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2018年度9月高二月考语文试卷及其详细内容规范标准答案.doc

收藏

编号:261137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9.5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4
8
金币
关 键 词:
浙江温州 年度 二月 语文试卷 及其 详细内容 规范 标准答案
资源描述:
. 树人中学2018学年第一学期9月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9小题,计30分)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与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 嫉恨(j) 诽谤(fěi) 山洼(w) 猖厥(ju) B. 呈露(lu) 笞刑(chī) 菲薄(fēi) 刽子手(gu) C. 镣铐(lio) 憎恨(zēng) 恫吓(h) 缄默(jiān) D. 犄角(jī) 脸颊(ji) 撕打(sī) 推搡(rǎng) 2.下列四个选项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 B.现在黑人社会充斥着了不起的新的战斗精神,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白人。 C.他刚才所受的酷刑的悲惨景象,不但没有使他们心肠变软,反倒给他们提供了一桩乐趣。 D.这声悲惨的呼唤,并没有引起同情,反而使刑台四周的巴黎善良市民更加笑得厉害。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现行体育中考的弊端已非常明显——在应试化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倾向于短期突击为主,学校也专攻考试项目,兴奋剂也容易大行其道。 B.目前,安全业界暂未能有效破除想哭(Wanna Cry)勒索病毒软件的恶意加密行为,个人计算机主机一旦被勒索软件渗透,用户只能通过重装操作系统的方式来解除勒索行为,但用户重要数据文件不能直接恢复。 C.“营改增”是我国近年来推出的一项重大税制改革措施,对提升我国税制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和扩大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D.看涨的共享单车市场和摩拜ofo的双雄争霸并不意味着毫无风险。无论在哪个城市,共享单车均面临着停车难、停车乱,如果没有合理的疏导,很可能“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变成了“阻挡最后五十米交通”。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西湖,是我国江南流域用钱塘江水冲泡出的一盏清透碧绿的茶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杨柳下面长满青青的芳草,夏也葱葱,冬也葱葱,匆匆地抹去了江湖上、武林中那一拨又一拨各类人物的足迹,只留下些残存的景观与建筑伴着四季轮开的鲜花供人们留念、遐想。 ①日光里,游客乘着叶叶扁舟行于池上,宛若漂浮在盏中的片片龙井扁芽 ②盏面烟波满目,云海沉沉,池水渺,苏堤、白堤径自横 ③盏袤九百六十丈,盏广八百四十丈,盏深六百八十丈 ④茶盏周边布满了依依杨柳,春也飘飘,秋也飘飘,顽皮地轻拂着你我的面颊,你我的发梢 ⑤晨启雾腾,斜阳残照 ⑥明月夜,游人归去,水波静敛,茶盏亦如当初,被安稳地放置在杭州这一巨大茶盘的西南地带,天目山脉旁 A. ③①⑤⑥②④ B.⑤⑥②①④③ C.⑤③②①⑥④ D.③②⑤①⑥④ 5.下列四个选项,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B.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C.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下列四句诗词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表现手法不同的是( )(3分) A.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B.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C.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7.下列四组加点字活用情况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则修文德以来之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B.然而不王者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C.夙兴夜寐 朝歌夜弦 D.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锦还乡 8.下列四个选项,解释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雷雨》人物语言中,包含了丰富的潜台词。如“你来干什么”一句潜台词是:你肯定是有目的而来,要么是为了认儿子,要么是为了钱。