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普通地理学重点整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普通地理学重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普通地理学重点整理.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第一章 地球系统第一节 行星地球1. 太阳常数: 当太阳辐射热垂直到达大气层上部,日地距处于日地平均距离时,其能量约为 1.97cal/ (cm2 min),常称作太阳常数;2. 科里奥利力(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使气流和水流的路径发生固定偏转,这种偏转效应在全球风系和洋流中都有明显反应,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3. 潮汐: 海水每天有规律地涨落称为潮汐;潮汐是地球上一种由于天文缘由产生的自然现象;4. 地球定位体系: 地球自转轴与球面的交点成为两极;极点以外的任意一点都随着地球旋转而运动,旋转一周形成一个整圆,即纬圈;通过两级的半圆称为经圈;
2、纬线和经线共同构成地理经纬网,称之为地理坐标;其次节 地球的构造1. 莫霍面: 地壳与地幔的界线称为莫霍面;(平均地下 33KM)2. 古登堡面: 地幔与地核的界线称为古登堡面;(2885KM)3. 软流层: 地面以下距平均地面75175KM处的上地幔接近顶部的位置有一个地震波传播速度明显减缓的层,估计此层地震波传播速度慢的缘由是积存的热量 是岩石软化并局部熔融,故称软流层;4. 岩石圈: 上地幔顶部与地壳构成了岩石圈;5. 地文省三种类型: 古老的地盾、地台地区、褶皱山系;第三节 地球表层1. 地球表层: 地球表层是指由大气圈、生物圈、人群圈、土壤圈、水圈、岩石 圈六大圈层基本上自上而下但又
3、相互嵌合形成的地球圈层;地球表层是一个开 放的复杂巨系统;2. 大气环流: 地球赤道地区和极地地区的热量差异,地表大气将发生大气环流;3. 土壤是由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将矿物和有机成分组合成的某种层状的混合 物;土壤的形成包括三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土壤母质的破裂(风化)、动植物 的腐化混合、土壤物质组合成土壤层;4. 洋流的形成始因于海陆分布、温度和风,而洋流又反过来影响到沿途各地的 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为暖流,从高纬 流向低纬的洋流为寒流;5. 区域: 空间与空间之间存在差异,使这一空间范畴区分于另一空间范畴,这 就是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具有某种经济和自然过程
4、统一特点的连续空间范畴;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其次章 基本地理过程第一节 气候过程 1. 气候就是平均的或统计的天气状况,气候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2. 在地球表层,各个地方的地面、大气和整个地气体系收入的总辐射量与支出 的总辐射量之间的差值一般不为零,这个差额分别称作地面辐射平稳、大气辐 射平稳和地气系统辐射平稳;影响全球辐射平稳量或收支的因素第一是地理纬 度与季节变化,其次下垫面条件因海陆分布、土被性质、积雪程度、植被掩盖 因素而不同,再次云量和大气成分也对辐射平稳有影响;3. 大气环流: 地面
5、上不同地区的辐射平稳并不同,空气受热程度不一样,这样 不同地区地面对空气的加热程度也就不匀称,从而产生局地风;全球辐射平稳 的不一样,也就产生了大气环流;4. 每个半球有三个主要的垂直环流圈,分别是气流在赤道邻近上升、30 度邻近 下沉的哈德莱环流; 30 度邻近下沉、 60 度邻近上升的其次环流圈费莱尔环流;60 度邻近上升、极地下沉的第三圈环流极地环流;5. 由环流形成的全球性大气流淌被称为行星风带,主要的行星风带有低纬度的 信风(东北信风带、东南信风带)、中纬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它们把大洋的 水汽带到内陆,把内陆的大气带到海洋,形成了海陆的水循环;6. 洋流被认为主要是由行星风带拖曳而成
