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环境工程学期末试题整理题库大全.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环境工程学期末试题整理题库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环境工程学期末试题整理题库大全.docx(7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环境工程学整理考试时间: 12-29 8:00 10:00 地点:上院 112绪论与第一章 水质标准和水体净化1、水质 是指水和其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性质;水质指标 就表示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定水质是否符合要求的详细衡量标准;主要分为化学性指标、物理性指标、生物性指标;2、COD:化学需氧量的简称,指在肯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质与外加的强氧化剂(如 K2Cr2O7、KMmO4)作用时消耗的氧化剂量,结果用氧的mg/L 数来表示;BOD:生物化学需氧量的简称,指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分解的有机物由
2、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被氧化分解, 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氧量叫做生物化学需氧量,结果用氧的 mg/L 数来表示;3、常用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饮用水净水标准CJ94-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废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4、水体自净: 污染物质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学的作用,污染物质被分散,分别或分解,最终受污染的水体部分的或完全的复原原状的现象;净化机理: 1)物理过程:稀释、扩散、挥发、沉淀、上浮等;2)化学和物理化学过程:中和、絮凝、吸附、络合、氧化、
3、仍原等;3)生物学和生物化学过程: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 质,被水生生物吸附、吸取、吞食消化等过程,特殊是有机物质由于水中微生物的代谢活 动而被氧化分解并转化为无机物的过程;其次章( 1-2)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1、格栅: 格栅由一组(或多组)相平行的金属栅条与框架组成,倾斜安装在进水的渠道,或进水泵站集水井的进口处,以拦截污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及杂质;分类: 按格栅外形分:平面格栅、曲面格栅;按栅条间隙分:粗格栅 e=50-100mm、中格栅 e=10-40mm、细格栅 e=3-10mm;按清除方式分:人工清除格栅、机械清除格栅、水力清除格栅;格栅的清渣方法:1)人工清除(与水平面倾角:45o60
4、o ) :设计面积应采纳较大的安全系数,一般不小于进水渠道面积的 2 倍,以免清渣过于频繁;2)机械清除(与水平面倾角:60o70o)过水面积一般应不小于进水管渠的有效面积的 1.2 倍;2、沉淀的四种类型:自由沉淀: 悬浮颗粒浓度不高; 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 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沉淀过程中, 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发生在沉砂池中;絮凝沉淀: 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相互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集合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外形、沉速是变化的;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
5、/L 以上);颗粒的沉降受到四周其他颗粒的影响, 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楚的泥水界面;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发生;压缩沉淀: 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相互接触,相互支撑,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淀;使污泥得到浓缩; 二沉池污泥斗中及浓缩池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混凝: 一种转变胶体颗粒性质,使它们能够彼此接近并附着,从而产生较大的絮体颗粒的方法; 这一过程包括凝结和絮凝两个步骤;凝结是指使胶
6、体脱稳并凝集为微絮粒的过程;而絮凝就指微絮粒通过吸附,卷带和桥连而成长为更大的絮体的过程;原理: 1 压缩双电层作用:混凝剂供应大量正离子会涌入胶体扩散层甚至吸附层 , 使 电位降低;当 电位为零时 , 称为等电状态;此时胶体间斥力消逝 , 胶粒最易发生聚结;2 吸附架桥作用:由高分子物质吸附架桥作用而使微粒相互粘结的过程;3 网捕作用:沉淀物在自身沉降过程中,能集卷、网捕水中的胶体等微粒,使胶体粘结;其次章( 3-5)沉淀池特点与适用条件池型 优点 缺点 适用条件1. 适用地下水位较采纳多斗排泥,每个泥斗需单独设排泥管1. 对冲击负荷和温度 高及地质较差的地平流 各自排泥,操作工作量大,采纳
