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doc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题 目 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 姓 名 _ _ 陈阳 _ 教育层次_ _开放教育专升本_学 号 _ 1233001267266 省级电大_浙江广播电视大学_专 业 _ 会计学 _市级电大_ _台州电大_ _指导教师 _ 赵冰枫 教 学 点 _ 温岭电大_ _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定稿(学生论文打印稿附在后面):学生(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评语初评成绩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答辩记录答辩主持人答辩小组成员秘 书答辩日期答辩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情况12345678答辩小组评 语答辩主持人(签名): 年 月 日论文成绩答辩主持人(签名): 年 月 日市级电大初审意 见市级电大专业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省级电大复审意见省级电大专业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教师指导记录表省级电大 市级电大 教学点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学 号专 业第一次指导时间:指导内容:第二次指导时间:指导内容:第三次指导时间:指导内容:第四次指导时间:指导内容:第五次指导时间:指导内容:第六次指导时间:指导内容:目 录摘要1关键词1引言1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概述1(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概念1(二)表现形式1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2(一)银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不能满足防范银行风险的要求2(二)银行会计制度的建设迟缓,无法满足银行风险防范的需要2(三)会计核算方法的特殊性引起的核算风险2(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缺乏风险防范意识2三、强化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3(一) 提高会计队伍的素质3(二)提高认识,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3(三)培育统一的风险管理理念3(四)建立金融风险补偿制度4(五)完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风险管理体制4(六)提高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5(七)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文化5四、结束语5参考文献6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内容摘要银行会计制度是规范银行会计行为的准则。会计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执行不力就会发生会计风险。目前各家银行管理者普遍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抓营销、清陈欠上,一些银行管理层对会计风险防范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忽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制度缺陷造成社会上不法分子和个别会计人员有机可乘。已有的各项会计规章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则会留下了一定的风险隐患。关键词银行会计 会计风险 风险防范银行会计制度是规范银行会计行为的准则。会计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执行不力就会发生会计风险。目前各家银行管理者普遍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抓营销、清陈欠上,一些银行管理层对会计风险防范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忽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制度缺陷造成社会上不法分子和个别会计人员有机可乘。已有的各项会计规章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则会留下了一定的风险隐患。会计作为银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贯穿于银行业务处理的全过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会计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近几年金融系统案件频繁发生,大多缘于会计监督乏力。因此,加强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是我国当前金融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概述(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概念银行会计风险,就是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以及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银行业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会计风险包括两个要素:一是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二是风险会造成损失的大小。(二)表现形式1、人工操作风险人工操作风险是指在银行组织内,由于会计操作上的失误带来的风险。主要有会计、储蓄或经办员责任心不强和法制观念淡薄而造成的财产损失。银行会计作为一项专业性较强而风险性大的工作,面对大量结算票据、现金资产,以及密押、印章、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等,制度不健全造成或发生工作疏漏所导致的资产损失是巨大的,同时还会使银行信誉受损。2、会计监督风险会计监督风险就是对单位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监督,但是目前金融会计监督职能相对软弱,如有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只求存款数量,不讲存款结构,变相提高存款利率,盲目互相攀比,豪华装潢营业办公用房,费用开支增加。对于这些不合理或不合法的经营,会计部门一般无法起到有力的监督作用,而这种经营的亏损风险正在进一步加剧,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工作的稽核缺乏实效性,稽核制度有名无实,流于形式。稽核工作往往是稽核人员敷衍了事,在有关凭证和账薄上盖个章,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会计风险,有损于稽核职能的发挥,没有起到稽核工作的实质作用。