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听课记录材料各科汇总.doc

收藏

编号:261051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96.0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4
8
金币
关 键 词:
河南 高校教师 资格考试 听课 记录 材料 各科 汇总
资源描述:
!- 教育学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1()高等教育 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单、判)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3(单)中世纪大学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学,属专业的教育机构,四科中,文科是基础,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 4(单)资产阶级革命后,高等教育开始建基于中等教育基础之上,高等教育的内容也有所扩展,由于自然科学诸学科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部分科学知识进入了大学教学。 5(多)19世纪后半期,高等教育层次出现了多样化,在美国形成了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等层次。 6(单、判)高等教育的概念已不能用中世纪大学的概念来指称,于是出现了“中等后教育”“第三级教育” 7(单)从高等教育的性质来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 8(多)高等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专业教育。 9(多)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为高等教育受 政权性质、政治体制、及政治纲领的制约。 10(单、判)政权性质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11(单)政治体制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 12(多)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13(单)民主问题 始终是教育与政治间的关系的核心。 14(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机哦阿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15(判)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16(单)美国经济学家 舒尔茨 根据人力资本论的观点,通过教育资本储量分析的方法推算出教育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美国经济学家 丹尼森 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贡献为35%。苏联学者 斯特鲁米林 计算出教育程度的提高所产生的价值占国民收入的比率为 30%。 17(简答)人力资本论的核心思想:1)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2)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3)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4)教育投资应以市场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标准。 18(单)阿什比 认为人类教育史曾发生过“四次革命教育”,1)将教育的责任由家庭转移到专门的机构2)将书写文字作为教育工具3)印刷术的发明使教科书成为教学基本依据4)光、电、磁等科技应用到教育领域。 19(判)印刷术的发明使教科书成为教学基本依据 20(论述)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题目:综合实际谈一谈高等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当前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现状。) (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 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 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4)高等教育的校园文化作为社会的亚文化,更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 (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二年华的功能 (三)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现状 1)在当前功利的教育背景下,文化在高等教育中逐渐退隐,文化处于边缘化、荒漠化的地带,因此高等教育急需文化的回归嵌入。 21(多)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1)通过教学培养专门人才2)通过科研发展科学3)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 22(单)(18世纪以前)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职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 23(单)19世纪初德国大学确立了发展科学的职能(或1810年洪堡柏林大学,确立了发展科学的职能),柏林大学创办的基本原则是“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24()19世纪末美国大学确立了社会服务的职能,社会服务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62年美国的《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威斯康星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增地学院。 范-海斯提出了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 25(简答)威斯康星思想 : 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1)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2)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3)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 26(单)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发展科学 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27(多)现代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范围1)教学服务2)科技服务3)信息服务4)设备开放服务。 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目的 28(单)教育目的 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 29(多)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确定,教学效果的评价,都必须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30(判)教育目的是一种主观性教育理想31(判)教育目的又具有客观性32(单)教育目的和高等教育目的是 一般 和 个别 的关系。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注意建设者与接班人。高等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 33(单)高等教育目的 是对所有接受高等教育者提出的较为 抽象 和 概括 的要求。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 是围绕高等教育针对特定对象的 具体 和 明确 的规定。 34(多)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1)具有导向作用2)具有调控作用3)具有评价作用4)具有激励作用。 35(多)高等学校制定培养目标应确定的几个关系1)德与才的关系2)身与心的关系3)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 36(判)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动力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 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 37(简答)高等学校智育的主要任务是:1)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2)专业知识教育3)形成各种基本技能和各种专业技能4)培养学生的能力5)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39(多)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1)教学工作,2)科学研究3)社会实践。 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40(多)个人本位高等教育价值观 促进作为个人的个性和理性发展,即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普通教育。社会本位高等教育价值观 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 41(单)纽曼 针对大学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倾向,提出了他的人文教育思想,即大学的教育宗旨在于训练心智。赫钦斯 弘扬 自由教育的理念。 42()论述,根据你的理解,如何看待“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 一、从不同的社会背景角度来考察不同的价值选择,揭示各自的由来和各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质,每一种价值趋向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背景。 二、两种价值选择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 社会本位观肯定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这对于教育走出“隔世”状态,密切与社会的联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 个体本位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的思想,弥补了社会本位观的某些不足,丰富了人对个体潜能及其价值的认识。