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晚秋》学案.doc
《《长安晚秋》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安晚秋》学案.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津中学高二语文学案 长安晚秋 编者:原改叶 李娟娟 审稿人:周会平 编号【学习目标】 1、体会景物描写的层次感。 2、体会晚唐诗人凄清的情感基调。 3、理解诗人的羁旅愁思。 一、 资料链接诗人名片赵嘏,生卒年不详,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市)人。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后回江东,安家于润州(今江苏镇江市)。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与杜牧友善,杜牧极为赞赏他的“长笛一声人倚楼”,因此人称“赵倚楼”。存诗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他的七言律诗清圆
2、熟练,颇多佳句。有渭南诗集。二、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他们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由此触发灵感,写下诗篇,就叫做羁旅诗 。 羁旅诗通常表现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与向往。这些感情是人类亘古相通的,容易引起共鸣,所以羁旅诗大多浅显易懂。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对照注释,自由朗诵。 2、学生默读诗歌,结合课文注释疏通诗歌内容。3、 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4、 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 四、文本探讨1、首联“凄凉”二字有什么作用?2、颔联两句诗历来被传为佳句,试分析其妙处。 3、 颈联用了何种修辞?“紫菊”、“红莲”这两意象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4、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小结: 上面三联所写清晨的长安城中远远近近的秋色,无不触发着诗人孤寂怅惘的愁思;末联则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安晚秋 长安 晚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