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一)银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不能满足防范银行风险的要求分级管理的体制使作为经营主体的各级分支机构部门利益膨胀,在利润指标、支付保证、恶性同业竞争、职工福利等种种压力下,往往通过弱化会计的核算、监督功能来达到其目的;同时,绝大多数国有银行的会计处理系 统 目前 都与 分 级管 理体制相适应,按行政区域分散核算、层层汇总上报,使会计工作实际处于地区分割状态,从而为人为地篡改会计数据提供了方便之门;加之基层行领导、会计人员“本地化”的现象普遍存在,最终使弱化会计职能的各种违规行为占尽了“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极易导致风险和损失。(二)银行会计制度的建设迟缓,无法满足银行风险防范的需要首先,实行新会计制度后,银行记账原则由“收付实现制”变成“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未将会计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始终,不采用会计谨慎原则来指导银行经营行为,小则事关银行自身的厉害得失,大则事关整个金融业的安危和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否。其次,不允许银行对其资产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的计价方法计提减值准备,使我国银行的多项金融与非金融资产(如抵押贷款、拆放资金、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等)完全暴露在减值跌价的风险之下,而无任何防范跌价减值风险的应对措施。再次,允许银行计提呆账准备金的范围过窄、比例过小、方法过死,审核的手续过繁,使我国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显得极为脆弱。最后,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制度规定相对滞后,使得银行会计对日益增多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所可能带来的高风险缺乏有效的披露。(三)会计核算方法的特殊性引起的核算风险总体而言,商业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与一般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是类似的,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及编制会计报表。然而,在具体运用上则存在较大的差异,体现了银行会计核算方法的特殊性。主要是商业银行会计将业务核算手续纳入银行会计核算方法之列,会计核算与各项业务的处理紧密联系在一起,二者具有同步性。由于商业银行会计联系面广、影响力大、政策性强,要求商业银行按日提供会计报表,做到日清月结。(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现代银行是高度专业化的产业,对员工的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一般业务人员。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几家国有商业银行职工素质普遍不高,业务水平也不高,对会计操作程序不熟悉,对许多重要的内控制度不了解,导致把关不严,不能及时地发现案件隐患。部分思想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的员工因经受不住环境的影响和诱惑,不能认真履职,甚至利用工作之便铤而走险,收受贿赂,挪用资金,侵占存款人利益,给业务经营埋下了“祸根”。三、强化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一) 提高会计队伍的素质金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赖于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硬、管理水平高的会计队伍。为此,(1)必须对会计人员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造就一支精通各项规章和有章必循、执章必严、敬业勤业的会计队伍。(2)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短时间、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达到熟练地掌握各项业务技能。(3)要选好各级会计主管人员,会计主管不仅要政治素质好,精通会计业务,还要有较强组织能力,善于用人,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原则,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优良品质去影响会计群体。(4)对会计要害岗位的人选应严格把关,经常考核,不仅要注意其八小时内的表现,还要了解八小时以外的情况,如发现生活异常,参与赌博等不良行为,经教育无效,要调离要害岗位。与此同时,加快与国外银行的学习、交流,以借鉴和引进国外银行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制度,加快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外资银行的全方位进入所带来的示范效应,为我们加快管理创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有助于我们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彻底打破内部分配关系中存在的平均主义,贯彻责权利相结合、按劳取酬的原则,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提高认识,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扩大业务规模,增强资金实力,是银行的发展方向。但发展要建立在稳健的基础上,要注意风险的防范。从银行的效益上讲,不仅存、贷款、结算业务、中间业务创造效益,防范会计风险实际也是效益实现的保障。因为会计风险的存在,是造成资金损失的基础,而有效地防范了会计风险,就相当于创造了相对效益。在发展业务,增设营业网点时,不仅要考虑业务收入和人员成本的关系,而且要考虑投资成本。这样,就可撤并那些高险低效的网点,加大集约化经营的步子,推动财会力量的加强,有效地加大会计防范风险的力度。(三)培育统一的风险管理理念商业银行作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金融企业,在业务经营过程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冲动不断增强。由于受到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势必会存在很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尽快培育统一的风险管理理念是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和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的相关规定,健全的风险管理理念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一致性理念。即银行应确保其风险管理目标与业务发展目标相一致。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银行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股东的效益,而进行风险管理则是为了减少失败的概率,降低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从而确保银行实现更多的利润。由此可见,银行的风险管理目标与业务发展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银行首先应确保其风险管理能够涵盖所有业务和所有环节中的一切风险,即所有风险都有专门的、对应的岗位来负责。