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规范标准答案.doc

收藏

编号:261129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70.56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4
10
金币
关 键 词:
浙江大学 浙大 物理化学 实验 试验 思考题 规范 标准答案
资源描述:
.* 一、恒温槽的性能测试 1.影响恒温槽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和提高恒温槽的灵敏度? 答:影响灵敏度的主要因素包括:1)继电器的灵敏度;2)加热套功率;3)使用介质的比热;4)控制温度与室温温差;5)搅拌是否均匀等。 要提高灵敏度:1)继电器动作灵敏;2)加热套功率在保证足够提供因温差导致的热损失的前提下,功率适当较小;3)使用比热较大的介质,如水;4)控制温度与室温要有一定温差;5)搅拌均匀等。 2.从能量守恒的角度讨论,应该如何选择加热器的功率大小? 答:从能量守恒角度考虑,控制加热器功率使得加热器提供的能量恰好和恒温槽因为与室温之间的温差导致的热损失相当时,恒温槽的温度即恒定不变。但因偶然因素,如室内风速、风向变动等,导致恒温槽热损失并不能恒定。因此应该控制加热器功率接近并略大于恒温槽热损失速率。 3.你认为可以用那些测温元件测量恒温槽温度波动? 答:1)通过读取温度值,确定温度波动,如采用高精度水银温度计、铂电阻温度计等;2)采用温差测量仪表测量温度波动值,如贝克曼温度计等;3)热敏元件,如铂、半导体等,配以适当的电子仪表,将温度波动转变为电信号测量温度波动,如精密电子温差测量仪等。 4.如果所需恒定的温度低于室温,如何装备恒温槽? 答:恒温槽中加装制冷装置,即可控制恒温槽的温度低于室温。 5.恒温槽能够控制的温度范围? 答:普通恒温槽(只有加热功能)的控制温度应高于室温、低于介质的沸点,并留有一定的差值;具有制冷功能的恒温槽控制温度可以低于室温,但不能低于使用介质的凝固点。 其它相关问题: 1.在恒温槽中使用过大的加热电压会使得波动曲线:( B ) A.波动周期短,温度波动大;B.波动周期长,温度波动大; C.波动周期短,温度波动小;D.波动周期长,温度波动小。 2.恒温槽中的水银接点温度计(导电表)的作用是:( B ) A.既作测温使用,又作控温使用; B.只能用作控温; C.只能用于测温; D.控制加热器的功率。 3.恒温槽在某温度下恒温,如果用80V加热电压下测得其灵敏度曲线如下图A,则在200V加热电压下的灵敏度曲线最有可能是:( C ) -0.05 0.05 0 Δt/℃ Time/min 15 (A) 0 Δt/℃ Time/min 15 (B) 0 Δt/℃ Time/min 15 (C) 0 Δt/℃ Time/min 15 (D) 4.恒温槽中水银接点温度计的作用是: ( B ) A.既作测温使用,又作控温使用;B.用于控温; C.用于测温;D.用于测温差。 5.一般玻璃缸恒温槽的控温精度是0.5℃。 ( ,0.1℃ ) 6.恒温槽中的水银接点温度计(导电表)的作用是:( B ) A.既作测温使用,又作控温使用; B.只能用作控温; C.只能用于测温; D.控制加热器的功率。 7.在恒温槽安装与性能测试实验中,加热电压的控制对控温有很大影响。在开始升温时,需用大约(200V)的电压,接近所控温度时需用大约(100V)的电压,恒温时需用大约(100V)的电压。 8.恒温槽中的水银接点温度计(导电表)的作用是:( B ) A.既作测温使用,又作控温使用; B.只能用作控温; C.只能用于测温; D.控制加热器的功率。 9.实验室中,欲将温度控制在-150.5℃,控温介质应选用: ( C ) A.冰水混合物;B.干冰;C.乙醇;D.液氮。 二、燃烧热的测定 1.燃烧热测定中什么是系统?什么是环境? 答:所谓系统,是指研究对象。在本实验中,以内水桶及其内容物包括内水桶、氧弹、介质水、测温元件、搅拌器螺旋桨等作为系统。可近似看成是一个绝热系统。 所谓环境,是指除系统之外且与系统有联系的那一部分物质与空间。在本实验中,环境主要指内水桶以外且与系统有联系的那一部分物质和空间,包括恒温水夹套、外水桶盖子上方的空气等。 2.实验中引起系统和环境热交换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避免热损失? 答:系统与环境之间进行热交换的途径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内水桶底部与外水桶不是直接接触,而是用传热性差的材料制成的垫子隔开,减少传导引起的热损失;氧弹完全浸没在介质水中,使燃烧释放的热量全部传给周围的介质;外水桶上部用盖子盖住,减少空气对流;盖子朝下的一面以及内水桶内表面抛光,减少热辐射。 