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浅析微时代网络涉腐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浅析微时代网络涉腐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浅析微时代网络涉腐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析微时代网络涉腐舆情的应对与处置2013 年 05 月 02 日 13:14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推荐朋友 打印本稿 字号大 中 小 (江西瑞昌市纪委,江西瑞昌332200)摘要 随着互联网微时代的到来,网络涉腐舆情频频考验纪检监察机关的应对处置工作。近年来,网络反腐、微博反腐蔚然成风,网络已经成为公众参与反腐的主要途径。面对微时代背景下网络舆情表现的复杂性、直接性、 互动性以及突发性等特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工作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因此, 当前纪检监察机关如何科学应对网络舆情,对于做好微时代背景下的网络反腐工作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本文从当前微时代背景下网络舆情发展现状着手,分析纪
2、检监察机关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关键词 互联网微时代网络舆情反腐倡廉中图分类号 D632.8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互联网正以超乎想像的发展速度与规模,日渐成为当前思想文化信息的重要“集散地” 。同时,网络舆情也已随着微时代的迅速兴起,在群众中的影响日益增强。因此,当前形势下,如何积极科学应对网络舆情,使之转化为助推反腐倡廉工作的“正能量”,成为当前纪检监察机关面临的一项崭新而又严峻的课题。一、微时代网络舆情发展现状概述(一)我国互联网发展规模现状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发布的第3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止 2012 年 12 月底,我国网
3、民规模已达5.64 亿,其中手机网民数量为4.2 亿,占网民总数的74.5%,互联网普及率达42.1%;我国微博用户达3.09 亿,其中手机微博用户达2.02 亿,占微博用户的65.6%。网民的互联网沟通交流方式发生明显变化,微博快速崛起,中国互联网发展已进入了全新的“微时代”。(二)微时代网络舆情现状及特点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着较强影响力和倾向性的言论观点。这些言论和观点主要在论坛、微博以及对新闻的跟帖、转帖实现并逐渐加强。 微时代网络舆情表达方式更加快捷、信息更加多元, 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微时代下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1.复
4、杂性。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加之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网民发布的内容较为广泛,往往鱼目混杂。2.直接性。通过微博、论坛、新闻点评和网站等,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尤其是手机网民的增加,使得舆情发布、传播更加方便快捷。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3.互动性。 1 网络事件之所以能成为舆论焦点,就在于网络本身开放式的环境,让大范围、
5、大规模网民能通过网络进行互动,从而快速推动网络事件白热化,给应对工作产生了巨大冲击。4.突发性。 2透过众多网络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舆情发生之初并不起眼,几乎没有任何征兆,然而却在短时间内在一定范围形成巨大舆论力量,引发网络舆情危机。二、微时代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 “三不”导致网络舆情应对积极性不高思想认识不够、敏感意识不强、主动意识不足首先, 对网络舆情工作认识不够,将舆情信息工作与纪检监察其他业务工作相分离,就办信而办信, 就查案而查案, 对可能引发的网络热点缺乏足够认识,对网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缺乏预判能力。其次,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研究分析少、工作部署少、检
6、查落实少,往往事件在网上热炒,形成社会热点、焦点话题了,才去应对。2012 年 8 月 7 日,安徽省庐江县的 “艳照门”事件在互联网上呈现了大尺度、广范围的传播趋势,虽然最后证明该事件与庐江县无关,但是一个由传言构成的舆论场却把庐江县“拉下水”。在此过程中,由于应对网络舆情的被动,使得该县深陷于舆论漩涡之中。(二) “三少”导致网络舆情应对系统性不强缺少监控技术、缺少引导机制、缺少应对预案当前纪检监察机关处理网络涉腐舆情大多仍采取传统的办案程序,按常规调查方式进行调查, 处理手段上不能适应微时代网络舆情的特点。此外,以江西省为例,目前江西纪检监察系统的舆情监控多依托网络监管部门,尚无自主研发
7、的专门舆情监控信息系统,舆情信息搜集工作难以实现自动发现、归类、汇总、 统计和热点话题的精确定位、自动预警以及有关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同时,纪检监察机关处理网络舆情缺乏科学有效的引导机制和应对预案,对网民关心的话题、事件回应滞后,疏导网民情绪的意识和手段还有待改进。2012 年 4月 5 日,一则题为 河南漯河市一房管局副局长持枪殴打记者的视频在各大论坛和微博上疯狂传播, 引发网友热议。事件初期,漯河市政府第一时间没有发出官方声音,使得网民质疑声音高涨,政府陷于被动。随着事件的发展,漯河市政府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积极公布事件的处理进程,有效地化解了网友的猜疑。(三) “三无”导致网络舆情应对专业
8、化不足没有专门机构、没有专职人员、没有专项资金 3 首先,没有专门机构。 目前我国各地区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大多由纪委内设部分科室协同“兼职”负责,从实际效果来看,往往缺少统一部署、统一调配,在网络舆情的研判处置上会出现滞后推诿现象,不利于“网络情绪”的及时回应和疏导。专门机构缺乏从另一个方面也导致舆情监测处置专职人员缺乏。纪检监察机关网络舆情工作基本上都是兼职,大多都以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主,把网络舆情工作作为“副业”,加之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业务培训,从而导致网络舆情工作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再次,没有专项经费。网络舆情工作在大多数地区往往流于形式,尤其是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在经费支出中几乎没有列出用
9、于网络舆情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 的开支。三、关于如何科学应对处置网络涉腐舆情的建议近年来, 借力中央高层惩治打击腐败所展示的决心,网络反腐、 微博反腐蔚然成风, “表哥” 、 “房叔”、 “房妹”等,一个个官员因网络举报而落马。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第12 次联合调查显示,68%的网民最愿意通过网络曝光的方式参与反腐,其中87%的网民会选择匿名举报。 网络反腐已经成为大多数网民参与反腐的主要途径,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浅析微时代网络涉腐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2022 浅析 时代 网络 舆情 应对 处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