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锡良古代汉语笔记 .docx
《郭锡良古代汉语笔记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锡良古代汉语笔记 .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古代汉语下笔记第五章古书的注解一、学习意义历代古注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是我们明白古代社会、 讨论古人思想、 学习古汉语语言规律的重要参考数据。明白古书注解的体例、 注解的方法以及它的局限性,对我们提高阅读古书的才能有很大的帮忙。作为中文专业的同学,将来大部分同学都要走上文字工作岗位,在工作当中, 确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这就免不了要查阅古书加以解决,因此培育阅读古注的才能也是中文专业同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二、历代古注概述汉代注解古书的时代始于汉代,由于语言的进展变化,先秦的一些典籍,如诗经、尚书、左传等,到了汉代已不能让人完全读懂,于是就有人为它们作注解,来帮忙人们读懂古书。注
2、解古书的范畴主要限于儒家经典,后来注解的范畴逐步扩大, 不仅仅为儒家经典作注了。如东汉高诱的战国策注。汉代闻名的注解家毛亨:西汉经学家,山东曲阜人,作毛诗故训传,简称毛传 。鲁人申培鲁诗 、齐人辕固齐诗 、燕人韩婴韩诗 、鲁人毛亨毛诗并称“诗四家”。孔安国:西汉经学家,孔子后人,曲阜人,作尚书传、古文孝经传 ,多不传。马融:东汉人,作周易注 、礼记注、论语注等。郑玄:东汉经学家,山东高密人,作三礼注、毛诗笺、孟子传。赵岐:东汉人,作孟子章句 。王逸:东汉人,作楚辞注 。高诱:东汉人,作战国策注、淮南子注等。由于汉代注解家距先秦比较近,他们对先秦典籍所记载的语言典故、社会生活、 文物制度都比较明
3、白,因而他们的注解有很高的可信度。魏晋南北朝时期注解的形式显现了集解体等何晏:三国魏人,作论语集解。 范宁:晋人,作春秋谷梁传集解。注解的范畴进一步扩大,显现了三国魏人王弼的老子注、晋人郭象的庄子注 、三国吴人韦昭的国语注等。唐代到了唐代, 汉代人的注解唐代人又看不懂了, 于是就显现了一种新的注解方法, 不仅说明正文, 而且仍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 这种方法叫 “疏”,或者叫“正义”,如唐代贾公彦的 周礼疏、仪礼疏就是疏解郑玄的周礼注和仪礼注 。正义:一般是政府组织编写,有官修性质疏:私家写的注书原就:疏不破注注解的范畴连续扩大, 唐人除了为先秦儒家经典作注外,仍为其子书作注,如杨倞的 荀子注、
4、尹知章的 管子注 等, 不仅如此, 仍为汉代以下的其他古书作笺注, 如李善的 文选注。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十三经注疏 ,十三经为唐代的周易 、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 孔颖达、周礼疏、仪礼疏贾公彦、春秋公羊传疏 徐彦、春秋谷梁传疏 杨士勋,宋代的论语 、孝经、尔雅刑昺、孟子孙奭。宋代理学思想占据统治位置, 这时期的注解表达了与汉唐不一样的风格,常常是利用注解来发挥 自己的哲学思想,宋代注解家影响最大的是朱熹诗集注、论语集注 、孟子集注 、楚辞集注等, 四书集注影响庞大。清代清代学者对文字、训诂、音韵要求严格,注解风格为之一变。比较重视语言材料,立论重视证据,所作
5、注解大多详尽牢靠。清代学者除为古书作注解以外,仍做了很多古籍校勘工作, 是由于古书经过历代传刻转抄, 文字往往有错误。 如清人阮元为十三经注疏所作的校勘记。校勘术语:讹、脱、衍、倒。校勘分为:分为本校、他校、理校、对校。衍文 :也叫衍字,简称衍。这个术语用来指明古文中多出来字的现象。诗经:“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郑笺:“舟载渡物者而与众物泛泛然俱流水中。”校勘记:“与下衍众字。 ”脱文 :也叫脱字,简称脱。专指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诗经:“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孔颖达疏:“此云家人,家犹夫也,犹妇也。 ”校勘记: “犹妇上当脱人字。”三、古注的术语释义术语曰,为, 谓之 叫做,称作格式:
6、所释意义 +曰,为,谓之 +被释词功能:释义,区分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微小差异。诗经:“陟彼高冈。”毛传:“山脊曰冈。 ”论语:“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朱熹注:“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 ”诗经:“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毛传:“上曰衣,下曰裳。 ”谓说的是,是说,是指格式:被释词 +谓+所释意义功能:用来说明被释词所指的范畴或比如、映像的事物。论语:“后生可畏。”何晏注:“后生谓少年。 ”诗经:“君子之车。”郑笺:“君子谓将率帅 。”貌,之貌的样子格式:被释词, +动词,形容词 +貌,之貌功能:说明被释词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论语:“夫子莞尔而笑。 ”何晏注:“莞尔,小笑貌
7、。 ”楚辞:“冠切云之崔嵬。 ”王逸注:“崔嵬,高貌也。 ”犹等于说,相当于格式:被释词, +犹+所释意义 +也功能:用近义词作注,或者是引申义训释本义。诗经:“羔羊之革。”毛传:“革,犹皮也。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赵岐章句 :“老犹敬也,幼犹爱也。”声训术语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说明词义叫做声训。之言,之为言格式:被释词 +之言,之为言 +同音或近音词 +也功能:便于记忆,寻求同源词。注音术语读为,读曰格式:假借字 +读为,读曰 +本字功能:注音,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诗经:“淇就有岸,隰就有泮。 ”郑笺:“泮读为