3.应如何正确使用氧气钢瓶? 答:一般高压气体钢瓶使用注意事项: (1)高压气体钢瓶放置场所要求通风良好,温度不超过35oC; (2)高压气体钢瓶必须装有调节器(即减压器)时方可使用。调节器分氢、氧、乙炔等三种,不准相互代用。压力计、导管等也要专用; (3)安装高压气体钢瓶调节器应牢紧,不得漏气。开瓶时,出气口处不准对人,缓慢开启,不得过猛,否则冲击气流会使温度升高,易引起燃烧或爆炸; (4)调节器卸下后,进气口切不可进入灰尘等脏物,并需置于干燥及通风的环境里保存; (5)在工作前应先将高压气体输入到调节器的高压室,然后缓慢旋转手柄(次级开关)调解气流,以保证安全。实验结束后,及时关好气瓶阀门,同时将调节器的手柄旋松(即关的状态); (6)调节器、阀门及管道应禁油; (7) 装高纯气体的钢瓶内的气体不能全部用完而应该保持钢瓶内的气体为正压,以免在气体用毕更换气体时重新洗瓶。 4.在计算萘的燃烧热时,没有用到3000mL水的数据,为什么在实验中需要量准水的体积呢?若水体积量得不准,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 答:仪器常数值与水的量有关。为了保证在测量试样和标准样时的仪器常数不变,需要准确量取水的体积。 若第二次测量水体积量得不准,则导致两次测量的仪器常数不一样,用第一次测量得到的仪器常数来计算第二次测量的燃烧热必然会引起偏差。第二次测量时用水偏少,则燃烧热测量值偏大;反之,则偏小。 5.如何知道氧弹内的样品已点燃?如何知道样品已经燃烧完全? 答:若记录仪上的电势信号变大,表明氧弹内的样品已点燃。 温升曲线记录完毕后打开氧弹,若氧弹内没有明显的残渣,表明样品已经燃烧完全。 6.如果内水桶的水温不加以调整,对测量结果会有什么影响? 答:在测量试样和测量标准试样时,应近可能的保证两次测量开始时系统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相等。 第一次实验结束后,由于燃烧放热,导致水温升高,若不重新调节水温,此时系统将向环境传热;第二次燃烧实验过程中,由于放热使介质水与环境之间的温差更大,引起更大的热损失,将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7.该实验引起误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为什么? 答:引起误差的主要因素包括:1)样品称量;2)系统与环境之间的漏热;3)燃烧完全程度;4)两次实验使所用的水量不等;5)搅拌引起的额外热效应;6)空气中N2变成硝酸所引起的热效应;7)温升测量仪表的灵敏度等。 8.如何测定挥发性液体样品的燃烧热? 答:将样品装入胶囊并分三步进行测量:1)测量标准试样,如苯甲酸的燃烧热,获得仪器常数值;2)测量胶囊的燃烧热;3)将液体样品放入胶囊中密封,测量胶囊和液体样品的燃烧热,该热效应扣除胶囊的燃烧热,即得到液体样品的燃烧热。 若胶囊不易点燃,可在胶囊上面放易燃物质如苯甲酸等,起到助燃作用。 9.若期望通过燃烧热测定获取苯的共振能,则应如何设计实验? 答:用本实验装置测出苯、环己烯和环己烷的燃烧热,即可求算苯的共振能。具体原理和测量步骤如下: 苯、环己烯和环己烷三种分子都含有碳六元环,环己烷和环己烯燃烧热的差值DE与环己烯上的孤立双键结构有关,它们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苯环上有三个双键,若这三个双键是孤立的话,则环己烷和苯的燃烧热之差值应为3DE。但事实上,由于苯环上的三个双键是共轭的,所以两者之间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就是苯的共振能E: 其它相关问题: 1.在燃烧热实验中,点火不成功,下列可能原因中,除了( A )。 A.点火丝太细;B.样品受潮;C.样品压片太紧;D.点火电压太小。 2.在燃烧热实验中,为了防止系统漏热,用了下列措施,除了:( A ) A.准确量取3升水;B.用盖子密封;C.水桶内表面抛光;D.空气层隔热。 3.根据热膨胀原理设计的温度计是( A )。 A.贝克曼温度计;B.铂电阻温度计;C.铂-铹热电偶;D.热敏电阻温度计。 4.在燃烧热测定实验中,用下式计算热量:( C ) QVW+q1x+q2=KΔt 该式基于的系统指: A.氧弹及内含物; B. 氧弹及内含物和3000ml水; C. 氧弹及内含物、3000ml水、内水桶、温度计和搅拌棒; D. 氧弹及内含物、3000ml水、内水桶、外水桶、温度计和搅拌棒。 5.如果要测定乙醇的燃烧热,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D ) A.测定苯甲酸块燃烧过程的温度改变值,再将乙醇放入燃烧皿中测量燃烧过程 的温度改变值; B.测定液体标准物燃烧过程的温度改变值,再将乙醇放入燃烧皿中测量燃烧过程的温度改变值; C.