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牢记使命争做“四有”老师.doc
-!立德树人,牢记使命,争做“四有”老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同志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重要讲话,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突出强调教育和教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阐释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四有”标准,具有鲜明针对性和强烈时代感,是新时期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遵循,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指南。一、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着力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迫切需要。习近平同志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逐步深入。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总体条件还不是很理想,教师特别是基层教师收入总体水平不高,办学条件标准不高,教育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继续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是教育改革的主力军,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迫切需要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伟大奋斗目标、伟大梦想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归根到底靠教育、靠教师。必须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极端重要性。二、“四有”是好老师必不可少的特质有理想信念是成为好老师的根本。习近平同志指出,“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好老师要以“传道”为第一责任和使命,树立崇高职业信念,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伟大使命,既要做“授业”“解惑”的“经师”,更要做“传道”的“人师”。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好老师要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强烈愿望,把教书育人事业与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好老师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积极传播者,用好课堂讲坛,用学识、阅历、经验和实际行动激励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有道德情操是成为好老师的前提。习近平同志强调,“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好老师要在自我修养的不断提升中实现道德追求,自觉坚守精神家园,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引领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好老师要忠诚和热爱所从事的职业,始终牢记“选择做教师,就选择了奉献”,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文明当作人生事业奋斗的志向,去除浮躁之气、远离功利之风,执着于教书育人,兢兢业业做好工作。有扎实学识是成为好老师的基础。习近平同志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一个好老师,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知识储备和胸怀视野,是教师“传道”的基本前提。特别是信息时代,广大教师更要有“一潭水”。有了这“一潭水”,教学才不会捉襟见肘,才会游刃有余。一个好老师,要掌握教学智慧,通过有效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丰富实践性知识,做一名智慧型教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一个好老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以锲而不舍的学习研究为学生提供鲜活的知识清泉。有仁爱之心是成为好老师的关键。习近平同志强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一个好老师,要心中有爱。做一个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一个好老师,要心中有责任。爱是责任和付出。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一个好老师,要尊重、理解和宽容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个性,理解学生情感,让所有学生健康成长,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三、满腔热情培养“四有”老师强化师德教育,坚定教师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教师培养,首重师德。首先,始终坚持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范生培养全过程,全面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其次,深化教学教育改革,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授课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深入讲解,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按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要求,深入持久开展师德建设,按照“四有”老师标准,发挥北师大特色优势和师德传统,积极健全制度规范、教育引导、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严格师德考核,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培养未来卓越教师。