6、的;大洋表面的海水在行星风带的作 用下在大洋流淌,由于科里奥利力的作用,它们与盛行风向有肯定交角并在大 陆阻拦的联合作用下形成环流;7. 气候变化: 辐射因子、大气成分、水圈状况等的变化必将引起气候的演化;由于太阳黄赤交角、地球绕日轨道的偏心率和春分点位置的变化,引起地球上 的辐射变化并导致气候变化;8. 大气层吸取了大地的长波辐射,使得地球温度不祥月球那样昼夜温差很大,这就是温室效应;其次节 水文过程 1. 水分大循环: 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主要是海洋,从太阳获得能量,产生大量 蒸发,蒸发的水汽被气流送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聚成液体或固体,形成 降水,降落到地面,经过地面的产流、汇流、下渗等
7、过程,形成地表或地下径 流返回海洋,这就是水分大循环;2. 水文过程: 水文过程就是水文系统或水圈内部水分状态转化、运动过程;其 中,蒸发、降水、径流与渗透往往被用于指狭义的水文过程;3. 产生降水的物理缘由: 锋面降水、气旋降水、台风降水、地势降水;4. 地表径流三阶段: 蓄渗阶段;产流、漫流阶段;河槽汇流;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5. 由于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河网水系密度与分布外形的差异,以及水流聚集 速度的快慢,使河道沿程接纳的水量有差异;河流中的水流在河面比河床上的 流淌快得多;第三节 地貌过程1
8、. 泥沙运动: 第一要启动地表的泥沙,这个过程从流体的动能传递给泥沙开头,泥沙在底床上滑动、滚动和跳动,构成流体中的推移质;当流速进一步增大时,泥沙跳动更高,最终悬浮于流体中形成悬移质;地面物质在流体作用下的移动 过程称为腐蚀;2. 沙坡: 流体作用于流床,由于流体的非线性机制而不稳固,从而使流床形成 沙纹,当推移达到肯定规模时,仍形成波状的沙丘体,称为沙坡;沙坡运动是 推移质的主要运动形式,沙坡的迎流面坡度较平缓,背流面坡度较陡;3. 推移质的输沙率简洁说是与河流的平均流速的四次方成正比,流苏的增加会 大大增加河流的运输率;流体的流速对腐蚀和沉积的意义是很大的;粒径和层 理是区分沉积环境的重
9、要特点;4. 牛轭湖: 当河流曲折过分发育时,水流流路过长,洪水期高水位就可能漫过 河岸发生切滩裁弯大事,进展成顺直河道,留下原有的弯道称牛轭湖;5. 波浪中的涌浪一般不搬运泥沙,由于水质点呈圆周运动;当波浪传到浅海地 区时,发生波浪破裂形成激浪,它有净的横向运动重量,从而促使泥沙运动塑 造海岸带地貌外形;波浪带到岸边的水,在岸滩反射下形成垂直岸滩向海的裂 流和平行岸滩的沿岸流;裂流往往把沿海游泳者冲离海岸,沿岸流往往把泥沙 带到很远的地区,塑造区域地貌;6. 冰川的腐蚀沉积作用: 冰川中混杂的角砾对流床腐蚀剧烈,冰川与坡面处的 日夜融冻作用也发生腐蚀;冰川腐蚀从而搬运大量岩屑和沙砾,称作冰碛
10、;当 冰川前进到较暖和地带时,发生消融,粗大的沙砾就沉积在冰川到达的位置,形成外表像铁道路基似的终碛堤,而在它的前方,冰水携带大量的泥沙流淌,这些泥沙在平原地区形成砂砾平原;在山地发育的冰川,就往往形成冰川泥石 流积累,它们称为沟谷沉积物或山前冲积扇;7. 戴维斯腐蚀旋回学说; P6364 第四节 生态- 环境过程1. 种:可以相互杂交产生新生物体的生物体集合;2. 种群: 一群占据某一特定地域的种;3. 群落: 生存在特定地域同一环境条件下的彼此维护,相互依存的连续地固定、利用安排能量的种群的集合;4. 景观生态系统: 每种特殊的地理环境,给定肯定的生态条件或生境,由于耐 性定律和生物竞争的
11、作用,环境就会显现特定的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被定 义在地域上,称作景观生态系统;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5. 生产潜力: 一个生态系统在最优良条件下的生产力被称作生产潜力;6. 风化作用: 在地球表层,我们可以观看到在水、气、生物和热力作用下岩石发生崩落或化学变化,变得疏松,这就是风化作用;7. 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作用区分:在寒温顺冰冷气候区,物理风化特殊是冻胀作用是风化的主要形式,风化物以碎屑为主;在气候暖和潮湿的地区,以化学 风化为主,风化物以粘土为主;在热带和亚热带,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都很强 烈,