在全面性理念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对于新产品、新业务,银行应确保这些产品、业务在被引进之前就已经制定出适应的风险管理程序和控制方法”。即人们常说的“制度先行”。二是独立性理念。即风险管理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之间专门负责风险管理的部门和风险管理评估监督部门要相对独立。独立性理念的实质就是要在银行内部建立起一个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的风险管理机制。因为清晰的职责划分是确保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作的前提。三是权威性理念。即银行应确保风险管理部门和风险管理评估监督部门具有高度权威性,尽可能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以确保其客观性和公正性。银行的风险管理势必要渗透到业务部门的运作中,因而很容易受到抵触。如果风险管理部门没有强于业务部门的权威性,风险管理工作将难以顺利执行下去,必要的监督可以确保各个岗位职责的充分实现。四是互通性理念。要求银行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进而在银行内部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即风险管理部门与风险管理评估监督部门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的渠道,各相关部门之间要保持信息的互通渠道。风险战略的出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所能获得的信息是否充分。而风险战略能否被正确执行则受制于银行内部是否有一个充分的信息沟通渠道。因而,信息系统是有效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为了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不同类型的金融风险应有不同的部门来负责,即风险的分散管理。与此同时,不同的风险管理部门最终都应直接向高层负责,由管理层统筹规划,即实现风险的集中管理。风险的分散管理有利于各相关部门及最终力量将各类风险控制好。风险的集中管理则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银行面临的全部风险,从而将风险策略与商业策略统一起来。风险管理过于集中往往使该部门力不从心,不能专心于某类风险;风险管理过于分散则往往容易造成管理真空,甚至违背银行的发展策略。(四)建立金融风险补偿制度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为对付日益加剧的金融风险,除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以外,普遍采取了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外部措施建立金融风险保险制度。结合金融业的实际,应对资本充足率及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金融企业实行低保险,以促进改善经营管理。从发展眼光看,金融企业投保可以使客户增强对银行的信任感,是加快业务发展的有效措施。金融会计风险的补偿机制,可先将一些风险大的业务项目参加投保,例如对储蓄所工作人员和出纳人员的人身安全险,现金收付安全险,票据支付结算险,联行往来等风险。还可采用由金融企业自己提取风险准备金的补偿机制,但须取得财政部门核定的提取项目和费率,允许列入成本。(五)完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风险管理体制首先,强化商业银行董事会及高管层对全面、系统的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尽快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各商业银行要借鉴西方先进经验并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要求,全面、系统地认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性质、目标、基本原则,充分了解内部控制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建立健全覆盖全行所有业务范围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和高管层要认识到内部控制在维护内部控制有效性中的重要作用,自觉遵守内部控制的各项要求,在全行范围内建立起有利于内部控制运行的良好氛围。-其次,完善组织结构,建立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商业银行要按照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进行内部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的调整,彻底打破分支机构的行政性设置方式,缩短机构链条,按照经济区域设立总分机构。在人员机构设置中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明确划分各部门的权限职责,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使上下左右分工明确,权限清楚,各负其责,相互制约。再次,建立科学合理的授权制度和岗位责任制。一是在一级法人制度下,要按照分级经营、分类授权的原则,建立完善的经营授权制度。二是要实行一把手定期轮换制度,限定各中层高管人员的任期,期满必须轮换,并实行离任审计。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针对不同的业务部门、不同的岗位,明确工作任务,赋予各岗位相应的责任和职权,将岗位职责建立文册,一岗一册,换人不换册,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六)提高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随着金融理论、统计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风险计量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风险计量已经成为大型先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一直沿用的是传统的、相对比较简单的、粗放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这种风险管理主要依据经验和直觉判断,是对风险定性和局部的管理,注重的是眼前和事后的管理,根本无法满足现代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的日益提高的要求。风险管理需要“海量”的数据和先进的模型技术。我国商业银行要迅速按照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框架要求,借鉴国际银行业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从风险组织流程、风险计量模型、风险数据库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建立科学的、符合国际银行业标准的内部评级系统,逐步建立覆盖所有业务风险的监控和评价预警系统,进行持续的监控和评估,全面系统地为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七)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文化在实践中应全面落实个人负责制和集体负责制。分析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设立支行、网点、条线(处室)三个层面的风险控制点,认真做好风险预警和提示,按部门、各网点和岗位全面把关“守口”。