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俗调查报告.docx
《2022年俗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俗调查报告.docx(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俗调查报告年俗调查报告1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体会春节期间的喧闹氛围,感受人们对美妙生活的热情追求。2学生能够知道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同时了解一些有关春节的习俗。3学生能初步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春节的探究活动。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孩子们一年中最盼望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了。但他们对于与年相关的社会常识还缺乏相应的了解。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由于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佳节,每到这一盛大节日来临之际,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会以自己的方式来庆祝春节,迎接新年。孩子们身处其中,乐在其中,吃年夜饭,守岁,走亲访友,收压岁钱种种习俗,使孩子们充分
2、感受到了这一快乐喜庆的节日氛围。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充分感受春节的喜庆快乐,了解一些有关春节的习俗,学习礼貌待人、文明进餐,并留意节日期间的平安。教学难点是在教学活动中了解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感知春节与元旦的不同,并树立平安意识。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老师可从查日历入手,让学生通过看录像、谈年夜饭等生动形式,了解与年有关的学问。结合春节燃放鞭炮、参与庙会等活动,教给学生一些平安小常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要就事论事,而是应侧重在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和各地过新年的风俗,激发和培育学生对节日文化的爱好。增长学生的社会生活常识,了解民风民俗。使学生乐于参与有
3、意义的节日活动,并能以自己的方式爱亲敬长,留意节日平安。三、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重点是感受春节的喜庆快乐,知道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一些有关春节的习俗。2教学难点:难点是感知春节与元旦的不同,体会春节期间的喧闹氛围,感受人们对美妙生活的热情追求。四、教学打算1。老师打算:打算相关年俗饰品,制作教学课件。2。学生打算:搜集有关春节习俗的资料。五、教学过程活动一 日历上找春节1。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元旦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我们中国还有自己传统的,最隆重、最盛大的一个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播放动画:小兔贝贝迎春节。swf2。提问:那么今年春节是哪
4、一天呢,你们有什么好方法找一找吗?(1)查查日历,找找今年的春节是从哪一天起先的。(老师出示当年的挂历或台历。)(2)找不同:元旦和春节在日历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3)小结:元旦是公历新年的第一天,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新年;春节是我国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是中华民族的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出示图片:元旦。jpg,春节。jpg3过渡: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迎接春节的到来!(出示课题:迎新春)活动二 喜气洋洋过春节1。提问:同学们,人们又把过春节称为过年,你们知道“年”的来历吗?谁能讲一讲。2。交谈:让我们一起看看有关年的传闻吧!播放动画:年的传闻。swf3。小结: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隆重的节日。
5、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4。提问:你们喜爱过年吗?为什么?(板书:欢高兴喜过春节)全班沟通。( 让学生畅所欲言,与同学一起共享自己最兴奋、最难忘的过年经验。)5。小组沟通: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请你和小组里的同学们说一说吧!6。共同沟通:(1)提问:春节前你们家里都做了哪些打算怎么布置家里的环境的?出示图片: 扫房。jpg,拆洗窗帘。jpg,选购年货。jpg,挂中国结。jpg,剪窗花。jpg,写对联。jpg,打算年夜饭。jpg,贴窗花。jpg,贴“福”字。jpg,贴对联。jpg,过年了。jpg小结:春节前,家家户户都起先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买年货,粘贴春联、“福”字
