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护理学常规(新).doc
-*一、早产儿的护理早产儿是指胎龄不满 37 周小于 259d 的活产婴儿。由于早产儿全身各系统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子宫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均较差,因此死亡率较高。【 临床表现】1外观特点:体重、身长均明显小于足月儿,皮下脂肪少,肌肉少;头相对较大,囟门宽大,颅缝宽,头发短而绒,皮肤鲜红薄嫩、水肿发亮,胎毛多,趾(指)甲短软。2生理特点:呼吸快而浅,常有不规则间歇呼吸或呼吸暂停,哭声很弱,常见青紫,易发生肺不张、肺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体温不升;吸吮、吞咽功能差,容易发生呕吐,导致误吸;消化吸收功能差,易发生腹胀、腹泻;神经系统的各种反射均不敏感,常处于嗜睡状态;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评估要点】1一般情况:了解患儿的胎次、胎龄、母亲孕期健康状况、胎儿发育情况及家族史等。2专科情况:评估患儿的体重、外观特征是否符合胎龄、生命体征有无异常、神经系统反应、各系统功能状况。3了解辅助检查如脑CT、肺部x线及化验室检查结果有无异常。4评估家长对患儿目前状况的心理承受能力、对预后的了解程度、治疗的态度、经济状况。【 护理诊断问题】1体温异常:与体温调节功能差、产热储备不足有关。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能力差、摄入不足及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有关。3有潜在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有关。4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呼吸中枢和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有关。【护理措施】1 保暖:室内温度保持在 26280C , 相对湿度 55%65% 。生后即放置在暖箱中。戴绒布帽,集中护理,各项检查、治疗尽量在暖箱内进行,以减少失热。体温低或不稳定的婴儿不宜沐浴。2保持舒适体位:舒适的体位能促进早产儿自我安抚和自我行为控制,有利于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发展,可采取以下体位。(1) 促进屈曲体位:用毛巾或床单制作早产儿的鸟巢式卧具,使其脚能触及衣物,手能触及毛巾、床单,有安全感;包裹婴儿时要确定婴儿的手能触及面部,以利头、手互动。2) 头颅塑形:使用水枕,可避免早产儿双侧头部平坦,以免因头部平坦造成持久的体格及心理社会适应困难。(3) 俯卧位:有资料报道,俯卧位可以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作和周期性呼吸,改善早产儿潮气量及动态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对于改善早产儿呼吸和肺功能有很大作用。但须注意俯卧位时容易将口鼻俯于床面,引起窒息和猝死,应密切观察。3喂养:早产儿可用母乳或乳库奶喂养,必要时使用适合早产儿的配方乳。开始先试喂2次 10% 葡萄糖液,每次 35m1,再喂稀释奶逐渐到配方奶直至达到每日需要热量。喂奶切忌过速,以免发生胃食管反流致误吸;喂奶后不要立即更换尿布以防止体位变动发生呕吐。保持半侧卧位或平卧、俯卧,头转向一侧,每 4h翻身、转换体位 1 次。吸吮能力差或不会吞咽的早产儿可用鼻胃管或鼻肠管喂养,每次进食前应抽吸胃内容物,如残留奶量大于前次喂奶量 1/3 以上则减量或暂停 1 次,必要时给予全静脉或部分静脉高营养。4预防感染:早产儿抵抗力低下,应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严禁非专室人员的进人,工作人员患感冒时不能接触早产儿。暖箱要彻底清洁消毒后才能使用,使用期间每日用消毒液擦拭 1 次,使用7d 后要更换暖箱。暖箱内的湿化器、氧气湿化瓶的水要每日更换,空气过滤网内的海绵要定期清洗,头罩、吸氧管及与早产儿接触的各种管道、仪器要定期消毒。医护人员在接触早产儿前要严格洗手,以免发生交叉感染。奶具严格消毒,1 人 1 奶瓶 1 奶嘴。每日行脐部、口腔护理 2 次。5保证有效呼吸:注意呼吸的节律和次数,如有发绀、气促、呼吸暂停及时给氧。通过经皮氧饱和度监测或血气分析,随时调整吸氧浓度,Sa02 85以下给氧浓度 30一 40% ,浓度不可过高,以免发生氧中毒。维持氧饱和度 85一 95% ,勿超过 95% 。发生呼吸暂停时给予弹足底、托背,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震动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如果频繁发生呼吸暂停,经处理自主呼吸不易恢复,及时给予人工气囊或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注意有无呼吸时呻吟、呼吸窘迫发生。6减少外界环境的刺激:护理人员应尽力营造一个类似子宫内的安静幽暗环境。说话轻柔,走动轻柔,监护仪及电话声音设定于最小音量,及时回应监护仪的报警;不要用力碰关暖箱门,避免敲击暖箱等。降低室内光线,暖箱上使用遮光罩24h 内至少应保证 lh 的昏暗照明,以保证婴儿的睡眠。【应急措施】1持续低体温:在合理的环境温度和充分的保温条件下体温仍然不升,提示患儿病情严重,应立即通知主管医师协助查找原因,是否存在循环衰竭的可能,及时应用改善循环的药物。2呼吸困难或停止:如发现患儿面部及全身青紫或苍白,立即加大氧流量,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出现呼吸停止时立即给予强刺激或人工呼吸,呼吸不能恢复或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迅速采取气囊加压给氧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3发生呕吐误吸:立即将患儿头偏向一侧,及时用吸痰器吸出误吸的奶液。4发生惊厥:立即遵医嘱给予药物止惊,并协助查找病因。【 健康教育】I早产原因主要为母亲因素,多数可以通过孕期保健来预防。加强健康宣教,注意休息,避免感染,孕期后 3 个月暂停房事。定期产前检查,预防和控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预防胎盘早期剥离,治疗前置胎盘,纠正贫血,加强心脏病孕妇管理。2早产儿属非正常生产,是未成熟儿,母婴暂时分离时及时指导产妇保持泌乳,有条件的可喂采集的母乳。及时和家属沟通,让其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进展和改善情况。3出院指导(1) 精心喂养:早产儿更需要母乳喂养,妈妈一定要有信心和耐心。没有母乳的可使用早产儿配方奶粉,待早产儿的体重发育至正常(大于 2500g) 才可更换成婴儿配方奶粉,原配方奶粉每次减少 1 匙,改添婴儿配方奶粉 1 匙,直至完全更换成功。(2) 应对吐奶:轻微的溢奶、吐奶,孩子自己会调适呼吸及吞咽动作,不会吸人气管,只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呼吸状况及肤色即可。如果大量吐奶,应迅速将孩子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如果呛奶后孩子呼吸很顺畅,最好让他再用力哭一下,以观察哭时的吸气及吐气动作,看有无任何异常(如声音变调微弱、吸气困难、严重凹胸等),如有异常即送医院。(3) 注意保暖:室内温度保持在 24 一 280C ,相对湿度55一 65% ,如果室内温度偏低,可用暖水袋给孩子保温,但需注意安全。保持婴儿体温在 36 一 370C,并保证体温的稳定。当婴儿体重低于 2. 5kg 时,不要洗澡,可用食用油每 2 一 3d 擦拭婴儿颈部、腋下、大腿根部等皱褶处。若体重在 3kg 以上,每次吃奶达 lOOmI 时,可与健康新生儿一样洗澡。寒冷季节,应特别注意洗澡时的室内温度和水温。(4) 预防肠道感染:口腔粘膜不宜擦洗,喂温开水清洗口腔。不要挤乳头、挑马牙以免感染。母亲及陪护人员患感冒时尽量远离孩子或戴口罩。(5) 科学喂养:出院后遵医嘱坚持口服补血、补钙药物防治贫血和佝偻病,2 岁前是弥补先天不足的宝贵时间,注意保健,早产儿体力、智力、体质完全可以赶上正常儿。按生长发育量表记录早产儿发育情况,如有偏差及时复诊。(6) 按时预防接种。二、早产儿贫血的护理贫血是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常见现象,严重者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贫血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早产儿红细胞寿命比足月儿更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低下;早产儿生长迅速,血液稀释;疾病因素,早产儿易患许多疾病,加重贫血;需取血做各种检查致医源性失血;营养因素。【 临床表现】早产儿贫血多发生于生后 2 一 6 周,出现面色苍白,全身倦怠、无力,肌张力低,哭声低微,吸吮力弱,吮乳少,有时恶心、呕吐、腹胀或大便稀。贫血严重者面色多虚肿,体重不增,肝、脾大,机体抵力差,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疾患。【 评估要点】1一般情况:评估患儿的胎龄、体重及生命体征有无异常;询问孕妇有无全身性疾病。