不足是容易把个体需要强调到不适当位置,并导致教育中的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导致个体社会责任感下降。 三、历史一再证明,任何价值趋向偏置都有可能给社会活个人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和戕害。 四、在现实社会背景下寻求两种价值相互间的协调与整合。 43、(单)杜威 主张教育应使“个人特征与社会目的的价值协调起来” 44、(单)通才教育 是一种通识教育,也是博雅教育,自由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45(多)通才教育的特征1)传授知识的侧重于基础性和经典性2)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46(单,判)专才教育 是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主要涉及某一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 47(多)专才教育的特征 1)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来进行的,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2)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及生活需要之间有明显而直接的针对性,偏重于应用。3)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的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 48论述,结合实际谈一谈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一、通才教育 是一种通识教育,也是博雅教育,自由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专才教育 是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主要涉及某一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 二、历史一再证明,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专业培养模式的任何偏置,都会带来教育的浪费和难以弥补的伤害 三、因此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必须谋求通才和专才教育的结合 1)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好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 2)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合。 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 49(单,判)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 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最初由美国学者 马丁-特罗 提出。 英才教育 毛入学率<15%  大众化教育  15%-50%   普及化教育 >50% 50()英才高等教育阶段 注重少数治国人才和专家的培养;教育内容 主要是 博雅教育。 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反映了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高级人才数量需求的扩大,是高等教育民主化的结果,强调个层次各类型人才的培养,关注人才的数量 51(多)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1)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2)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3)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4)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52(判)瑞典著名教育家胡森认为,教育平等包括 起点 ,连续的过程 和 最后的目标(结果)三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53(多)高等教育平等作为一种理想,至少应包括以下三方面 1)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2)受高等交易的过程平等3)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 54(单)世界银行把教育效率分为 内部效率 和 外部效率。 55(单判)高等教育资源的相对性有限性,在追求平等的过程中势必带来效率的问题 56(单判)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相互对立和统一的范畴。 57()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取向概括为“效率优先,兼顾平等”。 效率优先: 把提高高等教育效率作为首要目标 兼顾平等 1)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满足光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2)指目前仍不能用平等的理想目标来要求现实。 58简答,为了提高高等教育效率,在目前高等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 首先,改革办学体制,实现教育资源多元化, 其次,要实现高等教育适当分层分流,有利于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 再次,国家应采取具体措施对在竞争中 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给予帮助,以尽量避免“马太效应”,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平等。 第四章 高等学校教育制度 59()高等学校的学制, 指各类各层次高等学校的系统 60(多)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1)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2)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3)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61(多)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特征1)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意大利2)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法国3)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中国4)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日本,美国。 62()现代学位制度基本确立,德国,洪堡大学。、 63(单)授予学位的 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及可以授予学位的学科名单 由国务院学位委员提出,经国务院批准公布。学位授予权力机构为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 64()各国的招生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统一考试入学考试形式2)高校单独组织入学考试3)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 65(简答)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1)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理顺和完善大学毕业就业机制2)政府将从政策、法规角度进一步明确自身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角色地位3)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加强4)加强毕业生就业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 66(单)教师职务设置的总体原则是 按需设岗,因事设岗。 67(多)我国高校教师职务认定和职务设置包括 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级。 68(多)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系统原则2)整体效应原则3)最低岗位数量原则4)动态性原则。 69(单)高校教师的聘用期限一般为2年。 第五章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70(多)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1)中央集权型,法,意,瑞典2)权力分散型,美3)集权与分权结合型,英,德,日。 71(单)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就是指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不受其他组织或个人非法干扰和阻碍的前提下,依法行使教育决策、教育活动组织的能力。 72(单)高等学校的管理模式:1)欧洲大陆模式,(以学术权力为主,德)2)美国模式,行政权力集中3)英国模式,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对平衡 73(单)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1989年后,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74(简答)我国高校领导体制的改革趋势1)应适当注重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分离2)从体制上进一步提高学术委员会机构的地位,加强其学术决策职能。 75(简答)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和改革方向1)要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机构,适当实行权力中心的下移2)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人员,提高办事效率。