培养环节是好老师成长的第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教师教育特色,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建构模块化、选择性和实践性课程结构,不断提高教师培养专业化水平,提升教师教育层次;进一步贯彻落实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加强养成教育,注重未来教师气质培养,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三结合的育人平台,引导师范生在服务社会中树立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信念,鼓励更多优秀学生到农村、到边远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教育事业建功立业。优化发展环境,为教师成长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保障。好老师的成长发展是一个漫长过程,有赖于良好制度和人文环境。按照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思路,推进教师培训研修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支持教师终身教育和发展的新模式。加快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依据专业标准对教师进行规范引导。改革教师评价制度,构建多元开放、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专业进步和持续发展。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吸引、鼓励、支持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学习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2017年3月18日晚,福建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廖俊波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他去世后,40万人自发在网上掀起悼念的热潮,很多受访者提起他,仍旧会忍不住落泪。这是怎样一位人民心中的“好书记”?他没有惊天动地之举,但在平凡工作中细致入微、关爱民情;他不求个人名利得失,却披肝沥胆,一心创业谋实;他不擅夸夸其谈,唯有持之以恒地践行自己的理念,兑现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在南平市蒲城县荣华山产业组团,记者看到,一栋栋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道路交错纵横。但2007年,时任福建南平市政府副秘书长的廖俊波被安排到此处筹建工业园区时,这里还是一片连绵的荒山。时任管委会副主任的刘晖明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觉得不可思议。面对一片荒山,如何“白手起家”?在廖俊波看来,这眼前的一切更像是一张白纸,等待着他去绘就耀眼的蓝图。刘明辉回忆说,“现在我们两个人来了,过几年、十几年以后,我们带着子孙让他们看一看这就是我们弄起来的。他的宏伟蓝图也吸引我。”房前是喧闹的马路,屋后是堆满垃圾的臭水沟。在这样十几平米的小间里,廖俊波满怀梦想与干劲,反复研究、修改规划图。管委会干部曾毅介绍说,“一直在这里办公,他就是这个房间,你看一下有多破旧,还臭的很。”图纸敲定了,但征地、招商、引资个个都是让人头疼的难题。廖俊波身体力行,找客商、挨个登门造访。浙江某集团董事长叶斌说,在他身上,看不到一点领导架子。“那时电都没接进去,他用手电筒给我照着介绍这块地,他有句话我很感动,他说:只要你项目一落地,递毛巾的事情就是我的,我们当保姆。”在荣华山产业组团任职期间,廖俊波以让旁人惊讶的“俊波速度”,完成了招商引资签约项目51个,总投资达28.03亿元。2011年,廖俊波又挑起重担,到经济发展长期处于福建倒数第一的政和县担任县委书记。为了带动山区群众脱贫,他煞费苦心,想出不少新招。搞特色经济、帮扶金融贷款、简化审批流程在廖俊波的带动下,没有工业基础的政和县打造起了省级经济开发区。政和县政协副主席魏常金介绍说:“我们书记很有智慧。不管是党政领导还是政协领导,每个人都到一线去,要么当组长要么当副组长。在他的带动下,一个个像打鸡血一样,思路也开阔起来,很有信心!”两年时间,政和县一跃从倒数第一翻身进入了全省十佳。2015年,廖俊波被评选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他却谦虚地说,自己发挥的最大作用就是把干部们拧成一股绳。“其实干部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信心不足,大家思想上、观念上都比较保守,这会导致人心比较散。作为县委书记最重要的就是做凝心聚力的事,要把大家的信心提振起来。”在廖俊波生前的影像资料里,一个黑色帆布袋总是不离手。时任政和县委办主任叶金星说,他总是把各种工程报表、图纸等随身携带,十几斤重的布袋,走到哪里提到哪里。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从没周末的概念,廖俊波唯一亏欠的就是家庭。妻子林莉说他无时无刻都在动脑筋,一门心思扑在那边。他要做的事实在太多,司机说他平均每天走300多公里。慢慢地,廖俊波为民办事的口碑被乡邻们熟知,有人找他修路、修桥,甚至找他帮忙销售农产品。廖俊波干脆把电话贴上了公告栏,而他的办公室也随时开放。叶金星介绍,他工作安排中如果同时有几批客人来,一定是基层群众先来,企业先来,科局的汇报工作往后推。来上访也好,反应问题也好,他都是客客气气地接待。“你们这是采两叶还是三叶啊?两叶一针,我小时候采茶叶很多的、很厉害。我还是懂一点的。”这段对话是廖俊波早前到石圳村调研时,在茶园里和村民亲切交谈的场景。他频繁到村子里调研,和大家都很熟络。村民余金枝一直珍藏着廖俊波帮她采茶的照片。她说:“放在那保存让后代知道这是谁的领导,什么领导,对我们农民百姓、村子是怎么改过来的。让你们后代知道这个领导是怎么样走的。我的相片比我的钱更重要。”廖俊波给自己的微信昵称取名为“樵夫”,从大埠岗中学物理老师到南平市委常委,他不是随意发号施令的领导,更像一位在荒山里踏实耕作的老农,每到一处便撒下梦想的种子,开垦一片光荣的事业。廖俊波去世后,近千名老百姓自发赶来为他送行,数十里街道被挤得水泄不通。这里面,有1998年遭遇百年不遇洪灾时,他挨户走访时的受灾群众;有2001年,他筹集资金600万修建拿诸公路,解决了出行难题的村民;有2003年龙山大火时,他一手拿柴刀、一手拿手电,冲进火场救出的青年;还有2013年,因他而发展乡村旅游,致富过上了好日子的老汉,“他去了,我们心里很难受。这么好的领导死掉非常可惜。说实话,我今年七十多岁了。从来没有这么激动过,这么好的领导很难碰到。”廖俊波的生命定格在了细雨绵绵的春天,但他的精神依然长存,留在了闽北人民的记忆里,也铭刻在了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心中。
收藏
编号:261759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3.48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4
8
金币
- 关 键 词:
-
树人
牢记
使命
老师
- 资源描述:
-
-!
