教学为契机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每个小学生都是未雕之璞,要使他们成为玉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小学语文教师更是责任重于泰山。这里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一问题,说说我的看法。关键词:语文教学 独立人格爱因斯坦曾在1930年说过这样一番话:“在人生丰富多彩的表演中,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
2、、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教育的本质指向的是个人,而不是指向国家。教育的本质是要让人成为有创造性的、有情感的个人。而知识则是在培养独立人格的人的过程中所教授的必要生存技能。而在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个性人格的一个启蒙和发展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正是这样一种启蒙性教育的起点,因为孩子对文字的认识、释义能力及语言能力,正是在小学时代学习的。中国的汉字同外国语言是不同的,汉字具有象形意义,每一个汉字是表意文字,因为它是以字形的全部或部分来代表字义的,所以往往可以从汉字的字形猜测到它所代表的基本意义或部分意义。现代语文教学在汉字的教授方面更多的倾向于音义教学,而弱化形义的教学,这恰恰反映了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缺
3、陷,注重教而缺乏育。音义教学是有方便教授、容易学习等特点,但小学的教育目的不仅仅是让孩子识字识文、会读会写,更应该侧重培养独立人格及情感的表达。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并不是确定模子,强行灌输,而是去引导,去传播那些基本的普世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认识自然世界及人类社会,当然,这些仅仅是最简单、最浅显的教授。随着教改的推进,我们的语文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改进,那些好的教学方法也在发扬延续,我们培养的学生学习能力都比较强,这毋庸置疑,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缺乏思考,思考方式简单,而且思维也狭隘,这同教育独立人格之人的本质是相悖的。一、明白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什么呢?教育就是为了成全每一个人及其他的
4、人格,不仅成全学生,也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校长和老师之间相互的成全。因此教育的根本价值应该在“成全”这个词上,它不求成功,但求成全;不问成败,只问是非;不问结果,只问耕耘。一个只问耕耘的人,自然会收获果实。因为,当你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的时候,学生也在成全你。这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多向的相互成全。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成全”教育的话,那便是“成人之美”,她最大限度地做到了这一条。“成人之美”就是成全每一个人和他的人格,让每一个人都在教育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如同一棵树的生长。这是一个美好的过程,也是一个自然生长的过程,绝不是拔苗助长的过程,也不是天上掉馅饼的过程,而是从地上一寸一寸往上长的过程。所以
5、,教育的重心不在“教”字,而在“育”字。如果不理解“育”字,永远也理解不了“教”字。“育”是什么?如果我们用“育”字组词,可以组出一系列的词:孕育、哺育、涵育、养育、培育但是,所有的“育”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所有的“育”都是围绕着生命的。因为这个“育”就是母亲生育孩子、养育孩子的“育”,这个“育”就该是现代教育努力追求的“成全”。“成全”就含有包容的、涵育的、孕育的意思。而我们现在所谓的公开课更多的意味是表演,是给观摩者看的,而不是给学生讲的。真正可贵的,永远是具有日常性的课堂。什么叫日常性?就是日复一日的东西,不能日复一日持续的东西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一棵草的生长、一片树叶的生长,都是由时间来检
6、验的,都是日复一日的过程。人也一样,人也是有生命的东西,和万物一样气息相通的。人就是教育的起点。现代教育可以借鉴民国教育。民国教育就是从这一个字“人”开始的。百年前通行的民国教科书国文第一册第一课的课文,只有一个字,“人”。这个“人”字写得很有力量,一撇一捺,就撑起了一个人。那幅插图很温馨,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三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站着的,有坐着的,有抱着的,这就是一个孩子认识“人”的开始。一张图和一个字,一个孩子进入学校第一天要面对的。到了小学二年级,也就是经过一年的学习之后,回到课堂的时候,他们要接触的第一篇课文是读书,题为“读书”,可是内容还是讲“
7、人”。“学生入校,先生曰,汝来何事。学生曰,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先生曰,善。人不读书,不能成人。”“人不读书,不能成人”,这八个字说得太漂亮了。这里讲的“人”和一年级第一课讲的那个“人”已不是一个概念,一年级讲的是家庭中的人,这个“人”是文明社会中的人。人必须通过接受教育,通过读书来成为“人”。这个“人”就提升了一个层次。民国教育循序渐进,一步一步,逐渐把人带进一个更高的“人”的世界里面。这正是我们现代教育所缺乏的理念。二、在语文教学中建立健全的人格当今的学生有不少人格缺陷,主要表现在个性的不良倾向和人格障碍两个方面。具体来说个性的不良倾向又主要表现在:过分依赖父母,惟我独尊,脾气暴躁等方面