测定苯甲酸块燃烧过程的温度改变值,再将乙醇装入胶囊中测量燃烧过程 的温度改变值; D.测定苯甲酸块燃烧过程的温度改变值,再将乙醇装入胶囊中测量燃烧过程 的温度改变值,再测量胶囊的热值。 6.燃烧热测定实验中,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用温差测量仪和秒表代 替记录仪和铂电阻温度计进行实验。 7.如果计算得到萘的燃烧热为-5.1484103kJ/mol,误差为510kJ/mol,则计算结果应表示为-(5148.450)kJ/mol。 ( ,515050kJ/mol ) 8.在燃烧热实验中,点火不成功,下列可能原因中,除了( A )。 A.点火丝太细;B.样品受潮;C.样品压片太紧;D.点火电压太小。 9.在氧弹量热计中,内水桶与外桶间的空气层是为了(防止热传导散热);加盖子密闭是为了(防止对流散热);内水桶表面抛光是为了(防止辐射散热);用雷诺法校正温度是为了(校正漏热)。 10.某同学在做燃烧热实验时,发现点火丝已烧断,但样品并未点燃,请问下列可能的原因,除了:( D ? ) A.氧气压力不足;B.点火电压不够;C.点火丝没系紧;D.样品压得太紧。 三、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1.为什么要检查装置是否漏气?系统漏气或脱气不干净对实验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答:在动态法测量时,要测定在一定外压下液体的沸点值。如果装置漏气,在压力不断改变,无法达到系统内气-液两相的平衡,也就无法准确测定一定压力下的沸点值。 在静态法时,应确保系统内只有液体的饱和蒸气。如果漏气或脱气不干净,气相中含有空气组分,则气相压力为相应温度下液体饱和蒸气压和空气分压之和,使得压力测量结果偏大。 2.使用真空泵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按照真空度要求,选择合适的真空装置,如水流泵、油封机械真空泵(低真空)或油扩散泵(高真空);2) 油封机械真空泵或油扩散泵在使用时要注意:(1)不能直接抽可凝性蒸气或挥发性液体等;(2)不能用来抽腐蚀性气体;(3)注意电机电压、电机运转温度等;(4)机械泵进气口前置装有三通活塞的缓冲瓶,停止抽气时应将机械泵与抽空系统隔开而与大气相同,再关闭电源,这样既可保持系统的真空度,又能避免泵油倒吸。 3.为什么要进行细致的温度和压力校正?如何校正? 答:对沸点读数,应作露径校正,对大气压力读数;要作温度影响的校正以及海拔高度和纬度影响的校正。 沸点读数的露径校正:实验时测定沸点用玻璃水银温度计。由于玻璃和水银的热膨胀系数不相等,使得玻璃水银温度计在与检定温度计刻度时的温度要求不合至的温度下使用时,温度读数与实际温度值产生偏差而需要作露径校正。 校正公式为: Δt=0.00016h(t1-t2) 式中:t1为测量温度计读数值,t2为辅助温度计读数值,h是水银柱露出待测量系统外部分的读数(度)。 经校正后的温度值为:t= t1+Δt 大气压力计读数的校正:实验中大气压力用福庭式水银气压计读取。水银气压计的刻度以温度为0℃(水银和铜套管热膨胀系数不同的影响),纬度为450的海平面(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和海拔高度改变的影响)为标准。若不符合上述规定,则需要作相应的温度影响校正和纬度、海拔高度影响校正。 温度校正公式为:Δt=[(α-β)t/(1+αt)]pt 其中:α=(181792+0.175t+0.035116t2)10-9℃-1; β=18.410-6℃-1。 校正为0℃时的大气压值:p0=pt-Δt 式中:Δt为温度校正值;pt为气压计读数;p0为校正为0℃时的大气压力值,t为气压计温度,℃;为水银的热膨胀系数;为刻度标尺黄铜的线性热膨胀系数。 海拔高度及纬度校正:经温度校正后的值再乘以(1-2.610-3cos2λ-3.1410-7H)即为经海拔和纬度校正后的气压值。其中,λ为气压计所在地纬度(0),H为当地海拔高度(m)。 4.怎样保证实验中温度和压力能够测准? 答:以动态法测定液体饱和蒸气压为例:实验的关键是确保气-液两相达到平衡并准确测量压力和沸点值,因此应该做到: 1)测量系统不漏气,测量前要作细致的气密性检查;2)测量温度计位置合适,要置于液面以上而沸腾液泡又能够打着的高度,不能碰到沸点仪玻璃壁;3)在控制压力为一定值的前提下,待气-液两相达到或接近平衡后读数(测量温度计读数保持不变达3分钟以上);4)同时准确读取测量温度计、辅助温度计、大气压力计和数字式真空压差计读数;5)对沸点和压力读数作相应校正。 5.对比静态法和动态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对象。 