6、、窗花等把家里布置一新,全国各地都洋溢着欢高兴喜、干干净净迎新春的快乐气氛。追问:你知道为什么要贴对联、“福”字吗?出示图片:贴对联和福字。jpg追问:窗花上都有什么图案?有什么寓意?出示图片:窗花1。jpg,窗花2。jpg,窗花3。jpg,窗花4。jpg小结: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出大红的对联、“福”字,窗花贴在门上、窗上,为节日增加了喜庆的气氛,同时还寄予着人们对美妙生活的憧憬和祝愿。(2)提问:你和你的家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呢?出示图片:包饺子。jpg,团聚饭。jpg,熬夜守岁。jpg,看春晚。jpg,串门拜年。jpg,压岁钱。jpg,放鞭炮。jpg小结:春节来了,每家
7、每户欢高兴喜过春节,吃年夜饭、放鞭炮、熬夜守岁、看春节联欢晚会、拜年、小孩子还能收到压岁钱,多有意思呀!播放视频:春节。wmv7。(1)提问:在你生活的四周还有哪些迎接新春的活动呢?全国各地的人们是怎么庆祝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播放动画:庆春节。swf(2)交谈:各地方各民族还有哪些庆祝形式呢?我们接着观看。我们先来看一看塔子山的灯会。播放视频:塔子山灯会。wmv成都有哪些庆祝活动,我们来看一看。播放视频:成都大庙会。wmv彝族人民怎么庆祝春节呢?看!播放视频:彝族歌舞庆春节。 wmv(3)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从中感受春节的喜庆。) 小结:这就是喜庆、喧闹的春节,这
8、就是蕴含美妙祝愿的春节,它是全世界中华儿女共同的节日!每当春节来临全国各地各族人民都会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旅居海外的华人也用自己的方式庆祝这个最隆重的节日。(板书:欢高兴喜过春节)8。交谈: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寄予着人们对美妙生活的祝愿,请你跟着读读这首描写春节的古诗吧!播放动画:元日。swf9。 小结: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在春节期间人们用各种形式来庆祝,对中国人民来说这是一年中过得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它寄予着人们对将来新的希望和美妙的愿望。六、板书设计迎新春欢高兴喜过春节欢高兴喜过春节(第2课时)“年夜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体会春节期间的喧闹氛
9、围,感受人们对美妙生活的热情追求,感受亲情的温馨和美妙。2。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年夜饭的习俗,知道用餐时的基本礼仪。3。学生能够从与家人打算年夜饭的活动中,学会分担家务劳动;从与家人共进年夜饭的活动中,学习礼貌待人、文明进餐。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孩子们一年中最盼望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了。但他们对于与年相关的社会常识还缺乏相应的了解。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由于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佳节,每到这一盛大节日来临之际,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会以自己的方式来庆祝春节,迎接新年。孩子们身处其中,乐在其中,吃年夜饭,守岁,走亲访友,收压岁钱种种习俗,使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这一快乐喜庆的节日氛
10、围。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年夜饭的习俗,知道用餐时的基本礼仪。教学难点是学生能够体会春节期间的喧闹氛围,感受亲情的温馨和美妙。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要就事论事,而是应侧重在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和各地过新年的风俗,激发和培育学生对节日文化的爱好。增长学生的社会生活常识,了解民风民俗,使学生乐于参与有意义的节日活动,并能以自己的方式爱亲敬长,留意节日平安。三、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重点是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年夜饭的习俗,知道用餐时的基本礼仪。2。教学难点:难点是学生能够体会春节期间的喧闹氛围,感受亲情的温馨和美妙。四、教学打算1。老师打算:打算相关年俗饰品,制作教学课件。2
11、。学生打算:搜集有关春节习俗的资料。五、教学过程活动一 年夜饭中的饮食文化1。谈话: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过年的喧闹与喜庆,了解了好玩的年俗文化。大年三十的晚上,全家人会聚集在一起,要进行一项重要的春节活动,知道是什么吗?(1)出示图片:年夜饭1。jpg,年夜饭2。jpg,年夜饭3。jpg,年夜饭4。jpg(2)小结:年夜饭又称团聚饭, 是农历除夕每年最终一天的一餐,这一天人们打算除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出示课题:年夜饭)(3)播放音频:合家欢。mp32。提问:吃年夜饭时,你家里常常做些什么菜?(1)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做这些菜,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学生沟通课前向家长了解到的春节饮食文化,
