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三年级安全教学教育课程教案.doc
_*第一课 同学相处防意外一、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懂得与同学相处要友爱谦让,不互相打闹,学会正确处理同学间的矛盾。2.初步形成避免在活动、游戏中造成误伤的意识。学会辨别具有危险性的游戏。3.学会争取安排课间休息时间,课余时间做有意义的活动。二、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一天放学后,某小学两名学生小乔和小王在学校操场一起玩耍。小王把小乔当作靶子,取出自制的小弓箭放上小木棍玩射击游戏,玩得特别开心。可是,就在小王对小乔射第三箭时,悲剧发生了!尖尖的小木棍飞快地往前飞去,一下击中了小乔的右眼,小乔捂着眼睛疼得在地上打滚,鲜血不停地从眼睛里流出来,小王吓得目瞪口呆,赶紧去学校找老师。老师们赶来后,立刻把小乔送到了医院,医生竭尽全力进行抢救治疗。可是因为伤势严重,虽然花费医疗费6万余元,小乔的那只眼睛始终没有治好,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造成了终生残疾。 同学们,读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你的心里是不是沉甸甸的?只是因为同学之间的玩耍嬉戏,只是因为一时的疏忽大意,竟然使小乔的眼睛一辈子都无法看见光明,竟然造成了终生残疾,这真是太悲惨了!因此,为了使自己和同学们能够健康地、安全地快乐地学习、活动与生活,在校园内活动时,我们必须增强安全意识,时刻注意安全,了解一些在校内活动时怎样预防意外伤害的基本知识。(二)和睦相处防意外同学之间应该团结相助,友爱谦让,不要为一点小事就争吵打闹。这不但不能解决矛盾,有时还能产生严重的后果。1.让学生读课本案例,说说读后的感想。2.让学生阅读特别提示,了解什么是宽容。3.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与同学和睦相处?4.教师小结。(三)课间活动注意安全1.课间不做剧烈运动课间休息10分钟,目的是让同学们休息大脑,放松精神,以更充沛的精力上好下一节课。如果在课间进行剧烈运动,会使心跳加快,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平静,从而造成上课精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效果。而且,剧烈运动后马上坐下,还会影响身体健康。2.让学生读特别提示,了解课间十分钟应该这么做?(四)不玩危险游戏1.让学生看课本案例,说说读后的感想。2.学生讨论:课间活动时,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还要注意些什么?(五)教师小结:其实,校园中很多意外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树立安全意识,不作危险游戏讲文明,守秩序就可能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例如:自己使用刀具时,不要对着别人,以免伤人。不要在校园内相互追逐、打闹,也不要做恶作剧捉弄人。不要拿任何物品相互投掷,更不要拿东西袭击别人。不要在高出处、窄处和没有护栏的地方玩耍。扫地拖地不玩耍,擦门擦窗要小心。 第二课 你的文具和玩具安全吗一、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等活动,了解文具和玩具中潜藏着拿些危险的因素。2.学会辨别健康、安全的文具和玩具,购买有实用价值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具和玩具。3.提高辨别能力,树立节约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知道哪些文具玩具有毒,它们对我们的健康会造成怎样的伤害。 2.学生了解怎样选择安全的文具和玩具。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打开书包看看,书包里有哪些学习上的“好帮手”。你们知道它们是由什么做成的。我们和它们朝夕相处会安全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他们,认识它们。 (二)学习课文 1.出示:铅笔的自述 2.商场里、小摊上,各式各样的文具、玩具总是;用它们可爱的外形、诱人香味变着花样吸引着我们的视线,我们生活不能缺少它们;可是,我们与朝夕相处会安全吗?请大家阅读课本第四页: (1)想想文具中存在哪几类潜在的危险? 气味污染、重金属污染、荧光剂 (2)你的文具是不是也有带香味的吗?用了这些文具你有什么感觉? 3.出示: 恐怖、色情和暴力的玩具对小孩的健康造成的伤害。 4.分小组讨论: 你身边有没有发生过因为文具和玩具受伤害的例子。 5.阅读书本想想怎样选择文具和玩具? (1)看。产品合格证、适用年龄、厂名厂址、安全质量认证标志是否齐全、明确。 (2)试。音量是否适度、零件是否结实 有无安全隐患。 (3)闻。有无异味和刺激性气味。 (4)摸。有无可能刺伤或划破皮肤的锐利尖端和边缘。 (5)比。货比三家。 6.你知道哪些中国传统的益智玩具,快推荐给大家。 7.玩具多种多样,怎样挑选适合自己的玩具呢? 安全、实用、有收获。 8.阅读书本第6页:阅读与拓展。教育学生今后要尽量购买正规厂家的学习用品,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 (三)教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颜色鲜艳,有香味的文具和玩具有可能会使我们受到伤害。我们应该选择一些健康安全的文具和玩具。并且掌握了一些怎样选择文具和玩具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你的生活中去。第三课 警惕病从口入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警惕病从口入的重要性;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还可以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抗力避免疾病进入我们的身体。