3)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包括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及考核等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立富有竞争和活力特征的高校人事制度4)实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使之成为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 第六章 高等教育结构 76()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微观结构包括 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 77(多)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1)经济因素2)文化、传统因素3)科学技术因素4)教育因素。 78(单)经济因素是高等教育结构形成,发展以及调整过程中的决定性要素。 79(单)科学技术因素对高等教育影响主要体现在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上。 80(判)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81(判)形式结构 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 82(判)能级结构 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 83()影响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若干因素1)学术的因素2)体制的因素3)区域发展水平的因素 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84(多)高校学生的情感发展特征1)情感丰富多彩,不断社会化2)情感活动的强度大,不稳定,两级性表现突出3)在表现形式上不断间接化,情感的持续时间更长。 85()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1)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2)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3)群体成员的互动性4)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86论述;结合实际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高等教育和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两个主要角色,也是整个高校内部活动中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 一,高校师生关系主要表现形式1)社会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高校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建立的一种工作关心和组织关系。2)心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关系,包括高校师生间的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3)伦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双方都应履行自己道德义务的关系。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充满了丰富的教育意义,可以促进和提高教育的效果和效率,但是当前的师生关系存在功利化和道德情感冷漠的现象,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因此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做到 1)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构图2)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影响学术3)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不同观点。 第八章 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 87()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原则与指导思想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2)适应科学、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3)从实际处罚,随时调整专业结构4)专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5)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 88()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1)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2)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优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3)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现代意识4)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 89()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原则1)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目标一致2)培养目标和规格要与社会需要相一致3)培养要求应与个人的发展相一致4)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国际性。 第九章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90(判)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91(多)大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 1)独立性增强2)学习的自主性增强3)学习的探索性增强 92()制定高校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1)制定教学原则必须依据教学过程的规律2)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关系决定了教学工作的任何要求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3)教学原则的确立必须与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相联系, 93()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有 专业性 , 研究性, 自主性 等特征。 94(简答)怎样理解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尽可能反映当代先进的科学成果,思想性是指教师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教师应做到:1)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2)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3)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 95论述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知识积累和能力的发展存在密切的关系。能力是在对一定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为开展创造性思维提供必要条件。要做到知识积累和能力发展两个方面的相互促进,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的全部认识能力都能积极地调动起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都处于积极的状态。 2)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知识的智力因素,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3)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促进学生独立获得知识能力的发展, 4)改变目前的考试方法,要注意考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兼顾学生自学、动手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9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使教学过程能够高效率进行的保证,学生的主动探索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紧密结合起来。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主动加以引导,进行有效的组织 二,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三,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心。 96,简答如何实现教学原则体系的最优化? 1)教书与育人相一致,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2)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索相结合,面向群体与注重个体相结合的原则3)掌握一般理论与注重实际应用的原则 第十章 高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97()从分科型或综合型的观点来看,可以分为学科并列课程和核心课程。 98()从层次构成上看,可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 99()从选课形式上看,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限选课程,选修课程 100()根据课时的多少,将课程分为大,中,小,微型课程。 101()根据课程的内容,分理论型课程和实践型课程 102()隐性课程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体现了隐性课程。 103(单,判)高校专业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的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好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104(单,判)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105(单)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 106(多)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简答,考过) 106(多)课程建设的意义1)建立各门课程的规范2)从整体上认识课程建设与其他工作的相互关系3)推动教学管理制度化4)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建立合理,适当的教学质量标注。 