12、引导学生探究、了解本地的春节饮食风俗。)(2)小结:过春节时,每个家庭都有自己传统的特色食品,每种特色食品都有美妙的含义,代表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祝愿与美妙愿望。3。提问:你知道其他地区的人们过年还吃些什么吗?(1)出示图片:鱼。jpg小结:鱼是年夜饭里必不行少的菜肴,因为“鱼”与“余”谐音,所以这道菜预示着年年有余。(2)出示图片:橘子。jpg小结:在广东话中“橘”和“吉”谐音,吃橘子有大吉大利的寓意,同时橘子的颜色金灿灿的,有财运亨通的美妙愿望。(3)出示图片:饺子。jpg提问:春节期间,都什么时候吃饺子吗?人们还会在个别饺子里包上什么? 小结:北方人在春节期间最爱吃饺子,饺子的形态多么像元宝
13、,吃饺子寓意着招财进宝。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人们还喜爱在个别饺子里包上钱币,谁吃到了,表示来年会财源滚滚,有的包上花生,表示会长寿,有的包上糖块,表示甜甜蜜蜜。到了初五早上,人们也会吃饺子,俗称“破五的饺子”。(4)出示图片:年糕。jpg小结:年糕的“糕”字和“高”谐音,它寓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一年更比一年美妙。(5)出示图片:肉圆。jpg,汤圆。jpg小结:肉圆和汤圆的形态都圆圆的,包含着一家人团团聚圆的意思。(6)出示图片:八宝饭。jpg小结:八宝饭的味道甜甜的,寓意着人们的生活甜甜蜜蜜。(7)出示图片:
14、花生。jpg小结:花生又称“长生果”,吃花生寓意着多福多寿。4。小结:这些春节美食蕴涵着人们的美妙愿望,预示着来年的华蜜,在春节这个传统节日里,表达了人们对华蜜生活的憧憬。(板书:美妙愿望)活动二 年夜饭的礼仪1。模拟体验活动:我帮妈妈做些什么。(1)老师(老师戴上“妈妈”头饰)扮演妈妈:妈妈要做年夜饭了,你能帮我做点什么呢?(2)学生思索沟通。(预设:摆放碗筷、放好桌椅,择菜、洗菜,递佐料、端凉菜)(3)模拟表演:你能帮助妈妈做些什么,上前来演一演。(板书:爱劳动)2。提问:我们吃年夜饭时,要留意什么呢?(1)出示图片:入座。jpg提问:你们家吃年夜饭时,座位是怎么支配的?爷爷奶奶应当坐哪儿
15、?谁来表演一下。小结: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时,要请爷爷奶奶等年纪大的长辈先坐,坐上位,然后要按长幼等级分坐。正式吃之前,还可举杯祝愿长辈,共庆新年欢乐。(2)出示图片:饭桌上1jpg,饭桌上2jpg小组探讨:哪个小挚友做的对?哪个小挚友做得不对?为什么?提问:还有哪些礼仪须要留意的呢?小结:在饭桌上,我们应先等长辈起筷后才动手夹菜。好吃的东西不独吃,大家一块儿吃。自己想吃的菜不在跟前,要请人帮助夹并表示感谢。吃饭咀嚼时不发出声音,要端起碗吃。这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表现。春节期间好吃的东西多,不能暴饮暴食,以免得肠胃病。(板书:讲文明 有礼貌)3。交谈:让我们听听这首儿歌怎么说的吧!播放音频:年夜
16、饭。mp3 同时播放图片:年夜饭5。jpg, 年夜饭6。jpg, 年夜饭7。jpg, 年夜饭8。jpg, 年夜饭9。jpg, 年夜饭10。jpg, 年夜饭11。jpg, 年夜饭12。jpg, 年夜饭13。jpg, 年夜饭14。jpg活动三 祝愿传心愿1。谈话:过年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在这一天,无论是远在外地的,还是近在本地的;无论是工作的,还是在外求学的;无论是身居要职的,还是一般的老百姓,他们都会想方设法回家过年,与亲人团聚,吃一餐团团聚圆的年夜饭。所以年夜饭又叫团聚饭。2。提问:今年年夜饭时,你们家里人都到齐了吗?谁没有回来?为什么?3。提问: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呢?出示图片
17、:打电话jpg,网络jpg4。总结:今日咱们不仅感受到了春节的欢乐、年夜饭的温馨,还懂得了在家年俗调查报告2我是一个地道的东北的姑娘,生活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十几年,起初,对于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并不在意,但是,自从在外求学才发觉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人文风俗,特殊是年俗更是差强人意,南北地区差异尤为明显。例如南部地区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饺子,初一不拜年也不走亲戚,统统等到大年初二才进行。四川地区大年三十不吃饺子而是吃汤圆还有他们自制的火锅。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为各地区的不同风俗文化才勾画出了一副多姿多彩的民族画卷。下面是关于东北地区的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在东北,过年时有许多习俗,例如
18、贴春联,挂灯笼,吃饺子,吃团聚饭东北一带过年流传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烛,广陈供品,依尊卑长幼,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辞岁。随后,实行家宴,长辈中坐了上首,晚辈们团团而坐,取“阖家团聚”之意。饭果必要丰富,让人有充溢感,预示来年丰衣足食,事业旺盛。这顿饭是对年饭的首次品尝,可以荤素一起上,通常必有红烧肉,炖羊肉,米粉肉,红焖肘条,元宝肉,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鸡冻儿,鱼炼儿,猪肉炼儿,豆儿酱,豆腐,芥末墩儿,辣芥末,炒酱瓜儿等年禧套路菜。消遣中佐以鲜果,糖果,干果,炒红果,蜜饯海棠等,边吃边玩,尽情享受,直至“接神”。最终,全家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聚饺子”。在百十个饺子中,