按专业化、垂直化的原则推进风险管理架构的调整,运用过程控制、目标管理等手段,以流程标准化为核心,加强对信用、市场和操作风险的管理,及时传递风险信号,完善全行信息共享和风险月评(报)平台,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产业行业动态和区域市场发展趋势的研究,修订分区域的进入退出标准、结构调整方案及风险处置预案。以规范业务流程为目标,按照横向制衡、纵向制约的原则,加强上下级、前后台、不同岗位间的监督,完善内控制度和防范措施。四、结束语综上所述,加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是全社会的一项长期任务,任重而道远。市场经济竞争愈演愈烈,不仅需要合法、有效的金融监管,而且需要通过提高整个社会、公民的法制意识来规范金融市场的竞争行为。商业银行内部完善会计内控体系、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度,也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无数的商业银行理论研究者、银行业监管者、商业银行管理人员以及会计工作人员为此付出艰辛的劳动。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内控制度的法律效力和可操作性,注意会计人员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实际效果,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走弯路,更快更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金晓燕,论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J,特区经济,2006,(05) 2陈壬福,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2) 3唐树君,浅议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J,山东经济,2004,06) 4李艾岚,浅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青海金融,2003,(08) 5张晓春,浅谈国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J,农村金融与市场经济,2001,(05) 6陈由美,浅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J,福建金融, 2003,(08) 7朱然、李斌,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商场现代化,2005,(08) 8郭萍,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9林健珍,浅谈商业银行风险之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06)10 华俊,孙丽.银行会计学教程.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收藏
编号:261084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8.5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4
8
金币
- 关 键 词:
-
浅谈
商业银行
会计
风险
防范
- 资源描述:
-
/.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
题 目 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
姓 名 __ _ 陈阳 _ 教育层次_ _开放教育专升本__
学 号 __ 1233001267266 省级电大___浙江广播电视大学__
专 业 ___ 会计学 ___市级电大__ _台州电大___ _
指导教师 __ 赵冰枫 教 学 点 ___ 温岭电大___ ___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定稿(学生论文打印稿附在后面):
学生(签名):
年 月 日
指
导
教
师
评
语
初评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答
辩
记
录
答辩主持人
答辩小组成员
秘 书
答辩日期
答辩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情况
1.
2.
3.
4.
5.
6.
7.
8.
答辩小组评 语
答辩主持人(签名):
年 月 日
论文成绩
答辩主持人(签名):
年 月 日
市级电大初审意 见
市级电大专业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省
级
电
大
复
审
意
见
省级电大专业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教师指导记录表
省级电大 市级电大 教学点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第
一
次
指导时间:
指导内容:
第
二
次
指导时间:
指导内容:
第
三
次
指导时间:
指导内容:
第
四
次
指导时间:
指导内容:
第
五
次
指导时间:
指导内容:
第
六
次
指导时间:
指导内容: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引言………………………………………………………………………………………………………………1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概述…………………………………………………………………………………1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概念………………………………………………………………………………1
(二)表现形式…………………………………………………………………………………………………1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2
(一)银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不能满足防范银行风险的要求…………………………………2
(二)银行会计制度的建设迟缓,无法满足银行风险防范的需要…………………………………………2
(三)会计核算方法的特殊性引起的核算风险………………………………………………………………2
(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缺乏风险防范意识……………………………………………………………2
三、强化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3
(一) 提高会计队伍的素质……………………………………………………………………………………3
(二)提高认识,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3
(三)培育统一的风险管理理念………………………………………………………………………………3
(四)建立金融风险补偿制度…………………………………………………………………………………4
(五)完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风险管理体制………………………………………………………4
(六)提高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5
(七)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文化……………………………………………………………5
四、结束语………………………………………………………………………………………………………5
参考文献…………………………………………………………………………………………………………6
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