又如“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一句潜台词是:鲁贵是个狡猾多端的人,暗地里经常鼓动工人起来罢工。 B.雨果是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家,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选自《巴黎圣母院》,文中主要运用了对比等手法,表现了美与丑、善与恶的对立冲突,呼吁人们要追求和拥有美好的人性。 C.《琵琶行》中环境描写很好地烘托了气氛,如“枫叶荻花秋瑟瑟”烘托了凄清悲凉的气氛,“绕船月明江水寒”一句烘托了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给人余音绕梁的感受。 D.《登高》一诗中,前两联重在写景,后两联重在抒情,全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景中,重在对眼前的景物进行描绘,景物雄浑而又悲凉,写景角度富于变化。 9.请结合杜甫《登高》中的某一联,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先写出所选诗句,然后对该联进行描写,要求使用第一人称,要有细节描写,可以有基于诗句的合理想象,并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6分) (1)你选择的这一联是: , 。(2分) (2)根据上面所写语句,写一段描写性文字。(4分) 80 100 二、现代文阅读。(共计28分) (一)阅读《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选段,完成10--11题,计8分。 这时他看见人群里闪开一条路,走出了一位装束奇特的姑娘,身边带着一只金色犄角的雪白的小山羊,手里拿着一面小鼓。 伽西莫多的独眼闪了一下,原来就是他昨晚曾经想抢走的那个波希米亚姑娘呀。他模糊地意识到正是因为那件事他此刻才在这里受惩罚的呢。何况这种事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算稀罕,他不是由于不幸耳聋,又由于被一个聋法官审问,才受到了惩处的么?他十分相信她也是来向他报复的,也是象别人一样来打他的。 看见她真的迅速走上了石级,愤怒和轻视使他透不过气,他真想把刑台打个粉碎,假若他的独眼能够发出雷电,那波希米亚姑娘一定会给雷电击毙,上不了刑台啦。 她一言不发地走近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 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这时他竟忘记要喝水了,那埃及姑娘不耐烦地扁了扁小嘴,微笑着把水倒在伽西莫多张着的嘴里,他一口气喝着,他显然是渴到极点了。 喝完水,那可怜人便伸出黑黑的嘴,无疑是想吻一吻那帮助了他的美丽的小手。但那姑娘有些疑惑,想起了前一晚那件未遂的暴行,便象小孩害怕被野兽咬着似的,惊恐地把手缩回去了。 于是那可怜的聋子把充满责怪和无限悲哀的眼光望着她。 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丑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为动人了。 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 10.文中说伽西莫多看到爱斯梅拉达走来,“他十分相信她也是来向他报复的”,试分析伽西莫多这一心理产生的原因。(4分) 11.赏析文中划线语段。(4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现代文,然后完成12--15题,计20分。 滋 润 刘醒龙 ⑴生活在南方,对湿润有着别样的感情。 ⑵去年十一月,我去西北某地时,突然接到朋友的邀请,从干涸到十几个人共用一盆水洗脸的黄土坡上的窑洞,直接飞到宁波。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由于是深夜到达,直到第二天早起,才产生对她的第一感觉。一个在长江边玩水长大的人,去到那种干旱得对水都麻木了的地方,自然更加怀念天设地造的江河湖泊了。 ⑶我是一个对水怀有不舍之心的人,偏偏宁波读懂了我。在我抵达宁波的第一个早上,就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好雨。那一天,只要在户外,自己就坚持不使用任何雨具。并说,自己是从西北来的,那里的人将打伞当成一种罪过。 ⑷宁波的雨,竟然如此深得我心。人在室内时,她便下得激越而豪迈。一旦发现我们走到门口,那雨马上变得温婉而抒情,细细密密地从空气中弥漫下来,比打湿脸庞多一点,比浇透衣服少一点,让人实实在在地放心地走在雨中。 ⑸说来很怪,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机会来宁波,来过一次后,不算因故没有成行的那几次,仅成行的,半年之内竟达三次。 ⑹第二次从武汉自驾来宁波,时值四月,沿途都是艳阳高照。一到宁波,天就下起雨来,待我离开宁波,出城区不远,那雨就消失了。所以,第三次来宁波时,心里已经不可能有其他假设了。从武汉开出的动车到上海后,不出站依然是动车转到宁波,七小时的动车车程,我一直在入神地看一位藏族肢残作者写的长篇小说打印稿。但放下书稿,朝着车窗外若有所思时,一定会在心里重复地问:宁波会再下雨吗? ⑺宁波后来用我所喜欢的湿润回答说,会,一定会的。 ⑻事实上,在我前往的路上,宁波正下着一场少有的豪雨,只是当我们走近时,那雨才变得温情脉脉。