2专科情况:评估患儿的精神状态、面色、皮肤、粘膜颜色,有无气促和发绀。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了解患儿心脏有无扩大、血常规检查有无异常、血红蛋白含量。4评估家长的心理状况及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了解家庭经济状况。【 护理诊断问题】1反应差、活动无耐力:与贫血有关。2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力低下有关。3喂养困难:与反应差、吸吮无力有关。4体温过低:与摄人不足、寒冷有关。5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无力或吸吮、吞咽不协调有关。6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患儿皮肤娇嫩及营养不良有关。【 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度贫血患儿全身衰竭,反应低下,应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等情况,并合理吸氧。病情危重者给予持续心电监护。2保持有效静脉通道: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时,输液速度要慢,预防心力衰竭,详细记录 24h 出人量,每日测量体重。长期输液要注意保护血管,留置套管针时注意观察局部血管情况,防止液体外渗、肿胀、感染等发生。3贫血严重者,遵医嘱输以新鲜血液。输血速度要慢,每15min 测量心率 1 次,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准确应用治疗药物并观察用药反应和治疗效果。4合理喂养:有吸吮能力者经口喂养,患儿吸吮慢,喂奶时要有耐心,每次喂奶不少于 15min ,使患儿侧卧,防止呛咳引起窒息;吸吮能力差或无吸吮能力者采用滴管或鼻饲喂养,鼻饲注奶要缓慢,以防胃部突然膨胀而影响呼吸。注意观察患儿的耐受情况,有无腹胀、呕吐等。5注意保暖:置患儿于暖箱中,根据患儿的体重、日龄及环境温度调节箱温。各种治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以减少患儿能量消耗。6保持新生儿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 2 次。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与感染患儿隔离,注意无菌操作,护理患儿前后洗手,防止感染。加强口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签涂擦口腔 2 次,涂擦时动作轻柔,勿损伤粘膜。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注意颈部、腋窝等皮肤皱褶处的护理。 【应急措施】1出现呼吸暂停:立即采取摇动、轻弹足底、轻拍打患儿和托背部的方法促进呼吸恢复,维持足够的通气。鼻咽有分泌物或胃内容物反流时及时轻轻吸出,对刺激无效的患儿给予面罩与呼吸气囊加压通气。2喂奶过程中发生呛咳:及时用吸引器吸出,并轻弹足底,使患儿哭出声音。3心力衰竭:患儿出现心动过速(安静时心率持续 150次/min)、呼吸急促( 60 次/min) 及呼吸浅表、面色青紫、呼吸困难、肝大或心动过缓、呼吸减慢、呼吸暂停等,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吸氧,遵医嘱给予洋地黄类药物及镇静剂。4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处理,所输血液送化验室检查。【 健康教育】1向家长解释早产儿贫血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详细说明为了预防并发症应注意的问题,介绍有关的医学基础知识。2向家长解释治疗情况及病情进展,以取得理解与配合。3患儿痊愈出院时,向家长讲解护理患儿的注意事项。(1) 贫血患儿抵抗力低,容易感染疾病,如消化不良、腹泻、肺炎等,因此应尽量少到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去,并注意勿与患病者接触,以避免交叉感染;居室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流通。(2) 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中含铁量比牛奶高,且易吸收。注意及时添加辅助食品,3-4 个月可给蛋黄 1/4 个,以后逐渐增加到 1 个,5-6 个月加菜泥,7 个月后可加肉末、肝泥,设法提高婴儿食欲,防止消化不良,合理喂养纠正贫血。(3)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铁制剂,最好在两餐之间服,以减轻铁剂对胃粘膜的刺激,利于吸收;避免与牛奶、钙片同时服用,也不要用茶水喂服,以免影响铁的吸收。遵医嘱服用,以免用量过大出现中毒。(4) 严重贫血的患儿哭闹后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应尽量让患儿保持安静。定期复查血常规。三、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新生儿窒息是由于孕妇有慢性或严重疾病(如心功能、肺功能不全,严重贫血,糖尿病,高血压等)、异常分娩(如头盆不对称、宫缩乏力、臀位、用产钳、胎头吸引等),以及胎儿、胎盘原因(胎儿过大、早产、先天畸形;胎盘前置、早剥、老化;脐带脱垂、打结、绕颈、过短、牵拉等),致母体与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障碍,婴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即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神经系统损伤及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经及时抢救大多数窒息患儿能够恢复,少数发展并累及心、脑、肾器官,消化系统而呈休克状。5mim评分仍低于 6 分者神经系统受损较大。【 临床表现】1胎儿宫内窒息:早期表现为胎心增快( 160 次/min),胎动增加;如缺氧持续存在,则胎心变慢( 100 次/min),胎动减少或消失。由于缺氧致肛门括约肌松弛,排出胎粪,羊水可被胎粪污染为黄绿色。2新生儿娩出时窒息:其程度可按生后 1mim 及 5mim内的Apgar 评分来判断(0 一 3 分为重度窒息,4 一 6 分为中度窒息,7 一 9分为轻度窒息,10 分为正常)。1mim 评分反映生后情况,5mim 评分反映预后。评分越低,窒息时间越长,神经系统损害越重,且多是不可逆的。【 评估要点】1一般情况:询问孕妇有无全身性疾病,孕期有无异常情况发生;评估生产过程;了解家长对该病预后的认识程度。2专科情况(1) 患儿呼吸的深浅、次数,有无喘息性呼吸、呼吸暂停及抑制。(2) 根据全身皮肤颜色估计缺氧程度,轻度缺氧全身青紫,重度缺氧者皮肤苍白。(3) 有无肌张力增强或肌肉松弛。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气分析显示缺氧程度,脑 CT 有无缺血、缺氧改变。【 护理诊断问题】1气体交换受损:与无力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2体温过低:与缺氧、体温调节能力差及环境温度低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全或低下有关。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与皮肤娇嫩及更换尿布不及时有关。5家长恐惧、焦虑:与担心孩子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有关。【护理措施】1积极有效配合医生按 A、B, C. D. E 程序进行复苏抢救。A 畅通气道:立即清除口、鼻、咽及气道粘液、羊水及分泌物。B 建立呼吸:拍打或弹足底,摩擦背部促使患儿建立自主呼吸,可用复苏器(密闭口鼻)加压给氧。C 恢复循环:采用环抱式拇指或食指、中指按压法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深度 1 一 2cm,以能触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为有效。D 药物治疗:建立有效静脉通道,静脉或气管内给予强心药及扩容、纠酸等药物治疗。E 评价:边复苏边评价复苏效果,确定进一步救治措施2复苏后护理(1) 注意保暖,体温维持在中性温度 36.5左右,减少耗氧。(2) 加强呼吸监护,密切观察呼吸、心音、面色、末梢循环、神经反射及大小便情况。待呼吸平稳、皮色转红半小时后,停止给氧。(3) 如喉有痰鸣音,呼吸时声音粗糙,呼吸停顿或有呕吐,及时应用一次性吸管吸引,保持呼吸道通畅。(4) 重度窒息恢复欠佳者,适当延迟开奶时间,防止呕吐物再度引起窒息。若无呕吐,抬高上半身使腹部内脏下降,有利于肺的扩张,减轻心脏负担和颅内压;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喂养,鼻饲前先用注射器抽吸胃内容物,记录余奶量,并将其重新注人胃内,喂奶量的计算公式为:鼻饲奶量医嘱喂奶量一胃内余奶量,以防因奶量过大而溢奶引起呛咳。鼻饲喂养不能耐受者则静脉补液。(5) 行气管插管者,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操作,注意工作人员手及环境的消毒,严防感染。