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温病学病例分析题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温病学病例分析题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温病学病例分析题 .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病例 1 张某,男性, 48 岁,工人。病史:患者于1976 年 2 月 13 日起病,开始见发热,恶寒,头痛,咽痛,伴恶心呕吐两次,呕吐物为饭粒及胃液,诊其舌边尖稍红,苔薄白,脉浮略数,。2 月 18 日发热增高, 体温达 39.5,并见心烦, 口渴,便秘,尿黄,舌质较红,苔薄白而干,脉弦数。2 月 21 日发现神志不清,不语,间有烦躁不安,发热在 37.838.5之间,以下午及夜晚偏高,舌质降,苔少,脉弦细数。证型:风温,热入营分病机:主要为热郁营分, 营阴受损, 心神被扰。 热郁营分, 则身热夜甚, 舌红降。营阴受损,则咽干不甚渴,脉细数。热邪入营,心神被扰,则心烦燥扰,谵语。治法:透热
2、转气方药:清营汤(犀角,生地,玄参,竹叶,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病例 2 赵某,女性, 12 岁,学生。于 1978 年 2 月 11日下午,因高热,头痛,剧烈呕吐一天,由急诊入院。 病史:患者于两天前, 中午放学回家后, 出现发热, 头痛,微恶寒,心烦,口渴等症,曾在某医院诊治,效果不显,今晨各症加甚,呕吐频频,下午由其父送来急诊。入院时检查摘要:体温40o C,脉搏 120 次/分,呼吸30 次/分,血压 110/80mmHg,神志尚清,肌肤可见红色斑点,颈项强直,克氏征(+) ,布氏征( +) ,脑脊液混浊,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西医诊断为 “ 流脑” 。诊治经
3、过:入院后曾用青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等药物。12日请中医会诊时:患者高热烦躁,面色红赤,头痛如裂,颈项强直,汗出湿衣,肌肤发斑,呼吸气粗,口渴欲饮,呕吐时作,舌红苔黄,脉洪数。证型:春温,气血两燔引动肝风病机:邪热炽盛,燔灼气分, 则壮热,口渴。灼热营阴, 热扰心神, 则心烦躁扰,谵语。营热损伤血络,溢于肌肤,则斑疹隐隐。热毒充斥,则头痛如劈,脉洪数则为热盛之象。治法:气血两清,凉肝熄风方剂:加减玉女煎加羚羊角,钩藤病例 3 刘某,男性, 11岁。于 1979年 7 月 2 日下午,因高热两天,神昏谵语,抽搐半天入院。病史: (由家属代诉)患儿于6 月 30 日中午放学回家,为雨所淋,全身湿透。
4、回家后觉周身不适,继则发热,微恶寒,头痛,恶心欲吐,卷怠。第二天到卫生站就医(用药不详)。当晚见发热增高,身热灼手,其父即请医生出诊。当时体温40.5o C,面赤,汗出较多,烦躁不安,呼吸声粗,口渴但不欲饮,曾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大便一次色黄褐,质稍烂,小便黄短,舌红,苔黄腻,脉数有力,乃于退热剂及四环素治疗未效。7 月 2 日中午仍高热不退,并出现抽搐一次,神昏谵语,即送院就医。入院时检查摘要:体温40.2o C(腋下) ,汗多,神志不清,颈稍硬,两目时有上视, 四肢抽动较频, 面色红赤, 唇红,舌质红绛, 苔薄黄腻,呼吸声粗,喉间痰鸣,肢端稍冷,脉象弦数。证型:暑温,气营两燔病机:邪热炽
5、盛,燔灼气分,则壮热,口渴。火热上炎则头痛剧烈。热灼营阴,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热扰心神,则心烦躁扰,谵语。热伤血络,溢于肌肤则斑疹隐隐。舌降是热在营分之征,苔黄,脉数为气分邪热之象。治法:清泄凉营,解毒救阴方药:玉女煎(石膏,知母,元参,生地,麦冬)病例 4 伦某,男性, 16 岁。1980 年 8 月 21 日因持续发热七天入院。病史:患者于 8 月 15 日下午到珠江游泳,回家后感觉疲倦,不想吃饭
6、,当晚即见发热,并伴恶寒,头身疼痛,胸闷欲呕,无咳嗽,咽痛等。起病后多次到卫生院诊治,皆以 “ 感冒” ,给予复方感冒灵、银翘片、黄连素等治疗,但未见好转。近日来发热日渐增高,尤以每日下午及夜晚为甚,体温高达3940o C,无恶寒,伴汗出,汗出时身热稍减,汗出时身热又增,头痛明显,神情卷怠,四肢不欲抬举,胸闷腕胀,恶心不饥,间有腹痛,大便溏而不爽,每日13 次,口干但不欲饮,小便黄短。 8 月 21 日由门诊收入留医。接诊时,体温40.5o C,余证同前,面色淡黄,舌质红,苔黄而浊腻,脉滑数。证型:湿温,湿热困阻中焦病机:里热渐盛,热蒸湿动,则发热汗出,但湿性粘滞,不易速祛,故发热不为汗解。热
7、盛津伤,而口渴,湿邪内留,则饮不多。湿邪中阻,气机不畅,浊气不得下降,故痞满呕恶。 脾不升运, 湿浊下迫, 小肠失司,故便溏色黄, 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数,皆为湿热之象。治法:辛开苦降,清热燥湿方药:王氏连朴饮(厚朴,川连,石菖蒲,半夏,香豉,焦栀,芦根)病例 5 罗某,女性, 20 岁,地质队工人。于1978 年 9 月 14 日下午来诊。病史:患者一周前开始出现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痰少而粘,鼻咽干燥,口微渴,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 “ 感冒” (用药:复方阿司匹林,四环素,咳必清等)。经治疗,效果不显,诸症日渐加甚。接诊时:发热(体温38.8o C)干咳无痰,咳时颜面锨红,两眼流泪,间
8、有咳出带血粘痰,胸膈满痛,气逆而喘,口干唇焦,鼻咽干燥,似有火熏,渴欲饮水,烦躁不安,夜间呛咳尤甚,难以入睡,大便干结,每二至三日一行,小便短赤,舌尖边红,苔黄而干,脉数。证型:秋燥,燥热伤肺病机:肺为热灼,肺气失于清肃,则见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热壅于肺,气机失畅, 则胸满胁痛。 燥热上干, 耗伤津液, 故咽喉干燥, 鼻燥,舌边尖红赤。热灼阴伤故见心烦口渴。治法:清肺润燥养阴方药:清燥救肺汤(石膏,桑叶,甘草,人参,胡麻仁,麦冬,杏仁,枇杷叶)病例 6 赵某,男性, 28 岁,农民。病史: 1981年 4 月 12 日,外出归家后,当晚即发热恶寒,头痛,微有汗出, 心烦,口苦而渴,尿短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温病学病例分析题 2022 年温病学 病例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