第十一章 高校教学的组织与教学方法 107(单)班级授课制最先是由捷克教育家 夸美纽斯 在其《大教学论》中作了理论上的系统阐述。18世纪中期开始,班级授课制为欧洲各学校广泛采用。我国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1901年,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各学校中普遍推行。 108(多)课堂教学 包括 备课 上课 课后总结 109()撰写毕业论文的步骤与方法 1)选择课题,2)查阅文献3)拟定提纲4)撰写初稿5)论文答辩 110(多)教师指导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因材施教 111()教育性原则 要善于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撰写论文,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他人的研究成果。 112()科学性原则 教育学生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进行调查研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113()因材施教 对学生进行普遍指导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特点和差异。 114()高校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包括三方面:1)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2)学生自学随着年纪的升高而递增。3)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相互渗透和结合。 115(判)讨论法 把学生组织起来,激发思维,各抒己见,取得共识和交流,分享不同见解的教学方法。 116()教育的技术领域包括 1)学习者2)学习资源3)教育开发职能4)教育管理职能 117()对传统教学媒体一般按照其物理原理作如下分类:光学媒体,音响媒体,声像媒体,综合媒体,(计算机不是) 118()智能教学系统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综合教育技术。以学生为中心,以计算机为媒介,利用计算机模拟教学专家的思维过程。 119()多媒体技术 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逐渐与通讯技术,大众传播技术等融为一体,具有交互处理,传输和管理文本,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功能的一种技术组合。 120()教学评价 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的判断过程。 121()教学测量 是一种判断事实的活动,它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如实地描述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水平。 122()高等教育按评价对象来分,可将教学评价分为学校的办学水平,专业水平,课程评价以及学生学业评价,教师评价 四个方面 第十二章 高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123(简答)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地位与作用1)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2)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3)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4)科研是发展新科学的基础5)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 124()科学研究是发展学科和创新学科的基本途径 125(多)高等学校科研的特点和原则1,高校多门类、多层次的学科结构,有利于科学技术领域的相互渗透,适合进行重大、综合性强的研究课题;2,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学术思想活跃,研究后备力量充足;3,高校是开展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4,信息资源丰富,信息系统发达,能比较快的掌握和集中各种有关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和经济建设对科技需求的信息;5,重视教育科学的研究是高等学校科研的特色之一 126()高等学校科研应遵循的原则1,社会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2,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关系的原则;3,科研与教学相促进的原则;4,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5,支持青年研究人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6,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 127()教育科研方法论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2,注意理论的层次性;3,加强综合研究。 128(多)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大学研究成果的推广主要有两个方面,1)推广到国民经济2)推广于本科教学中。 第十三章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及指导 129(多判)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 130(多)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的过程中的作用1,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2,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3,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4,提高大学生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131 (简答)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关系:1,目的统一性;2,活动的主题有差别,3,所获知识的层次不同;4,知识获得的环境有差别。 132(简答)社会实践活动与科研活动的关系:1,两者的目的与结果的总体一致性;2,两者的活动对象有差别;3,两者的活动方式有差别,4,两者的活动环境有差别。 133(判)教学计划内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由 学校教务处组织 134(判)教学外社会实践一般由学校团委、学生会等社团发起、组织。 135(多)几种主要的社会实践活动,1)军事训练2)专业实习3)生产劳动4)社会调查。 5)智力扶贫6)参观考察 136(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原则:1,坚持教育效益为主,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2,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原则;3,系统化、分层进行的原则;4,因地制宜、勤俭节约的原则。 137(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注意的几对关系:1,出人才与出成果的关系;2,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科研的关系;3,学生自主性与教师指导的关系4,深入性与广泛性的关系;5,集体活动与个体行活动的关系。 138(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遵循的规律1)遵循大学生思想活动、思想发展的规律2)遵循高等教育规律3)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 139(多)大学生思想政治品质的形成,是 学校教育、社会影响、个人努力 三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140(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2)疏导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统一要求与个性化结合原则。 141(多)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1)调查研究法2)说理启迪法3)情感交流法4)榜样教育法5)参观访问法 142(单)情感交流法 是通过情感交流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促使他们在相互信赖、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将正确的认识转化为自觉行动的教育方法。 143(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1)精神性2)创造性3)复杂性4)长期艰巨性 心理学 第一章 心里学概论 1(判)心里学 是研究人的 心里活动 及其 规律 的科学。心里活动又称 心里现象 2(多)个体心理可以分为 心理动力 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 和心理特征 3(判单)心理动力 主要包括 动机 需要 兴趣 和 世界观 4(判) 需要 是人类的动机基础,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 5(多)人的心理 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6(单,多)认知过程 是个体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 、直觉、记忆和言语。 7(单)心理特征 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8(单判)能力 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气质 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性格 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 9(判)行为和心理密切相关。 10(判)意识 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 11(判)无意识 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比如 梦 12(单)心理学产生的背景:一,唯理论。 