2.能力目标:在活动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懂得怎样警惕病从口入,并能学以致用。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与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二、教学重难点:在活动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懂得怎样警惕病从口入,并能学以致用。三、教学过程:(一)病从口入。让学生看课本,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二)把好入口关学生看课本,了解饮食应注意的事项。教师总结:1.不暴饮暴食,吃饭精力集中,饭后不做剧烈运动。2.路边饮食、零食拒入口,疾病远离我。3.不买包装不完整、标示不明的食品,不吃隔餐食品、牛奶。4.购买眼睛、鳞片明亮有光泽、肉质有弹性、无腥臭味的鱼;呈粉红色具弹性的肉;绝不买头、脚部以及尾扇部变黑、头部快脱落的虾。5.防交叉污染:买回家中的食物,应分类分区贮放;烹调时,生、熟食分开处理,保持餐具与食器清洁。(三)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1.够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不购买“三无食品”。就是没有商标的食品不能买;没有生产日期的食品不能买;没有厂址的食品不能买。天气炎热,微生物繁殖迅速,食品容易腐败变质,一旦不注意易发生食品中毒,故烹调及保存食物时应特别注意卫生,尤其是厨房环境设施卫生、个人卫生及食品原材料调理都要注意。2.除了服药预防外,食疗也是方便可行的选择。一根白萝卜、半个橘子皮、三片生姜、两段葱白、一绺香菜,煲汤全家喝,就能够达到增强呼吸道防护能力的作用。(四)发生身体不适怎么办?1.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2.饮水。立即喝下大量洁净水,稀释毒素。3.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4.用塑料袋留好呕吐物或粪便,送医院检查,以便于诊断。5.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起皱、心率加快等),应尽快将中毒病人送往附近医院救治。(五)课堂小结:喜欢零食是孩子的天性,但往往在吃得高兴的同时却忘记要看看食品是否过期,是否变质,因此就存在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请同学们在享受零食时记住要吃安全放心的食品。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一月一次)。保持教室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第四课 预防常见传染病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传染病只是,知道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传染的途径有哪些。2、培养学生讲究环境卫生的习惯。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难点:了解和关注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措施,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传染病人,关心和帮助他们的生活,关怀他人的情感。三、教学过程:一、传染病的病因: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交流课前调查的传染病及生活中采取的应对措施。观察课本上常见的几种病原体图片,说出这些病原体分别引起的疾病以及传播途径。列举身边常见的传染病,并分析其病因。增强感性认识。归纳出传染病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出示图片,提示、补充、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出传染病的类型。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分析资料: (1)流行性感冒的起因、特点、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的途径。肝炎的传播途径、采取的预防措施。概括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2)学生在阅读课本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身边的实例,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传染病流行三个环节的感性认识。(3)分析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进一步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了解传染病的几种传播途径。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观察分析课本的图片资料,归纳出几种常见的预防措施。结合身边的实例,分析几种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观看并归纳出预防的措施,进行自我教育。观看并充分认识到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以及预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分析出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提供给学生一些传染病的资料(最新报道)和播放传染病的宣传短片,对学生进行教育。