对于外来者,走马观花是其永无休止的真理。第一次来宁波,只与浙东古代雕刻艺术最集中、最精致、内容最丰富的建筑之一林宅有一些接触,它仿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诗意而建造。第二次来宁波,也只看了赫赫有名的天一阁。坦率地说,第三次宁波之行,所了解的是比天一阁的存在更让人为之心动的另一种事实,二O一O年十一月二日的《宁波日报》说: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八十四家,其中国办七十一家,民办十三家;由文化文物系统归口管理的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三十一家;国家三级以上博物馆十家;向社会免费开放六十六家。让人觉得惊讶,同时又更觉得欣慰的是,文章所说的十三家民间博物馆,馆舍总面积有四万四千八百余平方米,藏品总数已逾一万九千六百件。这样的事实如何不让人心动,如何不使人觉得,这是一场无声细雨在湿润这座城市! ⑼在宁波的最后一天下午,去阿育王寺,瞻望佛顶骨舍利。一行人一边排着队,一边听管事的僧人细说瞻望之要领与心得。说是自从佛顶骨舍利供人瞻望以来,无数得到佛祖引领的人,所看到的景象,再没有任何重复的,人所各异,异所各人。终于轮到我们一行,并终于轮到我自己,诚惶诚恐地上前去,尽可能地贴着阿育王塔的小小飞檐,放飞自己的视野。或许只有十秒钟,这样短的时间,想要看清一种影像该是何等的不易,更何况是在金碧辉煌的背景之中。所以,我只能说从中“看到”了自己的一种感觉。但至于是什么,则不敢轻易地说定。 ⑽从寺庙里出来,上了车,迷迷糊糊中像是又遇到一片雨雾。睁开眼睛的那一刻,心里突然冒出一个词:滋润! ⑾在阿育王寺内的阿育王塔中,我所看到的正是一种滋润,将人的渴望还给人,让人的渴求满足人的滋润。 ⑿正如宁波的雨,可以轻浥心尘,却不会寒侵筋骨。 12.作者为什么说“宁波的雨,竟然如此深得我心”?(4分) 13.文章前半部分详写宁波的雨有什么作用?(4分) 14.作者三次到宁波的感受各是什么?请加以概括。(6分) 15.文章的题目是“滋润”,结合全文,探究“滋润”的丰富内涵。(6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计32分) (一)阅读以下《孟子》两个选段,完成16--19题,计18分。 【选段一】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选段二】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1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谷不可胜食也 胜:全,都 B.勿夺其时 夺:争夺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通“敛”,收敛,约束 D.不夺不餍 餍:通“厌”,厌恶 17.下列四组加点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非我也,兵也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万乘之国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不远千里而来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何以利吾国 18.下列选项与“未之有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无乃尔是过与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何以利吾国 D.恐年岁之不吾与 19.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共9分)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3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3)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3分) (二)诗歌鉴赏。(计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0—21题。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①,扫空眼底蓁②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晴。 注: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②蓁,一种弦乐器,如筝。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20.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 (1) (2) 21.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4分) (三)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计8分) 2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 (2)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 。 (3) 青泥何盘盘, 。扪参历井仰胁息, 。 (4)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 4、 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认为,压力是负面、有害的,它损害健康和活力,影响表现和效率,阻碍学习和成长,所以我们应该避免给自己压力。 另一些人认为恰恰相反,压力是正面、积极的,它有助于健康和活力,提升表现和效率,推动学习和成长,所以我们应该给自己压力。 调查显示,85%的美国人认为压力对健康、家庭生活和工作有消极影响;75%的中国内地上班族认为自己承受的压力比去年更高(该比例位列全球第一);超过50%的中国学生认为自己承受的压办很大。 我们究竟应该有意识地给自己压力还是选择尽可能地远离压力?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树人中学2018学年第一学期9月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9小题,计30分) 1. 选C项。A项洼为wā,厥为獗,B项露为l,菲为fěi, D项撕为厮,搡为sǎng 2.选B项。充斥:充满,多得到处都是,含贬义,本处可改为“弥漫”。 3.选B项。A.“学生倾向于短期突击为主”句式杂糅;C.“提升我国税制体系”搭配不当,可改为“完善我国税制体系”,“扩大经济发展”搭配不当,应该改为“促进经济发展”或者“拉动经济发展”。D.“均面临着停车难、停车乱”成分残缺,在句末添加上“的问题”。 4、D 本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西湖,喻体是“一盏茶汤”。最后一空下文是 “杨柳”,承接的应该是④,故排除B 项;茶盏的“袤”“广”“深”是总写,应放在前 3 面,故排除C 项;写湖面景象按时间顺序,⑤是总写,①⑥是分写,先总后分,按句意排 序应为⑤①⑥,故排除A 项。 5.选A项。A项为比拟手法,其余三项为比喻手法。 6.选C项。C项为直接抒情,其他几项都是写景,通过写景来抒情,即间接抒情。 7.选B项。A项来均为使动用法,C项夜均为名词作状语,D衣均为名词作动词。B项前为名词作动词,后为使动用法。 8.选D项。A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一句潜台词是:是不是鲁贵指使你来的,他知道了我们的事情肯定会有很多麻烦。B项雨果是法国作家。C项“绕船月明江水寒”烘托了琵琶女凄凉孤独的处境。 9.参考示例:(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2)秋风凄紧,蓝天高远,我眼前是一幅壮阔而萧瑟的秋景。耳畔那一声声哀怨的猿啼,更让我心中感到莫名的凄凉。远处是一块绿洲,沙滩白光闪闪,一望无垠,鸟儿在空中盘旋,这只天地之中孤独的鸟儿又何等的如我孤独飘零的命运! 评卷要求: 描写的语段字数不足的扣1分,没有使用第一人称的扣1分,没有对主要意象如猿、鸟等进行描写的至少扣1分,没有修辞的扣1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计28分) 10.参考答案:①伽西莫多很少得到别人同情,在爱斯梅拉达到来之前,在场的许多人骂他,打他;②伽西莫多曾为副主教克洛德劫持过爱斯梅拉达。(每点2分) 11.参考答案:①运用动作描写。“走近”“取出”“举到”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爱斯梅拉达以德报怨的高贵品质;②运用神态描写。写伽西莫多第一次流下眼泪,表现了伽西莫多的感动与愧疚之情。(每点2分) 12.(4分)①对湿润有别样的情感(对水有怀念之心); ②作者从干旱的西北来,就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雨;③人在室内时雨激越豪迈,人在门口时雨温婉而抒情。(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每点2分) 13.(4分)①突出了雨的温婉、湿润的特点,②表达了作者对这座城市的喜爱;③为下文作者写宁波文化做铺垫。(答出①②任意一点即可,第三点必答) 14.①第一次感受到林宅的诗意;②第二次为天一阁而心动;③第三次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感到惊讶、欣慰。(每点2分) 15.雨的浸润(湿润);②文化设施的熏陶;③心灵的净化。(每点2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计32分) 16.选C项。A项胜:尽,完;B项夺:错过;D项餍:满足。 17.选D项。A项也前表判断,后为语气词; B项前为主谓间,取独,后为结构助词,的;,C项前为表转折,后为修饰;D项均为凭借。 18.选B项。D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余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19.(1)谷物与鱼鳖吃不完,材木使用不尽,这样就会使百姓供养生者安葬死者而没有遗憾了。(胜1分:尽,完;是1分:这,这样;养生丧死1分:供养生者安葬死者) (2)认真从事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陈述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道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谨1分:认真从事,认真兴办;申1分:申述,陈述;状语后置1分) (3)没有讲仁德而遗弃父母的,么有讲道义却轻慢自己君主的。