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春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pdf
《2022年最新春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最新春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精品文档2018 年春期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9、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 陶渊明集 。陶渊明, 又名潜, 字元亮, 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 (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饮酒。二、特殊词义【一词多义】 志 标记。(寻向所志)做标记。(处处志之) 为 (w i) 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w i) 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寻 寻找。(寻向所志)随即,不久。(寻病终) 闻 听说。(村中闻有此人)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 舍 ( sh)舍弃,放下。(便舍船)(sh)房舍。(屋舍
2、俨然) 作 劳作。(其中往来种作)做。(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 鲜美 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 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 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 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 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如此 古:像这样。今:这样。 不足 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三、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内容要点文章线索: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第一部分(第1 段): 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第二部分(第2、3 段):
3、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第 2 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描写了桃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风尚。第 3 段:写桃花源人邀请渔人做客及渔人辞去的过程。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良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安定)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所历: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淳朴)第三部分(第4、5 段): 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为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含蓄地表明这个桃花源是虚构的)四、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
4、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的美好作了铺垫。2. “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事出偶然,意料之外。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初极狭,才通人。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答: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答: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7.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答: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8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
5、人的话?答: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9“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表现了桃源人怎样的心理?作用是什么?答:表现了桃花源人不愿让外界知道桃花源的存在,不希望外人进来打扰桃花源的祥和安宁。作用是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神秘。也为下文再寻找桃花源而不得埋下伏笔。10、“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回答,试说说渔人是怎么回答的?答:渔人的回答是:“今是晋”, 桃源人接着问“秦之后即晋乎?”渔人答:“否”,秦之后尚有汉魏,魏之后方是晋。11说如此”这句话中
6、的“如此”包括那些内容?答:“如此”包括渔人自己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村中人的生活情况,以及他归途中作记号的事。12、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样写的目的?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给桃花源增添神秘色彩。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答:表明事情真实可靠,真实的历史人物,亦真亦幻的故事,让结局充满传奇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14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一下这个“世外桃源”的美妙。1)自然环境优美社会环境安宁、民风淳朴。百姓生活富足、和乐。五、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
7、态度)1、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答: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2、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1、为什么要虚构桃花源?2、为什么要写桃花源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 - - -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答:用意是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这个理想在当时
8、能不能实现?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答: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六、迁移拓展1、与本文有关的成语:(1)世外桃源 :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2)豁然开朗 :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联系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3)无人问津 :津,
9、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4)怡然自乐 :快乐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5)与世隔绝 :不与人来往或以局外人的身份对待事物。(6)鸡犬相闻 :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2、对联 :黄发垂髫享太平,美好理想寄桃源。3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豁然开朗。4. 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5
10、、渔人“从口入” ,看到了桃源怎样的美景?点拨: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6、桃花源的美好通过哪些具体描写表现出来?点拨:(1)自然环境:优美富饶。(2)社会环境:安定和平。(3)人文环境:自由快乐。7、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点拨:世外桃源,借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8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 桃花源美在 ”领起,写两点赏析性文字。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环境的优美,桃花源美在社会生
11、活宁静。9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 (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10、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然想继续在桃源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答:不足为外人道也。源中人生活安定,桃源人能安居乐业,桃源人能和睦相处。11、请用自己的话说出桃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答: ( 1)问渔人从哪里来(2)桃源人向渔人说明他们来桃源的原因。(3)桃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4)渔人向桃源人介绍外界情况。12、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
12、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答:此人一一为俱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都会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花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10、 小石潭记知识汇总一、文学常识:柳宗元 (773 819) ,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代 文学家,与韩愈等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称“韩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他擅长于 写山水游记 ,本文是他 永州八记 中的第四篇。本文选自柳河东集 。“ 记”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
13、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二、按原文填空: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3、写潭中鱼静态的句子: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写潭中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4、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主旨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三、注音:篁( hu ng)竹清冽( li )卷(qu n)石底以出为坻( ch )为 嵁( kn )参(c n) 差(c )披拂佁( y )然不动俶( ch ) 尔远逝往来 翕
14、( x )忽犬牙 差(c )互寂 寥( li o)无人悄(qi o)怆( chu ng) 幽邃( su)龚( gng )古四、解释词语:(一)词类活用1从小丘 西 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2皆若 空 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 - - -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3斗 折蛇 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4其岸势 犬牙 差互。犬牙:名词做状语,像狗的
15、牙齿一样。5凄 神寒 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感到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感到寒冷。6. 似与游者相 乐 。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二)重点词语:1、篁竹 :竹林。2、如鸣佩环 :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鸣:发出声响。3、伐竹取道: 砍伐竹子,开辟道路。伐 :砍伐。 取:这里指开辟。道:路。4、水尤清冽 :潭水格外清凉。尤:格外,特别。冽:凉。5、全石以为底 :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 :用来。 为:作为。6、卷石底以出: 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卷:弯曲。 以:而。7、坻:水中高地。8、 屿:小岛。9、嵁:不平的岩石。10、翠
16、蔓 :翠绿的藤蔓。11、披拂 :随风飘拂。12、可 :大约,表示估计数目。13、 许:上下,左右。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表示数量不确定,相当于同样用法的“ 来” 。14、无所依 :什么依靠也没有。15、佁然 :呆呆的样子。16|、俶尔 :忽然。17、 翕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18、乐:逗乐,取乐。19、斗折 :像北斗星一样曲折。20、蛇行 :像蛇一样蜿蜒前行。21、犬牙 :像狗牙一样。22、差互 :相互交错。23、不可知其源 :不能够知道它的源头。可:能够。24、寂寥 :寂静寥落。25、悄怆 :忧伤的样子。26、邃 :深远。27、以:因为。28、清:凄清。29、居:停留。30、乃:于是、就。31
17、、之:代指这里的景致。32、去:离开。33、游:游玩。34、隶:附属,随从。35、从:跟随。五、翻译句子: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闻水声, 如鸣佩环, 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2、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 水尤清洌。 砍倒竹子, 开辟出一条道路,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坻.屿 .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
18、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6、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7、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逗乐。8、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9、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10、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我坐在
19、潭边,四面环绕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没有其他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1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这里的景致便离去了。1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六、问题探究:1、文章主旨(或作者情感):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环境,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孤凄悲凉的情感。2、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参考答案:观鱼时的心情:“ 似与游者相乐 ” ,在这种环境中,作者暂时忘却了自身的烦恼,
20、产生了与鱼同乐的情趣。游览到最后的心情:“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浸透着作者凄苦悲凉和压抑的心境。“ 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 ,是写触景生情,忧伤至极,从此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力求排遣郁闷的心情,但又最后无法解脱的深沉痛苦的心境。3、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 ,分别从 游鱼、日光、鱼影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却又无处不在写水。4、二段写潭中的游鱼生活灵动,情趣盎然,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既侧面表现潭水的清澈,又传达出作者愉悦的心情。5、作者开头说“ 心乐之 ” ,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 悄怆幽邃 ”?参考答案:因为作者参与改革
21、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6、第三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流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 A 抓住了溪流的蜿蜒曲折、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B 比喻。 C 形象写出小溪流的蜿蜒曲折,岸势参差不齐的特点,展现出小潭源的神秘莫测。7、“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8、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最新春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2022 新春 年级 下册 语文 第三 单元 知识点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