四、课堂小结:归纳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想到的问题,以及今后注意的方面。指导学生间的补充和交流,并鼓励他们把所说的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第五课 按章行路才安全一、教学内容:学习一些家居防火自护。自救知识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防火安全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2.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教学重难点:树立火灾自护、自救的观念、增强安全意识。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1.交通运输业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那些方便?2.如果没有交通运输我们的生活会怎样?谈话: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由于一些人重视交通安全的程度不够,它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我们应该发挥交通运输积极的方面,克服不利的因素,让他更好的为我们服务。(二)行路安全最重要1.学生看课本案例。提问: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2.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3.教师小结:安全行路很重要。只有遵守交通规则,留心路面情况,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使我们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三)行路规则1.让学生看课本,了解行路的规则及各种交通标志。(1)走人行道行人必须在人行道上走,在没有人行道的路上,要靠右侧的路边行走。人车各行其道。(2)让学生阅读特别提示,了解安全行驶还应注意些什么。2.不翻越护栏学生阅读课本案例了解跨栏的危害3.不踏入禁区高速公路、机动车道和施工路段都是禁止人通行的。千万不能贪图方便而踏入禁区。学生读课本,了解踏入禁区的危害。4.学生介绍文明乘车方面的资料。5.学生介绍在街头实地调查车辆和行人违犯交通规则的情况。(四)师生小结:提问:今天你学到了那些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小结: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由于一些人忽视交通法规,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我们应该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发挥交通运输积极的方面,克服不利的因素,让他更好的为我们服务。第六课 电老虎 乖乖虎一、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有时会遇到触电危险,知道生活中规范的用电行为,要防止受到伤害。2.知道触电会直接威胁人的生命,明白安全用电的重要性。3.知道触电后的一些基本的急救措施。4.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更加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二、教学重点:1.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2.知道触电会直接威胁人的生命。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电对人的伤害触电是指人体触及或靠近带电体,使人体成为电路的一部分或形成电弧波、闪击放电的现象。因为人体组织有60%以上是由含有导电物质的水分组成,故人体是电的良导体。电击触电会引起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呼吸困难、血压异常、昏迷、心率不齐等,严重时会引起窒息、心室颤动而导致死亡。电伤触电对人体造成局部伤害,电气火灾可使人烧伤或烧死。因此,触电后果是非常严重的.2. 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电气设备安装不合理,多数存在装置性违章现象。()缺乏安全用电意识,安全用电知识欠缺。如在线路下盖房、打井;在电线上晾晒衣服;用电捕鱼;带电维修开关或带电装拆灯泡等。()不遵守安全工作制度。如工作人员在检修用电设备时,违反规程,擅自拉合隔离开关;在没有确认现场情况下,用电话通知或约时停、送电;在工作现场和配电室不验电、不装设接地线、不挂标示牌等。()对电气设备维护不及时,设备带病运行。如外壳带电;电杆严重龟裂,导线老化、松弛等都是导致触电事故的诱因。(二)如何防止触电事故1.防止触电的注意事项是:(1)湿手不要接触或操作电气设备;(3)不能接近、触摸电源和电器;(4)不要用湿布触摸、擦拭电器外壳;(5)不要在电线上晾衣服或悬挂物体,或将电线直接挂在铁钉上;(6)不得在配电房、变压器周围逗留,更不能攀爬变压器;(7)不得把其他物体抛向变压器及配电房内;(8)不得乱动电气设备;(9)发现绝层损坏的电线、灯头、开头、插座要及时报告,请电工检修,切勿乱动。电工对消除以上安全隐患要及时不得推脱。2.正确使用家用电器由于家用电器经常与人体接触,应该特别强调安全用电,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首先,在使用家用电器之前,应该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并严格地按照要求去做。如检查铭牌上所标的电压与电源电压是否相符,检查电源引线的绝缘层及插头有无损坏。又如说明书中要求接地的电器,应尽量做好接地,并经常检查接地性能。一般来说,象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电熨斗及电吹风等家用电器,都要求使用三孔带接地线的电源插头、插座,以防漏电伤人。