(仁1分:讲仁德;义1分:讲道义;后1分:以...为后,轻慢,轻视) 20.解析:抓住“浔阳”这个表地点的词来找答案;抓住“月色”这个意境找答案,即找有“月”的诗句。 21.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2分) 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2分) 解析:作者对“关塞风寒,浔阳月色”这两种曲调,两个意象特别敏感。即使在“天气暖犹轻”的“落红”暮春季节,孤冷心绪被琵琶女的“旧谱与新声”挑拨得愈发凄楚。 张伯淳系由宋入元的士子,其前朝情结不易轻去。早年即由科举仕进的阅历,使他在南宋败亡后深深怀抱一种被弃无靠的漂泊感。听到曲终,“怀抱转分明”,这是一种知音感,一种借酒浇愁之后的欣慰满足感,尽管其愁仍未消却。昭君出塞是“去国”,浔阳江头商人妇是“弃妇”,张伯淳从中觅得了通同的感受,于是“红颜”薄命与“青衫”落魄,真也“同是天涯沦落人”了。唯其如此,他盛赞之为“天然律吕”,因弹奏出了真情,远非嘈杂的虚假热闹的“秦筝”之声可以比拟。而且认为不论“百喙春和”地烦人还是“群喧夜寂”地沙漠一片,有此琵琶曲“老凤孤鸣”就足够了。读此词,不能轻忽“幽情”的“寄”字,“似醉还醒”的“想”字。曲调传情,是词心所在。 23. (1)乘彼垝垣 泣涕涟涟 (2)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3)百步九折萦岩峦 以手抚膺坐长叹 (4)都门帐饮无绪 竟无语凝噎 5、 作文。(60分) 审题建议: 对文体,虽无显性规定,却有隐形指向,题干中“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一句话,就是在引导学生写成“论述类”文体,因此作文应该要有明确的观点出现并进行相关阐述。 第一句话提供的方向是要求我们选择远离压力。第二句提供的方向是要我们应该承受压力。第三句从中外两个角度切入,谈压力的消极作用和压力巨大的自我感受。第四句话则是对于以上内容的总结性说法,并且让“我们”做选择题,三选一:要有意识给自己压力,选择远离压力,或两者兼顾。 审题的关键语句落实在第四句上,关键语句为:有意识给自己压力和尽可能选择远离压力。立意和写作主要出发点和落实点均在这个句子说明的范围。 无论是承受压力还是远离压力,各种方式的采取,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成长和突破。压力就是动力,转换得法,成功自来。这个压力的取舍,成功的获得,可以是个人微观层面,也可以是个人角度出发对集体、社会、国家等宏观层面的观感和关照。这个成功的获取,也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进行阐释。 写作过程中不能只是围绕压力泛泛而谈,不能局限于压力是什么,通篇去解释压力的定义或表现,也不能就写我们有压力,仅通过事例的列举来证明。 写作时候应该分析压力的来源,分析有意识给自己压力的方式、远离压力的方式,并且通过分析怎么做来达到实现既定的实现成长和突破的目标。最终把远离压力或者 承受压力归结为良性的人生的燃料,催进人的成长和成功,从而形成一定的逻辑链条。 参考立意方向 1、选择压力,促进成长(加法) 2、远离压力,更好生活(减法) 3、压力增减之间赢得丰富人生(增减有法) 4、压力调节有度,人生成就赢家(转换) 压力来自于来自于两个方面:外部具体事情和内部自身状态。外部无法预料的、无法控制、能力无法达到的等,内部的心态、性格、个性等。 远离压力或者选择压力,有多种方式,比如吸收外界优秀习惯,消化前辈经验,取长补短,塑造个人魅力,获取集体助力,重视思想深度,落实具体言行。 成长和成功的定义有外在和内在的标准,其获得有社会和内心的衡量点,作为选择,是在社会正能量的关注下进行并落实。自由公正地选择,无可厚非。 写作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语文素养、体验情况、思考表达能力。要联系自身压力进行独特感受并能够积极表现出来,无论面对压力还是逃避压力,都要认识这一点:获取正能量,都是为了更好的成长和突破。 第一档作文(55-60)能写到立意参考3、4,并能充分做好“加法和减法”, 有具体实例,有文采,能丰富多彩地展示写作的经历和水平,表现压力增减和美好结果的强烈逻辑关系,充分表现出与学生思考过程和成果的作文。 第二档作文(48-54)参考立意3、4能够写到,能表现压力增减和没好结果的关系,较好体现了考生的体验和思考的过程与结果。 第三档作文(41-47)参考立意1、2能写到一个方面,并且能够比较深入地写出前因后果,实现过程和结果的有机联系,充满正能量。 第四档作文(36-40)参考立意1、2能写到,但是基本没有体验思考,展开不深。 第五档作文(21-35),偏题作文。只提到并解释压力,泛泛而谈,不阐释题目中对你的看法的要求。 第六档作文(20分以下)属于套作、抄袭(背诵现成作文),或者是自说自话,完全脱离作文提供的语境,不涉及题目所给的材料内容,或者字数严重不足。 附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轻义而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谈利呢?”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浙江温州2018年度9月高二月考语文试卷及其详细内容规范标准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611373.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