[内容摘要]银行会计制度是规范银行会计行为的准则。会计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执行不力就会发生会计风险。目前各家银行管理者普遍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抓营销、清陈欠上,一些银行管理层对会计风险防范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忽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制度缺陷造成社会上不法分子和个别会计人员有机可乘。已有的各项会计规章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则会留下了一定的风险隐患。
[关键词]银行会计 会计风险 风险防范
银行会计制度是规范银行会计行为的准则。会计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执行不力就会发生会计风险。目前各家银行管理者普遍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抓营销、清陈欠上,一些银行管理层对会计风险防范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忽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制度缺陷造成社会上不法分子和个别会计人员有机可乘。已有的各项会计规章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则会留下了一定的风险隐患。会计作为银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贯穿于银行业务处理的全过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会计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近几年金融系统案件频繁发生,大多缘于会计监督乏力。因此,加强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是我国当前金融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概述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概念
银行会计风险,就是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以及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银行业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会计风险包括两个要素:一是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二是风险会造成损失的大小。
(二)表现形式
1、人工操作风险
人工操作风险是指在银行组织内,由于会计操作上的失误带来的风险。主要有会计、储蓄或经办员责任心不强和法制观念淡薄而造成的财产损失。银行会计作为一项专业性较强而风险性大的工作,面对大量结算票据、现金资产,以及密押、印章、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等,制度不健全造成或发生工作疏漏所导致的资产损失是巨大的,同时还会使银行信誉受损。
2、会计监督风险
会计监督风险就是对单位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监督,但是目前金融会计监督职能相对软弱,如有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只求存款数量,不讲存款结构,变相提高存款利率,盲目互相攀比,豪华装潢营业办公用房,费用开支增加。对于这些不合理或不合法的经营,会计部门一般无法起到有力的监督作用,而这种经营的亏损风险正在进一步加剧,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工作的稽核缺乏实效性,稽核制度有名无实,流于形式。稽核工作往往是稽核人员敷衍了事,在有关凭证和账薄上盖个章,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会计风险,有损于稽核职能的发挥,没有起到稽核工作的实质作用。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银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不能满足防范银行风险的要求
分级管理的体制使作为经营主体的各级分支机构部门利益膨胀,在利润指标、支付保证、恶性同业竞争、职工福利等种种压力下,往往通过弱化会计的核算、监督功能来达到其目的;同时,绝大多数国有银行的会计处理系 统 目前 都与 分 级管 理体制相适应,按行政区域分散核算、层层汇总上报,使会计工作实际处于地区分割状态,从而为人为地篡改会计数据提供了方便之门;加之基层行领导、会计人员“本地化”的现象普遍存在,最终使弱化会计职能的各种违规行为占尽了“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极易导致风险和损失。
(二)银行会计制度的建设迟缓,无法满足银行风险防范的需要
首先,实行新会计制度后,银行记账原则由“收付实现制”变成“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未将会计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始终,不采用会计谨慎原则来指导银行经营行为,小则事关银行自身的厉害得失,大则事关整个金融业的安危和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否。其次,不允许银行对其资产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的计价方法计提减值准备,使我国银行的多项金融与非金融资产(如抵押贷款、拆放资金、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等)完全暴露在减值跌价的风险之下,而无任何防范跌价减值风险的应对措施。再次,允许银行计提呆账准备金的范围过窄、比例过小、方法过死,审核的手续过繁,使我国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显得极为脆弱。最后,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制度规定相对滞后,使得银行会计对日益增多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所可能带来的高风险缺乏有效的披露。
(三)会计核算方法的特殊性引起的核算风险
总体而言,商业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与一般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是类似的,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及编制会计报表。然而,在具体运用上则存在较大的差异,体现了银行会计核算方法的特殊性。主要是商业银行会计将业务核算手续纳入银行会计核算方法之列,会计核算与各项业务的处理紧密联系在一起,二者具有同步性。由于商业银行会计联系面广、影响力大、政策性强,要求商业银行按日提供会计报表,做到日清月结。
(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现代银行是高度专业化的产业,对员工的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一般业务人员。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几家国有商业银行职工素质普遍不高,业务水平也不高,对会计操作程序不熟悉,对许多重要的内控制度不了解,导致把关不严,不能及时地发现案件隐患。部分思想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的员工因经受不住环境的影响和诱惑,不能认真履职,甚至利用工作之便铤而走险,收受贿赂,挪用资金,侵占存款人利益,给业务经营埋下了“祸根”。