其次,要熟悉一定的用电知识,重视安全要求。如选用合适的保险丝并用保护罩保护;避免电器水湿、受潮或撞击;发现使用中的电器有异常迹象(如怪声、焦味、冒黑烟等)应立即拔下插头,停止使用;若不熟悉电气知识,缺少经验,不要随便拆修家用电器,尤其不能在使用中拆开零件,应请专业人员检修。另外,最好不要多种家用电器共用一个电源插座,以防接触不良或短路、超载等,对长期不用的电器,除关掉电源开关外,最好拔下插头,也不宜带电移动家用电器。(三)触电后的应急方法发生触电事故时,在保证救护者本身安全的同时,必须首先设法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然后进行以下抢救工作。1.解开妨碍触电者呼吸的紧身衣服;2.检查触电者的口腔,清除口腔的粘液,取下假牙(如果有的话);3.立即就地进行急救。3.保持现场有足够的照明和保持空气流通;4.向领导报告,并请医生前来抢救。(四)小结:我们应该关注用电安全,了解和掌握安全用电常识,安全使用各种家用电器,确保自己在用电过程中不发生危险。第七课 让游戏更开心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校内安全的重要性,知道在校内应注意哪些情况 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应该怎样去防范。 2.知道在课间活动中要按顺序、守规则。 3.能用正反事例说明课间活动要守秩序。 4.使学生明白在学校我里参加游戏、运动、劳动等活动也会有 一定的不安全因素,要防止危险的发生。懂得课间活动守秩序,大家才能愉快又安全。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生知道校内活动守秩序应该怎样做。 三、教学过程: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可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可请学生举手,让学生在思考中意 识哪些事在楼梯上是不能做的。) (1)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 (2)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 (3)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 (4)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 (5)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 (6)上下楼靠右行。 小结: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 守秩序,语言文明。 2.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1) 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 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3)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4)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小结:学校安排在两节课之间休息10分钟是想让同学们休息一 下,上上厕所、喝点儿水;也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换换 脑筋,以便下一节课能精神饱满地学习。大课间设置的目的是让同学能一天有足够的活动时间。 3、同桌互相说说:你知道课间应注意些什么吗? 4、教师小结: 课间活动的时间短,全校同学同时活动,人很多,因此,大家都 要守秩序。按顺序走出教室是课间活动守秩序的第一个要求。第八课、游泳别大意一、教学目标:1.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防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2.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知道每一个学生(包括公民)都要提高安全意识。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生命安全高于天,父母给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是游泳别大意。(二)新授1.学生讨论:在游泳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分组讨论以后,教师进行总结:游泳要严格遵守“四不”。在网上搜集学生发生溺水而导致死亡的事故,然后组织学生共同分析发生溺水事故的原因。2.教师总结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3.溺水的急救:(1)发现溺水者如何将其救上岸。教师进行详细讲解:方法一: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方法二:若没有救护器材,可以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为什么?)然后拖运。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未成年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 (2)如何开展岸上急救。教师详细讲解急救步骤:第一步:当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立即将其口腔打开,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及其他异物。如果溺水者牙关紧闭,要从其后面用两手的拇指由后向前顶住他的下颌关节,并用力向前推进。同时,两手的食指与中指向下扳颌骨,即可搬开他的牙关。第二步:控水。