8、畔。 ”读假设,读如主要作用是注音,也可以用来说明假借字。如字是用来指明异读词多音字读音所用的术语。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不同读音,其中表示本义的读音叫做本音,其余的读音都是变读, “如” 字告知读者,在特定语言环境中,这个字要读本音。礼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经典释文 :“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好好,上呼报反,下如字。”诗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经典释文 :“毛如字,郑呼报反。 ”四、古注的种类传 :主要指依据经文逐字逐句的说明,以阐明经义。注 :取义于灌注的意思,文献经义艰深,必需加以注解而后明,这正如水道堵塞必灌注而通畅一样,所以“注”就是诠释的意思。笺
9、:表识的意思, “表”就是指前人的注书有不太清晰或比较隐晦的的方,通过注解把它将清晰。“识”指的是假如对前人注释有不同看法,就把新的看法登记来,以免和旧注相杂。这种注释不但对经典原文作出说明,有时仍对原有注解予以订正和补充。章句 :就是离章辨句的意思, 这种注解不是以说明词义为主,而是侧重于逐句逐章的阐发串讲大意。集解集注,集传,集解 :集合众说而解之的意思,一部重要的古代典籍,为它作注解的通常不止一家,各家注解又各有所长,有人便把各家对一部书的注解依据肯定程序汇编到一起,并对各家的见解加以评说,在评说当中,阐述自己的见解。疏 ,正义:不仅说明正文,而且仍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音义 :是兼释字音
10、和字义,音义往往以注音为主,以释义为辅。如唐人陆德明的周易音义、尚书音义 、毛诗音义。补注 :对前人的注解有所订正、 补充的意思。 如宋人洪元祖 楚辞补注 ,清人王先谦 汉书补注。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东汉王逸注: “朕,我也。”宋人洪元祖补注: “古者上下共之,至秦独为亲称,汉遂因之。”五、古注的内容解义说明字义释词荀子:“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杨倞注:“能,善。绝,过。 ”串讲句意串讲诗经:“自伯之东,首飞如蓬。 ”毛传:“妃人,夫不在,无容饰。”注音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校勘文字所谓校勘, 就是对同一种书籍, 用不同的版本和有关资料相
11、互核对,比较其文字篇章的异同, 以订正其错误。校勘的内容:校订错字,删削衍文,补缀脱文,比较异同,乙证错简。释事就是对人名、的名、史实、词语出处、典章制度、典故来源等内容进行说明与考证。诗经:“之子于归,百两辆御之。 ”毛传:“诸侯之子嫁于诸侯,送御皆百乘。”显示修辞或写作手法诗经:“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毛传:“兴也。”评论是注解者对正文所阐述的一段文字的看法和见解。阐述语法分析句读六、古注的体例即古注在古书中的编排体例。 影印版七、古注的局限P683,总之,我们阅读古书,不应当完全撇开旧注,一空依傍。也不应当迷信旧注,被古人牵着鼻子走。 正确的态度应当是不抹煞古人也不迷信古人,批判的吸取
12、古书旧注中一切对我们有用的东西。第六章古书的标点与翻译第一节古书的标点一、文言句读及其简史古代的书没有标点符号,作者一气写下,既不分段,也不断句,这种形式叫做白文,古人在读白文时,一句话完了,常常在字的旁边加上一个点或圆圈,叫做“句”,一句话没完, 但读时需要停顿,就在字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两者合称“句读” , 基本只起断句的作用,一开头的时候,语意已完,用绝,表示一句话终止的符号,大约从宋代开头使 用圆圈来代替,一句话未完,需要停顿,使用丶主,说文:“,钩织也。丶,有所绝上而识之也。 ”我们现在使用的标点符号是五四以后逐步推广开来的,“句读” 只起断句作用,而无法表达各种语气,我们今日
13、给古书标点要做两件事情,第一是断句,其次是弄清句子本身的语气。二、句读训练的重要性唐代李匡乂资暇集 :“学问如何看点书。 ”只有读懂文字, 才能正确断句, 假如不懂文字,就无法正确断句。所以古人特别重视句读能 力的训练,而且训练童蒙也是第一从句读抓起。礼记:“一年视离经辨志。 ”郑玄:“离经,断句读也。”古人之学都把句读之学当作重要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我们今日学习句读也是特别重要的, 正确断句是讨论古籍的第一步,句读准确与否, 对于我们正确懂得文意关系十分亲密。三、标点古书的原就和需求字句必需能讲通内容必需符合情理所谓符合情理,指的是不但要和客观事物的情理相符,而且要和上下文所表达的情理相符。
14、必需符合古代语法和音韵四、古书标点的错误类型和缘由错误类型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当断未断不当断而误断当属上而误属下当属下而误属上断句不误而标点有误留意:有的句子不止一种错误类型。错误缘由不明词义资治通鉴 :“洪于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 空与此祸,可先城未败,将妻子出。”侱史:“其年,汪革遁入行都,厢史执之以闻,遂下大理,狱具,枭于市。”左传:“使尽之,而为之箪食 与肉 ,置诸橐以与之。 ”不通语法史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桃花源记 :“问今是何世,竟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不知音韵历代诗话续篇 :“吴黄龙中,童谣云: 行