三、强化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 提高会计队伍的素质
金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赖于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硬、管理水平高的会计队伍。为此,(1)必须对会计人员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造就一支精通各项规章和有章必循、执章必严、敬业勤业的会计队伍。(2)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短时间、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达到熟练地掌握各项业务技能。(3)要选好各级会计主管人员,会计主管不仅要政治素质好,精通会计业务,还要有较强组织能力,善于用人,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原则,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优良品质去影响会计群体。(4)对会计要害岗位的人选应严格把关,经常考核,不仅要注意其八小时内的表现,还要了解八小时以外的情况,如发现生活异常,参与赌博等不良行为,经教育无效,要调离要害岗位。与此同时,加快与国外银行的学习、交流,以借鉴和引进国外银行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制度,加快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外资银行的全方位进入所带来的示范效应,为我们加快管理创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有助于我们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彻底打破内部分配关系中存在的平均主义,贯彻责权利相结合、按劳取酬的原则,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提高认识,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
扩大业务规模,增强资金实力,是银行的发展方向。但发展要建立在稳健的基础上,要注意风险的防范。从银行的效益上讲,不仅存、贷款、结算业务、中间业务创造效益,防范会计风险实际也是效益实现的保障。因为会计风险的存在,是造成资金损失的基础,而有效地防范了会计风险,就相当于创造了相对效益。在发展业务,增设营业网点时,不仅要考虑业务收入和人员成本的关系,而且要考虑投资成本。这样,就可撤并那些高险低效的网点,加大集约化经营的步子,推动财会力量的加强,有效地加大会计防范风险的力度。
(三)培育统一的风险管理理念
商业银行作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金融企业,在业务经营过程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冲动不断增强。由于受到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势必会存在很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尽快培育统一的风险管理理念是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和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的相关规定,健全的风险管理理念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一致性理念。即银行应确保其风险管理目标与业务发展目标相一致。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银行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股东的效益,而进行风险管理则是为了减少失败的概率,降低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从而确保银行实现更多的利润。由此可见,银行的风险管理目标与业务发展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银行首先应确保其风险管理能够涵盖所有业务和所有环节中的一切风险,即所有风险都有专门的、对应的岗位来负责。在全面性理念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对于新产品、新业务,银行应确保这些产品、业务在被引进之前就已经制定出适应的风险管理程序和控制方法”。即人们常说的“制度先行”。二是独立性理念。即风险管理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之间专门负责风险管理的部门和风险管理评估监督部门要相对独立。独立性理念的实质就是要在银行内部建立起一个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的风险管理机制。因为清晰的职责划分是确保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作的前提。三是权威性理念。即银行应确保风险管理部门和风险管理评估监督部门具有高度权威性,尽可能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以确保其客观性和公正性。银行的风险管理势必要渗透到业务部门的运作中,因而很容易受到抵触。如果风险管理部门没有强于业务部门的权威性,风险管理工作将难以顺利执行下去,必要的监督可以确保各个岗位职责的充分实现。四是互通性理念。要求银行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进而在银行内部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即风险管理部门与风险管理评估监督部门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的渠道,各相关部门之间要保持信息的互通渠道。风险战略的出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所能获得的信息是否充分。而风险战略能否被正确执行则受制于银行内部是否有一个充分的信息沟通渠道。因而,信息系统是有效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为了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不同类型的金融风险应有不同的部门来负责,即风险的分散管理。与此同时,不同的风险管理部门最终都应直接向高层负责,由管理层统筹规划,即实现风险的集中管理。风险的分散管理有利于各相关部门及最终力量将各类风险控制好。风险的集中管理则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银行面临的全部风险,从而将风险策略与商业策略统一起来。风险管理过于集中往往使该部门力不从心,不能专心于某类风险;风险管理过于分散则往往容易造成管理真空,甚至违背银行的发展策略。
(四)建立金融风险补偿制度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为对付日益加剧的金融风险,除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以外,普遍采取了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外部措施建立金融风险保险制度。结合金融业的实际,应对资本充足率及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金融企业实行低保险,以促进改善经营管理。从发展眼光看,金融企业投保可以使客户增强对银行的信任感,是加快业务发展的有效措施。金融会计风险的补偿机制,可先将一些风险大的业务项目参加投保,例如对储蓄所工作人员和出纳人员的人身安全险,现金收付安全险,票据支付结算险,联行往来等风险。还可采用由金融企业自己提取风险准备金的补偿机制,但须取得财政部门核定的提取项目和费率,允许列入成本。