12、矿物被完全分解,土被呈砖红色;在荒漠区,由于缺少水,物理风化起主导作用,水分被蒸发,使土被有盐类聚积;8. 土壤: 土壤是一种具有肥力的、含有可运动水分的并且有肯定结构的由固相、液相和气相构成的物质;(腐殖质层、淀积层、母质层)9. 环境容量: 指环境单元所能容纳的某种污染物或某类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而 自身不被破坏;第五节 经济区位过程1. 经济区位过程: 经济活动一方面有其自身的规律,另一方面它必需在地球表 层进行,占据肯定空间位置,并转变景观从而产生出它的作用效应,这就是经 济区位过程;2. 空间经济过程主要讨论企业、产业的经济过程,是微观的经济地理过程;区 域经济过程关怀区域增长,人口就
13、业和城市化,是宏观经济地理过程;3. 区位: 产业、企业或者具有经济行为的设施等经济组织从事商业活动的位置;4. 杜能产业区位带划分: 第一环称作自由农业区;其次环是林业带;第三环为 谷物轮作区;第四环为谷草轮作区;第五环为牧业区;第六环为荒芜土地;5. 韦伯区位: 韦伯提出的问题是在市场、资源以点状形式分布于空间时,企业 应当在哪里选址使得企业得到最大利润,所以它也被称为区位挑选问题;韦伯 指出,企业的正确区位应当在接近原料指数最大的地方;6. 韦伯 3 条区位规律:当生产使用遍在性资源时,正确区位指向消费地;当生产使用地方性失重性资源时,正确区位指向资源地;当生产使用地方性纯资源时,正确区
14、位指向是不确定的;7. 韦伯型设施区位问题: 指在一个均质地域空间上,有如干个离散分布的需求 点,问题是确定如干服务源点使得每个需求点得到服务并且保持公共的花费最小或者企业的利润最大;名师归纳总结 第六节一般空间经济过程第 4 页,共 19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 霍特林模式: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两个企业瓜分市场;在利益驱动下 两企业向城市中间移动,最终结果是厂商都位于市场的中心位置,背靠背地服 务于自己的一般市场,以达到均衡;这就是霍特林模式,它说明白在某种需求 条件下由竞争导致集聚,也就是说,假如存在着一个某种商品的集中消费
15、区,就全部生产该种商品的工厂都有想消费区中心集合的趋势;2. 产业空间集聚缘由:学问促进专业化投入和服务的进展;为具有专业化技能与学问的工人供应共享的市场和沟通环境;公司从技术溢出中受益;3. 溢出: 所谓溢出是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制造的学问作用“ 副产品” ;只有那 些学问水平接近的区域,才产生强大的学问溢出流;4. 空间溢出的特点:溢出第一在大城市间进行,符合递阶扩散规律,并且产生经济成效;经过肯定时期以后,学问溢出进入了一个以学问缺口、需求缺口启动的过程,其中需求缺口最先发挥作用;距离等地理因素仍旧在学问溢出中发挥作用;5. 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是人口连续肯定时间的空间位移;当人口离开原定
16、居时 间超过一年或者与当地社会发生户籍、固定工作与居住等联系时,一般才被作 为迁移看待;第七节 文化过程1. 文化: 它是人们的行为与活动方式的总和及形成这种行为与活动方式的潜在 背景;2. 文化丛: 文化丛是指文化特质在肯定地域的特定集合;3. 文化模式: 文化模式可以说是具有相近特点的文化丛的共同特性的抽象;4. 创新的四个特点:创新由追求某种利益的主体的有意图的挑选发觉和创造而产生;新文化、新技术的创造是一个本身不确定的过程,有某种偶然性,但是在历 史长河中,创新总是不断涌现的;创新至少可以分为基础创新和间接创新,前者开创了技术与文化的新领域,后者扩展了基础创新的成果,基础创新和间接创新
17、构成了技术进步并且引发了 文化革命;创新过程是路径依靠的;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5. 路径依靠: 指文化进展过程中受到了旧有文化的惯性引导创新;一般来说,先进地区技术基础好,技术改造才能强;在路径依靠情形下,它简洁采纳技术创新,长时间保持技术进步;6. 地理扩散的三种形式: 空间反映扩散、跳动扩散、递阶扩散;7. 递阶扩散理论: 一种创新在一个国家新引入时往往在其首都或其他主要的大 城市,然后是次一级的区域,这就是递阶扩散理论;大城市简洁第一接受创新是由于大城市有许多技术、社会结构的优势,并且大的企业的