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应急措施】1复苏后易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发现呼吸暂停立即给予弹足底、托背、挤压胸部等刺激,促使其恢复自主呼吸;自主呼吸弱或不规则者可用面罩接呼吸囊行加压呼吸。2咽喉部有分泌物时及时吸净,如有呛奶应立即用吸引器吸出,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3发生抽搐:立即遵医嘱应用解痉镇静剂。【健康教育】1孕妇定期做产前检查:胎心异常提示胎儿缺氧,及时给产妇吸氧,并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2临产时产妇情绪要稳定:因过度换气后的呼吸暂停可使胎儿的氧分压降至危险水平。产妇用麻醉剂、止痛剂、镇静剂一定要掌握指征及剂量。3指导产妇合理喂养:喂奶速度要慢,喂奶后上半身稍抬高,以防呕吐再度引发窒息。4患儿病愈出院时告知家属,注意观察孩子的眼神灵活程度、四肢的活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诊。四、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或脑血流减少和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的脑损伤即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组织以水肿、软化、坏死、出血为主要病变,可造成永久性脑功能障碍,是新生儿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1轻者表现为兴奋、易激惹、肢体及下领颤动,拥抱反射活跃,肌张力正常,脑电图基本正常。2中度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降低,前囟张力稍高,拥抱及吸吮反射减弱,脑电图轻度异常,CT 检查示脑组织密度降低。3重度表现意识不清,肌张力松软,肢体自发动作消失,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差,呼吸不规则或暂停。脑电图及影。像检查明显异常。【 评估要点】1一般情况:询问孕妇围生期健康史,患儿有无窒息史,有无严重的心动过缓或心搏骤停史;了解家长对该病预后的认知程度。2专科情况:评估患儿的意识状态、肌张力、各种反射情况、瞳孔反应及有无呼吸暂停。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脑 CT 检查注意有无缺氧缺血性改变,脑脊液压力有无增高。【护理诊断】1有窒息的危险:与抽搐及气道分泌物增多有关。2气体交换受损:与无力清除气道内分泌物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抵抗力低下有关。4喂养困难、营养失调:与吸吮能力受损或吸吮吞咽反应的协调受损有关。5家长焦虑:与担心患儿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有关。【护理措施】1脑组织对缺氧极为敏感,及早合理给氧,如大流量头罩吸氧、CPAP 正压给氧,必要时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尽快改善缺氧情况,但不宜长期高浓度吸氧。2密切注意有无抽搐先兆,如尖叫、兴奋、易激惹、斜视、四肢肌张力增高等,及时给予抗惊厥处理,避免抽搐发作。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尽可能减少干扰和刺激。3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4对患儿实行保护性隔离,护理患儿前后认真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5建立通畅的静脉液路,应用脱水剂控制脑水肿,应用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的药物,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严防输液处外渗。6保证营养,少量多次喂奶,吸吮吞咽困难者可采取鼻饲或滴管喂养。重症或伴有呕吐者暂不适合哺乳,可由静脉滴注液体及营养。总结每日出入量,做好护理记录。7向患儿家长耐心细致地解答病情,以取得理解。【应急措施】1呼吸停止:立即弹足底或托背部,帮助患儿恢复自主呼吸。刺激无效时配合医生给予气囊辅助呼吸或气管插管。2心跳停止:应用 1: 10000 肾上腺素静推或气管滴入,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健康教育】1自怀孕之日起,孕妇要定期到医院做产前检查,学会自测胎动,以便早期发现宫内缺氧。发现胎动次数增加或减少,及早就诊。2一旦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立即给产妇供氧,并准备新生儿的复苏和供氧,出生后让患儿平卧,头稍抬高,少扰动。3此病常见后遗症有脑性瘫痪、脑积水、智能低下、癫痛等,如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可能遗有运动障碍。新生儿期以后的治疗与随访从 2-3 个月开始,必要时持续至 6 个月,注意观察患儿眼神、四肢动作的协调能力、肌张力,如有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早期给予动作训练和感知刺激的干预措施,促进脑功能恢复。指导家长掌握康复干预的措施,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脑瘫康复治疗。五、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新生儿硬肿症又称新生儿皮脂硬化症,多见于早产儿。由于新生儿皮下脂肪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很少,因此熔点较高,于寒冷季节容易凝固。【 临床表现】1患儿表现为食欲缺乏或拒乳,反应差,不吃不哭或哭声微弱,心率减慢,尿少,体温低于350C , 重者甚至低于300C,肢体凉,皮肤硬肿,颜色暗红,按之如橡皮样,有凹陷性水肿。2硬肿发生顺序为:小腿一大腿一臀部一面颊一上肢一全身。严重者可导致心、肺、肾多脏器损害,甚至出现 DIC。【 评估要点】一般根据体温、硬肿范围和器官功能(反应、心率、血生化、尿量等)分为轻度、中度、重度。1轻度:体温350C,硬肿范围 20% ,各器官功能无明显改变。2中度:体温 350C ,硬肿范围 20一 50% ,各器官功能明显下降。3重度:体温 77的 Rh 溶血患儿出生 24h 即内出现黄疽并迅速加重;而 ABO 溶血病仅为 27. 7% ,以第 2 一 3 天出现者较多。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型为主,但亦有因胆汁淤积而在恢复期出现结合胆红素升高者。2贫血:程度不一,严重者可有心力衰竭。有些 Rh 溶血病患儿于 3 一 6 周时发生晚期贫血,这是由于血型抗体在体内持续存在,继续溶血所致:3 肝大、脾大:轻症患儿无明显增大;重症患儿水肿时有明显肝、脾增大,骨髓外造血所致,多见于 Rh 溶血病。4, 胆红素脑病:多发生在生后 2 一 7d,早产儿多见。随着黄疽加重逐渐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首先为嗜睡、喂养困难、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等;很快出现双眼凝视、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前囟隆起、呕吐、哭叫、惊厥,常伴有发热,如不及时治疗,1 /2 一 1/3 患儿死亡。幸存者常遗留有手足抽动症、听力下降、智力落后、眼球运动障碍等后遗症。【 评估要点】1一般情况:观察生命体征,询问或检测患儿及其父母的血型;了解家长对疾病病因及该病预后的认知程度。2专科情况(1) 黄疽出现的时间、进展的快慢、加深的程度。(2) 水肿出现的时间、范围、性质,皮肤的颜色,了解胎盘和胎儿重量的比例。(3) 贫血出现的时问及严重程度。( 4) 观察有无神经系统指征。3实验室检查:了解血液胆红素检测结果。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 2umol/L、 早产儿 256. 5 umol/L,即为高胆红素血症。血清胆红素342 umol/L 易引起核黄疽。【 护理诊断问题】1潜在并发症,核黄疽:与红细胞大量破坏有关。2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抵抗力低下有关。3体温不稳:与患儿裸露及暖箱内温度有关。【护理措施】1在蓝光治疗和遵医嘱应用白蛋白及抗生素的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黄疽进展情况,观察患儿有无反应低下、肌张力低下或尖叫、抽搐、双眼凝视等表现。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每日洗澡 1 次,加强颈项、腋窝、腹股沟以及臀部的皮肤护理,勤换尿布,两次喂奶之间喂水 1 次。3注意监测患儿体温,在光疗时间内,勤测体温,根据体温的高低及时调整箱温。护理等各项操作要集中进行,以免开箱盖时间过长引起患儿着凉。【应急措施】患儿一旦出现核黄疽而抽搐时,立即通知医生并按医嘱给予镇静剂止痉,加强蓝光治疗和输液。病情危重者,协助进行换血治疗。【 健康教育1怀孕妇女做好产前检查和咨询及预防性服药,以便早期知道母婴血型不合,及时进行干预。