答:静态法为控制温度,测定液体在相应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值;动态法为控制压力,测定液体在相应压力下的沸点。 静态法测量时更能接近系统内气-液两相的平衡,但静态法测量时难度更大:1)要确保测量系统在测量前抽气干净,系统内只有液体的蒸气;2)测量前抽气时要控制好抽气速度,避免液体暴沸;3)压力测量时要控制好放气速度,至等压计两边液面等高后读数。若放气过快,发生空气倒灌,则要重新抽气;4)恒温槽控温精确。 静态法一般适用于测定中、高压蒸气压,测压下限为1kPa;动态法可用于相对低些的蒸气压测定,但最好不低于0.5kPa。 6.怎样实现用Antoine方程关联饱和蒸气压-温度数据? 答:借助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如Origin,对饱和蒸气压和温度数据按Antoine方程作非线性拟合获得Antoine系数,即实现用Antoine方程关联饱和蒸气压-温度数据。 7.相同压力下,纯液体和相应溶液的沸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 答:若液体内溶入非挥发性溶质,则相应溶液的沸点升高。原因:溶液的饱和蒸气压低于同温度下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若液体内溶入挥发性溶质,情况会比较复杂。相应溶液的沸点较纯液体是升高还是降低,取决于:1)溶剂和溶质何者为易挥发组分;2)溶质和溶剂是否形成恒沸混合物;3)所形成溶液中溶质的组成。 其它相关问题: 1.动态法测定水的饱和蒸气压实验中,实验温度在80-100℃之间,则所测得的汽化热数据是: ( D ) A.水在80℃时的汽化热;B. 水在100℃时的汽化热; C.该数值与温度无关;D.实验温度范围内汽化热的平均值。 2.水银温度计的露茎矫正是用来校正温度计露出段没有浸入系统所产生的误差。 ( √ ) 3.动态法测定水的饱和蒸气压实验中,液面上的气体应完全是水蒸气。 ( √ ) 4.动态法测定水的饱和蒸气压实验中,对下面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B ) A.测量前应把系统系统中的空气脱净; B.不必脱净空气,只要抽到合适的真空度即可。 C.为了测准温度,应把温度计插入水中; D.不管沸腾情况如何,加热电压不能超过50V。 5.动态法测定水的饱和蒸气压实验中,对下面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B ) A.测量前应把系统系统中的空气脱净; B.温度计应在液面上且沸腾时气泡能冲到水银球; C.为了测准温度,应把温度计插入水中; D.不管沸腾情况如何,加热电压不能超过50V。 6.测定液体沸点的正确方法是: ( B ) A.将温度计插入沸腾的液体中;B.让沸腾的液体和蒸气冲击到温度计水银泡; C.将温度计置于沸腾的液体的上方;D.利用简单整流装置。 7.在动态法测定水的饱和蒸气压实验中,当时大气压为101.33kPa, 在压差计读数-53.60kPa时读得沸点为80.00℃,说明:( C )。 A.水在80℃时的蒸气压为53.60kPa;B.沸点仪液面上水的蒸气压为53.60kPa; C.水在80℃时的蒸气压为47.73kPa;D. 沸点仪液面上水的蒸气压为47.73kPa。 四、二组分完全互溶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 1.沸点仪中盛气相冷凝液的小球体积过大或过小,对测量有和影响? 答.若小球体积过小,小球中的气相冷凝液可能不够测定折光率并确定液相组成使用。 若小球体积过大,则可能导致小球中气相冷凝液冲洗不充分,前一次加热沸腾过程中的气相冷凝液仍残留在小球中,导致折光率以及气相组成测量产生误差。再者,实验中是先在沸点仪中装入一定量的某一纯组分,然后依次按预先设定量加入另一组分,加热沸腾再冷却后分别取液相和气相试样,并由折光率测定值确定气相和液相组成。若每次测量时气相冷凝液取样过多,气相消耗量过大,可能导致混合物组成偏离预先设定值过大,实验点不合理。 2.实验时,若所吸取的气相冷凝液挥发掉了,是否需要重新配制溶液? 答.应该尽量避免气相冷凝液挥发以至于无法测定的现象发生,以免实验点偏离预先设定值过大。但若真的有这种情况发生,也无需重新配置溶液,而只需要重新加热沸腾、冷凝、取样并测定分析即可。 3.测定纯环己烷或纯乙醇的沸点时,为什么必须将沸点仪吹干,而测定混合物的沸点和组成时,不必将沸点仪吹干? 答.测纯组分的沸点时,应确保沸点仪中没有其它组分的存在,因此必须将沸点仪吹干。而在测定混合物的沸点和组成时,沸点直接在实际所用试样的实验过程中读取(需作露径校正),组成由气相或液相试样的折光率读数确定,因此在确保混合物中没有第三组分(如水等)的前提下,不必将沸点仪吹干。 4.