救护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到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住他的头部,使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他的背部,这样即可将其腹内水排出。第三步:如果溺水者昏迷,呼吸微弱或停止,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通常采用口对口吹气的方法效果较好。若心跳停止还应立即配合胸部按压,进行心脏复苏。第四步:注意要在急救的同时,要迅速打急救电话,或拦车送医院。三、课堂总结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教师小结: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堂安全教育课,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防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
收藏
编号:261313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96.5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4
8
金币
- 关 键 词:
-
济南
三年级
安全
教学
教育
课程
教案
- 资源描述:
-
_*
第一课 同学相处防意外
一、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懂得与同学相处要友爱谦让,不互相打闹,学会正确处理同学间的矛盾。
2.初步形成避免在活动、游戏中造成误伤的意识。学会辨别具有危险性的游戏。
3.学会争取安排课间休息时间,课余时间做有意义的活动。
二、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一天放学后,某小学两名学生小乔和小王在学校操场一起玩耍。小王把小乔当作靶子,取出自制的小弓箭放上小木棍玩射击游戏,玩得特别开心。可是,就在小王对小乔射第三箭时,悲剧发生了!尖尖的小木棍飞快地往前飞去,一下击中了小乔的右眼,小乔捂着眼睛疼得在地上打滚,鲜血不停地从眼睛里流出来,小王吓得目瞪口呆,赶紧去学校找老师。老师们赶来后,立刻把小乔送到了医院,医生竭尽全力进行抢救治疗。可是因为伤势严重,虽然花费医疗费6万余元,小乔的那只眼睛始终没有治好,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造成了终生残疾。
同学们,读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你的心里是不是沉甸甸的?只是因为同学之间的玩耍嬉戏,只是因为一时的疏忽大意,竟然使小乔的眼睛一辈子都无法看见光明,竟然造成了终生残疾,这真是太悲惨了!因此,为了使自己和同学们能够健康地、安全地快乐地学习、活动与生活,在校园内活动时,我们必须增强安全意识,时刻注意安全,了解一些在校内活动时怎样预防意外伤害的基本知识。
(二)和睦相处防意外
同学之间应该团结相助,友爱谦让,不要为一点小事就争吵打闹。这不但不能解决矛盾,有时还能产生严重的后果。
1.让学生读课本案例,说说读后的感想。
2.让学生阅读特别提示,了解什么是宽容。
3.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与同学和睦相处?
4.教师小结。
(三)课间活动注意安全
1.课间不做剧烈运动
课间休息10分钟,目的是让同学们休息大脑,放松精神,以更充沛的精力上好下一节课。如果在课间进行剧烈运动,会使心跳加快,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平静,从而造成上课精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效果。而且,剧烈运动后马上坐下,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2.让学生读特别提示,了解课间十分钟应该这么做?
(四)不玩危险游戏
1.让学生看课本案例,说说读后的感想。
2.学生讨论:课间活动时,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还要注意些什么?
(五)教师小结:其实,校园中很多意外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树立安全意识,不作危险游戏讲文明,守秩序就可能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例如:
自己使用刀具时,不要对着别人,以免伤人。
不要在校园内相互追逐、打闹,也不要做恶作剧捉弄人。
不要拿任何物品相互投掷,更不要拿东西袭击别人。
不要在高出处、窄处和没有护栏的地方玩耍。
扫地拖地不玩耍,擦门擦窗要小心。
第二课 你的文具和玩具安全吗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等活动,了解文具和玩具中潜藏着拿些危险的因素。
2.学会辨别健康、安全的文具和玩具,购买有实用价值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具和玩具。
3.提高辨别能力,树立节约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知道哪些文具玩具有毒,它们对我们的健康会造成怎样的伤害。
2.学生了解怎样选择安全的文具和玩具。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打开书包看看,书包里有哪些学习上的“好帮手”。你们知道它们是由什么做成的。我们和它们朝夕相处会安全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他们,认识它们。
(二)学习课文
1.出示:铅笔的自述
2.商场里、小摊上,各式各样的文具、玩具总是;用它们可爱的外形、诱人香味变着花样吸引着我们的视线,我们生活不能缺少它们;可是,我们与朝夕相处会安全吗?请大家阅读课本第四页:
(1)想想文具中存在哪几类潜在的危险?
气味污染、重金属污染、荧光剂
(2)你的文具是不是也有带香味的吗?用了这些文具你有什么感觉?