2向患儿家长解释病情、治疗效果及预后,以取得家长的配合。3对可能留有后遗症者,指导家长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九、新生儿脐炎的护理新生儿脐炎系因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脐残端被病菌入侵、繁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严重者可造成脐源性败血症。【 临床表现】脐带根部或脐带脱落后的创面发红,有脓性分泌物,脐部周围皮肤红肿。细菌可能通过未完全闭合的脐血管进人血液循环,造成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评估要点】1一般情况:了解患儿出生断脐时是否严格消毒、出生后脐部处理是否得当;了解家长对疾病的病因、护理知识的认知程度。2专科情况:脐部红肿的程度、分泌物的多少、分泌物是否有异味,脐部周围的腹部皮肤有无异常表现。3实验室检查:对脐部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检测血常规有无异常。【 护理诊断问题】1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断脐和脐部感染有关。2潜在并发症:败血症。【护理措施】1脐部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脐部清洁、干燥。轻者沐浴后用 2. 5% 碘酒进行局部消毒,再以 75% 酒精脱碘;局部有脓性分泌物者,用 3过氧化氢液冲洗后以聚维酮碘涂擦,消毒时要将脐带提起,把脐窝内的分泌物擦净。脱碘要净,避免皮肤烧伤。必要时每日做数次脐部护理。2局部发生蜂窝组织炎时,可用如意金黄散调敷。如有脓肿形成则需切开引流;重者伴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时,遵医嘱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3如有肉芽组织增生或慢性肉芽肿形成,可用硝酸银棉棒烧灼(注意勿损伤周围皮肤),然后生理盐水擦洗,再涂以聚维酮碘。4预防感染:勤换尿布,保持局部干燥,防止大小便污染。【 应急措施】1脐部渗血:立即消毒后加压包扎,或局部给云南白药止血。2发现体温增高、精神萎靡、拒乳等败血症征象,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健康教育I】1做好产前宣教,到卫生条件较好的医疗单位生产。2做好家庭护理,保持脐部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切不可在脐部撒没有消过毒的药粉或香灰。脐带未脱落的新生儿不要洗盆浴,洗淋浴时要保护好脐部。洗浴后重新消毒脐带残端和根部。尿布上端不要紧贴脐部,以免浸湿脐部。十、新生儿肺炎的护理新生儿肺炎常见病因有吸人性和感染性两大类。因羊水、胎粪、乳汁等吸人引起的为吸人性肺炎,其中以胎粪吸人性肺炎最为严重。吸入性肺炎可引起呼吸衰竭、肺不张、肺气肿及缺血缺氧性脑病等。治疗原则为尽快清除吸入物,给氧、保暖,纠正酸
收藏
编号:260971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32.5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4
10
金币
- 关 键 词:
-
新生
儿科
护理
常规
- 资源描述:
-
-*
一、早产儿的护理
早产儿是指胎龄不满 37 周小于 259d 的活产婴儿。由于早产儿全身各系统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子宫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均较差,因此死亡率较高。
【 临床表现】
1.外观特点:体重、身长均明显小于足月儿,皮下脂肪少,
肌肉少;头相对较大,囟门宽大,颅缝宽,头发短而绒,皮肤鲜红薄嫩、水肿发亮,胎毛多,趾(指)甲短软。
2.生理特点:呼吸快而浅,常有不规则间歇呼吸或呼吸暂
停,哭声很弱,常见青紫,易发生肺不张、肺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体温不升;吸吮、吞咽功能差,容易发生呕吐,导致误吸;消化吸收功能差,易发生腹胀、腹泻;神经系统的各种反射均不敏感,常处于嗜睡状态;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了解患儿的胎次、胎龄、母亲孕期健康状况、
胎儿发育情况及家族史等。
2.专科情况:评估患儿的体重、外观特征是否符合胎龄、
生命体征有无异常、神经系统反应、各系统功能状况。
3.了解辅助检查如脑CT、肺部x线及化验室检查结果有无异常。
4.评估家长对患儿目前状况的心理承受能力、对预后的了
解程度、治疗的态度、经济状况。
【 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异常:与体温调节功能差、产热储备不足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能力差、摄入不足
及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有关。
3.有潜在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有关。
4.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呼吸中枢和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
有关。
【护理措施】
1. 保暖:室内温度保持在 26~280C , 相对湿度 55%~
65% 。生后即放置在暖箱中。戴绒布帽,集中护理,各项检查、治疗尽量在暖箱内进行,以减少失热。体温低或不稳定的婴儿不宜沐浴。
2.保持舒适体位:舒适的体位能促进早产儿自我安抚和自
我行为控制,有利于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发展,可采取以下体位。(1) 促进屈曲体位:用毛巾或床单制作早产儿的鸟巢式卧具,使其脚能触及衣物,手能触及毛巾、床单,有安全感;包裹婴儿时要确定婴儿的手能触及面部,以利头、手互动。
2) 头颅塑形:使用水枕,可避免早产儿双侧头部平坦,
以免因头部平坦造成持久的体格及心理社会适应困难。
(3) 俯卧位:有资料报道,俯卧位可以减少早产儿呼吸暂
停的发作和周期性呼吸,改善早产儿潮气量及动态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对于改善早产儿呼吸和肺功能有很大作用。但须注意俯卧位时容易将口鼻俯于床面,引起窒息和猝死,应密切观察。
3.喂养:早产儿可用母乳或乳库奶喂养,必要时使用适合
早产儿的配方乳。开始先试喂2次 10% 葡萄糖液,每次 3
~5m1,再喂稀释奶逐渐到配方奶直至达到每日需要热量。
喂奶切忌过速,以免发生胃食管反流致误吸;喂奶后不要
立即更换尿布以防止体位变动发生呕吐。保持半侧卧位或
平卧、俯卧,头转向一侧,每 4h翻身、转换体位 1 次。
吸吮能力差或不会吞咽的早产儿可用鼻胃管或鼻肠管喂养,
每次进食前应抽吸胃内容物,如残留奶量大于前次喂奶量
1/3 以上则减量或暂停 1 次,必要时给予全静脉或部分静脉高营养。
4.预防感染:早产儿抵抗力低下,应制定严格的消毒隔
离制度,严禁非专室人员的进人,工作人员患感冒时不能接
触早产儿。暖箱要彻底清洁消毒后才能使用,使用期间每日
用消毒液擦拭 1 次,使用7d 后要更换暖箱。暖箱内的湿化
器、氧气湿化瓶的水要每日更换,空气过滤网内的海绵要定
期清洗,头罩、吸氧管及与早产儿接触的各种管道、仪器要
定期消毒。医护人员在接触早产儿前要严格洗手,以免发生
交叉感染。奶具严格消毒,1 人 1 奶瓶 1 奶嘴。每日行脐
部、口腔护理 2 次。
5.保证有效呼吸:注意呼吸的节律和次数,如有发绀、气
促、呼吸暂停及时给氧。通过经皮氧饱和度监测或血气分析,
随时调整吸氧浓度,Sa02 85%以下给氧浓度 30%一 40% ,浓度不可过高,以免发生氧中毒。维持氧饱和度 85%一 95% ,勿超过 95% 。发生呼吸暂停时给予弹足底、托背,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震动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如果频繁发生呼吸暂停,经处理自主呼吸不易恢复,及时给予人工气囊或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注意有无呼吸时呻吟、呼吸窘迫发生。
6.减少外界环境的刺激:护理人员应尽力营造一个类似子宫内的安静幽暗环境。说话轻柔,走动轻柔,监护仪及电话声音设定于最小音量,及时回应监护仪的报警;不要用力碰关暖箱门,避免敲击暖箱等。降低室内光线,暖箱上使用遮光罩24h 内至少应保证 lh 的昏暗照明,以保证婴儿的睡眠。
【应急措施】
1.持续低体温:在合理的环境温度和充分的保温条件下体
温仍然不升,提示患儿病情严重,应立即通知主管医师协助查找原因,是否存在循环衰竭的可能,及时应用改善循环的药物。
2.呼吸困难或停止:如发现患儿面部及全身青紫或苍白,
立即加大氧流量,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出现呼吸停止时立即给予强刺激或人工呼吸,呼吸不能恢复或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迅速采取气囊加压给氧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3.发生呕吐误吸:立即将患儿头偏向一侧,及时用吸痰器
吸出误吸的奶液。