测定纯组分的沸点时,蒸气冷凝液和残留液的折光率是否应该相等?若不等,说明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 答.对于纯组分,气相和液相组成相同,折光率读数也应该相等。如不相等,则可能是:1)折光率读数有误差;2)折光率测定时温度波动;3)试样不纯。 5.该系统用普通蒸馏方法能否得到两纯组分?为什么? 答.普通蒸馏方法仅能部分分离双总分系统而无法完全分离获得两个纯组分。而况乙醇-环己烷系统会在常压下形成恒沸混合物,因此即使采用精馏方法也只能得到一个纯(或接近为纯)的组分和一个恒沸混合物而无法得到两个纯组分。 6.实验过程中你发现液态混合物的沸点、组成、折光率变化有什么规律? 答.在恒沸点左侧(乙醇一侧):随着实验过程中逐渐加入环己烷并且在到达恒沸点之前,沸点逐渐降低,系统组成以及气相、液相组成中环己烷的含量逐渐增加,折光率读数变大,并始终气相的折光率读数大于液相的折光率读数,而一旦加入的环己烷量使得系统组成越过了恒沸点,则随着环己烷的进一步加入,沸点逐渐升高,气相、液相的折光率读数继续增大、气相和液相中环己烷的含量继续增加,但是液相的折光率读数会大于气相的折光率读数,液相中的环己烷含量大于气相中的环己烷含量(发生反转)。 在恒沸点右侧(环己烷一侧):随着实验过程中逐渐加入乙醇并且在到达恒沸点之前,沸点逐渐降低,系统组成以及气相、液相组成中环己烷的含量逐渐减小,折光率读数变小,并且始终有液相的折光率读数大于气相的折光率读数,液相中的环己烷含量大于气相中的环己烷含量,而一旦加入的乙醇量使得系统组成越过了恒沸点,则随着乙醇的进一步加入,沸点逐渐升高,气相、液相的折光率读数继续变小、气相和液相中环己烷的含量继续减少,但是气相的折光率读数会大于液相的折光率读数,气相中的环己烷含量大于液相中的环己烷含量(发生反转)。 7.为了保证取样和分析正确,应注意哪些环节? 答.1)调整恒温槽温度,使得折光率读数测定时的温度与折光率-组成对照表的温度一致;2)试样具有足够纯度;3)实验前充分吹干沸点仪;4)对折光率仪读数进行校正;5)加热沸腾充分,确保气-液两相达到平衡,气相冷凝液冲洗充分;6)加热沸腾、读取沸点后,对沸点仪冷却充分,避免因为试样温度较高导致取样分析过程中挥发而引起组成改变;7)每次取样前将取样用滴管吹干并冷却;8)每次测折光率前将折光率仪滴试样的玻片镲干并挥干。 8.试从相律分析:一定压力下二元液态混合物的恒沸点温度和组成是确定的: 答.由相律:F=C-P+n 一定压力下的二元液态混合物系统:P=2,n=1;在恒沸点处,气相组成=液相组成(浓度限制条件),因此C=2-1=1;F=1-2+1=0,所以一定压力下二元液态混合物系统的恒沸点温度和组成具有确定的值。 9.使用折光率仪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1)将折光率仪恒温水的出、入口和带外循环功能的恒温槽相连,调整恒温槽温度使得折光率仪的温度示数与折光率-组成对照表的温度一致;2)用标准试样或实验用纯组分对折光率仪读数进行校正;3)每次测量前用镲镜纸将折光率仪装试样玻片镲干、挥干;4)调整聚光照明部件角度,得到均匀的照明;5)试样装好后将进光棱镜盖扣紧;6)充分消除色散并通过旋转调节手轮使得目镜中观察到的明暗分界线恰好落在交叉线交叉点上后读数。 其它相关问题: 1.在乙醇-环己烷系统气-液平衡相图测定实验中,把乙醇加热到气液平衡后,测定气相组成时,经常会发现其折光率比实验室提供的折光率-组成工作曲线(表)中的最小值还小的现象。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不可能是:( D ) A.恒温槽温度不准; B.试剂不纯; C.折光率仪零点没校正好; D.沸点仪没干燥好,残留少量乙醇-环己烷的混合物。 2. 在乙醇-环己烷系统气-液平衡相图测定实验中,把乙醇加热到气液平衡后,测 定气相组成时,经常会发现其折光率比实验室提供的折光率-组成工作曲线(表)中的最小值还小的现象。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不可能是:( D ) A.恒温槽温度不准;B.试剂不纯; C.折光率仪零点没校正好;D.沸点仪没干燥好,残留少量乙醇-环己烷的混合物。 3. 在乙醇-环己烷系统气-液平衡相图测定实验中,下列操作中哪一项是不必要的:( D ) A.测纯组分前沸点仪需吹干;B.测折光率取样要快速; C.准确加入乙醇或环己烷量;D.同时读取沸点仪中主温度计和辅助温度计数据。 4.选用水蒸气蒸馏分离有机物时,要求被馏出的有机物: ( C ) A.饱和蒸气压比水小;B.饱和蒸气压比水大; C.在水中的溶解度小;D.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5.选用水蒸气蒸馏分离有机物时,要求被馏出的有机物: ( C ) A.饱和蒸气压比水小;B.饱和蒸气压比水大; C.