立德树人,牢记使命,争做“四有”老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同志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重要讲话,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突出强调教育和教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阐释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四有”标准,具有鲜明针对性和强烈时代感,是新时期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遵循,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指南。
一、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着力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迫切需要。习近平同志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逐步深入。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总体条件还不是很理想,教师特别是基层教师收入总体水平不高,办学条件标准不高,教育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继续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是教育改革的主力军,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迫切需要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伟大奋斗目标、伟大梦想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归根到底靠教育、靠教师。必须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极端重要性。
二、“四有”是好老师必不可少的特质
有理想信念是成为好老师的根本。习近平同志指出,“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好老师要以“传道”为第一责任和使命,树立崇高职业信念,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伟大使命,既要做“授业”“解惑”的“经师”,更要做“传道”的“人师”。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好老师要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强烈愿望,把教书育人事业与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好老师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积极传播者,用好课堂讲坛,用学识、阅历、经验和实际行动激励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有道德情操是成为好老师的前提。习近平同志强调,“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好老师要在自我修养的不断提升中实现道德追求,自觉坚守精神家园,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引领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好老师要忠诚和热爱所从事的职业,始终牢记“选择做教师,就选择了奉献”,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文明当作人生事业奋斗的志向,去除浮躁之气、远离功利之风,执着于教书育人,兢兢业业做好工作。
有扎实学识是成为好老师的基础。习近平同志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一个好老师,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知识储备和胸怀视野,是教师“传道”的基本前提。特别是信息时代,广大教师更要有“一潭水”。有了这“一潭水”,教学才不会捉襟见肘,才会游刃有余。一个好老师,要掌握教学智慧,通过有效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丰富实践性知识,做一名智慧型教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一个好老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以锲而不舍的学习研究为学生提供鲜活的知识清泉。
有仁爱之心是成为好老师的关键。习近平同志强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一个好老师,要心中有爱。做一个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一个好老师,要心中有责任。爱是责任和付出。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一个好老师,要尊重、理解和宽容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个性,理解学生情感,让所有学生健康成长,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三、满腔热情培养“四有”老师
强化师德教育,坚定教师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教师培养,首重师德。首先,始终坚持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范生培养全过程,全面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其次,深化教学教育改革,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授课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深入讲解,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按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要求,深入持久开展师德建设,按照“四有”老师标准,发挥北师大特色优势和师德传统,积极健全制度规范、教育引导、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严格师德考核,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培养未来卓越教师。培养环节是好老师成长的第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教师教育特色,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建构模块化、选择性和实践性课程结构,不断提高教师培养专业化水平,提升教师教育层次;进一步贯彻落实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加强养成教育,注重未来教师气质培养,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三结合的育人平台,引导师范生在服务社会中树立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信念,鼓励更多优秀学生到农村、到边远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教育事业建功立业。