18、决策中心往往分布在大城市;区域的大小而不是空间距离作为打算扩散的主要因素;这种理论 可总结为:创新先在人口多,面积大的区域扩散,以后才会在次一级的区域扩散;这种扩散形式多发生在进展中国家;8. 文化演化: 是指文化内容随时间逐步变化的过程;地理环境对文化模式及其 演化有打算性的影响;第八节 人口与自然资源1. 稳固人口: 当各年龄组诞生率和各年龄组死亡率保持不变时,人口就会达到 一种不变的年龄分布,各年龄组的人口以相同比率增长,这时就形成了所谓的稳固人口;2. 静止人口: 当人口数量和结构均趋于稳固时,称为静止人口;3. 适度人口: 适度人口被看作是针对某些目标的相宜而最优的人口分布和过程 序
19、列;4. 最高人口: 是指肯定时期内能维护人类最低生存或生活水平的人口数;5. 最低人口: 是指维护一个人口种群体生存所必需的最低人口规模;6. 资源: 是指具有社会有效性和供应有限性的物质材料、物质形式或者某些非物质的环境事物;7. 矿产资源: 是指自然富存于地壳内或地壳上、海洋中的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岩石、固态矿物、气态或者液态矿物的富集物;8. 矿产资源特点:储量有限性和耗竭性;矿产资源基本上赋存于地下,并且在空间上分布不匀称;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一般具有污染;矿产资源具有可运输性;9. 生物资源特点:可更新性;生物具有繁衍才能;所以它是可以时刻更新的;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20、 -第 6 页,共 1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世界生物资源分布极不匀称;10. 土地资源特点:土地资源具有肯定的生产力,同时土地资源又具有空间承载力;土地资源具有类型分异的特点;土地资源的功能依靠于其地理位置,同样质地的土位置于不同经济地理位置,其功能便不一样;土地资源具有位置不变性和区位不行替代性;土地是一种可更新资源;土地长期使用后可能发生退化;全世界土地资源正在受到沙漠化、盐碱化的威逼;土地所处的气候类型区对土地的农业生产潜力有很大影响;11. 水资源特点:水是可更新资源;水资源储量具有时间波动性;水资源的空间分异也极明显;水资源具有运输导体功能;水资源是
21、易污染的资源;12. 如何进行资源可连续利用:节省资源;促进技术进步;加强资源治理、爱护资源、开发新资源是唯独正确的资源政策;13. 人地关系和谐: 肯定生产方式下从事各种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人,有意识 地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与自然界各要素有规律结合,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基本地理规律 第三章 第一节 地带性 1. 纬度地带性: 以太阳辐射为动力,气候过程、水文过程导致了地球上形成平 行或近平行纬度的景观分异,这种现象就是纬度地带性;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 垂直地带性: 山地或高原地区,随高
22、度增加,景观结构也发生地带性变化,并且在肯定程度上重现纬度地带序列;每一地区的垂直地带性不行能有纬度地 带性丰富;3. 经度地带性: 从沿海向内陆,地理景观特点呈带状分布;特殊是中纬度地区,景观序列的更替表现出近于平行经线的方向,这种现象称作经度地带性;经度 地带性很不规章,受大地地貌结构的影响很大;4. 地带性缘由: 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异和受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形成的大气 环流是地带性分异的首要因子,大地构造是其次位的因子;其次节 地域分异性 1. 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由于地理过程的作用,可以识别为具有不同景观结构和 地理性质的单元或区域,这些单元之间既有肯定的共性又可相互区分;2. 地域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普通 地理学 重点 整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