在水中的溶解度小;D.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6.在完全互溶二组分气-液平衡相图中,混合物的沸点: ( D ) A.应介于两个纯组分的沸点之间;B.会出现一个最大值; C.会出现一个最小值;D.不一定,都有可能。 7.在非电解质二组分气-液平衡相图的测定中,组成分析通常可以采用: ( A ) A.折射率法;B.电导法;C.热分析法;D.电动势法。 五、二组分简单共熔系统相图的绘制 1.金属熔融系统冷却时,冷却曲线为什么会出现转折点或水平线段?对于不同组成金属混合物的冷却曲线,其水平线段有和不同?为什么? 答.金属熔融系统在冷却过程中由于系统和环境之间的温差,系统向环境散热,系统降温。但系统温度降低的显热不足以弥补系统的热损失,系统温度以固定的或缓慢改变的速率逐渐降低,步冷曲线为直线或光滑曲线。而当系统降温至某一值、系统中有固态物质(单质或固溶体)凝固析出时,凝固过程放出的凝固热部分补偿、但尚不能完全补偿系统的热损失,系统降温速率发生突变,步冷曲线中出现转折点。若固态物质(单组分系统中析出单质、双组分系统中析出固态混合物等)凝固析出并且凝固过程中放出的凝固热恰好完全补偿系统的热损失,则系统温度保持不变,步冷曲线中出现水平线段。 2.用加热曲线是否也可以作相图?作相图还有哪些方法? 答.原则上也可以应用加热过程中加热曲线中的转折点、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值绘制相图。但相图表示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时相变温度与组成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求系统和环境之间处于热平衡或充分接近热平衡。但在加热升温过程中,难以保证系统和环境之间能够充分接近热平衡状态。因此,一般不用加热曲线而是应用冷却曲线绘制相图。 本实验中的相图绘制采用的是热分析法。热分析法中除了步冷曲线法外,还包括差热分析(DTA)、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TG)、微分热重(DTG)、和控制转化速率分析(CRTA)等方法。 除了热分析法之外,对于其它一些系统,例如水盐系统,则采用溶解度法绘制相图 3.试用相律分析最低共熔点、熔点曲线及各区域的相数及自由度? 答.本实验为一定压力下二组分简单共溶系统相图的绘制,相律:F=C-P+n=2-p+1=3-P。 最低共熔点处:P=3, F=0 熔点曲线上: P=2, F=1 液相单相区: P=1, F=2 固-液两相区: P=2, F=1 固-固两相区: P=2, F=1 4.含20%与80%Sn的两个样品的步冷曲线的第一个转折点温度哪个更明显?为什么? 答. 含20% Sn的样品的步冷曲线的第一个转折点温度处析出固态Pb,含80%Sn的样品的步冷曲线的第一个转折点温度处析出固态Sn(对应于实验指导书中的Pb-Sn系统)。查得Pb的凝固热为-23.2J/g,Sn的凝固热为-59.2J/g,单位质量的Sn凝固析出时放热更多,补偿系统热损失更多,降温速率改变更明显,因此含80%Sn样品的步冷曲线的第一个转折点更明显。 其它相关问题: 1.在二元合金相图绘制的实验中,与冷却曲线水平线段长度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低共熔物越多,共熔物中熔化焓较大的锡含量越高,水平线段越长; B.混合物的熔点越高,水平线段越长; C.冷却炉温度越低,水平线段越长; D.水平线段长度与混合物的锡含量和熔点无关。 2.在二元合金相图绘制的实验中,与冷却曲线水平线段长度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低共熔物越多,共熔物中熔化焓较大的锡含量越高,水平线段越长; B.混合物的熔点越高,水平线段越长; C.冷却炉温度越低,水平线段越长; D.水平线段长度与混合物的锡含量和熔点无关。 3.在二元合金相图绘制的实验中,所用的测温元件是:( D ) A.铂电阻温度计;B.热敏电阻温度计;C.贝克曼温度计;D.热点偶温度计。 六、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1.如何检查系统是否漏气? 答:接通真空泵→系统抽气至≥实验所需要的真空度→切断真空泵→观察压差计读数是否变化。若保持不变或开始缓慢变化随后保持不变(系统内有蒸气源),则系统不漏气。 若有漏气,应从真空泵开始沿真空管路逐段检查漏气点。 2.什么叫分解压: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应? 答:一定温度下,将固体试样置于密闭、预先抽为真空的系统中,待固体试样的分解反应达到平衡时,系统的压力称为分解压。 