(五)完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风险管理体制
首先,强化商业银行董事会及高管层对全面、系统的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尽快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各商业银行要借鉴西方先进经验并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要求,全面、系统地认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性质、目标、基本原则,充分了解内部控制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建立健全覆盖全行所有业务范围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和高管层要认识到内部控制在维护内部控制有效性中的重要作用,自觉遵守内部控制的各项要求,在全行范围内建立起有利于内部控制运行的良好氛围。-
其次,完善组织结构,建立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商业银行要按照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进行内部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的调整,彻底打破分支机构的行政性设置方式,缩短机构链条,按照经济区域设立总分机构。在人员机构设置中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明确划分各部门的权限职责,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使上下左右分工明确,权限清楚,各负其责,相互制约。再次,建立科学合理的授权制度和岗位责任制。一是在一级法人制度下,要按照分级经营、分类授权的原则,建立完善的经营授权制度。二是要实行一把手定期轮换制度,限定各中层高管人员的任期,期满必须轮换,并实行离任审计。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针对不同的业务部门、不同的岗位,明确工作任务,赋予各岗位相应的责任和职权,将岗位职责建立文册,一岗一册,换人不换册,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
(六)提高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
随着金融理论、统计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风险计量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风险计量已经成为大型先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一直沿用的是传统的、相对比较简单的、粗放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这种风险管理主要依据经验和直觉判断,是对风险定性和局部的管理,注重的是眼前和事后的管理,根本无法满足现代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的日益提高的要求。风险管理需要“海量”的数据和先进的模型技术。我国商业银行要迅速按照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框架要求,借鉴国际银行业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从风险组织流程、风险计量模型、风险数据库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建立科学的、符合国际银行业标准的内部评级系统,逐步建立覆盖所有业务风险的监控和评价预警系统,进行持续的监控和评估,全面系统地为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七)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文化
在实践中应全面落实个人负责制和集体负责制。分析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设立支行、网点、条线(处室)三个层面的风险控制点,认真做好风险预警和提示,按部门、各网点和岗位全面把关“守口”。按专业化、垂直化的原则推进风险管理架构的调整,运用过程控制、目标管理等手段,以流程标准化为核心,加强对信用、市场和操作风险的管理,及时传递风险信号,完善全行信息共享和风险月评(报)平台,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产业行业动态和区域市场发展趋势的研究,修订分区域的进入退出标准、结构调整方案及风险处置预案。以规范业务流程为目标,按照横向制衡、纵向制约的原则,加强上下级、前后台、不同岗位间的监督,完善内控制度和防范措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是全社会的一项长期任务,任重而道远。市场经济竞争愈演愈烈,不仅需要合法、有效的金融监管,而且需要通过提高整个社会、公民的法制意识来规范金融市场的竞争行为。商业银行内部完善会计内控体系、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度,也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无数的商业银行理论研究者、银行业监管者、商业银行管理人员以及会计工作人员为此付出艰辛的劳动。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内控制度的法律效力和可操作性,注意会计人员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实际效果,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走弯路,更快更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晓燕,论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J],特区经济,2006,(05)
[2]陈壬福,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2)
[3]唐树君,浅议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J],山东经济,2004,06)
[4]李艾岚,浅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青海金融,2003,(08)
[5]张晓春,浅谈国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J],农村金融与市场经济,2001,(05)
[6]陈由美,浅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J],福建金融, 2003,(08)
[7]朱然、李斌,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商场现代化,2005,(08)
[8]郭萍,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9]林健珍,浅谈商业银行风险之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06)
[10] 华俊,孙丽.《银行会计学教程》.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展开阅读全文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