4.发生惊厥:立即遵医嘱给予药物止惊,并协助查找病因。
【 健康教育】
I.早产原因主要为母亲因素,多数可以通过孕期保健来预
防。加强健康宣教,注意休息,避免感染,孕期后 3 个月暂停房事。定期产前检查,预防和控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预防胎盘早期剥离,治疗前置胎盘,纠正贫血,加强心脏病孕妇管理。
2.早产儿属非正常生产,是未成熟儿,母婴暂时分离时及
时指导产妇保持泌乳,有条件的可喂采集的母乳。及时和家属沟通,让其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进展和改善情况。
3.出院指导
(1) 精心喂养:早产儿更需要母乳喂养,妈妈一定要有信
心和耐心。没有母乳的可使用早产儿配方奶粉,待早产儿的体重发育至正常(大于 2500g) 才可更换成婴儿配方奶粉,原配方奶粉每次减少 1 匙,改添婴儿配方奶粉 1 匙,直至完全更换成功。
(2) 应对吐奶:轻微的溢奶、吐奶,孩子自己会调适呼吸及吞咽动作,不会吸人气管,只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呼吸状况及
肤色即可。如果大量吐奶,应迅速将孩子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如果呛奶后孩子呼吸很顺畅,最好让他再用力哭一下,以观察哭时的吸气及吐气动作,看有无任何异常(如声音变调微弱、吸气困难、严重凹胸等),如有异常即送医院。
(3) 注意保暖:室内温度保持在 24 一 280C ,相对湿度
55%一 65% ,如果室内温度偏低,可用暖水袋给孩子保温,但需注意安全。保持婴儿体温在 36 一 370C,并保证体温的稳定。当婴儿体重低于 2. 5kg 时,不要洗澡,可用食用油每 2 一 3d 擦拭婴儿颈部、腋下、大腿根部等皱褶处。若体重在 3kg 以上,每次吃奶达 lOOmI 时,可与健康新生儿一样洗澡。寒冷季节,应特别注意洗澡时的室内温度和水温。
(4) 预防肠道感染:口腔粘膜不宜擦洗,喂温开水清洗口
腔。不要挤乳头、挑马牙以免感染。母亲及陪护人员患感冒时尽量远离孩子或戴口罩。
(5) 科学喂养:出院后遵医嘱坚持口服补血、补钙药物防
治贫血和佝偻病,2 岁前是弥补先天不足的宝贵时间,注意保健,早产儿体力、智力、体质完全可以赶上正常儿。按生长发育量表记录早产儿发育情况,如有偏差及时复诊。
(6) 按时预防接种。
二、早产儿贫血的护理
贫血是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常见现象,严重者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贫血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早产儿红细胞寿命比足月儿更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低下;早产儿生长迅速,血液稀释;疾病因素,早产儿易患许多疾病,加重贫血;需取血做各种检查致医源性失血;营养因素。
【 临床表现】
早产儿贫血多发生于生后 2 一 6 周,出现面色苍白,全身倦怠、无力,肌张力低,哭声低微,吸吮力弱,吮乳少,有时恶心、呕吐、腹胀或大便稀。贫血严重者面色多虚肿,体重不增,肝、脾大,机体抵力差,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疾患。
【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评估患儿的胎龄、体重及生命体征有无异常;
询问孕妇有无全身性疾病。
2.专科情况:评估患儿的精神状态、面色、皮肤、粘膜颜
色,有无气促和发绀。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了解患儿心脏有无扩大、血常
规检查有无异常、血红蛋白含量。
4.评估家长的心理状况及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了解家庭经
济状况。
【 护理诊断/问题】
1.反应差、活动无耐力:与贫血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力低下有关。
3.喂养困难:与反应差、吸吮无力有关。
4.体温过低:与摄人不足、寒冷有关。
5.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无力或吸吮、吞咽
不协调有关。
6.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患儿皮肤娇嫩及营养不良
有关。
【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度贫血患儿全身衰竭,反应低下,
应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等情况,并合理吸氧。病情危重者给予持续心电监护。
2.保持有效静脉通道: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时,输液速度要
慢,预防心力衰竭,详细记录 24h 出人量,每日测量体重。长期输液要注意保护血管,留置套管针时注意观察局部血管情况,防止液体外渗、肿胀、感染等发生。
3.贫血严重者,遵医嘱输以新鲜血液。输血速度要慢,每
15min 测量心率 1 次,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准确应用治疗药物并观察用药反应和治疗效果。
4.合理喂养:有吸吮能力者经口喂养,患儿吸吮慢,喂奶
时要有耐心,每次喂奶不少于 15min ,使患儿侧卧,防止呛咳引起窒息;吸吮能力差或无吸吮能力者采用滴管或鼻饲喂养,鼻饲注奶要缓慢,以防胃部突然膨胀而影响呼吸。注意观察患儿的耐受情况,有无腹胀、呕吐等。
5.注意保暖:置患儿于暖箱中,根据患儿的体重、日龄及
环境温度调节箱温。各种治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以减少患儿能量消耗。
6.保持新生儿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每日紫外线照
射消毒 2 次。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与感染患儿隔离,注意无菌操作,护理患儿前后洗手,防止感染。加强口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签涂擦口腔 2 次,涂擦时动作轻柔,勿损伤粘膜。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注意颈部、腋窝等皮肤皱褶处的护理。
【应急措施】
1.出现呼吸暂停:立即采取摇动、轻弹足底、轻拍打患儿
和托背部的方法促进呼吸恢复,维持足够的通气。鼻咽有分泌物或胃内容物反流时及时轻轻吸出,对刺激无效的患儿给予面罩与呼吸气囊加压通气。
2.喂奶过程中发生呛咳:及时用吸引器吸出,并轻弹足底,
使患儿哭出声音。
3.心力衰竭:患儿出现心动过速(安静时心率持续> 150
次/min)、呼吸急促( >60 次/min) 及呼吸浅表、面色青紫、呼吸困难、肝大或心动过缓、呼吸减慢、呼吸暂停等,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吸氧,遵医嘱给予洋地黄类药物及镇静剂。
4.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处理,所输血
液送化验室检查。
【 健康教育】
1.向家长解释早产儿贫血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详细说明为
了预防并发症应注意的问题,介绍有关的医学基础知识。
2.向家长解释治疗情况及病情进展,以取得理解与配合。
3.患儿痊愈出院时,向家长讲解护理患儿的注意事项。
(1) 贫血患儿抵抗力低,容易感染疾病,如消化不良、腹
泻、肺炎等,因此应尽量少到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去,并注意勿与患病者接触,以避免交叉感染;居室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流通。
(2) 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中含铁量比牛奶高,且易吸收。
注意及时添加辅助食品,3-4 个月可给蛋黄 1/4 个,以后逐渐增加到 1 个,5-6 个月加菜泥,7 个月后可加肉末、肝泥,设法提高婴儿食欲,防止消化不良,合理喂养纠正贫血。
(3)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铁制剂,最好在两餐之间服,以减
轻铁剂对胃粘膜的刺激,利于吸收;避免与牛奶、钙片同时服用,也不要用茶水喂服,以免影响铁的吸收。遵医嘱服用,以免用量过大出现中毒。
(4) 严重贫血的患儿哭闹后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应尽量
让患儿保持安静。定期复查血常规。
三、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由于孕妇有慢性或严重疾病(如心功能、肺功能不全,严重贫血,糖尿病,高血压等)、异常分娩(如头盆不对称、宫缩乏力、臀位、用产钳、胎头吸引等),以及胎儿、胎盘原因(胎儿过大、早产、先天畸形;胎盘前置、早剥、老化;脐带脱垂、打结、绕颈、过短、牵拉等),致母体与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障碍,婴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即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神经系统损伤及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经及时抢救大多数窒息患儿能够恢复,少数发展并累及心、脑、肾器官,消化系统而呈休克状。5mim评分仍低于 6 分者神经系统受损较大。