19、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谓之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主一年诸事顺遂。现在东北人过年,仍旧保留着很多古老的传统习俗。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里禁忌剪头发,剪头发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有好处。新春正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有人讲假如新春期间做个媒,这不喜上添喜吗?但是在东北地区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我倒霉的意思,所以正月里禁止做媒。同时新正月里也不允许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祥瑞的预兆。一个正月到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不留意就会中招。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运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在我们这的新春期间,对
20、天气状况也特别关注,假如初一至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盛,反之灾祸不断。就这样的一些年俗好像成为人们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充溢了信念和美妙的希望。在东北地区的正月期间饮食也有着丰富的含义,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假如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粮食满仓。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会财源滚滚,兴盛发达。初七被称为“人七日”这一天吃面条预示着新的一年里大人小孩身体安康无病痛无灾患。这些在简洁不过的年俗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希望。如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肯定要吃
21、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祥瑞之意。此外,东北人在初五这天肯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要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趋灾避邪之意。一家人吃过年夜饭后,通常还有一个习俗:吃冻梨。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风味。最常见的是冻梨和冻柿子。据了解,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在北方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的时候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干脆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足够。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酸,消
22、退油腻,正月里不剪头,剪头会克死舅舅,所以东北人很忌讳这点,没有人会在正月里剪头,但是反之在二月二,“龙抬头”这表示着二月初二这天人们剪头就会很吉利,所以在这一天都会争相剪头,讨吉利。并且,在东北,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有这样一个说法,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不扫地,就是不愿将好运气,财气扫走,所以只有等着到了初三才可以扫地。除此之外,拜年是东北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妙祝福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着拜贺新年,包括向长着叩头施礼,庆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愿长辈健康长寿,
23、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打算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新年欢乐”等祥瑞话,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探望或相邀饮酒作乐。这些简洁的年俗,在人们不知不觉的遵循它的时候,也就产生了对将来美妙生活的一种憧憬,由此产生动力去创建生活创建华蜜。此次始终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来讲,在没做这个调查报告之前,已经将其抛弃殆尽,因此这次调查报告也是对自身对待风俗文化看法的一种修正。同时系统的搜集了东北地区乡村年俗的信息,把我们这朴实的年俗文化变成文字,以此来激发更多的人,去关注年俗,关注身边的一般文化,捍卫乡土文化,避开文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调查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