7、机械排变化的适应才能较强;区 2. 适用于大、式 泥,机件设备和驱动件均浸于水中,易锈2. 施工简洁,造价低 中、小型污水处理蚀厂1. 池深度大,施工困难;2. 对冲击负荷 适用于处理水量不竖流 1. 排泥便利,治理简和温度变化的适应才能较差;3. 造价较 大的小型污水处理式 单; 2. 占地面积较小高; 4. 池径不宜太大 厂1. 采纳机械排泥,运 1. 适用于地下水位辐流 行较好,治理较简洁;1. 池水水流速度不稳固;2. 机械排泥设 较高的地区; 2. 适式 2. 排泥设备已有定型 备复杂,对施工质量要求较高 用于大、中型污水产品 处理厂第三章( 1-4 )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1、废水处
8、理中的生物:1)细菌:单细胞微生物,是废水生物处理工程中最主要的微生物;2)真菌:处理某些特殊工业废水;固体废弃物的堆肥处理;3)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原生动物主要以细菌为食;其种属和数量随处理出水的水质而变化,可作为指示生物,后生动物以原生动物为食;也可作为指示生物,如轮虫;4)藻类:具有光合作用的自养型微生物,为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藻类能通过光和作用放出氧气,对污水的净化具有重要的作用;2、活性污泥: 由细菌、菌胶团、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群体及吸附的污水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组成的、 有肯定活力的、 具有良好的净化污水功能的絮绒状污泥;C:N:P=100:5:1 3、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9、法):SBR工艺的基本运行模式由进水、反应、沉淀、出水和闲置五个基本过程组成,从污水流入到闲置终止构成一个周期,在每个周期里上述过程都是在一个设有曝气或搅拌装置的反应器内依次进行的;优点: 1 工艺系统组成简洁,不设二沉池,曝气池兼具二沉池的功能,无污泥回流设备;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 耐冲击负荷,在一般情形下(包括工业污水处理)无需设置调剂池; 3 反应推动力大 , 易于得到优于连续流系统的出水水质 ; 4 运行操作敏捷,通过适当调剂各单元操作的状态可达到脱氮除磷的成效; 5 污泥沉淀性能好 , 能
10、有效地防止丝状菌膨胀 ; 6 该工艺的各操作阶段及各项运行指标可通过运算机加以掌握,便于自控运行;缺点: 1 容积利用率低; 2 水头缺失大; 3 出水不连续; 4 峰值需氧量高; 5 设备利用率低; 6 运行掌握复杂; 7 不适用于大水量;4、水力负荷运算: LW=ET-PR+PW LW最大答应污水水力负荷,cm/a;ET土壤水分蒸发损失量 cm/a;PR降水量, cm/a; PW最大答应渗滤率,cm/a5、生物膜法: 当有机污水或由活性污泥悬浮液培育而成的接种液流过载体时,水中的悬浮物及微生物被吸附于固相表面上,其中的微生物利用有机底物而生长繁衍,逐步在载体表面形成一层粘液状的生物膜;这层
11、生物膜具有生物化学活性,能进一步吸附、 分解污水中呈悬浮、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污染物;降解机理: 物质的传递: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流淌水层中,通过附着水层传递给生物膜;有机污染物就由流淌水层传递给附着水层,然后进入生物膜;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如 H2O 等就通过附着水层进入流淌水层,并随其排走; CO2 及厌氧层分解产物如 H2S、NH3 以及 CH4 等气态代谢产物就从水层逸出进入空气中;在处理系统的工作过程中,生物膜不断生长、脱落和更新,从而保持生物膜的活性;6、生物滤池的工作原理:含有污染物的废水从上而下从长有丰富生物膜的滤料的间隙间流过,与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充分接触,其中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并进
12、一步降解,使得废水得以净化; 主要的净化功能是依靠滤料表面的生物膜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吸附氧化作用;生物滤池主要由池壁、池底、滤料、布水器等部分组成;滤料, 即组成滤层的过滤材料;常以花岗石、安山岩、闪绿岩等较硬的岩石以及无烟煤等材料制成;有机物的厌氧分解过程 水解发酵阶段(也称酸化):通过兼性水解发酵细菌(即产酸菌)的代谢活动,将复杂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等发酵成为有机酸,醇类,CO2,H2,NH3 和 H2S 等; 产氢产乙酸阶段:通过专性厌氧的产氢产乙酸细菌的生理活动,将第一阶段细菌的代谢产物丙酸及其它脂肪酸、醇类和某些芳香酸转化为乙酸,CO2 和 H2; 产甲烷阶段:由产甲烷菌利用
13、第一阶段和其次阶段产生的乙酸,CO2 和 H2为主要基质 (仍有甲酸、甲醇及甲胺)最终转化为甲烷和CO2;产甲烷菌包括两种特异性很强的细菌:一种产甲烷菌主要利用 H2 把 CO2仍原为 CH4;另一种产甲烷菌主要以乙酸为基质(也可利用甲醇和甲胺),把它分解为 CH4和 CO2;7、厌氧与好氧技术的联用:有些废水含有许多复杂的有机物,对于好氧生物处理而言是属于难生物降解或不能降解的,但这些有机物往往可以通过厌氧菌分解为较小分子的有机物,而那些较小分子的有机物可以通过好氧菌进一步分解;采纳缺氧与好氧工艺相结合的流程,可以达到生物脱氮的目的A/O法 ;厌氧 - 缺氧 - 好氧法 A/A/O法 和缺氧
14、 - 厌氧 - 好氧法 倒置 A/A/O 法 ,可以在去除BOD和 COD的同时,达到脱氮、除磷的成效;第三章(5-8 )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1、水体富养分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养分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 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快速繁衍,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河流湖泊中显现称为水华,在海洋中显现称为赤潮;名师归纳总结 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918-2002 )第 3 页,共 44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生物脱氮: 氮的转化包括氨化、硝