【 临床表现】
1.胎儿宫内窒息:早期表现为胎心增快( >160 次/min),
胎动增加;如缺氧持续存在,则胎心变慢( <100 次/min),胎动减少或消失。由于缺氧致肛门括约肌松弛,排出胎粪,羊水可被胎粪污染为黄绿色。
2.新生儿娩出时窒息:其程度可按生后 1mim 及 5mim内的
Apgar 评分来判断(0 一 3 分为重度窒息,4 一 6 分为中度窒息,7 一 9分为轻度窒息,10 分为正常)。1mim 评分反映生后情况,5mim 评分反映预后。评分越低,窒息时间越长,神经系统损害越重,且多是不可逆的。
【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询问孕妇有无全身性疾病,孕期有无异常情
况发生;评估生产过程;了解家长对该病预后的认识程度。
2.专科情况
(1) 患儿呼吸的深浅、次数,有无喘息性呼吸、呼吸暂停
及抑制。
(2) 根据全身皮肤颜色估计缺氧程度,轻度缺氧全身青紫,
重度缺氧者皮肤苍白。
(3) 有无肌张力增强或肌肉松弛。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气分析显示缺氧程度,脑 CT 有无缺血、缺氧改变。
【 护理诊断/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与无力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导致低氧血症
和高碳酸血症有关。
2.体温过低:与缺氧、体温调节能力差及环境温度低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全或低下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与皮肤娇嫩及更换尿布不及
时有关。
5.家长恐惧、焦虑:与担心孩子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有关。
【护理措施】
1.积极有效配合医生按 A、B, C. D. E 程序进行复苏
抢救。
A 畅通气道:立即清除口、鼻、咽及气道粘液、羊水及分
泌物。
B 建立呼吸:拍打或弹足底,摩擦背部促使患儿建立自主
呼吸,可用复苏器(密闭口鼻)加压给氧。
C 恢复循环:采用环抱式拇指或食指、中指按压法进行胸
外心脏按压,按压深度 1 一 2cm,以能触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为有效。
D 药物治疗:建立有效静脉通道,静脉或气管内给予强心
药及扩容、纠酸等药物治疗。
E 评价:边复苏边评价复苏效果,确定进一步救治措施2.复苏后护理
(1) 注意保暖,体温维持在中性温度 36.5℃左右,减少耗氧。
(2) 加强呼吸监护,密切观察呼吸、心音、面色、末梢循
环、神经反射及大小便情况。待呼吸平稳、皮色转红半小时后,停止给氧。
(3) 如喉有痰鸣音,呼吸时声音粗糙,呼吸停顿或有呕吐,及时应用一次性吸管吸引,保持呼吸道通畅。
(4) 重度窒息恢复欠佳者,适当延迟开奶时间,防止呕吐
物再度引起窒息。若无呕吐,抬高上半身使腹部内脏下降,有利于肺的扩张,减轻心脏负担和颅内压;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喂养,鼻饲前先用注射器抽吸胃内容物,记录余奶量,并将其重新注人胃内,喂奶量的计算公式为:鼻饲奶量=医嘱喂奶量一胃内余奶量,以防因奶量过大而溢奶引起呛咳。鼻饲喂养不能耐受者则静脉补液。
(5) 行气管插管者,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操作,
注意工作人员手及环境的消毒,严防感染。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应急措施】
1.复苏后易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
发现呼吸暂停立即给予弹足底、托背、挤压胸部等刺激,促使其恢复自主呼吸;自主呼吸弱或不规则者可用面罩接呼吸囊行加压呼吸。
2.咽喉部有分泌物时及时吸净,如有呛奶应立即用吸引器
吸出,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3.发生抽搐:立即遵医嘱应用解痉镇静剂。
【健康教育】
1.孕妇定期做产前检查:胎心异常提示胎儿缺氧,及时给
产妇吸氧,并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
2.临产时产妇情绪要稳定:因过度换气后的呼吸暂停可使
胎儿的氧分压降至危险水平。产妇用麻醉剂、止痛剂、镇静剂一定要掌握指征及剂量。
3.指导产妇合理喂养:喂奶速度要慢,喂奶后上半身稍抬
高,以防呕吐再度引发窒息。
4.患儿病愈出院时告知家属,注意观察孩子的眼神灵活程
度、四肢的活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四、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
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或脑血流减少和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的脑损伤即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组织以水肿、软化、坏死、出血为主要病变,可造成永久性脑功能障碍,是新生儿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 临床表现】
1.轻者表现为兴奋、易激惹、肢体及下领颤动,拥抱反射
活跃,肌张力正常,脑电图基本正常。
2.中度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降低,前囟张力稍
高,拥抱及吸吮反射减弱,脑电图轻度异常,CT 检查示脑组织密度降低。
3.重度表现意识不清,肌张力松软,肢体自发动作消失,
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差,呼吸不规则或暂停。脑电图及影。像检查明显异常。
【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询问孕妇围生期健康史,患儿有无窒息史,
有无严重的心动过缓或心搏骤停史;了解家长对该病预后的认知程度。
2.专科情况:评估患儿的意识状态、肌张力、各种反射情况、瞳孔反应及有无呼吸暂停。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脑 CT 检查注意有无缺氧缺血性改
变,脑脊液压力有无增高。
【护理诊断】
1.有窒息的危险:与抽搐及气道分泌物增多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无力清除气道内分泌物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抵抗力低下有关。
4.喂养困难、营养失调:与吸吮能力受损或吸吮吞咽反应的协调受损有关。
5.家长焦虑:与担心患儿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有关。
【护理措施】
1.脑组织对缺氧极为敏感,及早合理给氧,如大流量头罩
吸氧、CPAP 正压给氧,必要时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尽快改善缺氧情况,但不宜长期高浓度吸氧。
2.密切注意有无抽搐先兆,如尖叫、兴奋、易激惹、斜视、
四肢肌张力增高等,及时给予抗惊厥处理,避免抽搐发作。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尽可能减少干扰和刺激。
3.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
4.对患儿实行保护性隔离,护理患儿前后认真洗手,严格
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5.建立通畅的静脉液路,应用脱水剂控制脑水肿,应用促
进脑细胞功能恢复的药物,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严防输液处外渗。
6.保证营养,少量多次喂奶,吸吮吞咽困难者可采取鼻饲
或滴管喂养。重症或伴有呕吐者暂不适合哺乳,可由静脉滴注液体及营养。总结每日出入量,做好护理记录。
7.向患儿家长耐心细致地解答病情,以取得理解。
【应急措施】
1.呼吸停止:立即弹足底或托背部,帮助患儿恢复自主呼
吸。刺激无效时配合医生给予气囊辅助呼吸或气管插管。
2.心跳停止:应用 1: 10000 肾上腺素静推或气管滴入,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 健康教育】
1.自怀孕之日起,孕妇要定期到医院做产前检查,学会自
测胎动,以便早期发现宫内缺氧。发现胎动次数增加或减少,
及早就诊。
2.一旦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立即给产妇供氧,并准备新生
儿的复苏和供氧,出生后让患儿平卧,头稍抬高,少扰动。
3.此病常见后遗症有脑性瘫痪、脑积水、智能低下、癫痛