15、白者,君追汝,句骊马。”不懂文化资治通鉴 :“癸丑,以光禄勋陈国 袁滂为司徒。”资治通鉴 :“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 各一人,从董仲舒之言也。 ”不识通假不明事实五、标点古文的步骤和方法步骤通读全文,深化懂得着手断句,大致点断确定标点,细加斟酌审查复核,修正定案方法细审文理、词义断句利用首尾虚词断句句首:夫,且夫,今夫,盖,惟连词:苟,假设,即句尾:也,矣,焉,哉,乎,欤,耶,耳利用声律韵脚断句利用排偶句式断句依据语法习惯断句者也,为所,见于,假设何,有者,岂不乎,何之有依据前人的注疏断句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颜渊死,
16、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行。”门人厚葬之。子曰: “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论语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就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者,伪也。朋党论其次节文言文的翻译一、翻译的作用古文今译是帮忙人们读懂原文的有效途径古文今译是学习古汉语,提高古文阅读水平的有效方法古文今译是古文整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原就信、达、雅信:就是精确,即要求译文要忠实于原文,不走样,不增减,把原文的意思精确的表
17、达出来。达:就是畅达,即要求译文要通畅明白,语言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标准和表达习惯。雅:就是译文要高雅美丽,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信、达是基本要求, 雅是译文追求的目标, 是最高境域, 但它是建立在信、 达的基础之上的, 译文不精确,再美丽也无济于事,当然,仅仅做到精确通顺,假如不进一步要求主动美丽,那么翻译出来的文字便会索然无味,就反映不出原文的风格神韵,所以三者是不行分割、 相互联系的。假如做好信、达、雅前提:要有比较丰富扎实的古代汉语学问精确的懂得原文,并用标准的现代汉语译出来为了忠实于原文,能对译时应尽可能对译遇到不能对译的的方,要妥当处理在精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应努力保持原文
18、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两种方式直译 :直接依据原文词句意义、词序和句法结构来翻译,要求译文与原文逐词逐句相对应, 译文与原文句法结构基本相当,这种翻译叫直译。作用: 能够真实反映原文思想内容,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从而比较简洁的反映原文的语言风格。论语: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翻译:孔子说: “最初,我对人家,听到他的话便信任他的行为。今日,我对人家,听到他的话却要去考察他的行为。”左传:“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翻译:四年春,齐侯带领诸侯的军队攻打蔡国。意译 :就是在懂得字词的基础上,对句子进行整体的翻译,用自己的话把内容表达出来,
19、 它并不是追求词句上的对等,而着重译文的内容。哪些情形需要意译:词语有所不同词语的搭配有所不同句子结构有所不同表达方法有所不同另外,韵文一般需要意译,韵文除了内容,仍有韵律、节奏等问题。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水鸟鸣和啁啾,双栖在黄河的绿色沙洲。窈窕贤淑的妙龄女子,是俊秀男子的好配偶。诗经:“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驾着一叶柏木舟,漂漂荡荡水中流,思绪烦乱夜不眠,无限忧愁到心头,不是解愁少美酒,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外出散心任漫游。直译和意译常常是交替使用的,任何一篇文言文,都很少一种方法用究竟。四、文
20、言文翻译的常见错误因不明白古今词义的演化而误孟子:“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吝惜进:在朝做官。退:免官在野。因不明白复音词和词组的区分而误史记:“今游侠,其行 不轨 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过。”因不明白古今语法的差异而误因不明修辞而误因不懂文化而误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 实府库。 筐箧已富, 府库已实, 而百姓贫, 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 入不行以守, 出不行以战,就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荀子文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 威后问使者曰: “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 “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
21、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 “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战国策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刘义庆世说新语王冕者, 诸暨人。七八岁时, 父命牧牛陇上, 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听已, 辄默记。 暮归, 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 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郭锡良古代汉语笔记 郭锡良 古代汉语 笔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