3.出示:
恐怖、色情和暴力的玩具对小孩的健康造成的伤害。
4.分小组讨论:
你身边有没有发生过因为文具和玩具受伤害的例子。
5.阅读书本
想想怎样选择文具和玩具?
(1)看。产品合格证、适用年龄、厂名厂址、安全质量认证标志是否齐全、明确。
(2)试。音量是否适度、零件是否结实 有无安全隐患。
(3)闻。有无异味和刺激性气味。
(4)摸。有无可能刺伤或划破皮肤的锐利尖端和边缘。
(5)比。货比三家。
6.你知道哪些中国传统的益智玩具,快推荐给大家。
7.玩具多种多样,怎样挑选适合自己的玩具呢?
安全、实用、有收获。
8.阅读书本第6页:阅读与拓展。教育学生今后要尽量购买正规厂家的学习用品,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
(三)教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颜色鲜艳,有香味的文具和玩具有可能会使我们受到伤害。我们应该选择一些健康安全的文具和玩具。并且掌握了一些怎样选择文具和玩具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你的生活中去。
第三课 警惕病从口入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警惕病从口入的重要性;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还可以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抗力避免疾病进入我们的身体。
2.能力目标:在活动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懂得怎样警惕病从口入,并能学以致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与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在活动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懂得怎样警惕病从口入,并能学以致用。
三、教学过程:
(一)病从口入。让学生看课本,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二)把好入口关
学生看课本,了解饮食应注意的事项。教师总结:
1.不暴饮暴食,吃饭精力集中,饭后不做剧烈运动。
2.路边饮食、零食拒入口,疾病远离我。
3.不买包装不完整、标示不明的食品,不吃隔餐食品、牛奶。
4.购买眼睛、鳞片明亮有光泽、肉质有弹性、无腥臭味的鱼;呈粉红色具弹性的肉;绝不买头、脚部以及尾扇部变黑、头部快脱落的虾。
5.防交叉污染:买回家中的食物,应分类分区贮放;烹调时,生、熟食分开处理,保持餐具与食器清洁。
(三)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
1.够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不购买“三无食品”。就是没有商标的食品不能买;没有生产日期的食品不能买;没有厂址的食品不能买。天气炎热,微生物繁殖迅速,食品容易腐败变质,一旦不注意易发生食品中毒,故烹调及保存食物时应特别注意卫生,尤其是厨房环境设施卫生、个人卫生及食品原材料调理都要注意。
2.除了服药预防外,食疗也是方便可行的选择。一根白萝卜、半个橘子皮、三片生姜、两段葱白、一绺香菜,煲汤全家喝,就能够达到增强呼吸道防护能力的作用。
(四)发生身体不适怎么办?
1.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2.饮水。立即喝下大量洁净水,稀释毒素。
3.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4.用塑料袋留好呕吐物或粪便,送医院检查,以便于诊断。
5.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起皱、心率加快等),应尽快将中毒病人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五)课堂小结:
喜欢零食是孩子的天性,但往往在吃得高兴的同时却忘记要看看食品是否过期,是否变质,因此就存在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请同学们在享受零食时记住要吃安全放心的食品。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一月一次)。保持教室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第四课 预防常见传染病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传染病只是,知道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传染的途径有哪些。
2、培养学生讲究环境卫生的习惯。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
难点:了解和关注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措施,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传染病人,关心和帮助他们的生活,关怀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传染病的病因: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
交流课前调查的传染病及生活中采取的应对措施。
①观察课本上常见的几种病原体图片,说出这些病原体分别引起的疾病以及传播途径。
②列举身边常见的传染病,并分析其病因。增强感性认识。归纳出传染病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①出示图片,提示、补充、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出传染病的类型。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分析资料:
(1)①流行性感冒的起因、特点、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的途径。②肝炎的传播途径、采取的预防措施。概括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2)学生在阅读课本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身边的实例,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传染病流行三个环节的感性认识。
(3)分析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进一步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了解传染病的几种传播途径。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①观察分析课本的图片资料,归纳出几种常见的预防措施。
②结合身边的实例,分析几种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③观看并归纳出预防的措施,进行自我教育。
④观看并充分认识到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以及预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分析出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⑤提供给学生一些传染病的资料(最新报道)和播放传染病的宣传短片,对学生进行教育。
四、课堂小结:
归纳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想到的问题,以及今后注意的方面。
指导学生间的补充和交流,并鼓励他们把所说的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第五课 按章行路才安全
一、教学内容:
学习一些家居防火自护。自救知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防火安全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2.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教学重难点:树立火灾自护、自救的观念、增强安全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
1.交通运输业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那些方便?