等,如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可能遗有运动障碍。新生儿期以后的治疗与随访从 2-3 个月开始,必要时持续至 6 个月,注意观察患儿眼神、四肢动作的协调能力、肌张力,如有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早期给予动作训练和感知刺激的干预措施,促进脑功能恢复。指导家长掌握康复干预的措施,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脑瘫康复治疗。
五、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
新生儿硬肿症又称新生儿皮脂硬化症,多见于早产儿。由于新生儿皮下脂肪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很少,因此熔点较高,于寒冷季节容易凝固。
【 临床表现】
1.患儿表现为食欲缺乏或拒乳,反应差,不吃不哭或哭声
微弱,心率减慢,尿少,体温低于350C , 重者甚至低于300C,
肢体凉,皮肤硬肿,颜色暗红,按之如橡皮样,有凹陷性水肿。
2.硬肿发生顺序为:小腿一大腿一臀部一面颊一上肢一全
身。严重者可导致心、肺、肾多脏器损害,甚至出现 DIC。
【 评估要点】
一般根据体温、硬肿范围和器官功能(反应、心率、血生
化、尿量等)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1.轻度:体温<350C,硬肿范围< 20% ,各器官功能无明
显改变。
2.中度:体温 <350C ,硬肿范围 20%一 50% ,各器官功能明显下降。
3.重度:体温 <320C ,硬肿面积> 50% ,器官功能严重障
碍或衰竭。
【 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过低:与早产、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寒冷、感
染等因素有关。
2.营养失调:与面部硬肿活动受限、吸吮无力、热量摄人
不足、营养低于机体需要量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4.潜在并发症、肺出血:与肺毛细血管受损、严重微循环
障碍有关。
5.知识缺乏:与家长缺乏育儿知识有关。
【护理措施】
1.复温护理:轻者可用热水袋(50-700C) 在 4 一 6h 内使体温升至 360C ;中度、重度者,先将患儿置于室温 24 一 28℃的房间内 lh,再放入预热至 30℃或高于体温 1 -2℃的暖箱中,每小时提高箱温 10C 。在 12 -24h 内使患儿体温升至 36 一 370C。体温正常后维持箱温 30 一 340C。不可升温过快,以免引起肺出血。
2,加强喂养:复温至 34℃即可开始喂养,吸吮力弱者可给
滴管喂养或鼻(口)饲,吞咽功能恢复后选用小孔较软奶头试喂,以免呛咳。增加喂奶次数,缩短间隔时间,观察无青紫发憋逐渐增加奶量。体温 34℃以下按医嘱给予静脉补充水分和营养,输液速度宜 3 一 4m1/(kg ・ h)。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低流量吸氧。观察患儿的呼吸
及肺部体征、四肢皮肤颜色与温度、硬肿减轻和消失情况、尿量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备好抢救药物和设备,详细记录治疗护理措施与效果以及病情动态变化、出人量等。
4.患儿肢体活动差,要勤变换体位,防止皮肤压伤。做好
口腔、脐带、臀部皮肤护理,防止各种并发症。
5.预防感染:加强消毒管理,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持患儿皮肤完整。
【 应急措施】
发现患儿呼吸浅表,循环不良,面色突然发青、发灰等心
衰、内出血的征象,立即报告医生,协助抢救,遵医嘱应用止血、强心药物等;尽早使用 CPAP;如鼻腔喷出红色泡沫样液体为肺出血表现,在抢救过程中避免挤压胸部做人工呼吸,以免加重出血。
【健康教育】
1.向患儿家长介绍有关硬肿症的疾病知识和育儿知识,注
意保暖,维持体温在 36 一 37℃。
2.合理喂养,注意远离有感冒或其他感染性疾病者,人工
喂养时注意奶具及其他用物的清洁消毒,预防感染。
3.按时预防接种。
六、新生儿呕吐的护理
呕吐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症状,尤以 3 一 4d 的新生儿多见。引起新生儿呕吐的原因较多:如分娩时吞人含有胎粪或血液的羊水刺激,喂养不当,服用某些药物对胃粘膜有刺激,环境温度过热、过冷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均可导致新生儿呕吐。此外,还可因消化道内外感染引起;还须警惕各种消化道畸形:
如先天性食道闭锁、幽门肥大性狭窄、先天性巨结肠或任何肠段发生的闭锁或狭窄等。
【 临床表现】
1.呕吐多以三种方式出现:一是溢乳,表现为乳汁或乳凝块从口角溢出,而无其他反应,多为生理性或喂养不当引起。二是一般呕吐,患儿呕吐前常有恶心先兆:烦躁不安、拒乳等表现,呕吐后可恢复安静入睡。三是喷射性呕吐,大量的胃内容物经口腔及鼻腔喷涌而出,呕吐物容易呛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或吸人性肺炎。
2. 伴随症状:生理性或喂养不当引起呕吐一般情况较好,无其他症状,改善喂养后呕吐症状即可消失。由肠道感染引起的呕吐多同时伴有腹泻。由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喷射性呕吐可伴有神志异常、抽搐、前囱饱满、颅缝增宽等。消化道所引起的呕吐多伴有胃肠型、腹胀等。
【 评估要点 】
1.一般情况: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尤其是母亲的妊娠史、患儿的出生史、喂养史;家长对疾病病因、护理知识的认知程度。
2.专科情况
(1) 呕吐的方式:是溢乳、一般呕吐还是喷射性呕吐。
(2) 呕吐的性质:是暂时性或间歇性,还是持续性。
(3) 呕吐开始的时间:是生后就开始呕吐或 1- 2d 开始呕吐,还是生后 7 周左右开始呕吐。
(4) 呕吐物的性状:是奶汁或含有乳块,还是含有粪样物。
(5) 了解胎粪排出情况,伴随症状,患儿哭闹程度,判断有无外科情况。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血常规、便常规有无异常。必要时拍腹部平片或做胃肠造影。
【 护理诊断/问题】
1.有窒息的危险:与呕吐物吸入有关。
2.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反复呕吐、摄人量不足
有关。
3.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反复呕吐、摄人量不足有关。
【护理措施】
1.按医嘱禁食、洗胃或试喂奶。
2.防止窒息,喂奶时观察有无呛奶、青紫、发憋,轻症患儿进食时或进食后 lh 予以保持头高仰卧位,即床头抬高 300,头偏向一侧。呕吐严重者 24h 予以此体位。
3. 仔细观察呕吐物的性质,观察新生儿呕吐伴随症状,有无精神萎靡、发热或体温不升、纳气拒食,有无消瘦、眼眶下陷、皮肤干燥起皱等脱水征,有无前囟饱满、气促、唇绀、口吐白沫、肤色灰暗有花纹、腹部膨胀、腹泻水样大便或血性大便、大便不通等,协助医生查找病因。
4.每次吐后洗净面颊及颈部,颊部可涂少许凡士林油保护皮肤。
5.禁食患儿按医嘱保证药液和补液量顺利进。可哺乳者少量多餐,增加喂奶次数,缩短喂奶间隔时间。胃管喂养者,每隔 1 一 2h 鼻饲 1 次:记录出人量,如入量不足、尿少及时报告医生。
【 应急措施】
如患儿发生误吸窒息,立即给予吸出,并适度吸氧。
【 健康教育】
1.介绍合理喂养的方法及喂奶前后患儿的最佳体位。要在喂奶前换尿布,喂奶后将孩子竖起,轻拍其背部,使吸入的空气排出,以防溢奶。喂奶后尽量少搬动孩子,取右侧卧位,略抬高头部。
2.向家长介绍新生儿溢乳和呕吐的区别。溢乳多数是从口角自然流出,孩子很安详,无明显异常表现。呕吐之前往往可以见到小儿烦躁不安,呕吐时有痛苦的表情,呕吐物从胃中冲出。
3.出院后要根据孩子的恢复情况合理喂养,一次喂奶量不可过多,要遵照医生的嘱咐循序渐进增加喂奶量。
七、新生儿黄疽的护理
新生儿黄疽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的累积引起皮肤、
巩膜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病因复杂,可分为生理性黄疽和
病理性黄疽。前者一般不需要治疗,而后者应积极寻找病因给
予治疗,否则易导致胆红素脑病而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 临床表现】
1.生理性黄疽:大多数在新生儿出生 2 一 3d 后出现,4 一 5 d时最明显,程度比较轻,以巩膜、面、颈及躯干为主,很少出
现在四肢,多于 7 一 lOd 后消失。婴儿一般情况好,精神好,吃奶好。
2.病理性黄疽:一般出现早,生后 24h 内即可出现,并且进展快、程度重,持续时间长,黄疽持续不退或退而复现。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疽的原因很多,主要分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2 种。
(1) 非感染性:①新生儿溶血性黄疽。②阻塞性黄疽,生后 2 周开始出现黄疽,并进行性加重,皮肤呈黄绿色。
(2) 感染性:①新生儿败血症时由于细菌毒素的侵入加快红细胞破坏、损坏肝细胞所致。患儿除黄疽外,还伴有全身中毒症状。②新生儿肝炎一般生后 2 一 3 周出现黄疽,并逐渐加重。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监测生命体征是否异常,了解孕妇有无肝脏疾病、患儿有无感染病史,评估患儿及父母血型及家族遗传性疾病。
2.专科情况:黄疽出现的时间、程度、进展的快慢,以及波及的范围。