氨基甲酸铵的分解压随温度升高而变大,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为放热反应。 3.怎样测定氨基甲酸铵的分解压? 答:1)调恒温槽至一定温度;2)打开真空泵将装试样小泡抽至真空,停止抽真空,观察压差计读数,检查漏气。3)再次抽真空,至装试样小泡内抽气完全;4)确认恒温槽已经达到控制温度;5)由缓冲瓶放气活塞缓慢放气,至等压计两侧液面等高并保持一定时间(2-3min);6)读取大气压力计和压差计读数(预先置零),[大气压力计读数-∣压差计读数∣]即为相应温度下的分解压。 4.为什么要抽干净小球泡中的空气?若系统中有少量空气,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 答:如果不抽干净小泡内的空气,则测得的分解压为实际分解压和空气分压之和。 若系统中有少量空气,则导致分解压测定值偏大。 5.如何判断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平衡?没有平衡就测数据,将有何影响? 答:在确保恒温槽温度恒定的前提下,经由缓冲瓶活塞缓慢放气至等压计两侧液面等高并能够保持,则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业已达到平衡。 没有达到平衡就测数据,则会导致分解压测定值与实际分解压值产生偏差:如果按照温度逐渐升高的顺序测定各个温度下的分解压值,随着分解反应逐渐接近平衡,系统内的压力逐渐变大,未达到反应平衡就测数据会导致分解压测定值偏小;如果按照温度逐渐降低的顺序测定各个温度下的分解压值,随着分解反应逐渐接近平衡,系统内的压力逐渐变小,未达到反应平衡就测数据会导致分解压测定值偏大。 6.根据哪些原则选用等压计中的密封液? 答:要求密封液:1)高沸点或低饱和蒸气压,以免密封液的挥发导致压力读数误差;2)粘度较高,以免在放气稍快时,空气就倒灌进入装试样小泡内;3)密度较低,降低因为等压计两侧液面等高判断误差导致的压力读数误差;4)稳定,不会和通过气体发生反应。 7.当将空气放入缓冲瓶时,若放入空气过多,则会出现什么现象?怎么解决? 答:若缓冲瓶内放入空气过多,导致等压计和空气接触一侧液面偏低,则需要重新抽真空至等压计和空气接触一侧液面较高,随后再缓慢放气至等压计两侧液面等高。 若缓冲瓶内放入空气过多、过快并有空气倒灌进入装试样小泡内,则需要重新抽干净小泡内的所有气体组分。 8.将测量值与文献值比较,分析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 答:本实验的主要误差原因包括:1)压差计未预先置零;2)装试样小泡内抽气不干净;3)恒温槽控温不准,或未达到控制温度就开始测压;4)恒温槽达到了控制温度但分解反应尚未达到平衡就开始测压;5)等压计两侧液面等高判断误差;6)压差计、大气压力计误差等。 其它相关问题: 1.需测定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在40℃下的平衡常数,最合理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 B )。 A.调节恒温槽→系统检漏→脱气→压差计置零→放入空气到等压计相平后10分钟不变; B.压差计置零→系统检漏→脱气→调节恒温槽→放入空气到等压计相平后10分钟不变; C.调节恒温槽→压差计置零→系统检漏→脱气→放入空气到等压计相平; D.调节恒温槽→脱气→压差计置零→系统检漏→放入空气到等压计相平。 2.以等压法测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分解压力的实验中,在298K时,若测得的分解压比文献值大,分析引起误差的原因,哪一点是正确的:( B、C ) A.恒温水浴的实际温度低于298K;B.等压计使用了低沸点液体; C.氨基甲酸铵吸潮;D.平衡时间不够。 3.真空系统需要捡漏,合理的操作是:( B )。 A.接通真空泵→至最高真空度→切断真空泵→观察压差计读数; B.接通真空泵→至实验所需要的真空度→切断真空泵→观察压差计读数; C.接通真空泵→至任意大小的真空度→切断真空泵→观察压差计读数; D.接通真空泵→至最高真空度→观察压差计读数。 4.使用机械真空泵能获得:( B ) A.粗真空 ; B.低真空; C.高真空; D. 极高真空。 5.福廷式气压计读书需纬度校正是因为不同纬度重力加速度不同。( √ ) 6.在分解反应平衡常数测定实验中,下列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B C? ) A.由于恒温槽显示温度偏高,使得分解压偏小; B.因为样品受潮,使得分解压偏小; C.用水银作等压计的液体,结果使得分解压偏小; D.样品室中的空气未抽净,导致分解压偏大。 7.