8、。人格障碍又主要表现在:自高自大、敏感多疑、疏远他人等方面。针对他们中普遍存在的诸如此类的人格问题,我认为在语文新课程的教学中,渗透和运行对学生人格培养的机制,弄清学生产生人格问题或人格障碍的内在的思想根源,让学生学会转换角色思考问题,那样才能正本清源。例如:班上有不少同学,在与别人发生一点小小的误会时,总是爱把小事化大,更有甚者以至于诉诸武力。这种群体偏激的表现,根据本人的深入调查和仔细分析得知,其主要原因是:看问题时绝对化、片面化,缺乏理性的态度和客观的标准。而这又主要是和他们的知识经验欠缺,辩证思维的能力有待提高和生理发育有关。在这时语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金钱的魔力这课中,让学生对价
9、值观有着直观的了解和对各个人物的不同的理解从而让有意识地来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三、在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小学语文第八册中比金钱更重要、画杨桃等课文,其主要目的在于教育学生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要讲诚信,做事要实事求是,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笋芽儿、燕子等课文教育学生要自己体验、克服困难;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美丽的世界、美好的生活。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注重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上学期末,班里新转来了一个学生。因为经常撒谎骗钱而被父亲责打。当我了解清楚事情的原委后,
10、原来这个学生经常在家里撒谎骗钱。最近因他母亲的出走,使他的父亲更加烦躁,再加上孩子的作为,经常打骂他,使孩子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产生了恐惧心理,因害怕晚上再会被打,而一时萌生了轻生的念头。当我了解了事情的真实情况后,我打开语文课本,给他选了比金钱更重要、画杨桃等几篇课文,告诉他做人要讲信用,要说实话,不能撒谎骗人。然后又给他讲了狼来了的故事,教育他以后不能再说谎,应该向父亲认错。然后又跟他一起读燕子、笋芽儿,我说,世界多美好啊,你的前途很光明,你还有很多事情都没有做呢,你要像笋芽儿一样勇敢,坚强。那么你的生活一定会很美好,使他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随后,我们又找到他父亲,告诉他正确教育孩子
11、的方法。经过沟通,父亲答应不再打孩子了,孩子也向父亲承认了错误。事后,他对我说:“老师,你说得对。我还有前途,我还小,我将来要好好地生活。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不再说谎了。”现代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所以这一代的人生境遇和价值观方面有很大的不同。社会文化的变迁对年轻一代极有影响力。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教育的片面性及社会的复杂性对孩子人格的形成产生了多重影响。在学习中,尤其在语文学习中,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注重对学生的人格培养,让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祖国的未来撑起一片更辽阔的天空。四、结语陈寅恪曾经说过 “独立之人格,自由之
12、思想”这句话。“独立之人格”,一个人在污浊不堪的社会环境下保持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不为当时之强硬势力软硬胁迫,例如在建国前的陈寅恪,朱自清,老舍等一批知识分子,乃是知识分子之楷模;相反的,顺从于当时之时势,并与之同流合污者,即使在文学上有不凡造诣但也逃脱不了后人的口诛笔伐。“自由之思想”,每个人一生下来,都会从文化传统、时代氛围再到家庭背景,套上各种各样的笼子。教育正是人们摆脱客观环境限制、走向广阔开放的人生空间的最重要途径之一。而如果教育的结果是将学生洗脑成僵化的心态和思维。那么,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的感慨就会发生:“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们的思考不过是在画地为牢、自以为是。每个时代的
13、成功者,都是能够超越“围墙”自主命运的人。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倡导的北大精神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帮助学生成为有人格的人。我们的辛勤努力,千万不要培养出有学问的怪物,有技术的精神变态者,受过教育的屠夫。读、写、算,只在能有利于培养更赋有人性的孩子时才具重要性。孔子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也说明了教育的崇高使命首先在于教会学生做人,其次才是做事。一个受过全面教育走出学校、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不只是未来的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政治家等等,他更应当是一个有爱心、美德、良知和高尚品格的公民。如果明白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开发人的良知和才能,使身心得到全面成长和成熟,从而实现成功人生的理想,那么我们就很容易认识到当前教育的根本问题出在哪里。重智轻德,把智力教育、技能教育和体育放在了不适当的优先位置上而把人格教育放在十分次要甚至无足轻重的地位的教育,实在可称为“本末倒置”的不平衡教育。这种教育的结果必然是人格素质的降低,进而危及个人、家庭和社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