3.评估家长对疾病的病因、预后、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
4.实验室检查:及时检测和动态观察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
【护理诊断/问题】
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心力衰竭。
2.知识缺乏:与患儿家长缺乏黄疽护理知识有关。
【护理措施】
1.生理性黄疽是新生儿时期的一种正常状态,供给充足的水分和葡萄糖,早开奶,以促进葡萄糖醛酸的形成,及早排出胎粪,必要时灌肠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的吸收,有利于黄疽的减轻。
2.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皮肤、巩膜、大小便颜色变化及神经系统表现。
3.血胆红素超过 257 umol/L 应实施光疗。
4.光疗护理
(1) 光照时遮盖双眼以免损害视网膜,会阴部用小型尿布遮盖,其余尽量暴露,灯管光源与婴儿距离 35 一 40cm。
(2) 患儿光疗时,注意监测体温变化,及时调整箱温和适当补充水分及热量。
(3) 2h 翻身 1 次,以使全身皮肤能得到均匀照射。
(4) 准确记录光疗开始及停止时间。
5. 注意保暖,以免低体温加重黄疽。
【 应急措施】
患儿如出现拒食、嗜睡及吸吮无力、精神萎靡、呕吐、肌
张力减低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要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
或换血准备。
【 健康教育】
1.做好产前检查及孕妇预防性服药,生后尽早喂奶,可诱导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刺激肠蠕动以利于排便,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
2.向家长解释病情、治疗效果、光疗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及预后,以取得家长合作。
3.母亲哺乳期特别注意不能吃蚕豆及其制品、也不能服用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如磺胺药、阿司匹林等),以防急性溶血的再次发生。
4.对可能留有后遗症的患儿,指导家长早期开始进行功能锻炼。
八、新生儿溶血病的护理
新生儿溶血病系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至今发现的人类 26 个血型系统中,以 A, B, 0 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为最常见。
【 临床表现】
症状轻重与溶血程度基本一致。轻者除黄疽外,可无其他明显异常;严重者贫血明显,同时有水肿、心力衰竭、肝大、脾大甚至死胎。ABO 溶血病多为轻症,Rh 溶血病一般较重。
1.黄疽:与溶血程度及肝内形成结合胆红素的能力有关:>77%的 Rh 溶血患儿出生 24h 即内出现黄疽并迅速加重;而 ABO 溶血病仅为 27. 7% ,以第 2 一 3 天出现者较多。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型为主,但亦有因胆汁淤积而在恢复期出现结合胆红素升高者。
2.贫血:程度不一,严重者可有心力衰竭。有些 Rh 溶血病患儿于 3 一 6 周时发生晚期贫血,这是由于血型抗体在体内持续
存在,继续溶血所致:
3. 肝大、脾大:轻症患儿无明显增大;重症患儿水肿时有明显肝、脾增大,骨髓外造血所致,多见于 Rh 溶血病。
4, 胆红素脑病:多发生在生后 2 一 7d,早产儿多见。随着黄疽加重逐渐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首先为嗜睡、喂养困难、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等;很快出现双眼凝视、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前囟隆起、呕吐、哭叫、惊厥,常伴有发热,如不及时治疗,1 /2 一 1/3 患儿死亡。幸存者常遗留有手足抽动症、听力下降、智力落后、眼球运动障碍等后遗症。
【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观察生命体征,询问或检测患儿及其父母的血型;了解家长对疾病病因及该病预后的认知程度。
2.专科情况
(1) 黄疽出现的时间、进展的快慢、加深的程度。
(2) 水肿出现的时间、范围、性质,皮肤的颜色,了解胎盘和胎儿重量的比例。
(3) 贫血出现的时问及严重程度。
( 4) 观察有无神经系统指征。
3.实验室检查:了解血液胆红素检测结果。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 2umol/L、 早产儿> 256. 5 umol/L,即为高胆红素血
症。血清胆红素>342 umol/L 易引起核黄疽。
【 护理诊断/问题】
1.潜在并发症,核黄疽:与红细胞大量破坏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抵抗力低下有关。
3.体温不稳:与患儿裸露及暖箱内温度有关。
【护理措施】
1.在蓝光治疗和遵医嘱应用白蛋白及抗生素的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黄疽进展情况,观察患儿有无反应低下、肌张力低下或尖叫、抽搐、双眼凝视等表现。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每日洗澡 1 次,加强颈项、腋窝、腹股沟以及臀部的皮肤护理,勤换尿布,两次喂奶之间喂水 1 次。
3.注意监测患儿体温,在光疗时间内,勤测体温,根据体温的高低及时调整箱温。护理等各项操作要集中进行,以免开箱盖时间过长引起患儿着凉。
【应急措施】
患儿一旦出现核黄疽而抽搐时,立即通知医生并按医嘱给
予镇静剂止痉,加强蓝光治疗和输液。病情危重者,协助进行
换血治疗。
【 健康教育]
1.怀孕妇女做好产前检查和咨询及预防性服药,以便早期知道母婴血型不合,及时进行干预。
2.向患儿家长解释病情、治疗效果及预后,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3.对可能留有后遗症者,指导家长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九、新生儿脐炎的护理
新生儿脐炎系因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脐残端被病菌
入侵、繁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严重者可造成脐源性败血症。
【 临床表现】
脐带根部或脐带脱落后的创面发红,有脓性分泌物,脐部
周围皮肤红肿。细菌可能通过未完全闭合的脐血管进人血液循
环,造成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了解患儿出生断脐时是否严格消毒、出生后脐部处理是否得当;了解家长对疾病的病因、护理知识的认知程度。
2.专科情况:脐部红肿的程度、分泌物的多少、分泌物是否有异味,脐部周围的腹部皮肤有无异常表现。
3.实验室检查:对脐部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检测血常规有无异常。
【 护理诊断/问题】
1.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断脐和脐部感染有关。
2.潜在并发症:败血症。
【护理措施】
1.脐部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脐部清洁、干燥。轻者沐浴后用 2. 5% 碘酒进行局部消毒,再以 75% 酒精脱碘;局部有脓性分泌物者,用 3%过氧化氢液冲洗后以聚维酮碘涂擦,消毒时要将脐带提起,把脐窝内的分泌物擦净。脱碘要净,避免皮肤烧伤。必要时每日做数次脐部护理。
2.局部发生蜂窝组织炎时,可用如意金黄散调敷。如有脓肿形成则需切开引流;重者伴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时,遵医嘱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
3.如有肉芽组织增生或慢性肉芽肿形成,可用硝酸银棉棒烧灼
(注意勿损伤周围皮肤),然后生理盐水擦洗,再涂以聚维酮碘。
4.预防感染:勤换尿布,保持局部干燥,防止大小便污染。
【 应急措施】
1.脐部渗血:立即消毒后加压包扎,或局部给云南白药止血。
2.发现体温增高、精神萎靡、拒乳等败血症征象,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 健康教育I】
1.做好产前宣教,到卫生条件较好的医疗单位生产。
2.做好家庭护理,保持脐部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切不可在脐部撒没有消过毒的药粉或香灰。脐带未脱落的新生儿不要洗盆浴,洗淋浴时要保护好脐部。洗浴后重新消毒脐带残端和根部。尿布上端不要紧贴脐部,以免浸湿脐部。
十、新生儿肺炎的护理
新生儿肺炎常见病因有吸人性和感染性两大类。因羊水、胎粪、乳汁等吸人引起的为吸人性肺炎,其中以胎粪吸人性肺炎最为严重。吸入性肺炎可引起呼吸衰竭、肺不张、肺气肿及缺血缺氧性脑病等。治疗原则为尽快清除吸入物,给氧、保暖,纠正酸
展开阅读全文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