优化发展环境,为教师成长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保障。好老师的成长发展是一个漫长过程,有赖于良好制度和人文环境。按照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思路,推进教师培训研修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支持教师终身教育和发展的新模式。加快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依据专业标准对教师进行规范引导。改革教师评价制度,构建多元开放、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专业进步和持续发展。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吸引、鼓励、支持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学习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
2017年3月18日晚,福建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廖俊波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他去世后,40万人自发在网上掀起悼念的热潮,很多受访者提起他,仍旧会忍不住落泪。这是怎样一位人民心中的“好书记”?他没有惊天动地之举,但在平凡工作中细致入微、关爱民情;他不求个人名利得失,却披肝沥胆,一心创业谋实;他不擅夸夸其谈,唯有持之以恒地践行自己的理念,兑现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在南平市蒲城县荣华山产业组团,记者看到,一栋栋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道路交错纵横。但2007年,时任福建南平市政府副秘书长的廖俊波被安排到此处筹建工业园区时,这里还是一片连绵的荒山。时任管委会副主任的刘晖明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觉得不可思议。
面对一片荒山,如何“白手起家”?在廖俊波看来,这眼前的一切更像是一张白纸,等待着他去绘就耀眼的蓝图。刘明辉回忆说,“现在我们两个人来了,过几年、十几年以后,我们带着子孙让他们看一看这就是我们弄起来的。他的宏伟蓝图也吸引我。”
房前是喧闹的马路,屋后是堆满垃圾的臭水沟。在这样十几平米的小间里,廖俊波满怀梦想与干劲,反复研究、修改规划图。管委会干部曾毅介绍说,“一直在这里办公,他就是这个房间,你看一下有多破旧,还臭的很。”
图纸敲定了,但征地、招商、引资……个个都是让人头疼的难题。廖俊波身体力行,找客商、挨个登门造访。浙江某集团董事长叶斌说,在他身上,看不到一点领导架子。“那时电都没接进去,他用手电筒给我照着介绍这块地,他有句话我很感动,他说:只要你项目一落地,递毛巾的事情就是我的,我们当保姆。”
在荣华山产业组团任职期间,廖俊波以让旁人惊讶的“俊波速度”,完成了招商引资签约项目51个,总投资达28.03亿元。
2011年,廖俊波又挑起重担,到经济发展长期处于福建倒数第一的政和县担任县委书记。为了带动山区群众脱贫,他煞费苦心,想出不少新招。搞特色经济、帮扶金融贷款、简化审批流程……在廖俊波的带动下,没有工业基础的政和县打造起了省级经济开发区。
政和县政协副主席魏常金介绍说:“我们书记很有智慧。不管是党政领导还是政协领导,每个人都到一线去,要么当组长要么当副组长。在他的带动下,一个个像打鸡血一样,思路也开阔起来,很有信心!”
两年时间,政和县一跃从倒数第一翻身进入了全省十佳。2015年,廖俊波被评选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他却谦虚地说,自己发挥的最大作用就是把干部们拧成一股绳。“其实干部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信心不足,大家思想上、观念上都比较保守,这会导致人心比较散。作为县委书记最重要的就是做凝心聚力的事,要把大家的信心提振起来。”
在廖俊波生前的影像资料里,一个黑色帆布袋总是不离手。时任政和县委办主任叶金星说,他总是把各种工程报表、图纸等随身携带,十几斤重的布袋,走到哪里提到哪里。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从没周末的概念,廖俊波唯一亏欠的就是家庭。妻子林莉说他无时无刻都在动脑筋,一门心思扑在那边。他要做的事实在太多,司机说他平均每天走300多公里。
慢慢地,廖俊波为民办事的口碑被乡邻们熟知,有人找他修路、修桥,甚至找他帮忙销售农产品。廖俊波干脆把电话贴上了公告栏,而他的办公室也随时开放。叶金星介绍,他工作安排中如果同时有几批客人来,一定是基层群众先来,企业先来,科局的汇报工作往后推。来上访也好,反应问题也好,他都是客客气气地接待。
“你们这是采两叶还是三叶啊?两叶一针,我小时候采茶叶很多的、很厉害。我还是懂一点的。”这段对话是廖俊波早前到石圳村调研时,在茶园里和村民亲切交谈的场景。他频繁到村子里调研,和大家都很熟络。村民余金枝一直珍藏着廖俊波帮她采茶的照片。她说:“放在那保存让后代知道这是谁的领导,什么领导,对我们农民百姓、村子是怎么改过来的。让你们后代知道这个领导是怎么样走的。我的相片比我的钱更重要。”
廖俊波给自己的微信昵称取名为“樵夫”,从大埠岗中学物理老师到南平市委常委,他不是随意发号施令的领导,更像一位在荒山里踏实耕作的老农,每到一处便撒下梦想的种子,开垦一片光荣的事业。廖俊波去世后,近千名老百姓自发赶来为他送行,数十里街道被挤得水泄不通。这里面,有1998年遭遇百年不遇洪灾时,他挨户走访时的受灾群众;有2001年,他筹集资金600万修建拿诸公路,解决了出行难题的村民;有2003年龙山大火时,他一手拿柴刀、一手拿手电,冲进火场救出的青年;还有2013年,因他而发展乡村旅游,致富过上了好日子的老汉,“他去了,我们心里很难受。这么好的领导死掉非常可惜。说实话,我今年七十多岁了。从来没有这么激动过,这么好的领导很难碰到。”
廖俊波的生命定格在了细雨绵绵的春天,但他的精神依然长存,留在了闽北人民的记忆里,也铭刻在了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