2.如果没有交通运输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谈话:
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由于一些人重视交通安全的程度不够,它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我们应该发挥交通运输积极的方面,克服不利的因素,让他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二)行路安全最重要
1.学生看课本案例。提问: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2.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3.教师小结:安全行路很重要。只有遵守交通规则,留心路面情况,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使我们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三)行路规则
1.让学生看课本,了解行路的规则及各种交通标志。
(1)走人行道
行人必须在人行道上走,在没有人行道的路上,要靠右侧的路边行走。人车各行其道。
(2)让学生阅读特别提示,了解安全行驶还应注意些什么。
2.不翻越护栏
学生阅读课本案例了解跨栏的危害
3.不踏入禁区
高速公路、机动车道和施工路段都是禁止人通行的。千万不能贪图方便而踏入禁区。学生读课本,了解踏入禁区的危害。
4.学生介绍文明乘车方面的资料。
5.学生介绍在街头实地调查车辆和行人违犯交通规则的情况。
(四)师生小结:
提问:
今天你学到了那些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
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由于一些人忽视交通法规,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我们应该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发挥交通运输积极的方面,克服不利的因素,让他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第六课 电老虎 乖乖虎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时会遇到触电危险,知道生活中规范的用电行为,要防止受到伤害。
2.知道触电会直接威胁人的生命,明白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3.知道触电后的一些基本的急救措施。
4.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更加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知道触电会直接威胁人的生命。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电对人的伤害
触电是指人体触及或靠近带电体,使人体成为电路的一部分或形成电弧波、闪击放电的现象。因为人体组织有60%以上是由含有导电物质的水分组成,故人体是电的良导体。电击触电会引起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呼吸困难、血压异常、昏迷、心率不齐等,严重时会引起窒息、心室颤动而导致死亡。电伤触电对人体造成局部伤害,电气火灾可使人烧伤或烧死。因此,触电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2. 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
(1)电气设备安装不合理,多数存在装置性违章现象。
(2)缺乏安全用电意识,安全用电知识欠缺。如在线路下盖房、打井;在电线上晾晒衣服;用电捕鱼;带电维修开关或带电装拆灯泡等。
(3)不遵守安全工作制度。如工作人员在检修用电设备时,违反规程,擅自拉合隔离开关;在没有确认现场情况下,用电话通知或约时停、送电;在工作现场和配电室不验电、不装设接地线、不挂标示牌等。
(4)对电气设备维护不及时,设备带病运行。如外壳带电;电杆严重龟裂,导线老化、松弛等都是导致触电事故的诱因。
(二)如何防止触电事故
1.防止触电的注意事项是:
(1)湿手不要接触或操作电气设备;
(3)不能接近、触摸电源和电器;
(4)不要用湿布触摸、擦拭电器外壳;
(5)不要在电线上晾衣服或悬挂物体,或将电线直接挂在铁钉上;
(6)不得在配电房、变压器周围逗留,更不能攀爬变压器;
(7)不得把其他物体抛向变压器及配电房内;
(8)不得乱动电气设备;
(9)发现绝层损坏的电线、灯头、开头、插座要及时报告,请电工检修,切勿乱动。电工对消除以上安全隐患要及时不得推脱。
2.正确使用家用电器
由于家用电器经常与人体接触,应该特别强调安全用电,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首先,在使用家用电器之前,应该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并严格地按照要求去做。如检查铭牌上所标的电压与电源电压是否相符,检查电源引线的绝缘层及插头有无损坏。又如说明书中要求接地的电器,应尽量做好接地,并经常检查接地性能。一般来说,象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电熨斗及电吹风等家用电器,都要求使用三孔带接地线的电源插头、插座,以防漏电伤人。
其次,要熟悉一定的用电知识,重视安全要求。如选用合适的保险丝并用保护罩保护;避免电器水湿、受潮或撞击;发现使用中的电器有异常迹象(如怪声、焦味、冒黑烟等)应立即拔下插头,停止使用;若不熟悉电气知识,缺少经验,不要随便拆修家用电器,尤其不能在使用中拆开零件,应请专业人员检修。
另外,最好不要多种家用电器共用一个电源插座,以防接触不良或短路、超载等,对长期不用的电器,除关掉电源开关外,最好拔下插头,也不宜带电移动家用电器。
(三)触电后的应急方法
发生触电事故时,在保证救护者本身安全的同时,必须首先设法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然后进行以下抢救工作。
1.解开妨碍触电者呼吸的紧身衣服;
2.检查触电者的口腔,清除口腔的粘液,取下假牙(如果有的话);