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 笛卡尔,其相信“天赋观念”,二,经验论,代表人物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 洛克 ,主张“白板说”。 13(单)德国著名心理学家 冯特 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14(判,单)教育心理学 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5(单,判)廖世承 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中国最早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 16(单,判)教育心理 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活动问题 17(论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青年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和认识教师职业的心理学基础理论,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职业心理技能,这样才能顺利实现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才能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二,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其次,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教学措施的心理学依据,从而更主动而科学地驾驭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有助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课题的讨论和确定,都需要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参与。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大学教师辩证唯物主义水平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有助于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把教书育人提高到更科学的高度。有利于教师总结工作经验,自觉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18(多,简)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教育性原则 19(单判)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个案法 20(判)观察法 即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的外部表现,从而对其心理进行研究的方法 21(判)实验法 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 22(判)调查法 是在自然调节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 23(判)良好的角色意识是角色行为有效的前提。 24(简答)教师往往同时扮演着如下多重角色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3)榜样和模范公民4)学生灵魂的塑造者5)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25(多,判)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4种: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是最理想的。 26()教学风格 是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典型的教学风格有 学生心中的教学风格 和 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 27(单)师生态度产生的相互交流与反馈在心理学上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 28(多)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 1)角色认知阶段2)角色认同阶段3)角色信念阶段 29(多)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1)正确认识教师职业2)树立学习榜样3)积极参与与教育实践 30(单,判)美国 心理学家 班杜拉 。 自我效能感 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 31(简答)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 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32(判)内部因素是影响教师效能感的关键。1)教育观科学与否2)学校中的人际关系 33(单)教学反思 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34(多)教学反思的四个环节:1)具体经验2)观察分析3)抽象的重新概括4)积极的验证。 35(多)教学反思的成分:1)认知成分2)批判成分3)教师的陈述 35(多)教学反思的方法:1)反思日记2)详细描述3)实际讨论4)行动研究 36(单)教学监控能力 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调节的能力 37(简答)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1)计划性与准备性2)课堂教学的组织性3)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4)沟通性5)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6)对学生的敏感性7)职业发展性。 特征: 能动性 普遍性 有效性。 38(判)敏感性 是衡量教师教学监控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39()教育机智 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做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40(简答)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 1)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41(判)教师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是能否表现教育机智的前提。 42)(简答)教育机智的表现形式 1)善于因势利导2)善于随机应变3)善于对症下药4)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 43(判)教师的威信 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注意 不是教师威严 44(简答)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 1)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2)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45(多)师爱的特征 1)职业对象性2)原则性3)广博性。 46(简答)师爱的表现形式 1)关怀和爱护学生2)尊重和信任学生3)同情和理解学生4)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 第四章 学习心理概述 47(判)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48(多)学生的学习可分为 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行为规范的学习 49(单判)大学教育的任务 特点 是 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 50(单)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51(单)大学生在学习方法上,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 52(单)巴甫洛夫 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53(单)斯金纳 的操纵性条件作用论。 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54(判)正强化----给予奖励;负强化------撤销惩罚。无论是阳性强化还是阴性强化,都能增加以后发生反应的概率。 55(选)逃避条件作用 指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现时,有机会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景 回避条件作用 指当预示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的出现。 56(判)惩罚 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 57()布鲁纳 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 58(单)奥苏泊尔 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是课堂的主要学习形式。 59(判,选)先行组织者 就是现有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60(判)接受学习 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 61(简答)建构主意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3)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第五章 学习动机及其培养 62(判)学习动机 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63()学习需要 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64(多 单)学校情景中的学习驱力有以下三个方面组成:1)认知内驱力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3)交往内驱力 65(单)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河南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听课记录材料各科汇总.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610519.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