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说明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说明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说明 .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小学)考试说明.考试性质浙江省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参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 结合面试情况,从教师应有的知识水平、教育技能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学、 心理学和教育政策法规三个部分。原则上教育学和心理学大约各占 40%,教育政策法规约占20%。考试要求有三个方面: 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
2、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是什么和为什么;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教育、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识记1.教育、 教育学的概念。2.教育的基本要素。(二)理解1.教育的本质和起源。2.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3.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和 特点。4.国内外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观点与评价。5.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6.教育学的价值。7.当代教育的特征和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三)运用1.“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2.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
3、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3.运用相关教育理论,评析当前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二、教育目的与教育基本规律(一)识记1.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的;教育先行;人的发展。2.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小学阶段培养目标。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二)理解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2.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4.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5.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关系。6.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三)运用1.能够根据教育目的的相关理
4、论,联系实际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做出评析。2.能够运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评析相关教育现象。3.能够根据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关系,科学分析当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三、学校教育制度(一)识记1.教育制度的概念与构成,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与类型。2.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戌学制。3.义务教育、终身教育。4.学校概念及其基本性质。(二)理解1.教育制度的特点,学制确立的依据。2.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和趋势。3.学校产生、发展的历史。4.1949 年以来我国的学制改革。(三)运用1.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问题。2.能够运用终身教育的理念规划与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3.能够
5、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四、教师与学生(一)识记1.教师的职业角色、职业特征。2.教师专业发展及其阶段和途径。3.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4.学生群体的类型、特征及作用。 (二)理解1.教师职业及中国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2.师生观、学生观、教师观的变迁与发展。3.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4.教师劳动的特点。5.教师的权利和义务。6.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三)运用1.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目标,能够对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进行规划。2.能够根据对教师及学生地位的认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五、课程(一)识记1.课程、课程开发等概念。2.课程的
6、基本类型。3.学科课程论、活动课程论等课程基本理论。4.课程文本的三种表现形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5.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二)理解1.课程的不同内涵。2.课程与教学的关系。3.课程开发的基本取向。4.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5.三级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6.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7.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8.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实施状况。10.课程开发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三)运用1.把握学校课程改革的现状、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2.能够进行校本
7、课程的开发。3.能基于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比较,评析课程整合的实践。六、教学(一)识记1.教学的概念、任务与意义。2.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3.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二)理解1.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联系与区别。2.教学过程应处理好几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3.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课堂教学的基本阶段。4.国内外知名的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暗示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5.小学常用
8、的教学原则。 6.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7.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与变革;班级授课制的特点、优点与局限性。8.教学评价的类型、原则与方法;当代教学评价的改革。 (三)运用1.运用教学规律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2.在教学过程中能自觉运用适当的教学原则,采取多样综合的教学方法有效完成教学目标。3.根据教学组织形式的相关理论,提出改进班级授课制的策略。4.综合运用相关理论,结合实际设计一节课的完整教案。七、学校德育(一)识记1.德育的概念、 任务与基本内容。2.道德与品德的区别与联系。3.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9、-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 (二)理解1.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基本要素与一般规律。2.德育的途径及其具体的组织形式。3.国内外知名的德育模式: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集体教育模式。4.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5.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三)运用1.运用德育规律分析德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2.在德育过程中能自觉运用合适的德育原则和方法实现德育目标。3.运用德育相关理论分析当前学校德育出现的新问题,探求有效的解决方案。八、班主任工作(一)识记1.班集体概念、班主任概念。2.班主任的地位作用、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二)理解1.班级管理的功能和
10、目的。2.班集体的特征与发展阶段。3.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3.班主任领导方式。4.班主任工作的内容。5.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三)运用1.运用班主任工作基本理论,分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能设计、指导、开展班级活动。3.联系实际,分析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养。4.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好学生的操行评定工作。5.能协调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九、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一)识记1.教育研究的内涵、性质、类型。2.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 (二)理解1.教育研究发展趋势。2.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3.掌握教育研究中收集资料、 分析资料的方法和手段; 掌握叙事研究、 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等质
11、性研究方法。4.了解国外教育改革背景和趋势。5.理解国内教育改革的历史、现状和背景;了解国内近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和具体进展情况。(三)运用1.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我国教育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2.能够运用各种教育研究方法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第二部分 心理学一、心理学概述(一)识记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2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3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二)理解1心理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2心理的生理基础。3心理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三)应用1能够结合教育实际阐述掌握
12、心理学知识对于教育工作的意义。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二、认知过程(一)识记1感觉的相关概念,感觉分类。2知觉的相关概念,知觉分类,观察与观察力。3注意的相关概念,注意分类和注意品质。4记忆的相关概念,记忆分类,记忆过程,遗忘的概念、分类与原因,记忆品质。5思维的概念,思维种类,思维品质。6问题解决的概念。7表象的概念,表象的分类,表象的特点。8想象的概念,想象的分类。9言语的概念,言语的分类。(二)理解1感觉的规律。2知觉的基本特征,感觉与知觉的关系,观察的方法与要求。3影响注意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分配、注意转移的条件,注意的理论。4影响记忆过程的因素,遗忘的规律,
13、影响遗忘的因素。5思维的过程,创造性思维的特征,问题解决的过程和影响因素。6. 表象的特点,表象的作用。7. 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形成的条件,幻想的特点,创造想象对活动的意义。8. 言语的感知、理解与表达。(三)应用1感知觉的规律提高教学中的应用。2观察力的培养。3运用注意规律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4运用记忆和遗忘规律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5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力的培养。6想象能力的培养。7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三、情感和意志过程(一)识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1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及其关系,情绪与情感的种类,
14、情感的品质。2意志的概念与特征,意志品质。(二)理解1情绪与情感的功能, 情绪的理论。2情绪与身心健康。3意志行动的过程, 动机冲突。(三)应用1消极情绪的调节,积极情感的培养。2意志力的培养。四、人格心理(一)识记1人格的概念与特征,人格的结构。2需要的概念,需要的种类。3动机的概念,动机的种类。4气质的概念,气质的神经基础。5性格的概念,性格的类型。6智力与创造力的概念,智力与创造力的结构。 (二)理解1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2动机的功能。3气质类型的特点。4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5智力结构理论,多元智力理论。6影响智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智力与创造力的测量。(三)应用1学生优良人格
15、的培养。2根据学生气质与性格特征进行因材施教。3学生创造力的培养。4多元智力理论对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意义。五、儿童心理发展(一)识记1发展的概念 ,个体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及年龄特征,关键期。2认知结构、认知发展、最近发展区、图式、同化与顺应、元认知等概念 。3人格发展、社会性发展、道德发展、对偶故事法、道德两难法、品德不良等概念。 (二)理解1人生全程发展观, 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2关键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3认知发展的理论。4人格形成与发展的理论。5品德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品德不良形成的原因。(三)应用1根据心理发展的特征进行教育。2根据认知发展理论促进儿童的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说明 2022 浙江省 中小学教师 录用 考试 教育 基础知识 说明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