3.立即就地进行急救。
3.保持现场有足够的照明和保持空气流通;
4.向领导报告,并请医生前来抢救。
(四)小结:
我们应该关注用电安全,了解和掌握安全用电常识,安全使用各种家用电器,确保自己在用电过程中不发生危险。
第七课 让游戏更开心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校内安全的重要性,知道在校内应注意哪些情况 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应该怎样去防范。
2.知道在课间活动中要按顺序、守规则。
3.能用正反事例说明课间活动要守秩序。
4.使学生明白在学校我里参加游戏、运动、劳动等活动也会有 一定的不安全因素,要防止危险的发生。懂得课间活动守秩序,大家才能愉快又安全。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生知道校内活动守秩序应该怎样做。
三、教学过程: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可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可请学生举手,让学生在思考中意 识哪些事在楼梯上是不能做的。)
(1)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
(2)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
(3)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
(4)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
(5)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
(6)上下楼靠右行。
小结: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 守秩序,语言文明。
2.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1) 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 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3)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4)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小结:学校安排在两节课之间休息10分钟是想让同学们休息一 下,上上厕所、喝点儿水;也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换换 脑筋,以便下一节课能精神饱满地学习。大课间设置的目的是让同学能一天有足够的活动时间。
3、同桌互相说说:你知道课间应注意些什么吗?
4、教师小结:
课间活动的时间短,全校同学同时活动,人很多,因此,大家都 要守秩序。按顺序走出教室是课间活动守秩序的第一个要求。
第八课、游泳别大意
一、教学目标:
1.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防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知道每一个学生(包括公民)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生命安全高于天,父母给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是游泳别大意。
(二)新授
1.学生讨论:在游泳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分组讨论以后,教师进行总结:游泳要严格遵守“四不”。在网上搜集学生发生溺水而导致死亡的事故,然后组织学生共同分析发生溺水事故的原因。
2.教师总结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3.溺水的急救:
(1)发现溺水者如何将其救上岸。
教师进行详细讲解:方法一: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方法二:若没有救护器材,可以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为什么?)然后拖运。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未成年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
(2)如何开展岸上急救。
教师详细讲解急救步骤:
第一步:当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立即将其口腔打开,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及其他异物。如果溺水者牙关紧闭,要从其后面用两手的拇指由后向前顶住他的下颌关节,并用力向前推进。同时,两手的食指与中指向下扳颌骨,即可搬开他的牙关。
第二步:控水。救护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到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住他的头部,使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他的背部,这样即可将其腹内水排出。
第三步:如果溺水者昏迷,呼吸微弱或停止,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通常采用口对口吹气的方法效果较好。若心跳停止还应立即配合胸部按压,进行心脏复苏。
第四步:注意要在急救的同时,要迅速打急救电话,或拦车送医院。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教师小结:
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堂安全教育课,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防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