15、化、反硝化作用和同化作用,其中氨化可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进行, 硝化作用是在好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作用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生物脱氮是含氮化合物经过氨化、硝化、反硝化,最终转变为 N2而被去除的过程;硝化反应, 是在好氧条件下,将 NH4 +转化为 NO- 和 NO3-的过程; 反硝化反应, 是指在无分子氧的条件下,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NO3- 和亚硝酸盐氮 NO2- 仍原为氮气的过程;4、生物除磷: 在厌氧 - 好氧或厌氧 - 缺氧交替运行的系统中,利用聚磷微生物具有厌氧释磷及好氧 (或缺氧)超量吸磷的特性,使好氧或缺氧段中混合液磷的浓度大量降低,最终通过排放含有大量富磷污泥而达到从污水中除磷的目的
16、;生物强化除磷工艺:1)利用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对污水中溶解性磷酸盐过量吸取作用,沉淀分别而除磷; 2)一般活性污泥法通过同化作用可去除磷12%20;具生物除磷功能的处理系统排放的剩余污泥中含磷量可以占到干重P s 25 6,去除率可达 100 P w 270%80满意排放要求;V 15、污泥体积与脱水率运算公式:V 2P s 1100P w16、城镇污水二级处理厂污泥处理典型流程7、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的净化机理特别复杂,它包含了物理过滤、物理吸附、物理沉积、物 理化学吸附、化学反应和化学沉淀、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植物吸取等过程;因此,污水在土地处理系统中的净化是一个综合净化过程;主要为:物质
17、的去除、病原体的去除、重金属的去除 8、土地处理工艺类型BOD的去除、磷和氮的去除、悬浮慢速渗滤系统: 适用于渗水性能良好的土壤、砂质土壤及蒸发量小、气候润湿的地区;污水 净化效率高,出水水质优良;污水进入系统后,部分被作物吸取,部分渗入地下,部分蒸发 散失,流出处理场地的水量一般为零;快速渗滤系统 :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是一种高效、低耗、经济的污水处理与再生方法;适 用于渗透性能良好的土壤,如砂土、砾石性砂土、砂质垆坶等;灌水与休灌反复循环进行,使滤田表面土壤处于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状态,悬浮有机物进行分解,使污水得以净化;依靠土壤微生物将被土壤截留的溶解性和地表漫流系统: 地表漫流系统适用于渗
18、透性的黏土或亚黏土,地面正确坡度为 2%8%;废水以喷灌法或漫灌法有掌握地在地面上匀称地漫流,流向设在坡脚的集水渠,少量废水被植物摄取、蒸发和渗入地下;地面上种牧草或其他作物可防止土壤流失,尾水收集后可回用;湿地处理系统: 湿地处理系统是一种利用低洼湿地和沼泽地处理污水的方法;污水有掌握地投配到种有芦苇、香蒲等耐水性、沼泽性植物的湿地上,耐水性植物和土壤共同作用下得以净化;废水在沿肯定方向流行过程中,在地下渗滤处理系统:将污水投配到距地面约 0.5m 深,有良好渗透性的底层中,藉毛细管浸润和土壤渗透作用,使污水向四周扩散,通过过滤、沉淀、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等过程使污水得到净化;地下渗滤系统适用
19、于无法接入城市排水管网的小水量污水处理;名师归纳总结 9、人工湿地的类型:按水流方式差异可分为:表面流湿地、水平流湿地、垂直流湿地、第 4 页,共 44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由以上类型湿地自由组合而成的复合流湿地;第四章(1-3 )水处理工程系统与废水最终处置1、排水工程系统:将污水、废水和城市降水系统有组织地排除与处理的一整套工程设施为排水系统;通常由管道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组成;排水系统的体制:1)合流制: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套沟道内排除的系统,分为:直排式和截留式;2)分流制:将污水和雨水分别在两套或两套以上各自独立
20、的沟道内排除的系统;分为:完全分流制(有污水排水系统,又有雨水排水系统)、不完全分流制(只有污水排水系统,没有完整的雨水系统)、半分流制(既有污水排水系统,又有雨水排水系统;在雨水干沟上设雨水跳越井可截流初期雨水和街道冲洗废水入污水沟道);第五章 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1、大气结构: 由下至上依次为对流层: 大气最接近地面的一层,平均厚度12km;大气总质量90%集中在这一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温度、湿度等各要素水平分布不匀称;平流层: 距地面高度为 50-60km;总质量只占大气总质量的 5%;35-45km 处为同温层, 35km以上气温随高度而上升;15-35km 处集中了大部
21、分的臭氧 O3,可吸取太阳辐射;中间层: 距地面 80-85km,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几乎没有水蒸气和尘埃,大气透亮度好;暖层: 中间层顶到 800km的高度,气体密度低,呈电离状,对无线电通讯极为重要;散逸层: 位于 800km 以上,气体粒子以高速运动逸向星际空间;2、大气污染 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到大气中,出现出足够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群的舒服、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污染物种类: 颗粒污染物、气态污染物、 一次大气污染物、 光化学烟雾、 微小颗粒物污染、酸沉降、全球变温和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环境工程 学期末 试题 整理 题库 大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