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实验装置中采用等压计,其中封闭液的选择对实验结果颇有影响,为减少封闭液选择不当所产生的实验误差及提高实验测定的灵敏度,选择下列条件的封闭液错误的是: ( A ) A.低沸点;B.低密度; C.低蒸气压;D.低吸收。 8.如果要测定CaCO3分解反应平衡常数,与测定NH2COONH4分解反应的装置相比,需要改进: ( B ) A.真空泵;B.恒温装置; C.测压仪器;D.等压计。 七、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1.如何定性解释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随浓度增加而降低? 答.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随浓度增加而降低:对于强电解质,随溶液浓度增加,单位体积中的离子数目增多,离子之间的间隔距离缩短,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大,离子电迁移速率变慢,因此摩尔电导率降低;对于弱电解质,随溶液浓度增大也会导致离子电迁移速率变慢而引起摩尔电导率降低,但更主要的是因为弱电解质浓度增大时电离度降低,实际参与导电的离子数目减少,结果摩尔电导率降低。 2.为什么要用高频交流信号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交流电桥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答.若不采用高频交流信号而采用低频交流信号甚至直流信号,则电导池就相当于电解池,电导池电极表面发生电解反应并导致溶液浓度改变,电导读数产生误差。 惠斯顿电桥平衡的条件为电桥中D、C两点电势相等,实验中连接在D、C两点之间的示波器呈现水平线(灵敏度调至最高)。若将电导池近似看作为纯电容器,则满足: R1/Rx=R2/R3 但实际上电导池并非纯电阻器(有容抗),在给定R2、R3的值并调整R1的值至电桥平衡的过程中,并不能将示波器中显示的信号调至完全为水平线。此时只要将示波器中显示的信号调至振幅最小,即可近视认为已经达到电桥平衡。 3.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电解质溶液电导率的影响因素包括:1)电解质溶液溶质、溶剂的种类;2)电解质溶液的浓度;3)温度。 4.为什么要测定电导池常数?如何得到该常数? 答.通过惠斯顿电桥可以测得电导读数。本实验中要测定不同浓度KCl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值,需要相应浓度KCl溶液在实验温度下的电导率值。电导率值由下式计算: Κ=GKcell 式中Kcell即为电导池常数。因此由实验测定电导值G计算电导率Κ并进而计算溶液摩尔电导率Λm需要知道所用电导池的电导池常数Kcell的值。 电导池常数可以由生产厂家标注值获取。或用该电导池通过惠斯顿电桥测定一定浓度KCl溶液在相应温度下的电导值,查文献得到KCl溶液在相应浓度、温度下的电导率值,即可计算得到该电导池在相应温度下的电导池常数值: Kcell =Κ/G 5.测定电导时为什么要恒温?实验中测定电导池常数和溶液电导时,温度是否要一致? 答: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值与温度有关,因此需要在恒温条件下进行实验。 电导池为将金属片(常为铂片)固定在玻璃支架中制备得到。一定温度下,金属片的间隔距离l和面积A具有恒定值,因此电导池常数( Kcell =l/A )恒定。随温度改变,由于热胀冷缩,l和A发生改变并导致电导池常数Kcell改变,因此实验中测定电导池常数和溶液电导时,温度应该一致。 其它相关问题: 1.在电桥法测定溶液电导时,调节R3电阻,很难调到示波器中的波形完全平直,这主要原因是:( A ) A.电导池有电容,使交流电的相位改变; B.电阻箱的分度不够小,电阻改变值不连续; C.仪器灵敏度不够; D.因为是交流电,不能变为直流电的水平波形。 2.检流计可以检测微小电流,因此在电桥法测定电导时,可以用检流计代替示波器。 ( ) 3.在电导测定实验中,需要用交流电源而不用直流电源的原因是: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浙江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规范标准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611291.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